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期论文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优选4篇)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优选4篇)有机化学实验中常遇到需要对液态有机物进行干燥处理的问题,其目的在于除去化合物中存在的少量水分或其他溶剂,如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常有一些合成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如乙醚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溴乙烷的制备以及环己烯的制备等,在这些合成实验中,产物常常要经过洗涤、干燥,并最终通过蒸馏才能达到一定的纯度。
干燥剂的使用能够体现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化学实验能力,所以干燥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重要操作之一1干燥的意义和作用在合成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实验中,为了得到较纯的产物,往往需要进行蒸馏操作,但液体中的水分有可能与液体形成共沸物,在蒸馏时就有过多的“前馏分”,造成产物的严重损失,最终导致产率严重降低。
在许多合成反应中,需要严格的无水条件,但试剂中的水分会严重干扰反应,如在制备格氏试剂或酰氯的反应中若不能保证反应体系的充分干燥就得不到预期产物。
有些化学反应是通过分析产生的水来判断反应进程的,而反应产物如不能充分干燥,则在分析反应进程时就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甚至可能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液态有机化合物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萃取、洗涤等操作带入的,反应溶剂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在溶剂制造、处理或者由于副反应时作为副产物带入的,另外,反应溶剂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潮也会混入水分。
水的存在不仅对许多化学反应,也对重结晶、萃取、洗涤等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操作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反应溶剂的脱水和干燥在化学实验中也是很重要的,是经常进行的操作步骤。
尽管在除去溶剂中的其他杂质时往往加入水分,但最好还是进行脱水后再使用。
上面所述所有情况中都需要用到干燥。
干燥的方法因被干燥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要求干燥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如果处置不当就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干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燥剂选择不好,则除杂效果不好;干燥剂用量少,除杂效率就会降低;干燥剂用量偏多,则可能吸附部分液态化合物,使产物的最终产率降低。
化学论文(4篇)

SO 2 +I+2HO=4H +SO 4 +2I 2 2
+
2-
-
1.3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 教材中设计了如下的图示,编者用意很明确 , 以同一时间内气球膨胀大小来确定反应剧烈程度 。 结论是“ 从上述实验现象可以 看 到:NaHCO 3和 Na 2 CO3都能 与盐酸反应,但 NaHCO3与稀 盐酸反应要比NaCO 2 3 与稀盐酸 的反应剧烈得多 。” 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未
2+ -
10
化学教学
2006年,第5期
广告 “高考成功通道,华夏名师打造, 一轮复习 A计 划, 考场鼎定微笑 。” 做完该本习题,考场能绽出微笑吗?不成傻 瓜, 也成书呆子。 且看化学卷的开篇靡页考点 1 中氧 化还原反应一节, 22 题中有四题是错题 ,提供答案 也有多处错误。让我们共同来剖析1、2 题。 第一题 :2g灼热的炭跟适量的浓硫酸反应,炭 全部反应完毕,共收集到气体6.72L( 标准状况 ),则 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A . 0.67mol D.0.02mol 第二题 :R 2O 8 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把M n 离 子氧化为MnO , 若反应后R2O 离子变成RO ,又 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 2, 则R 2 O8 中R 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5 C.+6
n-
2+
2-
-
+
n-
2 症结所在。 12
2-
“炭全部反应完毕” ,按上述解题思路, 可以
2-
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应为: ×2=0.33mol。题面设计的选项中无此数据 。 炭作还原剂升价应该是逐步升高的 , C→ CO→ CO 2,常写 C→CO 2 是终态结果。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静态思维观的载体 ,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它 ( 省 去 了许多丰富的内涵 ) 。作为人师切不可糊涂到 此。 炭 作 为 还 原 剂 应 该 是 先 生 成 +2 价,再 升 到 +4价。 如果命题非得把作为正确答案, B 就必须加上 一 句 话:“ 将气体通过足量强碱溶液可以全部吸 收” 或修改后面的话,“ 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论文(6篇)

论文(6篇)论文模板篇一化学论文2200字(一):化学分析中误差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研究论文关键词:化学分析;误差;影响因素0引言化学分析是十分繁琐的,经过多个步骤的分析与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的数据结果。
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分析方法、试验器具、实验坏境与条件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导致分析误差的出现。
1化学分析中的误差主要包括哪些种类1.1过失误差过失误差也被称为粗差,这种化学分析误差的存在是由于工作人员在化学实验与分析的过程出现失误导致的。
常见的过失误差包括加错化学试剂、读错刻度或者用错实验仪器,这些都属于不规范操作,因此所产生的实验数据是无效的。
过失误差通常都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受到的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化学分析中这种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化学实验操作与分析人员只要在操作时严格按照实验规定流程与操作标准来实施,通过科学严谨的操作就可以避免这一误差的出现。
1.2系统误差化学实验分析中的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与重复性的特点,就是在同等条件下连续多次进行反复实验测定依然会出现误差。
并且这种误差不是偏高就是偏低,所出现的正负差值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是由于某一个固定的因素导致了实验系统出现了误差。
化学实验系统误差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方法误差、人为误差以及辅助品误差三种。
其中方法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驗的方法科学性不足,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由于实验是间断性来实施的,或者实验所进行的空间不同以及指示剂选择等造成了误差的出现。
人为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实验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未按照标准流程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的数据与正确数据之间出现的偏差。
辅助品的误差往往集中在容器误差、水和试剂误差两大方面,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天平、各种容器等都是十分常见的,也往往是必须品,如果实验容器的刻度不准确或者天平的砝码不准确等都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在实验中试剂和水之间的比例误差,或者受其他原因的影响而出现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化学实验分析中的误差由于系统因素所造成的相对较少,并且这些因素是可以进行检定与校正的。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设计)(推荐5篇)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设计)(推荐5篇)第一篇: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设计)【篇一】一、研究背景在以校本研训和案例引领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形势下,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来实现二期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大量流失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大多采用较为保守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往往只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知识的拓展,更谈不上学生探究方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不能全面实现,造成了化学学科意识难以养成,探究是科学的本质意识在教学中难以实践和落实。
探讨在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认为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过程,我们常说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体验生活中的化学原理,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欲望,通过化学实验,发现问题,探究内在规律。
