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芩五草汤治疗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30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银屑病中医治疗39例疗效观察

银屑病中医治疗39例疗效观察
疗前 P A S I 评分 X 1 0 0 %。P A S I 评分由患者皮损面积、 程度评估目 。 1 . 4 统计学方 法 具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抽 取我院 2 0 1 5年 3月一 2 0 1 6年 3月期 间 收 治 的 7 8例 银 屑 病
患者作 为研 究对 象 ,随机 分为 对照 组 ( n = 3 9例 )和 观察 组 ( n = 3 9例 ) , 对照组给予患者西 医治疗方案 , 观 察组给予患者 中
配方生石膏 1 2 0 g 、 知母 2 O g 、 寒 水石 3 0 g 、 僵蚕 1 5 g 、 地鳖虫 1 2 g 、
白鲜皮 3 0 g 、 地 肤子 1 5 g , 川 I 芎6 g 、 全蝎 1 0 g 、 连翘 2 0 g 、 当归
2 0 g 、 益母草 3 0 g 、 蜜蜂房 1 0 g 、 莪术 1 0 g 、 皂角刺 1 0 g 、 茯苓 1 0g 、 红花 1 0 g 、 白术 1 0 g 、 桃仁 1 O g ; 血瘀 证 : 增加 丹皮 、 川 1 牛膝、 丹 参、 丹皮 、 三棱 ; 血虚证 : 增加玄参 、 熟地黄 、 旱莲草 、 鸡 血藤 ; 血 燥证 : 增 加雷公 藤 、 白花 蛇舌草 、 泽泻、 白茅 根 、 茵陈、 紫草; 痒
使 用。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 8 9 . 7 4 %( 3 5 / 3 9 ) ,包括痊愈 2 7例 、 显 效5 例、 有效 3 例、 无效 4例 ; 对照组临床疗效 7 1 . 7 9 %( 2 8 / 3 9 ) , 包 括痊愈 1 6 例、 显效 5 例、 有效 7例、 无效 1 1 例。组间对比, 观察组
如下 。
治 疗 总有 效 率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具 有 显 著 差 异 ( = 7 . 8 8 1 ,

荆芩五草汤治疗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30例疗效观察论文

荆芩五草汤治疗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30例疗效观察论文

荆芩五草汤治疗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30例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98-01点滴状银屑病以栗状至绿豆大小的丘疹,呈点滴状散布全身为主要表现,进行期皮疹颜色鲜红,周围有炎性红晕,痒感明显,不断右新发皮疹出现,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治疗不当,可迅速泛发全身,病情迁延不愈。

采用荆芩五草汤(荆芥15g,黄芩10g,生地15g,丹皮10g,赤芍30g,紫草30g,白藓皮30g,地肤子30g,茜草30g,仙鹤草30g,旱莲草30g,掉毛草15g)治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将点滴状银屑病30例患者随即分为2组,治疗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0——40岁,平均32岁。

对照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17——45岁,平均35岁,所有病例病程均1个月——10年,皮疹面积约占全身体表面积15%——50%。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丹参注射液20ml及维生素c注射液3g、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滴注,如有上呼吸道感染加阿奇霉素注射液0.5g静滴,1次/日;治疗组除给与上诉治疗外,同时给与荆芩五草汤,如皮疹颜色较鲜红,瘙痒较剧烈可加银花30——60g,生石膏30——100g,大青叶10——15g口服,日一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两组均连续用药10——15天为1疗程。

1疗程后观察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为无新发皮疹,原皮疹炎症浸润逐渐消退,鳞屑减少,皮疹缩小变平,最后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而达临床治愈;②显效:为大部分红斑消退,鳞屑减少,瘙痒减轻,基本无新发皮疹:③无效:皮疹无明显消退,仍有新发皮疹。

2 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47%),显效9例(53%),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对照组:痊愈3例(23%),显效6例(46%),无效4例(31%),总有效率69%。

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 讨论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疾病进展快,瘙痒多较明显,治疗不及时,可迅速泛发全身,且有很多为除次发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药治疗相比较,具有起效快,可明显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等优点,除少数患者有轻微胃肠道反应外,无明显其他不适,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让患者适当减少服药量即可。

银翘散加减治疗点滴型银屑病经验举隅

银翘散加减治疗点滴型银屑病经验举隅

银翘散加减治疗点滴型银屑病经验举隅秦雪琴; 王明凯; 陈丽娇; 王丽芬【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9(028)023【总页数】2页(P62-63)【关键词】点滴型银屑病; 银翘散; 组织病理【作者】秦雪琴; 王明凯; 陈丽娇; 王丽芬【作者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昆明 6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5.9银屑病中医又称“白疕、松皮癣”等,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1],其中点滴型银屑病,皮疹特点为点滴状小丘疹,颜色鲜红,上覆鳞屑,瘙痒程度不一[2]。

本病较易复发,且影响美观,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王丽芬副教授临床用银翘散加减治疗点滴型银屑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对其进行总结,并附验案一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及发病病机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免疫、感染、内分泌、神经等因素相关,而感染是诱发点滴型银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3];目前主要认为链球菌感染与该病密切相关,王桂芝等[4]研究发现链球菌感染可能通过 TLR2 基因表达上调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认为,本病初起多由内有蕴热,复感风寒、风热之邪,阻于肌肤,蕴结不散而发;或机体蕴热偏盛,或性情急躁,心火内生,或外邪入里化热,或嗜食辛辣肥甘,伤及及脾胃,郁而化热,内外之邪相和,蕴与血分,血热生风而发。

