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高中地理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导致了下列哪种现象?A. 昼夜更替B. 四季变化C. 地球形状的变化D. 海洋潮汐的变化2、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地貌D. 人类活动3、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区域特征,通常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案例分析法B. 演示教学法C. 比较分析法D. 实地考察法4、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A. 让学生阅读地图B.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C. 让学生进行地理实验D. 让学生分析地理数据5、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哪项不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A、人地协调观B、综合思维C、地理技能D、区域认知6、在人类地理学中,以下哪项理论认为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A、马尔萨斯人口理论B、扩散理论C、兰恰诺理论D、麦金德心脏理论7、在教育教学中,关于地理学科知识的传授,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地理学科知识仅限于地图和空间信息的传授B. 地理学科知识应以地名、人名和事件为主要内容C. 地理学科知识应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多个方面D. 地理学科知识的教学应以学生兴趣为中心,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8、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课堂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B. 课堂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C. 课堂讨论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技巧D. 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9、关于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壳运动是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内力作用之一B. 流水侵蚀可以形成峡谷和瀑布等地貌特征C. 冰川侵蚀只能在极地地区发生D. 风化作用能够改变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10、在研究一个区域的气候类型时,以下哪个因素通常不会被考虑?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起伏D. 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11、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以下哪种分析方法是错误的?A. 分析该地区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B. 分析该地区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条件C. 分析该地区历史、文化、政策等人文条件D. 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12、在讲授“中国地理”课程时,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传统的讲授法B. 创设情境教学法C. 案例分析法D. 课堂讨论法13、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列哪一项不是必修课程应包括的内容?A、自然地理B、区域可持续发展C、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世界地理14、在地理教学中,下列哪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达到学习目的?A、案例教学法B、讨论法C、情景模拟法D、讲授法15、在我国的地理教育中,强调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下哪种教育活动最能体现这一观念?()A、地理知识竞赛B、实地考察实践C、课本知识讲解D、单元测试16、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形成原因时,以下哪种方法最能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A、采用图表展示法B、组织课堂讨论法C、直接给出结论法D、单纯案例分析法17、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最慢B. 地球两极点上的自转角速度最快C.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最快D. 地球各纬度上的自转线速度相同18、关于地球的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哪个陈述是错误的?A.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并撞入欧亚板块,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B. 板块漂移是由地球内部的热对流所驱动的C. 海底扩张是在大洋中脊处新地壳形成的过程D. 太平洋板块是一个完全由大陆地壳组成的板块19、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哪种能力?A. 创新能力B. 研究能力C. 实践能力D. 分析能力 20、以下哪项不属于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A. 以学生发展为本B. 注重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C. 强调人文关怀D.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1、下列我国遗产中属于文化景观的是()。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针对“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A. 重复讲解地图知识,强化记忆B.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发展问题C. 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际应用D. 采用单一的课堂讲解,避免学生参与讨论2、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气候类型”这一知识点时存在理解困难,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A.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典型景观B. 直接讲解气候类型的成因,强调记忆C.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气候类型的实际表现D.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行研究气候类型的分类标准3、题干:以下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空间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
B. GIS的核心技术是地理编码,它将地址信息转换为地理坐标。
C. GIS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领域。
D.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空间分析,可以辅助进行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
4、题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下哪项教学策略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A. 强化记忆,让学生熟记地理知识。
B.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C. 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D. 侧重于理论讲解,让学生理解地理原理。
5、根据以下材料,下列关于气候类型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材料:某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6、以下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领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规划与管理B、环境保护与监测C、气象预报与气候变化D、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管理7、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城市热岛效应”这一概念,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为合适?A. 演示法B. 实验法C. 案例分析法D. 模拟法8、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我国主要河流分布特点”的学习活动,以下哪种活动设计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A. 课堂讲解,学生听讲B. 地图拼图比赛C. 小组讨论,完成河流分布图D. 观看纪录片,了解河流特点9、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为适宜?()A. 传统的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多媒体演示法D. 实践操作法 10、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理解“气候类型”这一概念时存在困难,以下哪种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A. 直接讲解气候类型的分类和分布B. 通过对比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来区分C. 利用图表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D.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气候类型的地理环境11、在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地质构造运动直接作用结果的是()A. 河流侵蚀地貌B. 冰川侵蚀地貌C. 海岸侵蚀地貌D. 火山喷发地貌1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下列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森林覆盖率的降低导致土壤肥力下降B. 沙尘暴频发与过度放牧有关C. 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人口密度有关D. 地震与地球板块运动有关13、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地理技能的是:A. 地图阅读与绘制B. 地理信息系统操作C. 天文观测D. 地理实验14、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教学策略?A. 案例分析法B. 合作学习法C. 情境教学法D. 主题式教学1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而公转周期为365天。
