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 掌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理解解的判别式。

3.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4. 解的判别式。

5.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通过例题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 新课学习
(1)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ax2+bx+c=0(a≠0)。

(2)通过例题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强调a、b、c的符号规则。

(3)介绍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

并通过例题讲解使用方法。

(4)介绍解的判别式,并讲解如何判断方程是否有实数解。

(5)通过例题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3. 巩固练习
(1)通过具体题目练习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通过题目应用解的判别式。

(3)通过题目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4. 归纳小结
(1)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求解方法和解的判别式。

(2)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应用。

(3)强调解题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步骤。

一元二次方程发展历史

一元二次方程发展历史

一元二次方程发展历史一元二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一元二次方程的发展历程。

一元二次方程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当时的一元二次方程还没有现在的形式,而是以几何图形的形式来表示。

毕达哥拉斯认为,对于一个边长为x的正方形,如果从边长上减去一个单位,再将结果乘以剩余的边长,最后加上一个常数c,得到的结果应该等于一个确定的面积。

这就是毕达哥拉斯所提出的一元二次方程。

在毕达哥拉斯的基础上,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进一步发展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

欧几里得认为,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代数的方式来表示。

他将毕达哥拉斯的几何图形转化为代数方程,将未知数用字母表示,从而使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求解。

在欧几里得之后,一元二次方程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相对停滞的时期。

直到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费拉里开始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并提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

费拉里的解法通过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个完全平方的差,从而求得方程的解。

这一解法为后来的代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进一步发展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

他引入了坐标系的概念,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与几何图形的交点联系起来。

笛卡尔的工作不仅推动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研究,也为代数几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欧洲数学家拉格朗日进一步完善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

他提出了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通过插值的方法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这一方法在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通过编程语言和计算软件,人们可以轻松地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从而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

总结起来,一元二次方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从毕达哥拉斯到费拉里、笛卡尔和拉格朗日,数学家们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逐渐完善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和解法。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能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确定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意义,能够运用代入法检验根的正确性.数学思考: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问题解决: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情感态度: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二、教学重难点: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ax2+bx+c=0(a≠0)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教学时间:两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洋葱小视频分享一、有关解方程的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

洋葱小视频分享二、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讲解,激发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提前预习,轻松学习知识。

(一)、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题目,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1.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元”是指__1个未知数__,“一次”是指__未知数的次数是1__,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都是__整式__的形式.2.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ax+b=0(a,b是常数,且a≠0)__.若关于x的方程(m+1)x|m|+1=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1____.3.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若已知x=1是方程ax+3=0的解,则a=__-3__.(二)、【课堂引入】问题1: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加比赛?学生先自主探究、分析,再在小组内合作讨论,设出合适的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1.探究交流观察[课堂引入]中所列的方程,分析以上两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它们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得到所列方程的特点:①整式;②一元;③二次.引入课题(板书):一元二次方程.2.归纳定义问题:根据找出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你能给一元二次方程下个定义吗?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列方程的三个特征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名称,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板书:整式;一元;二次.(三)、新知探究运用1、(试一试)抢答:下列各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①3x+2=5x-2;②2x2-2x=0;③x2=0;④-=0;⑤3y2=(3y+1)(y-2);⑥ax2+bx+c=0;⑦3x2=5x-1;⑧(x+3)(2x-4)=0.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简单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判断二、新知探究:(一)、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问题1: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你能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说出各项的名称吗?师生共同小结(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试一试)抢答:指出下列各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①3x2+2x-1=0;②2x2=3;③=0.(二)、问题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定义,你能给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下定义吗?师生共同小结(板书):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试一试)下列哪些数是方程x2+x-12=0的根?-4,-3,-2,-1,0,1,2,3,4.(三)、【应用举例】例1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变式练习: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例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x+k2=0的一个根是1,那么k的值是________.变式练习: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ax+b=0有一个非零根-b,则a-b的值为________.(四)、【拓展提升】例3已知关于x的方程(2a-4)x2-2x+a=0,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例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x+a2-1=0的一个根是0,求a的值.例5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做好指导,最后由个别学生进行课堂解答,教师给予评价和辅导.教师指出解答问题的易错点和方法应用.三、【达标测评】1.若方程mx2-2x+m=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C )A.m为任意实数B.m=0C.m≠0 D.m=0或m=12.下列方程中,不含一次项的是(D)A.3x2-5=2x B.16x=x2C.x(x-7)=0 D.(x+5)(x-5)=0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则a+b+c=__0__;若a-b+c=0,则方程必有一根为__-1__.4.一元二次方程2x2=1-4x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之和为__5__.5.若关于x的方程(k-1)x|k|-1-x-2=0是一元二次方程,求k的值.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四、课堂总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2)本节课还有哪些疑惑?说一说!五、【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在问题导入环节中,出示的问题有难度,需要教师进一步讲解;在新知探究环节中,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总结新知能力较强;在能力训练环节中,学生完成较好,值得鼓励与表扬.②[讲授效果反思]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教师必须强调:(1)把握一般形式;(2)二次项系数不为0;(3)分清各项系数.③[师生互动反思]从课堂过程和效果分析,学生能够充分交流、合作,对于问题思考和解答都有独立性,效果较好.。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8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8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8篇《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希望在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仍是进一步讨论如何建立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在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复杂程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2、教学目标要求:(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3)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4)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与面积有关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1、本节课的设计中除了探究3教师参与多一些外,其余时间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点、引、激、评,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本节内容学习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寻求、抓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准确列出方程来解答。

