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合集下载

会计基础第1章练习

会计基础第1章练习

会计基础第1章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

A、库存现金B、运输设备C、专利权D、开办费正确答案:A解析:在四个选项中,现金属于流动资产,运输设备、专利权、开办费均为非流动资产。

因此,A选项正确。

2.一般说来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

A、是有区别的B、相互一致的C、不相关的D、相互可替代的正确答案:A解析: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法律主体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因此,A正确。

3.下列各项中适用于划分各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是()。

A、配比原则B、权责发生制C、可比性D、谨慎性正确答案:B解析:用来划分各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其他均和划分各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无关。

因此,B选确。

4.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资产要素的是()。

A、应收账款B、预收账款C、债权D、专利权正确答案:B解析:按照资产的定义,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除预收账款外的其他选项都符合资产的定义,而预收账款则是企收他人的账款,在没有提供货物给他人之前,属于企业的负债。

5.负债是指企业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A、过去义务B、现时义务C、将来义务D、潜在义务正确答案:B解析:在负债的定义中,明确指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因此其他选项错误。

6.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收入范围的是()。

A、商品销售收入B、劳务收入C、租金收入D、代收款项正确答案:D解析:在收入定义中包含A、B、C三个选项的内容,代收款项不属于收入。

7.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的是()。

A、谨慎性B、可比性C、可理解性D、可靠性正确答案:A解析: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因此在存确定性的前提下,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8.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

A、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B、可以变动,但须经过批准C、可以任意变动D、应当一致,不得变动正确答案:A解析:可比性原则要求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初级会计第四章总结知识点

初级会计第四章总结知识点

初级会计第四章总结知识点第四章主要会计准则在初级会计的学习过程中,第四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章节,主要介绍了主要的会计准则,包括了会计实体的定义、会计主体身份特征、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会计准则,正确处理和记录会计事项。

1. 会计实体的定义会计实体是指经济活动中可以独立核算的单位。

一个会计实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一个事业单位、一个部门等。

根据会计实体的不同,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原则也有所不同。

2. 会计主体身份特征会计主体身份特征包括责任主体、经济实体和法律主体。

责任主体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目标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经济实体是指企业独立承担经济责任,拥有独立的财务状况和财务运动;法律主体是指企业具备根据法律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3.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会计报表的一种,用来反映某一时点上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资产负债表分为资产和负债两部分。

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权益。

4. 利润表利润表是会计报表的一种,用来反映某一时期内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

利润表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等内容。

利润表的编制需要按照相关的会计原则和规定进行,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5. 会计准则的应用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准则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确保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应用会计准则时,需要注重准则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合理运用会计技术和方法,正确处理和记录各项会计事项。

通过对初级会计第四章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和应用方法,培养正确的会计思维和处理能力。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和数据支持。

同时,对于初级会计的学习者来说,掌握会计准则也是其职业发展的基础。

在面试和工作中,如果能够正确运用会计准则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将使自己在职场中更具竞争力。

解析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法律关系的主体

解析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法律关系的主体

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法律关系的主体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法律关系的主体作者高宏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涉及的法律关系较多,因此也就有多种法律关系主体。

换句话说,不仅财会人员的行为应该受《会计法》的规范,还有其他许多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行为应该受到《会计法》的规范。

这些人的行为违反了《会计法》,也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切不可望文生义,以为《会计法》只与会计人员有关。

本文重点谈谈《会计法》涉及到哪些法律关系主体。

一、单位。

《会计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必须依照本法办理会计事务。

”这里对单位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基本上是一致的。

具体来说,《会计法》第二条规定的单位有以下几种。

1、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属于机关法人。

其行为能力从依法成立之日起产生,到依法终结之日消灭。

国家机关在《会计法》中的主体地位,下面专门论述。

2、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指国务院颁发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的社会团体:“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工会组织,就是社会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十四条对此作了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社会团体的会计事务,应依照《会计法》进行处理。

3、公司。

当前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另外,依据其它法律法规还有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公司。

公司应该执行《会计法》,这是毫无疑问的。

应该注意,《会计法》对公司、企业还有特殊的规定。

这些规定,属于从其业务特点出发的强调性的规定。

4、企业。

企业包括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和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非法人企业。

企业是实行经济核算,进行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提供服务)经营的营利性组织。

关于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

关于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

关于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描述正确的是( A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其记账本位币应为(C)关于真实性原则的含义,下列不正确的是( D )。

在会计核算中,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计量,是( D )的要求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企业对资产、负债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 A )谨慎性原则要求( D )。

