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篇文言文强化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24篇经典短小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后附答案(适用于六年级)

《24篇经典短小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后附答案(适用于六年级)

《24篇经典短小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后附答案(适用于六年级)(一)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谢求反。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二)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时,在半夜睡不着觉时,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

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练习题一.乐羊子妻(节选)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①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②。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③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注释】①还:回到家里。

②嗟来之食:指侮辱性的施舍。

③捐:丢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得遗金一饼得:(2)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污: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3、“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表现了羊子 . 的特点。

4、这个故事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120个文言实词强化训练—阅读题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强化训练—阅读题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强化训练—阅读题答案120个文言实词强化训练〔附答案〕江苏省泰州中学鞠景祥1.爱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⑤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参考答案:①动词,喜爱,宠爱②动词,疼惜③动词,吝惜④动词,喜爱,爱好⑤通薆,隐蔽2.安①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④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⑤既来之,那么安之(《季氏将伐颛臾》)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参考答案:①形容词,安定②形容词,安逸,舒畅③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④疑问副词,怎么⑤使安定⑥存身,养生3.被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③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④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⑤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报任安书》〕⑥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考答案:①蒙受,蒙受②介词,表被动③动词,通披,披散④动词,通披,穿⑤加,加上⑥掩盖4.倍①尤倍重于三十年前(《〈黄花冈〉序》)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参考答案:①加倍②动词,通背,违抗③更加5.本①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并序)》)②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③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④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⑤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⑦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⑧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⑨是无难,别具本章〔《狱中杂记》〕参考答案:①原来,原来②本源,根本③树干④稿本,诗稿⑤农业⑥推原,追究⑦根⑧天性,自然之心⑨奏本。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

②门阀:名门贵室。

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以为/在有所益B. 肃/遂拜/蒙母C. 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 日/必了此/功课为佳(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

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品质。

(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答案:(1)①研究。

②因为。

(2)D。

(3)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4)①结友。

②有恒(勤朴)。

(5)【参考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2 文言文阅读 5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2 文言文阅读 5 Word版含解析.doc

考点强化训练十二文言文阅读——翻译(时间:40分钟)一、基础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2)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选自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有删改)(1)译文:(2)译文:答案:(1)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相信这件事。

(2)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参考译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相信这件事。

秦国用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骗赵国而勒索和氏璧,这时说要得到和氏璧,是实情,不是借此来窥视赵国。

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怕秦国就给,知此实情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

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和氏璧,那是天意。

至于他在渑池与秦国的强硬较量,以友好使廉颇悔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

而他之所以能完璧归赵,的确是上天偏袒他啊!2.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东亭①为桓宣武主簿,既承藉,有美誉,公②甚欲其人地为一府之望。

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

坐上宾客即相贬笑,公曰:“不然。

(1)观其情貌,必自不凡,吾当试之。

”后因月朝阁下伏,公于内走马,直出突之。

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

(2)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①王东亭:即王珣,是东晋初年大臣王导的孙子,曾因功被封为东亭侯。

②公:即桓宣武,桓温。

(1)译文:(2)译文:答案:(1)看他的神情态度,一定不平常,我要试试他。

(2)于是王珣的名声大为提高,大家都说“这是做辅弼大臣的人才呀”。

初中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及译文四面楚歌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也没有了.刘邦的军队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围了好几层.项羽在深夜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于是大惊失色,说:"汉军都已经取得楚地了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就起床,在帐中饮酒.项王有一个美人,名叫虞姬,经常因宠幸而侍从在侧;有一匹骏马叫乌骓,常常骑它.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激愤的歌,自己作歌词:"我的力气能够拔山啊,勇气盖过世人.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也不能奔驰了.乌骓不能奔驰了可如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将怎样安置你呢!"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项王流下眼泪,手下的人都哭了,没有谁能够抬起头来看他.一,1.和几2.就3.自己,亲自4.没有人二,1.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2.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三,乌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惋惜不可沽名学霸王,2,《楚人学舟》参考答案:1、慢看2、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3,《画皆以人重》参考答案1、B(这样),……的样子;2、①值②把……当宝贝,珍爱、喜爱;3、①后来(世)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②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4、D;5、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②欧阳修,4,《三人成虎》参考答案:1、C2、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

