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合集下载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1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概念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中首次被提出后,受到了各级的高度重视。

近日根据领导安排,对它们逐个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挥的作用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后生产成本有所下降,生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既坚持了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特性,又扩大了经营规模,解决了家庭经营低、小、散问题,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以集约化、商品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形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的潜力;家庭农场相比分户经营更容易组织标准化技术生产,示范推广农业新科技,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实际发展情况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二、存在的问题一是规模普遍较小。

2家已经营的家庭农场种植面积普遍仅在40-60亩左右,很难形成农业产业规模,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对于种植粮食作物来说,规模小更是影响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推进,束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土地问题制约规模发展。

调研中了解到,这3家农场均有意扩大种植规模,从目前现状来看,农户土地零碎插花流转、短期流转并不难,但若想集中连片并中长期流转土地却很难,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对规模集约化经营认知程度不够,思想难以统一,土地流转问题是目前制约农场扩大经营规模的头号难题。

三是资金短缺影响发展壮大。

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无法通过农场资产抵押获取银行贷款,大部分投入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

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

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

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家庭农场是一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和规模。

在当今农业领域,家庭农场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和认可。

家庭农场在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相较于其他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家庭农场通常拥有较为稳定的土地资源,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生产成本。

由于家庭农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的自筹资金,因此其资金压力相对较小。

家庭农场主通常对农业技术有着较为深厚的了解和经验,因此能够更好地运用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

家庭农场的产品通常在本地市场上有着更好的认可度和美誉度,这为其创造了更多的销售机会。

家庭农场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气候和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能够为家庭农场提供充足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

政策和政府支持也是家庭农场成功的关键。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技术和销售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家庭农场更好地发展。

家庭农场主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决定家庭农场成功的重要因素。

他们需要有丰富的农业知识和经验,以及良好的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

家庭农场的规模因地区、资源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而异。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家庭农场规模可能较大,例如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农场。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土地和资源有限,家庭农场规模可能较小。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家庭农场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例如,在中国,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进和农业技术的普及,家庭农场规模逐渐扩大,一些大型家庭农场甚至拥有数千亩土地。

家庭农场具有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以及良好的气候、地理位置、政策和政府支持等条件。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家庭农场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在未来,家庭农场有望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力量,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挑战。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家庭农场章程

家庭农场章程

家庭农场章程一、总则家庭农场章程旨在规范家庭农场的组织结构、运营方式、决策程序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家庭农场的正常运作,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二、家庭农场的定义家庭农场是指由一家或多家家庭组成的农业生产组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营活动。

三、组织结构1. 所有家庭成员均可成为家庭农场的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2. 家庭农场设立一个理事会,由所有成员共同组成。

理事会负责决策、制定规章制度、监督运营等事务。

3. 理事会设立主席,由成员选举产生,负责召集会议、主持决策等工作。

4. 家庭农场可根据需要设立不同的部门,如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由成员自愿报名参与。

四、决策程序1. 家庭农场的重大事项由理事会集体讨论决定,采取多数票通过的方式。

2. 理事会会议每月召开一次,由主席召集。

会议议题应提前通知所有成员,并提供相关资料。

3. 重大决策事项需征求全体成员的意见,通过书面或电子投票的方式进行。

4. 决策结果应记录在会议纪要中,并及时向所有成员通报。

五、经营管理1. 家庭农场应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和经营计划,包括农作物种植、养殖规划、销售目标等。

2. 家庭农场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合理选择农作物种植和养殖品种,并进行适当的轮作。

3. 家庭农场应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成员的农业生产和管理能力。

4. 家庭农场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经济收支的透明和合理性。

5. 家庭农场应积极开展农产品销售工作,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竞争力。

六、成员权利和义务1. 家庭农场的成员有权参与决策、表达意见、分享利益。

2. 家庭农场的成员有义务按照章程规定参与农业生产、遵守决策结果、保护农场资源。

3. 家庭农场的成员应互相尊重、合作共赢,共同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

七、章程修订1. 对于家庭农场章程的修订,需经过理事会的讨论和全体成员的投票通过。

2. 章程修订应及时通知所有成员,并在修订后重新发布。

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区别

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区别

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区别家庭农场是指以农户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区别主要以下几点:一是目的不同。

农户为自己致富而办家庭农场。

以农民(农户)为主体,以家庭农场、企业、社团组织等其他法人共同参与的合作社以服务成员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

