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总结
钢筋计算公式总结(个人总结)一、框架梁(一)首跨钢筋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以上三种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1)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 ae,0.5Hc +5d}。
(2)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 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3)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 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1)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2)拉筋根数:(1)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1)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2)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 m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跨钢筋计算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超全面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超全面的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圈梁钢筋很简单的,分主筋和箍筋两部分主筋计算:(梁长弯钩长搭接长(单根钢筋长每大于6米时))*设计根数*钢筋的比重箍筋计算:梁长/设计箍筋间距*每个箍筋的长度*钢筋的比重设计有外转角的附加钢筋时,按实际总根数*长度*比重就行啦钢筋计算公式一、梁(1) 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 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 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 5d,为直锚,取Max{Lae,0.5Hc 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 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 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 2×11.9d(抗震弯钩值) 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 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 2×11.9d 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 d。
梁钢筋计算公式图解
通常情况下梁的钢筋有哪些?
1
1
• 上:上部通长筋 • 中:侧面纵向钢筋-构造或抗扭 • 下:下部钢筋(通长筋或不通长) • 左:左支座钢筋 • 中:架立钢筋或跨中钢筋 • 右:右支座钢筋 • 箍筋 • 附加钢筋:吊筋、次梁加筋、加腋钢筋
1、单跨梁钢筋计算-KL1
1、上通筋计算03G101-1 P54
KL3中间支座上变截面构造
1跨右支座负筋锚固长度同端支座 2跨左支座负筋锚固长度LaE
8、多跨梁钢筋计算
多跨梁钢筋构造
8、多跨梁钢筋计算-KL1
多跨梁钢筋构造
9、多跨梁钢筋计算-KL2
局部贯通钢筋处理1
2 2
2
与KL1相比较在第三跨增加了跨中钢筋
10、多跨梁钢筋计算-KL3
1、单跨梁钢筋计算-KL1
下部通长钢筋计算
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左、右支座锚固同上
1、单跨梁钢筋计算-KL1
箍筋长度计算
箍筋长度计算
长度=(梁宽b-保护层*2+d*2)*2+(梁高h-保护层 *2+d*2)*2+1.9d*2+max(10d,75mm)*2
1、单跨梁钢筋计算-KL1
3、单跨梁钢筋计算-KL3
吊筋的计算03G101-1P62
吊筋夹角取值:梁高≤800取45度,>800取60度 吊筋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护层)/正弦45度
(60度)+2*20d
4、单跨梁钢筋计算-KL4
附加箍筋的计算03G101-1P62
该区域梁正常箍筋或加 密区箍筋照设
4、单跨梁钢筋计算-L1
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和公式
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和公式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及公式
1、单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直钢筋净长=L-2C;弯起钢筋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弯起钢筋两端带直钩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2×(梁高-保护层厚度×2);
2、多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
(1)首跨钢筋的计算: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端支座负筋长度=设计构造长度+端支座锚固值;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2)中间跨钢筋的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两边跨设计构造长度+中间支座值;
(3)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d)×2+(梁高-2×保护层+2d)×2+14d或24d;
箍筋根数=(梁净长-100MM)/设计间距+1,加密区另计;
(4)腰筋、拉筋、吊筋应按构造要求计算其长度。
1。
梁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梁钢筋长度计算公式1.钢筋长度计算公式:在梁底面和顶面的纵向钢筋一般是按照水平面上的曲线计算,即假设梁的曲线为圆弧,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L=2π(R-D/2)+2√(h^2+(D/2)^2)其中,L为钢筋长度,R为梁的曲率半径,D为梁的直径,h为梁高。
此公式适用于梁的跨度较大,曲率半径较小的情况。