3、担忧邯郸距离大梁太远,有人挑拨离间,使魏王对自己失去信任。

4、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5,《穿井得人》参考答案及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一,1.等到2.说,讲3.不如二,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四,以讹传讹,6,《南辕北辙》参考答案及译文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一,1.想要2.何,什么3.良好4.越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三,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7,参考答案及译文沛公至咸阳刘邦攻破咸阳后,手下的一些将士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秦朝的国库,把里面的金帛财物都分了,而萧何唯独先进入秦丞相府,把丞相,御史的律令,图籍都收藏起来.后来,刘邦成为汉中王,任用萧何做丞相.项羽和众诸侯们到了咸阳,烧杀抢掠一番离去.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的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贫苦,都因为萧何完备地得到了秦的图籍.一,1.跑2.用做3.……的原因二,汉王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疾苦,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的图籍.三,萧何月下追韩信,8,参考答案及译文赵襄子饮酒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不过,也危险了!"一,1.确实2.尽力,努力比不上3.全,都4.等待什么(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什么)二,危险知己知彼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四,对比9.参考答案及译文齐欲伐魏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一,l.快2.分别3.怕,担心4.辞去,遣散使(让)……休息5.独得,据有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10,参考答案及译文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一,l.问候2.这样3.如果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四,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轻重倒置,11,参考答案及译文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一,1.派遣,差遣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3.一年,周年二,1.用2.认为3.因为4.用来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四,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12,参考答案及译文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一,1.通"返",返回2.道路3.找到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三,老马识途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13,参考答案及译文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一,l.向2.穷尽3.被4.发语词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14.参考答案:1、都他的你因此抛弃更加2、AC3、①你太愚蠢了。

2021届高考冲刺文言文翻译强化练 (含答案)

2021届高考冲刺文言文翻译强化练 (含答案)

文言文翻译强化60练【2021盐城三模】1若檄数千人,使倍道往赴,贤于官军十万也。

2间道自青崖关趋刁溪,循江而行,其路夷以径。

【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洪迈】3乾道六年,除知赣州。

辛卯岁饥,赣适中熟,迈移粟济邻郡。

4迈考阅典故,渔猎经史,极鬼神事物之变,手书《资治通鉴》凡三。

【2021南京三模长孙皇后】5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6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7概括长孙皇后临终遗嘱的要点。

(3分)“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愿勿弃之。

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慎勿处之权要。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

但请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2021辽宁沈阳三模许楫】8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9楫审得其情,释佃者,系富民,人服其明。

【2021山东日照二模】10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佖朔望必诣昉。

11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

【2021滨州二模】12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13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

其明鉴俭约如此。

【2021青岛二模】14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广州,命图形以进。

15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

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2021济宁二模】16事苟不济,当同死于此。

必东渡,亦售命于贼耳。

17尝击毬于广场,兴酣,有宿中箭镞自臂中飞出,人皆壮之。

【2021泰安二模】18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

19李纳既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

【2021临沂二模】20圣哲之治,其应如响,期年而可,盖不其难。

21帝谓群臣曰:“此征劝我行仁义,既效矣。

惜不令封德彝见之。

”【山东省教科所二模】22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23玄龄事君自无所负,不可以一眚便示斥外,非天子任大臣意。

【2021河北唐山二模】24帝从容谓曰:“卿雅有心计,若三司缺使,当无以易卿。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文言语段综合训练(附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文言语段综合训练(附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文言语段综合训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非常重视道德实践,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B.孔子要求学生“亲仁”“近仁”,在此过程中得到“仁者”的关心、爱护、指导和感染,以完成学生自身的“成仁”过程。

C.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为,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D.子夏认为一个人应该要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对父母要尽孝,对君主要尽忠,对朋友要诚信。

2.结合材料,说说儒家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

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专题03 课外文言文阅读(最新期中好题12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

专题03 课外文言文阅读(最新期中好题12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

专题03 课外文言文阅读(最新期中好题12篇)温馨提示:课外文言文是期中和期末必考的题型,一定加强对应题型的训练,做到会一反三!一、文言文阅读(2022·上海嘉定·六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我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虎求百兽而食.之( )(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A.看看百兽见到我而敢不走开吗?B.看看百兽见到我而敢不离开吗?C.看看百兽见到我而敢不逃跑吗?D.看看百兽见到我而敢不走动吗?3.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成语是。

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来比喻这类人。

【答案】1.吃/吃掉行走/走2.C 3.狐假虎威仗势欺人/仗着别人的威势吓唬/欺负他人【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虎求百兽而食之”的句意是: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

食:吃。

(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的句意是: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一同行走。

行:行走,走。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语句“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正确的译文是:看看百兽见到我而敢不逃跑吗?故选C。