王丽芬副教授认为点滴型银屑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素有内热,复感风热之邪而发。

2 银翘散加减方药分析银翘散源于《温病条辨》,乃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创, 称辛凉平剂,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

王丽芬副教授所创银翘散加减药物组成:金银花15 g,连翘15 g,牛蒡子15 g,淡竹叶10 g,荆芥15 g,防风15 g,生地20 g,赤芍30 g,紫草30 g,大青叶15 g,生槐花10 g。

荆芩汤加味治疗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30例

荆芩汤加味治疗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30例

荊芩汤加味治疗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30例目的荊芩汤加味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方法对照组:依巴斯汀片10 mg口服,每日2次;外用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日2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汤剂荊芩汤加味,早晚2次分服,每2 d 1剂。

2组治疗周期为4周。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荊芩汤加味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确切。

标签:荊芩汤;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观察颜面再发性皮炎是发生于颜面部的一种轻度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与化妆品、尘埃、光线、花粉等过敏或刺激有关。

[1]本病反复迁延,影响美观,重者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

笔者临床应用荊芩汤加味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3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女性,来自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其中治疗组30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233±1225)岁。

对照组30例,年龄为19~59岁,平均年龄为(3356±1331)岁。

2组年龄经统计学统计,P>005,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颜面再发性皮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制定[1]:①皮损初起于眼睑周围,渐次扩展至颜面全部;②表现为轻度局限性红斑、细小鳞屑或者轻度肿胀,无丘疹、水疱,亦无浸润和苔藓化;③自觉瘙痒、局部灼热或紧绷感;③发病突然,可自行消退,但易再发,复发多次后可有色素沉着;⑤春秋发病。

13纳入标准①符合颜面再发性皮炎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岁;③男女不限;④近4周内未用过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者。

14排除标准①皮损有水疱、渗出者;②合并真菌、细菌或病毒感染者;③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⑥近4周内用过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者。

2方法21治疗方法对照组:依巴斯汀片10 mg口服,每日2次;外用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日2次。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银屑病47例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银屑病47例
参考文献:
[1] 樊书娟,刘武洲,刘丰艳. 自拟逍遥散结汤治疗 182 例乳腺增生 病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 2) : 71.
[2] 王勇,王宁. 解郁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 64 例[J]. 河南中医, 2010,30( 9) : 888.
(编辑:刘 华)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河南中医》在 1992 年第 5 期刊登了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一文后,笔者应 用此方略有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 100 例,收获良效,报道如 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共观察病例 100 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 年龄最小 23 岁,最大 49 岁,23 - 30 岁 30 例,30 - 40 岁 45 例,40 岁以上 25 例; 双侧乳房患者 20 例,左侧乳房患者 48 例,右侧乳房患者 32 例; 病程最短 2 周,最长 5 a,多为 3 月 -
2 结果
47 例患者中,治愈 28 例,好转 17 例,未愈 2 例,有效率 为 95.于 2004 年 11 月 10 日初诊。2 月前左膝 下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皮疹,瘙痒,红斑逐渐增多,皮损下有 白色鳞屑,强行剥离则见点状出现。至当地医院诊为“银屑 病”,曾口服强的松,外涂药膏治疗,症状缓解,停药 1 周后复 发,病情加重,前来我院就诊。症见: 身体多处皮损,鳞屑较 厚,玻璃片刮之云母状纷纷落下,诉晨起后床单上遗有鳞屑, 伴口干,便干,尿 黄,舌 红,苔 薄 黄,脉 弦。 此 证 属 风 热 血 燥, 治以清热凉血,佐以活血散风。解毒燥湿汤加减治之: 土茯 苓 30 g,黄芩 20 g,牛蒡子 20 g,连翘 20 g,蒲公英 20 g,生地 黄 18 g,赤芍 18 g,丹参 18 g,当归尾 18 g,白鲜皮 18 g,荆芥 15 g,苦参 15 g,牡丹皮 12 g,苍术 12 g,水煎服,日 1 剂。同 时配合止痒汤外洗,日 3 次,洗后涂安抚剂。用药 20 d 后痒 止屑脱,改用养 血 润 肤 之 剂,去 黄 芩、牛 蒡 子、连 翘、蒲 公 英、 生地黄,加川芎 18 g,厚朴 15 g,红花 15 g。服 10 剂,皮屑基 本脱净,药已对症,谨守上方,随症加减,调治 1 月,皮肤如 常,随访 2 a 未复发。

二十位中医名家治疗银屑病经验总结

二十位中医名家治疗银屑病经验总结

二十位中医名家治疗银屑病经验总结一、张佩芳论治银屑病张佩芳认为银屑病有风、火、湿、热之别,虚实之分,并常相兼为病,如风火相煽、风湿相并、湿热互结、热毒相搏等,临床分为5型论治。