2.梁受压钢筋长度计算公式:在梁的底部受压区域,通常会设置纵向受压钢筋(又称主筋)来承受弯矩引起的压力,其长度计算公式如下:Lc=(2h-Dc)+π(R-D/2)其中,Lc为受压钢筋长度,Dc为纵向受压钢筋的直径。
需要注意的是,梁的受压区域一般是重新计算的,通常为梁高的一半。
3.梁受弯钢筋长度计算公式:在梁的底部受拉区域,通常会设置纵向受拉钢筋(又称为弯曲钢筋),其长度计算公式如下:Ls = 2[hp - (Dc/2 + Φd)]其中,Ls为受弯钢筋长度,hp为纵向受拉钢筋到梁底面的距离,Φd为受拉钢筋的直径。
4.梁剪力钢筋长度计算公式:在梁的剪力区域,通常会设置纵向受拉钢筋(又称为剪切钢筋),其长度计算公式如下:Lv = 2d + 2hp + (D c/2 + Φd) + 2d'其中,Lv为剪力钢筋长度,d为纵向受拉钢筋到梁底面的距离,hp为纵向受拉钢筋到梁底面的距离,d'为受拉钢筋与梁边缘的最小距离。
5.其他因素的考虑:不同设计规范可能会根据特殊情况进行修正,例如温度和构造变形等因素的考虑。
此外,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钢筋的连接和延伸长度等。
因此,在具体设计时,还需要参考相关规范,并结合具体工程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设计。
以上是常见的梁钢筋长度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设计规范进行具体的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注意其他因素的考虑,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合理性。
梁配筋计算
梁配筋计算:
梁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ρ=As/bho;其中As—上部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b—梁的截面宽度;ho—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
例如:梁的截面为200mm×500mm;上部配2根直径20mm 的钢筋,ho=500-45=455mm,b=200mm,As=941mm²;
ρ=As/bho=941/200×455=0.0103=1.03%
当梁较高(Hw≥450mm)时,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竖向裂缝,同时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在梁的两侧沿梁高每隔200mm处各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腰筋,两根腰筋之间用φ6或φ8的拉筋连系,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的2倍。
当楼板跨度较小时,楼板配筋受钢筋直径、最小间距制约,楼板钢筋采用HRB400钢筋不能充分发挥强度,宜采用HPB300钢筋。
当楼板跨度较大或跨厚比较大时,楼板配筋主要受承载力控制,与HPB300相比,HRB400钢筋最小配筋率常数限值由0.20减小到0.15,且强度高,当釆用HRB400钢筋可比采用HPB300钢筋节约钢筋20%左右。
当跨厚比较大时,楼板截面相对有效截面高度小,即钢筋抗弯力臂小,造成钢筋的浪费,且楼板挠度不易满足要求,这种情况下适当增加楼板厚度,减小跨厚比,可以明显减少配筋量。
综合考虑结构安全、刚度以及配筋经济等因素,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现绕混凝土板板厚比作了以下规定: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
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
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梁计算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超全面的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超全面的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圈梁钢筋很简单的,分主筋和箍筋两部分主筋计算:(梁长弯钩长搭接长(单根钢筋长每大于6米时))*设计根数*钢筋的比重箍筋计算:梁长/设计箍筋间距*每个箍筋的长度*钢筋的比重设计有外转角的附加钢筋时,按实际总根数*长度*比重就行啦钢筋计算公式一、梁(1) 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 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 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 5d,为直锚,取Max{Lae,0.5Hc 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 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 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 2×11.9d(抗震弯钩值) 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 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 2×11.9d 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 d。
板、梁、柱钢筋的计算公式
板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板底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板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板负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轴线长度-轴线两边内梁的宽度)(参差长度是分布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板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板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的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参差长度是温度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温度筋根数(梁一跨中间的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度-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筋间距-1马凳筋∏型长度=L1+L2*2+L3*2马凳筋∏型双层双向板马凳筋根数=板净面积/(间距*间距)+1马凳筋∏型负筋马凳筋根数=排数*负筋布筋长度/间距+1马凳筋一字型长度=L1+L2*2+L3*2或L1+L2*2+L3*4马凳筋一字型根数=排数*每排个数梁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箍筋长度=2*(H-2*25+B-2*25)+(11.9*2+8)d二-四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加密区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一跨分左加密、右加密)非=(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总根数=加密*2+非加密梁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1.钢筋截面面积计算:
钢筋截面面积=π*(直径/2)^2
2.钢筋长度计算:
钢筋长度=楼板或梁的长度-预留长度
3.钢筋质量计算:
钢筋质量=钢筋截面面积*钢筋长度*钢筋比重
4.钢筋间距计算:
钢筋间距=(楼板或梁的长度-2*预留长度)/(钢筋数量-1)
5.钢筋抗弯强度计算:
钢筋抗弯强度=(钢筋截面面积*钢筋抗拉强度)/距离轴心的距离6.钢筋抗剪强度计算:
钢筋抗剪强度=(钢筋截面面积*钢筋抗压强度)/距离轴心的距离7.钢筋承载力计算:
钢筋承载力=钢筋截面面积*钢筋抗拉强度
8.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性能计算:
-抗弯矩计算:
抗弯矩=钢筋设计抗拉强度*钢筋截面面积*(钢筋高度-钢筋纵距/2) -抗剪承载力计算:
抗剪承载力=0.5*钢筋抗剪强度*钢筋截面面积*钢筋纵距
-混凝土压杆承载力计算:
混凝土压杆承载力=0.85*混凝土抗压强度*面积-钢筋截面面积*钢筋设计抗拉强度
9.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
挠度=(5*荷载*悬臂长度^4)/(384*弹性模量*截面转动惯量)
10.钢筋混凝土柱的截面性能计算:
-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轴心受压承载力=混凝土截面面积*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截面面积*钢筋设计抗拉强度
-侧向承载能力计算:
侧向承载能力=钢筋抗剪强度*钢筋截面面积
-钢筋混凝土柱的稳定性计算,涉及更多的参数和公式,请参考相关规范。
在进行以上计算时,需要根据不同设计要求和规范提供相应的参数,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筋的抗拉强度等,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此外,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用计算软件通常更为常见和方便,可以直接提供准确的计算结果。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 ...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3-0梁钢筋计算公式
一、楼层框架梁钢筋(抗震)(03G101-1 P54-56\60\62-63)【纵筋】1上下部贯通筋直锚、弯锚条件(03G101-1 P54)当楼层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hc-c)≧max﹛(Lae),(0.5hc+5d)﹜直锚当楼层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hc-c)﹤max﹛(Lae),(0.5hc+5d)﹜弯锚计算长度直锚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ae),(0.5hc+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弯锚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ae),(0.4 Lae+弯折15d),(支座宽hc -保护层c +弯折1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J1楼层框架梁端节点:计算设置-节点设置-框架梁-第1行搂层框架梁端节点2(03G101-1 P54)18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50%(根据设计说明,决定搭接长度)D搭接个数设置:计算设置-搭接设置-其余钢筋定尺(根据设计说明,决定搭接个数)2下部非贯通筋(1)伸入支座的钢筋直锚长度(03G101-1 P54)首尾跨长度=该跨净长(Ln1)+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ae),(0.5hc+5d)﹜中间跨长度=该跨净长(Lni )+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ae),(0.5hc+5d)﹜弯锚长度(03G101-1 P54)首尾跨长度=该跨净长(Ln1)+端支座长度max﹛(Lae),(0.4 Lae+弯折15d),(支座宽hc -保护层c +弯折15d)﹜+中间支座长度max﹛(Lae),(0.5hc+5d)﹜中间跨长度=该跨净长(Lni)+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ae),(0.5hc+5d)﹜(2)不伸入支座的钢筋长度=该跨净长(Lni)-(0.1*Lni)*24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距支座边的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距支座边的距离0.1L (03G101-1 P29\60)3负筋端支座负筋第一排长度=(Ln1)/3+ max﹛(Lae),(0.4 Lae+弯折15d),(支座宽hc -保护层c +弯折15d)﹜第二排长度=(Ln1)/4+ max﹛(Lae),(0.4 Lae+弯折15d),(支座宽hc -保护层c +弯折15d)﹜中间支座第一排长度= max﹛Lni, Lni+1﹜/3+支座宽hc第二排长度= max﹛Lni, Lni+1﹜/4+支座宽hc2上部第一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上部第一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L/3 (03G101-1 P28\54)3上部第二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上部第二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L/4 (03G101-1 P28\54)4架立筋首尾跨长度=(Ln1)- (Ln1)/3-max(Ln1, Ln2)/3+150*2中间跨长度=(Lni)- max(Lni-1, Lni)/3-max(Lni, Lni+1)/3+150*2当梁的上部既有通常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1上部非通长筋与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上部非通常筋与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150 (03G101-1 P54)5侧面纵筋(1)纵向构造纵筋G长度=通跨净长Ln+15d*2+(6.25d*2 一级钢)+(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高h 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 11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 15d (03G101-1 P24/62-63)12侧面构造筋的搭接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侧面构造筋的搭接长度 15d (03G101-1 P24/62-63)(2)受扭纵向纵筋N (同下部通长筋)直锚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ae),(0.5hc+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弯锚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ae),(0.4 Lae+弯折15d),(支座宽hc -保护层c +弯折1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J10梁侧面受扭纵筋锚固节点:计算设置-节点设置-框架梁-梁侧面受扭筋节点2(03G101-1 P24)(3)拉筋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 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箍筋间距的两倍拉筋长度(勾住主筋和箍筋)=(梁宽-2*保护层)+4d+1.9d*2+max(10d,75mm)*2拉筋长度(勾住主筋和箍筋)=(梁宽-2*保护层)+2d+1.9d*2+max(10d,75mm)*2拉筋根数=(Ln-50*2)/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1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13拉筋配置: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拉筋配置按规范计算(03G101-1 P62-63)16框架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式: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框架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式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箍筋】按外皮线计算长度1 号箍筋长度=(b*h)*2-保护层*8+8d+1.9d*2+ max(10d,75mm)*22号箍筋长度=﹛(b-c*2-D)/(梁下部第一排纵筋根数-1)*间距数+D﹜*2+(h-c*2)*2 +8d+1.9d*2+ max(10d,75mm)*2箍筋根数1级抗震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max(h*2,500)-50)/加密间距+1﹜*2+﹛(Ln-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1﹜2-4级抗震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max(h*1.5,500)-50)/加密间距+1﹜*2+﹛(Ln-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1﹜17箍筋弯勾角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箍筋弯勾角度135(03G101-1 P35)14箍筋加密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箍筋加密长度按规范计算(03G101-1 P62-63)15起始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起始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50mm (03G101-1 P62-63)16框架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式: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框架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式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附加吊筋】吊筋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护层)/cos45(或60)+2*20d主梁为次梁的支座时,会出现吊筋主梁高≦800时,吊筋弯折角度为45度;主梁高﹥800时,吊筋弯折角度为60度8吊筋锚固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吊筋锚固长度20d (03G101-1 P62-63)9吊筋弯折角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吊筋弯折角度按规范计算(03G101-1 P62-63)【附加箍筋】间距8d;最大间距应≦正常箍筋间距当在箍筋加密区范围时,间距应≦10010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03G101-1 P62-63)屋面框架梁钢筋(抗震)【纵筋】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右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22负筋端支座第一排负筋长度=该跨净长(Ln1)/3+(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端支座第二排负筋长度=该跨净长(Ln1)/4+(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J2屋面框架梁节点:计算设置-节点设置-屋面框架梁端节点顶层梁1-2(03G101-1 P55)【纵筋】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右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7Lae)*22负筋端支座第一排负筋长度=该跨净长(Ln1)/3+(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7Lae)端支座第二排负筋长度=该跨净长(Ln1)/4+(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7Lae)J2屋面框架梁节点:计算设置-节点设置-屋面框架梁端节点顶层梁2-2(03G101-1 