二是法人类型不同。

家庭农场是独资市场主体,其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合作性质的市场主体。

三是决策机制不同。

家庭农场的经营决策自己做主。

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一人一票”。

出资额或者与合作社交易量(额)较大的成员按照章程规定,可以享有附加表决权。

附加表决权总票数,不得超过合作社成员基本表决权总票数的百分之二十。

享有附加表决权的成员及其享有的附加表决权数,应当在每次成员大会召开时告知出席会议的成员。

合作社章程还可以限制附加表决权行使的范围。

四是利益分配不同。

家庭农场的盈利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合作社的盈利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公益金、风险发展基金后为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

这个可分配盈余的60%要按照交易量(额)返还给社员,以交易量(额)进行分配。

五是对所负债务承担的责任不同。

家庭农场虽有名义注册资本,但对所负的债务责不以投入经营的财产为限,而是由家庭共同所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以对外承担责任的独立财产,包括成员的出资、公共积累、政府扶持的资金和社会捐助。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只以其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除了成员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外,成员不再对合作社债务承担其他的清偿责任。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家庭农场与合作社有啥区别

家庭农场与合作社有啥区别

家庭农场与合作社有啥区别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7年第8期家庭农场:这是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来的概念,主要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经营土地有一定的规模要求,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生产组织。

这是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简单点说,家庭农场就是有一定土地规模的农场主,平时自己经营,农忙时节可以临时雇一些人来帮忙。

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2006 年立法规范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主要是指具有相同生产和服务需要的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经营组织。

它是众多农户和家庭农场联合在一起的组织,家庭农场可成为合作社的成员。

合作社为成员提供农资、技术、农机、销售等服务。

基本特征家庭农场几大特征:(1)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2)适度规模土地,面积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在100 亩以上。

(3)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4)目前各省在试点登记注册,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

合作社主要特征:(1)至少要有五名以上农户发起成立,农民成员至少占80% 以上,成员没有上限,可以跨地区发展社员。

(2)对土地规模没有要求,但要有营业场所和注册资金。

(3)农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实行民主管理。

(4)主要针对社员开展业务。

(5)合作社业务包括农资、农产品的销售、运输、储藏、加工等。

(6)在县级以上工商局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

条件要求开办家庭农场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一定规模的土地。

(2)掌握农业生产方法和技术。

(3)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生产条件,比如农机、仓库等。

开办合作社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关系。

(2)最好有农业相关经验和背景。

(3)善于经营,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口碑好。

(4)与地方政府关系良好。

适合人群适合办家庭农场的人群:(1)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户和家庭。

(2)转行进入农业,希望通过适度规模经营获利的人。

(3)热爱农耕生产和生活的人。

(4)能吃苦、踏实、勤劳,愿意自食其力过小康生活的人。

家庭农场简介范文

家庭农场简介范文

家庭农场简介范文
家庭农场简介。

家庭农场是指由一家或一户人家经营的小规模农场,通常是以
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依靠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进行生产经营的农
业生产单位。

家庭农场在农村地区广泛存在,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我们的家庭农场位于美丽的乡村,占地面积约10亩,主要种植
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还养殖鸡、鸭、鱼等家禽家畜。

我们的农场主要以生态农业为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生产绿色、有机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在我们的农场里,我们采用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引进了
先进的种植和养殖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们还注重
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开设了农家乐、农产品直销店等业务,将我
们的农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同时,我们的家庭农场还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了一
批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了农业科技示范和培训,帮助当地农
民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产业的多元化
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力度,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家庭农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将继续秉
承“诚信经营、质量第一、顾客至上、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与
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
和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我们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指导,共同分享农业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共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家庭农场简介及个人创业经历

家庭农场简介及个人创业经历
农场秉持“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经营理念,采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引进优质种苗,严格遵循有机、无公害的生产标准,致力于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质的农产品。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并实践循环农业和立体农业模式,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个人创业经历:
我自幼生长在农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开始了我的家庭农场创业之旅。初期,面临资金短缺、经验不足等诸多困难,但我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通过参加各类农业培训课程、向行业专家请教学习,并成功申请到政府的扶持政策,逐渐打开了局面。
在农场运营过程中,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市场导还积极拓展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广自家品牌,使得农场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如今,我们的家庭农场已经初具规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未来,我将继续带领团队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庭农场简介及个人创业经历
家庭农场简介: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导,进行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与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们的家庭农场位于风光秀丽、土壤肥沃的[具体地点],占地总面积约[面积大小]亩,主要经营项目包括种植业(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蔬等)、养殖业(如:家禽家畜、水产养殖等)以及农旅结合的发展模式。

