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应用
探究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与特点
探究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与特点未来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探究问题式教学模式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探究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和特点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将探讨这个话题,分析其优缺点及应用。
一、探究问题式教学模式基本概念探究问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非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提问和主动发现,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学习新的知识。
这一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监督者。
在探究问题式教学中,问题往往是构建学习的出发点和核心。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引导他们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来解决学生兴趣和实际问题。
二、探究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探究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问题,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思考和探索,以体验式的方式突破传统教育方式的限制,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
2. 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究问题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能够创造一个能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学习空间。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分享问题,并逐渐发掘自己的潜能,增强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3. 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方式往往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探究问题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趣、更加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学习,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探究问题式教学模式的特点1. 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更加有效探究问题式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散和思考,因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入和有意义。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找到知识的相关性,从而更加有效地应用这些知识。
2. 教学更加针对学生的需求探究问题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被泼在脸上的鲁莽“心理”,也不再像个推销员依靠人工指导世上所有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凸显,作为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结合,实施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提高自主能动性。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应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基础,以“问题”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
其核心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探究,其关键是教师恰当地加以引导,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即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下面,结合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谈一谈具体操作程序。
一、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
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
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潜力,发挥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例如,教学“年、日、日”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明今年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创设这样的问题就使学生产了疑惑:12岁应该过12个生日,为什么只过了3个生日呢?学生自然就想办法探究这是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使学生以“自身需求”的角度出发去探究。
这时教师让学生取出准备好的不同年份的年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就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又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是这样用故事引入教学的,从前,屋后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屋后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依此重复去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很容易掌握循环小数。
二、解疑导拨,独立探究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年6月上半月㊀争鸣探索㊀㊀㊀㊀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江苏省如皋中学㊀曹春茂㊀㊀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探究学习内容,实现创新意识与各项能力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操作中,这种教学方式,一般有自我探究与互助探究两种模式,应用时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是化被动为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思维㊁情感等方面的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再创造.1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会活跃思维,产生探究热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若在课堂导入环节就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置类比情境或阶梯式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恰当的情境创设,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探究式教学不能将目光只盯在教材上,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阶梯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为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作铺垫[1].问题创设的目的就在于引起学生原有认知经验与新问题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驱动探究的兴趣.若采取机械式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认知仅仅局限于书本,很难突破自己的思维,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案例1㊀ 平面的基本性质 的教学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探究意识,笔者在 平面的基本性质 教学导入环节,采取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具体过程如下.准备几只笔和一张纸片,分别做如下操作:①用一支笔顶一张纸片,争取30s内不掉下来;②用两只笔顶一张纸片,同样争取30s内不掉下来;③用三支笔顶一张纸,一样争取30s内不掉下来,并关注笔摆放的位置关系.在前两次尝试中,不管是用一只笔还是两只笔顶纸,学生都以失败告终.到第三次,用三支笔顶纸的时候,就有不少学生成功了.师:通过这组实验,你们获得了怎样的结论?生:从实验来看,三只笔能撑起纸张,由此能看出三个点可确定一个平面.