3.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寓意的理解。

本文叙写了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百兽的寓言故事,从这则故事概括出来一个成语是“狐假虎威”,现在人们用这个成语来比喻那些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的一类人。

【点睛】参考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

十二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十二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十二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十二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翻译方法提示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1.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cāng)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练习:1、下列括号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问其故(故:缘故,原因)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C.及其日中如探汤(及:到)D.孰为汝多知乎(知:知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一儿以.日初远。

C.而.日中时远也。

而.日中时近也。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孰为.汝多知乎?3、下列说法与文本不一致的一项是()A.孔子路遇两小孩争辩,上前询问原因,再现了孔子好学好问的特点。

部编版初中重点古文强化训练篇答案

部编版初中重点古文强化训练篇答案

九下古文强化训练篇(答案版)《送东阳马生序》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A yè2.(1)超过(2)懈怠(3)等待(4)书箱3.B(脸色)4.【答案】B【解答】B项,作者以苦为乐,对物质生活没有遗憾。

5.【答案】C【解答】C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故选C。

6.明初开国文臣之首当今文章第一太史公刘基高启宋濂全集赠序7.【答案】(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4)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8.【答案】(1)①热水,②同“披”,穿,③破,④毫无,一点也不(2)①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②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用同舍生豪华的生活与自己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作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作者专心致志、以苦为乐的学习态度。

(4)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解答】(1)①句意:侍婢拿了热水来洗濯。

汤:热水。

②句意: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

被:同“披”,穿。

③句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

敝:破。

④句意:毫无羡慕的意思。

略无:毫无,一点也不。

(2)①俟:等待。

②口体之奉:指吃穿的供给。

(4)从“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可知“艰苦好学”;从“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可知“博览群书”;从“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虚心请教”。

9.【答案】(1)D(2)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3)“同舍生”的衣着穿戴与作者的衣食构成对比,表现了他内心的乐趣在于求学,突出他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的精神追求。

(4)自己成年后艰难困苦的求学经历,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要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勤奋读书,方能学有所成的道理【解答】(1)A项,第一个“从”,跟从;第二个“从”,学习。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强化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强化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强化题及参考答案古之医师,必通于三世之书。

所谓三世者,一曰《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

《脉诀》所以察证,《本草》所以辨药,《针灸》所以祛疾。

非是三者,不可以言医。

故记《礼》者有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也。

传经者既明载其说,复斥其非,而以父子相承三世为言,何其惑欤!夫医之为道,必志虑渊微,机颖明发,然后可与于斯,虽其父不能必传其子也。

吾乡有严生者,三世业医矣。

其为医,专事大观之方①,他皆愦愦,绝弗之省。

又有朱聘君,家世习儒,至聘君始以医鸣,医家诸书无不精览。

一少年病肺气上,喀喀鸣喉中,急则唾,唾血成缕。

严曰:“此瘵也,后三月死。

”聘君曰:“非也,气升而腴,中失其枢;火官司令,烁金于炉②。

是之谓肺痿,治之生。

”已而果然成生。

一六十翁患寒热,初,毛洒浙,齿击下上,热继之,盛如蒸甑。

严曰:“此痰也,不治将瘥。

”聘君曰:“非也。

脉淫以芤,数复乱息;外强中干,祸作福极,是之谓解侪③。

药之则瘳,不药则剧。

”已而果剧,治乃愈。

一妇女有哕疾,每吐涎数升,腥触人;人近亦哕。

严曰:“此寒哕也,法宜温。

”聘君曰:“非也。

阳阴未平,气苞血聚;其势方格,靡有攸处,是之谓恶阻。

在法不当治,久则自宁,且生男。

”言后辄验。

夫严生之医三世矣,聘君则始习为之,而优劣若是者,医其可以世论否耶?嗟夫!昔之名医众矣未暇多论若华元化若张嗣伯若许智藏其治证皆入神初不闻其父子相传也。

自传经者惑于是非,使《礼》经之意晦而不白,三千年矣。

世之索医者,不问其通书与否,见久于其业者,则瞀瞀焉从之。

人问其故,则曰是记《礼》者云尔也,其可乎哉!葛生某,淮之钜族也,明于医,三世之书皆尝习而通之。

出而治疾,决死生,验瘥剧,若烛照而龟卜,无爽也者。

士君子或不能具药,辄注之,不索其偿,士君子翕然称誉之。

名上丞相府,赐七品服,俾提举诸医官。

有疾者遂倚之以为命。

呜呼!若葛生者,其无愧古之医师者欤!注:①大观之方:即大观年间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文言文强化训练答案

