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北方政治中心的迁移。
自唐朝以来,北方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但在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地区兴起了许多势力,其中以南唐最为强大。
随着北汉、北宋政权的建立,政治中心逐渐向南移。
2.南方地理位置优越。
南方河网纵横,交通便利,使得南方地区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中转站,也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此外,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农业生产丰富,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对外贸易的开放。
宋代实行海禁政策,但同时也开放了少量的对外贸易。
南方地区靠近海岸,与东南亚、南亚等地有频繁的贸易往来,这也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4.手工业的发展。
宋代手工业比较发达,南方地区的手工业制造技术更为先进,特别是丝绸、纺织、陶瓷等传统产业,促进了南方城市的繁荣。
总之,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治、地理、贸易和手工业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南方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

南宋纸币“会子” 铜版拓片
1、纸币的名称?产生的时间? 地点?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出现
2、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
优点?
方便携带,成本低
3、今天的商品交易除人民币外 还有哪些新的支付方式?
交子
知识拓展 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宋朝的商业空前发达。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商 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这 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不仅表明铺号,而且以 白兔为商品标识,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还特别 说明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如果要批发购 买,还可以优惠。这件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
休。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材料二:从西汉到北宋时期的人口变化图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材料三: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
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③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材料四: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
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二:潘楼东区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 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为五更点灯,博易、 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 “鬼市子”。 ——《东京梦华录》
根据以上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特点。
打破了唐以来的市坊制度,商业活动经营突破了“市” 的空间限制,而广布于街道坊巷中。 开始出现夜市和早市,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宋代瓷器
钧 窑
窑
哥
窑
哥窑冰裂纹碗
孩儿枕
景德镇瓷器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 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 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 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 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 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与技能了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最后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视频资料,感知体会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形成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概念,从而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依据历史资料概括自己的观点。
2.通过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形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体会到当时中国经济的先进性,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与表现。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宋海船》《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和《南宋纸币铜版拓片》图片、相关史料、PPT 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与商业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货币,包括贝壳、铜钱、铁钱、白银、黄金等。
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自主探究:同金属货币相比,纸币有哪些优点?交子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导入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相信你早有所闻。
其实,早在唐代,曾先后任杭州和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就对苏杭的美景极尽赞美之词。
晚年回到北方的他,在《忆江南》中表达了对江南的无限眷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描述过江南的美丽与富足。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更是广为流传。
唐宋时期为什么会对江南有这么多美好的描述?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新课讲解一、经济重心的南移师: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历史第9课知识点梳理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江南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
(“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
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④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3、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①要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
②要采取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
③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④要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二、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的发展(1)粮食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由广东、福建向江淮、川蜀推进。
2、手工业的兴盛(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3)制瓷业: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江南地区是南宋制瓷业中心;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比较出名。
(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指南针应用于造船业3、商业贸易的繁荣A.市镇发展(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
(2)表现:①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