P56)其他皆同楼层框架梁钢筋(抗震)二、楼层框架梁钢筋(非抗震)(03G101-1 P57-59\60\64)【纵筋】1上下部贯通筋直锚、弯锚条件(03G101-1 P57)当楼层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hc-c)≧(La) 直锚当楼层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hc-c)﹤(La) 弯锚计算长度直锚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La)+(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弯锚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a),(0.4 La+弯折15d),(支座宽hc -保护层c +弯折1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J1楼层框架梁端节点:计算设置-节点设置-框架梁-第1行搂层框架梁端节点2(03G101-1 P57)18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50%(根据设计说明,决定搭接长度)D搭接个数设置:计算设置-搭接设置-其余钢筋定尺(根据设计说明,决定搭接个数)2下部非贯通筋(1)伸入支座的钢筋直锚长度(03G101-1 P57)首尾跨长度=该跨净长(Ln1)+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La)中间跨长度=该跨净长(Lni )+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La)弯锚长度(03G101-1 P57)首尾跨长度=该跨净长(Ln1)+端支座长度max﹛(La),(0.4 Lae+弯折15d),(支座宽hc -保护层c +弯折15d)﹜+中间支座长度(La)中间跨长度=该跨净长(Lni)+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La)(2)不伸入支座的钢筋长度=该跨净长(Lni)-(0.1*Lni)*24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距支座边的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距支座边的距离0.1L (03G101-1 P29\60)3负筋端支座负筋第一排长度=(Ln1)/3+ max﹛(La),(0.4 La+弯折15d),(支座宽hc -保护层c +弯折15d)﹜第二排长度=(Ln1)/4+ max﹛(La),(0.4 La+弯折15d),(支座宽hc -保护层c +弯折15d)﹜中间支座第一排长度= max﹛Lni, Lni+1﹜/3+支座宽hc第二排长度= max﹛Lni, Lni+1﹜/4+支座宽hc2上部第一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上部第一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L/3 (03G101-1 P28\57)3上部第二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上部第二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L/4 (03G101-1 P28\57)4架立筋首尾跨长度=(Ln1)- (Ln1)/3-max(Ln1, Ln2)/3+150*2中间跨长度=(Lni)- max(Lni-1, Lni)/3-max(Lni, Lni+1)/3+150*21上部非通长筋与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上部非通常筋与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150 (03G101-1 P57)5侧面纵筋(1)纵向构造纵筋G长度=通跨净长Ln+15d*2+(6.25d*2 一级钢)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高h 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 11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 15d (03G101-1 P24/64)12侧面构造筋的搭接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侧面构造筋的搭接长度 15d (03G101-1 P24/64)(2)受扭纵向纵筋N (同下部通长筋)直锚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La)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弯锚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a),(0.4 La+弯折15d),(支座宽hc -保护层c +弯折1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J10梁侧面受扭纵筋锚固节点:计算设置-节点设置-框架梁-梁侧面受扭筋节点2(03G101-1 P24)(3)拉筋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 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箍筋间距的两倍拉筋长度(勾住主筋和箍筋)=(梁宽-2*保护层)+4d+1.9d*2+max(10d,75mm)*2拉筋长度(勾住主筋和箍筋)=(梁宽-2*保护层)+2d+1.9d*2+max(10d,75mm)*2拉筋根数=(Ln-50*2)/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1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13拉筋配置: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拉筋配置按规范计算(03G101-1 P64)16框架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式: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框架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式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箍筋】按外皮线计算长度1 号箍筋长度=(b*h)*2-保护层*8+8d+1.9d*2+ max(10d,75mm)*22号箍筋长度=﹛(b-c*2-D)/(梁下部第一排纵筋根数-1)*间距数+D﹜*2+(h-c*2)*2 +8d+1.9d*2+ max(10d,75mm)*2箍筋根数非抗震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max(h*1.5,500)-50)/加密间距+1﹜*2+﹛(Ln-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1﹜17箍筋弯勾角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箍筋弯勾角度135(03G101-1 P35)14箍筋加密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箍筋加密长度按规范计算(03G101-1 P64)与图集不符合15起始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起始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50mm (03G101-1 P64)16框架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式: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框架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式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附加吊筋】吊筋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护层)/cos45(或60)+2*20d主梁为次梁的支座时,会出现吊筋主梁高≦800时,吊筋弯折角度为45度;主梁高﹥800时,吊筋弯折角度为60度8吊筋锚固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吊筋锚固长度20d (03G101-1 P64)9吊筋弯折角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吊筋弯折角度按规范计算(03G101-1 P64)【附加箍筋】间距8d;最大间距应≦正常箍筋间距10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03G101-1 P64)屋面框架梁钢筋(非抗震)(03G101-1 P58-59)1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右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22端支座第一排负筋长度=该跨净长(Ln1)/3+(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端支座第二排负筋长度=该跨净长(Ln1)/4+(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J2屋面框架梁节点:计算设置-节点设置-屋面框架梁端节点顶层梁1-2(03G101-1 P58)1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右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7Lae)*22端支座第一排负筋长度=该跨净长(Ln1)/3+(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7Lae)端支座第二排负筋长度=该跨净长(Ln1)/4+(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7Lae)J2屋面框架梁节点:计算设置-节点设置-屋面框架梁端节点顶层梁2-2(03G101-1 P59)其他皆同楼层框架梁钢筋(非抗震)三、非框架梁钢筋1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12d*2 直梁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La*2 弧形梁2端支座负筋=(Ln1)/5+ max﹛(Lae),(0.4 Lae+弯折15d),(支座宽hc -保护层c +弯折15d)﹜直梁端支座负筋=(Ln1)/3+ max﹛(Lae),(0.4 Lae+弯折15d),(支座宽hc -保护层c +弯折15d)﹜弧形梁直形非框架梁端节点:计算设置-节点设置-非框架梁-第3行直形非框架梁端节点2梁侧面受扭纵筋锚固节点:计算设置-节点设置-非框架梁-梁侧面受扭筋节点2(03G101-1 P24)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计算设置-计算设置-非框架梁-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50%起始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非框架梁-起始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50mm四、悬挑梁钢筋1号钢筋长度=锚固长度Lae +(L-保护层)+12d2号钢筋按实际图纸进行计算3号钢筋长度=锚固长度Lae+(0.75L)4号钢筋长度=12d(15 d 光面钢筋)+(L-保护层)*斜度系数5悬挑跨上部第一排纵筋伸至悬挑跨端部的弯折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悬挑跨上部第一排纵筋伸至悬挑跨端部的弯折长度12*d (03G101-1 P66)6悬挑跨上部第二排钢筋伸入跨内的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悬挑跨上部第二排钢筋伸入跨内的长度0.75L (03G101-1 P66)7悬挑跨下部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悬挑跨下部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按规范(03G101-1 P66)。
梁钢筋计算公式
框架梁钢筋计算(屋面框架梁锚固查图集)一、上部筋:1、上部通长筋公式: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当h c(柱宽)-柱保护层厚度≥l aE时,直锚,锚固长度=max(l aE,0.5h c+5d)。
当h c(柱宽)-柱保护层厚度<l 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度-柱保护层+15d (d为钢筋直径)当为屋面框架梁时,上部通长筋伸入支座端弯折至梁底。
当为非框架梁时上部通长筋伸入支座端弯折15d。
2、端支座负筋公式:第一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3+锚固;第二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4+锚固;(锚固取值同上)中间支座负筋(按大跨取)公式:第一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支座宽度:柱宽)第二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Ln为左跨和右跨净跨长中取较大值)3、架立筋(有才算)公式:长度=本跨净跨长-左侧支座负筋伸入净长度-右侧支座负筋伸入净长度+2*搭接(一般取150mm)当梁的上部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取150mm。