师:任意三点都行吗?学生再次尝试,并进行了小组合作交流,最终获得的结论为:三个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若在一条直线上则无法撑起纸片.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个不共线的点,能确定一个平面 有了初步认识,而且这种认识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因为这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而获得的结论,比教师直接讲解效果好很多.学生因亲自参与了该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了立体㊁形象化的记忆,同时也对学习产生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概念教学,夯实基础众所周知,概念是数学学科的组成细胞,亦是数学这座大厦的基石,它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概念往往又是枯燥㊁乏味且抽象的,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概念教学时,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让学生亲自感知概念的抽象过程,尤其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事物着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抽象概念,加深对概念的印象,为概念的灵活应用奠定基础.案例2㊀ 函数的单调性 的教学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相对抽象,若纯粹以文字语言表达来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并掌握.因此,在传统教学中,此章节为学生思维的障碍点.为此,笔者在执教本章节时,一改往日的教学方式,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收效甚好.具体过程如下:如图1,教师首先展示一个地区,某段时间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图1师:观察图1,说说你们的发现.5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争鸣探索2023年6月上半月㊀㊀㊀生1:在[0,4]与[14,24]这两个区间内,气温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4,14]内,气温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师:如图2,这是其中的一段温度变化图,我们单独来研究这一段,大家想想该怎么用数学语言描述呢?图2生2:在[4,14]内,y 值随着x 值的变大而增加.师:非常好!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函数的单调性.现在再来观察图3,想想是否能根据图3来判断y 值随着x 值的变大而增大呢?图3生3:不行,图3中有一部分能满足这种说法,但也有一部分是不符合这种说法.所以从整体出发,不能做此判断.此探究过程,学生对具体的图象进行探究,并自主获得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为了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又用图3让学生进行甄别判断.通过正㊁反关系的对比,学生更加深刻地强化了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了辩证统一的认识思想.由此可见,在概念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还能一改传统概念教学的枯燥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为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奠定基础.3习题训练,形成能力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一般体现在解题能力上.学生在解题中表现出来的思维㊁认识㊁效率等,都能体现出其能力的高低.将探究式教学应用到习题训练中,能有效发挥题目的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创新.课堂中讲解的例题,一般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试题,这些试题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2].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典型的习题,充分发挥它们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良好的数学思想与探究精神.案例3㊀ 直线方程 的教学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1,2),直线l 经过点P ,且与坐标轴围成一个面积为12的三角形,求该直线的方程.本题难度不大,属于经典例题.在学生解完本题后,笔者又提出以下几个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此拓宽自主探究的方向,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问题的内涵.探究1㊀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直线l 与坐标轴组成的三角形面积改为163,求此时直线l 的方程.探究2㊀若其他条件不变,将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改为S ,且有两条直线满足该条件,求S 的取值范围.探究3㊀若其他条件不变,将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改为S ,且有三条直线满足该条件,求S 的取值范围.探究4㊀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改为S ,且有四条直线满足该条件,求S 的取值范围.以上四个探究问题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直线的数量不一样,这一微小的差别,却涉及到知识的层次性,随着直线数量的增加,问题越发复杂.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变通能力与良好的思维习惯,要学会从宏观的角度去观察微观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考试题也越发灵活,很多题目都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却又没做过,也就是旧知新考.遇到此类考题,需要学生变通原有的认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实现解题.类似于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会数学独有的严谨性,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创新思维.总之,探究式教学颠覆了传统 注入式 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彰显 以生为本 的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3].作为教师,不仅要明确探究式教学对当下教学的意义,还要将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实现思考㊁探索㊁推理㊁验证与创新.参考文献:[1]郦兴江.合作融入探究,实现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以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中的 合作学习 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4(12):12G13.[2]曹才翰,章建跃.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3.[3]于浩.中学数学创新教法[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54.Z6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 究与探索
■ 前 郭县第 三 中学 郭广 志 李丽璞
一
、
探究式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堂教学模 式提 出的现实背 景
步步落 实。 同时 , 校还把教研 和科研有机 结合起来 。 常 学 日
教 研_ I作备课 、 课 、 课 、 思等 都 围绕 着课 题 开展 ; 讲 评 反 科
答 的问题是 : 如何找 到创新性 教学 的突破 口。根据新课 程
根据本 模式 结构 特 征 , 其操 作方 式是 : 一 阶段是 由 第 教师 根据 教学 内容设 计 出有一 定情 境或 者具 有深 入思 考
价值 的问题 , 以问题 创设情境 , 以问题引 起学生 的求 知欲 。
然后 由学 生独 立带 着 问题 研讨 教材 或学 习 材料 , 自主学
件 的过程 , 揭示事 物的实质 , 生共 同探 讨 , 师 或者学 生小组
个性 地学 习。” 别是我校 两年来实 施省编新 版教材 的实 特
学方 式到学 生学习方 式人手 , 找到 “ 自主 、 合作 、 究” 探 新的
学 习方 式的破 解 点 , 实现 教师教 学策 略 、 生学 习策 略的 学 彻底改变 。 二、 究式 课堂教学 模式 的实践研究 探 培训 、 理论学 习到实施 、 实践 、 探讨 、 研究 , 而总结 提炼模 进
改革 提 出的 “ 导 学生 主 动参 与 、 于探究 、 于 动手 ” 倡 乐 勤 , “ 注重 培养 学生 的独立 性 和 自主性 , 导学 生质 疑 、 引 调查 、
探 究 , 实践 中学 习 , 在 促进 学生 在教师指 导下主 动地 、 富有
