基于合同关系产生的占有行为应予以保护

合集下载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内容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内容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规范合同订立与履行,保障合同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制定本编。

第二条合同是自愿订立的、相对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合同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依法约定权利和义务,共同遵守。

合同一经签订,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不得擅自修改或解除合同。

第三条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明确约定合同标的、价格、数量、质量、履行期限等内容,充分尊重对方意愿,诚实信用,维护交易安全。

第四条合同履行应当尊重习惯、商业惯例,遵循公序良俗,注意社会效益,保护环境资源,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第五条合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立目的,并具有明确的约束力。

合同应当根据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确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法律对某种合同预先约定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合同标的应当具有确定性、可行性。

合同标的不明确或者不真实、不合法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有因发生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无法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损失。

第七条合同应当根据合同标的的种类和交易特点,事先确定约定方式、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主要要素,确立合同的基本结构。

第八条合同一经正式签字确认,即产生法律效力。

签字确认可以书面、口头、电子等形式进行,但应当能够保证合同的真实性、完整性。

第九条合同标的有权利、财产要求的,应当具有法定资格。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他人订立的合同无效。

第十条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等行为应当符合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并经过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充分协商、协议,不得采取欺诈、威胁、利诱等手段。

第十一条网络交易合同的订立、履行,适用本编规定。

网络交易平台应当加强对网站用户的信息审核和交易监管,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二条外文合同应当根据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确定,中文文本与外文文本有冲突的,应当以合同标的所在国法律为准。

第十三条合同的解释应当根据合同标的的种类、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合同的目的和社会效益等因素综合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编 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编 合同

振” > 民法典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编合同时间:2020-08-31 作者:来源:新华网【字体:大中小】第三编合同第一分编通则第一章一般规定第四百六十三条本编调整因合同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四百六十四条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百六十六条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

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第四百六十七条本法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编通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适用本编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合同的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四百六十八条非因合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适用有关该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本编通则的有关规定,但是根据其性质不能适用的除外。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第四百七十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同一诉讼中涉及两个以上的法律关系的,可否确定并列的两个案由

同一诉讼中涉及两个以上的法律关系的,可否确定并列的两个案由

同一诉讼中涉及两个以上的法律关系的,可否确定并列的两个案由同一诉讼中涉及两个以上的法律关系的,可否确定并列的两个案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第五部分第3条规定:“同一诉讼中涉及两个以上的法律关系的,应当依当事人诉争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案由,均为诉争法律关系的,则按诉争的两个以上法律关系确定并列的两个案由。

”案例江苏庆鸿塑胶工业有限公司与江苏联合建筑智能化有限公司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申诉、申请民事裁定书案号:(2017)苏民申4067号审理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消防认定】沭阳县公安消防大队的火灾事故认定书认定起火部位位于庆鸿公司租用的厂房区域内,起火原因不排除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

【裁判理由】本院经审查认为,庆鸿公司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的情形。

第一,关于本案诉争的法律关系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第五部分第3条规定:“同一诉讼中涉及两个以上的法律关系的,应当依当事人诉争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案由,均为诉争法律关系的,则按诉争的两个以上法律关系确定并列的两个案由。

”本案中,联合公司的诉讼请求有两个部分:一是因火灾导致3号厂房及附属设施被毁损而产生的损失,依据的是侵权法律关系主张权利;二是因财产保全导致2号厂房被占用而产生的租金损失,依据的是租赁合同法律关系主张权利。

因此,联合公司系基于不同的事实和不同的法律关系提出诉求,即本案诉争的是两个法律关系,而非请求权竞合的情形,故原审法院按诉争的两个不同法律关系进行审理,不违反法律规定。

第二,关于庆鸿公司应承担的赔偿责任问题。

沭阳县公安消防大队的火灾事故认定书认定起火部位位于庆鸿公司租用的厂房区域内,起火原因不排除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

该认定书虽未明确具体的起火原因,但庆鸿公司未能证明本次火灾事故系因不可抗力或不可归责于庆鸿公司的其他原因所致。

而庆鸿公司作为事故厂房的实际占有、使用人,负有直接的安全管理义务。

法学论文-民法-论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_4138

法学论文-民法-论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_4138

论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摘要:日常家事代理权是规范夫妻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与一般代理不同的特点。

由于该制度在满足夫妻共同生活的要求、维护财产交易安全和保障第三人利益方面极具价值,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对其主体、行使、适用范围等作出规定。