当梁的上部没有通长筋,都是架立筋时,架立筋与支座负筋的连接长度取l lE。
(抗震搭接长度)二、中部筋(腰筋):1、侧面纵向构造钢筋(G)当hw≥450mm时,需要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公式:长度=净跨长度+2*15d2、侧面纵向抗扭钢筋 (N)公式: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长度(锚固:LaE,查图集P87)拉筋:(图集P87)拉筋直径取值范围:当梁宽≤350mm时取6mm;当梁宽>350mm时取8mm。
长度=梁宽-2*梁保护层+2*1.9d+2*max(10d,75)间距=箍筋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拉筋根数=[(净跨长-50*2)/拉筋间距+1]*排数三、下部钢筋:1、下部通长筋公式: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当h c(柱宽)-柱保护层厚度≥l aE时,锚固长度=max(l aE,0.5h c+5d)。
梁计算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的计算公式
钢筋的梁、柱、板的计算公式框架梁上部钢筋计算上部通长筋:长度=各跨长之和L净长-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右锚固端支座负筋:第一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3+锚固第二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4+锚固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第二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架立筋:长度=本跨净跨长-左侧负筋伸入长度-右侧负筋伸入长度+2*搭接上部通长筋有悬臂L=各跨长之和+悬臂跨长+左端支座左半宽-2*BHC+max{La E-支座宽+BHC;15d}+12dmax{La E-支座宽+BHC;15d}表示在这两个值中取较大值上部端支座负筋L=Ln/3(Ln为净跨值)+支座宽-BHC+max{LaE-支座宽+BHC;15d}上部中间支座负筋(2)支座2两端上部一排筋L=2*Ln/3(Ln为支座两边较大一跨净跨值)+支座宽上部中间支座负筋(3)支座2两端上部二排筋L=2*Ln/4(Ln为支座两边较大一跨净跨值)+支座宽上部端支座负筋(有悬臂长)L=Ln/3(Ln为支座净跨值)+支座宽+悬臂长-BHC框架梁下部钢筋计算下部通长筋长度=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右锚固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度+左锚固+右锚固下部不伸入支座筋长度=净跨长度-2*0.1Ln(Ln为本跨净跨长度)下部非通长钢筋(1)下部第一跨纵筋L=Ln(净跨长度)+支座宽-BHC+max{Lae;0.5Hc+5d}+max{Lae-支座+BHC;15d}框架梁箍筋计算箍筋长度计算长度=(B-2*保护层+H-2*保护层)*2+8d+2*Lw箍筋根数计算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梁附加钢筋计算侧面纵向构造钢筋L=Ln(净跨长度)+2*15d侧面纵向抗扭钢筋L=Ln(净跨长度)+2*锚固长度拉筋L=梁宽-2*保护层+2*11.9d+2*d 吊筋L=2*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次梁附加箍筋次梁加筋箍筋长度同箍筋长度计算柱钢筋考虑相邻纵筋连接接头需错开,纵筋要分两部分计算基础纵筋部分(1)6B25L1=底部弯折+(基础高-BHC)+基础顶面到上层接头的距离(满足>=Hn/3) +与上层纵筋搭接L le(若采用焊接,搭接长度为0)L2=底部弯折+(基础高-BHC)+基础顶面到上层接头的距离+纵筋交错距离+与上层纵筋搭接L le(若采用焊接,搭接长度为0)L1=首层层高-基础顶面到上层接头距离Hn/3+上层楼面距接头距离L2=首层层高-(基础顶面到上层接头距离Hn/3+纵筋交错距离)+上层楼面距接头距离+纵筋交错距离顶层柱纵筋L1=层高-本层楼面距接头距离-梁高(H b)+柱头锚固L2=层高-(本层楼面距接头距离+本层相邻纵筋交错距离)-梁高+柱头锚固箍筋根数首层加密区长度= Hn/3+H b+Max{Hc(柱截面长边尺寸);Hn/6;500}板负筋分布筋长度、根数计算1.负筋分布筋带弯钩长度=轴线长度-负筋(同向)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弯钩*22.负筋分布筋不带弯钩长度=轴线长度-负筋(同向)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根数=(负筋板内净长-50)/分布筋间距+1温度筋长度、根数计算长度=轴线长度-左右负筋伸入跨内长度之和+搭接长度*2+弯勾*2根数=(轴线长度-左右负筋伸入跨内长度之和)/间距+1(1)双标注支座负筋长度长度=左长度+右长度+左弯折+右弯折弯折长度=板厚-BHC(2)单标注支座负筋长度长度=左/右锚入长度+左弯折+ 右弯折单标注负筋锚入支座的长度,有四个选项A:la钢筋的锚固长度;B:0.4la +15dC:支座宽-支座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D:伸过支座中心线+板厚-2*保护层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6.25d*2Ⅰ级钢筋底筋长度L= 净跨+伸入左右支座长度max{支座宽/2;5d}+弯钩6.25d*2Ⅰ级钢筋,设置180度弯钩6.25d;冷轧带肋筋和螺纹钢筋不设弯钩若设计了弯折,则要计算弯折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钢筋计算公式
一、框架梁上部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上部通长筋长度=各跨长之和L净长-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GB50010-2002P186图10.4.1梁上部纵向钢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
注: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图49
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这时有以下几种算法: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图49)
