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文化

合集下载

《中华名砚-端砚A》课件

《中华名砚-端砚A》课件
麻岩和花岗岩等。不同的砚石具有独特的特点和纹理,我们将探索它们之间 的区别,并介绍品质判断的方法。
制作工艺
端砚A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我们将深入了解端 砚A的制作流程,并介绍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特点与优点
端砚A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点,例如质地坚硬、吸水性好等。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特点,并与其他砚类进行比 较和优劣分析。
使用方法
了解端砚A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利用端砚A进行书法、绘画 和印章制作等活动。同时,我们也会分享一些保养和维护端砚A的建议。
应用领域
端砚A在书法、绘画和印章制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将介绍端砚A在 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并探索其在历史珍品和名人字画中的价值。
结语
端砚A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端砚A的历史与应用,能够更 好地推广端砚A的价值和意义,并探索其未来的发展和前景。
《中华名砚-端砚A》PPT 课件
欢迎来到《中华名砚-端砚A》PPT课件。本课件深入介绍了端砚A的历史和文 化背景,砚料的特点,制作工艺,以及其在书法、绘画和印章制作等领域的 应用。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吧!
简介
端砚A是一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本节将介绍端砚A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 景,让我们了解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肇庆端砚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肇庆端砚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肇庆端砚文化的过去与未来[摘要]:肇庆端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集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历代文人骚客都喜爱并收藏。

端砚和肇庆文化紧紧相连,肇庆有“中国砚都”之称。

肇庆人深深知道中国砚都沉甸甸的份量。

中国砚都的称号固然使人感到欣喜和荣耀,更使肇庆人感到继承、保护、发展端砚事业的任重道远。

[关键词]:肇庆端砚中国砚都发展人才未来虽然我们这一代已经是不需要再用到端砚的一代了,但是身在浸染端砚文化的肇庆,对于她的过去还是从老一辈口中听得耳熟能详的。

砚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不称砚而称为“磨器”,后来将“磨器”改称为砚。

砚的品种很多,有石砚、砖砚、陶砚、玉砚、漆砚、金属砚等。

在种类繁多的砚中,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山西的澄泥砚为我国的四大名砚。

端砚在四大名砚中最为称道,端砚始于唐、盛于宋、精于明清、延至今天。

而端砚在唐代已经被列为贡品,历代帝王、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赞美端砚的诗词、著述、砚铭、传说、故事、对联、谜语、书画等,形成了完整的端砚文化体系。

端砚是集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

俗语云:“武士爱剑,文人爱砚”。

在端砚历史上,共有六十多位皇帝与端砚结缘,文人雅士更是数不胜数,历代文人墨客大都爱砚,爱收藏砚,常与砚相随相伴,因而有文人就有砚,如美人之有镜之说。

李贺、刘禹锡、苏轼等历史上的文人对此都曾挥毫留诗赞叹。

李贺诗中有名句“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文人不仅爱砚、藏砚,大都喜欢把座右铭刻在砚上,亦称砚铭。

纪晓岚被贬新疆时,多次上呈请求随身携带与他相伴多年的一方砚,行前在砚首自题砚铭:“枯砚天嫌似铁顽,相随同出玉门关。

龙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

”身陷逆境中的文人,远离家乡,亲朋旧友随之离去,只有怀揣的砚台相随相伴成为苦闷中的“朋友”。

民族英雄岳飞也喜欢在砚上留砚铭,他在一方用了多年的砚台上自刻着“坚持、守白、不磷、不淄”几个字,充分显示出矢志不渝的民族气节。

端砚的起源及发展

端砚的起源及发展

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这是历史所赋予又为现实所认可的。

端砚产于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亦称烂柯山)端溪水一带,因而又称端溪砚。

肇庆古称端州,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立高要县治,至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置端州,辖高要等九县,宋绍圣二年,赵佶受封于端州为端王,元符三年赵佶继承皇位称徽宗,重和元年宋徽宗御书“肇庆府”赐守臣,自始端州更名为肇庆。

砚,不仅有其实用功能,而且还有一种天人合一的美感,这就是砚的欣赏价值。

《西清砚谱》云:“古今佳砚,因质美工良,而鉴赏品题,因人增贵。

”的确,砚台在其制作过程中,不断融入各个时代的艺术特征,形制式样、题材内容、构图纹饰及雕刻风格都非常讲究,并与文学、历史、绘画、金石和雕刻汇为一体,所以为历代(包括现代)文人雅士的钟爱。

端砚始于唐代端砚始于何时,过去曾引起讨论。

清计楠《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

”武德为唐高祖年号,武德元年是公元618年。

根据此说,端砚问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再查看唐代已经出现的许多歌咏、赞美和论述端砚的诗文,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出当时端砚和人们的密切关系以及在文化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钦定四库全书端溪砚谱提要》说:“考端砚,始见李贺诗。

”的确李贺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早已烩炙人口,诗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沙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乾腻薄重立脚匀,数寸秋光无日昏。

圆毫促短声静新,孔砚宽硕何足云。

”还有刘禹锡的《唐秀才赠紫石砚以诗答之》:“端州石砚人间重,赠我因知正草玄”皮日体的“样如金蹙小能轻,微润将融紫玉英。

”(见《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陆龟蒙的露骨坚来玉自愁,琢成飞燕古钗头。

”(见《袭美以紫石砚见赠以诗迎之》)唐李肇《国史补》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

综上所述,可见端溪砚在唐代已经流传得相当广泛,也可知端砚在当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通过相当多人的使用,经反复实践才赢得这样的声誉。

