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徐淮地区位于中国江苏省和安徽省交界处,是中国小麦主产区之一。

徐淮地区的小麦生产以其绿色、优质、高产出而闻名,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于确保小麦品质和增加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一、土壤选择和处理1.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小麦种植。

2. 在种植季节前进行土壤消毒,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

二、品种选择1.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

2. 选用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减少农药使用。

三、种子处理1. 选择优质小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以促进种子出苗速度和增强抗性。

2. 对种子进行除草剂处理,以减少后期的除草工作。

四、合理施肥1.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小麦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2. 尽量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量。

五、科学浇水1. 根据小麦生长期的需要,科学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2. 避免轻浇重灌,以免造成小麦根系浸泡,影响呼吸和生长。

六、及时防治病虫害1. 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小麦病虫害情况。

2. 选择环保的防治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七、适时管理1. 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及时的管理工作,包括修剪、中耕、除草等。

2. 确保小麦生长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八、收获后期处理1. 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保证小麦籽粒的充分成熟。

2. 在收获后,进行及时的打谷和包装,以确保小麦的质量。

以上即是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这些规程对于保障小麦品质和提高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认真遵守并加以实践,使徐淮地区的小麦生产蒸蒸日上,为我们的生活贡献更多的优质小麦产品。

08.黄淮海地区绿色食品夏玉米生产操作规程(1)10.20

08.黄淮海地区绿色食品夏玉米生产操作规程(1)10.20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LB/T 008-2018
黄淮海地区
绿色食品夏玉米生产操作规程
2018-04-03发布 2020-11-01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
前言
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天津市绿色食品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河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玮、张宪、郑成岩、张凤娇、王莹、任伶、马文宏、樊恒明、刘远航、刘烨潼、邓艾兴、马磊、孙世德、王洪亮、孟浩、王馨、邱璐。

15.黄淮海地区绿色食品夏大豆生产操作规程(农药修改核对后)

15.黄淮海地区绿色食品夏大豆生产操作规程(农药修改核对后)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 015-2018黄淮海地区绿色食品夏大豆生产操作规程2018-04-03发布 2020-11-01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前言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亳州市农副产品管理办公室、阜阳市农业委员会。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馨、尹秀波、冯世勇、唐伟、孟浩、刘娟、樊恒明、张涛、李晓东、魏钢。

黄淮海地区绿色食品夏大豆生产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黄淮海地区绿色食品夏大豆生产的产地环境、种子选择与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生产废弃物的处理、贮藏、包装运输及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黄淮海地区,包括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的绿色食品夏大豆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 105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 1118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3 产地环境3.1 环境条件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远离医院、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污染源。

应在绿色食品大豆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防止绿色食品大豆生产基地受到污染。

3.2 土壤条件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g/kg以上,全氮含量在1.0g/kg以上,有效磷含量在10mg/kg以上,速效钾含量在80mg/kg以上,阳离子交换量在15cmol(+)/kg以上。

地势平坦,土壤耕层疏松深厚,土质肥沃,肥力一致,无严重土传病害的地块。

pH宜为6.5~7.5,且具有较好的排水、保水性能。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徐淮地区的农民合理、高效地种植绿色优质小麦,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并减少农业环境污染。

二、优质小麦的选择和种植1. 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优质小麦品种,如鲁麦896、郑麦39等。

2. 合理调整种植密度:种植密度过高容易导致小麦植株竞争激烈,影响生长发育,因此要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为15-20株/平方米。

3. 土壤准备:在种植前,要进行适当的土壤处理,包括翻耕、深松土壤、施肥等,以保证种植环境的良好。

三、绿色种植技术操作1. 合理施肥: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要根据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苗期可施适量氮磷钾复合肥,分蘖期需要补充适量的氮肥,灌浆期应增加磷、钾等元素的供应。

2. 种植管理: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整洁;灌溉管理要适时适量,并避免积水;在生长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合理使用农药。

3. 形成积极的生长习性:通过合理修剪和摧挤等措施,使小麦植株形成紧凑的生长习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绿色收获技术操作1. 适时收割:要在小麦籽粒充实但未完全硬化时进行收割,避免小麦籽粒过度老化和脱粒。

2. 提高收割效率:使用合适的收割机械,并调整好收割机的刀片高度和转速,以提高收割效率和减少损失。

3. 移除秸秆和零星杂草:及时清理田间的秸秆和零星杂草,减少后续种植的病虫害风险。

五、环境污染防控措施1. 合理使用农药:在施用农药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遵守安全距离和使用限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 节约用水:合理利用雨水和灌溉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盐碱化。

