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伤筋病(踝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伤筋病中医论述

伤筋病中医论述

伤筋病中医论述一、引言伤筋病是中医学领域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筋膜、韧带的损伤和疼痛。

在我国传统医学的悠久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伤筋病的经验。

本文将对伤筋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及调养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患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伤筋病的定义与分类伤筋病是指因外力作用或病理因素导致的肌肉、筋膜、韧带的损伤,主要包括急性筋伤和慢性筋伤。

急性筋伤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慢性筋伤则表现为疼痛、酸楚、僵硬等症状。

三、伤筋病的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风、寒、湿邪侵犯肌肤,导致筋络拘挛、疼痛。

2.劳损:长时间用力不当、超负荷工作等导致的筋肉损伤。

3.外伤:跌打损伤、扭伤等导致的筋络破损。

4.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筋络,导致疼痛、肿胀。

5.肝肾不足: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导致筋肉萎缩、疼痛。

四、伤筋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1.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中医辨证方法进行诊断。

2.治疗:(1)药物治疗:运用中药内服、外敷,以达到祛邪、活血、舒筋、止痛的目的。

(2)针灸疗法: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灸,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3)推拿疗法:运用手法按摩、揉捏、拿筋等,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4)康复训练:结合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五、伤筋病的预防与调养1.加强劳动保护,避免长时间用力不当和超负荷工作。

2.注意锻炼,增强体质,提高筋骨功能。

3.防寒保暖,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4.受伤后及时就诊,遵循医嘱,合理安排治疗和康复。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充足的休息。

六、结语伤筋病是一种常见病,中医在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患者应根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注重预防和调养,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031.伤筋病(踝管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031.伤筋病(踝管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伤筋病(踝管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中医诊断为伤筋病/西医诊断为踝管综合征的住院患者。

一、伤筋病(踝管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伤筋病(I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踝管综合征(ICD-10编码:G57.5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跖管综合征”的诊断依据(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神经伤病定位诊断学》(2006年)及《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分册》(2007年)拟定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伤筋病(踝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血瘀气滞证(2)肝血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伤筋病(踝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伤筋病(踝管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日(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伤筋病(踝管综合征)的患者。

2.病情顽固、病程1年以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询问有病因与否如外伤、劳损,患者是否足底和足跟内侧疼痛、麻木。

气滞血瘀轻者是否步行久或久坐后内踝后方出现酸胀不适、休息后消失,重者是否存在足底灼疼,麻木或蚁行感,夜重日轻;肝血不足证者是否局皮肤干燥,漫肿或见趾甲失泽变脆,足底肌萎缩,内踝后方可有胀硬感,或可扪及梭形肿胀,压痛,伴放射状麻木感。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乙肝、梅毒、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片;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肌电图。

伤筋病中医论述

伤筋病中医论述

伤筋病中医论述【原创版】目录1.伤筋病的定义和症状2.中医对伤筋病的认识和分类3.中医治疗伤筋病的方法4.伤筋病的预防和护理正文伤筋病是指由于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受到外力损伤或慢性劳损所致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伤筋病属于“筋伤”范畴,可以导致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根据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伤筋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急性伤筋:由于剧烈运动或外力冲击导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损伤。

症状通常包括局部疼痛、肿胀、淤血等。

2.慢性伤筋:由于长期、过度或不当的运动或劳动导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慢性损伤。

症状通常包括局部酸痛、僵硬、运动受限等。

3.寒湿伤筋:由于寒湿邪气侵入筋络导致的伤筋病。

症状通常包括局部冷痛、沉重、拘束感等。

4.气血不足伤筋:由于气血不足导致筋络失养,从而引发伤筋病。

症状通常包括局部酸痛、乏力、易疲劳等。

中医治疗伤筋病的方法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内服或外敷。

常用的中药有红花、当归、川芎、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2.针灸和推拿: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以调和气血、舒筋活络。

针灸和推拿对于慢性伤筋病的治疗尤为有效。

3.拔罐和刮痧:通过吸拔和刮拭体表皮肤,以疏通经络、排除邪气。

拔罐和刮痧对于寒湿伤筋病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4.功能锻炼: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加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活动度,促进伤筋病的康复。

伤筋病的预防和护理同样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加强肌肉锻炼,提高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降低受伤风险。

2.做好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拉伸,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3.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防止慢性劳损。

4.注意保暖,尤其是对于寒湿伤筋病,要避免邪气侵入。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营养,以助气血充盈,滋养筋络。

总之,伤筋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在防治伤筋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伤筋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伤筋病中医医案

伤筋病中医医案

伤筋病中医医案伤筋病是指由于外力撞击、拉伸或扭转等原因,导致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受伤,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类常见疾病。

在中医学中,伤筋病属于“跌打损伤”范畴,常见于运动损伤、劳动受伤、车祸摔伤等情况。

下面将以两个中医医案为例,介绍中医对伤筋病的辨证施治。

医案一:李某,男性,35岁。

因在工地上搬运重物时不慎扭伤了左腿大腿前侧的肌肉,出现剧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的症状。

经过中医师的辨证分析,属于“筋伤血瘀”类型。

治疗方案为“活血化瘀、舒筋止痛”。

采用以下方法治疗:1.中药内服:益母草、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的中药,配合熟地、当归等滋养血液,补充营养,促进伤筋组织的修复。