2023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考点分析(高中地理)
2023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考点分析
(高中地理)
导言
2023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将会是所有准备参加教师考试的学生们重要的一次机会,因此我们需要全面和深入地了解相关考点,才能更好地备考。
考点分析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综合分析能力。
据此,下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在备考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考试所需要的知识点:
- 地球和地图
- 人口与城市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
- 在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地理研究
考试重点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考试重点对提高备考质量卓有帮助。
考点集中在概率较大的领域:
- 在考试中,地球和地图的问题非常重要,而其他问题和观点都基于这个基础。
- 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了解全球的气候状况、生态状况和生存状况是相当必要的。
- 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结论
总之,2023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中高中地理的重点考点在于地球和地图,人口与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等方面。
了解考点是备考的一个重要环节。
望广大考生通过认真准备,取得优异成绩。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地理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地理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丙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热带草原气候2.(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图中长腰山是()。
A. 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 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 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 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3.(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伴随图中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A. 商业用地减少B. 居住用地扩大C. 交通用地减少D. 工业用地扩大4.(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A. 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B. 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 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D. 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5.(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除了观测日全食盛况,在当地还可以欣赏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
①极光②极夜③牛羊成群④狗拉雪橇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某校地学夏令营队员在攀登一座山峰前,测得出发地的温度是25℃,到达山顶后测得温度是19℃,可推知队员们的攀登高度约为()。
A. 1500米B. 1200米C. 1000米D. 700米7.(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
A. 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B. 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 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D. 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8.(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
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②3月份累计昼长长③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9.(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德国经济地理学家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强调的是()。
教资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资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其自转和公转运动导致了昼夜更替与四季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和地图的使用。
3.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遥感图像等。
4. 地理坐标系统:经纬度的划分和使用。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 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特点。
3. 地貌-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 各种地貌形态的形成与特点(如山脉、平原、盆地等)。
- 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及其形成。
- 植被分布的规律与特点。
- 土壤侵蚀与保护。
5. 资源与环境-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
- 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 城市规划与布局。
2. 农业地理- 农业类型与分布。
- 农业技术的发展。
- 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
- 工业布局与结构。
-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4.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发展。
-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5. 经济地理- 经济区位理论。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经济全球化与地理因素。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 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 GPS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应用。
五、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 观察方法与技巧。
- 实地考察的组织与实施。
2. 地理实验与制图- 地理实验的设计。
- 地图的制作与解读。
3. 地理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方法。
- 地理小课题研究的实施。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B、地球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
C、地球自转周期为一个月。
D、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2、岩石圈是指:A、地壳和软流层组成的圈层。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的圈层。
C、仅指地壳部分。
D、地壳和地核组成的圈层。