习 。这期 间教师的作用 主要是 目标诱 导 。 第二 阶段是 由学生提 出 自学 中遇到 的问题 , 师再深 教 入 引导 学生开 展研讨 , 或者 教师利 用多媒体 向学生 展示事
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探索与实践
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着抽象概念和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法的引入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研究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对于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知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一起合作讨论问题、分享思考,这不仅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提出疑问、思考方法,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探究式教学法概述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
在探究式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探索新知识,并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问题链+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问题链+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育模式。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问题链+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以期为教学实践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问题链+探究式教学模式概述问题链+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探究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
该教学模式以问题为链条,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有机地串联在一起,通过学生的启发思考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该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探究,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问题链+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1. 问题链的构建在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链的构建是问题链+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
在构建问题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选择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问题链。
问题链的构建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设计能力,需要教师能够合理安排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探究问题,同时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链中来。
2. 探究式教学的展开一旦构建好问题链,教师就可以将问题链引入到探究式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1. 引言1.1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的重要性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深度。
相比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问题探究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升自己。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有必要积极推广和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能够更加积极地探究历史事件,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字数:299】1.2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通过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个性发展。
通过从学生实际兴趣和需求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独特特点使其成为一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理想教学模式。
2. 正文2.1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1. 提出问题:教师应该首先确定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思考和研究。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与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探讨探究式教学的定义、特点和实践案例,以及探究式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有效性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高中化学教师在实践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实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与探索,深入剖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和影响,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探究式教学的定义与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其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探讨探究式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影响。
通过有效性评估,总结探究式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探讨其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与探索,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2. 正文2.1 探究式教学的定义与特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并建构自己的理解。
相比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包括:首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活动性,学生通过实践中的探究和实验来建构知识。
其次,强调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来实现学习的目标。
此外,探究式教学强调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索问题并分享成果。
“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 ; 二 , 置 疑 问 , 求 有 针 对 性 和 启 发 性 ; 三 , 重 第 设 力 第 注 学 生 掌 握 知 识 的 渐 进 规 律 , 握 问 题 的梯 度 。 把 其 次 , 师 要 在 激 发 学 生 创 新 意 识 的 基 础 上 , 强 教 加 培 养 学 生 发 现 、 出 和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要 充 分 挖 掘 教 提 材 中蕴 含 的 培 养 与 训 练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方 面 的 素 材 , 计 设 恰 当 的 化 学 问 题 , 发 学 生 自己 发 现 问 题 , 己解 决 问 启 自
学 源 于 思 , 源 于 疑 。教 师 要 注 意 培 养 学 生 质 疑 问 思
建 构 主 义 强 调 , 习 者并 不 是 空 着 脑 袋 进 入 学 习情 学 境 中 的 。在 日常 生 活 和 以 往 各 种 形 式 的 学 习 中 , 生 已 学 经 形 成 了有 关 的知 识 经验 , 生 对 任 何 事 情 都 有 自 己 的 学
题的意识 , 勇于提 出问题 , 既是一 种可 贵的探 索精神 , 这
也是创造之萌芽 。
首先 , 给学生创设一种 宽松 、 疑 的环境 , 发学 要 善 激