3. 垃圾处理:及时清理田间的垃圾和废弃物,避免积累。

六、总结徐淮地区的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旨在帮助农民科学种植小麦,提高产量和品质,保护农业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民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种植和管理,并不断总结和探索本地适宜的生产技术,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徐淮地区是中国优质小麦的主要产区之一,其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非常适合小麦的生长,而且在近年来,徐淮地区已经开始加大对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以求在小麦生产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为了提高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土壤改良1.1 选择合适的耕地选择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小麦种植。

应避免盐碱地和土层肥力较差、排水不良的地块。

1.2 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一种常见的土壤改良措施,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在小麦收获后及时将秸秆碎烂还田,使其成为土壤肥料和有机质,为下茬小麦的生长提供养分和水分。

1.3 施肥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检测,合理施用有机肥、磷肥、钾肥等。

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并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施磷、钾肥,以提高土壤肥力,为小麦的生长提供养分。

二、种植技术2.1 优质种子的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并且品质良好、抗逆性强的小麦种子。

种子应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无病虫害和杂种,保证良好的生长品质。

2.2 合理密植选用生长势强、穗大粒饱的小麦品种,每亩适宜密植量为1200-1500株,在保证养分供应的情况下,合理密植有助于增加小麦产量。

2.3 适时播种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一般在秋季9月-10月进行播种,确保小麦在最佳的生长期内。

2.4 种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左右,对于疏松的土壤,可以稍微深一点,以利于种子的生根生长,确保良好的生长发育。

三、田间管理3.1 合理灌溉根据小麦生长的需要,确保适当的灌溉量和灌溉频次,避免干旱或水浸现象的发生。

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应适当控制灌水,避免造成小麦秆节过长,影响穗部发育。

3.2 施肥管理在小麦拔节前后及灌浆期进行追肥,适时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以保证小麦的生长需求。

3.3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间情况,及时发现并且防治小麦的病虫害,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治理,防止病害的蔓延。

72黄淮海及环渤海湾地区绿色食品甘蓝生产操作规程

72黄淮海及环渤海湾地区绿色食品甘蓝生产操作规程

72黄淮海及环渤海湾地区绿色食品甘蓝生产操作规程一、前言绿色食品甘蓝是指在种植过程中遵循绿色农业标准和要求,不使用化学农药和有机肥料,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生产出来的高质量、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为了确保黄淮海及环渤海湾地区甘蓝生产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产品筛选和种植准备1.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甘蓝品种。

2.病虫害抗性优良:选择抗病虫害的甘蓝品种,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3.土壤改良: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改良,加入有机物和矿物质肥料,改进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三、种植技术控制1.均匀支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均匀支付,确保甘蓝的生长均匀。

2.水分管理: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科学合理地供水,避免过度积水和水分不足的情况。

3.茬后翻耕:种植一季的甘蓝后,要及时进行茬次翻耕,保持土壤松软,便于下一季的种植。

4.常规管理:及时除草、松土,防止杂草竞争,保证甘蓝充分生长。

5.病虫害防控: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防治的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6.过量密植:为了提高产量,不应过量密植,要留有足够的空间,避免病虫害的蔓延。

四、施肥管理1.有机肥料的应用:优先选择符合绿色食品甘蓝标准的有机肥料,适量施用,保证作物需要的营养。

2.老化土壤的改良:适时进行土壤的老化改良,可以采用深翻、施入有机肥料等方法进行改良。

3.轮作休闲:合理安排甘蓝的轮作休闲,可以减少土壤肥力衰退,保持肥力平衡。

4.减少化肥使用:减少对化肥的过度依赖,尽量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

五、采收和包装1.采收时机:根据甘蓝的生理特点和成熟程度,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采收,保证甘蓝的品质。

2.采收方式:采用手工采摘的方式进行采收,避免机械压伤甘蓝,影响品质。

3.包装要求:采用无污染、无异味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保证甘蓝的卫生和品质。

六、质量检测1.农产品质量检测:对采摘的甘蓝进行质量检测,包括重量、形状、色泽、口感等指标。

黄淮海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2018年发布实施】

黄淮海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2018年发布实施】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006-2018黄淮海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2018-04-03发布2018-04-03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前言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安徽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勤、曹承富、唐伟、高照荣、杜世州、郑成岩、邱祥松、孙玲玲、孟浩。