带动农户证明家庭农场

带动农户证明家庭农场

带动农户证明家庭农场摘要:1.家庭农场的概念与特点2.家庭农场的发展意义3.带动农户参与家庭农场的方式与策略4.政策支持与建议正文: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渐在我国农村地区崛起。

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规模经营、集约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等特点。

带动农户参与家庭农场,既能提高农业产值,助力乡村振兴,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家庭农场的概念与特点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利用家庭承包的土地、设施和装备,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一体化,获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业生产单位。

家庭农场具有以下特点:1.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适中,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2.集约化生产:家庭农场注重技术创新、品种改良和生产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市场化运作:家庭农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生产经营策略,降低市场风险。

二、家庭农场的发展意义1.提高农业产值:家庭农场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农业产值。

2.助力乡村振兴:家庭农场的发展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家庭农场为农民提供了一条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增收途径,有利于农民增收。

三、带动农户参与家庭农场的方式与策略1.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力度,如贷款、补贴、税收优惠等,降低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门槛。

2.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农业生产技能,助力家庭农场发展。

3.产业链整合:鼓励家庭农场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链整合,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4.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支持家庭农场开展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

四、政策支持与建议1.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家庭农场相关法律法规,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家庭牧场

家庭牧场

家庭牧场定义: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天诚国土)。

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农民通常在自有土地上经营,也有的以租入部分或全部土地经营。

农场主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参加生产劳动。

早期家庭农场是独立的个体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

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概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陈锡文指出:纵观世界各国农业生产经营,没有不以农户为主的。

农业搞得再好也还是以农民家庭为主,只不过规模大小有差异。

家庭农场的概念渐行渐热,对于家庭农场的咨询也越来越多。

来源: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优势特点:国内形势:截至2012年底,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下同)共有符合本次统计调查条件的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

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有劳动力6.01人,其中家庭成员4.33人,长期雇工1.68人。

家庭农场以种养业为主在全部家庭农场中,从事种植业的有40.95万个,占46.7%;从事养殖业的有39.93万个,占45.5%;从事种养结合的有5.26万个,占6%;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56万个,占1.8%。

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规模较大产业洞察网《中国农场、牧场行业市场深度评估》显示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达到200.2亩,是全国承包农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7.5亩的近27倍。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

通常定义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集约化经营:“集约”是指农业上在同一面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

简言之,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经营诸要素重组,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商品化经营:是指农业从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向企业经营方式转变,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过程。

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

农业商品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2008年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

随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家庭农场,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2016年甘肃省一号文件中要求各级财政要给予家庭农场重点扶持。

时至今日,国家农业部已经明确,2016年农业补贴要向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倾斜,国家在农业项目扶持多以提供财政补贴为主。

三、家庭农场申报:认定条件(一)、家庭农场经营者具有临泽县农村户籍或者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是具有农业生产经营权的自然人,且在临泽县境内从事农业生产。