生对 问题 、 知识 的好奇 心 和求知 欲 , 导学 生积 极参 新 引 与 , 导 学 生 开 动 脑 筋 , 找 问 题 的 可 能 性 答 案 。 比如 指 寻 可 引 导 学 生 在 课 堂 伊 始 进 行 预 习后 的 质 疑 , 中进 行 深 课 入 性 的 质 疑 , 后 进 行 延 伸 性 的 质 疑 , 渗 透 质 疑 方 法 课 并 的 指 导 , 学 生 从 “ 问 ” “ 问 ” 同 时 运 用 多 种 方 法 让 敢 到 善 , 进 行解 疑 , 养 学 生 敢 于 标 新 立 异 、 于 想 象 猜 测 , 束 培 敢 不 缚 自己 的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创 造 品格 。 例 如 在 铁 的 物 理 性 质 的 教 学 中 , 设 置 如 下 问 题 : 1 铁 块 可 以拉 成 铁 丝 , 可 () 说 明铁 有 何 性 质 ? ( ) 块 可 以 打 成 菜 刀 , 明 铁 有 何 2铁 说 性 质 ? ( ) 菜 的 锅 铲 要 接 上 一 个 木 柄 , 明 铁 有 何 性 3炒 说 质 ? ( ) 丝 可 以 作 电线 , 明 铁 有 何 性 质 ? 这 些 问 题 4铁 说 可 引 起 学 生 的 兴 趣 , 利 于 学 生 明确 探 究 方 向 , 激 发 有 并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传统的直接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厌恶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而探究式教学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探讨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这一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探讨其教学模式,从而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通过对探究式教学的相关概念、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了解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及教学模式,从而揭示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案例和教学模式,为未来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探究式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旨在为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效果,促进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推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探究式教学的相关概念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来建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提供资源和支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探究式教学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
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本文围绕中职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展开探讨,首先阐述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指出其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接着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中职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效果。
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以及挑战包括教师角色的调整和资源支持的不足。
随后探讨了探究式教学在中职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提出改进与创新的建议,旨在完善中职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职数学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职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实践案例,优势与挑战,应用,改进与创新1. 引言1.1 引言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而探究式教学则提倡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职数学教育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引入和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中职学生具有实际操作的需求,因此探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职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案例、优势与挑战、应用及改进与创新。
通过对中职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探讨如何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正文2.1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和探索知识的过程。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学习者通过建构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不断地调整和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
探究式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2. 学习者中心:探究式教学将学习者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问题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 了使 低分 数段 的学 生有 成 功 感 , 高分 段 的学 生有激励作 用 , 将测试题设计为三个层次 : 第一层 次
( 二) 提 出 的 问 题 与 探 究
问题是学习的动因 , 是 学 习 的工 具 , 也 是 创 新 的
源泉 , 提 出的问题 既是学生 以前接触过 的知识 , 还要 对探究新课内容有一定的帮助。 要层层递进 , 逐步向 结果靠近 。 让 学生感觉 到问题 的存在 , 然后有想解决 问题 的欲望 。 课堂上学生的探究 学习应 当有结果 , 探 究, 讨论 最终 都要 在双基上体现 和落 实 , 只有课堂气 氛热闹 ,学生没有掌握一些最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课
一
教 师既要 注意 培养 学生 良好 的数学 思维 与 素 养。 又要提高学 生的数学成绩 这是一件 相当不容 易 的事情 。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利用例题 . 通过设计 例题 、 讲解例题。 使 学生加深对数学原理 的理解 。如 《 正 弦定理》 的教学设计以一个实际问题 出发 引入正 弦定理 ,而在后面的应用举例中便让学生解决这一 问题 , 不但使学生体会 到了数学 的作用 , 而且使学生 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得 到 了进一 步的提高.此外 要注意设计的题型要有 覆 盖性 , 如在这一课我设计 的例2 为: 在△ B C 中, 已知 6 = 、 / 了, c = 1 , 6 = : 6 0 。 , 解 AA B C 。本题是 已知两边及 其 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然后在 这道题后 面又设 计 了一道 变式练 习 : 在 △AB C 中, 已知。 = 2 , c : 、 / 百 , 。 _ 4 5 o , 解 △A B C 。这两道题尽管题型相 同, 但 是结果 却不同 , 有一解或两解 , 教 师通 过学 生 自己解 决 后 顺 势提出 : 为什 么会 出现 这 种 情 况 ? 这 样 就 可 以把 教 师 需要强调的让学生 自己体验得 到。
浅谈中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
1 一 一— 一— — 一— 十一一— — “ —十 --— - 一— — ”十 “— +一一— 一十 ”— - “ + *—● 一 一十 ”十 十 一 - — “+ 一十 *十 “十 “ +
所 回报 ,不能硬碰硬 ,要有耐心地对待它. 一旦碰到做不来 的题 的 “ 抛物线”. 目,不能马上放弃 ,如果再钻研 一会儿 ,说不 定就会有答案 出 看 到 学 生 能 写 出这 样 的 数 学 感 悟 ,笔 者 很 欣 慰 ,从 字 里 行 现 ,而且数学 中一道题 目也有许 多途径可 以到达 ,一道题 目其 间中可以看 出,学 生对 于 自己的学习甚至是做事 上 ,都会抱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也有许多种方法可以做 ,这就给数学带来了刺激感和挑战感 . 刻苦 的毅力 ,而且不会 甘于庸庸碌碌 ,喜欢用 自己的辛劳汗水 学 生在数学 学习 中会遇 到一些诸如题 目不 会做 ,考试分 数 换来 成功 的喜悦 和踏实 ,并持着 自信的姿态 ,有 准备地迎接 任 低等问题 ,会产生挫败感 ,甚至会 出现逃避数学 的想法 . 数学写 何时候 的暴风雨. 他 的这种认知正是通过数学写作传达并深化的 作 给学生提供 了一个机会 ,让 学生得 以处理在 做数学过程 中产 种 内化 为 自身的行 为准则 ,这就是正确的价值观.相对于兴趣 生的挫折 、焦虑 等情况 ,这样 为学生 的数 学学习建立 了一个健 和态度 ,价值观 的突出特点是 ,在较长 的时 间里不会发生 多大
新课改背景下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对高中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学习与分析,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转换角色,变灌输式教学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将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舞台,从而也能较好地体现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一、创设情景切入疑点,激发学生兴趣探究式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创设出有利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得以在课堂上充分体验、表现和创造,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和核心。