2.外敷疗法:将熟地、红花、透骨草等中草药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橄榄油,煮沸后敷于伤处,每日换药2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3.针灸疗法:选用天麻、川芎等穴位进行针刺,以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促进局部的气血循环,加快伤筋组织的恢复。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李某的疼痛明显减轻,肿胀也有所消退,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

医案二:王某,女性,28岁。

因参加健身课程时,不慎受伤右手腕,出现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的情况。

经过中医师的辨证分析,属于“筋伤气滞”类型。

治疗方案为“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采用以下方法治疗:1.中药内服:川芎、丹参、桃仁等活血化瘀的中药,配合香附、白芍等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的中药,以促进局部气血通畅。

2.外敷疗法:将川芎、丹参、红花等中草药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米醋,煮沸后涂敷于伤处,每日换药2次,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3.推拿疗法:选用推拿手法,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舒筋活络,促进气血通畅,加快伤筋组织的修复。

经过几次治疗,王某的腕部肿胀明显减轻,疼痛感明显减轻,手腕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

总结起来,中医对于伤筋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疏通经络等方法,促进局部气血循环,加快伤筋组织的恢复。

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伤筋病(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医诊断依据可采用《中医骨伤科学》中“伤筋篇”的标准。

该病好发于40~60岁的女性,表现为手部麻木,以桡侧三指为主,抓车把、捏筷子无力。

夜间、阴雨天、麻木较重,严重者可放射至前臂。

肌电图检查可见大鱼际等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有失神经改变。

西医诊断可参照《针刀医学》中“周围神经疾病篇”的诊断依据,包括主诉、查体、诱发诊断和辅助检查。

针刀闭合手术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一种方法,其治疗原则是疏通气血,松解粘连,解除卡压。

具体操作方法包括腕横韧带松解术。

在该手术中,患者仰卧位,患肢掌心向上,握拳屈腕,腕下垫以薄枕。

体表定位可让患者用力握拳向掌侧屈腕,在腕部掌侧可见三条走行于皮下的隆起。

定进针刀四点包括远侧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自尺侧腕屈肌的内侧缘与远侧腕横纹交叉点向远端移1.5cm~2cm、远侧腕横纹桡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以及自桡侧腕屈肌腱与远侧腕横纹交叉点向远端移动1.5cm~2cm。

施术前需消毒局麻,施术时需用4号针刀沿两侧屈肌腱内侧缘将腕横韧带分别松解。

对于气滞血瘀证的患者,应该采用劳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轻者手部麻木,甩手后缓解,重者麻木可放射至前臂,有夜间麻醒史。

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而对于气血两虚证的患者,应该注意保暖,局部皮肤发白,发凉,或皮肤干燥,漫肿。

手部桡侧三指麻木,对掌活动差,拇短展肌萎缩。

晚期大鱼际肌可有明显萎缩,拇指对掌功能受限。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握力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要进行握力练,只需要手握住橡皮球或橡皮圈,然后用力抓紧并保持姿势不动。

每天进行3组,每组10次,每次坚持5秒钟,10次为1个疗程。

除了握力练外,还有其他的外治法可以治疗桡神经损伤。

局部封闭治疗是其中一种方法,可以使用醋酸泼尼松龙、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注射到腕横韧带近侧缘向腕管内。

物理治疗则可以根据患者在进行功能训练中出现的不同症状,给予中频脉冲、超短波等治疗,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松解粘连。

伤筋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伤筋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伤筋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概述】伤筋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所引起的骨骼周围肌肉、肌腱、筋膜、关节韧带和关节软骨盘等软组织的损伤。

一般分为扭伤、挫伤,碾挫伤.伤筋后的表现,可因损伤外力的大小、性质和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出血或瘀血斑和功能障碍,以及可能出现的畸形,临床常根据局部解剖和压痛处的痉挛,硬结,索条,癍块等,以及肌肉阻抗试验,判断伤筋的部位,程度、性质。

应注意鉴别撕裂伤和断裂伤,断裂伤有严重的功能障碍,明显的局部肿胀、疼痛、瘀血和畸形;撕裂伤则相对较轻,多见于腰,腕、踝、指等关节的扭伤。

【辨证治疗】轻微软组织损伤,可不必服药治疗;一般软组织损伤可用跌打丸、七厘散、红药片及云南白药等中成药,内服外敷治疗:较重的损伤,可根据病期及临床表现的不同,辨证治疗。

1.损伤初期临床表现:伤筋后,在损伤局部可有程度不同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可有出血或瘀血、血肿,为损伤所致之气血瘀结的表现。

立法:祛瘀消肿止痛。

主方: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加减:气滞重于血瘀者,如闪腰气,治以行气消瘀,加木香、青皮;瘀血化热者,治以祛瘀清热·加生地,银花藤。