关键词:日常家事代理权;性质;价值功能;限制日常家事代理权亦称家事代理权,是作为身份权的配偶权中的一项重要,它是指夫妻一方在因家庭日常事务而与第三人为一定的法律行为时,享有代理配偶他方的权利。

具体地说,夫妻一方代表家庭所为的行为,视为夫妻共同的意思表示,夫妻他方亦必须承担法律后果,夫妻双方对该行为承担共同的连带责任。

日常家事代理权是家庭生活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法律保障,又与交易秩序的稳定和第三人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各国的民事立法对此都作出具体的规定。

在我国,1950年和1980年的《婚姻法》都没有规定日常家事代理权问题,以后,许多学者提出了应明确规定这一内容的主张,在《婚姻法》的修改过程中,界和司法实践中对配偶权问题一直存在重大争议,以致在正式稿中配偶权制度付之阙如,日常家事代理权也不得不被放弃,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我国为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的需要,立法机关已将民法典的起草和制定提上议事日程。

为此,本文拟就日常家事代理权作一探讨,并为民法典如何设计该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一、比较法上的考察日常家事代理权起源于古代罗马法。

在古罗马,根据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的不同,把人分为自权人和他权人。

[1]妇女在婚后必须受夫权的支配而发生人格的减等,不再享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成为他权人。

依当时法律,妻子作为他权人不得拥有财产权,其财产归丈夫所有,也没有缔结契约自行承担债务的能力。

由于古罗马是一个崇尚等级、身份的家长制和奴隶制的社会,家庭成员和奴隶都没有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家长对他们具有绝对的支配权,显然无须产生专门的代理制度去调整家庭内部的财产或人身等利益关系。

[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活动日益频繁,如果固守非家长本人不得缔结契约的原则,家长只有事必躬亲,不能利用家属或奴隶进行代理,这必然阻碍商品的流转。

民法名词解释

民法名词解释

1、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原则、合法及公序良俗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规范在调整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力义务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法律关系。

4、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第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第二,民事法律关系是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的思想意志关系第三,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平等性,其核心内容体现为私法权利的构造。

5、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暴包括主体、内容、客体。

6、民事权利是指主体享受特定利益法律上之力。

7、民事权利的分类:按权利内容进行区分,财产权和人身权。

按权利之作用进行区分,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权利之效力进行区分,分为绝对权与相对权权利间的相互关系,分为主权利和从权利。

8、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指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上的资格,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享有主体地位的标志。

9、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或称民事法律行为能力,指法律确认自然人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

10、监护,是指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而由特定自然人或组织对其予以监督、管理和保护的制度。

11、9、财产法律关系,是指因财产的所有和财产的流转所形成的、满足民事主体财产利益需要的民事法律关系。

10、人身关系,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为满足民事主体的人身利益所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11、绝对法律关系,是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是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不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12、相对法律关系,是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是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13、物权关系,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物,不需要义务人实施某种积极行为予以配合即可行使并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法大物权名词解释

法大物权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1.物权: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并具有排他性的权利,即对特定物的排他支配权2.物权的调整对象:因物的归属产生的民事关系以及因物的利用产生的民事关系3.物权的特征:主体对特定物的权利;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权利;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4.物权的种类: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1)所有权是构成物权的基础,所有权制度是物权法的灵魂。

担保物权和用益物权是从所有权派生出来的。

所有权是指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处分权是所有权区别于其它权利的重要特征。

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

并派生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2)用益物权,所有权是自物权,用益物权就是他物权(限制物权),是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物权法所规定的用益物权种类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

(3)担保物权,是指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设立担保物权的目的就是为了担保债权人的债权的实现。

担保分可分为物的担保和财产权利担保两种方式。

分为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也即担保物权的分类。

5.物权的效力:物权的效力:是指法律赋予物权的作用力和保障力。

包括:(1)排他效力。

是指在同一标的物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以上内容不相容的物权,亦即在同一物上已存在的物权具有排除在该物上再成立与其内容互不相容的物权的效力。