3、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这一概念,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演示法B. 案例分析法C. 讨论法D. 虚拟现实技术4、题干:在地理课程设计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认识,决定实施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知识传授型B. 技能培养型C. 情感陶冶型D. 问题解决型5、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D. 城市化水平6、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矢量数据主要用来表示什么类型的地理现象?A. 连续变化的现象B. 面积广阔的自然景观C. 具有明确边界的地物D. 气候模式的变化7、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地图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哪种能力?A. 空间想象力B. 分析问题能力C. 观察力D. 记忆力8、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于教授“地球自转”这一地理概念?A. 演示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实验法9、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地形坡度大,有利于排水,但可能不利于耕作B. 地形平坦,有利于耕作,但可能排水不畅C. 地形陡峭,不利于耕作,但有利于保持水土D. 地形起伏小,有利于保持水源 10、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以下哪种地图最适合展示城市功能分区?A. 行政区划图B. 气象图C. 经济图D. 地形图11、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呈现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总结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②色球层:耀斑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高中地理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影响我国夏季风强弱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热力差异B.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C. 地形地势D. 纬度位置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影响我国夏季风强弱的主要因素。
选项A,海陆热力差异是影响我国夏季风强弱的主要因素。
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因此形成了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海陆热力差异越大,夏季风越强,故A正确。
选项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主要影响的是全球的季风和信风,而非特指我国的夏季风,且其对我国夏季风强弱的影响相对较小,故B错误。
选项C,地形地势主要影响的是局地的小气候,对大范围的夏季风强弱影响有限,故C错误。
选项D,纬度位置主要影响的是气候带的分布,而非夏季风的强弱,故D错误。
2、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下列关于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交通运输条件对农业生产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弱B. 劳动力数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逐渐增强C. 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D. 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区位的影响减弱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变化。
选项A,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保鲜技术的进步,农产品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运往市场,因此交通运输条件对农业生产区位的影响实际上是越来越强,而非减弱,故A错误。
选项B,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越来越依赖机械化和自动化,劳动力数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逐渐减弱,故B错误。
选项C,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多样化,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地域化,因此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故C正确。
选项D,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水源等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农业生产区位的影响始终是基础性的,不会因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减弱,故D错误。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试卷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B.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C.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D. 地球自转产生四季更替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约24小时),而非一年,故A错误;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相同,而非自东向西,故B错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故C正确;四季更替主要是由地球公转和地轴的倾斜造成的,而非自转,故D错误。
2.下列哪个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温和多雨,故A错误;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故B正确;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C错误;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D错误。
3.下列关于地震波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B. 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C. 纵波能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D. 横波对建筑物的破坏力比纵波小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地震波的基本性质。
地震波确实分为横波和纵波,故A正确;纵波的传播速度确实比横波快,故B正确;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故C正确;但实际上,横波对建筑物的破坏力通常比纵波大,因为横波使物体产生水平或垂直方向的震动,这种震动与建筑物的结构容易产生共振,从而加剧破坏,故D错误。
4.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组成B. 地壳是地球内部最厚的圈层C. 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莫霍界面D. 地壳厚度均匀,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厚度相同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基本知识。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干: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快B、地球自转速度在两极处最快C、地球自转速度在春分时最快D、地球自转速度在秋分时最快2、题干:在地球五带中,属于北温带的是()A、北极圈B、热带C、南温带D、副热带高压带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描述,正确的是:A.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B.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六大地理区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西南高原、青藏高原C.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八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华南、西南、西北、台湾D.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九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华南、西南、西北、台湾、香港4、以下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错误的是:A. 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B. 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C. 可以用于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D. 可以用于人口普查和统计数据5、以下哪个地理现象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D、地转偏向力6、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提高学生的绘图技能B、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C、加强学生的记忆力D、增强学生的观察力7、以下哪项不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A. 人地协调观B. 地理信息技能C. 地理实践能力D. 地理政治素养8、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实验法D. 讨论法9、以下哪个地理现象属于气候现象?A. 雨水侵蚀B. 地震C. 洪水D. 温带季风气候 10、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哪些能力培养?A. 理解和记忆B. 观察和思考C. 分析和解决问题D. 交流和合作1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热岛效应”,教师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效?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实验法D. 角色扮演法12、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操作技能,通常会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传统地图教学B. 利用GIS软件进行模拟实验C. 线上地理知识竞赛D. 地理游戏化教学1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图技能,下列哪项不属于地图技能的范畴?A. 地图阅读B. 地图制作C. 地理信息系统使用D. 地理推理2、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幔、外核和岩石圈组成B. 地球内部圈层中,地核的温度和压力最高C.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3.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地球运动时,可能会使用哪种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实验法D. 小组讨论4.在描述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能会使用哪些术语?A. 经度、纬度B. 地转、地心说C. 日出、日落D. 水平角、垂直角5.地理课程标准的主体内容是()。