1.血热型为心肝火盛,血热怫郁,复受风邪,风火相煽,外走肌腠所致。

患者发病急,皮损发展迅速,多呈点滴状或片状,基底潮红,奇痒难忍,入夜加重,常伴有心烦易怒、口渴、便秘,舌红绛,苔黄,脉弦数。

治宜凉血泻火、祛风润燥,药用自拟凉血泻火消风汤。

方药组成:生地黄30g,生石膏30g,白蒺藜15g,赤芍12g,丹皮12g,玄参12g,天花粉12g,知母9g,板蓝根9g,蝉衣5g,生大黄5g。

2.湿热型为肝郁脾困,湿热内蕴所致。

症见皮损常融合成片或呈混合状,基底潮红,鳞屑厚,伴口苦急躁、溲赤便结,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宜疏肝运脾,除湿清热,药用自拟土茯苓汤。

方药组成:土茯苓30g,白鲜皮30g,八月札30g,冬藤30g,白花蛇舌草30g,地肤子15g,凤尾草15g,炒黄柏12g,苦参9g,黄芩9g,炒栀子9g,炒枳壳5g,厚朴花5g。

3.血瘀型为湿热久羁,营卫失调,气血失和,久病成瘀所致。

症见皮损融合成斑块状,有明显浸润,基底色黯,鳞屑附着较紧,时有瘙痒,舌质偏黯或有瘀斑或瘀点,苔黄腻,脉细涩。

治宜活血散瘀、行气通络。

药用自拟逐瘀除湿汤。

土茯苓30g,白鲜皮30g,八月札30g,石见穿15g,石打穿15g,寻骨风15g,丹皮12g,茜草12g,三棱9g,莪术9g,鬼箭羽9g,凌霄花9g,小青皮5g。

4.血虚型为病程日久,气血耗伤,血虚风盛所致。

症见皮损为大小不等的点状或斑块状,色黯淡,干燥脱屑,基底淡红,瘙痒较甚,或见有稀疏新皮损出现,常伴有头晕心悸乏力,面色萎黄,关节酸痛,舌质淡舌体胖,舌苔薄腻,脉细。

治宜益气养血、祛风止痒,药剂用自拟养血祛风汤。

炙黄芪30g,鸡血藤30g,夜交藤30g,熟地黄15g,白鲜皮15g,党参12g,当归12g,麦冬12g,天花粉12g,威灵仙9g,白芷5g,防风5g,陈皮5g。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将2009年5月~2011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

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5.3%,复发率为7.8%;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为79.0%,复发率为30.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凉血五根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寻常型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是其特征,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

目前在临床上银屑病通常分为四型,其中以寻常型最为多见[2]。

2009年5月~2011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2011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26例,均符合《皮肤性病学》[3]中关于银屑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其它型银屑病和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以及妊娠、哺乳期患者。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4周内均无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史。

126例患者中,男71例,女55例;年龄19~61岁,平均(36.0±13.5)岁;病程为3个月~18年,平均(4.2±1.5)年。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对照组62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阿维A胶囊(方希,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10126,10 mg/粒)口服,于第1、2天每次20 mg,1次/d,第3天开始每次30 mg,1次/d,另外局部给予冰黄肤乐外用,2次/d,直至红斑、鳞屑消退为止。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摘要】银屑病是一种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的皮肤病,目前现代医学主要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长期疗效不佳,且有药物副作用,我院近几年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内外兼治,取得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银屑病;内治;外治;体会【中图分类号】R758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03-01引言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是很清楚,可能与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失调等免疫机制有关,皮损特点均有各种类型的红斑和较显著鳞屑的慢性皮肤病,病因研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2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其他,如情绪紧张,精神创伤,外伤手术或药物等都与本病发病有关。

1银屑病病理特点银屑病病理生理有以下特点:表皮动力学提示表皮更替加速,成熟干扰,换核苷酸缺陷,表皮及血中多氨类增多,,血管异常,动脉壁变薄,内皮细胞间隙加大。

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寻常型银屑病脓疮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关节型银屑病。

临床特点:皮肤粗糙有鳞屑,损害处鳞屑刮除后可见点状出血,舌质紫,有淤斑,皮损呈多形态,头皮为好发部位,,脓疱型起病急多伴有高热,关节痛,等全身不适,关节型还有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红皮病型多为治疗不当引起。

治疗主要有:外用药疗法:包括角质促成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维甲酸软膏;全身疗法:包块免疫抑制剂,维甲酸,抗生素。

激素,物理疗法,透析疗法等。

但是,目前为止,尚无特效疗法,以上各种疗法只有近期有效,不能防止复发。

中医学无“银屑病”病名,其大致属于中医“白?H”“风癣”“干癣”“松皮癣”等范畴。

中医认为银屑病发病机制多因素体肌肤燥热,久而血热,血燥,阴耗而发本病,风热之邪壅积于皮肤,气血瘀滞,肌肤气血运行失调,气血不畅,肌肤失于营养,不断产生皮疹,此外,营血亏虚,生风化燥,这些都能导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产生本病。

“血虚”“血热”“风盛”均可致本病,但“血热”之病机贯穿疾病整个过程,所以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滋阴润燥为法。

治银屑病(牛皮癣)秘方

治银屑病(牛皮癣)秘方

治银屑病(牛皮癣)秘方【来源】周鸣岐,《辽宁中医杂志》(8)1984年【组成】①防风10克,威灵仙15克,白茅根60克,白鲜皮20克,苦参、草河车、丹皮各15克,土茯苓、忍冬藤各30克,地肤子20克,甘草10克。