因此课堂上从审题,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等一系列活动都由生生交流,兵教兵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流程分析: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活动4课堂回眸这有名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2015届九年级数学上册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经历过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学生在八年级已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经历过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学生已理解了“元”和“次”的含义,具备了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数学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方程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1、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2、会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及各部分名称。

从数学课堂的远期目标来看,还应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自主探究问题一;第二环节:自主探究问题二;第三环节:自主探究问题三;第四环节:总结归纳;第五环节:学以致用;第六环节:反思;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自主探究问题一活动内容:出示问题一:幼儿园活动教室矩形地面的长为8米,宽为5米,现准备在地面的正中间铺设一块面积为18m2的地毯,四周未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根据这一情境,结合已知量你想求哪些量?你能根据条件列出关于这个量的什么关系式?活动目的:提出了半开放性的问题:根据这一情境,结合这些已知量,你想求哪些量?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关系式,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归纳一元二次方程提供材料。

教学要求与效果: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可以首先提出问题:你能找到图中的矩形地面、条形区域和地毯区域吗?并让一生指出对应的三部分;接着要求学生从这一实物图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自己画出所抽象出的几何图形,然后教师呈现第二幅图。

1.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和根

1.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和根
2
x=1
2、若a b c 0, 则一元二次方程 ax bx c 0必有一解为 .
2
x=-1
3、若4a 2b c 0, 则一元二次方程
2 ax bx c 0必有一解为 x=.
2
4、根据下表的对应值, 试判断一元二次 方程ax bx c 0的一解的范围是 C
m为一切实数
25
课堂练习
教材P4 练习1、2
26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
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
2)会用方程的解求待定系数。
知识回顾
1.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 整式方程变形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 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二次,这样的整式方程 叫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a x 2 + b x + c = 0 (a ≠ 0)
基础练习4:

2

一般形式
二次项 一次项 系 数 系 数
常数 项
3x =5x-1 3 3x2-5 5x+1=0
(x+2)(x 1)=6
3
-5
1
1x2 +1 x- 8 = 0
1
1
0 0
-8
4 -4
-7x2 +4=0 2 2 +0 x+4=0 -7 即- 7x - 7 4-7x =0 或7x2 - 4=0 7
x=-7是方程的解
思考
你能否说出下列方程的解 根? 2 1) 3x 27 0 1.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 2 2) ( x 6) 0 2.一元二次方程有可能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3) x 36 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没有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与一元一次方 程有什么不同吗?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能够解决与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问题。

2. 引入:- 引导学生回顾线性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强调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

- 提问:如果方程中有两个未知数会怎样?学生可能会回答不知道如何解决。

- 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方程。

3. 概念解释:- 解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常数,且a ≠ 0。

- 解释方程中的系数: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 解释方程的解:解是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4. 解题步骤:- 提供解题步骤,包括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求解方程的根的方法。

- 举例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5. 解题示例:- 提供一些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 例如: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x^2 - 5x + 6 = 0,求解该方程的根。

- 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x^2 - 5x + 6 = 0- 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计算判别式 D = b^2 - 4ac,若 D > 0,则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若 D = 0,则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若 D < 0,则没有实数根。

- 求解方程的根的方法:使用求根公式 x = (-b ± √D) / (2a) 求解方程的根。

6. 练习:-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题巩固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点和解题技巧。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解题步骤和示例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

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

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
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
一、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是指一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的等式,其等式有两个解,CB和BB。