从学生的学习方面来看,学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此我们结合教材教学内容的要求,议定了探究课题“探究我们身边的物质”,后考虑到用“探究”两字对学生来讲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障碍或影响,课堂教学也不够具体,根据当时的教学内容我们将探究课题改为了“生活中水和蜡烛的再认识”。
探究什么?怎样准备?达到哪三维目标?开课的意图是什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设计的教学目标?我们打算边讨论边准备边设计教案。
二、探究课题内容、要求和目标的议定【设计意图】本届学生学习化学刚刚结束了一个重要的入门阶段(指至2006年10月12日止),这一阶段里学生学习了有关空气、氧气和水的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学习了简单的化学符号。
带着对新科目的新鲜感,有一少部分的同学可正确入门而且兴趣正浓。
但还有一大部分的同学由于基础的原因并没入门,而且随之而来的是第二阶段化学符号记忆的枯燥,最终会导致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由高向低发展,为了挽回这一局面,充分体现化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特提出了学习探究身边的物质这一拓展课题。
化学教学论文5篇

化学教学论文5篇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一一、多媒体催化高中化学教学的措施1.1探索微观世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将多媒体与高中化学结合起来能够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在化学课堂中畅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录像、幻灯片等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让学生可以愉快的投入学习。
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是难以将微观的化学世界直观的传递给学生的,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化学直接将化学世界明晰的展示在学生眼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2扩展教学容量,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化学知识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板书时间,扩展化学课堂的容量,在保障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下能够将大量信息传输出来,高密度的开展讲解工作,达到优化教学效率的目的。
应用图片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的展示出来,该种教学模式更加的丰富、形象、生动,可以刺激学生的听觉与视觉,提升化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吸引力。
例如,在开展关于化工生产的教学内容时,多采用板书、挂图与模型,直观性与真实性不足,无法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工生产的积极性。
如果应用电脑模拟功能来编写出化工生产图式,为学生展示出化工生产的物质转换与流动性,就可以让学生对化工生产产生更加感性的认知。
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化学教学不仅可以扩大教学容量,还能够对学生的感官产生更深刻的刺激,让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1.3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在传统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都将主要的精力放置在了难点与重点知识的讲解上,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烦情绪,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更无法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
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选择大量活泼、鲜明的动画与图片,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生动、饱满,这对于提升1.4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活动在高中化学活动中,有大量的实验,利用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化学变化过程,虽然化学实验对于安全操作以及操作步骤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但是如果稍有疏忽,还是有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这种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了畏惧心理。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最新6篇)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最新6篇)化学教学论文篇一通过变异维度创设学习空间,使预想的学习内容顺利转化为实践的学习内容和经验的学习内容。
这种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核心地位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把学生看做有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的课堂主体,在强化知识内在关联性意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经验方式和前知识对于目标新知识学习的潜在影响,最终引导学生建构更加客观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当前西方文化教学中往往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并没有经过对事物差异性的辨析,排除非本质因素影响,真正掌握本质特征,而是通过简单的重复强化来建立概念。
变异理论明确指出知识的建构要以学习者的经验心理结构和已掌握的信息为基础,充分体现了学习的关联性,主动性和社会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向学生介绍概念的定义,而没有呈现这个概念的正反例,学生往往只学会了死记硬背,而无法真正掌握概念的关键属性。
因此,教师能够有效列举正反例是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深入考察和全面掌握的基础上的。
2以学生前知识为出发点的教学安排变异教学理论强调,为了领会事物的本质特征,就必须注意它与其他事物有何差异。
要注意到该事物在哪个方面与其他事物不同,在差异的比较过程中,逐渐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在教学策略上,变异理论指出,分离-变异-对比;的教学操作模式正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理解事物的关键。
这种以变异、对比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明确目标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于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结构进行细致考察,然后客观筛选和提取学生前知识中,能够有效构成目标学习内容正反例的知识信息,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关键属性的差异对比,深入理解和掌握目标教学内容的本质内涵。
基于教学实践并结合对于这一科学教学理念的反思,笔者对于如何将上述操作模式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步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总结如下。
2.1分离基督教文化的关键属性首先,基督教文化知识体系是庞大而繁杂的,有效分离出这一文化知识体系中的关键属性能够化解知识难度,揭示知识的内在道理,使庞大数量的知识呈现出清晰而严密的内在联系结构,又能使结构复杂的知识体系清晰化,简约化。
大学化学小论文范文

大学化学小论文范文大学化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大学化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化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化学小论文范文一:无机化学实验中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摘要: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相关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必修的第一门化学实验课,在整个化学教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实验技能等,还要强化安全环保意识,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以及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他们学习后续实验课程,乃至将来从事化学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综合素质;教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著名化学教育家戴安邦院士就已指出:“只重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育。
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为学生在实验室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练习解决化学问题,各项智力因素同时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课应予充分重视”[1]。
因此,开设化学实验课,做好化学实验教学,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等具有重要意义。
无机化学实验课,首当其冲,是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必修的第一门化学实验课,其地位和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它是后续化学课程的科学实验基础,其教学质量对整个化学相关实验教学影响都很大。