2.伤筋中期临床表现:伤情好转,肿痛减轻,仍残留局部疼痛、肿胀和瘀血。

同时可出现肝肾脾胃虚弱的表现,形成虚实兼有的情况。

立法:攻补兼施,调和营卫。

主方:和营止痛汤(《科补要》)。

加减:出现肝肾阴虚者,加服肾气丸;脾胃虚弱,食纳不佳者,加服参苓白术丸。

3.后期临床表现:伤筋后期,瘀血肿胀基本消退.损伤之筋愈合未固,经脉来完全畅通,仍有轻微疼痛不适。

而此时气血不足、脾胃虚损则较为突出。

立法:补气养血,健脾和胃。

主方:八珍汤(*正体类要》)。

加减:脾胃虚弱突出,纳食差者,加陈皮、砂仁、焦三仙:肝肾不足,腰膝瘘软,加服金匮肾气丸。

【其它疗法】1.针灸取阿是穴为主,以痛为俞,结合循经取穴,以调和营卫、气血。

2.敷药局部可用金黄膏(或金黄散醋调)外敷患处。

踝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一)

踝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一)

踝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一)【关键词】踝管综合征诊断治疗【机能解剖】踝管位于内踝后下方,浅面为屈肌支持带,深部为跟骨、距骨和关节囊。

管长2~2.5cm。

屈肌支持带宽约2~2.5cm,厚0.1cm左右。

其厚度与该部位的承力大小有关,质地坚韧,上方附于内踝尖,与小腿深筋膜的深横纤维没有明显界限,屈肌支持带向后下附于跟骨内侧突,并与跖腱膜延续,有拇展肌起于其上。

屈肌支持带发出纤维隔达管底,将管分成四个隧道,供屈肌腱、血管和神经通行,踝管内从前至后有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胫神经及拇长屈肌腱。

腱周围有滑膜,是腱鞘炎的好发部位。

血管神经周围为结缔组织。

胫后神经在屈肌支持带附近分支的变异具有临床意义,跟腱内侧神经是由胫后神经分支到足跟内侧和足底的皮神经,分支的部位不同可引起临床的不同表现。

胫神经分为足底内、外侧神经后,通过拇展肌起点的纤维孔进入足底,拇展肌最深面的一层是腱性组织,附着跟骨。

【病因病理】外伤引起的韧带破裂、肿胀及继发的组织纤维化发病的病例比起慢性损伤的发病率明显低下。

慢性发病由于时间长,反复摩擦,可发生腱鞘炎,屈肌支持带增厚(0.2~0.5cm)。

另有文献报道脂肪瘤、静脉曲张、腱鞘囊肿等原因引起的管内容物增多或外部受压也可引起本病。

病理变化是胫神经在踝管内受到卡压引起神经的损害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实际上肌腱、血管在管内受压也有症状出现,如肌腱腱鞘发炎等,因神经感觉敏锐,故为主要症状。

【诊断】典型的症状是足底神经损害,感内踝下部不适,足内侧、足底有多汗或无汗,有间歇性灼麻、麻木感,沿足弓有抽搐感,休息后缓解。

后期可为持续性痛,夜间尤重。

疼痛不适也可放射到腓肠肌区,一般不会延及足背。

与踝管综合征相关联的疾病包括由于静脉瘀血,肾或心性水肿,小腿创伤,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及酒精中毒等。

虽然病人会有足部痉挛或足趾卷缩的主诉,但少有诉及足部无力的。

累及到跟内侧神经则有足跟痛的症状。

一些患者往往是以足跟痛为主诉来就诊。

踝管综合征康复诊疗规范

踝管综合征康复诊疗规范

踝管综合征康复诊疗规范
【概述】
踝管综合征是指胫后神经或其分支,经过内踝后面的屈肌支持带下方的骨纤维管时受压而引起的症候群,多是由于踝管内压力过大或组织过多,造成踝关节背屈或跖屈时胫后神经及其分支受压所致。

本病在临床上不易引起注意,故常易误诊。

多见于经常运动的青壮年。

【临床表现】
渐进性神经性紊乱表现:最常见的为疼痛。

血管性紊乱表现:胫后动静脉受压出现循环障碍,表现为局部酸胀、水肿、肿胀、静脉血瘀滞或回流不畅等。

诱发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
1、肌电图检查异常。

2、电生理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肌肉电位测定;
3、X线检查;
4、关节镜检查;
5、CT及MRI检查。

【康复评定】
1.感觉功能评定;
2.疼痛评定;
3.肌力评定;
4.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评定;
6.步行能力的评定;
7.肌肉周径测量。

【治疗原则】
康复治疗:局部理疗(磁疗、激光、高频电、超声波、红外线等)、腕管封闭、针刀松解术、穴位注射等;
中医治疗:舒筋活血,散风通络,消肿止痛。

手术治疗: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预后】
本病经非手术治疗,能痊愈,但需避免受风寒湿侵袭;减少腕关节活动,防止踝关节重复损伤。

伤筋病中医论述

伤筋病中医论述

伤筋病中医论述一、什么是伤筋病?伤筋病是指人体肌肉、筋膜等组织受到外力撞击、拉伸或扭曲而受伤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伤筋病属于外伤范畴,常见于运动损伤、劳损等情况。

二、伤筋病的病因病机伤筋病的发生与外界因素和人体自身因素密切相关。

常见的病因包括外力冲击、运动过度、姿势不当等。

而病机则表现为气血不畅、经络阻滞、肌肉筋膜损伤等。

三、伤筋病的临床表现伤筋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1. 疼痛伤筋病疼痛多呈局部钝痛或剧痛,可伴有活动受限。