黄淮海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黄淮海南部小麦绿色生产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灌溉、田间管理、收获、生产废弃物处理、贮藏、包装与运输及生产技术档案建立。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北部、安徽和山东的绿色食品小麦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3产地环境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的规定,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污染源,距离医院和公路、铁路干线等有明显污染源地域1km以上。

在绿色食品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防止绿色食品生产产地环境受到污染。

4品种选择4.1选择原则选用通过属地省级或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且适宜黄淮海南部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冬性或半冬性小麦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种子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0%,水分不高于13.0%。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徐淮地区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而绿色优质小麦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小麦品种。

绿色优质小麦不仅口感好、营养丰富,而且抗性强、适应性强。

本文将介绍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品种选择
1.选择抗病性、适应性强的麦种。

2.选择具有较大籽粒、较高品质和较强适应性的麦种。

3.选择品质优良、抗逆能力强的麦种。

4. 注意区分麦种的生育期,选择相应的农业措施。

二、土壤调理
1.对于缺肥的土壤,应施凉湿有机肥,控制氮肥投入量。

2.对于重度污染的土壤,应选择抗污染耐肥、生长快的麦种。

3.合理施肥,避免过度施用化肥,控制氮、磷、钾肥的比例。

4.使用生物肥料,适当增加土壤硒元素含量。

三、田间工作
1.选好种子,用深松耙平整田地。

2.注意施肥和灌水顺序,避免肥料、水分的浪费和浸润。

3.在种植的过程中,注意防治小麦病虫害。

注重防治白粉病、条斑病、叶锈病、炭疽病等病害。

虫害方面,要加强防治蓟马、蚜虫、刺吸式害虫等害虫。

4.注意排灌排雨,及时浇水灌溉,调节土壤水分。

四、采收与加工
1.及时采收,避免过后损失。

2.注意控制水分含量,控制杂质含量。

3.采用切割机操作,减少杂质污染。

4.注意存储条件,避免虫害以及杂质的污染。

总之,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不仅提高了小麦品质和农民的收益,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和消费者的健康。

东北地区绿色食品春小麦生产操作规程【2018年发布实施】

东北地区绿色食品春小麦生产操作规程【2018年发布实施】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005-2018东北地区绿色食品春小麦生产操作规程2018-04-03发布2018-04-03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前言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东北农业大学、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刘培源、李钢、张宪、付连双、王焕群、王然、韩玉龙、张雪晗、叶博、李岩、郝贵宾、刘明贤、崔爱文、王桂梅。

东北地区绿色食品春小麦生产操作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东北地区绿色食品春小麦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生产废弃物的处理、贮藏及生产记录档案。

本规程适用于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绿色食品春小麦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3产地环境条件3.1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的要求。

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污染源。

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应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

3.2气候条件因品种早、中、晚熟期不同,要求≥0℃年活动积温在1600℃以上,年降雨量450mm以上。

3.3土壤条件土层较深厚、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养分充足、保肥水强、通气性良好,pH为6.5~7.5。

4品种选择4.1选择原则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的适合本区域种植的高产品种,比如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地区可选用龙麦35号、巴丰5号、克春4号、垦九10号、辽春18号等。

种子每2~3年更新一次。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种植选址1.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进行种植,并保证土壤pH值在6.5-7.5之间。

2.避开种植小麦的连作地块,减少土壤传播病虫害的风险。

二、土壤准备1.在农田深耕15-20厘米,翻犁翻整,将土壤杂质和残留植物清除干净。

2.施用基础肥,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情况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保证小麦种植的养分需求。

三、良种选用1.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栽培条件的绿色优质小麦品种。

2.选择外观完整、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种植。

四、浸种处理1.将种子浸泡在0.2%的农药溶液中,浸泡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取出种子晾干备用。

五、定量播种1.在整好的土壤上进行稀播,保证每亩播种量为100-150克。

2.均匀撒播种子,避免密集和稀疏播种。

六、浇水管理1.在播种后进行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2.避免积水和严重缺水的情况,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浇水量。

七、施肥管理1.在苗期施用追肥,根据小麦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供应情况进行施肥。

2.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500-800公斤,矿质肥10-15公斤。

八、病虫害防治1.定期巡查田地,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农药进行喷洒,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九、灌溉管理1.根据小麦生长需要进行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2.避免过湿和过干的情况,遵循灌水量合理、节约用水的原则。