(2)优先效力。

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优先于债权的效力。

(例外:买卖不破租赁原则)(3)追及效力。

又称物权的追及权,是指物权成立后,其标的物无论辗转归于何人之手,物权均得追及其所在而之间支配该物。

(4)妨害排除效力。

又称物上请求权或物权的请求权,是指物权人于其物被侵害或有被侵害之虞时,物权人得请求排除侵害或防止侵害,以回复其物权的圆满状态的权利。

民法典合同编解读

民法典合同编解读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解析: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于租赁物的经营使用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出租人 未取得行政许可不影响融资租赁合同的效力。 Qhx034708 收藏到习题本 5 委托人在接受中介人的服务后,利用中介人提供的交易机会或者媒介服务,绕开中介人 直接订立合同的,应当向中介人支付报酬。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解析:委托人在接受中介人的服务后,利用中介人提供的交易机会或者媒介服务,绕开中 介人直接订立合同的,应当向中介人支付报酬。 Qhx034701 收藏到习题本 6 国家和政府是完全一样的,都代表全民利益,是全民利益集合体的一个抽象存在。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解析:国家和政府不是完全一样的,国家代表全民利益,是全民利益集合体的一个抽象存 在。 Qhx034698 收藏到习题本 7 根据本讲,《民法典》的修订,主要以“修”为主、以“纂”为辅。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注册会计师练习:题库民法典合同编解读
第 1 部分判断题 Qhx034700 收藏到习题本 1 对国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的不平等保护,是执政党和政府的基本共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解析:我国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是要落实国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的平等保护问题。 Qhx034699 收藏到习题本 2 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 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解析: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 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Qhx034704 收藏到习题本 3 如果一个合同仅仅违反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和政府规章,它不能被宣告无效。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解析:如果一个合同仅仅违反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和政府规章,它不能被宣告无效。 Qhx034703 收藏到习题本 4 民法典合同编规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于租赁物的经营使用应当取得行政 许可的,出租人未取得行政许可影响融资租赁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物权保护和所有权处理

合同的物权保护和所有权处理

合同的物权保护和所有权处理在商业和法律领域,合同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文件,用于规范各方之间的权益和义务。

合同的物权保护和所有权处理是合同法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合同中涉及的物品、财产和权益的保护和处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合同中的物权保护和所有权处理的相关问题。

一、物权保护物权是指对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在合同中,物权保护是确保合同中涉及的物品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的重要内容。

在合同中,物权保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明确物品的所有权:合同应明确规定物品的所有权归属,确保合同中涉及的物品的所有权得到明确和保护。

例如,购买合同中应明确规定购买物品的所有权转移方式和时间。

2.保障物品的完好性:合同中应规定双方对物品的保管和维护责任,确保物品在合同期间保持完好无损。

例如,租赁合同中应明确规定承租方对租赁物品的保养和维修责任。

3.禁止非法侵占:合同应明确规定禁止任何非法侵占合同中涉及的物品,确保物品的所有权不受侵犯。

例如,合作协议中应明确规定双方不得私自转让合作项目中的设备和技术。

二、所有权处理所有权处理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物品所有权的转移、变更或解除的相关规定。

在合同中,所有权处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所有权转移:合同应明确规定在何种情况下物品的所有权可以转移给另一方。

例如,买卖合同中应明确规定货物的所有权在付款完成后转移给买方。

2.所有权变更:合同应明确规定在何种情况下物品的所有权可以发生变更。

例如,合作协议中应明确规定在合作关系解除后,合作项目中的设备归属于哪一方。

3.所有权解除:合同应明确规定在何种情况下物品的所有权可以解除。

例如,租赁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在租赁期满后,承租方应将租赁物品归还给出租方。

总结:合同的物权保护和所有权处理是合同法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合同中涉及的物品、财产和权益的保护和处理方式。

在合同中,物权保护可以通过明确物品的所有权、保障物品的完好性和禁止非法侵占等方式实现。

而所有权处理可以通过所有权转移、所有权变更和所有权解除等方式实现。

合同法第16条

合同法第16条

合同法第16条合同法第16条规定了合同成立的要素及其效力。

本文将对合同法第16条进行解析,明确其涵义和适用范围。

一、合同法第16条的基本内容合同法第16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当事人对合同的条款约定不明确,或者约定含有相互矛盾的内容,当事人就不明确的条款或者相互矛盾的内容没有达成协议的,适用与该条款无明确约定的有关法律规定;缺乏明确约定的,适用与该条款无明确约定的与合同性质、交易习惯相一致的有关法律规定。

”以上内容意味着,当合同的条款不明确或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时,如果当事人对不明确的条款或相互矛盾的内容没有达成一致,那么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解决争议。

如果没有明确约定,则适用与合同性质和交易习惯相一致的法律规定。

二、合同法第16条的解析1. 不明确的条款合同中的条款应当明确,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实施性。

然而,当合同中的某些条款存在模糊、不明确的情况时,就会引发争议。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应当积极协商,共同明确条款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如果当事人无法达成一致,那么根据合同法第16条,将适用与该条款无明确约定的有关法律规定。