②生地30克,当归15克,土茯苓25克,赤芍15克,丹参、紫花地丁各20克,连翘15克,元参20克,火麻仁15克,白鲜皮20克。

【用法】水煎服,均为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①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②滋阴润燥、解毒化瘀。

【方解】银屑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白疕风。

当风邪之毒客于皮肤、稽留不去、蕴结化热,热盛则燥,燥甚则致血热,或久病素体虚弱、风燥内蕴、耗伤阴血、脉络瘀阻、肌肤失养所致。

前者为风盛血热,后者为风燥血虚。

治宜侧重。

风盛血热,治宜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故方①用防风、威灵仙、白鲜皮、地肤子祛风除湿;苦参、土茯苓清热利湿;白茅根、丹皮、草河车、忍冬藤凉血解毒;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

风燥血虚,治宜滋阴润燥,解毒化瘀。

故方②用生地滋阴润燥;当归、赤芍、丹参活血化瘀;紫花地盯连翘清热解毒;元参滋阴泻火;土茯苓、麻仁通腑泄毒;白鲜皮祛风止痒。

分型论治、故奏效颇佳。

【主治】银屑病(牛皮癣)。

【加减】①号方:口渴心烦,加花粉、栀子;脾虚湿胜,加白术、滑石;咽喉肿痛,加双花、山豆根;便秘、加麻仁;大便秘结、舌苔黄燥,加大黄。

②号方:舌暗或有瘀斑,加莪术、漏芦、丹参、赤芍;大便秘结,加肉苁蓉;皮肤奇痒,加地肤子、蛇床子、蛲床子、刺蒺藜、蝉衣、蜂房;头部皮疹严重,加防风、蜂房、白芷;下肢重,加牛膝、茜草;斑块消失较慢,加蜈蚣3条(研末冲服)。

若服汤剂困难,可用单方蜈蚣10条,焙干研末,分5次,每晨空腹服,也有一定疗效。

【疗效】治疗116例,结果基本痊愈22例,显效24例、好转58例,无效18例。

总有效率为93.1%。

【附记】凡治疗效果不显著,多因未坚持继续服药,或在服药中饮酒、食辛辣刺激物有关。

病愈后仍应继续治疗1个月,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中医清热凉血法随症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的临床疗效评价

中医清热凉血法随症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的临床疗效评价

中医清热凉血法随症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的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在运用中医清热凉血大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的过程中进行随证加减研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来评价两者疗效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红斑、浸润、鳞屑、皮损面积等临床症状;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指数;系统观察中医清热凉血法固定方以及随证加减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的临床疗效对比。

结果:中药固定方组总有效率为36.7%,中药随证加减组总有效率为100%。

两组治疗前后PASI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随证加减组优于固定方组(p<0.05)。

两组患者DLQI积分经过治疗均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疗效相当(p>0.05)。

结论:将皮损计数、DLQI指数作为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治疗综合评价指标,中医清热凉血法随证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中药固定方。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药治疗;血热证;随证加减;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年6月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选取我科门诊2013年6月-2014年8月的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属血热证患者60例。

分组:应用SPSS12.0forWindows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按就诊顺序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中药固定方组和中药随证加减组。

其中,A组(中药固定方组)30例,B组(中药随证加减组)30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年6月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1.3病例选择标准明确诊断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属于中医“血热证”范畴;年龄18—70岁;病程0—20年;知情同意。

2研究方法2.1治疗方法A组(中药固定方组):犀角地黄汤:水牛角片30g生地30g赤芍15g丹皮15gB组(中药随证加减组):犀角地黄汤+随证加减:发热,加石膏;红斑,(淡红加金银花;鲜红加大青叶);斑块,加莪术;鳞屑,加白蒺藜;瘙痒,加防风、地肤子;皮肤干燥,加首乌、当归;口干,加石斛;失眠,加夜交藤;大便干结,加制大黄。

荆防克银汤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荆防克银汤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上午的生物节律呈上升趋势 , 而午后则下 降 , 利用人体 的
生物节律进行治疗 , 符合 中药对睡眠的促进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中华医 学会精 神科 分会 . 国精神 障碍 分 类与 诊断 标准 1 中 [ . M] 3版 .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0 1 10 20 ;8 [] 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部 . 2 中药新药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 : 1 第
病程 日久 , 多虚实 夹杂 , 缠绵 难愈 , 法用之 , 治少 效 。 常 经 研究表明 , 眠患 者 血液 呈 于 黏 、 、 失 浓 聚状 态 , 黏 度增 血
高 , 血流相对缓慢 ; 则 红细胞沉 降率 、 血小板聚集 率增高 ,
维普资讯
78 0
L  ̄


20 E 08 月第 3 第 7期 o
H bi C Jl20 ,o 3 , o7 ee J M,u 0 8V l 0 N . T y
荆 防克 银 汤 治疗 银 屑病 的疗 效 观察
单 友 琴
( 北省秦 皇 岛市 中医医 院 , 北 秦皇 岛 河 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1 2组临床疗效 比较
例( %)
川芎活血祛瘀 ; 桃仁 、 花 、 红 当归 、 白芍药 养血 活血 , 祛瘀 生新 ; 丹参活血 化瘀 , 养血 安神 , 清心 除烦 ; 胡 、 壳疏 柴 枳 肝行气解郁 , 行则 血行 ; 气 郁金 、 合欢 花 、 酸枣仁 、 志 炒 远