其形式看起来像这样:ax2+ bx + c = 0。

其中,a,b,和c是实数,而x是变量。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四种不同的解法来解决:
(1)因式分解法:
如果给定的二次多项式有公因式,那么可以使用此法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

(2)求根公式
如果给定的二次多项式有解,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

(3)图形法
如果给定的一元二次多项式表示为一个平面几何图形,则可以使用此法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

(4)变量变换法
此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换为相同方程但具有更简单形式的形式,然后再解决新方程,从而得到解答。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在商业,社会和科学中都应用广泛,如:
(1)商业:在商业中,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于企业的财务决策,以考虑未来的投资回报等。

(2)社会: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于社会学,以研究社会系统中总体变化的机制。

(3)科学: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于物理学,以研究理论和实验现象之间的关系。

2023最新-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7篇)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7篇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本章的主要内容:(1)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2、本章知识结构图:3、教学目标:(1)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求解其中的未知数为背景,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2)根据化归的思想,抓住“降次”这一基本策略,掌握配方法、直接开平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等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3)经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作用,进一步提高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方程这种重要数学工具的基本能力。

4、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本章学习的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分析方程的特点并根据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法;(2)实际背景问题的等量分析,设元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即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尽管已经有了运用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问题的经验,但由于实际问题涉及的内容广泛,有的背景学生不熟悉,有的问题数量关系复杂,不易找出等量关系。

同时,还要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检验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重视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的联系,再次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因而方程教学关注方程的建模过程。

教科书的第1节就是想通过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经历模型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数学概念。

当然,在教学中除教科书第1节、第5节提供了大量的实际问题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创设更为丰富、贴近学生的现实情景,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在经历多次这样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领会数学建模思想,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历史发展时间轴

一元二次方程历史发展时间轴

一元二次方程历史发展时间轴一元二次方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古代数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时间轴的形式,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历史发展。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时期在古巴比伦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问题求解。

当时的文献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可以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进行求解,比如土地面积等问题。

古巴比伦人使用图形方法和几何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并没有具体的代数表达式。

公元前400年:欧几里得时期欧几里得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他的著作《几何原本》中首次提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他使用了一种几何方法,通过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

这种方法被后来的数学家广泛应用,并成为了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方法之一。

公元9世纪:阿拉伯时期在阿拉伯时期,穆斯林数学家开始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研究。

他们发展了更加复杂的代数方法,能够解决更加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

他们提出了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用公式,这个公式被后来的数学家广泛使用。

同时,他们还研究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性质和特点,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数学家们开始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他们发现了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解的性质,并对这个性质进行了证明。

同时,他们还研究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和曲线,提出了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的关系。

这些研究为后来的代数几何学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欧洲启蒙时期在欧洲启蒙时期,数学家们开始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

他们发展了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包括配方法、因式分解和求根公式等。

这些方法被广泛应用,并成为了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工具。

19世纪:近代数学时期在近代数学时期,一元二次方程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数学家们开始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判别式和韦达定理等重要概念。

这些概念为后来的代数学和数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案: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案: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一)课题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未铺地毯区域有多宽”,“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等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列出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把文字叙述的问题转换成数学语言的能力。

2.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学情分析本课通过丰富的实例:未铺地毯区域有多宽、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让学生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从中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概念,但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没有深入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教学后记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通过实例引入新课1.在开始新的一个单元的时候,要向学生讲清楚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总体目标,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做到整体把握和概览。

2.进人本单元的第一节: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板书课题,明确本节课的中心任务。

3.播放“未铺地毯区域有多宽”的课件,说明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课件要求制作得精美并且可以清楚得显示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4.给学生时间思考:如何明确并用数学式子表示出题目中的各个量?5.让学生回答他们的答案是什么,给予点评,让学生核对答案,可以以学生举手示意的方式掌握全班的情况。

6.继续进行下二个问题:板书P31的等式,提出问题:你还能找到其他的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吗?8.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点评,其他学1.认真听讲,对本单元(一元二次方程) 有了一个较好的总体认识,为新的内容的学习作好准备。

2.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新颖的标题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3.很有兴趣地观看课件,对“未铺地毯区域有多宽”的问题产生了很强的探究的欲望,但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新的任务与原来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教案【优秀3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教案【优秀3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教案【优秀3篇】元二次方程篇一[教材分析]中学阶段我们研究的多项式函数中有二次函数,研究的几何图形中有二次曲线。