《中华名砚-端砚A》课件

《中华名砚-端砚A》课件

假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消费者和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展望未来
端砚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全球化的推进,端砚作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有望在 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关注和认可。
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端砚制作技术和工艺 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市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品。
现代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端砚的制作技 艺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现代的 端砚制作更加注重工艺和设计的 结合,让传统的端砚焕发出新的
生机和活力。
国际化推广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推广,端 砚也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了中外
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2023
PART 04
端砚的市场现状与展望
REPORTING
市场现状
端砚的工艺之美
端砚雕刻工艺精湛,造型别致,图案丰富,展现 了中国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
对端砚的期望与展望
保护与传承
希望端砚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让更 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端砚的魅力。
创新与发展
鼓励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对端砚进行创新与发展,使其更加 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国际交流与推广
许多文人墨客都对端砚进行了赞美 和描述,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 题西林壁》中就有“研磨挥毫泼墨 香”的诗句。
文人墨客的作品
许多文人墨客都以端砚为题材创作 了大量的诗文、书画作品,成为了 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砚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制作技艺
端砚的制作技艺是中国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承千年的传统制作 技艺使得端砚成为了珍贵的艺术

投资价值
高品质的端砚具有很高的投资 价值,其价格逐年攀升。

岭南民俗之端砚

岭南民俗之端砚

今天,我们一起追问岭南文化的发端!如果说岭南文化或者广府文化中,到今天为止还具有深厚历史、人文、艺术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的,可以自豪拿出手来的,估计也就是端砚了。

什么是端砚?民间流传的皆是“端砚位四大名砚之首”、“端砚是艺术品”、“端砚是国宝,是国粹”、“端砚是肇庆的名片”等等说法……种种评价,都体现了岭南端砚独有的文化特性。

可以说,端石是养在岭南的端溪水中的,而端砚是浸在岭南的文化中。

端砚,从它探测
开凿、选料、设计、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到雕刻、打磨,让我们感觉到一种浸润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岭南文化,一种兼收并蓄然后又发扬光大流传和影响深远的岭南文化,这种在端砚中体现的岭南文化随着端砚的价值的变化而又赋予了岭南文化新的含义。

在历史长河中,有无数文人曾畅怀感叹,刘禹锡、陆龟蒙、王安石、苏轼、陆游、文天祥、徐渭、屈大均、袁枚、黄遵宪等都曾经吟咏过端砚,寄托自己的文化理想,甚至乾隆皇帝的诗中都提到了端砚。

他在“题唐褚遂良端溪石渠砚”中提到“下岩端石尚贻唐,况是曾宾褚遂良”……端砚文化中具有特色的一部分———砚诗尤其能够传达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端砚的感情。

端砚具有如此更加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独占鳌头数百年的根本所在。

所以,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端砚具有打造成永恒的艺术文化精品的潜质。

这是岭南文化的骄傲。

参考文献:
“中国端砚文化节”开幕之际记者来到肇庆老坑、白石村走进端砚的
源头(组图)
2004年12月19日11:48 广州日报
策划:青舟、袁鸣文/何已、卜松竹、于敢勇图/龙成通。

【精品】端砚的历史文化价值

【精品】端砚的历史文化价值

端砚的历史唐代唐代(618-907)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但对于实用工艺品端砚来说,由于尚处在初采阶段,还没有形成专门艺术.从现传的唐砚看,主要是偏重于实用,流行的是箕形砚,它形状像个簸箕,带足,不分砚堂、砚池,储墨很多。

这与唐代书法艺术出现一个高峰,书家辈出,需要书写大字,只有研磨大量的墨汁才够使用的情况是相适应的。

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唐代端砚以实用为主并不妨碍它具有审美价值。

宋代宋代(960-1279)是继唐代之后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又一黄金时代。

文臣学士在宋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越地位,文人士大夫阶层更为庞大,他们对文房用品的生产和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造纸业的发展,雕版印刷的盛行,活字印刷的发明,都无不刺激砚台和其他文房用品的生产和制作。

加之到了宋代,雕塑巨像如洞窑摩崖、峙观已渐超消替,而可陈置几案的小巧玲珑的工艺品雕刻则日渐兴旺,其中石雕以砚台最为著名,端砚已被视为全国第一名砚.因此,端砚的开采量大大增加,水岩在宋代继续开采,坑仔岩,宋坑、梅花坑、绿端等砚石则都是始采于宋代。

此外,端砚雕刻也与各种工艺品一样,适应了墨客骚人实用与欣赏、收藏的需要,大文豪苏东波(1036-1101),著名书法家米芾(1051-1107)收藏的端砚就留传至今。