下面介绍我们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问题与学界一同探讨。
1重视安全教育,树立环保意识我们开设的第一个无机化学实验项目是“实验室常规教育,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其中常规教育部分除了介绍实验室基本守则外,主要就是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教育。
带领学生通过典型的案例,了解学习实验室安全及实验室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等知识。
安全是一切之本。
由于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有些药品具有较强腐蚀性,甚至毒性,如果不遵循实验原则,不按规律办事,就可能会产生危险。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0篇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0篇论文1: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这篇论文介绍了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化学实验的实践方法,包括实验的设计、仪器的使用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
论文2: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教学方法该论文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论文3:离子反应的平衡及相关教学策略这篇论文讨论了离子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并提供了相关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应用。
论文4: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及结构分析该论文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分析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分析的技巧。
论文5:化学键及其特性与教学实践这篇论文探讨了化学键的种类和特性,并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一些教学方法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键的概念。
论文6:电化学反应的原理与实验研究该论文详细介绍了电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规律。
论文7:化学平衡的动态平衡及相关案例分析这篇论文讨论了化学平衡的动态平衡概念和相关案例分析,通过实例演示和计算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论文8:溶液的浓度计算及实验操作该论文介绍了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通过实验实践和数值计算,帮助学生掌握溶液浓度计算和实验操作的要点。
论文9: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及能量守恒定律这篇论文深入探讨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和能量守恒定律,通过案例分析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能量变化的概念。
论文10:酸碱中和反应及相关实验设计该论文着重介绍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相关实验设计,通过实验实践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以上是十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的主题和内容简介,希望对您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10篇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10篇论文1:化学实验设计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论文将探讨化学实验设计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实验的目的、步骤、材料和仪器的选择等方面。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科学精神。
论文2:有机化学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们普遍认为难以掌握的一部分。
本论文将研究有机化学知识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和课堂互动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反应机制。
论文3: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研究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论文将研究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实地考察和科研活动等方面。
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在化学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
论文4:高中化学知识的跨学科教学研究化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能够与生物、物理、地理等学科相互关联。
本论文将研究高中化学知识的跨学科教学,探讨如何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学。
通过跨学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论文5:探索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实验能力,还需要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本论文将探索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包括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探索等方面。
通过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论文6:高中化学知识的创学方法研究创学方法是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本论文将研究高中化学知识的创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验探究等方面。
通过创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论文7: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示范实验研究示范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化学论文范文参考高一(合集12篇)

化学论文范文参考高一(合集12篇)化学论文范文参考高一第1篇一、认知同化论的基本理论在认知同化论中,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主要有两个先决条件:(1)学生认可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有一种相互的关系;(2)学习的内容要能够将学生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先决条件具备以后,就要在脑海中形成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这样的概念.二、认知同化论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1.形成上位概念初中化学教学是整个化学教学中最基础的阶段,而概念的教学又是其中很关键的一步,这里面就有很多上位概念.所谓的上位概念,就是学生认知中的涵盖范围比较广的概念.如物质、酸、碱、盐等,这样的概念就是上位概念.这一类概念的讲解往往比较抽象.对于上位概念的学习,教师可以使用PPT课件、演示试验、视频等方式来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有直观的感受.例如,在讲“溶解度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采取试验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将等量的食盐、糖、氢氧化钙、硫酸钡分别放入等量的水中,学生可以观察到食盐和糖完全溶解,氢氧化钙部分溶解,而硫酸钡则几乎不溶.在这样的一个直观的感受下,学生就可以理解物质在水中所谓溶解度的差异是具体怎样的一种差异.又如,在讲“碱的概念”时,教师不要急于去下碱的学术定义,而是要告知学生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样的物质可以称之为碱,让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上位概念衍生出下位概念在学习下位概念的时候,要让学生认可新学习的概念和以前学的概念是有联系的,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使得下位概念的学习事半功倍.例如,在讲“酸性氧化物的概念”时,学生初次接触到这个概念可能比较困扰,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明白酸性氧化物是氧化物的一种,而氧化物又是化合物的一种,化合物又是纯净物的一种.这样的一种找上位概念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很快了解什么叫做酸性氧化物.在学习下位概念的时候,可以采用列图表或者关系图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3.强调概念之间的组合关系化学概念的学习并不是单一的.化学世界本身探寻的就是物质之间的一种关系,因此,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有的学生就有疑问:化学中只有四种反应,为什么还会有氧化还原反应?教师要告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包含的只是四大反应中的一部分,是对化学反应的另外一种分法.在四大化学反应中,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则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把四大反应和氧化还原之间的关系这样梳理以后,学生对于此部分概念的理解就会更加印象深刻.