2. 肿胀伤筋病损伤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现象,触摸有明显的肿胀感。

3. 活动受限伤筋病常导致受伤部位的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4. 局部温度升高伤筋病损伤部位的局部温度常常比周围组织高,触摸有明显的热感。

四、中医治疗伤筋病的原则中医治疗伤筋病的原则主要包括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等。

1.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伤筋病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受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2. 祛风散寒祛风散寒是针对伤筋病中寒湿、风湿等因素引起的症状,通过祛除寒湿、驱散风邪,改善病情。

3. 舒筋活络舒筋活络是通过中药、针灸等手段,促进经络畅通,舒缓肌肉筋膜,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

五、中医常用治疗伤筋病的方法中医治疗伤筋病常用的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

1. 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伤筋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红花、桑寄生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舒筋活络,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

常用的针灸手法包括拔罐、艾灸等。

3.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经络,舒缓肌肉筋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

六、中医对伤筋病的预防和调理中医对伤筋病的预防和调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运动合理运动是预防伤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注意运动前的热身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2. 调节饮食适当调节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有助于维持肌肉和筋膜的健康。

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8 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标准1. 中医诊断采用《中医骨伤科学》⑴中“伤筋篇”的诊断依据⑴好发于40〜60岁的女性。

(2)手部麻木,以橈侧三指为主,抓车把、捏筷子无力。

(3)夜间、阴雨天、麻木较重,严重者可放射至前臂。

(4)甩手或活动手部可缓解。

(5)肌电图检查可见大鱼际等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有失神经改变。

2. 西医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针刀医学》圍中“周围神经疾病篇”的诊断依据,拟定标准如下:(1 )主诉: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橈侧半感觉异常和(或)麻木,抓握无力。

(2)查体: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对掌活动差,拇短展肌可见萎缩。

晚期可有大鱼际肌明显萎缩,拇指对掌功能受限。

(3)诱发诊断:屈腕试验(Phalen试验)患则屈腕1分钟后手指麻木加重为阳f生,神经叩击试验(Tinel氏试验)用手指叩击腕掌部出现沿正中神经分布区异常感觉为阳性有利于帮助诊断。

(4)辅助检查:肌电图检查可见神经传导速减慢,拇短展肌收缩力减弱。

(二)证候诊断标准⑶1・气滞血瘀证:由劳损所致,轻者手部麻木,甩手后缓解,重者麻木可放射至前臂,有夜间麻醒史。

舌质暗红苔薄白5脉弦细。

2. 气血两虚证:局部皮肤发白,发凉,或皮肤干燥,漫肿。

手部橈侧三指麻木,对掌活动差,拇短展肌萎缩。

晚期大鱼际肌可有明显萎缩,拇指对掌功能受限。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二、治疗方法(一)针刀闭合手术(或以针刀为治疗手段、以其他称谓命名的治疗方法)1 •针刀闭合手术治疗原则:疏通气血,松解粘连,解除卡压。

2.操作方法(1 )腕横韧带松解术⑷①体位:仰卧位,患肢掌心向上,握拳屈腕,腕下垫以薄枕。

②体表定位:让患者用力握拳向掌侧屈腕,在腕部掌侧可见三条走行于皮下的隆起,中间者为掌长肌腱,橈侧的为橈侧屈腕肌腱,尺侧的为尺侧腕屈肌腱。

定进针刀四点:I在远侧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

U自尺侧腕屈肌的内侧缘与远侧腕横纹交叉点向远端移1・5cm〜2cm om在远侧腕横纹橈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

小小讲堂——踝管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二)

小小讲堂——踝管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二)

小小讲堂——踝管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二)小小讲堂系列课程,依托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软伤推拿科,以课程的相关文献、论文等为基础,以科室学习内容为主,通过小小讲师认真的整理、总结和备课后,在科室内部进行讲授,后将质量高,主题好的课程内容进行反复修改,形成了小小讲堂系列课程。

该课程主要包括音频讲解、文字描述、PPT展示等。

希望通过该课程,介绍一些软伤类相关疾病的解剖结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普及解剖知识,传递精通解剖、精确诊断、精简治疗的书屋理念。

四、临床表现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足跟及足底皮肤感觉障碍,麻木、刺痛感、灼痛感、蚁行感,以及足底放射痛。

五、诊断与鉴诊了解了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那么,诊断就相对轻松多了。

从望诊开始,看一下内踝是否过于饱满,足跟是否存在内翻或者外翻,是否存在平足畸形。

问诊呢,可以问一下病史,是否活动后足底麻木、疼痛加重。

触诊呢,可以触诊一下内踝后下方,是否有压痛及足底的放射痛,以及足跟、足底内外侧皮肤的感觉障碍。

特殊检查有Tinel征、背伸外翻试验、止血带试验,其中Tinel征是最主要的特殊检查。

接下来看一下辅助检查,常规检查有X线、CT、MRI、高频超声、EMG(肌电图检查)。

重点介绍一下高频超声,高频超声对软组织、神经细微分辨率高,实时动态扫查,可以进行超声触诊,能够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无创、简便、可重复,还可以检查隐匿性骨折。

其中的动态扫查、超声触诊,与我们的站立位拍片、眩晕位彩超,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之妙。

EMG肌电图检查可以准确定位神经源性损害的肌肉范围,可见足底内、外侧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