凡此种种,无不刺激着端砚工艺的发展。

因此,宋代端砚的砚形也较前代为多,据[端溪砚谱]记载就有五十多种,主要砚形是抄手砚、太史砚等。

再者,宋代端砚也越来越重视装饰图案,并突出石眼,且有把端砚作为随葬品的习俗。

五福临门端砚名师钟创荣作品明清两代明清两代,端砚工艺达到了顶锋。

砚式无定型,各具匠心,但因端石大块的不多,故多因石构图,随形雕刻,追求气韵,自然界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日月风云,山川海洋等无不成为它反映的对象,还有仿古铜、玉、瓷器的砚式等等.广东省博物馆的藏砚中就有茄瓜形、苦瓜形、葫芦瓜形、桃形、荷叶形、蕉叶形、竹节形、竹笠形、鱼形、螺蚌形、布袋形、佛手形、飞云形、山崖图形、古琴形、钟形、鼓形、钺形、兽耳瓶形、仿古钱式、仿哥窖瓶式、平板式、杂形滑菱式、随形,椭圆形、长方形、抄手砚、太史砚、井田砚、两面砚等砚形砚式。

端砚介绍

端砚介绍

赛福端砚端砚,始于唐代,盛于宋。

端砚是我国的四大名砚之一,它和安徽歙砚、甘肃洮河砚与山西晋城澄泥砚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其中以端砚位居第一。

砚材资源自古由国家直接控制开采。

宋徽宗明诏限定到肇庆任官者每人最多拥有两方端砚;乾隆皇帝一生中留下了38首题款端砚的诗跋,更是广东新近出炉的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之一。

端石出产于广东省高要县和肇庆市一带,其颜色以紫色为主调(分为青紫———红紫十多种),另有灰色、青黑色、青色和绿色等。

其主要特点是石纹丰富,有青花纹(砚面上带有青黑色花纹)、朱砂钉(如坚硬的红色钉头般的斑点)、五彩钉等,另有形似动物眼睛的“石眼”。

端石的“石眼”为辉绿岩凝结物,也有石连虫化石。

其中的“鸲鹆眼”形似八哥眼,圆晕中还有“瞳仁”,是“眼”中上品。

鉴别砚时,用手指敲打砚,听其声。

发出金属声的,表明石质坚硬、密度高;木声表明石质温和,密度低;若发出的声音似瓦声,则表明石质粗糙。

古人将端砚的特点概括为“温润如玉,扣之无声,缩墨不腐”,这表明“无声”的端砚为上品。

“无声”的砚,并不是指敲打时听不到声音,而是发出的声音温和、细微。

值得注意的是,砚石时发出的声音也取决于砚的厚度。

产于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的北岭山一带,老坑、麻子坑、梅花坑和坑仔岩。

端砚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不但古来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近年已所有名坑都已“封坑”,特别是老坑已封坑多年,无石可采,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宋坑等端砚身价日升,这些原料已经越来越珍贵。

端砚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闭塞、塌方和政府保护而封坑停采,砚资源越来越少了,现在销售的都是以前开采的砚石,卖一块就少一块了,故端砚之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升值潜力越来越大。

当前投资黄金、房产,增值空间不如投资端砚的回报高,因为端砚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当前已经无法开采,所卖的都是很多年前积累下的藏品,积累的藏品卖完就没有了,物以稀为贵,只会不断升值,价格没有顶。

肇庆端砚文化总结

肇庆端砚文化总结

肇庆端砚文化总结引言肇庆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独特的端砚文化而闻名。

端砚是指用来研磨墨汁的工具,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肇庆的端砚文化已经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通过对肇庆端砚文化的总结,探讨其历史、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肇庆端砚的历史肇庆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端砚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

早在唐代,肇庆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砚文化中心之一。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肇庆端砚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随着时间的推移,肇庆端砚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产量也大幅增加。

在明清时期,肇庆端砚更是成为了贡品,被皇帝和官员们广泛使用和赞赏。

肇庆端砚的特点肇庆端砚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独特的材质肇庆端砚的制作材料主要是粤西砂矿和龙溪白砂,这两种砂矿在质地和颜色上都有独特的特点,使得肇庆端砚的质量和观赏性都非常高。

粤西砂矿细腻坚硬,常呈灰白色或微黄色;龙溪白砂细腻洁白,通体透明。

这两种砂矿被认为是制作端砚的上等材料。

2. 精湛的工艺肇庆端砚的制作工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制作端砚需要经历多道工序,包括开料、琢磨、修形、印雕等等。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工匠们精心制作,才能保证最终端砚的质量和观赏性。

3. 独特的外观肇庆端砚以其独特的外观设计而受到广泛赞赏。

端砚的造型多样,有圆形、方形、卧山、横蛇等等,每一种造型都代表着一种寓意和象征。

同时,端砚的雕刻也非常精细,常常选取动物、植物、名人等作为题材,增加了端砚的观赏价值。

肇庆端砚的影响肇庆端砚不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承载着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

它不仅在当地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还逐渐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1. 文化交流肇庆端砚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工艺品,通过文化交流,为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许多外籍人士在体验制作和使用端砚的同时,也了解到了端砚文化的博大精深。

端砚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

端砚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

端砚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端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经常作为考点出现。

端砚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历史积淀和智慧的结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端砚文化的常识,并结合高考考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端砚的定义与历史渊源端砚,是用于研磨墨汁的工具,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石砚和陶砚。

石砚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常用的材质有青石、紫砂、花岗岩等,而陶砚多以陶瓷的形式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端砚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象征。

古代文人士大夫均视石砚为不可或缺的文房四宝之一,并视之为写作文化的象征和内涵的寄托。

可以说,端砚是中国文人雅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端砚的制作工艺端砚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艺。