又如,关于溶液的概念,有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学生往往理所当然地认为,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这样的一种分法明显是错误的.这就像吃饭一样,吃饱并不代表吃得多,没有吃饱并不代表吃得少,这都是因人而异的.关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概念,也是根据溶液的不同而不同的.当然对于同一种溶液,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三、结语总之,化学概念的学习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将概念之间的关系分为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这样就将整个化学学习的概念串联了起来,有助于学生利用已经学到的概念理解新的概念,学习新的概念也会对旧概念的理解起到巩固的作用.此外,关键的是搞清楚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把握好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然后选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采用生动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得初中化学概念的学习事半功倍.化学论文范文参考高一第2篇【关键词】高中化学;议题性;化学教学探讨高中化学议题性教学,首先要将学生在高中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本质、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建立联系,综合多个因素系统考虑,权衡利弊,做以决策,其次就是有意识的将高中化学的知识内容寻求相关证据参与到议题中去。
初中生化学论文六篇

初中生化学论文六篇学校生化学论文范文1一、化学科学学问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化学教学大纲,对学校化学教学的四大学问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同学在毕业时达到素养教育所要求的学问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学问内容,根据同学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学校化学中的重要,教学要求分为常识介绍、了解、理解、把握四个不同层次;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把握。
要求同学娴熟把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等方面的基本计算;3.对化学试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
在教学中,老师应按要求仔细做好每个演示试验,对于同学试验,要乐观制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同学都有动手做的机会。
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了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
为了协作素养教育,培育同学面对将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爱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同学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学问水平制造了条件。
应当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养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学问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力量化学科学力量是指同学在学习化学学问、应用化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特征。
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看和感知;化学学问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抽象、推理和论证;应用化学科学学问解释客观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学校同学,应从观看力量、试验力量、思维力量、自学力量等方面,培育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力量。
1.观看力量。
观看力量是知觉的特别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方案、主动的、长久的知觉过程,是和思维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活动。
观看力量是智力三要素(观看、思维、制造)之一,是智力进展的基矗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
初三化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

有机化合物合成策略
逆合成分析
从目标化合物出发,逆向推 导合成路线,确定关键中间 体和合成步骤。
多样性导向合成
利用组合化学、平行合成等 方法,快速合成大量结构多 样的化合物。
绿色合成
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合成方 法,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 原子经济性。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质谱分析
分析当前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如教学内容抽象、实验条 件不足等。
02
提高学生化学学习 兴趣与成绩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 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成 绩。
03
促进初中化学教育 改革
为初中化学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经 验和理论依据,推动教育改革的 深入进行。
论文概述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测量化合物的质荷比,确定其分子式及可能的 结构。
核磁共振波谱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化合物的氢谱、碳谱等, 推断其结构。
红外光谱
通过分析化合物在红外光区的吸收峰,判断其官能 团及化学键类型。
有机化合物功能探讨
生物活性测试
评价化合物对生物体的药理作用、毒性等,筛选 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先导化合物。
构效关系研究
04
化学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 分析
化学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
解释反应如何进行的过程,包括反应物如何 相互作用形成产物。
反应速率
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与反应物浓度 、温度等因素有关。
活化能
反应发生所需的最小能量,决定了反应速率 对温度的敏感性。
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定律
热力学系统
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组成的整体,包括开放 系统、封闭系统和孤立系统。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5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5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篇一一、准确性———目的启示观察是通过视觉神经来对外部信息的一个接收与选择的活动,在这个环节中,观察者是否抓取到正确的信息将直接决定信息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在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准确性,而这可以通过目的启示来实现。
目的启示的核心概念就是观察者在观察中要有强烈的目的性,要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去观察化学实验,从而确保观察时能够正确聚焦与定位。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几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中燃烧的比较,用于实验的物质是红磷、木炭、硫、铁丝,实际上在实验中所代表的是烟、雾、光、火焰这四种不同形态物质的实质与区别。
除此以外,这个实验还说明了可燃物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与在空气中燃烧的不同区别,这些都是学生在观察时所要带着的目的。
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带着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去观察实验,就不容易被实验中其它无关紧要的现象或因素分散了注意力,能更好地聚焦于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本身,从而极大地提高观察实验的准确性。
二、全面性———多维思考由于实验一般是由两种及以上的物质共同作用的一项活动。
所以,从不同的物质角度出发,所观察得到的现象与结论也会不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应当尽可能地全面和细致,而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多维思考。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制取氧气”为例,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一套装置中,虽然涉及到的实验器材不多,操作的环节也并不繁琐,但实验中却多有细节,一旦其中有一个细节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论。
比如,如果药品在试管的底部堆积,那么不但加热无法均匀,而且受热的面积也因此而增大了;如果铁夹在试管的中间部位夹着,那么加热就不能均匀地进行;如果试管口的位置在设置上向上倾斜,那么水就非常容易倒流,从而导致发生试管炸裂的危险;如果导管在试管内过于长,那么对于气体的导出就非常不利,等等。
高中化学论文(优秀5篇)

高中化学论文(优秀5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高中化学论文,山草香整理分享了5篇高中化学论文。