银屑病临床治疗中的点滴体会

银屑病临床治疗中的点滴体会

银屑病临床治疗中的点滴体会
窦海中;郝平生;姜青松
【期刊名称】《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3(44)2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中医药以分期分型辨证论治,尽管难以根除,但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疾病的复发,兹将临床治疗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总页数】2页(P101-102)
【关键词】银屑病;中医药疗法;疗效观察
【作者】窦海中;郝平生;姜青松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86.3
【相关文献】
1.七仙银屑病研究院治疗银屑病的特色方法与临床体会 [J], 荆夏敏;吴刚;荆宁
2.自拟银屑病1号方治疗急性点滴状银屑病临床研究 [J], 岳喜昂;邹勇
3.丹参酮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点滴型银屑病36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张斌;郑双进
4.犀角地黄解毒汤治疗点滴型银屑病30例临床观察 [J], 姜云平; 王坤; 刘爱民
5.复方青黛胶囊治疗儿童点滴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J], 薛慧;李军娜;张杏莲;寒宇阳;张艳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点滴状银屑病31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点滴状银屑病31例疗效观察
亏耗 ,生风生燥 ,致气滞 血瘀角地黄 汤 中水牛 角 、生
地 、赤芍药 、牡丹皮 具有 清热解 毒凉 血功 效 ,消风 散 中荆
1 . 2 诊断标准 参照 《 常见 疾 病 的诊 断 与疗 效 判定 ( 标 准) 》 及 《 中药新药I l 缶 床研究 指导原则》 [ 2 3 中急性 点滴状银 屑病诊断标准拟定 。排除标准 :①合 并有严重 的心 、肝 、肾 等 内脏疾病患者 ;②妊娠、哺乳期妇女 ;③对本课题 药物过
准》 :①治 愈 :患 者 皮 损 完 全 消 退 ,或 皮 损 消 退 面 积 ≥
9 5 % ;② 显 效 :8 0 % ≤皮 损 消 退 面 积 <9 5 % ;③ 有 效 : 5 0 % ≤皮损 消退 面积 <8 0 % ;④ 无效 :患者 皮损 消退 面积
< 5 0 % 、不变或加重 。
注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0 . 0 5
诊及住 院的急性点 滴状银 屑病 患者 。入选 时性别 不 限,年 龄 >1 4周岁 ,病 程 <1 5 d ,就诊前 未 经任 何治 疗 。共 计 6 O 例 ,其 中,男 性 3 7例 ,女性 2 3例 。年 龄 ( 1 6—5 9 )岁, 平 均年龄 3 5岁 。病 程 7 d一1 5 d 。发 病 前患 扁 桃 体 炎者 2 9 例 ,患咽炎 者 5例 ,疖 肿 2例 ,其 它感 染 性 疾病 者 3例。 皮疹 限于颜面及 上肢 者 1 9例 ,泛 发全 身者 4 1例 。经 单纯 随机抽 样分为 2组 :治 疗组 3 1例 ,对 照组 2 9例。两 组 间 患者病情 、健康 状况 、年龄 、性别等无 明显统计学差异 ( P

见表 1 。
表 1 治疗 组与对 照组疗效 比较 ( n , %,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点滴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点滴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49期91投稿邮箱:sjzxyx88@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点滴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禹欢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摘要:目的 分析对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符合研究条件的点滴型银屑病患者(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一共收集患者120例,为了便于观察比较,按照平均分的原则将全部患者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1组(40例)、对照2组(40例)。

对观察组实施单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的治疗方法;对照1组与对照2组分别实施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普中波紫外线(NB-UVB )治疗、单用NB-UVB 治疗。

结果 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

比较三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观察组情况优于其他两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将复方甘草酸苷用于治疗点滴型银屑病患者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窄普中波紫外线;点滴型银屑病;疗效中图分类号:R 758.6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9.056本文引用格式:禹欢欢.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点滴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9):91-92.0 引言银屑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皮肤性疾病,此病患病时间较长,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即使通过治疗能够暂时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疾病也可能会复发,据相关调查显示,此病的复发率较高。

银屑病的高发群体为青壮年,年龄大概为26.0岁[1],在患病后,患者的疾病症状突出且严重,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由此及时、对症治疗是关键,下面将治疗措施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共计120例,全部患者均经过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点滴型银屑病,并且此次研究经过本院管理委员会批准。

中医药综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0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综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0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综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0例疗效观察目的通过辩证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药综合的临床治疗,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分型辨治,自拟内服克银Ⅰ号、Ⅱ号及Ⅲ号;药浴克银Ⅰ号;外用擦剂克银Ⅰ号及Ⅱ号,对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之。

结果较为满意的疗效。

标签: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药综合治疗:辨证分型:自拟银屑病俗称”牛皮癣”。

中医称之为”白疕,松皮癣、干癣”等名称,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顽症,以青壮年较多,四季均能发生,但大多冬重夏轻,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临床收治寻常型银屑病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2~60岁;病程1~20年,按其病程临床可分三期;进行期、稳定期、消退期。