首先,选取合适材料,然后将石料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进行粗磨和细磨,最后通过打磨、刻字等工艺进行加工和装饰。

石砚的制作不仅注重物理特性,如质地硬度、墨槽深度等,还注重艺术性。

一款好的石砚不仅要具备使用功能,还要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陶砚的制作则完全依赖于陶瓷工艺。

陶砚的出现,大大扩充了砚台的材质范围,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三、端砚的文化内涵端砚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首先,它象征着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端砚作为书法创作的必备工具,传承了这一重要文化元素。

其次,端砚传达着一种品格和气质。

研磨端砚是一种静心、沉思的过程,夹杂其中的是对文字、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它不仅有助于培养专注力和耐心,更能提升个人的魅力和气质。

此外,端砚还代表着与古代文人的联结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古代文人士大夫们普遍热衷于传统文化,而研究书法、砚墨则是他们的必修课。

通过研习端砚文化,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人及其卓越的学识境界。

四、端砚在高考中的考点高考中经常会涉及端砚相关的考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常识类题目。

考生需要掌握端砚的定义、历史渊源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在此类题目中,考生需要注意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解答,同时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扩展性思维。

观看端砚文化观后感

观看端砚文化观后感

观看端砚文化观后感《端砚文化》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纪录片,通过展示和解读端砚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文化意义,向观众展示了端砚所承载的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观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深感端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这部纪录片首先介绍了端砚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

从古代的雕砚技艺到雕刻技法、雕刻工具等,通过对制作工艺的介绍,我们可以感受到端砚制作的精湛技艺和纯手工艺术。

而这些传统的制作技艺在现代已经渐渐被淘汰,只有少数砚友还在坚持传统的制作方法。

这让我有一种珍惜传统文化的感觉,让我觉得传统文化渊源深远,需要我们去传承和保护。

其次,纪录片还对砚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砚,象征了文人墨客的情怀和追求,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砚与文人的关系始终密不可分。

端砚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念,使我对砚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呈现,我感受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美感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也更加意识到我们需要保护和珍惜好这一瑰宝,使其继续发扬光大。

纪录片还展示了端砚对中国文人的意义和影响。

在古代文人的眼中,端砚是他们表达情感、凝聚心境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文人的墨迹、诗句和篆刻作品的展示,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砚与文人的紧密联系。

中国古代文人通过与砚结合,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才情。

端砚成为了他们的灵感源泉和艺术表达的载体,在他们的笔下诞生出了许多传世之作。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与此同时,纪录片也引发了我对传统文化保护问题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快节奏的生活,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遗忘和丢失的风险。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保护并传承好自己的传统文化。

只有通过积极的保护和推广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观看《端砚文化》后,我对端砚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端砚资料

端砚资料

端砚、歙砚、澄砚、洮砚——中国四大名砚。

名列名砚前茅的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其砚石石料属泥盆系泥质硅质云母板岩。

矿物成分为泥质、绢云母、石英和微粒磁铁矿,矿物粒度小于0.01毫米,成份均匀,质地细腻而易于发墨。

岩石中绢云母使砚石细密柔润,溜而不损毫。

泥质与硅质并存,使砚石柔中有刚。

板岩的致密性,又使砚石贮墨不涸。

端砚生产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声誉海外。

端砚砚石,尤以老坑石最为名贵,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之说。

端砚发源地:精美的端砚价格不菲粤西网、碧海银沙讯(图文/银月编辑/小雨)中国四大名砚,端砚居首。

端砚的发源地,在白石村。

近日,笔者走访了白石村,追寻白石人近一千四百年的制砚史,品味这条“端砚文化村”浓厚的文化氛围。

年青的师傅一脸专注地在砚石上雕刻着白石村位于肇庆市端州区,民间制砚历史起源于唐武德年间(公元618年----公元626年),距今已有1380多年历史。

白石人世代以砚为耕,村中的民间老艺人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的方式,使端砚工艺流传至今。

把工作台摆到大门口,造就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白石村村民1100人,90%从事端砚制造业,端砚厂家、作坊近300家。

笔者在村中看到,很多村民的住宅也就是制造端砚的作坊、经销端砚的店铺。

一些师傅直接就把工作台摆到大门口,让过往的游客近距离观看制砚的过程,为游客介绍制砚的工艺。

这也成为了白石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喜欢,就不觉得枯燥了”笔者欣喜地发现,村中很多制作端砚的师傅都是年青人。

与他们交谈得知,他们大都是因为喜爱端砚艺术,在高中或中专毕业后,就跟随师傅学艺。

制砚的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其中雕刻是最为关键最为烦琐的工序。

笔者见到的这些年青师傅,都正一脸专注地在砚石上雕刻着。

笔者问他们是否觉枯燥,一个小女孩“喜欢,就不觉得枯燥了”的回答,代表了他们的心声。

由此笔者明白,正是这些年青人的加入,造就了一批批新的制砚艺术人才,使得制砚成为长盛不衰的文化产业,也使白石村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砚乡”。

[肇庆端砚文化]肇庆端砚

[肇庆端砚文化]肇庆端砚

[肇庆端砚文化]肇庆端砚第一篇肇庆端砚:关于肇庆端砚文化村的导游词各位客人,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肇庆市端砚文化村参观,肇庆端砚文化村导游词。