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而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师不仅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也要在知识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技巧.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应当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实验方式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不仅要对仪器有细致观察,进而选取一些合适的实验器材,对化学药品也要有仔细观察,这样才不会用错实验药品.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对实验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尤其是对于实验的各种现象,实验最后的产物或者是结果进行细心观察.这些都是决定学生实验成败的关键,也是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的一种直观体现.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的内容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要观察其形状、大小、比例、尺寸和造型等.对化学实验装置,要先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进行整体观察,在此基础上,再迅速找出装置的中心部位,进行重点观察.(2)化学实验操作.要观察实验仪器的持拿和使用方法;观察实验装置的安装方法;观察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3)物质及其变化.要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挥发性、溶解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和酸碱性等特征.只有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操作都有很多讲究,操作上的任何不规范或者错误,都会直接对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带来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引发一些安全事故.因此,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些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非常重要.教师要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规仪器以及实验器材,对每一种器材的基本使用方法牢记于心.同时,让学生能够结合不同的实验灵活地调整实验操作过程,并且要善于解决实验中的一些问题与突发状况.这些都是学生实验素养的良好体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例如,在讲“滴管”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滴管伸入溶液前要先挤捏胶头?为什么使用时不能伸入试管或接触烧杯内壁?为什么滴管不能横放或倒拿等.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加热、过滤、溶解、蒸发、气体收集、仪器的装配与连接等基本操作,并且要让学生弄清道理、掌握要领、操作正确、叙述明白.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及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方法,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深化有促进作用.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随着学生基础知识的不断积累,实验经验的不断增多,在后续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内容,或者是有意识地融入一些实验性的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而且能够让学生从实验的角度来理解知识点.同时,教师要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以更大的空间,当学生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思考与探究,并且自己找寻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学生探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同样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体现.例如,在讲“铁的化合物”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实验思考问题:(1)锌与稀硫酸反应时不用加热,为什么(新)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却要加热?(2)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中要多加入几枚铁钉,并在溶液上面加一层植物油,各起什么作用?(3)用滴管吸取硫酸亚铁溶液前,一定要先挤压出胶囊中的空气,再伸入溶液,为什么?(4)吸取硫酸亚铁溶液后的滴管,为什么一定要伸入氢氧化钠溶液液面下,再挤出硫酸亚铁溶液?这些问题,概括了本节课程的知识要点,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这种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相互融合,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总之,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科学素养的培养应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实验方式有所了解,并且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也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随着学生基础知识的不断积累,在后续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教学要整合教材的内容,以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化学为切入点,减小高中化学知识教授的难度,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学的方式分析化学重难点知识。
我的化学论文(精选五篇)

我的化学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我的化学论文化学(chemistry)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的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化学是一门历史悠而又富有的学科,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它可以说成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若单从字面上来解释的话“变化的科学”,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之基础科学。
很多人称呼化学为“中心科学”(Central science),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化学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认识和改变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之一。
现代社会的我们都在享用着化学的成果,因为有了化学我们为你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化学分为八种:①无机化学②有机化学③分析化学④物理化学⑤结构化学⑥高分子化学⑦络合物化学⑧电子化学。
我们生活中都在使用这8种化学。
让我们谈谈我们身边的化学吧。
化学是我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我们的一切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女生常用的化妆品,还有我们食用的食品,都是因为有化学才得以保存的长久,不变色、不变味、不过期。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食品已经逐渐飞入寻常百姓之家。
而在人们享受着各种各样的美味食品时,食品安全等事件频繁发生着,这严重影响了人们对食品的信任和对食品的购买欲。
很多人都因食品的不安全而受到伤害。
从三鹿的问题奶粉到上海的“彩色馒头”,再到双汇的“瘦肉精”事件·····,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禁一次次的伤害着千万国民的心,让百姓的脑海中紧绷着食品安全的这根弦。
而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始终离不开一种重要的角色—食品添加剂。
任何一种食品都是有食品添加剂的,因为人们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和保持或提高营养价值,在食品的加工或储藏过程中添加的少量天然或合成的物质。
初中化学优秀论文(精选3篇)

初中化学优秀论文(精选3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篇一摘要:初中化学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对于传统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化学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转变教学观念,通过选择和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老师通过设立各种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化学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情境教学法;初中化学根据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理念以及实施情境教学的基本要求,重点阐述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模拟型情境,同时结合实际教学用案例的形式研究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的三种常见课型新授课、实验课以及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情境教学及其理论基础1、情境教学的定义通过不同的角度分析情境的定义,会有不同的说法。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情境是指一个人正在进行其中一种行为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条件;从心理学角度看,情境是指通过一定的刺激,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从学生角度看,情境作为理解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和背景,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产生其中一种情感体验,进而诱发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有关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刺激事件或信息材料,同时也是传递信息的载体。
