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专有名词解释
环保的基本名词
环保行业主要有哪些行业:包括地球保护、太空宇宙的保护,生存环境的保持维护。
陆地(地形、地貌等)、大气、水、生物(人类自身,森林,植物,动物等)、阳光,自然的、人工外部世界总体。
自然、文化遗产。
大地的治理与保护对大地的环保之所以把治理放在前面,保护放在后面,是因为陆地已经有污染,所以欲强调治理同时保护。
对已污染的大地(土地,山峦,陆架)强化治理,恢复本源大气的治理与保护限制,减少排放,净化大气,用自然+人工的方法水治理由于社会生产、生活与水密切相关,水饥、水荒、水枯、水污的缠扰,做为“水”的关键点,“水处理”是水家族最最重要的急所重点,因此,水处理领域涉及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应用。
有超过“自然水”的趋势。
水处理方法有:(1)沉淀物过滤法、(2)硬水软化法、(3)活性炭吸附法、(4)去离子法、(5)逆渗透法、反渗透法;(6)超过滤法、(7)蒸馏法、(8)紫外线消毒法、(9)生物化学法等,及最新颖的(10)正向渗透法,自然净化方法的人类新创造。
自然化的“正向渗透法”减少二次、三次污染,耗能,升温希望的未来。
促进环境水成本的负增长。
1.土壤修复: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
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2.水处理水处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水处理设备将被污染的工业废水或河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3.污水处理污水处理(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并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1.碳中和:将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相应的二氧化碳减
排量达到平衡状态的行为。
2.可持续发展:满足当前世代需求而不牺牲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发
展方式。
3.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组关联体系,包括
生态共同体和环境内的非生物因素。
4.三废治理:指工业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的处理和利用。
5.气候变化:指世界气候平均值、气候变异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在长期
内的变化。
6.温室气体:指能够在大气层中吸收和辐射地球表面长波辐射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7.环境监测:对环境介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实地采样、测试、分析,以监测环境质量的水平和趋势。
8.节能减排:通过使用新技术、节约能源和改善生产方式等手段,有
效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9.可再生能源:指能够在自然条件下持续不断地调整、循环利用并不
断更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10.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的多样性和数量,包括物种、
基因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环境保护专有名词解释
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指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
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内)。
2、直接排入海的:指经企业位于海边的排放口,直接排入海的废水量。
直接排放是指废水经过工厂的排污口直接排入海,而未经过城市下水道或其他中间体,也不受其他水体的影响.匠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指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包括经过处理后外排达标的和未经处理外排达标的两部分。
排放标准见GB8978 —-1996 .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100 %4、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 指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汞、锡、六价铬、铅等重金属和砷、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
它可以通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其中污染物的浓度相乘求得,也可以通过物料衡算或经验计算公式求得。
(可参考《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污染物纯重量=污染物的平均浓度x 报告期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染物的浓度,均以在企业排放口所测的数字为准(含有一类污染物的废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测定),无论测出的浓度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均应统计在内。
5、废水治理设施数:指企业用于防治水污染和经处理后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实有设施(包括构筑物)数,以一个废水治理系统为单位统计。
附属于设施内的水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
已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
6、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指维持废水治理设施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能源消耗、设备折旧、设备维修、人员工资、管理费、药剂费及与设施运行有关的其他费用等。
7、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去除量:是指企业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经过各种水治理设施处理后,除去废水中所含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汇编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汇编1. 环境学(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环境学旨在理解并解决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态学、地理学、化学和物理学等。
2.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活动无直接关联的自然资源、气候、地形等要素的总体。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包括空气、水、土壤、气候等因素。
3.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或能量,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它对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4.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是指长期内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变化。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加强,从而引起了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现象。
5.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的度量。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6.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以满足当前世代需求为基础,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相互协调,追求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7.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以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
环境保护包括监测和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8.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不断恢复并且源源不断供应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环境名词解释
环境名词解释环境名词解释,是指对有关环境学的术语进行定义的一种方式。
环境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彼此关系的学科,是生态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中涉及到众多涉及环境的术语,为将环境话题做出清晰的认识,对这些术语的准确解释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环境”是指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之间的整体系统,它包括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大气、陆地和海洋等构成的自然界,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且也是人类活动的场所。
文化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中所创造的人文环境,它包括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建设、社会经济活动等。
其次,“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物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它由生物、环境和物质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能够保持环境的稳定平衡,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存状况。