十、田间管理1.及时除草,保持田地整洁,避免杂草影响小麦的生长。

2.控制田间害虫和有害杂草的繁殖,保证小麦的生长环境。

十一、收割1.根据小麦的生育期精确掌握收割时机,及时收割成熟的小麦。

2.使用机械收割机进行收割,避免损失和污染。

72 黄淮海及环渤海湾地区 绿色食品甘蓝生产操作规程

72 黄淮海及环渤海湾地区  绿色食品甘蓝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LB/T 072-2020
黄淮海及环渤海湾地区
绿色食品甘蓝生产操作规程
2020-08-20发布 2020-11-01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
前言
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河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山东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安徽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辽宁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徐继东、吴东梅、李建斌、张志华、曾晓萍、余方伟、许琦、纪祥龙、任旭东、金丹、李铁庄。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立地条件麦田应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松紧度适宜的粘壤土、壤土地。

麦田不宜重茬,应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前茬以大豆、玉米为好。

2、耕作整地麦田整地应采取深耕和深松相结合,三年深松一次,水地整地前如遇土壤墒情差,应先浇水一次。

整地要达到深、透、细、平。

对耕作整地较晚、墒情较差,土壤过分疏松的地块,播种前要镇压,使土壤达到齐、松、平、墒、净、碎且上虚下实。

3、施肥要点播前结合耕地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

推广重施底氮(肥)技术,氮肥一次底施,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实现产量品质同步提高,一般亩产400—500公斤,亩施纯氮14公斤、磷6公斤、钾肥5公斤、亩产400公斤以下,亩施纯氮12公斤、磷5公斤、钾4公斤。

4、选种及种子处理4.1选用优种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

适宜我县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有:水地:济麦22,烟农19;旱地:运旱21-30,临旱536,长6878。

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除去秕籽,烂籽,破籽,病籽。

4.2种子处理小麦种子要进行包衣处理或药剂拌种。

对地下害虫和吸浆虫为害区,应使用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乳油拌种,对锈病、白粉病、腥黑穗病等发生区,应选用粉锈宁拌种。

5、浇足底水有水浇条件的,在播种前7—10天要浇足底墒水。

6、适期播种6.1播期。

9月20日至10月7日秋分前后为播种适期,可提前或推后5至7天,杜绝霜降麦。

6.2播量。

在适宜播期内每亩用种量7.5—10kg,每提前一天播种,播量应减少0.5kg,每推后一天播种,播量应增加0.5kg,但最大不易超过15kg。

6.3播种原则先播山坡地,后播平川地;先播背阴地,后播向阳地;先播旱地,后播水地。

6.4播种方式。

小麦播种应选用机播或耧播。

对扩浇地、晚播回茬地、肥旱地可采用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的方式。

6.5播深4—5cm,深浅一致。

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第一篇: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谯城区绿色食品小麦栽培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小麦每亩单产400公斤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肥料、农药使用原则和要求,以及生产管理等系列措施。

一、基本条件1、土壤条件。

选择土层较厚,质地为壤质、轻壤质的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O.08%以上,碱解氮6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磷15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

2、生产基地环境条件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环境条件(NY/T391—2000)要求。

灌溉水选用地下水源。

二、主要技术指标(一)播种前准备1、选用良种:选用经审定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

早茬地选用皖麦38号;中茬地选用豫麦69号、烟农19;中晚茬地选用豫麦47号、豫麦70号;晚茬地选用郑麦9023。

2、配方施肥。

亩底施腐熟有机肥3立方、复合肥50公斤,或尿素18公斤、过磷酸钙7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微肥1公斤。

有机肥不足时亩补施饼肥50公斤。

3、精耕细作。

采用机耕,耕深23-25厘米,打破犁底层,耙透整平,达到寸水灌满田。

同时提倡深松机深松,增加蓄水保墒能力。

土壤墒情不足时先造墒,再整地,后播种。

4、防治地下害虫。

在耕地时捡虫,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采用药剂防治,犁地用辛硫磷拌饼撒施,每亩用量100-250克,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同时,在播种时,选用包衣种子或用小麦拌种剂拌种。

(二)播种1、精少量机播。

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机播,播种量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灵活掌握,一般早茬品种每亩播种量5-6公斤,中茬品种每亩7-8公斤,晚茬品种每亩9-10公斤。