2、情境教学的发展及作用情境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经历时代的演变逐渐发展成熟并形成了完整的情境教学理论。
兴趣是人们探究其中一种事物或从事其中一种活动的心理倾向,通过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作为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其中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对个体的知识、偏好系统产生影响。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原有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重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化学论文(精选5篇)

高中化学论文(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高中化学论文,山草香整理分享了5篇高中化学论文。
摘要:化学实验是一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的认识的重要课程内容,它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亲自操作,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实践演练一遍,从而对化学知识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本文就目前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开展实验教学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策略供大家参读。
关键词:高中化学;演示实验;趣味导入;放大细节;直观演示以往的化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只会以口头表达的方式按照书本跟学生讲解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学生并没有真正体验到实验的快乐,对实验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大部分整体氛围还是比较沉闷跟无趣的,这导致许多学生并不喜欢这门课程,只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今天,我们就来讨论探究一下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参与到实验中来,这对于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促进作用。
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更快、更好、更深入地学习高中化学,深刻理解、掌握老师课上提到的知识。
二、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的策略分析1、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课间休息时,高中生的心理状态相对比较轻松,但进入课堂后,学生需要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在过去,化学教师通常都是按照课本上的备课内容进行教学,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状态的转变,化学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中精心设计,多安排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给学生看,并要求学生上台亲自参与实验,还可以选择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课堂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专注于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有效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浅谈化学教学学期论文]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化学教学学期论文]化学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b13e6c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0.png)
[浅谈化学教学学期论文]化学教学论文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问题;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以往过于依赖教材,让学生进行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使得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批判意识与怀疑精神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对信息搜集、获取、处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所以,我们在化学课堂中要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
那么,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该采取怎样的途径和策略使这一教学方式得到有效落实呢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提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
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深入分析的源泉,有了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问题与探究动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
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化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提出富有启发意义和可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促使化学探究活动顺利展开,并以此保证化学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比如,在学习《海洋化学资源》中“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这一知识点时,我就向学生问道:“你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海水又苦又咸,你知道为什么呢海水能为人类提供哪些有用的物质呢”“海水中溶有哪些物质你对课本上的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图是如何认识的”“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其工艺流程是什么涉及哪些重要的化学反应”“海底蕴藏着哪些矿物资源”“为什么可燃冰被誉为21世纪能源目前为什么还没有对可燃冰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如此一系列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会积极运转学习思维并通过阅读教材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有助于学生顺利进入探究学习状态,进而促进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课堂的有效构建。
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全过程,让学生经历完整探究过程。
三、有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学期论文【摘要】创新精神培养和研究方法掌握是研究型教学的目标,以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临界胶束浓度CMC为研究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研究’的特点,转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型’教学为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为主的‘研究型’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和能力[1]。
药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对于上述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转变的需求不言而喻。
以SDS临界胶束浓度测定实验为例,探讨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2],为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积极性探索。
1药学专业研究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建立的必要性物理化学实验是药学专业课程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其学习特点和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倚重比较强,着重于逻辑思维习惯的考察和对高等数学工具的运用[3]。
目前实验课教学模式是对理论知识的实践验证,教学方法和实验过程基本固定。