A. 地理知识B. 地理技能C. 地理方法D. 地理思维6.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一主题?()A. 讲授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B.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C. 提供大量关于气候变化的案例分析D. 过度强调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数据7.在地质学中,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A. 砂岩B. 石灰岩C. 花岗岩D. 石英岩8.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A. 农业生产B. 工业生产C. 城市建设D. 以上都是9、关于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B. 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变化C.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西向东递减D. 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公转周期约为一年 10、关于我国地理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经所有省份都位于南方地区B. 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C. 我国所有的淡水湖泊都位于东部地区D. 我国北方的土壤类型以黄壤和红壤为主11.在自然地理要素中,哪一项具有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A. 气候B. 土壤C. 植被D. 水文12.下列哪种地貌类型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A. 盆地B. 丘陵C. 高原D. 山脉13.在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基本动力是()A. 地球自转B. 太阳辐射C.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D. 水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14.下列关于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A. 褶皱构造是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状岩石圈B. 断层是地壳运动中岩层发生的断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或下降C. 喷出岩是由于岩浆喷出到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D. 侵入岩是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15.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地壳由单一坚硬的板块组成B.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壳稳定的原因C. 海底扩张现象与板块构造无关D. 大陆漂移现象在现代仍在进行中16.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表述,正确的是()A. GIS只能用于城市规划领域B. GIS无法处理空间数据以外的信息C. GIS的核心功能是数据分析和空间决策支持D. GIS只依赖于计算机硬件而不依赖软件支持运行17.在自然界中,下列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岩直接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玄武岩D. 泥岩18.下列关于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A. 气候变化影响土壤形成和分布B. 气候影响植被类型和分布C. 气候直接影响海洋环流D. 气候影响水文循环过程19.以下哪个不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A. 昼夜交替B.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C. 气候差异的形成D. 地壳运动的发生 20.以下哪个不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A. 遥感技术B. 地理信息系统(GIS)C. GPS定位系统D. 人工智能在地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21.以下哪个不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A. 昼夜交替B. 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移C. 地表地形变化D. 气候差异22.以下哪个不是地理坐标系的基本要素?A. 经度B. 纬度C. 高程D. 时间23、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地球表面被分割成若干巨大的板块,这些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和移动。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地形B. 洋流C. 太阳辐射D. 土壤类型2、下列哪个地区不属于季风气候区?A. 印度半岛B. 中南半岛C. 亚马逊盆地D. 中国东部3、下列关于中国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C、中国水资源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D、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单一,以耕地为主4、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下列哪项不是其核心内容?A、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引导学生主动思考C、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D、传授地理知识5、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A. 自东向西B. 自南向北C. 自西向东D. 自北向南6、下列哪一项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假设?A. 地壳分为若干刚性板块B. 板块在软流圈上漂移C. 板块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D. 板块的形状和大小永不改变7、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的考核内容?A. 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B. 地理教学设计能力C. 地理实验操作技能D. 地理教学评价方法8、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哪种能力?A. 创新思维B. 逻辑推理C. 实践操作D. 地理观察9、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地貌D. 人类活动 10、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之一是昼夜交替,除此之外还直接导致了什么现象?A. 四季更替B. 潮汐现象C. 地方时差D. 极昼极夜1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城市交通布局,通常会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手段?A. 案例分析B. 角色扮演C. 实地考察D. 线路设计12、在地理学科教学中,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A. 多使用地图和图表B. 鼓励学生进行地理实验C.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D. 强调记忆地理知识1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B.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东向西C. 地球公转导致了昼夜更替D. 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14、在分析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时,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决定该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植被覆盖率D. 地形和海拔15、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采取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传统的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问题引导法D. 实践操作法16、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地理技能?()A. 地图阅读与绘制B. 数据分析与应用C. 文学创作与鉴赏D. 地理实验与观察17、下列关于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过去50年里,全球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在我国,下列哪种地理现象属于自然地理现象?A. 