播种深度4-5厘米,做到足墒下种,一播全苗。

2、适期播种。

早茬地选用偏冬性品种,一般在十月五日前播种,中茬地选用半冬性品种,在十月五——十五日播种,晚茬地选用弱春性和春性品种,在十月十五——二十五日播种。

尤其是抗寒性较差的春性品种播期要推迟到十月二十日以后,以免冻害。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和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和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和稻茬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农业科技与农机【发文字号】农办机[2013]23号【发布部门】农业部【发布日期】2013.05.29【实施日期】2013.05.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和稻茬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机[2013]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农业、农牧)局(厅、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提升小麦机械化生产科技水平,推进小麦生产的标准化,对于促进小麦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小麦机械化生产的科技含量,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提出了《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和《稻茬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现予印发。

请各地在两个技术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技术内容,完善本地区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和操作规范,做好试验、示范和推广,进一步提升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

附件:1.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2. 稻茬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农业部办公厅2013年5月29日附件1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产,也可供西北冬春麦区小麦生产参考。

在一定区域内,提倡标准化作业,小麦品种类型、耕作模式、种植规格、机具作业幅宽、作业机具的调试等应尽量规范一致,并考虑与其它作业环节及下茬作物匹配。

一、播前准备(一)品种选择。

按照当地农业部门的推荐,选择适宜的小麦主导品种,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丰产潜力大、抗倒伏性强的品种;旱薄地应选用抗旱耐瘠的品种;在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肥地,则应种植抗旱耐肥的品种。

(二)种子处理。

小麦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其中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

04.黄淮海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04.黄淮海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NY/T 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NY/T111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地块应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灌排便利。选择区域的全年≥10℃的积温在3500℃以上,小麦播种至成熟期>0℃积温在2200℃以上,生育期日照时数在2000h以上。全年无霜期大于135d,降水量440mm。
6.2施肥
提倡增施有机肥,控施化肥,合理施用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施用的肥料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施肥量应符合NY/T 1118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确定施肥量和肥料比例。一般每亩基施腐熟有机肥2000kg~4000kg,每亩总施肥量:尿素7kg~12kg,磷酸二铵11kg~15kg,硫酸钾10kg~14kg,硫酸锌(ZnSO4)1.5kg~2.0kg。全部有机肥、磷酸二铵、硫酸钾、硫酸锌作底肥,尿素的50%作底肥,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施余下的50%的尿素。
6.3.3.3生物防治措施
保护利用麦田自然天敌,在小麦开花和灌浆期释放食蚜蝇、瓢虫等防治蚜虫。
6.3.3.4化学防治措施
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防治白粉病和条锈病,掌握在麦田出现中心病团时,每亩可用25%丙环唑乳油30 ml~35 ml或20%三唑酮乳油45 ml~60 ml,兑水60 kg~75 kg喷雾;防治纹枯病每亩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 ml~150 ml,兑水40 kg喷施到植株下部。防治赤霉病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兑水50kg,在始花期前喷雾,可兼治白粉病;防治蚜虫每亩可用10%吡虫啉10 g~20 g或50%抗蚜威6 g~8 g等杀虫剂,在百株蚜虫量800头~1000头时施药。病虫害具体化学防治方案参见附麦播种至越冬开始,有0℃以上积温600℃~650℃为宜。黄淮海北部区域小麦适宜的播种期是10月2日~10月10日。冬性品种应早播,半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范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范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范(1)品种选择黄淮海地区地域辽阔,各地生态和生产条件有较大差异,地区间引种要根据国家及当地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进行。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种植。

在目前的生产水平条件下,分蘖成穗率较高的多穗型品种产量较为稳定,实现高产的机率较高,适合亩产400公斤左右的一般水浇地种植;而分蘖成穗率较低的大穗型品种虽然抗倒伏能力强,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适合在亩产千斤以上的高肥水地块种植。

垄作高效栽培条件下,选用分蘖成穗率较高、且株型较为松散的多穗型品种更有利于发挥小麦的边行优势,容易实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标。

目前黄淮海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有中优9507、京9428、藁城8901、济南17号、济麦20、豫麦34号、豫麦47、郑麦9023等,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品种。

(2)种子包衣随着生产水平的改善和小麦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金针虫等小麦常见病、虫的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发病程度越来越严重,由此造成的产量损失也越来越大。

种子包衣是防治小麦常见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小麦专用种衣剂不仅含有一定数量的杀菌剂和杀虫剂、而且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微肥和生长调节剂,种子包衣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和培育壮苗,故提倡播种前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实行优质小麦订单收购的地区可由龙头企业(如粮食收储或加工企业)对种子进行统一机械包衣后再分发给种植户,可以更好地保证包衣质量。