寻常型银屑病分为:①血热症:相当于进行期,其表现为发病急速,皮损鲜红,皮疹不断出现,大都呈滴点状,基底潮红,鳞屑较多,易于剥离,筛状出血点明显,瘙痒明显,常伴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②血燥症:相当于稳定期,其表现缠绵难愈,皮损久不消退或部分消退,新皮疹较少出现,皮疹多为混合状,斑状或环状,颜色红褐或淡红,干燥易裂,上覆或薄或厚银白色干燥鳞屑,不易脱落。

剥离后出血点不明显。

瘙痒或痒不甚,常伴心烦口干,口干不多饮,大便干,舌质红或淡,少津、苔薄白、脉沉缓或沉细;③血瘀症:相当于消退期,其表现病程较长,皮损较厚,大多融合成斑块,有明显的浸润,色紫暗或暗红,上覆较厚的干燥性鳞屑,不易脱落。

尚留有色素沉着斑或色素减退斑,新皮疹极少出现,时有瘙痒,常伴面色晦暗,口唇青紫,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或暗红,或见瘀点,苔薄白或黄,脉涩。

1.2方法1.2.1内治法血热症: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主,自拟克银Ⅰ号方加减。

方药:土茯苓30g、生槐花15g、赤芍15g、白鲜皮20g、白茅根30g、白花蛇舌草30g、生地30g、板蓝根20 g、丹参15g、鸡血藤30g、地肤子10g、紫草12g、1剂/d,水煎服,疗程为3个月。

中药结合青霉素治疗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中药结合青霉素治疗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中药结合青霉素治疗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疗效观察标签:祛风活血方;青霉素;点滴型银屑病;中西医结合疗法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是银屑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发病急骤,皮疹迅速遍及周身,若治疗恰当,数周内即可治愈,反之则易转为慢性,故早期有效治疗极为重要。

笔者应用青霉素与中药祛风活血方结合治疗132例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据《杨国亮皮肤病学》[1]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2 纳入标准①急性点滴型银屑病临床诊断明确;②无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③近1月未系统服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制剂,未接受过长波及中波紫外线照射;④近2周内未外用过糖皮质激素等药物;⑤遵从医嘱;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对青霉素过敏者;②近4周内接受过系统性治疗和/或应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维甲酸类药物治疗者;③伴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及免疫性疾病者;④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1.4 剔除标准①在观察期间合并应用其他治疗银屑病药物者;②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者;③治疗期间因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不计入疗效,但列入安全性评价。

1.5 一般资料132例患者均为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本院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8~49岁,平均(16.31±3.42)岁;病程最短3 d,最长3个月,平均(1.62±0.25)月。

对照组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龄8~45岁,平均(15.12±0.57)岁;病程最短4 d,最长3个月,平均(1.58±0.23)月。

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其中2组各有3例脱落,126例患者完成了本项观察。

2 方法2.1 治疗方法对于具有典型的急性点滴型银屑病临床表现的患者,化验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C反应蛋白(CRP),对二者或其中之一升高者,给予青霉素10~20万U/kg体质量,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2周,然后给予苄星青霉素120万U,肌肉注射,每周1次。

白疕汤治疗19例点滴状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白疕汤治疗19例点滴状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白疕汤治疗19例点滴状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周贞迪;胡波【摘要】目的:观察白疕汤治疗点滴状银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点滴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9例,给予氨肽素片、叶酸片口服治疗;治疗组19例,在口服氨肽素片、叶酸片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白疕汤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5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周后,PAS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5周后PAS[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差异越明显.结论:白疕汤配合基础治疗能有效治疗点滴状银屑病.【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2(012)004【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白疕汤;点滴状银屑病;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作者】周贞迪;胡波【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鄂州436000;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鄂州4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63银屑病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有研究显示[1~4],A 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寻常性银屑病尤其是急性点滴状银屑病密切相关;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笔者采用自拟白疕汤治疗急性点滴状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2008 年7 月~2011 年10 月我科门诊确诊为急性点滴状银屑病患者38 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发布的《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白庀》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为粟粒至绿豆大的红色丘疹,有白色鳞屑,Auspitz 征(+),其中男17 例,女21 例,平均年龄16.6 岁(8~33岁),平均病程24.3 d(11~58 d),其中发病前伴有咽痛、上呼吸道感染15 例(治疗组8 例,对照组7例),伴有扁桃体炎12 例(治疗组5 例,对照组7例)。