从这个角度看,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不断变化,调节着环境中的许多过程,如水土保持、空气净化、土壤肥力维持等。
因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是人类的重要条件,人类的社会发展也离不开它的参与。
再次,“生态学”是指研究生态系统的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研究生态系统的建立、维持和变化的规律,以及生物种群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研究人员不仅要研究生态系统的变化,还要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从中寻找解决污染的措施。
此外,“环境保护”是指保护环境,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并保证人们的健康安全。
环境保护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需要建立和完善政策和法规,规范企业生产活动,禁止某些有害物质的使用,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以及开展防治污染的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而且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应该把保护环境作为一种道德义务,努力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减少污染的发生。
最后,“环境危机”是指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它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正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环境科学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涵盖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控制等方面。
在环境科学中,有许多名词需要解释,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环境问题: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或污染,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土地退化等。
2. 环境标准:指对环境所制定的一些准则或规范,以保障环境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如水质标准、噪声标准、大气标准等。
3. 生态系统:指环境中由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是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场所。
4. 环境保护: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福祉的行为。
5. 环境科学:指研究环境科学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等。
6.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环境污染和破坏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环境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除了以上列举的名词,环境科学还有许多其他的概念和术语,如环境法规、环境治理、环境教育等。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科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完整版)环境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法》)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3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提出对策和方案,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制度)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环保监督机构的设置和其权限的划分。
)6.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是指为实现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依据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制定的,调整某一类特征或者某一方面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具有重大意义和起主要作用的法律规范的统称。
7.“三同时”制度:指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工厂建设和三废利用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个、同时投产)8.征收排污费:是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
(环保部门向排污的个体、单位征收费用)9.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有关征收排污费的对象、范围、标准以及排污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和罚则等规定的总称。
10.限制治理制度:是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区域和位于特别保护区超标排污的污染源,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总称。
释氧名词解释
释氧名词解释释氧是环境保护和节能领域的专业术语,该词表示减少或消除某一场所中的氧气含量。
释氧手法常用于工厂、实验室、舱室等封闭的空间,在特定需求的情况下,通过释放特定气体或使用化学方法来控制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释氧的概念源自于环保和能源管理的需求。
在工业生产或实验室环境中,需要稳定地控制空气成分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有些实验需要在低氧气含量的条件下进行,而有些生产工艺则需要通过减少氧气含量来控制反应速率或保护特定的材料。
在这种情况下,释氧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释氧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氧气排出空间,通常采用排气或通风系统。
通过排除氧气,可以减少空间内的氧气含量。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向空间中注入其他气体来稀释氧气的比例,例如通过向空间中注入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气体。
这些气体具有较低或无毒的特性,可以安全地使用。
此外,还可以使用化学方法来吸收或减少氧气的含量。
一些化学试剂具有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特性,可以被用来吸收氧气。
释氧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养殖业中,为了控制鱼类的生长和繁殖,需要在鱼塘或水池中维持特定的氧气含量。
通过释氧技术,可以在必要时向水中注入氧气,以提供鱼类所需的有氧环境。
在一些高原地区或航天航空领域,氧气含量较低,人体需要适应,通过设置特殊的空气循环系统来调整空气含量以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
总而言之,释氧是一种通过减少空间中氧气含量来满足特定需求的技术手段。
无论是在工业生产、实验室环境,还是在其他特定领域,释氧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这种技术通过排气、注入其他气体或使用化学试剂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空间中的氧气含量,实现特定的环境需求。
环境名词解释
环境名词解释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环境名词的含义。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环境名词进行解释。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单位。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碳排放碳排放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碳排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交通量等。
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四、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足迹包括人类活动所占用的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等。
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
为了减少生态足迹,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少能源消耗、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等。
五、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
环境保护是人类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
为了实现环境保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环境监管、推广环保技术等。
六、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为干预,使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生态恢复是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实现生态恢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
七、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实现环境影响评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环境监管、完善环境法律法规等。