下面我将给大家来详细地介绍一下肇庆端砚文化村的一些情况和景点。

首先,肇庆端砚文化村是在肇庆白石村里。

端砚,由来就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极品。

它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收藏者对端砚艺术价值的认可,使其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进一步得到认可。

近年来,随着端砚文化节的举办,端砚市场不断升温,"文房四宝"界、收藏界、艺术界以及更多的爱好者越来越重视端砚,对端砚的工艺价值愈加青睐,使端砚的收藏与投资价值与日俱增。

如1993年4月在香港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对清代长方带眼松树端砚(长34.1厘米)就被人以36.8万港元高价买走。

明朝的金家刻铭端砚和海水纹端砚,曾拍出22万和10.58万港元的高价,清代麒麟型端砚则以15.5万元成交。

近年来,端砚拍卖价格持续上升,如一方"端州八景"的老坑端砚卖出98万元;在端砚文化节时,一方"中华九龙宝砚"则以200万元天价成交。

古端砚价值很高,但现在一掷千金而求一砚的买家毕竟少数,对于多数收藏者和投资者来说,那些目前价格不太高、制作精良的现代端砚会成为首选,只要认真从石质石材、石品花纹和雕刻工艺方面研究,择优购入,必将获得较大的升值空间。

端砚之所以名贵,其一是因为材质优良。

其坑种有老坑(也称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为端砚的四大名坑等几十种之多。

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还具有呵气可研墨,磨墨细无声,贮水不损耗,发墨不伤毫,冬天不结冰的特点。

唐刘禹锡《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诗赞曰:"端州石砚人间重。

"在文人墨客眼里,端砚被视为珍宝。

苏东坡云:"我生无田食破砚。

浅谈端砚的发展历程

浅谈端砚的发展历程

浅谈端砚的发展历程端砚是一种用于研磨墨块的文房四宝,其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时间。

端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原始阶段,这个阶段的端砚通常是由天然石块雕刻而成。

在古代,人们用石器工具将一块坚硬的石材琢磨成形,形成端砚的初步雏形。

这些原始的端砚通常形状简单,手感粗糙,通过不断摸索和试验,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适合制作端砚的石材,比如石灰岩和花岗岩等。

接下来是改良阶段,随着对端砚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开始对端砚进行改良和创新。

他们发现,一些石材质地细腻、坚硬而易于雕刻,正好适合用来制作端砚。

他们还对端砚的形状和纹饰进行了丰富多样的设计,加入了许多人工的雕刻和刻纹,使得端砚不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成为了一件艺术品。

随后是繁荣阶段,此时端砚的制作技艺和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这个阶段,端砚开始兴起了一些特定的制作流派,比如江南制砚、岭南制砚等。

这些流派都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格,代表了不同地域和时代的文化特色。

同时,人们对端砚的研究也变得更加深入,开始注重端砚的材质、纹饰、刻工等方面,推动了端砚艺术的发展。

最后是现代化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端砚的制作方式和材料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如今,人们可以利用机械设备和高科技手段来制作端砚,使得端砚的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

同时,也有一些砚台制造商将传统的端砚与现代装饰工艺相结合,设计出了一些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新型端砚。

总的来说,端砚经历了原始阶段、改良阶段、繁荣阶段和现代化阶段等多个发展阶段。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端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一直都承载着人们对于文化传承和艺术追求的渴望,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四大名砚的介绍

中国四大名砚的介绍

中国四大名砚的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其中砚台文化是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中国四大名砚是指四种历史悠久、制作精湛的砚台,它们分别是:端砚、龙泉砚、歙砚和澄泥砚。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种名砚。

一、端砚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最古老的一种,起源于汉代,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端砚以其质地坚硬、纹理美观而闻名,被誉为“国石”。

端砚的产地主要在广东阳江、肇庆一带,其石质细腻,质量上乘。

端砚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开采、切割、磨光等多个工序。

端砚的纹理独特,有山水、花卉、动物等各种图案,犹如一幅幅艺术品。

端砚不仅可以用来制作墨,还可以用来观赏和收藏。

二、龙泉砚龙泉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产地在浙江龙泉市,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龙泉砚以其质地细腻、色泽靓丽而受到广泛赞誉。

龙泉砚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需要选用优质石材,经过多次研磨、抛光等工序,才能制作成砚台。

龙泉砚的质地细腻,墨色浓郁,书写起来非常顺畅。

龙泉砚的外形也非常美观,多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被誉为“书法之砚”。

三、歙砚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最著名的一种,产地主要在安徽歙县,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歙砚以其石质细腻、纹理独特而备受推崇。

歙砚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需要选用上等石材,经过多次打磨、烧制等工序,才能制作成砚台。

歙砚的纹理丰富多样,有山水、花卉等各种图案,犹如一幅幅艺术品。

歙砚的质地细腻,墨色浓郁,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

四、澄泥砚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最独特的一种,产地主要在四川成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澄泥砚以其独特的泥质和制作工艺而闻名。

澄泥砚的泥质细腻、质地独特,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次揉捏、烘干等工序。

澄泥砚的外形粗犷、朴实,色泽沉稳,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澄泥砚的墨色饱满,书写起来非常流畅,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

中国四大名砚是中国砚台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质地、制作工艺和美观外形而备受推崇。