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芩 五 草 汤 点 滴 状 银 屑 病
水煎早晚分 2次服, 两组均连续用药 1 1 0~ 5 天为 l 疗程。l 疗程后观察结果。
疗效判定标 准 : ①痊 愈 : 为无新 发皮 疹 , 皮 疹 炎症 浸 润 逐渐 消褪 , 屑 减 少 , 原 鳞 皮 疹 缩 小 变 平 , 后 遗 留暂 时 性 色 素 减 退 最
明显 其 他 不 适 , 般 无 需 特 殊 处 理 , 患 一 让 者适 当减 少 服 药 量 即 可 。点 滴 状 银 屑 病 进 行 期 皮 疹 颜 色 鲜 红 , 痒 明 显 , 屑 不 瘙 鳞 多 。辨证多为热人 营血 、 血凝滞 发斑 , 气
染或者扁 桃体 炎等症状 。近年来 有报道 在银 屑 病 患 者 中 存 在 着 多 种 免 疫 学 紊 乱 … 。现代医学研 究证 明黄芩 、 银花 、 大 青 叶具 有抗 细 菌及 病 毒感 染 的作 用 , 紫 草、 仙鹤草、 旱莲草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 掉 毛草药理显示 具有 免疫抑 制 、 炎作 用 , 抗 采用荆芩五草 汤 中西 医结合治 疗点滴 状 银屑病取得 良好疗 效 , 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赵辨. 临床皮肤病 学. 京: 南 江苏科 学技 术
出 版社 。0 17 2 20 :6 .
所有 病例病 程均 1 月 一1 , 个 O年 皮疹 面
积约 占全身体表面积 1 % ~ 0 。 5 5% 治疗 方 法 : 照 组 给 丹 参 注 射 液 对
2 m 及维生素 C注射液 3 、0 葡萄糖 0l g 1% 酸钙注射液 lm O L静 脉 滴 注 , 有 上 呼 吸 如 道感染加 阿 奇 霉素 注 射 液 05 . g静 滴 , 1 次/日; 治疗 组 除 给与 上 述 治 疗 外 , 同时 给
点 滴 状银 屑病 进 行 期 病 情 进 展 快 , 瘙
痒 多 较 明 显 , 疗 不 及 时 , 迅 速 泛 发 全 治 可
7例 , 6例 , 龄 l 4 女 年 7— 5岁 , 均 3 平 5岁 ,
身, 且有很多 为初次 发病 , 采用 中西 医结 合治疗与单纯 西医药治疗相 比较 , 具有起 效快 , 可明显缩 短病程 , 降低 复发率 等优 点 , 少 数 患 者 有 轻 微 胃肠 道 反 应 外 , 除 无
无 好转 , 静 滴 抗 生 素 , 无 好 转 而 就 诊 , 又 亦
湿止泻的功效 。方 中党参、 自术 、 茯苓 、 甘 草为君, 益气健脾 , 配以苍术 、 半夏 、 扁豆 、 薏 苡仁。山药之甘淡, 莲子之甘涩, 辅助 白术 既可健脾 , 又能渗湿而止泻, 加砂仁之辛温 芳香醒脾, 佐君药更能促中州运化, 使上下 气 机贯 通 , 吐泻 可 止 。现 代 药 理研 究 表 明 ,
又 表 现 得 尤 为 突 出 , 凉 血 活 血 在 点 滴 状 故 银 屑 病 治 疗 中具 有 重 要 位 置 , 芩 五 草 汤 荆 中生 地 、 皮 、 草 、 草 、 鹤 草 、 莲 草 丹 紫 茜 仙 旱 均具有凉血活血散於消斑之功效 , 其中生 地 、 莲 草 除 凉 血 活 血 外 尚 具 有 养 阴 生 旱 津 、 阴益 肾作 用 以 减 少 血 热 风 燥 、 肤 滋 肌
痒之 功 , 和 该 病 的 发 的特 点 。现 代 医 学 研 究 不 虽 然 在 对 银 屑 病 的病 因 及 发 病 机 制 的 研
发全 身 , 病情迁延 不愈。采用荆芩五草汤 ( 荆芥 1g 黄芩 lg 生地 1g 丹皮 lg 5, O, 5, O, 赤芍 3 g 紫草 3 g 白藓 皮 3 g 地 肤 子 0, 0, 0, 3 g 紫 草 3 , 草 3 g 仙 鹤 草 3 g 旱 莲 0, O茜 0, 0, 草 3 g掉 毛草 1g 治 点 滴 状 银 屑病 进 行 0。 5)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0 o :0 3 6 / . s . 0 7 s 1 x 2 1
3 5.1 6 4
点滴状银屑病 以粟粒 至绿 豆大小 的 丘疹 , 点滴状 散布全 身为 主要表现 … , 呈 进行期皮疹颜色 鲜红 , 围有 炎性红 晕 , 周 痒感 明显 , 断 有 新 发 皮 疹 出 现 , 伴 有 不 常
期取得较好疗效 , 报告如下。 现
资料 与 方 法
治疗 组 : 愈 8例 ( 7 ) 显 效 9例 痊 4% ,
(3 , 5 %) 无效 0例 , 有效 率 10 。对 总 0% 照组: 愈 3例 (3 ) 痊 2 % ,显 效 6 例
( 6 ) 无 效 4例 ( l , 有 效 率 4% , 3 %) 总 尚未 得 出 肯 定 的 结 论 , 其 中感 染 但 6 % 。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 , 9 差异有 ’ 究 中 , 因素 及 免 疫 因 素 占有 重 要位 置 , 感 染 因 在 显 著性意义 ( 0 0 ) P< . 1 。