2. 相互矛盾的内容合同中的条款应当相互协调一致,不应存在明显的矛盾。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合同中的条款可能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

当合同中的条款相互矛盾时,当事人应当及时发现并协商解决。

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根据合同法第16条,将适用与该条款无明确约定的有关法律规定。

3. 无明确约定的条款有时,合同中可能存在一些重要的条款未明确约定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应当根据合同性质和交易习惯,共同确定条款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如果当事人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将根据与合同性质和交易习惯相一致的有关法律规定来解决争议。

三、合同法第16条的适用范围合同法第16条适用于以下情况:1.合同条款不明确或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下;2.当事人对不明确的条款或相互矛盾的内容没有达成一致;3.缺乏明确约定的重要条款。

合同法第16条的目的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实施性。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解答》的通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解答》的通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解答》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3.12.19•【字号】京高法发[2013]462号•【施行日期】2013.12.19•【效力等级】地方司法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解答》的通知(2013年12月19日京高法发﹝2013﹞462号)市第一、第二、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各区、县人民法院,北京铁路运输法院:近年来,我市法院受理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为妥善处理好此类纠纷,经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解答》,现将该解答下发给你们,供你们审理案件时参考。

审理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

特此通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解答一、房屋租赁合同的效力1、当事人就未取得所有权的房屋订立租赁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当事人一方以出租人在订立租赁合同时对租赁房屋没有所有权为由,要求确认房屋租赁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

2、当事人就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性保障住房订立租赁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当事人一方以租赁房屋为经济适用住房或限价商品住房为由,要求确认房屋租赁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

裁判文书中应当写明法院对租赁合同效力的认定不影响行政主管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理。

3、当事人就未经工程竣工或消防验收合格的房屋订立租赁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当事人一方以租赁房屋未办理工程竣工或消防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为由,要求确认房屋租赁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

租赁房屋因出租人原因未经工程竣工或消防验收合格致使房屋不符合使用条件,承租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八条第(三)项规定要求解除租赁合同的,应予支持。

物权名词解释

物权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物权法:是指调整人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特殊情况下可以是国家)基于对物的支配而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物权法即形式意义的物权法,专指民法典的物权编而言;广义的物权法即实质的物权法,凡是调整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都属之。

∙ 2.物权:物权是指权利人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 3.物权法定:是指物权的种类及其内容等均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新物权或者更新物权的法定内容。

∙ 4.物权变动:物权的变动是指物权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总称。

∙5物权公信原则:是指依法定方式进行公示的物权,具有使一般人信赖其正确的效力,即使公示的权利状况与真实的权利状况不符,法律也对信赖公示的善意第三人从公示的物权人处取得权利仍予以保护。

∙ 6.简易交付:即受让人已经占有动产,如受让人已经通过保管、租赁、借用等方式实际占有了动产,则于物权变动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

∙7.登记要件主义:是指物权变动以完成登记公示为其生效要件,仅当事人变动物权的意思而未依法予以登记公示的,不能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

∙8.预告登记:是指为了确保实现债权,以保障将来取得不动产物权,限制债务人重复处分将来的不动产物权而为的登记。

∙9.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属于自己的特定物全面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10.国家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11.添附:包括附合、混合和加工,它是指数个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成一物,或者由所有人以外的人加工而成新物。

∙12.先占:是指占有人以所有的意思,先于他人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事实。

∙13.取得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占有他人的物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时间,而取得该物所有权的法律制度。

∙14.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权利人即业主对于一栋建筑物中自己专有部分的单独所有权、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管理权的结合。

民法知识点

民法知识点

1什么是占有?有何特征?概念:占有人对物的事实上的控制和支配。

特征:①以物为客体②必须是对物产生了事实上的管领力③是一种为法律所保护的事实。

2如何理解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概念:占有人于占有物上行使之权利,推定其适法有次权利。

关于权利推定效力要注意①受权利推定的占有人不承担有权占有的举证责任。

②权利的推定。

不仅占有人自己可以援用,第三人也可以援用。

③权利的推定,一般是为占有人的利益,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为其不利益时也可以援用。

④权利的推定仅具有消极的效力,占有人不得利用此项推定作为其享有权利的证明。

3占有人的权利和义务?权利:①占有人对物的实用收益②占有人请求偿还费用的权利。

义务①占有人返还占有物的义务②占有人在占有物损毁,灭失时的赔偿责任。

4占有保护请求权包括哪些内容?①占有返还请求权②排除妨害请求权③消除危险请求权5什么是债?其性质如何?概念:按照合同的约定或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①债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②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③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④债是按照合同或法律规定而发生的法律关系性质①债为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②债为当事人之间的特别结合关系③债是有存续期限的民事法律关系6债权的特征①债权是财产权②是请求权③是相对权④是有期限的权利⑤有相容性⑥具有平等性⑦债权的设立具有任意性。