无论是用来制作墨,还是用来观赏和收藏,这些名砚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端砚文化的作文

端砚文化的作文

端砚文化的作文
砚台,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独有的文化符号。

它不单单是书写的工具,更是一种载体,承载着文人对于书写的虔诚,对于文字的敬畏。

小时候,我常会被爷爷领着,走进他的书房。

陈设朴素的书房里,却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我最喜欢的,就是爷爷案头上那块沉甸甸的砚台。

它外表狰狞,里却蕴藏着万千故事。

爷爷常说,好的砚台,必是来自世代传承。

他的这块砚台,可是从他祖上那一代就沿袭下来了。

上面斑斑驳驳,参差不齐的痕迹,就是无数文人墨客,在这块砚台上砚下的心血和泪水。

我曾问过爷爷,为什么如此珍视这块砚台。

爷爷笑着说,书写的意义,不单单在于遗世而尽的文字,更在于心手相连的过程。

每每提笔在砚台上研磨,都是一种静心的修行。

我想,这就是端砚文化的真谛所在。

不在乎写出的文字多么精彩绝伦,而是心手合一,笔走龙蛇的过程。

那一刻,你的心灵才得以彻底解放,融入到文字的海洋。

如今我亦已长大,手捧祖传的砚台,我常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从心底油然而生。

我相信,只要这份对文字敬畏的心境一直流传下去,中华文化的大潮,就永远不会息涸。

肇庆端砚文化调研报告

肇庆端砚文化调研报告

肇庆端砚文化调研报告
调研背景和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肇庆端砚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其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为促进端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与过程:
1. 文献资料收集:从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与端砚文化相关的书籍、论文、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
2. 实地考察:前往肇庆市考察端砚文化的相关场所,包括制砚工坊、砚文化博物馆等;
3. 专家访谈:与端砚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其对于端砚文化的认知和看法;
4. 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进行个人走访或网络调查的形式,收集公众对端砚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程度。

调研结果:
1. 端砚制作工艺:肇庆端砚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包括选石、开料、精磨、刻制等环节,技艺精湛;
2. 端砚文化代表性作品:肇庆的端砚文化以其独特特色和艺术价值闻名,其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有XXX;
3. 端砚市场现状:目前端砚市场需求稳定,尤其受到收藏者和文化艺术爱好者的欢迎,潜力巨大;
4. 端砚文化传承和保护:虽然端砚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承和保护,但仍面临着市场竞争、技艺传承、原材料供应等问题。

调研建议:
1. 提升端砚市场推广: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端砚的知名度
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其中;
2. 加强技艺传承:建立端砚师傅的培训机制,传承端砚制作工艺的精髓,确保技艺传承;
3. 建立合理的供应链:与端砚原材料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端砚制作所需的原材料供应;
4. 建设端砚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举办端砚文化交流会议、展览、讲座等活动,促进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融合和交流。

端砚制作流程非遗文化简介

端砚制作流程非遗文化简介

端砚制作流程非遗文化简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端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源于唐代,产于广东端州(现在的肇庆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端砚文化

端砚文化

对发展端砚文化的若干思考名砚风华谁人录,端州志士著华章。

被誉为中国“国宝”的端砚,就是肇庆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端砚已经成为我市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文化产品。

“端砚文化” 是肇庆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肇庆新一轮建设,肇庆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发挥端砚名牌效应,整合端砚资源,挖掘端砚文化内涵,开发端砚旅游项目,建设“文化大市”。

这为端砚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结合市委市政府对“端砚文化”发展的要求,结合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大市”的需要,结合端砚旅游项目的开发,本人就发展“端砚文化”体系的整体构思提出一些建议,并以此文抛砖引玉。

一、端砚文化的含义端砚自唐初问世以来就以优良的石质成为中国石砚文化的代表。

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发展,端砚经历代帝皇将相、文人雅士和劳动人民的使用把玩,付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已经形成了完整而丰富的端砚文化体系。

现在端砚的实用功能虽然已经淡化,但端砚的收藏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却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享受后,更要追求精神享受,而弘扬“国粹”“古为今用”是中国人自古形成的优良传统,近年来,端砚的市场已从日本、台湾等地转到中国大陆,销售量在逐年大幅上升,端砚已逐渐被人们视为权力、财富和文化的象征。

“端砚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它涉及到人们生活中的多个领域,根据端砚文化的属性划分,大致可分为“硬件”和“软件” 两大体系。

“硬件” 体系是把展现端砚文化内涵与发展我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建设独具特色的端砚开采、制作销售和历史典故的文化旅游产业实体。

而端砚文化的“软件”开发,既是打造“硬件”的文化基础,又是发展端砚文化产业的有力保证,其主要内容有小说、词诗、戏剧、图书、影视、音乐、舞蹈、书画、雕塑、音像制品等文学艺术作品,另外还有端砚的信息化、端砚教育、端砚宣传等等构成了整个端砚文化体系。

二、以端砚文化为依托,建设“端砚文化”旅游硬件体系,把肇庆建设成为中国砚文化旅游基地文化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开放的文化表象是城市的亲和力,而要提供充满亲和力和包容性的人文环境就必须围绕历史和现实,打造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这是建设文化名城的举措。