讨 论
将点 滴 状 银屑 病 3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O例
2组 , 治疗 组 l 7例 , l 男 2例 , 5例 , 龄 女 年 2 4 O~ o岁 , 均 3 平 2岁 。对 照 组 l 3例 , 男
素中 , 以病 毒 及 细 菌 感 染 为 主 , l 实 在 临床 践中 , 点滴状银屑病常可伴发上呼吸道感
党 参甘 草有抗 炎 的功效 , 直接作 用 于肠 道杀 菌消炎, 茯苓、 苍术利尿, 使肠内水湿从小便
小 儿 腹 泻 是 婴 幼 儿 时 期 的 常 见 多 发
病, JL 因/ J 生理特 点为脏腑 娇嫩 , , 形气 未 充, 脾气相对不足 。《 育婴家秘》日“lJ. / I , 血气未无 , 胃脆 弱……《 肠 温病 条辨 ・ 解 儿难》 也认 为t J 脾 胃薄弱 。无 论 感 受 |L , 外邪、 内伤乳食 或脾 肾虚寒均 可导致脾 胃 运 化 功 能失 调 而 发 生 泄 泻 。 此脾 虚 是 导 因
荆芩五 草 汤治 疗点 滴 状银屑 病 进行 期 3 0例疗 效 观 察
3 g 仙 鹤草 3 g 旱莲 草 3 g 掉 毛草 1 g 0, 0, 0, 5, 张潇匀 张 永 福 近 年 来 祖 国 医 学 对 银 屑病 病 因 的认 识 , 各
白藓皮 3 g 地肤 子 3 g , 0, 0 ) 如皮 疹颜 色较 鲜红 , 瘙痒较剧烈 可加银 花 3 6g生 石 o一 0 , 膏 3 lO , 0一 Og大青叶 1 1g1服 , l , 0~ 5 : 日 剂 3
上 呼 吸道 感 染 症 状 。 疗 不 当 , 迅 速 泛 治 可
或色素沉着 而达 临床治愈 ; ②显 效 : 为大
部分 红 斑 消 褪 , 屑 减 少 , 痒减 轻 , 本 鳞 瘙 基
无新发皮疹 ; ③无效 : 皮疹无 明显 消褪 , 仍
有新发皮疹。 结 果
失养之鳞屑及减少寒凉药物伤 阴之弊端 , 黄芩 、 银花 、 生石膏 、 大青 叶加强清热解 毒 消斑之力 , 荆芥 、 自藓皮 、 地肤子 以祛风 止 痒 , 方 共 奏 清 热解 毒 、 血 活 血 、 风 止 全 凉 祛
论 著 ・ 社 区
中 医 药
子、 赤石脂 、 吴茱 萸 、 豆蔻 、 苍术 、 夏 、 半 加 麦芽 、 曲、 神 山楂各 6 , 服 2个疗 程 , g再 患 儿食欲 大增 , 1年 后 再 见 到患 儿 营 养 良
好 , 后 再 未 出现 腹 泻 。 此
讨 论
便略稀 、 患儿精神状 态佳 , 面色淡红 , 嘱注 意 饮食 适 宜 。 例 2 患 儿 , , ,0 5年 8月 2 : 女 5岁 20 8 日初诊 , 其母 代诉 , 产儿 。平 素身体 素 早 质 差 , 食 稍 有 不 慎 即 出现 腹 泻 , 便 稀 饮 大 水样 , 4~6次/日, 3~7天/ , 时 口 服 次 轻 止 泻 药 , 时 需 住 院 , 点 抗 生 素 , 液 对 重 静 补 症治疗 。1 周前再次 出现腹泻 , 为黄色稀 水样便 , 6次/日, 3~ 口服泻痢停 、 黄连素
6 20 54 0云 南 泸 西 县 人 民 医 院 关键 词
治 疗
地都有很多研究 , 并认为血热是本病 发病 的 重 要 原 因 。也 有 人 认 为 从 发 病 机 制 来 说, 虽有 风 、 寒 、 等邪 , 热、 燥 但经 络阻隔 、 气血 凝 滞 是 发 病 转归 中 的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尤其在点滴 状银 屑病 中血 热血瘀
致 : J. 泻 的关 键 因 素 。 湿 邪 盛 贯 穿 腹 b1 腹 而 泻的始终 。参苓 白术 散具有益气健脾 、 渗
而走 , 以实大便。由于西药毒副作用往往较 大, 易伤正气 , b g 使: J ̄ 力下降 ; 小儿静脉
输液时哭闹不安 , 管 细而脆 , 针 很难。 血 扎 因此 , 用 中药 既 可 减 少不 良反 应 , 可达 应 又 到 汉病 求本 的 目的 。若 小 儿腹泻 出现 脱水 , 离子紊乱 切勿一味 中药治 疗, 需中西 医并 用 。以免 耽误 病情 。
与荆 芩 五草 汤 ( 芥 1 g 黄 芩 l g 生 地 荆 5, O, 1g 丹皮 lg 赤芍 2 g 紫草 3 g 茜 草 5, O, 0, 0,
皮疹色鲜红 ; 热极生 风 , 多有瘙痒 或瘙痒 剧烈 ; 风性善行而数变 , 故病情进展迅速 。
l 2 中国社 区医师 ・ 4 医学 专业 2 1 O O年第 3 5期 ( 2 第1 卷总 第2 0 1 期 1
神清 、 精神不 振 , 营养欠 佳 , 消瘦 , 形寒 肢 冷、 唾时露 晴 , 食少纳呆 、 舌淡 、 白、 苔 脉细
弱 , 肾 阳虚 , 宜健 脾 益 气 温 肾 。药 用 : 脾 治 党参 、 白术 、 茯苓 、 草 、 甘 山药 、 苡仁 、 豆 扁 各 9 , 仁 、 术 、 夏各 4 , 子 6 , g砂 苍 半 g附 g 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