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知识点 总结

合集下载

毛概考试知识点总结

毛概考试知识点总结

毛概考试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概论》知识点梳理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要性1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2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3是为解决面临的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4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最深刻根据,它集中体现了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1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2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3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喝国家工作的新要求;4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4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三、中国梦1、中国梦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3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大一毛概手写知识点

大一毛概手写知识点

大一毛概手写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2. 劳动价值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是在劳动价值基础上实现的。

3.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经济基础,通过剩余价值的实现与分配,资本主义不断扩大剥削。

4. 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最终将导致社会主义革命。

5. 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现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6. 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实行计划经济,追求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

二、社会形态与社会制度1.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阶段,人们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私有观念不发达。

2.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以奴隶制为特征,生产力发展,商品生产逐渐出现,出现了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阶级对立。

3.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以封建地主阶级为统治阶级,农民为主要劳动力,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并交纳租税。

4.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私有制和商品经济为基础,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基于市场经济。

5.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基础,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和按劳分配,追求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三、社会形态转变理论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转变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使得社会形态发生变革。

2. 革命理论:革命是社会形态转变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明确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进行的一次社会变革过程,通过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4.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的目标。

毛概知识点

毛概知识点

毛概知识点第一章(四个)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本土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时代化)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民族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2.1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2.2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饿十月革命1917、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2.3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代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2.5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实践基础:(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1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2相互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毛概知识点总结

毛概知识点总结

毛概知识点总结【毛概知识点总结】一、毛概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称毛概,是中国大陆高等学校开设的一门融合了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本文将对毛概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推动。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 生产力的定义和作用生产力是人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创造使用价值的能力。

它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的因素,并且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 生产关系的定义和特征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中,通过相互关系形成的对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权的分配和利用方式。

生产关系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并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四、阶级与阶级斗争1. 阶级的概念和属性阶级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于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而产生的对立社会群体。

阶级的划分主要基于经济地位和财产关系。

2. 阶级斗争的原因和形式阶级斗争是不同阶级之间为了争夺和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的社会斗争。

它主要表现为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等多种形式。

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现路径社会主义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经济领域中的占主导地位,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社会制度。

实现社会主义通常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2. 共产主义的理想和追求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以消除阶级、消除剥削和实现人类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无阶级的,自由平等的社会形态。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和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和特点,总结经验并创新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道路。

毛概整本知识点

毛概整本知识点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完整版)大学毛概总结知识点

(完整版)大学毛概总结知识点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章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概知识点整理

毛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的共识的标志:延安整风3、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理论阐述:刘少奇、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4、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2)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3)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穿心的巨大勇气。

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精髓:实事求是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1)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2)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材料题)确立:1)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批评“两个凡是”;2)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发展:1)邓小平。

毛概40条知识点总结

毛概40条知识点总结

毛概40条知识点总结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时代背景:20 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思想理论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条件。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八、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九、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十、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十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依据: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毛概指的是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中国共产党党校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对于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任务以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毛概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归纳。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发展的、矛盾的,认识世界必须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了十月革命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

它包括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领导力量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毛泽东思想还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毛泽东思想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提出了以农村为重点、轻工业为基础的发展战略。

他认为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独立自主的经济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等。

三、批判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指出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内部腐败的主要来源。

他提出了要无产阶级政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斗争。

四、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路线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提出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路线的原则。

他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教育、宣传和组织工作。

群众路线强调要充分发扬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五、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党的思想建设毛泽东思想强调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理论水平、政治觉悟、群众组织能力等要求。

同时,毛泽东思想强调党的思想建设,认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才能领导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

以上是对毛概知识点的重点归纳。

毛概知识点汇总

毛概知识点汇总

毛概知识点汇总一、毛概的概念和意义毛概,简称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它包括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领域的指导思想。

毛概的重要性在于指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

二、毛概的主要内容1. 阶级斗争原理:毛概认为,阶级斗争是驱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他强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以及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与资产阶级的长期斗争。

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毛概提出,中国革命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3.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毛概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体系。

4. 革命道路和革命方式:毛概提出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发动群众的革命斗争,推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群众运动等革命方式。

5. 经济建设和农村合作化:毛概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实行农村合作化,通过农业集体化改造,推动农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6. 革命文艺和文化大革命:毛概强调,革命的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彻底改造,推动文艺和文化大革命,以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毛概认为中国共产党应积极参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支持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斗争,推动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毛概的思想特点1. 实事求是:毛概的思想基于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注重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2. 群众路线:毛概强调领导者要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实行党的群众路线,鼓励群众广泛参与革命和建设实践。

3. 独立自主:毛概主张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不附庸于任何其他思想体系。

4. 坚持革命:毛概强调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的坚持原则、坚持斗争、坚持革命,不断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

毛概知识点总结

毛概知识点总结

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难奋斗的作风。

5、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6、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案: 1)这句话是正确的。

2)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通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第一,密切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新民主主义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框架

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框架

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框架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2.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世界观的根本区别二、历史唯物主义1.唯物史观的核心要点2.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内在动力3.社会形态变革的基本过程4.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三、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区别2.对立统一规律及其运动规律的应用3.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四、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基本原理2.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3.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历史地位4.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2.邓小平理论及其核心观点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义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1.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2.政治建设的基本任务3.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4.社会建设的基本任务5.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七、共享社会主义理念1.共享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点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3.共享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动向和发展2.中国共产党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以上为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框架。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共享社会主义理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内容的总结,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毛概的核心知识点。