最后结合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诊断明确后,来看一下鉴别诊断,首先看踝管上段与下段的鉴别,跟内侧支多从踝管上段发出,如果踝管综合征发生于踝管上段,可多见跟内侧支受累,出现足跟内侧麻木、疼痛。

如果踝管综合征发生于踝管下段,跟内侧支多不受影响,则无跟内侧症状。

通过是否存在跟内侧麻木、疼痛,可鉴别踝管综合征发生于上段还是下段。

踝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踝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踝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简介踝管综合征是一种跨越踝关节的腓肠肌肌腱狭窄引起的疼痛和不适症状的综合症。

它包括对跨越踝部的神经如胫神经、腓总神经等的压迫和损伤。

该综合症通常发生于年轻和活跃的人,容易疏忽并误以为是踝关节的创伤或扭伤。

早期诊断对预防神经损伤和病情恶化非常重要。

针对踝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非手术性和外科手术两种。

诊断临床表现踝管综合征通常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麻木、痉挛和烧灼感。

这些症状多见于踝关节前和/或外侧区域,可能伴有肌肉萎缩。

影像检查在进行正式诊断之前,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X光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和电动力学检查(肌电图,简称EMG)。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是踝管综合征以及神经受损的严重性和范围。

初步诊断在确认踝管综合征之后,医生通常会进一步检查判断该综合症的原因。

神经病变或若有其他临床表现,可能需要进一步诊断以排除其他疾病。

神经导电检查神经导电检查是一种检查神经病变的重要方法。

它可以测量神经的传导速度和病变的位置,从而确定神经的完整性、功能和是否受损。

治疗非手术疗法在踝管综合征的早期和轻度病情时,非手术疗法可能是推荐的治疗方法。

这些疗法可能包括以下几种:•静态和动态按摩;•通过针刺和按摩来刺激筋膜;•物理疗法,如电刺激、热敷或冷敷;•牵引和锻炼,如跳箱、纵跳运动、深蹲、绳索和患腿的肌肉伸展等。

外科手术如果非手术疗法无法缓解踝管综合征病情,手术可能是必要的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的目的是减轻神经损伤,并在适当情况下恢复由于病情而受损的神经功能。

外科手术的常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神经松解手术:这是最常行的一种手术方式。

神经松解手术在切开足下方的腓肠肌肌腱或腓神经膜以释放神经免受压迫。

•筋膜切开手术:这种手术方式在松解神经同时切开腓肠肌筋膜,能有效恢复被压迫部分的神经功能。

•筋膜切除术:这种手术是在神经松解手术的基础上,通过切除被压迫部分的腓肠肌筋膜,改善神经通路并快速缓解症状。

预防预防踝管综合症的最好方法是采取以下健康生活习惯:•适当锻炼;•减轻体重;•严格控制糖尿病;•避免穿高跟鞋及狭小的鞋子;•避免锻炼过猛或超负荷以及极端运动。

伤筋病中医论述

伤筋病中医论述

伤筋病中医论述摘要:一、伤筋病的概念与病因1.伤筋病的定义2.病因及发病机制二、伤筋病的症状与诊断1.症状表现2.诊断方法三、伤筋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中医治疗原则2.常见治疗方法四、伤筋病的预防与调养1.预防措施2.生活调养正文:伤筋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筋脉损伤、疼痛、拘挛、功能障碍等症状。

伤筋病的发病原因多样,包括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伤筋病的概念、病因、症状、诊断、治疗、预防和调养。

一、伤筋病的概念与病因伤筋病是指筋脉受到损伤,导致疼痛、拘挛、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筋脉是人体组织中的一种重要结构,起着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作用。

筋脉损伤常见于体力劳动者、运动员等,尤其是一些重复性动作的职业,如打字员、钢琴家等。

病因主要包括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

二、伤筋病的症状与诊断伤筋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拘挛、功能障碍等。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为酸痛、钝痛、刺痛等,疼痛程度会因损伤程度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拘挛则表现为肌肉紧张、收缩,活动受限。

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动作不灵活、力量减弱等。

诊断伤筋病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体检等方法。

三、伤筋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伤筋病的中医治疗原则为舒筋活络、祛瘀止痛、强壮筋骨。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拔罐、艾灸等。

中药疗法可以使用具有舒筋活络、祛瘀止痛、强壮筋骨作用的中药方剂,如桃红四物汤、独活寄生汤等。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目的。

推拿按摩、拔罐、艾灸等物理疗法也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四、伤筋病的预防与调养预防伤筋病要注意劳动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筋骨的抗损伤能力。

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

对于已经患有伤筋病的人来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损伤部位,同时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踝管综合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踝管综合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踝管综合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概述】
踝管综合征是指胫后神经在踝管内受卡压引起的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症状早期可出现跖侧灼性疼痛,症状加重则感觉神经分布区麻木,所支配肌肉萎缩;血管症状可出现踝、足部水肿、静脉曲张,局部皮肤苍白或发绀,皮温发凉或发热,出汗或干燥等。