(二)、农场主年龄须在十八周岁以上,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三)、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在农场内常年固定从业的家庭成员不少于 2 人,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可以季节性雇工。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模式指南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模式指南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模式指南第1章家庭农场概述 (3)1.1 家庭农场的定义与特征 (3)1.1.1 定义 (3)1.1.2 特征 (3)1.2 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1.2.1 发展现状 (4)1.2.2 发展趋势 (4)第2章家庭农场规划与设计 (4)2.1 农场选址与布局 (4)2.1.1 选址原则 (4)2.1.2 布局规划 (5)2.2 农场设施与设备配置 (5)2.2.1 设施配置 (5)2.2.2 设备配置 (5)2.3 农场生态环境建设 (6)2.3.1 生态保护 (6)2.3.2 生态循环 (6)第3章家庭农场生产管理 (6)3.1 种植业管理 (6)3.1.1 土地整理与规划 (6)3.1.2 品种选择与布局 (6)3.1.3 播种与育苗 (6)3.1.4 田间管理 (7)3.1.5 收获与储藏 (7)3.2 养殖业管理 (7)3.2.1 畜禽品种选择与布局 (7)3.2.2 饲料与饲养管理 (7)3.2.3 繁殖与育种 (7)3.2.4 养殖废弃物处理 (7)3.3 林果业管理 (7)3.3.1 树种选择与规划 (7)3.3.2 栽植与抚育 (7)3.3.3 林果采摘与管理 (7)3.3.4 林果加工与利用 (7)第4章家庭农场市场营销 (8)4.1 市场分析与定位 (8)4.1.1 市场分析 (8)4.1.2 市场定位 (8)4.2 产品策划与包装 (8)4.2.1 产品策划 (8)4.2.2 产品包装 (9)4.3.1 销售渠道 (9)4.3.2 推广策略 (9)第5章家庭农场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 (9)5.1 成本分析与控制 (9)5.1.1 成本分类 (9)5.1.2 成本分析 (9)5.1.3 成本控制措施 (9)5.2 财务报表与预算管理 (10)5.2.1 财务报表 (10)5.2.2 预算管理 (10)5.3 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 (10)5.3.1 投资决策 (10)5.3.2 风险管理 (10)第6章家庭农场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10)6.1 家庭农场劳动力配置 (10)6.1.1 劳动力数量与结构 (10)6.1.2 劳动力分工与协作 (11)6.1.3 外部劳动力招聘与管理 (11)6.2 员工培训与激励 (11)6.2.1 培训内容与方法 (11)6.2.2 激励机制 (11)6.3 农场家族成员管理 (11)6.3.1 家族成员的角色定位 (11)6.3.2 家族成员的沟通与协调 (11)6.3.3 家族成员的激励与约束 (11)第7章家庭农场质量管理与认证 (12)7.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2)7.1.1 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架构 (12)7.1.2 制定质量管理制度 (12)7.1.3 质量管理培训 (12)7.1.4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监督 (12)7.2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12)7.2.1 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管理 (12)7.2.2 农产品加工环节质量管理 (12)7.2.3 农产品储存环节质量管理 (12)7.2.4 农产品运输环节质量管理 (12)7.3 农产品认证与追溯 (13)7.3.1 农产品认证 (13)7.3.2 农产品质量追溯 (13)7.3.3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 (13)第8章家庭农场技术创新与推广 (13)8.1 农业新技术引进与试验 (13)8.1.1 技术筛选与评估 (13)8.1.3 技术试验与示范 (14)8.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14)8.2.1 技术熟化与集成 (14)8.2.2 推广模式与机制 (14)8.3 农业信息服务与智能化应用 (15)8.3.1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15)8.3.2 智能化技术应用 (15)第9章家庭农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5)9.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5)9.1.1 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 (15)9.1.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5)9.2 生态农业模式应用 (15)9.2.1 生态农业模式概述 (15)9.2.2 常见生态农业模式 (16)9.3 农场可持续发展策略 (16)9.3.1 农业生产环节 (16)9.3.2 农产品营销环节 (16)9.3.3 农场经营管理环节 (16)第10章家庭农场政策法规与扶持政策 (16)10.1 家庭农场相关政策法规 (16)10.1.1 家庭农场定义及分类 (16)10.1.2 家庭农场政策法规概述 (17)10.2 家庭农场扶持政策申请与利用 (17)10.2.1 家庭农场扶持政策申请流程 (17)10.2.2 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利用指导 (17)10.3 家庭农场项目申报与实施指导 (17)10.3.1 家庭农场项目申报流程 (17)10.3.2 家庭农场项目实施指导 (17)10.3.3 家庭农场项目验收与评估 (17)第1章家庭农场概述1.1 家庭农场的定义与特征1.1.1 定义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单位。

家庭农场情况介绍

家庭农场情况介绍

家庭农场情况介绍家庭农场是指由一个家庭经营的小规模农业生产单位,通常位于农村地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营内容。

下面将对家庭农场的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家庭农场起源于农村地区,是农民在自家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形式,其规模较小,劳动力主要由家庭成员提供,因此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弹性。

家庭农场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存在,其主要经营内容包括种植作物、养殖家禽家畜、渔业、林业等。

首先,家庭农场的种植作物主要种类较为丰富。

由于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作物进行种植。

常见的作物有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如棉花、油料作物等,蔬菜水果类如番茄、黄瓜、苹果、橙子等。

家庭农场的种植作物通常以满足家庭自给为主,剩余产量可以进行销售,增加家庭收入。

再次,家庭农场涉及渔业和林业的经营。

家庭农场有一部分会选择在自家的水塘或渔池中养殖鱼类,如鲤鱼、草鱼、鲫鱼等。

渔业的好处是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不受季节限制。

另外,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发展林业经营,如种植经济林、果树林等,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提供木材、果实等产品。