总之,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了解环境名词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的名词解释
环境的名词解释环境,是指周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对个体、物体或事物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总和。
它包括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各种生物、土壤、水、大气等自然要素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居住的地方、生产的场所和行动的范围都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自然环境包括了气候、地质地形、生物种类和分布等方面。
气候能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方式,而地质地形则对于土地的利用和交通运输有着重要的影响。
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在个人和群体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社会环境包括了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等因素。
社会制度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行为规范,而文化传统则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历史和传统。
社会价值观念则对于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改善和进步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完善社会制度、推进社会公平和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可以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是指人们所处环境对于个人心理状况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心理环境包括了个人的心理状态、情绪调节和自我感知等方面。
人们生活的环境可以对个体的心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个和谐、积极的心理环境能够促进人们的健康成长和个人发展。
而一个压力过大、消极的心理环境则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关注和改善心理环境,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个人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环境是指周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对个体、物体或事物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总和。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是环境的三个重要方面。
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社会环境,关注心理环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人类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繁荣进步。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生态学名词的解释。
1.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在环境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单元,包括生物组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面的相互作用。
2. 种群(population):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具有相互关系的同一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 生物群落(biome):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具有相似生态条件下,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多个物种和它们所占据的生境。
4. 地球的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陆地、海洋和大气层等部分组成的总和,其中包括了所有生物的居住区域。
5.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种群在特定环境中所占据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包括其对环境的需求和对资源的利用方式。
6. 生态位分化(ecological niche differentiation):是指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通过对资源的分割和利用来减少竞争,以此达到共存的方式。
7. 生态位概念(ecological niche concept):这个概念是从种群学的观点出发,强调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不同功能和功能的分工。
8.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9.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和管理干预等措施,保护和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以及维护和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
10.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在满足现有世代需求的基础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确保未来世代可以继续享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福祉。
环境名词解释
环境名词解释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自然界的总体情况,包括生物圈、大气层、水域、陆地和人类社会等方面。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环境名词的解释:1.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范围最广泛的生命存在的地方。
它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等各个部分,其中可以生存繁衍的生物称为生物圈。
2. 大气层:大气层是指地球的气氛,它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热层和外热层等六个层次。
大气层对地球的生物和气候起着重要的保护和调节作用。
3. 水域: 水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的总称。
它是地球表面上最广阔的一个环境。
水域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同时也是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空间。
4. 陆地: 陆地指的是既不是水域也不是大气层的地球表面。
陆地上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
陆地上的资源和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5.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指为了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而采取的各种行动。
环境保护的目标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保护自然资源等。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6.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长期而稳定的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量、气压等)随时间的变化。
人类的工业化和能源消耗导致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加速了气候变化的过程,并且对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7.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环境资源,为未来世代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8. 碳排放: 碳排放指的是二氧化碳等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在人类活动中的释放量。
碳排放主要来自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等。
控制碳排放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环境名词涵盖了生物、大气、水域、陆地、气候、发展模式等各个方面,它们相互交织、相互依赖,构成了我们生活的整个环境系统。
环境的名词解释
环境的名词解释环境,是指周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以及个人所处的空间和境遇。
它包括物理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将对环境常用的几个名词进行解释。
1. 物理环境物理环境指的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物质空间,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土壤特性等。
物理环境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生活都有直接的影响。
例如,炎热的气候会导致人们体温升高,而寒冷的气候会使人们感到不舒适。
地质条件与土壤肥沃程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从而影响到粮食供应和农民的生计。
2.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生物圈,包括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