7债权的权能包括哪些方面①给付请求权:债权人得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以实现其债权的权利。

②给付受领权:债务人履行其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予以受领,并永久保持因债务人的履行所得的利益。

③债权保护请求权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依据该项权能请求国家机关予以保护,强制债务人履行。

④债权的处分权能:债权人可以抵消,免除,让与债权。

8债权与物权的区别:①在权利的功能上,物权是静态财产权,侧重维护财产的静态安全,其重心在保护物权不受侵犯,而债权是动态财产权,侧重维护财产的动态安全,其重心在于保护和促进财产流转。

表见代理的特别构成要件:本人的可归责性

表见代理的特别构成要件:本人的可归责性

表见代理的特别构成要件:本人的可归责性崔文星【摘要】表见代理的性质是无权代理.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的外观,善意第三人据此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从而产生与有权代理相同的法律效果.关于本人具有可归责性是否表见代理的特别构成要件,存在争议.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可以得出结论:第三人善意且无过失不足以构成表见代理,本人具有可归责性是表见代理的特别构成要件.如果在缺乏此要件时适用表见代理的规则,则对本人极不公平,有违法律的公正.【期刊名称】《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5)004【总页数】5页(P41-45)【关键词】可归责性;表见代理;权利外观;合理信赖;无权代理【作者】崔文星【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51(一)表见代理的内涵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行为人具有代理权外观,使得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而与其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该民事法律行为的后果直接由本人承担。

在《民法总则》颁布前,《合同法》第49条规定了表见代理的内容,《民法总则》的规定与其基本相同。

《民法总则》第172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据此,表见代理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即授权型表见代理、越权型表见代理和权限延续型表见代理。

1.授权型表见代理授权型表见代理,是指本人(也称为被代理人)以自己的行为表示授予他人代理权,但实际上并没有授予,或明知他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使得善意第三人(即相对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因此构成表见代理,由本人承担其法律后果。

2.越权型表见代理越权型表见代理,是指超越代理权的表见代理。

在此情形下,虽然代理人的代理权有一定的限制,但是,相对人对这一限制并不知情,根据代理权外观,善意第三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从而与其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构成表见代理,由本人承担其法律后果。

最高院民法典合同编解释第十六条如何理解

最高院民法典合同编解释第十六条如何理解

最高院民法典合同编解释第十六条如何理解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最高院民法典合同编解释第十六条如何理解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最高院民法典合同编解释第十六条如何理解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高院民法典合同编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交易习惯不明确的,按照合同的性质、交易性质和公平原则确定。

合同法简答题

合同法简答题

1、试述合同的法律特征:(1)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根据其意思表示的多寡可以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及多方行为。

所谓单方行为,指仅由一个意思表示所构成的民事法律行为。

所谓双方行为,指由二个方向相反的意思表示所构成的民事法律行为。

所谓多方行为,指由二个以上方向一致的意思表示所构成的民事法律行为,或称共同行为。

合同是基于双方或多方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双方间成立的合同为双方行为,即双方合同,多方间成立的合同为多方行为,即多方合同。

(2)合同是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意味着合同是在双方或多方都有意思表示,而且各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条件下成立。

合同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或者说,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

真实的意思产生于当事人的自由和自愿,因此当事人必须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才能使其意思表达成一致,如果不存在平等自愿,也就没有真正的一致。

因而因欺诈、协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成立的合同,在法律上都属于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

(3)合同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

合同以产生、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当事人订立合同都有一定的目的,即产生、变更或者终止一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所谓产生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指当事人订立合同以形成某种法律关系,设定某种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所谓变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指当事人通过订立合同使用原有的合同关系在内容、当事人上发生变化。

所谓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指当事人通过订立合同消灭原法律关系。

合同法上的合同所涉及的权利、义务都是民事性质的,非民事性质的行政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不属民事合同的内容。

同时,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如婚姻、收养、监护等,也不由合同法调整,民事合同的内容实际就是民事财产关系中的债权债务关系。

2、如何理解合同法的本质和地位?合同法本质上是财产流转关系的法律规范。

合同中的权益与权益保护

合同中的权益与权益保护

合同中的权益与权益保护在商业和法律领域中,合同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文件,用于明确各方之间的权益和义务。