【诊断步骤】
(一)病史采集要点
1.早期病人表现为长期站立或走路较久后内踝后下部有轻度麻木及烧灼样疼痛。

2.中期病人症状加重疼痛呈持续性,休息及睡眠时仍有疼痛,疼痛的范围扩大,可沿小腿内侧向上放射至膝关节下方。

3.后期病人上述症状加重,并可出现跖内侧神经支配区皮肤干燥、不出汗、皮色青紫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二)体格检查要点
1.局部压痛。

2.踝关节外翻时可使疼痛加剧。

3.足底感觉减退,两点分辨能力降低。

4.有时可见蹰趾展肌和第一、第二骨间肌的肌肉萎缩。

(三)辅助检查要点
1.X线检查少数病人可见距骨内侧有骨刺或骨桥形成。

2.肌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对策】
治疗原则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减少足踝活动,穿宽松鞋子,局部注射类固醇药物等。

如效果不明显或反复发作需手术治疗,根据卡压原因彻底减压以松解神经及血管。

小小讲堂——踝管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一)

小小讲堂——踝管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一)

⼩⼩讲堂——踝管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讲堂系列课程,依托于长春中医药⼤学附属医院软伤推拿科,以课程的相关⽂献、论⽂等为基础,以科室学习内容为主,通过⼩⼩讲师认真的整理、总结和备课后,在科室内部进⾏讲授,后将质量⾼,主题好的课程内容进⾏反复修改,形成了⼩⼩讲堂系列课程。

该课程主要包括⾳频讲解、⽂字描述、PPT展⽰等。

希望通过该课程,介绍⼀些软伤类相关疾病的解剖结构、病因病机及治疗⽅法,普及解剖知识,传递精通解剖、精确诊断、精简治疗的书屋理念。

⼀、定义听众朋友们,⼤家好,很荣幸和⼤家相聚在⼩⼩讲堂,⼀起分享知识,分享健康。

通过这张图⽚⼤家会想到什么呢,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多有腰痛,下肢放射痛,及下肢⽪肤感觉障碍,经过系统治疗后,相关症状缓解、消失。

但是,有⼀部分患者仍然遗留⾜底⿇⽊,继续原⽅案治疗后,⾜底⿇⽊仍然存在,这时我们就会出现疑问,为什么。

当查体内踝下后⽅时,出现压痛,Tinel征阳性,验证性地松解局部筋膜、韧带后,症状缓解,我们不禁发现,原来⾜底⿇⽊的罪魁祸⾸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踝管综合征。

这也是我今天要和⼤家分享的内容,踝管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踝管综合征⼜称跗管综合征、跖管综合征,因踝管内的胫神经受压,主要以⾜底⿇⽊为临床表现的神经卡压综合征之⼀。

⼆、解剖基础接下来来看⼀下踝管的相关结构。

屈肌⽀持带,位于内踝与跟⾻内侧⾯之间,弹性较差,踝管位于内踝的后下⽅,⿊⾊边框区域为踝管的平⾯投影,可以看出,踝管由屈肌⽀持带的⼀部分、以及相对应跟⾻内侧⾯、距⾻后内侧⾯、胫⾻远端后内侧围成,形成了⼀个,断⾯类似梭形,后⼝宽,前⼝窄,长约 2.0cm的纤维⾻性通道。

屈肌⽀持带,⼜叫分裂韧带,在踝管部从其深⾯发出 3 个纤维隔,三条粉⾊的线代表三个纤维隔,将踝管分隔为 4 个⾻纤维管,⽤于约束内容物的运动与位置。

从内容物来看,由前内到后外分别为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脉与静脉和胫神经、 长屈肌腱。

中医踝关节扭伤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踝关节扭伤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踝关节扭伤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踝关节(中医又称距小腿)是一种临床常见损伤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扭伤部位肿胀疼痛,皮肤呈现红、青、紫等色,多因持重不当、运动过度、跌仆、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经脉、络脉及关节损伤导致局部经气运行受阻、气血壅滞而产生局部肿痛,活动障碍。

可分为内翻损伤和外翻损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为常见。

踝关节扭伤属中医“伤筋”范畴。

二、治疗方法1.刺络拔罐【主穴】阿是穴【操作】患者取坐位,疼痛肿胀处常规消毒,用皮肤针叩刺数下,血出尽后,用闪火法拔2号玻璃罐1个,10分钟后取下,将瘀血擦净,常规消毒。

嘱患者休息时尽量将患肢抬高。

2.耳穴压豆【主穴】取患者同侧耳廓最顶端处即耳尖穴。

【操作】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局部消毒,术者一手紧捏患者耳尖穴前后,另一手持0.35mm×25mm无菌毫针从耳尖穴沿耳后皮下直刺3~5cm,可往踝穴透刺,并顺时针360°捻转3~5次,患者可有较强烈的针感,踝关节疼痛锐减;可嘱患者自行站立,并做活动踝关节、行走等运动,此时可有明显疗效出现。

留针15~30min,起针后穴位用棉球按压片刻。

如果踝关节局部肿胀、淤血严重,活动功能改善不明显,可于次日再针刺1次,局部配合TDP神灯照射或外敷活血化瘀药物等处理。

3.中药外敷【药物】红花15g,当归30g,川芎20g,乳香15g,没药15g,木香10g,生香附30g,血竭30g,羌活15g,独活20g,制川乌6g,透骨草6g,木瓜15g,川续断30g,川牛膝30g。

