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技术异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浅谈技术异化的影响

生态环境危机与技术异化的关系及其应对

姓名:贾新亮

学号:ZY1204120

任课教师:叶山岭

完成时间:

2013年 4月 12日

浅谈技术异化的影响

——生态环境危机与技术异化的关系及其应对

摘要

近几百年来,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进步使得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爆炸式的提高和发展,然而人类的技术发展观并没有跟上技术本身的脚步,使得人们在获利的同时也承担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本身的生存环境。技术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将会对人类的后代带去毁灭性的打击,所以解除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人类想要发展进步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类对技术发展的价值观念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

关键词:技术异化、生态危机、技术观

第一章: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实现着人和自然的共同进化和发展。人类发展技术的目的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而为人类造福。然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正面功能的实现,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负面效应也在不断地产生和扩大,与发达工业文明和技术理性主义相伴随的是人们的生活基础的严重破坏,是人类生存环境和个人生活世界的严重危机。

从资源、能源和环境上看,人工自然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通过技术榨取天然自然中的能源和资源,在其发展进程中又破坏了可再生的资源,阻断了天然自然的自然进程,扰乱了天然自然的平衡发展。技术进步带来的生态破坏直接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第二章:技术和技术异化

我们今天已经生活在一个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中,到处都是“技术”。技术是我们最熟悉的东西,但却很难在一个确切的技术定义上取得一致。海德格尔认为,“技术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展现的方式。”[1]显然,技术是以自然规律为依据、利用并改造各种自然资源的人类活动,是在自然的基础之上得以实现的,也就是说技术具有自然属性。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人们又可以想方设法克服自然条件下的限制,实现单凭自然界所不能达到的结果,实现预想的目标。这就是在技术创造中的人类的运思过程。技术的目的性和运思过程都体现了技术具有人性的一面,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具有社会属性的性质。

费尔巴哈是这样定义异化的:“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客为主,反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技术是满足人不断增长的需要的手段和方法,属生产力范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本身成为控制社会和人类的一种异己力量,这种现象叫做技术异化。正如当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伽达默尔所说:“20 世纪是第一个以技术起决定作用的方式重新确定的时代,并且开始使技术知识从掌握自然力量扩展为掌握社会生活。所有这一切都是成熟的标志,或者也可以说,我们文明危机的标志。”[2] 任何技术都具有人为的非“自然”因素,本身就是对“自然”的破坏,带来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一方面技术是我们的杰作,另一方面技术的正负效应又反作用于我们,使我们与技术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就像

生物学上所说的共生现象一样,无法逃避。也就是说,技术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这种异化是不可消除的。除非完全拒绝技术,但那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技术的自然属性所造成的异化,是技术异化(指环境危机方面)的客观根据。与技术由谁使用、如何使用无关。技术的自然属性的这种双重效应是技术本有之意,同时与人类认识的不可能完美性相关,我们不可能在完全纯粹的设定状态下创造和使用技术。技术所具有的内在的、先天的特性,并非人们是否愿意以及如何使用技术的问题。从技术的二重属性意义来看,技术异化就有了必然性和不可消除性,同时技术异化又有着人为性和可控性。[3]

第三章:技术异化与生态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的几百年间,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使得人类社会得到了高速发展的契机,人类从中尝到甜头、为此感到兴奋,所以更加努力的加大科技发展的力度、注重技术进步,推动着科技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然而索取之后必有付出,在这些进步的科技背后,对自然的大量索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逐渐的进入人们视野,当人类终于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之时,我们甚至已经无法摆脱科技带给我们的一切,人类对技术已经太过依赖。这时,科学技术的异化所带来的人对自然的干涉、破坏能力,已开始并日益超过了自然界的同化能力—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从生态资源角度来看,技术异化具有的不可消除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人类借助技术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并进行改造利用,满足自己的发展需求,对自然界不可再生资源的过渡索取和在技术的实现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污染都对自然产生着巨大的负面影响。无论是天然自然还是技术所创造的人工自然,都处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之中。从资源、能源和环境上看,人工自然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通过技术榨取天然自然中的能源和资源,在其发展进程中又破坏了可再生的资源,阻断了天然自然的自然进程,扰乱了天然自然的平衡发展。人工自然的急剧扩张加剧了天然自然的压力:严重的烟雾、致命的酸雨、肆虐的尘暴、污染的空气、空前的水荒、恶化的水源、枯竭的资源、短缺的能源、超常的噪声、温室效应、臭氧层的解体以及恶性膨胀的城市、不断扩大的沙漠、森林面积的减少、耕地面积的锐减、矿产资源日益耗竭、日趋灭绝的物种、不断失衡的生态环境等等。技术进步带来的生态破坏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使人和自然的关系紧张化,激化了人和自然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是科学技术的异化,换言之,科学技术的异化导致了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

[4]

环境问题的日渐严重正在引起人类的注意和重视,不难想象,若任由这些问题发展恶化,在不远的将来人类的灭绝在自己手中恐怕是可以预见的了。可以说,这是一次人类生存的危机,一次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欲解除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就必须探讨科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对策并付之于实施。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可以说是技术异化对自然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借助技术手段的便利,人类对自然界无情无尽的索取行为直接导致了这场危机,人类处于支配自然界位置之上的主人观,导致了“工具理性霸权地位的扶摇自上、技术负面效应的强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错位”,并且伴随着工业文明的演进扩散到全世界,现在,人们凭借日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向大自然发动了征服与掠夺的战争,结果使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技术异化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传统技术观的缺陷。传统技术观的缺陷之一,是在技术活动造成的“主体——客体”思维模式制约下,把技术的目标限定在对自然的控制与索取上,把人类放在了自然的对立面,忘记了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这种狂妄的“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人类忘记了自己对自然应该承担的责任。传统技术观的缺陷之二是把技术变成了新的神话,认为技术无所不能,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是好的,技术本身就可以解决技术发展带来的所有问题,“技术进步必然会自动实现自由和进步。”传统技术观的缺陷之三,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价值导向。建立在技术理性基础上的工具主义必然会导致功利主义价值观,从而被眼前的、直接的、现实的经济利益蒙住双眼,认为只要是经济的就是合理的,“不顾人类长远的、整体的基本利益,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破缺。”[5]

第四章:技术异化的克服与生态环境的改善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到了人类不能忽视的境地,解除生态环境危机迫在眉睫,在认清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技术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技术异化与自然的关系之后,才能科学的良性的可持续的建设和发展社会。如何在技术进步和自然环境的改善之间找到平衡,适当的发展和进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探讨技术异化的克服问题,应当基于技术的二重属性来考虑,坚持技术进步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技术进步的合目的性是说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努力寻找和发现、并通过一定的工具来表达其内含的效能和作用的内在性异化较小和较能控制的技术,既能克服人类自身多方面的局限和不足,又拓展人们的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