②城市可以沿街开铺;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③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B.海外贸易(1)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表现:①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宋经济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在做什么?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提示:画中有士、农、商、医、卜、僧、道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提示:馒头、大米、茶叶、布帛、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提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1)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2)自然因素: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3.抢答:4.乡村四月 范成大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1.图片展示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2目标导学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阅读教材“商业贸易的繁荣”一目,概括商业都市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1)都市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2)人口多;(3)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的出现;(4)活动区域增大——草市出现;(5)商品多;(6)客商多。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状况;
技能目标: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吗?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又是怎么回事?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师:课件出示两宋农业与手工业发展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宋代经济与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发展?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第 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分析宋朝社会生产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较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4.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2.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学习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导入新课:师:什么是“经济重心”呢?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
自学提纲:1、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什么时候?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3、经济重心南移表现在哪些方面?目标导学一:阅读以下史料,分析不同时期江南的特点。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宋书》)三: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高斯得《耻堂存稿》)问题:1.材料说明了什么?2.结合以上材料分别来描述西汉前期、南北朝、南宋时期江南的特点,可参考以下的词语(开发的荒凉的繁荣的)西汉前期:___江南;东晋南朝:___江南;宋朝时期:___江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练习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外贸(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发展》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A.政治中心南移B.城市生活繁荣C.中央集权加强D.南方经济发展2.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
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阶梯的田地。
南宋时南方梯田的开垦()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3.(2019·湖北咸宁·15)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A.开封B.景德镇C.苏州D.泉州4.某一朝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生产精品瓷器的有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定窑合称五大名窑。
这一朝代指的是()A. 陏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5.宋元时期,城市发展起来。
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不下十个。
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 广州B. 开封C. 泉州D. 临安6.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 开封B. 北京C. 南京D. 临安7.南宋时,临安城周围有一批具有卫星城的功能的市镇,如下图,这些市镇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还有水市、菜市、柴市等,由此可知当时()A.文化发达B.手工业兴旺C.商业繁荣D.海外贸易发达8.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 蕃市B. 市舶司C. 蕃学D. 蕃坊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秦朝圆形方孔钱B.汉朝五铢钱C.唐朝开元通宝D.北宋“交子”10.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如下图所示纸币(纸币铜版拓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铁钱太重使用不便B. 活字印刷术发明C. 江南经济的发展D. 北宋商业活动频繁【材料解析】11.小华的学习小组搜集了很多中外学者关于宋朝的评价: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课件(部编版)

9985785 5148529 6624296
80.2% 56.8% 37.1%
①政治因素:南方战乱 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②经济因素:北方人 口大批南迁带来劳动 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一、农业的发展
2.原因: 阅读材料,分析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唐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
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
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示意图
一、农业的发展
1.表现: ③新的生产工具——秧马
耕作技术提高(秧马、复种)
这是宋朝时长江中下 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 种拔秧工具。秧马底 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 成,两端翘起。拔秧时, 人们跨坐秧马,前后滑 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 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 动效率。
秧马
一、农业的发展
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
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蓄保水分和抗御
灾害的作用。
—— 教材P42相关史实
③自然因素:南方自然 条件优越,更适合农作 物生长。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 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④政策倾向:宋朝统治 者重视农业的发展,推 广农业技术。
2.某历史兴趣小组打算编排一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课本剧。
你认为下列情景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C )
A.粮店出售占城稻
B.城市“买卖昼夜不绝”
C.买东西不再使用铜钱
D.景德镇瓷器在市面上畅销
3.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
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
3.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历史知识点】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历史知识点】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北方大批百姓南移,人口减少,城镇衰落,经济发展缓慢。
北方人口的南移,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技术,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南方统治者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比较重视经济发展。
而且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1、开始南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在此之前,经济重心在北方。
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
自此后,因蜀汉和东吴的开发,南方经济开始发展。