关于重要性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D )。

下列哪个不属于会计要素( B)。

下列对于收入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所有费用可以分为( D)。

(C)属于会计六要素之一,却不属于个人理财会计五要素之一。

会计等式的基本平衡式是( A )。

关于记账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 A )。

通常用( D )表示货币的时间价值张某2006年1月1日到银行存了500元钱,复利计息,2009年1月1日的终值为( C)。

(如无说明,年利率均为10%。

按8%的复利计息,张某若想在第五年取得10000元,则现在要存入( D )。

(如无说明,年利率均为10%。

)张某从2006年起连续十年每年年末到银行存1000元,按6%复利计息,那么在2006年1月1日,十年存款的现值之和为( C)。

(如无说明,年利率均为10%。

)张某欠朋友一笔借款,五年后到期,数额为10000元,为此设立了偿债基金(为了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点清偿某笔债务或积聚一定数额资金而必须分次等额提取的存款准备金),年利率为10%,到期一次还清借款,则每年年末应存人的金额为(B )。

(如无说明,年利率均为10%。

)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不包括( D)。

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D )。

接上题,流动资产200万中,存货为40万,现金20万,短期证券30万,应收账款净额50万,其他60万,则该公司超速动比率为( D )。

财务分析的比较分析法中,表示百分比差异,借以了解被评价指标的变动程度的比较形式为( B )。

财务会计试题与答案解析

财务会计试题与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 、下列有关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P4A.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而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B.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必然是法律主体C.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也不一定是法律主体D.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也一定是会计主体2 、库存现金清查中发现现金短缺,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后处理,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D ) P11A.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B.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C.借:库存现金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D.借:管理费用——现金短缺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3 、对于银行已经入账而企业尚未入账的未达账项,企业应当( C ) P11A.根据“银行对账单”记录的金额入账B.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同时入账C.等有关单据到达时再进行账务处理D.根据“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自制原始凭证入账4 、某企业与 4 月 10 日销售商品收到带息票据一张,面值 50 000 元,年利率 8%, 6 个月期,于 6 月 10 日贴现,贴现率为 10%,该企业实际收到的贴现金额应为( A )元 P11A. 50267 B. 49763 C. 52000 D. 500005 、在会计实务中,预付账款业务不多时,企业可以通过( C )科目来核算预付账款业务。

P12A.应收账款 B. 其他应收款 C. 应付账款 D. 预收账款6 、企业对某项存货是否加以确认,应以企业对该项存货是否( C )为依据。

P25A.实际收到B.支付货款C.具有法定所有权D.支付订金或签订合同7 、企业购入存货时,在允许折扣的期限内取得的现金折扣应( D ) P25A.作为营业外收入 B. 作为其他收入 C.冲减存货账面成本 D.冲减当期财务费用8 、某企业赊购某商品,商品报价为 10000 元,商业折扣为 20%,现金折扣为 2%,企业在折扣期间付款时,应 ( D )P25A.借记“应付账款” 10000 B.贷记“银行存款” 10000 C. 借记“应付账款” 7840 D. 贷记“银行存款” 78409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在( B )科目反映。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有什么区别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有什么区别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有什么区别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有什么区别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这两者首先概念不同。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即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

法律主体通常指对外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就不同的法律而言,就有不同的法律主体之称。

如《公司法》规范下,法律主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民法》规范下,法律主体就是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力能力的自然人、公民等。

在具体领域内,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如工商银行某省分行,在公司法领域它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他可以说不是法律主体,但他必须进行会计核算,为会计主体。

而一个法律主体,可不一定是会计主体。

自然人,他可以不记账,不是会计主体,但他也可以是法律主体啊。

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任何一个法人都要按规定开展会计核算。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企业集团、内部销售部门和生产车间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核算,但它们不是法人。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不同1、概念不同。

会计主体即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单位或组织,可以是某个公司、某个社会团体,既可以是一个独立法人,也可以是一个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

法律主体即具备独立民事责任(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能力的自然人、公民或经济实体。

2、涉及领域不同。

会计主体涉及的会计核算和会计行为的领域,法律主体涉及的司法的领域。

3、包容性不同。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但在会计管理上可以独立核算的分公司就不具备法律主体的资格,有比如企业内部销售部门、某生产车间都可以成为一个会计核算单位。

法律主体通常是会计主体,一个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都应当按照法律进行会计核算,这里不包括不需建账核算的自然人。