四大名砚赏析

四大名砚赏析

四大名砚赏析展开全文在当代,人们所说的四大名砚是指端砚、歙(shè)砚、洮(táo)河砚和澄(chéng)泥砚。

(一)端砚端石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南斧柯山西麓端溪一带。

因肇庆古称端州,所以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台称为“端砚”。

端砚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由于端砚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所以它自宋朝后期被推为四大名砚之首,其霸主地位至今难以撼动。

1、端砚的坑口一个地方砚台的石料,一般并不是从一个石头坑中挖出来的。

所谓砚的坑口,就是说砚台是从哪个坑里开出来的。

端石有多个坑口,以品质而论可以分为两个档次。

第一档次:三大名坑:老坑、坑仔岩、麻子坑。

(1)老坑端砚优质石产区位于肇庆市郊羚羊峡南岸端溪水以东,各名坑星罗此间,有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古塔岩、宣德岩、朝天岩、青点岩、冚罗蕉等。

产区分三个矿层,老坑属第一含矿层,位于含矿段的最下部,这个层面上仅有老坑,别无他洞。

老坑砚石外观上看,青灰中微带紫蓝色,石纹细腻而幼滑、娇嫩、致密而坚实。

砚石处于其临近的西江水位线以下,长期受地下水浸泡,粘土矿物质为地下水所溶解,逐渐使石质变纯,变软,以至达到细腻娇嫩、滋润到可以“呵气研墨”的程度。

古人曾赞美老坑砚石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的特点。

老坑砚石从表面看呈紫蓝色略带青,使人感到沉重异常,但真一上手,却感到比重不是很大。

所谓“质刚而柔”是从雕琢的过程和研墨的角度来说的。

老坑砚石毕竟是石头,有着3度的硬度,但用手触摸却带柔性,这种柔性即古人所谓“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

另外,如用指肚或手心轻按老坑砚的砚堂,老坑石旋即会出现滋润的水气。

其之所以有这个特点,就是因为它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由泥质、绢云母及硅质胶结而成的。

再是,由于老坑砚石的泥质比重大,所以敲击它时,就发出“笃笃”的木声,不像其他砚石特别是歙石那样发出铿锵的金属声,此即所谓“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