学生依照实验教材,按部就班地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
实验过程不主动,实验效果差强人意。
2限于教学时数和时间安排,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不能与理论课程同步,造成理论和实验脱节,学生不能很好的对实验内容进行思考,也不能利用实验内容来理解理论知识。
3相对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实验课程和药物化学、药理学等专业实验课程,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于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度不同。
4现有的实验教材和实验内容涉及药物的实验比重偏低,没有解决基础和专业的有机结合,学生对于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不高。
5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如何诱导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对实验产生兴趣,能够主动思考,并进一步产生设计实验与探索研究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4]。
2药学专业研究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模式的建立2.1实验前期准备以SDS临界胶束浓度测定实验为模型,实验课程开始前1~2周布置实验内容及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方法了解表面活性剂的CMC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测定CMC的常用方法及比较。
可以获取大量相关的应用信息,提高对于实验的兴趣和期待。
教师可以启发式教学,例如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如何透过皮肤到达患部,如何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将实验内容与药物剂型有机结合;例如为什么在萃取操作中会有乳化现象及如何避免,将实验内容与有机化学的实验操作技能相结合。
2.2实验模型建立常用的CMC测定方法有表面张力法、光散射法、电导率法等。
本模型中以电导率法进行实验[5],测定不同温度、不同溶剂的一系列浓度的电导率值。
通过绘制电导率与浓度关系和摩尔电导率与浓度1/2关系曲线,从曲线拐点找出不同温度和溶剂下的SDS的临界胶束浓度值。
根据热力学公式计算胶束形成过程中标准焓变、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标准熵变等热力学函数。
学生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对温度、溶剂、浓度等变量在SDS形成胶束过程中的影响和结果进行讨论。
提高学生实验兴趣,激励发散思维,使学生产生进一步设计探索研究的冲动。
3药学专业研究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体会与思考实验选择SDS为测定体系,考察不同变量对于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对实验数据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处理,旨在能够以此为契机,促使物理化学实验内容不断更新,使实验教学模式向研究型发展[6-7]。
研究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有以下改进:1实验准备阶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学会面对新问题提出设想、学会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设想、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推演结论、学会根据结论提出新问题;真正兼有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验过程中鼓励多思考、多提问,不再追求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3实验结果分析阶段,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使用表面张力法、光度法等其他方法测定实验指标[8-9],为开展物理化学探索性实验奠定基础。
临界胶束浓度测定实验在药学专业开设能够使物理化学理论与药物制剂专业实际紧密结合,有很好的应用性[10]。
学海无涯,教学相长,只有不断的在教学活动中摸索和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1]王丽娟.研究型教学在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古代小说史专题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21,255:140-143.[2]胡斌,易鸣,唐辉明,等.研究型教学方法在岩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21:286.[3]张海容,任光明,陈金娥,等.物理化学研究性教学与创新实践[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272:4-7.[4]张福捐,黄振旭.大学化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J].许昌学院学报,20212:152-154.[5]王岩,王晶,卢方正,等.十二烷基硫酸钠临界胶束浓度测定实验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21,153:70-72.[6]陈晓明,王亚琴,宣寒.电导法测定解离平衡常数及临界胶束浓度的实验改进[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74:83-85.[7]陈方博,方云,吴丽娜.十二烷基硫酸钠浓溶液的胶束行为与其溶液体相行为间的相关性[J].应用化学,2021,254:401-404.[8]陈红梅.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SDS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数[J].广东化工,2021,368:219-220.[9]钟金杭,郭拥军,柳建新,等.稳态荧光猝灭法确定胶束聚合合成条件[J].应用化工,2021,413:405-408.[10]崔亚男,葛建君,李凌冰.紫杉醇混合胶束的制备及增强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011:107-112.摘要: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创建了绿色、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优化整合了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验项目;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开设系列合成实验和微型化实验,使实验试剂和实验产物多向共享.通过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实训技能,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职业教育;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实验实训教学是举足轻重的实践性环节.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制药技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专业实践课程,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笔者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下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不少问题[1].为更好地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制药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于职业教育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1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有机实验污染较重,学生兴趣不大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的有机溶剂种类繁多,很多物质易挥发、味道难闻且毒性大,三废问题严重[2].很多学生认为有机化学实验有毒有害,于是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对实验不感兴趣.因此,在上有机化学实验课时,容易出现学生离岗、难于管理的情况.1.2教学模式陈旧,学生依赖性强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需提前预习实验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并清楚写出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过分依赖教材和讲义,边看讲义、边做实验[3G4],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全由教师解答,学生仅仅是被动参与.这种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思考,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少数学生到学期末甚至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做实验,也没有从有机化学实验中学到知识和技能.1.3内容陈旧,验证性实验吸引力不强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大多数实验是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经典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操作、化合物物理常数测定、官能团鉴别、简单物质制备等,实验中制备的化合物单一,因而主要配合理论教学中某些官能团转换实验和验证性实验[5],实用性不强且远离生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验证性实验过多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1.4实验产品无去处在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的选取多是配合理论教学的需要,大多数实验产物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目前,实验产物制备后的用途基本限于对化合物基本物性参数的测试如熔点测定,而实验产物本身基本无后续的应用,只能作为废弃物处理或者存放在实验室[6].