此外,一些家庭农场还发展了农产品加工业务。

由于种植和养殖所产生的农产品通常是生鲜的,难以长时间保存和销售,因此一些家庭农场会进行农产品的初加工,如蔬菜的脱水、水果的制作果酱、肉类的烟熏处理等。

通过加工农产品,不仅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还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家庭收入。

最后,家庭农场在经营模式上也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外,一些家庭农场还会开展农家乐、农产品直销、农村旅游等业务,通过吸引游客、消费者的到访,实现多元化经营,增加家庭收入。

种植家庭农场规章制度

种植家庭农场规章制度

家庭农场是一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业经营形式。

为了确保家庭农场的有序经营,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种植家庭农场规章制度,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家庭农场规章制度的目的为了规范家庭农场经营行为,保障家庭农场主的合法权益,提高家庭农场经营效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家庭农场的定义本规章制度所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业经营形式。

第二章农场管理第三条农场主的职责农场主是家庭农场经营的主体,负责制定和实施农场经营计划,组织和管理家庭成员,确保农场的正常运营。

第四条家庭成员的职责家庭成员应当积极参与农场经营活动,服从农场主的组织和管理,维护家庭农场的利益。

第五条农场经营计划农场主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和农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农场经营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财务管理农场主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农场经营活动进行会计核算,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完整。

第七条土地管理农场主应当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生态环境,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章农业生产第八条作物种植农场主应当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并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

第九条病虫害防治农场主应当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制度,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

第十条施肥管理农场主应当合理施肥,遵守化肥、农药使用规定,防止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土壤肥力。

第四章农场经营第十一条产品销售农场主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场收入。

第十二条营销推广农场主应当积极开展营销推广活动,提高家庭农场的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

第十三条游客接待农场主可以选择开展游客接待业务,展示家庭农场风貌,增加农场收入。

第五章农场环境保护第十四条环境保护农场主应当加强农场环境保护,防止农业面源污染,保障生态环境。

家庭农场概念

家庭农场概念

家庭农场概念家庭农场是指由家庭经营,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农业形式。

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具备一定的市场经济特征,既能够满足家庭成员的自给自足需求,又能够通过市场化运作获取经济效益。

家庭农场的概念源于家庭农业,家庭农业是指在家庭范围内进行农业生产的种养殖、种植等农业活动。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将农业经营作为一种副业或兼业,家庭农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

在家庭农场中,家庭成员是主要的劳动力。

他们通过共同劳动,合理安排种植、养殖、经营等工作,在家庭农场中各尽其职,实现自给自足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

家庭农场的规模和经营内容因地区、条件和家庭成员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家庭农场的规模较小,不具备大规模集约化生产的条件,但其经营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种植、养殖、畜牧、林果等多个农业门类。

比如,家庭农场可以进行蔬菜种植、水果栽种、禽畜养殖、渔业养殖等,并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进行合理的经营选择。

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灵活多样。

一方面,家庭农场可以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通过农产品市集、农户市集等形式,与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提供新鲜、安全的农产品。

另一方面,家庭农场也可以通过与企业、批发商、超市等进行合作,将农产品输出到市场,提高产品的销售范围和竞争能力。

家庭农场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家庭农场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其次,家庭农场的发展促进农村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了农民外出务工的需求。

同时,家庭农场还能够传承和发展农村传统文化,增强农村的文化自信心。

然而,家庭农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家庭农场的规模较小,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有限,难以与大型农业企业竞争。

其次,家庭农场的经营风险较大,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

此外,家庭农场的传承问题也亟待解决,很多家庭农场都面临着年轻人外出务工的情况,导致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家庭农场制度范本百度

家庭农场制度范本百度

家庭农场制度范本一、家庭农场定义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业经营实体。

家庭农场主要从事农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二、家庭农场基本制度1. 产权制度:家庭农场产权明确,家庭成员共同拥有农场土地、设施、设备等资产的产权。

家庭农场可依法流转土地经营权、使用权等权益。

2. 经营制度:家庭农场实行民主管理,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农场生产经营决策。

农场主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农场生产经营活动,其他家庭成员按照农场分工承担相应的工作。

3. 财务制度:家庭农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实行独立核算,明确收入、支出、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