河流改道B. 城市绿化C. 沙漠扩张D. 水库蓄水2、题目: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B. 可以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C. 可以用于历史地理信息的查询D. 可以用于个人日常出行导航3、以下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快,两极处最慢B. 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慢,两极处最快C. 地球自转速度在除极点外处处相等D. 地球自转速度在所有纬度上均保持不变4、在地理学习中,以下哪项活动不属于地理观察的范畴?A. 观察城市交通流量B. 观察气候变化C. 观察地形地貌D.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5、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A. 传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案例分析法6、在分析某地区气候特点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哪个角度进行思考,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征?()A. 气候类型B. 气候要素C. 气候分布D. 气候影响7、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是:A.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B.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C.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D.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在以下教学案例中,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B. 案例分析法C. 问题探究法D. 课堂讨论法9、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地理特征?A. 仅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B. 仅从地图材料中获取信息C. 结合文字、地图等多种材料,进行全面分析D. 仅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10、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于高中地理教学中讲解“气候对农业的影响”?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小组讨论法D. 角色扮演法11、【题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案例分析法B. 讨论式教学法C. 演示法D. 实验法12、【题干】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教师讲解“我国气候类型”这一知识点时,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为恰当?()B. 案例分析法C. 合作学习法D. 探究式教学法1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A. 教师直接讲解地理知识,学生被动接受B.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地理数据C. 教师播放地理纪录片,学生观看并简单讨论D. 教师设置固定的课堂问答,学生回答问题14、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A. 教师详细讲解地理概念,学生记忆并复述B. 教师提供丰富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C.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享学习心得D. 教师强调地理知识的应用,布置大量练习题15、以下哪种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较为适宜用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A. 案例分析法B. 角色扮演法C. 讨论法D. 实验法16、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处理以下两种情况?(1)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提出一个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育能力》重要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必备口诀一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 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 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 归华北 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 归华中 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 归西南 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 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 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
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 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
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
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
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必备口诀二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
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山广西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 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 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高中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1.确定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预测知识点-高中地理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预测知识点(高中地理)知识点·区时的计算1.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的时区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2.时区和区时的计算(1)求时区:(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2)求时区差:若两地都在同一侧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减,所得的差即为时区差;若两地不在同一侧时区,即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加,所得的和即为时区差。
(3)求区时:时差上,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东,所求地点在西,则用已知区时减去两地的时区差;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西,所求地点在东,则用已知区时加上两地是时区差,即东加西减。
所以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比较西的时区区时要早,简言之:时刻上是东早西晚。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实际的昼长比理论昼长要长。
知识点·气候类型分布与特征1.热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基本特征主要成因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等终年高温多雨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到回归线之间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雨季(北半球5—10月),在信风带控制下形成干季热带季风气候10°至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等终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季在西南季风控制下为雨季(5或6—9或10月),在东北季风控制下形成旱季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至30°之间的大陆内部或西部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常年高温少雨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2.亚热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基本特征主要成因亚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均有分布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冬夏季风控制地中海气大致在南北纬除南极洲外各洲夏季炎热干燥夏季在副热带高气压候30°~40°大陆西岸均有分布冬季温和多雨带控制下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3.温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基本特征主要成因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澳大利亚南部、南北美洲西部等地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终年受西风影响,盛行海洋气团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沿海冬季寒冷干燥(0℃以下),夏季高温多雨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冬季严寒(0℃以下),夏季高温,常年少雨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知识点·世界洋流的分布1.中低纬度海区: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若某块耕地面积为6.25平方千米,其在图上面积为25平方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是()A.1:10000B.1:50000C.1:100000D.1:500000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比例尺的计算。