文言文强化训练答案

文言文例题整理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遗失的金子)。

当(正值)夏五月,有披裘(裘皮大衣)而薪者(打柴人),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那地上的金子)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瞪大眼睛摆着手说):“何子居之高,(为什么您地位这样高)视之下,(见识却如此卑下)仪貌之庄,(相貌生得仪表堂堂)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难道是为您拾取金子的人吗)”季子谢之(向他道歉),请问姓字。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您是只看外表的人)何足(哪里值得)语姓字!”遂去不顾(不回头)。

1.下面的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加点的词全部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的一组是()①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②仪貌之庄,语言之野③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④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④1、解析:C。

①薪:名词作动词,砍柴;④语:名词作动词,告诉。

②“语言”、③“金”都做一般名词。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1)我正当夏天五月,披着裘衣砍柴,难道是为您拾取金子的人吗?(2)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2)砍柴人说:“您是只看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告诉您姓名!”于是离他而去,连头也不回。

解析: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词语活用现象和文言特殊句式。

(1)“披裘而薪”的“薪”名词活用为动词,“岂取金者哉”是一个反问句。

(2)“子皮相之士也”是判断句,“何足语姓字”是反问兼感叹句。

二、昔者,秦缪公乘马①而为败②,右服③失而野人④取之。

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南面)。

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饮酒,余恐其伤女也!(我担心妨害你们)”于是遍饮而去。

(于是缪公一一给他们酒喝后才离去)处一年,(过了一年)为韩原之战。

晋人已环(包围)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左辕马)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殳⑤而击缪公甲,缪公中指者已六扎矣。

(缪公受伤已达六处了)野人之尝食马肉于岐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于车下,(在车下为缪公奋力搏斗)遂大克(大胜)晋,反获惠公以归。

最新部编语文初中课外文言文110篇提升训练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语文初中课外文言文110篇提升训练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语文初中课外文言文110篇提升训练题(含答案)第一篇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①,左右旋中规②。

庄公以为文③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hé)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④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选自《庄子·外篇·达生》)【注释】①中(zhòng)绳:符合笔直得墨绳。

中:符合。

②规:圆规。

③文:“父”字之误,前脱“造”字。

造父,周穆王时御手。

④密:同“默”,沉默。

【译文】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前进、后退时(车轮压出的痕迹)都符合笔直的墨绳,左右拐弯(的车痕)都符合圆规划出来的圆。

庄公觉得造父都不会超过他的技艺,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圈再返回原地。

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就进见庄公说道:“东野稷的马将会翻倒的。

”庄公沉默,没有回答。

不久,东野稷果然翻车了。

庄公问颜阖说:“您怎么知道他会失败?”(颜阖)说:“他的马力气用尽了,却还强迫它奔跑,所以说会翻车的。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字词(1)御_________ (2)旋_________(3)少_________(4)竭_________2.翻译句子(1)公密而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驾车(的技艺)(2)转动、转弯(3)一会儿(4)用尽3.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必然会失败。

高中语文2023高考常考文言文默写练习(共12篇,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常考文言文默写练习(共12篇,附参考答案)

高考常考文言文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01.《劝学》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资与其他人并无差异,通过“_______________”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荀子的《劝学》中,也论述了学和思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对孔子“学而时习之”的继承。

4.荀子在《劝学》中以劣马为喻,强调坚持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都不能一蹴而就,要勤于积累。

6.荀子在《劝学》中认为,“_______________”也不足十步远,“_______________”的“不舍之功”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7.《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学习需要用心专一;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劝学》中说让远方的人也能看到自己就“_________”,即使“__________”也会有好的效果。

9.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论证学习要坚持不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引出要广泛学习不断自省以成君子的结论,强调了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02.《赤壁赋》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苏子与客在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的自在情形。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12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12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12篇及答案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

【注】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小题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

(1分)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与俱入山崖()(2)使为书招张世杰()(3)其末二句云()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如果能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奉宋的心态事奉我们皇上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皇上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小题4:“不拜”表明文天祥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4分)小题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的人,理由是(4分)参考答案:小题1: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2:(1) 一起(2)写(3)说小题3:B小题4:威武不能屈“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小题5: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

理由;“弘范遂以客礼见之”或“弘范笑而置之”(或“弘范义之”等)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知识记忆直接作答即可,此诗源自文天祥《过零丁洋》。