农场主负责农场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农场财务状况良好。

4. 劳动制度:家庭农场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家庭成员与农场之间的劳动关系。

农场主负责制定农场劳动力需求计划,家庭成员按照农场分工承担相应的工作。

5. 科技制度:家庭农场积极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

农场主负责组织农场科技推广应用工作,提高农场生产经营效益。

6. 培训制度:家庭农场定期组织家庭成员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管理培训等,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

农场主负责组织农场培训工作,确保家庭成员具备相应的农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三、家庭农场经营目标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产值最大化。

2. 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提高农场经营效益,增加家庭成员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 保障农产品安全:严格执行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法规,确保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满足市场需求。

4. 保护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水、肥料等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家庭农场示范作用,推动周边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家庭农场政策支持1. 土地政策:合理安排家庭农场土地利用,保障农场土地权益,支持家庭农场土地流转。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农业经营形式)
编辑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1]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
家庭农场申报
专业农场申报材料:
(一)专业农场申报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二)专业农场认定申请及审批意见表;
(三)土地承包合同或经鉴证后的土地流转合同及公示材料(包括土地承包、流转等情况);
(四 )专业农场成员出资清单;
(五)专业农场发展规划或章程;
(六)其他需要出具的证明材料。

1.土地流转以双方自愿为原则,并依法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2.土地经营规模:水田、蔬菜和经济作物经营面积30公顷以上,其他大田作物经营面积50公顷以上。

土地经营相对集中连片;
3.土地流转时间:10年以上(包括10年);
4..投入规模:投资总额(包括土地流转费、农机具投入等)要达到50万元以上;
5.有符合创办专业农场发展的规划或章程。

乡(镇)政府对辖区内成立专业农场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报县(市)农经部门复审。

经复审通过的,报县(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由县(市)农经部门认定其专业农场资格,做出批复,并推荐到县(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家庭农场农业指导手册

家庭农场农业指导手册

家庭农场农业指导手册第1章家庭农场概述 (3)1.1 家庭农场定义与发展历程 (3)1.1.1 家庭农场的定义 (4)1.1.2 家庭农场的发展历程 (4)1.2 家庭农场类型与特点 (4)1.2.1 家庭农场类型 (4)1.2.2 家庭农场特点 (4)1.3 家庭农场经营与管理要点 (4)1.3.1 经营策略 (4)1.3.2 管理要点 (5)第2章土地整理与规划 (5)2.1 土地整理技术 (5)2.1.1 地块划分 (5)2.1.2 土地平整 (5)2.1.3 土壤改良 (5)2.2 土地规划原则与步骤 (6)2.2.1 规划原则 (6)2.2.2 规划步骤 (6)2.3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6)2.3.1 灌溉系统 (6)2.3.2 防排灌系统 (6)2.3.3 水源保障 (6)第3章作物种植技术 (7)3.1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7)3.1.1 稻谷种植技术 (7)3.1.2 小麦种植技术 (7)3.2 经济作物种植技术 (7)3.2.1 棉花种植技术 (7)3.2.2 大豆种植技术 (7)3.3 蔬菜种植技术 (8)3.3.1 叶菜类蔬菜种植技术 (8)3.3.2 根茎类蔬菜种植技术 (8)3.4 果树栽培与管理 (8)3.4.1 苹果树栽培技术 (8)3.4.2 柑橘树栽培技术 (8)第4章畜禽养殖技术 (8)4.1 畜禽养殖概述 (8)4.2 猪的养殖技术 (8)4.2.1 品种选择 (8)4.2.2 饲养管理 (9)4.3 禽类养殖技术 (9)4.3.2 饲养管理 (9)4.4 奶牛养殖技术 (9)4.4.1 品种选择 (9)4.4.2 饲养管理 (9)第5章农场经营管理 (9)5.1 家庭农场市场营销策略 (9)5.1.1 市场调研 (9)5.1.2 产品定位 (10)5.1.3 营销渠道 (10)5.1.4 促销策略 (10)5.2 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推广 (10)5.2.1 品牌定位 (10)5.2.2 品牌形象设计 (10)5.2.3 品牌推广 (10)5.2.4 品牌维护 (10)5.3 农场成本控制与盈利分析 (10)5.3.1 成本分类 (10)5.3.2 成本控制策略 (10)5.3.3 盈利模式分析 (11)5.3.4 盈利预测与风险评估 (11)5.4 农场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11)5.4.1 人员招聘与培训 (11)5.4.2 岗位职责与绩效评估 (11)5.4.3 人才激励机制 (11)5.4.4 劳动关系管理 (11)第6章农业机械与设备 (11)6.1 农业机械概述 (11)6.2 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选型 (11)6.2.1 耕作机械 (11)6.2.2 播种机械 (12)6.2.3 施肥机械 (12)6.2.4 植保机械 (12)6.2.5 收获机械 (12)6.2.6 农产品加工机械 (12)6.3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12)6.3.1 使用注意事项 (12)6.3.2 维护保养 (13)第7章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 (13)7.1 农田保护技术 (13)7.1.1 土壤保护 (13)7.1.2 水资源保护 (13)7.1.3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13)7.2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3)7.2.2 生态保护措施 (14)7.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4)7.3.1 农药污染防治 (14)7.3.2 化肥污染防治 (14)7.3.3 畜禽粪便污染防治 (14)第8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藏 (14)8.1 农产品加工技术 (14)8.1.1 粮食加工技术 (14)8.1.2 蔬菜加工技术 (15)8.1.3 水果加工技术 (15)8.1.4 畜禽产品加工技术 (15)8.2 农产品储藏方法与设施 (15)8.2.1 常见储藏方法 (15)8.2.2 储藏设施 (15)8.3 农产品保鲜与运输 (16)8.3.1 农产品保鲜技术 (16)8.3.2 农产品运输 (16)第9章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 (16)9.1 农业信息化技术 (16)9.1.1 概述 (16)9.1.2 关键技术 (16)9.2 智能农业设备与应用 (17)9.2.1 智能农业设备 (17)9.2.2 应用案例 (17)9.3 农业大数据与决策支持 (17)9.3.1 农业大数据 (17)9.3.2 决策支持系统 (17)9.3.3 应用案例 (18)第10章农业政策与法规 (18)10.1 农业政策概述 (18)10.2 农业补贴与扶持政策 (18)10.3 农业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18)10.4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 (18)第1章家庭农场概述1.1 家庭农场定义与发展历程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一定规模、生产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的农业生产单位。