(3)精细整地,培肥地力,打好播种基础农谚道:“麦子不怕草,就怕坷拉咬”。

精细整地,打好播种基础是小麦高产、高效的基本要求。

一般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25厘米,以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下扎,扩大小麦的营养范围。

耕前要施足基肥,基肥的施用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

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公斤左右,磷酸二铵15~2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尿素10~15公斤为宜;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施用根据当地土壤养分状况和优质小麦需肥规律研制的等体积复混肥或复合肥;注意平衡施肥,尤其是缺P肥和K肥的地块应适当增施。

90黄淮海及环渤海湾地区绿色食品拱棚芹菜生产操作规程

90黄淮海及环渤海湾地区绿色食品拱棚芹菜生产操作规程

90黄淮海及环渤海湾地区绿色食品拱棚芹菜生产操作规程一、引言绿色食品是指无公害、无残留、无添加的高品质农产品,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和健康,而绿色食品就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最佳选择。

黄淮海及环渤海湾地区以其较为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逐渐发展成为绿色食品生产的重要区域之一、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和指导黄淮海及环渤海湾地区拱棚芹菜的绿色食品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种植准备1.种植区域的选择:选择阳光充足、雨水排放顺畅的区域,尽量避免种植在靠近污染源的地方。

2.土壤改良: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改良,如施加有机肥料、调整土壤酸碱度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环境。

三、品种选择和苗期管理1.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拱棚芹菜品种,如金柱、金骏、早红等。

同时,应优先选择耐病虫害的品种。

2.苗期管理:在育苗期间,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除草、疏苗和防治病虫害。

四、育苗基质和播种1.育苗基质:选用优质的育苗基质,如砂质壤土、腐叶土等。

避免使用含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基质。

2.播种:将芹菜种子均匀撒在育苗盘或育苗箱中,播种密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便保证苗期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五、移栽和管理1.移栽:当芹菜苗长到适合移栽的高度时,移栽到拱棚内。

移栽过程中注意不要损伤幼苗根部和茎叶。

2.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可采用有机无公害的防治方法,如利用天敌、培育有益昆虫等。

3.灌溉和施肥:根据芹菜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合理浇水和施肥,避免过量施用肥料和化学农药。

4.采摘管理:在芹菜达到成熟期时,进行采摘,注意不要过度采摘,以免影响植株的继续生长和产量。

六、采后处理和包装1.采后处理:采摘后的芹菜应及时清洗去除污垢,并放入冰水中冷却,延缓其新陈代谢,保持新鲜口感。

2.包装:采用环保无公害的包装材料,避免使用被禁止的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严禁使用二氧化硫等化学物质。

七、记录管理和食品安全检测2.食品安全检测: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指标,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合格。

黄淮海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2018年发布实施】

黄淮海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2018年发布实施】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006-2018黄淮海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2018-04-03发布2018-04-03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前言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安徽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勤、曹承富、唐伟、高照荣、杜世州、郑成岩、邱祥松、孙玲玲、孟浩。

黄淮海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黄淮海南部小麦绿色生产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灌溉、田间管理、收获、生产废弃物处理、贮藏、包装与运输及生产技术档案建立。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北部、安徽和山东的绿色食品小麦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3产地环境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的规定,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污染源,距离医院和公路、铁路干线等有明显污染源地域1km以上。

在绿色食品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防止绿色食品生产产地环境受到污染。

4品种选择4.1选择原则选用通过属地省级或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且适宜黄淮海南部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冬性或半冬性小麦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种子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0%,水分不高于13.0%。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徐淮地区是中国主要小麦产区之一,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质的土壤条件而闻名。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徐淮地区的小麦产量和质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在生长周期长、抗逆性较弱、易受病虫害侵袭等问题上。

针对徐淮地区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开展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科技的进步,徐淮地区的农业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引入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总结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促进该地区小麦生产的发展与进步。

1.2 研究目的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通过研究不同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优化种植结构和管理模式,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 减少农药使用和环境污染: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种子选用与处理、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减少环境污染。

3. 推广应用新技术:研究新的生产技术,探索适合徐淮地区的小麦种植模式,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推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4. 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通过引入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5. 探索小麦生产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结合徐淮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特点,通过研究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探索小麦生产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徐淮地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其小麦产量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由于长期的过度施肥、过度使用农药等不良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的问题。

开展徐淮地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 004-2018黄淮海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2018-04-03发布 2018-04-03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前言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天津市乳品食品监测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天津市绿色食品办公室、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刘忠、张志华、郑成岩、张玮、马文宏、张凤娇、王莹、任伶、刘烨潼、邓艾兴、张凤媛、刘培源、赵荣、张雪涛。