2、经济重心迅速南移:隋唐五代时期。
经济重心快速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南朝所在的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北方快一些。
3、南移最终完成:北宋到南宋时期。
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持续发展,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1)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了一亿,劳动力大量增加。
(2)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很大的改进,出现插秧时节使用的工具——秧马;农田水利得到很大发展。
(3)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手工业
(1)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2)铁、铜等金冶炼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3)陶瓷制造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
商业
(1)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2、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
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④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
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⑥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

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课堂练习
D 1、占据宋代粮食作物产量首位的是( )
A.小麦
B.玉米
C.大豆
D.水稻
A 2、被誉为瓷都的是( )
A.景德镇
B.泉州
C.广州
D.成都
B 3、根据下列表格相关内容,你认为在“原产地”栏目中应该填C.印度
D.朝鲜
占城稻
秧马 这是宋朝时长江中下 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 秧工具。秧马底部采用平 滑的木板制成,两端翘起。 拔秧时,人们跨坐秧马, 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 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 劳动效率。
目标导学1:农业的发展
2、农业发展的表现 (2)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品饮之雅上自皇帝,下至民众,举
目标导学3:商业贸易的繁荣
4、纸币出现
合作探讨:宋朝纸币出现的原因有哪些?纸币出现会有什么作用?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纸币 便于携带。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北宋(四川)“交子”
南宋纸币“会子”
作用: 有利于商品流通,促进商业发展、繁荣。
目标导学3:商业贸易的繁荣
5、海外贸易的繁荣
两汉
魏晋南北朝
唐朝中期
重心在北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经济重心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开始南移
南宋
经济重心 完成南移
课堂小结
原因 ①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农业
表现
②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③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宋 代 经 济
手工业
①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江浙、四川),棉织业兴起。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PPT课件

一.宋代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1、粮食作物: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太湖流域和 长江下游成为重要粮仓,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宋代《耕获图》
第2页/共50页
这幅画描绘的是宋代农民从耕种到收获
的情景有人耕种、插秧,有人收割、打场、
舂米、入仓,不同季节的农业劳动,都画在
一张图上
第3页/共50页
南天
宋 谚 语
下 足
。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 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第10页/共50页
北宋至南宋初 ,植棉地区尚限 于广东和福建; 到南宋后期,棉 花种植区已向北 推进到江淮和四 川一带。南宋棉 织业发展到东南 沿海
第11页/共50页
二、手工业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 江浙地区是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织 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第12页/共50页
第13页/共50页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棉 纺织工具的改进和棉纺织品品种的增加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是丝织生产发达。南宋 后期,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 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第14页/共50页
蜀锦
浙江出土的南宋棉毯
2.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
√
第49页/共5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50页/共50页
要的商业贸易区。
第31页/共50页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 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 业区,叫做草市;在城市 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 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 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 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9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

A 优良品种占城稻(
)
A、越南
B、朝鲜
C、印度
D、日本
C 2、下列货币中,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美元
B、英镑
C、交子
D、会子
3、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
是(
)
A
宋代针铺商标 南宋海船
A.宋代商业繁荣 C.宋代科技先进
清明上河图
B.民族政权并立 D.东京闻名世界
交子
D 4、两宋时期,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D、“苏湖熟,天下足”
B 5、下列城市是宋代著名港口城市的是( )
A、成都 B、泉州 C、杭州
D、开封
本课小结
新品种:占城稻 新技术:复种、秧马 茶树:南方普遍种植
农业 发展
新高度: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 新格局:苏湖(常)熟,天下足 棉花:粤、闽推广至江淮、川蜀
丝织业:南超北 川、江浙有名
宋代经济 的发展
棉纺业:南宋后期 手工业 海南有名 发达
唐朝中期: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时期:重心完成南移
制瓷业: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有名
人口南迁
南方经济进一步 发展,开始出现 经济重心南移
至南宋时期
南方经济水平超 过北方,经济重 心南移完成。
思考探究: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今 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
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启示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要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要重视科技、重视人才 要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部编版)

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3.商业
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文献通考》记载: “(北宋时)初蜀人以 铁钱重,私为券,谓之 交子,以便贸易。”
思考:北宋为什么会出现纸币?
商品经济繁荣,贸易需 要,方便携带,成本低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宋代茶坊
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 阅读教材,说一说宋代经济作物有 哪些品种?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1)茶叶:南方普遍种植茶叶,产 茶州县有所增加。 (2)棉花:种植地区从广东、福建 向北推进到江淮、川蜀一带。
南方经济作物种植超过北方。
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2.手工业
王家罗明匹帛铺
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2.手工业
结合6、7、8课所学思考, 为什么宋代海外贸易比陆 上贸易发达?