生态环境的良好与否对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等重要功能。
森林的破坏和乱伐不仅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还会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
社会环境对个人的行为和心态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能够促进人们的发展和幸福感,而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则容易引发冲突和矛盾。
例如,教育环境决定了人们的接受教育机会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个体的知识水平和人生出路。
4. 健康环境健康环境是指对个体健康有利的环境条件,包括干净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卫生的居住环境、无毒的食品等。
健康环境的保障是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体现。
例如,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会导致人们患上呼吸道疾病,水源受到污染会引发水源性疾病。
因此,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对于个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5. 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是指符合当代需求而不妨碍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环境条件。
这包括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及减少污染等方面。
可持续发展环境的追求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重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等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
环 保 名 词 解 释
环保名词解释API——即英文"Air Pollution Index"的缩写,为空气污染指数,API指数是由日常监测的大气污染物数据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定换算而来的,它以更简单更直观的方式展示了空气环境量状况。
与美、英和台湾地区采用的PSI指数(Pollutant Standard Index)大同小异,仅在污染物监测项目和评价标准方面稍有不同而已。
BOD——是生化需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
(指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20℃培养5天所需要的氧作为指标,以氧的mg/L表示,简称BOD5.BOD值越高,表明水中有机物含量越多,水质越差.COD——是化学需氧量,可粗略地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用以反映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
COD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将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硫化物、亚铁,氨等)氧化分解;然后从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
化学需氧量常由于氧化剂的种类、浓度,氧化条件的不同,对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的氧化率也不相同。
因此,在水中有机物含量高的情况下,只有在同一条件下测得的COD才能进行对比。
DO——表示溶解氧,水中溶解氧的量,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水体中的一种测定指标。
溶解氧量受水温、气压和溶质(如盐分)的影响,随水温升高而减少,与大气中氧分压成比例增加。
由于水被污染,有机腐败物质和其他还原性物质的存在,溶解氧就被消耗,所以越干净的水,所含溶解氧越多;水污染越厉害,溶解氧就越少。
PPM——是一种浓度单位,是污染物浓度的一种表示方法,表示百万分之一。
PM10——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um的颗粒物。
SOX ——是硫氧化合物,主要是SO2和SO3。
SS——水中的悬浮物,即总不可滤残渣,系指水样通过一定的过滤器截留在滤器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SS是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综合反映水体的水质特征和水体化学元素迁移、转化、归宿的特征和规律。
专业名词解释
专业名词解释专业名词解释:1. 客观性:客观性是指一种不带个人或主观情感的客观事实或观点存在。
在科学研究中,客观性是指研究者应该尽量去除个人的主观偏见和情感,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和科学性。
2.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通过自然过程或人工方式不断产生和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相比于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无限可持续使用且对环境污染较少。
3. 产权:产权是指对财产或资产的所有权自由支配和支配收益的权利。
产权制度是一种关于资源所有权和资源配置的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4. 黑客:黑客指的是具有高超计算机技术,能够突破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人。
黑客分为道德黑客和不道德黑客,前者通常从事网络安全等合法的技术研究,后者则以非法手段入侵计算机系统。
5. 营销:营销是指通过市场调研、产品创新、市场推广等手段,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挖掘市场潜力,实现产品或服务销售的过程。
营销旨在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并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信誉。
6.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与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它研究人的认知、情感、动机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发展、人格形成等心理现象。
7.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解释数据,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洞察,并进行统计、模型构建等分析方法,以支持决策、发现趋势和问题解决。
数据分析广泛应用于经济、市场、社会科学等领域。
8.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个人或组织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和责任。
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等不同形式,依法行使和履行法律义务是公民和组织应尽的法律责任。
9.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和信息不受非法侵入、破坏、篡改、泄露等威胁和风险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它保障了网络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机密性,防止恶意攻击、病毒入侵等网络安全问题。
10.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自然环境名词解释
自然环境名词解释1. 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环境组成的一个系统,包括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及其之间的能量流动。
2.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指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包括大气和海洋温度、降水模式、风向风速等因素的长期变化。
3.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指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吸收太阳辐射并阻止其完全返回太空,导致地球表面的局部升温。
4.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5.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保护和维持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6.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指通过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土地保护等活动,防止和修复环境损害。
7.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指生物或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位置,包括其对资源的利用和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
8.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性且广泛破坏的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9. 水循环(Water cycle):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式间的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地下水、河流等。
10. 碳循环(Carbon cycle):指地球上碳元素在大气、生物体和土壤之间的转移和循环,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碳汇。
11. 天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指自然环境中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水、土壤、矿产、能源等。