黄淮海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黄淮海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整地与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生产废弃物的处理和建立技术档案。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西省绿色小麦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 105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118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3产地环境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

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地块应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灌排便利。

选择区域的全年≥10℃的积温在3500℃以上,小麦播种至成熟期>0℃积温在2200℃以上,生育期日照时数在2000h以上。

全年无霜期大于135d,降水量440mm。

4品种选择4.1选择原则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 的规定。

选用经过国家或者黄淮海北部省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节水、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的小麦品种。

4.2品种选用北京市小麦种植可选用农大211、农大212、轮选987、中麦175和农大5181,天津市可选用津农6号、中麦996和津麦0108,河北省可选用观35、石麦15、石新828、邯麦13、河农6425和衡4399,山西省可选用临丰3号、运旱20410、临汾8050、鑫麦296和长6878。

上述品种建议选择种衣剂(含吡虫啉)包衣的种子。

4.3种子处理播种前一周进行种子精选,将麦种晾晒2天~3天,剔除碎粒、秕粒、杂质等。

种子的纯度和净度应达98%以上,发芽率不低于85%,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3%。

5整地、播种5.1 整地前茬玉米成熟后,用联合作业机械收获玉米,同时将玉米秸秆切碎均匀撒到田间,秸秆切碎后的长度在3cm~5cm,割茬高度小于5cm,漏切率小于2%。

前茬玉米收获后,深耕18cm~24cm,打破犁底层;耕后耙地,达到地面平整、上松下实。

5.2 播种5.2.1 播种期小麦播种至越冬开始,有0℃以上积温600℃~650℃为宜。

黄淮海北部区域小麦适宜的播种期是10月2日~10月10日。

冬性品种应早播,半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

5.2.2 播种量在适宜播种期内,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公顷要求基本苗225万~300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公顷要求基本苗180万~240万。

在适宜播种期内的前几天,地力水平高的地块取下限基本苗;在适宜播种期的后几天,地力水平一般的地块取上限基本苗。

如果因为干旱等原因推迟播种期,要适当增加基本苗,要求每晚播2天,每公顷增加基本苗15万~30万。

5.2.3 播种方式采用小麦精量条播机播种,行距一般18cm~25cm,播种深度要求3cm~5cm。

5.2.4 播种后镇压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镇压;没有灌水造墒的秸秆还田地块,播种后再用镇压器镇压1遍~2遍,以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能力。

6田间管理6.1灌溉小麦灌溉关键期为越冬期、拔节期和开花期。

每次喷灌水量600 m3/hm2。

灌溉推荐采用微喷灌的节水灌溉方式。

6.2施肥提倡增施有机肥,控施化肥,合理施用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

施用的肥料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

施肥量应符合NY/T 1118 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确定施肥量和肥料比例。

一般每亩基施腐熟有机肥2000kg~4000kg,每亩总施肥量:尿素7kg~12kg,磷酸二铵11kg~15kg,硫酸钾10kg~14kg,硫酸锌(ZnSO4)1.5kg~2.0kg。

全部有机肥、磷酸二铵、硫酸钾、硫酸锌作底肥,尿素的50%作底肥,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

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施余下的50%的尿素。

6.3病虫草害防治6.3.1防治原则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措施。

6.3.2主要病虫草害小麦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害虫有蚜虫、麦蜘蛛等;杂草有看麦娘、节节麦、荠菜、播娘蒿、猪殃殃等。

6.3.3病虫害防治6.3.3.1农业防治措施选用丰产抗病性好的小麦品种,轮作换茬,适期播种,合理施肥,培育壮苗,以压低病原菌及虫口数量,减少初侵染源,同时增强小麦的抗病虫能力。

6.3.3.2物理防治措施根据害虫趋光、趋化等行为习性,采用杀虫灯诱杀、色板诱杀、防虫网诱杀等。

杀虫灯有太阳能和交流电两种,主要用于小麦蚜虫、麦叶蜂等害虫的防治,田间设置15盏/ hm2。

色板诱杀是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向性,应用黄板、蓝板及信息素板,通过板上黏虫胶防治虫害,悬挂高度距离作物上部15-20cm。

防治麦叶蜂开始可以悬挂5-6片诱虫板,以监测虫口密度,当诱虫板上诱虫量增加时,每公顷地悬挂规格为25cm*40cm的蓝色诱虫板300片;防治蚜虫开始可以悬挂3-5片诱虫板,以监测虫口密度,当诱虫板上诱虫量增加时,每公顷地悬挂规格为25cm*30cm的黄色诱虫板450片。