①北方战乱频繁,原有 的陆上丝绸之路被阻隔。 ②造船业发达。
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3.商业
1172年,仅泉州、广州两市舶司的净收入就 达二百万贯,约占当时南宋年度财政收入的1\20。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市舶司
市舶司的外贸所得,在南宋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 地位。
南移速度加快 逐渐超过北方
国家经济,仰给东南。 ——《宋史》
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三、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阅读材料,归纳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一:五代之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 、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南
宋①时北期方,战南乱方不基休本上,保南持方了相和对平稳安定定的;
环境。
材料二: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 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唐宋时期,北
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从北宋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继续南移并能够最终完成的原因是:
1、自然因素
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
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2、政治因素
这表现为:
一是两宋统治疆域大部分地区在南方,其中南宋时政治中心还移到南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
二是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是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四是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3、经济因素
北方仍然战乱较多,而南方社会秩序相对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使南方自然资源继续得以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秩序发展,从而最终超过北方,全国经济重心已移到了南方。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吉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2.9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2022春·吉林长春·七年级统考期末)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最后完成在()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2.(2022春·吉林长春·七年级统考期末)江南地区在汉代时“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景象。
这一变化表明了()A.康乾盛世的出现B.科学技术的突破C.海外贸易的发展D.经济重心的南移3.(2022春·吉林长春·七年级统考期末)归纳学习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边是一位同学整理的笔记片段,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①澶渊之盟①早市夜市的出现①纸币出现①苏湖熟,天下足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4.(2022春·吉林长春·七年级统考期末)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族增添新的成员—棉纺织业。
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是()A.《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B.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C.南宋诗人艾可叔的《木棉诗》D.1966年浙江兰溪县出土的南宋棉毯5.(2022春·吉林松原·七年级统考期末)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A.开封B.景德镇C.苏州D.泉州6.(2022春·吉林松原·七年级期末)南宋后期,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的是()A.台湾岛B.海南岛C.四川省D.吉林省7.(2022春·吉林长春·七年级统考期末)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
”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交子的出现B.早市、夜市和草市的出现C.热闹的瓦子D.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8.(2022春·吉林长春·七年级长春外国语学校校考期末)北宋东京,“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 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 王应奎《柳南续笔》
阅读卡 棉织业南宋时扩展到江南广大
地区,出现了纺车、弹弓等工具;棉布 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2 制瓷业
宋代五大官窑
钧瓷【河南 禹州 】 汝瓷【河南 宝丰 】
钧窑鼓钉三足洗
阅读卡 宋船头小,尖底呈V字形,便于破浪前进.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
受到横向狂风袭击仍很稳定,同时,结构坚固,船体有密封隔舱,加强了安 全性.底板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或三重大板结构 ,船上多樯多帆 ,便于 使用多面风.大船上又都设有小船,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救生,抢险.每只船 上都有大小两个锚.行船中也有探水设备.这些极适合于远洋航行.
如果是做生意,那 可要带不少钱,很 重耶!谁帮我背呢?
北 宋 的 纸 币 交 子 ”
南 宋 “ 会 子 ” 纸 币
——“
想一想
为什么纸币最早出现在中国宋朝的四川 地区?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重要对外贸易线路 重要对外贸易线路
想一想
为什么妈祖信仰在宋代可以蓬勃发展
阅读卡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 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 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 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 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 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 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 神位供奉。 南宋,俨然成为东南沿海航海的守护神, 不只渔船,商船、战船上也都供奉有妈祖 的神像或神位。
2.使用的工具
耕作类: 犁、耙 、锄 、镰
灌溉类: 翻车 、 龙骨水车
秧马
翻车复原图(曹魏时马钧发明)
曲辕犁使用示意图
1 纺织业
出资做个机户 如何,有市场吗?
丝织业 【两浙】 棉纺织业【海南岛,松江地区】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南宋棉毯
妇女使用棉纺车织布
蝴蝶山茶花 莲塘乳鸭图 (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经济重心
是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 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 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 的经济中心。
经济重心南移阶段图示
北
南
北
南
北
南
第一阶段 远古到西晋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西晋末年到 隋唐五代
从唐朝中期 开始到南宋完 成
想一想
为什么经济重心会南移?