【操作】上述药物烘干,加工为细末,过100目筛备用。

按损伤面积的大小,取适量药粉,放入调药碗内,加入滚开水及适量蜂蜜调成糊状,均匀平摊在石膏纸上,药的厚度以3~5mm为宜,然后再将一纱布贴在药膏上,外敷踝关节疼痛明显处,用弹性绷带包裹固定。

每天换药1次,连用7次后观察疗效。

4.中药熏洗【药物】大黄15g,乳香15g,没药15g,红花20g,三棱15g,莪术15g,艾叶30g,透骨草30g,川椒10g。

中医科中医诊疗踝部伤筋案

中医科中医诊疗踝部伤筋案

中医科中医诊疗踝部伤筋案(急性踝关节扭伤)张某某,男,37岁,公务员。

初诊(202*年3月18日)患者因“运动扭伤致右踝关节肿胀疼痛1天”来专家门诊就诊。

查体:右外踝部肿胀明显,皮下明显瘀斑,外踝前外侧压痛明显,右踝关节内翻、背伸功能受限。

右踝关节经CR片检查:未见明显骨折及关节脱位征象。

中医诊断为:右踝部伤筋(筋脉受损,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为:急性右踝关节扭伤。

治疗采用梅花针刺络拔罐配合中药外敷。

方法如下:首先将患处严格消毒,医者手持消毒后的梅花针重度叩刺右外踝瘀血、肿胀明显之处至出血为止,然后将消毒后的小号火罐拔在出血处约5分钟,出血量约3—4ml,取下火罐后将患处严格消毒,外敷本院消肿止痛膏,绷带包扎,由于患者为内翻扭伤,所以绷带从内侧向外侧包扎并使踝关节尽量处于外翻位,并用宽胶布固定于右外踝,以防止右踝关节内翻。

嘱其勿负重行走,抬高患肢,活动远端趾关节。

二诊(202*年3月20日)患者诉右外踝肿痛明显减轻,右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行走轻微跛行。

查体:右外踝前下方轻微肿胀,皮下瘀斑明显消退,外踝前外侧压痛,右踝关节内翻、背伸基本恢复正常。

再次给予右外踝局部梅花针中度叩刺加拔罐及外敷本院活血消炎止痛膏,绷带包扎方法同前。

三诊(202*年3月24日)患者诉右踝关节肿痛基本消失,行走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查体:右外踝前下方皮下有少许瘀斑存在,局部轻微压痛。

治疗予以外敷本院活血消炎止痛膏,绷带包扎方法同前,以巩固疗效。

半月后随访痊愈。

按:急性踝关节扭伤属于中医“伤筋”范畴。

《圣济总录•伤则恶血不散》云:“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客通。

瘀结不散,则为痛为肿”。

其明显指出本病的发病机理是因局部经络受损,血瘀气滞,津液涩渗而出现疼痛、肿胀、瘀血。

本病一般分为内翻扭伤和外翻扭伤,其中以内翻扭伤多见,本患者为内翻损伤,所以绷带包扎时应从内侧向外侧包扎并使踝关节尽量处于外翻位,并用宽胶布固定于右外踝,以防止右踝关节内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筋病(踝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跖管综合征”的诊断依据(ZY/T001.1-94)(1)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2)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为体力劳动者,一般呈单侧性。

(3)足底和足跟内侧疼痛,麻木,劳累后明显,休息后减轻,趾管叩击有
向足底及足跟放射痛。

(4)肌电图检查:趾内侧神经或趾外侧神经所支配的足小肌震颤。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骨科神经伤病定位诊断学》(2006年)[2]及《临床诊疗指南-疼
痛分册》(2007年)[3]“跖管综合征”,拟定标准如下:
(1)主诉足底或踝部麻木、疼痛,负重或运动后加重,休息后略缓解。

(2)查体见内踝后方有肿胀、压痛,神经叩击实验(Tinel征)阳性,肌
力一般不受影响;足部胫后神经的跟支和其主要分支跖内侧神经和跖外侧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

(3)肌电图检查:见患足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或消失,足拇短展肌出现自发纤颤电位等失神经改变。

(二)证候诊断
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跖管综合征”的证候分类(ZY/T001.1-94)
1.气滞血瘀证:由外伤,劳损所致,轻者步行久或久坐后内踝后方出现酸胀不适,休息后消失,重者足底灼疼,麻木或蚁行感,夜重日轻。

舌红苔薄,脉弦。

2.肝血不足证:局部皮肤发白,发凉,或皮肤干燥,漫肿或见皮肤发亮变薄,趾甲失泽变脆,足底肌萎缩,内踝后方可有胀硬感,或可扪及梭形肿胀,压痛,伴放射状麻木感。

舌淡,脉弦细。

二、治疗方法
(一)针刀闭合性手术(或以针刀为治疗手段、以其他称谓命名的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疏通气血,松解粘连,解除卡压。

2.操作方法:
(1)体位:患者侧卧于治疗床,患侧在下,患足内踝朝上,用枕头将脚踝垫平稳。

(2)体表定位:
内踝尖与跟腱止点连线,该线与内踝后下缘的交点在分裂韧带起点处,为第1个进针点,该线与跟骨内缘的交点在分裂韧带止点处,为第2个进针点;内踝尖与跟骨结节连线,该线与内踝下缘的交点在分裂韧带的起点处,为第3个进针点,该线与跟骨内侧缘的交点在分裂韧带止点处,为第4个进针点(如图所示)。