因此一元二次方程便成为了方程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有根与系数关系,求根公式向我们揭示了两根与系数间的密切关系,而根与系数还有更进一步的发现,这一发现在数学学科中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本节内容既是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等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蕴含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也为学生们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学生分析]进入了初二下半学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的逐步推进,学生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已有了较大提高。

因此在学过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自主探究其根与系数的关系是完全可能的。

再加上我所执教的学生,他们有着较强的认知力与求知欲,基于以上思考,我在设计中扩大了学生的智力参与度,也相对放大了知识探索的空间。

[教学目标]在学生探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活动中,经历观察、分析、概括的过程以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检验两数是否为原方程的根;已知一根求另一根及系数。

理解数学思想,体会代数论证的方法,感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难点]发现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包括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请学生求解表格内的方程,完成解法的交流以及求根公式的复习,求根公式向我们揭示了两根与系数间的关系,那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间是否还有更深一层的联系呢?由此疑问,导入新课。

(二)探求新知数学学科中由数到式的结构编排,让我们想到了从两根运算上的最简组合:和差积商展开进一步研究。

初探新知中,我将学生们分成两组,分别对二次项系数为1 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进行和差积商的运算,之后将结果汇总展示,共同观察与系数的联系。

我在这些方程中安排了两个无理根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高效课堂)2022年人教版数学精品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高效课堂)2022年人教版数学精品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探索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辨别各项系数;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知识。

数学思考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体会方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情感态度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重难点、关键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各项系数的辨别,根的作用.难点:根的作用的理解.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问题情境】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 ,宽50 cm .在它的四个角分别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 600 cm 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则盒底的长为 ,宽为 .根据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2,得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 ,, 整理, 得问题 2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该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共4×7=28场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 _____ 个队各赛1场,由于甲队对乙队的比赛和350752=+-x x 0350752=+-x x乙队对甲队的比赛是同一场比赛,所以全部比赛共 ______________场. 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理, 得【活动方略】教师演示课件,给出题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分析设出合适的未知数,列出方程回答问题.【设计意图】由实际问题入手,设置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元二次方程,同时让学生体会方程这一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二、 探索新知【活动方略】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1)上面两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 ;(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归纳: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 2+bx+c=0(a ≠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 2+bx+c=0(a ≠0)后,其中ax 2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设计意图】主体活动,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三、 范例点击例1将方程3(1)5(2)x x x -=+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各项系数.解:去括号得233510x x 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38100x x --=.其中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10.【活动方略】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通过去括号、移项等步骤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指出各项系数.教师活动:562=-x x 562=-x x在学生指出各项系数的环节中,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系数的符号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例2 猜测方程2560x x --=的解是什么?【活动方略】 学生活动: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得到方程的解,比如可以用尝试的方法取x =1、2、3、4、5等,发现x =8时等号成立,于是x =8是方程的一个解,如此等等.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多种途径寻找方程的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总结:使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取值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叫作根). 【设计意图】探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以及作用. 四、跟踪训练。

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小故事

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小故事

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小故事
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已出现于古巴比伦人的泥板文书中:求出一个数使它与它的倒数之和等于一个已给数.可见巴比伦人已知道一元二次方程并知道了求根公式。

但他们当时并不接受负数,所以负根是略而不提的。

埃及的纸草文书中也涉及到最简单的二次方程,在公元前4、5世纪时,古中国也已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希腊的丢番图(246-330)却只取二次方程的一个正根,即使遇到两个都是正根的情况,他亦只取其中之一。

公元628年,从印度的婆罗摩笈多写成的《婆罗摩修正体系》中,得到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一的一个求根公式。

在阿拉伯阿尔.花拉子米的《代数学》中讨论到方程的解法,解出了一次、二次方程,其中涉及到六种不同的形式,令a、b、c 为正数。

把二次方程分成不同形式作讨论,是依照丢番图的做法。

阿尔.花拉子米除了给出二次方程的几种特殊解法外,还第一次给出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承认方程有两个根,并有无理根存在,但却未有虚根的认识。

十六世纪意大利的数学家们为了解三次方程而开始应用复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5篇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5篇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5篇更多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教学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洁题目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仿照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4.态度、情感、价值观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重难点关键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列方程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大意是说:已知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假如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依据题意,•得________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问题(2)如图,假如,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假如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依据题意,得:_______整理,得:________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二、探究新知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2)根据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例1.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8-2x)•(•5-2x)=18必需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解:去括号,得:40-16x-10x+4x2=18移项,得:4x2-26x+22=0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26,常数项为22.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解:去括号,得:x2+2x+1+x2-4=1移项,合并得:2x2+2x-4=0其中:二次项2x2,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2x,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三、巩固练习教材P32 练习1、2四、应用拓展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2-8+17)x2+2x+1=0,不论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分析:要证明不论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2-8+17•≠0即可.证明:2-8+17=(-4)2+1∵(-4)2≥0∴(-4)2+10,即(-4)2+1≠0∴不论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节课要把握:(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学问技能:把握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