已知某块地面积6.25平方千米图上面积25平方厘米,需要把单位统一, 6.25平方千米等于6.25*10^10平方厘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所以25/6.25*10^10-410^10,因为比例尺是长度单位,所以要开根号,最后算的150000。
故本题选B。
分数:2读图完成2-3题。
(图片缺失)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示意图(北半球)读图完成第2、3题。
2.图1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节气,正确的是()A.雨水、芒种、处暑、大雪B.清明、白露、立秋、寒露C.雨水、白露、立秋、大雪D.清明、芒种、处暑、寒露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二十四节气。
根据二十四节气歌得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故本题选D。
分数:23.“小暑"期间,下列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旧金山地区温和多雨B.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C.长江流域进入汛期D.巴西高原草木茂盛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太阳公转。
小暑期间恰好是夏至日刚过,也就是七月份左右,夏季旧金山属于地中海气候,炎热干燥,A项错误。
印度半岛夏季盛行西南风,B选项错误。
我国夏季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长江流域进入汛期,C项正确。
巴西高原在南半球,北半球的夏季是南半球的冬季,所以巴西高原这会应该是冬季,草木枯黄,D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C。
分数:2读题完成4-5题。
(图片缺失)图3为我国某区域等值线分布图。
图中实线表示地表沉积物等高线(单位:米),虚线表示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
(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
(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
(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
4.设计教学过程
(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
(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
(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
5.形成完整的教案
(1)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
(2)掌握教案必备的组成要素。
三、试卷结构
模块比例题型
地理学科知识与运用44% 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教学知识与运用21%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教学设计35%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
合计100% 单项选择题:约33% 非选择题:约67%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反映反气旋过境时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一般来说,表示城市规模的指标是
A.人口比重
B.人口数量
C.城市占地规模
D.城市国民生产总值
2.简答题
1.题型特点及答题要求
(1)以人口增长曲线为例,说明如何利用曲线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有人说“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以讲授法为主”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为什么?
3.材料分析题
(1)阅读图甲、图乙和文字资料,回答问题。
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
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托港口,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1000多万是
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的产值很高,污染也很厉害。
问题:
①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②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③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阅读下面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对地球自转运动的学习,知道了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围绕地轴旋转,那么,地球除了自转外还有没有别的运动方式呢?
学生:(集体回答)还有公转运动。
教师:那么地球的公转是怎样进行的呢?我们大家能不能通过合作,演示一下地球的公转呢?现在全班分组开展这项活动,每个小组4-6名同学分工协作,由每组组长负责,先查询有关资料,如课本、地图册、参考图书、电脑上网等,(教师指着为学生准备的电脑和参考图书)大家可以各取所需,通过仔细学习充分了解之后,小组成员互相合作,老师不提供用具,你们自己想办法演示地球公转是如何进行的,然后表演给大家看,看哪组合作得最好,演示表演最正确!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找合适的资料学习了解地球是怎样公转的,有几个组的同学代表在电脑里找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上学校局域网,找地理学科栏目内的自然地理部分“地球运动”中公转的一段模拟动态片。
教师:现在小组演示开始!请其他同学在观看时要仔细,看演示是否正确?应该怎样纠正?
学生开始分组进行演示。
有的使用文具;有的使用课桌椅;有的则采用人体进行相互配合;还有小组的学生自己画了一个圆盘表示地球进行地球公转的演示。
教师鼓励方式上有创意的小组。
引导其他学生对演示中的正确和错误进行评价,手把手地纠正,直到正确为止。
教师:(针对学生在演示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地球没有在一个平面上公转;公转同时地球没有自转;公转的时候没有倾斜;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没有形成66.5°的夹角;公转时地轴没有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都属于同学们在演示地球公转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
教师用地球仪再正确地演示一遍。
打开电脑资料展示,引导学生归纳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公转特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约66.5°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问题: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②选择该教师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就其使用是否得当进行简要评述。
4.教学设计题
阅读关于“工业的影响因素”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材料二: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进行。
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材料制成产品。
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将设工业区和工业城市,需要企业和政府进行思考和决策。
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例如,要考虑从哪里获得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市场在哪里,交通是否方便。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该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
因此,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可以分为不同的导向型。
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例如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等,应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例如啤酒、家具制造业等,应接近市场。
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例如电解铝工业,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厂。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例如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等,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例如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
材料三:“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写出“工业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主要教学环节。
(2)说明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