(3)消毒与麻醉: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并用0.5%利多卡因局部注射麻醉,然后铺无菌洞巾,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

(4)针刀操作:
①用I型4号针刀沿进针刀四点对其松解。

②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分裂韧带走向平行,按针刀闭合性手术四步操作规程进针,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直达骨面,沿骨面向下探寻,刀下有坚韧感时,即到达分裂韧带,以横行松解法及纵行剥离法松解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③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视情况可用创可贴覆盖针眼。

(二)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推荐方药:小活络丹加减。

制天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地龙、乳香、没药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肝血不足证
治法:养血柔肝,舒筋散结
推荐方药:壮筋养血汤加减。

当归、川芎、白芍药、续断、红花、生地黄、牛膝、牡丹皮、杜仲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三)特色疗法
1.手法治疗:治以舒筋活血。

运用推、按、揉、弹拨、擦等手法。

具体操作:患者仰卧,患肢外旋,医者点按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金门等穴。

继以一指禅推法或揉法于小腿内后侧,由上而下推至踝部,重点在跖管局部,沿与踝管纵轴相垂直的方向推、揉5-10分钟,同时在局部配合弹拨法疏理经筋,最后顺肌腱方向用擦法放松。

2.针灸治疗:选取涌泉、太溪、照海、三阴交、地机、水泉、筑宾等穴,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10次为1疗程,可治疗2疗程。

3.电针治疗:主穴选取患侧涌泉、太溪、然谷、公孙、商丘、三阴交穴,血瘀气滞者配昆仑、承山穴;肝血不足足者配血海、足三里穴;用疏密波,3-20HZ,疏密周期6s,每次治疗可持续30分钟,10次为1疗程,可治疗2疗程。

4.中药热敷:主要选取当归、炙乳香、赤芍、防风、海桐皮、骨碎补、红花、没药、木瓜、川椒、独活、透骨草、生杜仲、川断、羌活、川牛膝、附子、大青盐等;可于针刀闭合性手术3日后进行。

5.中药泡洗:主要选取伸筋草、苏木、防风、透骨草、刘寄奴、川芎、千年健、红花、桂枝、威灵仙、荆芥、天麻等;可于针刀闭合性手术3日后进行。

6.康复活动训练
(1)背屈:下肢伸直(仰卧位或坐位)只活动脚踝做背屈动作,脚尖指向鼻头(同时保持膝盖伸直)至最背屈的位置坚持5秒钟。

(2)跖屈:下肢伸直(仰卧位或坐位)只活动脚踝做跖屈动作,脚尖向下(同
时保持膝盖伸直)至最跖屈的位置坚持5秒钟。

(3)内翻:下肢伸直(仰卧位或坐位)脚趾向上,只活动脚踝使脚内翻,至极限的位置坚持5秒钟。

(4)外翻:下肢伸直(仰卧位或坐位)脚趾向上,只活动脚踝使脚外翻,至极限的位置坚持5秒钟。

(四)其他外治法
1.局部封闭:可用当归红花注射液2ml,或强的松龙25mg加2%的利多卡因10ml,可适当加入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在分裂韧带起止点各封闭1次,每周1-2次,2-3周为一个疗程。

2.物理治疗:蜡疗、半导体激光、红外线照射、电磁疗法、超声药物透入、中频治疗等,可根据患者情况每日予以单项或者多项选择性治疗。

(五)西医治疗
1.西药治疗
(1)对于感觉异常和(或)麻木明显者必要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2、甲钴胺等。

(2)对于伴有明显疼痛者必要时给予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解痉镇痛,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2.外科开放式手术治疗
外科开放式手术治疗适用于有以下情况之一者:患处有占位性病变;症状严重久治无效或反复发作;踝管内有骨痂或瘢痕形成等。

手术方式有单纯屈肌支持带切开术;踝管、跟管、内外侧管松解术;胫后神经松解术及内镜治疗等。

(六)护理调摄要点
1.术后注意伤口卫生,避免感染。

2.使用支具可以缓解因踝管综合征引起的足部畸形。

3.减少患肢剧烈活动,适当休息,穿宽松的鞋袜,纠正足的不良姿势。

4.穿长筒弹力袜可缓解下肢肿胀和静脉曲张。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跖管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治愈:局部无肿胀,站立行走无酸胀疼痛,无麻木感,肌电图检查无异常。

好转:局部肿痛减轻,步行过多或站立过久时仍有酸胀感,肌电图检查改。

未愈:症状未改善,肌电图检查无改变。

(二)评价方法[4]
马里兰足部评分标准
总评分为以上各项评分综合:
优:95-100;良:75-89;可:50-74;差:<50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8-219.
[2] 张树桧,郑召民.实用骨科神经病定位诊断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
社,2006:183-184.
[3]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9.
[4] Pfeiffer WH,CracchioloA.Clinical results after tarsal tunnel decompression[M].J Bone Joint Surg(Am),1994,76(8):1222.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
牵头人:郭长青(北京中医药大学)
主要完成人:
郭长青(北京中医药大学)
牛志军(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赵瑞利(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
韩峰(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王思明(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