924=-x22.1 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一、 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二、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是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为标准的。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3.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强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2.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四、教学媒体:希沃白板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1. 填空:(1)含有 的等式叫做方程.(2)我们已经学过的方程有 、 、 ,其中 、 都是整式方程 .(3)含有 ,且未知数的 的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02. 下列式子哪些是方程?正确的放进篮子里2+6=8 2x+3 5x+6=22 x+3y=8 x-5<18(二)、探究新知 问题一: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 ,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凸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 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解: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则盒底的长为(100-2x)cm,宽为(50-2x)cm,根据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 2, 得 整理、化简,得: 3600)250)(2100(=--x x 2753500x x ①-+=222221A.0B.350C.(1)(2)0D.0x x xy yxx x ax bx c+=-+=--=++=(三)、观察与思考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3)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例1.下列选项中,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答案解析:A不是整式方程,是分式方程,B含有两个未知数,C可以化简成x2-3x+2=0,D少了限制条件a≠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的方程都可以化成下面的形式: 以上的方程都可以化成下面的形式:
+bX aX2+bX+c=0 (a≠0)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任何一个关于x 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为 任何一个关于 一元二次方程 经过整理都可以化为 以下形式 a x 2 + b x + c = 0 (a ≠ 0)
cபைடு நூலகம்
一次项系数
2、X2+5X-150=0 4、5X2=0
补充练习:填表
方 程 一 般 式 a b c
3X=5+7X2 2X(X2X(X-7)=11 3(X+5)(X3(X+5)(X-1)=X2-5
小结: 小结: 1、学会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 、 式aX2+bX+c=0 (a≠0) ; X X 2、会把一个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 、 化为一般式, 化为一般式,并会找出 a、b、c 、 、 各是什么; 各是什么; 3、切记一元二次方程 X2+bX+c=0中, 、切记一元二次方程aX X 中 a≠0。 。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 把方程(X-2)(2X+3)=(2X-1)2的两边展开整理 (X-2)(2X+3)=(2X(X +(-3)X+7= 2X2+(-3)X+7=0 成________________, 把 +5X+(-150)= X2+5X+(-150)=0 2+5X=150 X +5X=150整理________________,
说明: 说明:要确定一元二次方程 的系数和常数项, 的系数和常数项,必须先将方 程化为一般形式。 程化为一般形式。
定义 首页
练习:指出下列各方程中,a、b、c各是 a 多少?
1、2X2-3X+7=0
3、3X2-3X=0 把方程3X(X-1)=2(X+2)+8 3X(X3X(X 1)=2(X+2)+8化成一般 例: 式,并写出a、b、c各是什么 数? 练习:关于x的方程mx2-3x=x2-mx+2是 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初三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
引例1:
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 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 片应如何剪?
X(X+5)=150
2 S=150cm
X+5
整理得 x2+5x-150=0 +5x-
X
引例2: 引例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 预计到明年年底加7.2万册, 7.2万册 预计到明年年底加7.2万册,求这两 年的平均增长率? 年的平均增长率? 设这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为 X 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 5(1+x)万册 明年年底的图书数是 (1+ 5(1+ 万册. 5(1+x)(1+x)=5(1+x)2万册. 可列得方程 5(1+x)2=7.2
观察所列出的方程,请找出方程的特点:
x2+5x-150=0 1、 +5x2、 5x2+10x-2.5=7.2
特征如下: ①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②又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③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这样的方程叫 一元二次方程
练习: :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 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4X-3=6X+5 4X4X 3、2x = y 2 - 1 1 =1 5、X+ X+ X 7、 2y - y 2 = 1
2、(X+1)(X-3)=X2-6 (X+1)(X4、 3x2+1 = x(2x2 - 1) 6、X2=1 8、 ( x + 2) 2 = 4
9、(X-2)(X+3)=(2X-1)2 (X-2)(X+3)=(2X-
作业: 作业
方 程 一 般 式 a b c
5X2=7+5X 8X2=7
(2X=(X+3)(X(2X-1)2-(X+1)2=(X+3)(X-3)
(m(m-n)X2+m+n=0, (m≠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