家庭农场应符合什么样的条件?

家庭农场应符合什么样的条件?

家庭农场应符合什么样的条件?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适度规模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

一般情况下,从事种植业的,粮食耕种面积应在100亩以上(陕北200亩以上),果园面积30亩以上,设施蔬菜面积20亩以上,茶园面积50亩以上;牛存栏100头以上,猪存栏300头以上,羊存栏200只以上,鸡存栏1万羽以上;从事种养结合或特种种养业的,可适当放宽条件。

2、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家庭农场以农业收入为主,农业收入应占家庭总收入的60%以上,年总收入在10万元以上;家庭农场必须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否则就不叫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原则上没有长期雇工,可以有短期雇工。

如果雇工数量远远超过家庭劳动力,那么它就不属于家庭农场,只能属于农业企业了。

如果是农业企业,雇工越多越好,为社会解决就业问题。

3、一业为主只有经营1--2种产业,经营者才会精通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土地生产力。

这正是国家倡导家庭农
场的重要原因,尤其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资源日渐珍贵的条件下。

如果经营种类过多,势必难以样样精通,必将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4、农场主是农民身份国家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尤其是依靠自己勤劳致富的农民。

所以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应该是农民,尤其是本土的农民。

虽然目前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农民与非农民可能越来越难以界定,至少目前还是容易界定的:凡是在农村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者就是农民,否则就不是农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农民通常在自有土地上经营,也有的以租入部分或全部土地经营。

农场主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参加生产劳动。

早期家庭农场是独立的个体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

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优势特点
1、在中国,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

2、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

3、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管。

家庭农场是2012年前后才兴起的新型土地规模经营主体,一直以地方实践为主,中央层面尚未对其做明确定义。

尽管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和生产实践经验,但由于缺少资金,对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长期性投入能力不足,加上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的隐忧,使家庭农场主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1、中国对家庭农场缺乏清晰的定义。

尽管中央时常提及“家庭农场”,但如何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这就导致有的种植大户已在尝试这一经营模式,却不知自己就是家庭农场的雏形;有的农场不以家庭成员为组成,或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却自称家庭农场;有的人将家庭农场主与地主相提并论,担心引发土地兼并;有的人错误地将家庭农场与“休闲农业”混为一谈。