12.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指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压力的衡量指标,包括土地面积和资源消耗量。
13.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指通过自然过程能够恢复或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青山保林名词解释
青山保林名词解释青山保林是指由进行造林、植树、绿化等活动,在青山上保护、恢复和维护森林资源,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青山保林的名词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青山:青山指自然界中山地的一种状态,带有绿色的山丘或山脉,源自于植被的茂盛和景色的美丽。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2. 保林:保林是指对森林进行保护的活动和措施。
这包括保护森林的物理环境,如土壤、水和气候条件,以及保护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3. 名词解释:青山保林是一个专业术语,是对一个特定概念的描述和解释。
青山保林是指在自然界中的山地地区上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旨在保护、恢复和维护森林资源,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青山保林的含义可以解释为通过植树造林,即种植树木和恢复植被的活动,来保护和改善青山地区的生态环境。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植树造林、绿化建设、森林防火、土壤保护等措施,以维护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并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青山保林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青山保林可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减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等不良影响。
其次,青山保林可以改善生态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第三,青山保林可以提供生态服务,如土壤保水、水源涵养和空气净化等功能。
最后,青山保林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的旅游业、生态农业等产业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青山保林是指在青山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旨在保护、恢复和维护森林资源,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这一概念对于推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环境名词解释
完整版环境名词解释环境是我们所生活的自然和人类创造的条件、环境是指在生物体内和外部之间存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综合作用的综合体。
环境名词是用来描述不同种类环境特征和概念的专业术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名词及其解释:1.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生物体与非生物体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联系的系统。
它包括自然和人工的各种生物群落、生境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2. 污染(Pollution):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物质或能量,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常见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3.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后代需求的发展方式。
它要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以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实现可持续繁荣。
4. 大气层(Atmosphere):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包围层,由气体组成。
它对地球上的生物和气候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参与了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
5.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使得地球的平均气温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然而,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强,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6.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遗传信息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它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7.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是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不断恢复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相对于化石燃料等有限能源,可再生能源具有更为环保和持续的特点。
8. 可降解物质(Biodegradable Material):可降解物质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经过生物分解过程可以完全分解为自然无害物质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指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
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内)。
2、直接排入海的:指经企业位于海边的排放口,直接排入海的废水量。
直接排放是指废水经过工厂的排污口直接排入海,而未经过城市下水道或其他中间体,也不受其他水体的影响。
匠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指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包括经过处理后外排达标的和未经处理外排达标的两部分。
排放标准见GB8978 --1996 。
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100 %4、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指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汞、锡、六价铬、铅等重金属和砷、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
它可以通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其中污染物的浓度相乘求得,也可以通过物料衡算或经验计算公式求得。
(可参考《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污染物纯重量=污染物的平均浓度x 报告期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染物的浓度,均以在企业排放口所测的数字为准(含有一类污染物的废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测定),无论测出的浓度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均应统计在内。
5、废水治理设施数:指企业用于防治水污染和经处理后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实有设施(包括构筑物)数,以一个废水治理系统为单位统计。
附属于设施内的水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
已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
6、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指维持废水治理设施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能源消耗、设备折旧、设备维修、人员工资、管理费、药剂费及与设施运行有关的其他费用等。
7、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去除量:是指企业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经过各种水治理设施处理后,除去废水中所含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
计算公式是:污染物去除量=(处理前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一处理后污染物的平均浓度)X 处理的工业废水量8、工业废气排放总量:指企业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的气体的总量,以标准状态(273K , 101325 Pa )计。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燃料燃烧过程废气排放量十生产工艺过程废气排放量9、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指燃煤、油、气锅炉、锻造加热炉、退火炉及其他工业炉窑在燃烧过程中所排废气的总量(即燃料和物料不混合的燃烧纯加热过程所产生的废气量)。
10、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指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总量。
如化工、冶炼、建材、化纤、造纸等行业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废气。
11、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量。
12、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指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去除的二氧化硫量。