政治方面
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 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那开个窑场的 汝窑三足洗 市场如何?
官窑葵瓣洗
哥瓷
官瓷 【河南开封 】
哥瓷 【浙江龙泉 】 定瓷 【河北曲阳 】
定窑孩儿枕 景德镇瓷
瓷都 【江西 景德镇 】
3 造船业
车 船
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 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船 体巍峨高大,结构坚固合 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 装修更为华美,特别是开 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 开辟了航海史的新时 期.
上一节课我们 了解了岳飞抗金的 故事岳家军以其军 纪严明.作战英勇 而声名大震动,让 金兵闻风丧胆,流 下了 “撼山易,撼 岳家军难”的感慨. 但这支军队也随着 岳飞的被害而解散.
我叫朱子柳. 战争结束了, 我往南走还是 往北去呢?.
朱子柳是一个岳家军的士 兵,现在他谢甲归田.请问他要 往南走还是往北走呢?
类别
农 业 粮食作物
发展成就
1、越南引进占城稻; 2、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3、水稻居粮食产量首位;
经济作物
手 工 业 纺织业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1、四川、江浙丝织业发达 2、棉织业:海南岛 制瓷业中心:江南地区 瓷都:江西景德镇 广州、泉州、明州 1、都市:开封、杭州(早市、夜市、草市); 2、货币:北宋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四川)
南宋· 缂丝翠羽秋荷
阅读卡
缂丝是中国特有的高级工艺织物, 也称“刻丝”。缂丝与织锦、刺绣不同,采 用的是“通经断纬”的织法,就是在织造时, 以各种彩丝制成纬线,沿图案花纹需要处与 经线交织,使图案一块块盘织出来,所以纬 线不贯穿全幅,而经线则贯穿织品.
湘绣
阅读卡
刺绣,是用绣针穿引彩线,按预 先设计好的花纹和色彩,在绣料上刺缀运针, 以绣出图样。刺绣的针法的变化,形成不同 的运针风格和技艺流派。中国刺绣工艺在秦 汉时期就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刺绣和丝绸是 丝绸之路上运输的主要商品。中国刺绣最突 出的有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 绣和四川的蜀绣。
小麦
水稻
茶叶
棉花
种什么才好呢?
水稻(占城稻) 【苏州、湖州及南方大部分】 小麦 【主要在北方】 棉花 【长江以南】 茶叶 【南方丘陵地区】
阅读卡
南宋时 , 长江中下游的太湖、鄱 阳湖和洞庭湖等平原和湖沼地区.这些 地区不仅自身人口稠密,还要运出大 量的粮食供应其它地区,所以从宋代 以后就流行有“苏湖熟,天下足”, “苏常熟、天下足”的民谚。
阅读卡
1974 年 , 泉 州 后 渚 港古码头遗址发现一艘 南宋海船,残长 24.2 米, 残宽9.15米。分13个水 密仓 泉州港出土的宋代海船(复原模型)
楼船战船(复原模型)
1.交易场所调查
重要商业城市
东京(开封) 临安(杭州) 泉州
如果要做生意, 去哪那里好呢?
2.货币调查
阅读卡
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 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北宋庆历年(1041~10 48) ,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 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 平均2.5%计,则一年纳税商品额即 达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 南宋绍兴末年(1162),仅广 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 入即达200万贯,宋朝仅对进口商品 征收7%-10%的关税.
经济方面
1、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 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 大量的劳动力 2、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 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自然方面
南方气候较北方好
到了南方,我可以做些 什么呢?帮我出出主 意吧!
个 人 小 档 案
姓名:朱子柳 性别:皆可 年龄:保密 籍贯:未定
手机:没开通 电话:未使用
1、农作物调查
宋代《耕织图》(局部) 大麦
制; 2、贸易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 洲东海岸 3、在港口设立“市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