对家庭农场的含糊定义,影响到如何界定、如何扶持、如何引入登记制度等一系列问题。

2、难以得到相应的扶持政策,缺乏更新设备和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一些农民流转了大量土地做农场经营,但是受没有进行土地整理的限制,地被分成若干小块,遇上机耕道,必须自己扛着小型农机到另一块田里去。

昂贵的租金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搞土地整理自己又无财力完成。

3、融资难也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一大障碍。

一些试验阶段的家庭农场想扩大规模,却遭遇了融资难题。

农民很少有可以抵押的资产,靠少量贷款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4、土地流转不规范,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租地规模。

面对农户承包地极其细碎的现状,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最大的困难就是租到成方成片的耕地,并确保租期较长、相对稳定。

但由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和农民的惜地意识,许多农户不愿长期出租土地,致使家庭农场难以稳定地保持足够的土地经营规模。

[3]
实施建议
推广家庭农场,应明确家庭农场的定义,加大扶持力度,制定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探索建立注册登记制度,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

定义明确后,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家庭农场等注册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

各地在制定家庭农场认定标准时,不可一刀切地在全国使用同一标准,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环境,把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2、对符合以上条件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扶持,同时接受行政部门的管理与监督。

各地应落实中央关于各类补贴向种养大户倾斜的要求,将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有机统一,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明确家庭农场可以优先承担涉农建设项目。

同时,可通过项目倾斜、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流转方的生产经营活动,如对种粮的家庭农场可给予更多的扶持措施,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3、加紧落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

2012年12月,农业部已在50个县试点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这项工作对明晰农用地产权、捍卫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理清家底等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规范化土地流转的先决条件。

建议应将这一工作纳入对地方党委政府的考核。

4、应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引入事前准入审核、事中监督管理诸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过程,保护流转双方的权益。

(1)、国家主管部门下发土地流转规范合同书,引导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防止口头契约。

(2)、对流入方大规模流转土地的主体,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防止非农户经营主体假借家庭农场之名大规模租赁农地,注册登记后套取项目资金。

(3)、做好土地流转的法律与政策宣传工作,使农户能正确看待土地流转,尊重契约精神。

对自愿流转出的土地,在流转期内,不得将土地收回。

从而稳定流转规模,使家庭农场主能够放心投入、生产与经营。

[3]
意义
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

由于刚刚起步,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农业部将按照中央要求,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工作,指导地方稳步培育家庭农场。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

[2]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透过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态度,我们看到了一条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路径,一条充满着阳光和希望的新路径。

当前,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进城打工,有很多农民工还长期在城市驻扎下来。

而与之相对应,在不少村庄则出现了“青壮年荒”,或者说是“劳力荒”,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青壮年已经不愿意或者因工作原因不能不便回家种地,大量的耕地主要靠老人打理。

尽管有日益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帮忙,但年龄越来越大的老年人们还是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

另外,在土地上不管是老年人当家还是青壮年担纲,各家各户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没有多少活力,土地的生产效率较低,农民的信息采集能力、决策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博弈市场的能力、盈利能力都非常有限,以至于不少农民只能盲从和赌博,在农业的“大小年”现象中随波逐流。

应该承认,当前的农业格局已经制约了农业的再发展,应该承认,我们又站在了农业改革的十字路口。

发展“家庭农场”是一个正确的改革方向。

实际上除农业部确定的600 0多个“家庭农场”外,还有很多农业能人通过承包更多土地、开展规模种植、特色种植等方式当上了名副其实的“家庭农场主”,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也为“家庭农场”模式的发展摸索出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更多的人在跃跃欲试。

无疑,“家庭农场”模式符合农民的需要,符合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符合国情。

“家庭农场”模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的潜力。

“家庭农场”的经营特性明显,“家庭农场主”必须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核算成本、加强管理、追逐利润,必须要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由于“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因而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惠农政策的鼓励扶持下,“家庭农场”必将成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骨干力量。

“家庭农场”模式往往要涉及土地流转和集中,而在土地流转和集中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双方自愿和平等互惠的原则,即其他农民或村集体自愿把土地承包给“家庭农场主”,由“家庭农场主”支付合理的承包费,双方签订合同,约定承包的期限。

在这种模式中,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的性质是不变的,向外承包土地的一方在合同到期后可以收回土地。

因而,“家庭农场”模式并不会伤害农业的根基,并不会伤害其他农民和村集体的利益,并不会伤害农业公平,即便在发展“家庭农场”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修正来进行完善——我们完全可以放下忧虑,迈开大步走下去.[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