而有利的教学情景往往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
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有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参与度就会大大提高。
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
所以,提出问题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
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并通过质疑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而诸如此类的探讨正是探究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突出体现。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巧妙地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在教师探究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怎样发现并提出问题,体验到质疑探究的乐趣,从而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习惯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围绕问题,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是创造的土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后,老师千万不要马上向学生奉送所谓的真理,教师的责任不仅是答疑解难,更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由驰骋在探究学习的广阔时空之中。
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中 , 过 对知 识 和 问题 的不 断 探 究 , 养 主 动 参 与 、 极 通 培 积
探 究 、 力创 新 的能 力 。 努
、
语 文 探 究 式 课 堂 教 学 要 发 挥 教 师 的 导 向 作 用
在 探 究 式 课 堂 教 学 中 教 师 的 导 向 作 用 不 可 忽 视 。 我
地 位 、 学 目标 的 制 定 、 学 重 点 和 教 学 内 容 都 严 重 忽 视 教 教 了 。小 说 的 教 学 目标 是 要 让 学 生 在 了 解 小 说 特 点 的 基 础 上 , 解 掌握 小 说 的情 节 、 型 环 境 、 物形 象 、 题 等 。 理 典 人 主 而 一 堂课 下来 小 说 的 主题 是什 么 , 节 是 怎么 安 排 的 , 情 人 物 的形 象 怎 么 样 . 境 是 如 何 起 到 烘 托 作 用 的 , 生 都 不 环 学 知 道 , 只 找 出 了一 堆 佳 词 好 句 , 是 什 么 教 学 啊 ? 这 种 而 这
问题 . 经 常让 学生 将各 种 虚 词 的用 法联 系 起 来 学 习 . 我 效
新 课 程 标 准 的 具 体 要 求 , 发 和 引 导 学 生 , 独 立 自主 性 启 以
学 习与合 作讨 论 这 两种学 习模式 为 前 提 .以 中学 语 文新 课 程 为 重 点 探 究 的 内 容 。 以学 生 接 触 社 会 的 实 际 和 其 对 生 活 的积 累感 悟 为基 础 。 学生 提 供 充分 的 自由表 达 、 为 深 刻 质 疑 、 入 探 究 、 泛讨 论 问题 的机 会 , 学 生 通过 在 深 广 让 探 究 过 程 中个 人 、小 组 、 集 体 等 多 种 解 难 释 疑 的 尝 试 活 动 , 所 学到 的知识 应用 于解 决 实 际 问题 , 生 之 间 通过 将 师
【数学】谈谈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字】数学谈谈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正在各地开展。
笔者广泛学习了其他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有关老师的教学实践,对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
现介绍给大家,以期抛砖引玉。
一、模式的框架二、模式的特点以“学生活动和问题研究”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弘扬学生人格主动精神,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⒈该模式打破了保守应试教育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文化继承的框框,立足于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的自主探究活动,重视知识的应用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⒉该模式注重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启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发现和探究,使学生亲身体验研究数学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操作程序⒈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或生活实际中的疑问,这种疑问主要表现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问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导致学生的原有认识平衡的失调,从而激发起学生产生新的同化与顺应的欲望,并由此产生新的平衡。
教师对教材进行剖析,找准探究性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并使某些数学思想方法螎入情境之中,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探究的乐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有:⑴从现实生活或实际需要中诱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如学习“勾股定理”时,提出:(用多媒体演示,如图1)①一电线杆高AB=12米,为稳住它,要在杆顶A处和地面上距杆脚B 5米的C处牵一条拉线,你能计算拉线的长吗?(还不能),AB的长确定吗?为什么?(确定,根据SAS)…;②为了在一条河的两岸建一座桥,必须测算两岸桥墩之间的距离AB,在河的一边选测点C,使∠ABC=90°,∠ACB=60°,量得BC=50米,你能算出AB的长吗? AB的长确定吗?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可使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一种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什么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探究欲很强.⑵从旧知识中诱导学生发现,提出新问题。
关于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于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思考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关于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一、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优点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或调查,最终得出结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要点1. 设计合适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3.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教师要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避免盲目尝试。
4.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 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关注问题的设计、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使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更加完善和有效。
如何在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如何在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教学策略。
通过提供实践探索、自主学习和合作合作合作的机会,此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促进知识的全面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核心是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这种方法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1. 引入问题或情境: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应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可以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来找到答案。