13、工业烟尘排放量:指企业厂区内的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夹带的颗粒物的量。
14、工业烟尘去除量:指企业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去除的烟尘量。
15、工业粉尘排放量:指企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颗粒物重量。
如钢铁企业的耐火材料粉尘、焦化企业的筛焦系统粉尘、烧结机的粉尘、石灰窖的粉尘、建材企业的水泥粉尘等。
不包括电厂排入大气的烟尘。
它可以通过排尘系统的排风量和除尘设备出口排尘浓度相乘求得,计算公式是:工业粉尘排放量=排尘系统排风量X 除尘设备出口气体含尘平均浓度X除尘系统运行时间除尘系统出口的含尘浓度,均以所测的数字为准,无论测出的浓度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均应统计在内。
16、工业粉尘去除量:指企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去除的粉尘重量(不包括电厂去除的烟尘)。
17、废气治理设施数:指企业用于减少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向大气的污染物或对污染物加以回收利用的废气治理设施数。
附属于设施内的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
已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
18、脱硫设施数:指在治理设施中有专用(或兼用)的脱硫设备(或系统),其脱硫效率要达到40%及以上,脱硫后不再释放出二氧化硫,比如使系统中有足够的碱性物质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稳定的盐类物质或采用活性炭吸附制酸等方法进行脱硫的设施数。
19、燃料煤消费量:指企业用作燃料的煤炭(非标准煤)消费量。
包括企业厂区内生产、生活用燃料煤,也包括砖瓦、石灰等产品生产用的内燃煤,不包括炼焦等行业的原料用煤。
20、原料煤消费量: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用作原料并能转换成新的产品实体的煤炭消费量。
如转换为焦炭、水泥、煤气、碳素、活性炭、氨氮等的煤炭称为原料煤。
2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状、半固体状和高浓度液体状废弃物的总量,包括危险废物、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物和其他废物等;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开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
酸性或碱性废石是指采掘的废石其流经水、雨淋水的pH 值小于4 或大于10. 5 者。
22、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易氧化性、毒性、腐蚀性、易传染疾病等危险特性之一的废物。
冶炼废渣指在冶炼生产中产生的高炉渣、钢渣、铁合金渣以及有色金属矿渣等。
粉煤灰指燃煤电厂锅炉、煤粉炉在燃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
23、炉渣:指企业燃烧设备从炉膛排出的灰渣。
不包括燃料燃烧过程中去除的烟尘。
24、煤矸石:指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低、比煤坚硬的黑色岩石。
通常由煤矿开采、洗煤及耗煤单位排出。
25、尾矿:指选矿厂和水冶厂排出的废物,包括赤泥。
赤泥指以铝土矿为原料的氧化铝厂的生产废料。
选矿厂包括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的选矿厂。
26、放射性废渣:指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并其比活度大于2×104Bq / kg 的尾矿砂、废矿石及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指放射性浓度或比活度或污染水平超过规定下限的固体废弃物)。
27、其他废物:指工业垃圾、污泥及燃料燃烧过程中去除的烟尘等工业固体废物。
工业垃圾,指机械工业切削碎屑、研磨碎屑、废型砂等;食品工业的活性炭渣;硅酸盐工业和建材工业的砖、瓦、碎砾、混凝土碎块等。
污泥指工业废水处理中排出的固体沉淀物(以干泥量计)。
2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指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利用往年的工业固体废物累计贮存量)。
如用作农业肥料、生产建筑材料、筑路等。
综合利用量由原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统计。
2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X100 %30、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指以综合利用或处置为目的,将固体废物暂时贮存或堆存在专设的贮存设施或专设的集中堆存场所内的量。
专设的固体废物贮存场所或贮存设施必须有防扩散、防流失、防渗漏、防止污染大气、水体的措施。
31、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指将固体废物焚烧或者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场所并不再回取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处置往年的工业固体废物累计贮存量)。
处置方式如:填埋(其中危险废物应安全填埋)、焚烧、专业贮存场(库)封场处理、深层灌注、回填矿井等。
32、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指将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排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以外的量。
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开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
33、“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指利用“三废”〔废水(液)、废气、废渣〕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产值(现行价),已经销售或准备销售的,应计算产品产值;但留作生产上自用的,不应计算产品产值。
34、工业锅炉数:指企业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大于1 蒸吨(含1 蒸吨)的蒸气锅炉、热水锅炉总数,不包括茶炉。
35、工业炉窑数:指企业生产用的炉窑总数,如炼铁高炉、炼钢炉、冲天炉、烘干炉窑、锻造加热炉、水泥窑、石灰窑等。
36、生活及其他污染:指除工业生产活动以外的所有社会、经济活动及公共设施的经营活动产生的污染。
37、本年施工项目数:指本年内正在施工的,以治理污染、“三废”综合利用为主要目的的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及其他(如电磁波、恶臭等)环境污染的治理工程的总数。
不包括“三同时”项目。
38、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合计:指企业实际用于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和其他环境污染(如电磁波、恶臭等)的资金总额。
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合计=治理废水资金+治理废气资金+治理固体废物资金+治理噪声资金+治理其他污染资金40、污染治理项目本年投资来源合计:指企业用于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和其他(如电磁波、恶臭等)环境污染的环境治理工程的各种资金来源合计。
各种来源的资金,均为报告期投入的资金,不包括以往历年的投资。
污染治理项目本年投资来源合计=国家预算内资金+环保专项资金+其他资金41、国家预算内资金:指企业单位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国家预算内资金。
国家预算内资金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中由国家统筹安排的基本建设拨款和更新改造拨款,以及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拨款中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和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的资金等。
42、环保专项资金:指由环境保护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的资金。
43、其他资金:指除上述资金来源以外的其他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包括国内贷款、利用外资、企业自筹资金及其他来源资金。
44、国内贷款:指企业向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用于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投资的各种国内贷款。
45、利用外资:指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国外资金,包括统借统还、自借自还的国外贷款、中外合资项目中的外资,以及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等。
国家统借统还的外资指由我国政府出面同外国政府、团体或金融组织签定贷款协议,并负责偿还本息的国外贷款。
46、本年竣工项目数:指本年竣工投入运行的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及治理其他污染的环境工程项目的总数。
47、本年竣工项目新增设计处理能力:指本年竣工的污染治理项目设计文件规定的处理、利用“三废”的能力。
其中:“治理废气”为治理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含工业粉尘)废气的能力之和。
48、办理设立的建设项目数:指当年经各级有关主管部门依审批权限批准开工的建设项目数。
49、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指当年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设项目数占当年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总数的比率。
50、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指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中规定应有环保设施的当年投产建设项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