合同不仅仅是一纸文件,它代表着各方之间的协议和承诺。

因此,保护合同中的权益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合同中的权益以及如何保护这些权益。

一、合同中的权益合同中的权益是指各方在签署合同时所享有的法律保护的利益。

这些权益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财产权益、知识产权益、劳动权益等。

1. 财产权益财产权益是指合同中涉及到的财产、资金、产品等方面的权益。

例如,合同中约定的货款支付、财产转移等都属于财产权益。

保护财产权益的关键是确保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避免侵害他方财产权益的行为。

2. 知识产权益知识产权益是指合同中涉及到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方面的权益。

在合同中,当一方提供了专利技术或者商标授权时,另一方享有使用和保护这些知识产权的权益。

保护知识产权益的关键是明确合同中的知识产权归属和使用范围,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3. 劳动权益劳动权益是指合同中涉及到的劳动者的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工资、工时、休假等方面的权益。

保护劳动权益的关键是确保雇主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资、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并保障劳动者的休假权益。

二、合同中的权益保护为了保护合同中的权益,各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明确约定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各方的权益和义务,确保双方权益得到平等和公平的保护。

合同应包括详细的条款和条件,以确保各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2. 强化合同执行合同一旦签署,各方应积极履行合同义务,确保合同权益的实现。

如果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另一方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例如提起诉讼或仲裁。

3. 寻求专业法律建议在签署合同之前,各方可以寻求专业法律建议,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并且能够充分保护各方的权益。

专业法律人士可以帮助解决合同中的争议,并提供相应的法律保护。

4. 加强沟通与合作合同中的权益保护不仅仅依赖于法律手段,也需要各方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22条第三款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22条第三款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22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文件,为合同关系的确立与履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原则。

本文将对《民法典》合同编通则第22条第三款进行详细解释,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法律意义和实际应用。

一、法律条文《民法典》第22条第三款规定:“合同的内容应当合法,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共利益。

”二、合同内容的合法性要求1. 合法性的基本原则合同是当事人双方基于自愿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第22条第三款的规定强调了合同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这意味着合同的内容不仅要符合当事人意志的表达,还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规范。

具体来说,合同内容应当合法,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2. 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根据法律体系的层级结构,法律、行政法规具有强制性规定,任何合同条款不得违反这些规定。

强制性规定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禁止性条款和行政法规中明确规定的义务条款。

例如,合同内容不能违反《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也不能违背《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

合同中的条款如果违背了这些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将被认为是无效的。

3. 公共利益的保护第22条第三款明确指出合同内容不得违背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体现,涵盖了社会的基本价值观、道德规范以及法律秩序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合同中不得含有贩卖非法物品、偷税漏税等条款,这些行为不仅对合同当事人自身造成不利影响,也会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三、合同内容合法性的具体应用1. 审查合同的合法性在签订合同之前,合同双方应当对合同条款进行合法性审查。

这不仅是合同有效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保护双方权益的必要措施。

审查内容包括合同条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否侵犯了第三方的合法权益,以及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

2. 合同内容合法性的救济措施合同的无效:根据《民法典》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无效。

《民法典》第八章和合同编第十七章

《民法典》第八章和合同编第十七章

《民法典》第八章和合同编第十七章身处一个法制社会,法律规范我们的各个方面,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有一章专门讲述了合同的相关内容,即《民法典》第八章和合同编第十七章。

本文将围绕这两章内容展开,对其主要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第八章:合同的一般规定《民法典》第八章是关于合同的一般规定,对合同的定义、要素、成立、效力、履行、变更、转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合同作为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行为,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交易方式之一,其规范和保护着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合同的定义是指自愿订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双方约定权利和义务,一方履行,另一方享有权利,并就违约后果、争议解决等事项进行了约定。

合同要素包括合同当事人、合同对象和合同内容。

每个要素都具有其独特的要求和规定,确保了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各要素之间达成协议,形成合同关系。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采取书面形式,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或者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成立。

合同的效力是指合同对当事人之间具有约束力,要求各方按照合同约定的义务进行履行。

履行合同是当事人的共同责任,约定好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按照约定进行履行,确保合同能够顺利执行。

此外,合同的变更、转让等内容也在《民法典》第八章得以规定。

当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需要进行变更时,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进行调整。

合同的转让是指当事人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并经过对方同意和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十七章:合同的履行和违约责任《民法典》第十七章是关于合同的履行和违约责任,是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规范和保护的具体体现。