小题2: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小题3:试题分析:比如各句译点的不同,考查语境,从其后“将不失为宰相也”来判断,对方是劝降,先排除CD两项,再根据“以”为“用”来判断,答案正确是B。

小题4:试题分析:阅读短文即可知是文天祥说的最后一句话。

12篇文言文强化训练及答案

12篇文言文强化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强化训练五柳先生传一、基础知识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造.饮辄尽 _______________ (2) 兹若人之俦.乎(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既.醉而退(5) 欣然..忘食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内容理解:3、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5、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6、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送东阳马生序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①未尝稍降辞色..( )( ) (2)援.疑质.理( ) ()(3)右备容臭.( ) (4)执经叩.问()( 5)四支.僵劲不能动() (6)同舍生皆被.绮绣()2.翻译下列句子.(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内容理解:1.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3.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②醉翁亭记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蔚然..临于泉上()..而深秀()翼然伛偻..提携()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树林阴翳.()2.翻译下列句子.(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六年级文言文强化训练(附答案)

六年级文言文强化训练(附答案)

六年级文言文强化训练姓名:得分:【课前检测】(一)画鬼最易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 曰:“犬马最难。

” 齐王曰:“孰最易者?”客曰:“鬼魅①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②罄于前③,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注释】①鬼魅:鬼怪。

②旦暮:早晚。

③罄于前:出现在眼前。

1.解释加点字词:①客有为齐王画.者()②孰.最难者()③人所知.也()④不可类.之()⑤故.难()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①画,孰最难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两虎相斗庄子①欲刺虎,馆竖子②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③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庄子:卞庄子,春秋时鲁国勇士。

②馆竖子:旅馆的童仆。

③须:等待。

1.解释加点字词:①止.之()②方且..食牛()()③从.伤而刺之()④以为然...()()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①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想到与这则故事意义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强化训练五柳先生传一、基础知识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造.饮辄尽 _______________ (2) 兹若人之俦.乎(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既.醉而退(5) 欣然..忘食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内容理解:3、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5、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6、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送东阳马生序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①未尝稍降辞色..( )( ) (2)援.疑质.理( ) ()(3)右备容臭.( ) (4)执经叩.问()( 5)四支.僵劲不能动() (6)同舍生皆被.绮绣()2.翻译下列句子.(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内容理解:1.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3.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②醉翁亭记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蔚然..临于泉上()..而深秀()翼然伛偻..提携()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树林阴翳.()2.翻译下列句子.(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内容理解:1.文章的第三段为我们描写了几副画面?2.作者写滁人游有何目的?3..作者写太守宴,为何写宴饮之乐,不直接入宴席,却从捕鱼酿酒写起?4.文曰“太守醉”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5.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6.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

同是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7.分析“醉”与“乐”的关系。

8.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马说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一食或.尽粟一石()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__通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 _ 含义:_________ _③其真无马邪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 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二.内容理解:1、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分别喻指什么?“千里马”喻指“伯乐”喻指“食马者”喻指2、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陈涉世家一、基础知识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发闾左適.戍渔阳皆次.当行度.已失期扶苏以数.谏故为天下唱.置人所罾.鱼腹中固以.怪之矣夜篝.火尉果笞.广比.至陈被.坚执锐.2 .解释下列句子.(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二.内容理解。

1.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胜,吴广对形势做了什么样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胜,吴广在起义之前做了哪些舆论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陈胜、吴广在起义前做的准备来看,你觉得他们能取得“举大计”的胜利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胜发动起义的步骤是怎样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雎不辱使命一、基础知识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大王加惠..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岂直.五百里哉以头抢.地尔秦王怫.然.怒仓.鹰击于殿上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2 .解释下列句子.(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内容理解。

1划出文中秦王对唐雎态度变化的句子,并简析他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中国历史上,像唐雎这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有着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还有很多,试举一例,加以简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隆中对一、基础知识(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二.内容理解。

1.第2段写徐庶向先主推荐诸葛亮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文中可看出诸葛亮和刘备分别是什么样的人?4.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出师表一、基础知识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中道崩殂..存亡之秋.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引喻..失义.陟罚臧否论其刑.赏平明之理.察纳雅言..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悉以咨之裨补阙漏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2 .解释下列句子.(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内容理解。

⒈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在出师前对朝廷内政提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叙写自己21年来的情况,历数了先帝对自己的哪些殊遇?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13次提到先帝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输一.解释加点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