例如,一个地理老师可以提出如何保护环境来防止气候变化的问题。
2. 学生自主探究:一旦问题或情境被提出,学生应被鼓励自主探索并寻找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源和指导,但学生主导学习的过程。
例如,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实地调查。
3. 小组合作和讨论:在学生进行个人研究之后,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和讨论。
通过与同伴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分享他们的研究结果、理解和观点。
这种合作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范围,并促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4. 教师指导和辅助:在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后,教师可以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辅助。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引导,并提出一些关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这有助于确保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准确的知识和理解。
5. 总结和评价:在探究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学生可以回顾他们的学习经历、探究结果以及他们的理解。
这种评价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应用中有许多好处。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引入问题和情境,学生将被激发出好奇心,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这种主动性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
其次,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将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积极的解决方法来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应用(12月理论)一、模式的理论依据1、先进的教育理论。
(1)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问题,是由问题情景产生的,而且总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2)我国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思想。
所谓“诱思探究”就是诱导思维,探索研究。
这一理论提出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为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四为主”为教学思想,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而“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则是启发教学的精髓。
该理论是本模式教学的主要依据。
2、人本主义教学观: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教学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本的发展思想,其最终结果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3、物理学科的教学要求。
物理学科的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以及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尤其是学生提出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使学生学会学习。
基于以上三个观点,我们探索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或独立探索,或作讨论,或在教师指导下,最终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得出问题结论,获取新知识。
由于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在问题解决策略基础上,故称之为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其结构如下:其基本的教学程序为“三阶段七环节”:二、“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1、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
从模式的结构来看,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观察和联系已有知识进行推理过程,是绕题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综合、重组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
2、角色的转换。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促进者,而是问题情景的创设者,学法的指导者,讨论的组织者。
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诱导、疏导。
而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这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结果是学生能够自觉学习,独立学习,学会学习,以致终身学习。
3、教学目标多元化。
(1)以掌握系统知识和技能为基本目标。
物理学教学有它特定的教学任务,学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物理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对知识、技能的培养掉以轻心,更何况知识和能力是不能割裂的,离开了系统的扎实的知识,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2)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
物理教学的“问题探究”模式高度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是其它能力发展的核心,也是整个智力发展的缩影和标准。
本模式教学抓住思维发展这个主要目标,以它为核心,实现带动其它目标的实现。
(3)以个性发展为重要目标。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个性发展,强调情意领域和非智力因素。
由于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模式教学走出单纯传授知识的旧天地。
把个性发展作为重要目标。
三、模式的教学策略(一)构筑民主的平台,培养主体意识。
1、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认知环境和心理自由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颤抖的手写不出好字,恐惧的心理提不出好问题。
因此,要求教师善与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探究,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和喜新厌旧,钻牛角尖,要满腔热情地接受和喜爱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各种问题的回答,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有问题中合理的成分,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2、以情育情,培养主体意识。
教师要养成无微不至的教学态度,热爱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意识,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满怀热情地伸出援助的手,给予帮助和指点。
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于学习。
“使学生成为充满快乐的人,抬起头走路的人”促使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和学生的乐学精神。
(二)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维“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
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思考,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造。
1、善于从教材、参考书、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提问、设问,首先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