在学习毛概的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毛概考试重点总结笔记

毛概考试重点总结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八: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内涵.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发挥人民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第一章第四节思想路线和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贡献.1.“文化大革命”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2.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四: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所谓理论精髓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又体现最本质的东西.正是由于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十六大依赖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五: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老师附加.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思想路线,它包括: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有重大的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意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才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得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最终使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一旦偏离了实施求实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能受到损失.如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放弃革命领导权,使得革命受到重大损失.在十年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没有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受损严重.由上可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进步,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领导:帝国主义要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只有它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4.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过条件.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导致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2.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四: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3.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中国成立,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3.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二: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3.二战后的国际形式.4.由过渡时期条件决定的经济,政治,思想,干部.5.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四: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经验、教训.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五: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的许可范围内进行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的观点,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直盯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的观点.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 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三: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深化的认识,也是党实现其承担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打过,能不能解决号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着,选择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相信它能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1.只有紧紧抓住这个要务,党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住过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号都要靠发展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想前进,通过多待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得到更多实际利益,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3.也只有靠发展才能税负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社会主义和住过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第五到第八章比较重点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与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四:三步走战略的内容.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五:三步走战略的特点.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2.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3.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4.提出了战略具有长期性.六: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七: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发展是目的,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2.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当今的世界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4.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论.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要求,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3.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三: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五: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扩展到能源、交通的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着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共性:1.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4.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4.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注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历史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2. 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理论- 持久战理论- 人民战争理论- 矛盾分析方法3. 实践应用-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邓小平理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国两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统一战线政策- 土地改革2.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社会主义改造-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创新1. 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2. 现代化建设- 经济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3. 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理论的现实意义与未来发展1. 理论的现实意义-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 未来发展展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以上内容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点知识点的一个归纳。

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和深入研究,以满足学术研究或教学的需要。

请注意,这个归纳是为了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具体的理论内容和分析需要根据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官方文件进行更新和完善。

毛概知识点整理

毛概知识点整理

三大基本问题:①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

③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主义)。

不同点:①领导不同。

②前途不一样。

1949~1952为过渡时期。

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业的三大改造,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年毛泽东提出《论十大关系》,1957年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五位一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

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述,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现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由于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虽然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

二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文化水平也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

所以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经济建设(即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

其它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争取加快发展速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个基本纲领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2023版本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2023版本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2023版本一、阶级斗争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1.阶级:社会的划分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2.阶级斗争:不同阶级之间为了争夺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3.阶级意识:阶级成员认识到自己的阶级身份,以及与其他阶级的利益关系。

4.阶级斗争的历史任务: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1.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无产阶级,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社会主义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其手段包括武装斗争和和平斗争。

4.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将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为整个人类谋求全面发展。

三、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1.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理论必须从实际出发。

2.理论必须符合实践的规律,才能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

3.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修正和完善,实践也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4.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四、党的建设理论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任务,是保证党长期执政的基础。

1.党的领导作用: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各个方面发挥领导作用。

2.党的思想路线: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理论结晶。

3.党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确保党的正确路线得以贯彻执行。

4.党风廉政建设:反对腐败,提倡廉洁奉公,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五、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积极性。

1.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

毛概知识点总结

毛概知识点总结

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①,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的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③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理论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①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②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③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①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②,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二、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1.内涵①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②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③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④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⑤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2.意义①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②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沧海横流中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③,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八个明确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四、十四条基本方略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4.坚持新发展理念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国家统一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1.经济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3、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时代背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历史依据: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现实依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节1、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形成。

③遵义会议以后,走向成熟④1945,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⑤解放战争时期恶化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和发展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4、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三节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时代背景: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和现实依据: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反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过程:①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②1982年,党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③ 1987年,党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④ 1992年,党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⑤1997年,党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毛概知识点总结

毛概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1.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2.就全党来讲,是在1942年延安整风以后。

3.延安整风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4.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怎样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7.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8.三个代表理论主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9.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1.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土地革命前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确立12. 毛泽东思想的六个方面和三大灵魂。

六个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三大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13. 党的建设新阶段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14.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

15.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6.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17. 经过1942年的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18.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概知识点完整版

毛概知识点完整版

毛概知识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实现马克思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5.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正确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其重要思想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坚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和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环境:冷战两大阵营激烈对抗国内环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2.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反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战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b.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内容: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原则:党指挥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c.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解放思想,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c.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4.两个错误倾向:一、凡是毛泽东做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二、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及指导作用5.《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功远远大于过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必要性:①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②由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
③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
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药店方法论意义。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争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性质?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②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③新民主主义体系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第四章
1.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5章
1.怎样正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
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②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2.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①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
②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国内情况看。

P127;从国际环境看。

P127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①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②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设计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③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意义:①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②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目标任务: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①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②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4.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②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③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第八章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这一制度的基本依据?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①治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如何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①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②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③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④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5.联系实际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个总体要求的实质和核心,“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九章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1)第一,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第二,两制并存,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第三,高度自治。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2.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十章
1.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①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②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2.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华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