当纵向钢筋弯锚时锚固长度最终取值:(图50)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P186-189、306-307)中第10.4.1条中不难得出,当梁上部纵向钢筋弯锚时,梁上部纵向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为:hc-保护层+15d较为合理。
(图50)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端支座负筋第一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3+锚固;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注:1、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锚固;
2、当梁的支座负筋有三排时,第三排钢筋的长度计算同第二排。
图51
第二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4+锚固;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第二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注:Ln为相邻梁跨大跨的净跨长
架立筋长度=本跨净跨长-左侧负筋伸入长度-右侧负筋伸入长度+2*搭接注:当梁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搭接长度为150mm
(图51)
二、框架梁下部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下部通长筋长度=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右锚固注:1、端支座锚固长度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2、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
图51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度+左锚固+右锚固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注:端部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中间支座锚固长度为:Max {LaE,0.5Hc+5d }
下部不伸入支座筋净跨长度-2*0.1Ln(Ln为本跨净跨长度) 03G101-1P60不伸入支座的梁
下部纵向钢筋断点位置图52
(图52)
三、梁附加钢筋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当hw≥450mm时,需要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
长度=净跨长度+2*15d 03G101-1P24、62梁侧面纵向构造筋和拉筋,分为一级抗震和二至四级抗震等级
注:
1、hw指梁的腹板高度;
2、梁侧面构造纵筋和受扭纵筋的搭接与锚固长度取值可参见(03G101-1P24)第4.2.3条第五款的注1与注2,即:梁侧面构造钢筋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其搭接长度为Ll或LlE,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图53
侧面纵向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 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8mm.
根数计算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竖向错开设置。
吊筋长度=2*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03G101-1P62
注:斜段长度取值:当主梁高>800mm,角度为60度;当主梁高≤800mm角度为45度图54
次梁加筋次梁加筋箍筋长度同箍筋长度计算在次梁宽度范围内,主梁箍筋或加密区箍筋照设图55
加腋钢筋长度=加腋斜长+2*锚固03G101-1P60
当梁结构平法施工图中加腋部位的配筋未注明时,其梁腋的下部斜纵筋为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根数n的n-1根(且不少于两根),并插空放置,其箍筋与梁端部的箍筋相同。
图56
(图53)
(图54)
(图55)
(图56)
四、框架梁箍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箍筋计算长度计算同柱箍筋计算03G101-1P35、62、63 图57
图58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箍筋加密区长度取值: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
当结构为二~四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梭
(图57)
(图58)
五、其它梁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屋面框架梁端支座锚固长度=hc-保护层+梁高-保护层03G101-1P55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构造(一) 图59
非框架梁端支座锚固长度:上部钢筋端支座锚固同框架梁03G101-1P65
主要介绍非框架梁与框架梁配筋不同的地方图60
端支座负筋延伸长度=净跨长/5+锚固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12d 注:梁下部肋形钢筋锚固长为12d,当为光面钢筋时为15d,La 用于弧形梁
(图59)
(图60)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独立悬臂梁上部第一排钢筋长度=Ln1/3+支座宽+L-保护层+Max{梁高-2*保护层,12d} 03G101-1P66 图61
上部第二排钢筋长度:Ln1/4+支座宽+0.75L
下部钢筋长度=L-保护层+12d 梁下部肋形钢筋锚固长为12d,当为光面钢筋时为15d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悬臂梁上部第一排钢筋长度=L-保护层+Max{梁高-2*保护层,12d}+锚固;03G101-1P66
注:
1、通常为角筋,且根数不少于第一排纵筋的二分之一;
2、当悬挑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La且≥0.5hc+5d时,可以不必往下弯锚;当直锚伸至对边仍不足La时,则应按图示弯锚;当直锚伸至对边仍不足0.4La时,则应采用较小直径的钢筋。
图62
当L≥4hb时,第一排钢筋需要设置为弯起筋,长度=L-保护层+0.414*(梁高-2*保护层)+锚固;
上部第二排钢筋长度=0.75L+锚固;
下部钢筋长度=L-保护层+12d 注:梁下部肋形钢筋锚固长为12d,当为光面钢筋时为15d
(图61)(图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