合同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权利义务的实现,确保合同目的的达成。

违约责任是当事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以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经济的公正交易。

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公平交易和善意合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法释〔2020〕24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法释〔2020〕24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已于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法释〔2020〕24号(2020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5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为正确审理物权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因不动产物权的归属,以及作为不动产物权登记基础的买卖、赠与、抵押等产生争议,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依法受理。

当事人已经在行政诉讼中申请一并解决上述民事争议,且人民法院一并审理的除外。

第二条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其为该不动产物权的真实权利人,请求确认其享有物权的,应予支持。

第三条异议登记因民法典第二百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的事由失效后,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确认物权归属的,应当依法受理。

异议登记失效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实体审理。

第四条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等物权,或者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居住权、地役权、抵押权等其他物权的,应当依照民法典第二百二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认定其不发生物权效力。

第五条预告登记的买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被认定无效、被撤销,或者预告登记的权利人放弃债权的,应当认定为民法典第二百二十一条第二款所称的“债权消灭”。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逐条解读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逐条解读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逐条解读合同是民法典中一个核心概念,合同编通则是对合同相关规定的进一步细化和说明。

本文将逐条解读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并分析其含义和影响。

一、合同编通则的适用范围(第1条)合同编通则规定,适用于民法典中规定的合同关系。

这意味着在涉及到合同的各项法律规定中,合同编通则都具有指导性和适用性。

二、合同的定义和要素(第2条)合同编通则对合同进行了明确定义,即“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中的要素有两个,即当事人和协议。

这一条规定为合同的成立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三、合同自愿原则和平等自愿原则(第3条)合同编通则强调合同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和平等自愿。

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心甘情愿地发表意思,双方在权利和义务上应该是平等的。

四、合同的订立方式和形式(第4条)合同编通则规定合同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方式。

这一规定充分保护了当事人的订立自由,使得合同能够灵活应用于各种情况下。

五、合同的效力和效力发生时间(第5条)合同编通则规定,合同自愿原则下,合同成立即发生效力。

这一规定确保了一旦合同成立,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即刻产生,提升了合同的约束力。

六、合同的履行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第6条)合同编通则明确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并且尊重对方的权益,这是合同的履行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这一条规定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保证了合同的正常履行和当事人权益的平衡。

七、不可抗力和基础交易(第7条)合同编通则对不可抗力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并规定了在不可抗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履行、修改或者解除合同的规定。

此外,合同编通则规定了基础交易的特殊性,即对价格等重点事项要求有一定的保证。

八、合同解除和合同违约责任(第8条)合同编通则规定合同的解除条件和解除的方式,并规定合同违约方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

这一规定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合同的稳定性和信用性。

九、合同的转移和合同的让与(第9条)合同编通则规定了合同的转移和合同的让与的情形和相关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合同关系产生的占有行为应予以保护——原告金趁意、李慧玲与被告潘孝真、刘保民
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纠纷案
[案情]
2009年7月24日,原告金趁意与刘现修签订一份买卖契约,购买当时署有刘现修名字001353号房产证(后被撤销),位于罗庄村委刘新庄西段路北的房屋及宅基地,并搬进该宅院居住,未办理相关过户手续。

该宅院东邻刘四堂、西邻刘现法、南邻刘宝军、北邻路。

2009年10月2日,原告在该宅院的周围垒院墙,二被告以享有刘现修出卖的宅院所有权二分一,刘现修的出卖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为由,阻止原告垒院墙,并将原告垒起的部分院墙推到。

被告辩称:争议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由被告享有二分一,原告购置刘现修宅院未经被告家人同意,刘现修将刘保民享有的土地出卖本身就是侵权,所以原告诉被告侵权理由不成立。

被告阻止原告在此处盖房、扒房行为属维权行为,不属侵权,应驳回原告诉请。

[审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金趁意、李慧玲与被告潘孝真、刘保民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纠纷一案,原告金趁意与刘现修签订买卖契约,购买刘现修位于罗庄村委刘新庄西段路北的
房屋及宅基地,原告购买该宅院后虽未办理相关过户手续,但基于买卖合同实际占有,对该宅院拥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原告购买上述宅院时有署有刘现修名字的001353号房产证,原告有理由相信该宅院属刘现修所有,而非与被告共同共有,原告购买该宅院的行为属善意行为,应保护其利益。