如此,不但浪费试剂,而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学生也常质疑合成制备实验的意义,对实验成果没有认同感.1.5实验排课方式使学时受限,影响教学效果我校实行实验课程单独开设,但是开课时间相对固定,一般安排每周1次,每次实验课3~4学时,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而实际上,课程内容中涉及到的部分实验操作,如柱层析及结晶、重结晶等实验耗时较长,一般在一次实验课的时间内难以完成.因此,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很多实验因时间限制并不能完整地做完,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7].2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2.1深入分析学情,创造绿色安全的实验环境有机化学实验用到的有机溶剂种类较多,挥发的有机溶剂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有些还有毒性,让人感到不适,这是不争的事实.产生这些气体的原因主要为:1较多的试剂长期存放于实验场室内,挥发试剂又不能及时排出,使污染加重;2试剂使用量过大,整个实验室环境变差.对此,我们采用以下办法解决:1将实验试剂特别是挥发性溶剂放在库房,需要时按需领取,实验室内不能有过多的试剂留存;2在满足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刺激性、毒性相对较小的试剂完成实验项目,既完成了教学实验,也减少了污染;3将实验微型化[8G9],大大减少实验试剂的用量和污染,而且微型化实验对实验操作要求更高,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一举两得.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了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消极情绪,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2.2改变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角,而学生是配角.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更多的应该是点拨、指导,而不是条分缕析地满堂灌[10G11].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更是如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充分预习,在课堂上随时提问考核;在实际操作课上,教师在关键知识与操作中给予点拨,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疑惑、困难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鼓励学生与教师讨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2.3构建实验内容新体系实验内容的选择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由于职业教育的学制短,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承担了较多的技能培训任务,在实验内容的选取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专业技能的锻炼等.我们将实验教学内容分成了几大板块,主要是:1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包括玻璃工操作以及化合物物性参数测定,例如熔点、沸点测定;2化合物化学性质及鉴定实验;3化合物合成制备;4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制备.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基本实验操作、性质实验以及合成实验多是分别开设,特别对基本操作和性质实验,学生多感到枯燥无趣.对此,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1将基本操作实验、性质验证实验和鉴别实验融合到合成实验中,不再单独开设基本操作实验、性质验证实验及鉴别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2选择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验项目,如菠菜中叶绿素的提取分离、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分离、肥皂的制备、黄连中黄连素的制备、阿司匹林的制备、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等,展示了有机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密切联系[1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认同所学知识的价值.3开设系列化实验[13],即多步反应实验,使前一次实验的产物用作后一次实验的原料.例如,我校开设了局部麻醉药苯佐卡因的制备实验,从对硝基甲苯开始,逐步转化为对硝基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乙酯、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组成系列合成实验.这样编排后,每一次实验的产率、纯度都会影响下一次实验是否能正常进行,学生就必须认真对待、精心操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4对比式教学.在实验的编排中,我们还引入对比实验,例如苯佐卡因的合成,分别以对硝基甲苯和对甲苯胺两种不同原料作为起始原料进行制备,学生在完成2个实验项目后,可以通过物料用量、反应条件、收率等进行成本核算,比较工艺路线差异,拓展了学习深度.2.4实验试剂和产品多向共享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为实验产品寻找到用途.对于系列实验,每一步实验的产品都是下一步实验的原料,而对于最终制备的产品,可用于其他课程教学中.例如制备所得的苯佐卡因、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可用于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而甲基橙则可用于分析化学滴定实验教学中.又例如制备出的肥皂可用于实验室器皿的洗涤,不但减少了试剂的浪费、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还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学生自己的实验成果能够得到实际应用,也激发了学习热情和自信心.2.5引入实验新技术,合理调整教学安排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难免有耗时较长的实验.在单次实验学时不充裕时,我们探索将有机化学实验微量化,使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时间缩短.例如进行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由于采用了微量化实验,大大节约了时间.在实验课上,学生如果实验失败或者要考察反应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实验,而不像常量实验那样在一次实验失败后没有时间补做.通过这种微量化实验,既节约了时间和试剂,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而对于基本操作实验,例如色谱分析实验,通过减少试剂、色谱填料的用量和层析柱大小并适当调整,尽量完整地呈现整个操作过程,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尽管如此,有些实验课的学时仍需适当增加.3结语实验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和特色所在,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笔者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多方面教学改革的探索,在化学制药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职业教育中的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亦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参考文献References[1]叶红,王蕾.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216:30G31.[2]赵岩,邬旭然,王进军,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改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205:96G98.[3]胡昱,陈义旺,孙晓霞.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职教论坛,202133:69G72.[4]苏玉,马东升,于颖慧.有机化学实验启发式教学探析[J].黑龙江教育,20219:6G7.[5]吴绍艳,李琴,章焰,等.化工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当代化工,2021,4112:1330G1332.[6]施玲,郭晓稚,葛健锋,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管理的新实践[J].化学教育,20214:37G39.[7]董艳萍,田喜强,乔秀丽,等.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合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2021,397:230.[8]郭乃妮.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微量化、绿色化研究[J].皮革与化工,2021,30133G35.[9]田旭,林沛和.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小量、半微量与常量实验教学[J].实验室科学,2021,102:46G47.[10]柏铭,马庆林,孟凡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改进[J].化学教育,202114:42G44.[11]蒋卫华,李忠玉.PBL教学法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育,20214:26G29.[12]谭倩,龚成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3:165G167.[13]王春华,赵美泽,陈厚,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2411:117G119.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