又由于老坑砚石中含硅质的原因,所以它还有“久用锋芒不退”的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 砚 故 乡
砚是文房四宝之一,而端砚则居四大名砚之首。秦汉以后,宋徽宗前,肇庆叫端州, 故这里出产的砚叫端砚。公元前111年已设立高要县,宋朝重和元年,改称肇庆,意为 “开始带来吉祥喜庆” 。 端砚开采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千百年来,由端砚衍生的端砚文化,以其独有的 艺术神韵著称于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肇庆因蕴藏丰富的名贵砚石资源和盛 产端砚而闻名于世。端砚已成为肇庆最富地方特色、最有文化品位、最具历史价值的文 化“名片”。 2004年,肇庆被授予了“中国砚都”的荣誉称号,2006年,“端砚制作技 艺”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肇庆的白石村成为砚文化中心 “中国端 砚文化村”,该村被评为“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端砚被北京奥组委确定为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端砚名坑之一:古塔岩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端砚名坑之一:梅花坑
梅花坑的开坑采石始自宋代,原出自岭羊峡 以东的高要沙浦典水村附近,故古人称典水梅花 坑。目前梅花坑砚石多在肇庆市北郊北岭山的九 龙坑开采,据说与宋坑砚石同出一脉。梅花坑洞 较深,洞内石分三格,上下格石粗不能作砚材, 只有中间一格如无裂缝则可采用。梅花坑石以多 眼为主要特点,呈苍灰白微带青黄色,其中有梅 花点者为佳,石质近似宋,下墨亦快,但石质与 老坑、麻子坑、坑仔岩相比略为粗糙。然而,仍 不失为端溪砚中有代表性的名坑砚石之一。典水
向北京奥组委赠送端砚仪式录像 2008北京奥运会贵宾礼品。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端 砚 历 史
端砚历史悠久。千百年来,由端砚衍生的端砚文化,以其独有的艺术神韵著称于世, 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那么,端砚的生产工艺发展历史又怎样呢?
首页
广东肇庆砚洲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广东肇庆砚洲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请同学们说一说: “文房四宝”是什么?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端 砚 名 坑 端石的地理位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羚羊峡的东面斧柯山,山下有
石品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用这些砚石制出来的端砚,易发墨,石品多,实用、欣 赏都很有价值。
一条端溪水自砚坑村流出,逶迤曲折北去,注入西江。这一带集中了最有代表性,
最为名贵的砚石坑洞,如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坑、绿端等,连绵数公里。
端 砚
歙砚
洮河砚
澄泥砚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端 砚 故 乡
端砚的故乡就是我们家乡——肇庆。肇庆是端砚的故乡,有“中国 砚都”之誉,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肇庆城区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端砚名坑之一: 宋 坑
宋坑因在宋代被发现而开坑采石,故取名宋坑。但宋坑非指某一采石坑洞,而是拥 有好几处岩洞;盘古坑、陈坑、伍坑、蕉园坑等,均位于肇庆市北郊七星岩后面的北岭 山一带,西起三榕峡,东到鼎湖山,又因七星岩以北将军岭下有将军坑,产砚石,前人 也有称宋坑为将军坑。将军坑早已石竭,无开采价值。目前,集中在伍坑、陈坑及蕉园 坑开采宋坑砚石。 宋坑砚石的石质石色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宋坑砚石色泽是紫如猪肝, 石色凝重而浑厚,这是宋坑砚石的主要特征之一,苏轼在《孙莘老寄墨诗》中就有“端 石琢马肝”的诗名,也有人称猪肝色,其表面还有所谓金星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优 质宋坑砚石还有火捺,更好的是猪肝冻或金钱火捺。上乘的宋坑砚石质致密,润滑细腻, 下墨快,发墨好,可作高中档的雕花砚材,其余则可制作墨海、淌池等砚台。石质稍粗 的宋坑砚石叫紫端。在端溪各坑砚石中,宋坑砚以下墨快而著称。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端砚名坑之一:老坑
老坑(又称水岩)位于西江羚羊峡南岸斧柯山端溪水东边一带,是端砚中石质最好, 影响最大,价值最高的砚坑。老坑(水岩)洞口地势低,洞内常年被江水淹没,干旱季 节,洞口亦积满水,一年之中只有秋冬季枯水期间,将洞内的积水抽干才能开采。老坑 开采于唐代,被誉为皇坑,历来由当朝皇帝派官员监管开采,洞内可用的砚石只有30㎝ 左右,工人按石脉走向靠手工凿取。宋代苏东坡写道“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 以出斯珍”道出了采石的艰辛。老坑砚石青灰色,微带紫蓝色,石质细腻,娇嫩,较密 而坚实,击石发出木声(辨别老坑石其一之特点),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鱼脑冻、冰 纹冻、天青、蕉叶白、青花、玫瑰紫、火捺(火烙)、天青冻、石眼、金银线等。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请同学们说一说: 中国四大名砚是什么?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中国四大名砚
东汉以前,砚被称之为“研”,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文房四宝” 以砚为冠,论及名品砚台,总离不开“端、歙、洮、澄”。这端砚、歙砚、洮河 砚、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中以端砚为诸砚之首。
其中,有一个端砚传说是:包公掷砚成洲。请同学讲一讲。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包公掷砚成洲
包公要离开肇庆到京城赴任了,肇庆百姓都来码头送行。徐乐天更是依依不舍,开船后,他还 沿着河岸,送了一程又一程。船到羚羊峡,成群石工站在山坡上向包公挥手告别。包公望着这些勤 劳的石工,向苍天祷告说:“愿端砚能真正造福于民,今后不要再出现利用端砚营私舞弊的事了。” 话刚落音,蔚蓝的天空突然出现一团乌云,过了羚羊峡不久,狂风大作,浪涛汹涌,船不能行。包 公想:难道船中有人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触犯了神明?他把随行的人叫来查问,大家都对天发誓说 没有做坏事。包兴捧出一个黄绸布包说:“这是徐老先生送给大人的礼物,说过了羚羊峡才能打开 看。”包公解开布包,里边是一封信和一块质量上乘的端砚。徐乐天在信中说,这是他家祖传的端 砚,送给包公做个纪念。怕他推辞,所以吩咐包兴,过了羚羊峡才能打开布包。包公向肇庆的方向 拜谢说:“老先生的厚意我领受了。前几年惩办了贪污端砚的官吏,废除了陋规。如果我也带走端 砚,今后来接任的官员又有借口大量搜刮端砚,祸害百姓了。”说毕,手一扬, 把端砚抛进西江中,立时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了。不一会 儿,端砚抛下去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渚洲,就是现在的砚洲。 包端砚的黄绸布漂流到下游的南边河岸,变成了一片黄沙, 就是如今的黄埔沙。 后来,人们在肇庆的城楼门口刻上“星岩朗 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的对联,颂扬包公 的清廉,如今,这副对联还清晰可见哩。
旧老坑洞
新老坑洞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端砚名坑之一:坑仔岩
坑仔岩又名康子岩,位于羚羊峡,坑仔岩自老坑洞口东望第二峰,同老坑的直
线距离不到500米。原洞口因清末一次开采塌方,其后长期停采,为石块与石屑所淤塞。 坑仔岩石质坚实、细腻、滋润,石色青紫带红,颜色比较均匀。石品花纹中有鱼 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据专家评价坑仔岩砚石与老坑砚石的石质、石色、 石品十分相似。只是石性稍燥,石质稍脆,但它的石眼较多而质优,石眼绿中呈 黄色,有睛。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端 砚 名 坑
端砚的生产经历了唐、宋、元、明、清、近当代的历史时期。端砚的生 产离不开优质的砚石,优质的砚石出自哪些名坑呢?
肇庆羚羊峡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文 房 四 宝
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的总称,是中国独特的传统书写与绘画的文具
与载体。文房四宝的文房,唐代以后是专指文人的书房,四宝是指笔、墨、纸、
砚四种文具。笔是指毛笔,墨是指用于磨墨汁的墨锭,纸是指用于书写的宣纸、 书画纸,砚是指用于磨墨用的砚。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其二为北岭山一带,如宋坑、梅花坑等。论石质,则首数老坑,而各名坑的石质、
端砚名坑有:老坑、 坑仔岩 、
麻子坑 、宋坑 、 梅花坑 、绿端 、 古塔岩 、朝天岩 、宣德岩 、白线 岩,而老坑、 坑仔岩 、麻子坑 、 宋坑称为“四大名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