因此,被告阻止原告垒院墙的行为,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故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权,不得阻止原告垒院墙的诉请,本院予以支持;被告认为享有刘现修出卖的本案宅院二分一所有权,可另行依照法律规定请求确认权利;原告向被告主张经济损失2000元,仅提供了被告阻止其垒院墙并将垒起的院墙推倒的证据,没有给其造成2000元经济损失的相关证据,故其要求被告赔偿损失2000元的诉请证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三条、第二百四十一条、第二百四十五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前规定,判决:一、被告潘孝真、刘保民不得阻止原告金趁意、李慧玲在购买刘现修罗庄村委刘新庄西段路北东邻刘四堂、西邻刘现法、南邻刘宝军、北邻路的宅院上垒院墙;二、驳回原告金趁意、李慧玲的其他诉讼请求。

一审案件受理费100元,由被告潘孝真、刘保民负担80元,原告金趁意、李慧玲负担20元。

一审判决宣判后,被告潘孝真、刘保民不服,提出上诉,认为刘现修系刘保民的叔叔,涉案的宅院系刘保民的爷爷刘坤同在世时为刘现修及刘保民的父亲刘现堂留存,但在刘坤同及刘现堂去世后,刘现修在该宅院没有分开的情形下,未经刘保民、潘孝真同意,出售给金趁意本身已构成侵权,刘保民、潘孝真推倒墙头系维权行为。

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
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的外部表现形式,受让人基于错误的登记,相信处分人为不动产的实际所有权人,其受让行为应受法律的保护。

本案中,金趁意购买涉案房屋时,刘现修持有该房屋的产权证书,金趁意足以相信该房屋的所有权人为刘现修本人,原审认定金趁意购买房屋时为善意并无不当。

金趁意虽然未办理涉案宅院的过户登记手续,但其基于合同关系的占有行为应当予以保护,故原审认定刘保民、潘孝真的行为侵犯金趁意、李慧玲的合法权益正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八十九条规定,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供养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

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项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

本案中,刘保民、潘孝真认为自己是涉案宅
院的共同共有人,刘现修的出售行为以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上述规定,刘保民、潘孝真可向刘现修另行主张相关权利。

综上,原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100元,由上诉人刘保民、潘孝真负担。

[评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用一个整编篇幅规定了占有制度,与所有权和他物权一起构成了三权鼎立的《物权法》格局,是《物权法》最具特色的构成部分之一。

设立占有制度的目的之一,是维护现有的物的占有状态,禁止他人以私力加以破坏,从而维护社会的安宁与和平。

①换言之,占有一旦存在,即应受保护,任何人不能以私力改变现有的现状。

②《物权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基于合同关系等产生的占有,有关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使用、收益、违约责任等,按照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

”第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当事人之间仅就物权变动达成合意而没有办理登记,合同依然有效,登记只是针对产权变动而非合同效力,登记与否并不
影响合同效力。

如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合同已经生效,但双方并未办理登记手续,依该法房屋所有权并不能发生转移,但买受人基于有效合同而享有的占有权仍然受到保护,买受人基于合法有效的房屋买卖合同而占有房屋的,其占有权受物权法保护。

因此,基于合同关系等产生的占有,应为有权占有。

不动产虽然以登记为物权变动的必要条件,但在没有进行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情况下,亦要注意保护占有人(买受人)的合法权益。


当占有人的权利或利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按照法定程序,根据占有受侵害的情形不同,分别行使占有物返还请求权、占有排除妨害请求权、占有消除危险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予以保护。

对此《物权法》第二百四十五条第一款作出了明确规定:“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对妨害占有的行为,占有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就本案而言,原告金趁意与刘现修签订买卖契约,购买刘现修位于罗庄村委刘新庄西段路北的房屋及宅基地,原告购买上述宅院时有署有刘现修名字的001353号房产证,原告有理由相信该宅院属刘现修所有,而非与被告共同共有,原告购买该宅院后虽未办理相关过户手续,虽然不动产以登记为物权变动的必要条件,涉案宅院没有进行不动产物权变
动登记,但基于买卖合同实际占有,应为有权占有,其占有的合法权益应受保护。

被告刘保民、潘孝真认为涉案的宅院系刘保民的爷爷刘坤同在世时为刘现修及刘保民的父亲刘现堂留存,对涉案宅院享有二分一的权利,但其对涉案宅院主张权利的依据是相关证人证言,没有能够证明其拥有所有权的相关登记,其享有涉案宅院权属并不明确,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明确确认其拥有所有权,而后向刘现修另行主张相关权利。

因此,被告阻止原告垒院墙的行为,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原告行使占有排除妨害请求权符合法律规定,应予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