善于筛选出最宜选用本模式的教学内容,然后对哪些适用本模式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面的详细思考,对每一节的内容进行充分准备,使问题材料多,问题情景佳。
其次,围绕教学任务设问,一是适度,设置问题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做到难易适度;二是有梯度,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三是问题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注意广度和深度。
广度上,面向全体,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第三要有充足的信息来源(问题材料),教师可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直观的实验、趣味无穷的漫画、幻灯、投影、计算机软件等给学生提供大量信息,发动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参考书、图表获取信息,我们特别倡导要充分利用“新、趣、奇、疑”的自然学科的特点设问,利用漫画、诗歌、对比、拟人等多种形式提问,使问题情景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人人都在学习,但并非人人都会学习。
新的教学模式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得出问题的“问题意识”要善待提问,要使学生知道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和解决一个好问题同样重要,要引导学生“于疑难处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疑问,及时质疑;引导“于无疑处质疑”,让学生拨开迷雾,在看似无疑的地方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于核心处质疑”,就是让学生在教学的关键处寻找疑问。
要善于表扬、激励,创造民主氛围,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怕被学生问倒,而且要为被你的学生问倒而高兴。
潜意识地培养学生能问、敢问、会问的问题意识,同时要求教师创造出学生“最近发展区”里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知道问题探究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2)从学生的角度讲,年级越高,主动提问的比例越小,据调查显示:小学生主动提问的比例占%,初中生占%,高中生占%,因此刚开始运用“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时,学生不可能具备模式所需要独立学习的习惯,要迈小步,循序渐进,分阶段走,各有侧重。
第一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物理教材的习惯,努力设法从教材中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实行自我评价,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阶段侧重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从他人的观点中概括、提练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反思自己的观点,从争论中吸取精华,提出新的问题。
初步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第三阶段主要是培养问题的质量意识。
在前二个阶段的基础上,逐渐引导学生如何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高质量的问题,这一过程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不可急于求成。
四、本模式具体应用举例为了说明本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操作,以《摩擦力》一节教学为例,简要说明本模式的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景漫画:1、一只蚂蚁拉着一只西瓜在滚动。
疑!2、汽车的轮胎上绕着铁链在冰上行驶。
奇!实验:3、教师演示实验:用一细线窜过一小球。
两手分别拉住细线的两端,随心所欲指挥小球向下运动。
惊!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美妙的问题情景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
(二)提出问题在上述问题情景中,引发了以下问题:学生:1、蚂蚁为什么能拉着一只西瓜滚动2、汽车的轮胎上绕着铁链在冰上行驶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教师能随心所欲控制小球的运动教师:教师提出课题:《摩擦力》。
然后发给学生每二人一只弹簧秤,一块小木块,3个50克的砝码,教师紧扣教材提出问题:(1)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现象和规律(2)在什么地方产生摩擦力它的作用点、大小、方向怎样表达(3)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怎样测定(三)学生独立探究(实验)学生在探究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点实验:指点实验的方法,实验的习惯,实验的注意事项。
点拨思维,及时补充信息,架起知识的桥梁与阶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的殿堂,另一方面及时收集信息,便于反馈。
此环节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诱的作用。
(四)分组讨论根据座位情况,前后三桌组成一个小组,小范围内交流实验心得,解决实验疑难。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平时不敢发言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其逐渐养成敢在大庭广众面前“抛头露面”的习惯。
这一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的精神。
(五)交流与探索在学生实验后,及时汇总情况。
25组学生中有21组学生各抒己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教师用鼓励的目光,激励的语言,对他们加以肯定,即使有些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如:拉不同木块是因为拉力小于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始终和运动方向相反,教师既要赞扬他提出观点的勇气,还要肯定他积极思考问题的态度,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六)概括质疑同学发表观点后,经集体讨论,教师积极引导,概括出十个观点:(1)摩擦力测定的原理是什么(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3)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情况有关(4)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成正比(5)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与木块重力之和等十个观点。
以上十个观点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说明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和纠正上述的观点,此时既可以让学生分组继续讨论,也可以启智思考:木块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木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如何决定的经过教师一连串的深入诱导,通过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等多方位的交流,使上述十个观点一一得到澄清和解决。
(七)反馈训练本教学环节针对学生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设计阶梯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加深和理解本节内容,使教学目标得以沿伸。
设计如下一些题目: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的原因是什么3、重50牛的木箱放在水平的桌面上,(1)现用一水平向右大小为10牛的力去拉,木块静止不同,(2)用15牛的力去拉它,木箱作匀速直线运动,(3)改用20牛的力去拉。
以上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多大4、A、B二物体叠放在一起,A在B 上面,现用8牛的力去推它,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A、B所受的摩擦力情况如何若把A、B平放在一起,要使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所需的推力多大5、描述没有摩擦的世界将会怎样1、2题用于巩固,面向全体;3、4题培养能力;5题则为目标沿伸,体现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上述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以问促思,以思生疑,以疑促学,环环相扣,使学生知识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过程相统一,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教学质量相统一,全面和谐培养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