6.3.3.3生物防治措施保护利用麦田自然天敌,在小麦开花和灌浆期释放食蚜蝇、瓢虫等防治蚜虫。

6.3.3.4化学防治措施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防治白粉病和条锈病,掌握在麦田出现中心病团时,每亩可用25%丙环唑乳油30 ml~35 ml或20%三唑酮乳油45 ml~60 ml,兑水60 kg~75 kg喷雾;防治纹枯病每亩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 ml~150 ml,兑水40 kg喷施到植株下部。

防治赤霉病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兑水50kg,在始花期前喷雾,可兼治白粉病;防治蚜虫每亩可用10%吡虫啉10 g~20 g或50%抗蚜威6 g~8 g等杀虫剂,在百株蚜虫量800头~1000头时施药。

病虫害具体化学防治方案参见附录。

6.3.4草害防治6.3.4.1农业防治措施小麦出苗后,在二叶一心至三叶时,及时进行人工除草。

春季在土壤化冻2 cm时及时划锄松土,防治田间杂草。

6.3.4.2化学防治措施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防治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可在冬小麦分蘖初至分蘖末期,每亩用70% 2甲4氯粉剂55 g~85 g,或是20% 2甲4氯水剂200 ml~300 ml,加水30 kg~50 kg均匀喷雾;防治看麦娘、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可在禾本科杂草2~4叶期,每亩用36%禾草灵乳油130 ml~180 ml,加水30 kg~40 kg喷雾防治。

喷药时一定要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

杂草具体化学防治方案参见附录。

6.4其他管理措施6.4.1冬前管理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

雨后或灌水后的地块,及时划锄,破除板结,划锄时要防止拉伤根系。

对群体偏大、生长过旺的麦田,可采取深中耕断根或镇压措施,控旺转壮,保苗安全越冬。

6.4.2返青期管理返青期的肥水管理要看苗分类管理,对于群体大,叶色浓绿,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采取深耘断根,在拔节中后期进行肥水管理,控旺防倒。

对于群体小,叶色较淡的麦田,应在起身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促弱转壮,以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

6.4.3灌浆期管理在灌浆前中期,推荐每亩用尿素0.5 kg,磷酸二氢钾0.1 kg加水50 kg进行叶面喷洒,以预防干热风和延缓衰老,增加粒重,提高籽粒品质。

7采收在蜡熟末期适时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

收获的小麦籽粒应做到单收、单晒,选择无污染的晒场晾晒、清除杂质。

当水分含量降到12%以下时,粮温上升到45℃~48℃时起堆,趁热入仓。

8生产废弃物的处理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种衣剂以及包衣种子的包装物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应深埋或集中处理,且不能引起环境污染。

秸秆要求粉碎还田,将小麦秸秆切碎均匀抛撒到田间,秸秆切碎后的长度8 cm ~10 cm,漏切率小于2%。

9贮藏9.1库房质量库房符合NY/T 1056要求,到达屋面不漏雨,地面不返潮,墙体无裂缝,门窗能密闭,具有坚固、防潮、隔热、通风和密闭等性能。

9.2防虫措施在粮堆和表面每1000kg粮食使用1kg ~ 2kg辣蓼碎段防虫。

9.3防鼠措施粮库外围靠墙设置一定数量的鼠饵盒,内放做成蜡块的诱饵,药物成分为法律法规允许使用于食品工厂灭鼠的药物。

粮库出入口和窗户设置挡鼠板或挡鼠网。

粮库内每隔15 m靠墙设置一个鼠笼,鼠笼中的诱饵不得使用易变质食物,要求使用无污染的鼠饵球。

根据需要可增设黏鼠板。

9.4防潮措施热入仓密闭保管小麦使用的仓房、器材、工具和压盖物均须事先彻底消毒,充分干燥,做到粮热、仓热、工具和器材热,防止结露现象的发生。

聚热缺氧杀虫过程结束后,将小麦进行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充分散热祛湿,经常翻动粮面或开沟,防止后熟期间可能引起的水分分层和上层“结顶”现象。

10包装与运输所用包装材料或容器应采用单一材质的材料,方便回收或可生物降解的材料,符合NY/T 658的规定。

在运输过程中禁止与其他有毒有害、易污染环境等物质一起运输,以防污染。

11建立生产档案建立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档案。

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等情况并保存记录三年以上。

附录(资料性附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