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

某会计主体
发 展 趋 势
破 产 清 算
7
2,作用 ,
企业将按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 资产,按原来承诺的条件去偿还债务, 资产,按原来承诺的条件去偿还债务, 资产才能按历史成本计价 资产才能按历史成本计价,才能按流动 历史成本计价, 性分类,固定资产折旧才能计算. 性分类,固定资产折旧才能计算.
8
17

5
判断题:会计主体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 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一般来说, 法律主体都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一定 都有法人资格.
6
二,持续经营
(一),概念 ),概念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 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 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 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进行清算,解散, 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进行清算,解散,倒 持续经营发展 闭. 两
会计基础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概念 (一),概念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 单位或组织. 单位或组织.
为"谁"服务,"谁"就是会计主体. 服务, 就是会计主体.
2
(二),作用 ),作用
(1),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1),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空间范围; (2), 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 (2),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 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 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3)将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区分开 (3)将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区分开 来.
3
(三),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 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

会计核算基础核算基本前提核算方法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核算

会计核算基础核算基本前提核算方法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核算
第36页/共63页
第28页/共63页
(4)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确定收入和费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原则与方 法。正确地应用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核算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规范。相关内 容将在下一节中详细讲述。
销售产品,
货款3 000元暂

未收到。

3月
虽未收到货币资金, 但已获得收款权利,仍计算 为3月份的收入。
4月
第10页/共63页
(2)确立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
◆使可比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第11页/共63页
3.2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定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下,对会计
核算提供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也就是进 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质量要求,简称会计原则。
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其他计价方法:
第30页/共63页
➢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 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重置成本现值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 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 物的金额计量。
此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34页/共63页
(6)谨慎性原则
①含义:又称稳健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 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 费用。
第35页/共63页
②应用原则:企业不能漫无边际、任意使用或歪曲使用谨慎性原则, 否则将会影响会计核算的客观性,造成会计秩序的混乱。 ③该原则的要义: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 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

会计学 解答题 题库

会计学 解答题 题库

1、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区别主要有哪些?答: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企业所有者拥有的权益最初是以投入企业资产的形式取得,形成投入资产。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投入资产本身增值,增值部分形成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部分资金和投入资产一起构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2、简述各财务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各会计要素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3、简述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区别?答: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是否归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其实款项已经在本期收到货付出都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实际上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具体应用。

收付实现制也称实收实付制,是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标准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是否归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都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收付实现制完全以是否实际收到货付出货币资金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因此也称现金制。

两者的根本差别在于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入账时间上。

前者以收入或费用的获得或发生的时间作为入账的时间;后者已收入或费用收到或付出货币基金的时间作为入账时间。

4、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涵义是什么?在进行确认与计量时,应遵循哪些要求?答:要求: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等5、什么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与账户有何异同?答:会计科目的含义:会计科目是账目的名称,是各单位设置账户的一个重要依据。

会计主体的知识点

会计主体的知识点

会计主体的知识点引言:会计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一个企业或组织的财务记录和报告。

在进行会计活动时,会计主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会计主体的定义、种类、特点和作用。

一、会计主体的定义会计主体是指进行经济活动并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的单位或个人。

它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可以根据企业或组织的性质和目的进行分类。

主要有企业会计主体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主体两大类。

二、企业会计主体企业会计主体是指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的单位。

按照所有制形式的不同,企业可以分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等。

无论企业所有制形式如何,通过会计主体的核算和报告,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在企业会计主体中,我们还可以细分为小微企业和大型企业。

小微企业以其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简化的特点而闻名,会计核算相对简单。

大型企业则具有庞大的财务数据和复杂的业务操作,会计核算需要更加精细和专业。

三、非营利组织会计主体非营利组织会计主体包括各类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等。

这些组织的经营目的不在于盈利,而是为了社会公益和民生服务。

与企业会计主体不同的是,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更关注资源的筹集和使用情况,以及对社会和捐赠者的责任和义务的履行。

四、会计主体的特点无论是企业会计主体还是非营利组织会计主体,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 独立性:会计主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具有独立核算的能力。

它的财务信息与其他单位的财务信息相互独立,不会混淆。

2. 长期存在性:会计主体是长期经营的,其财务信息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持续的记录和报告。

通过跟踪和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财务状况,可以评估会计主体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

3. 责任性:会计主体应当对其经济活动和财务情况负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财务信息要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五、会计主体的作用会计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

关于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

关于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描述正确的是( A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其记账本位币应为(C)关于真实性原则的含义,下列不正确的是( D )。

在会计核算中,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计量,是( D )的要求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企业对资产、负债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 A )谨慎性原则要求( D )。

关于重要性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D )。

下列哪个不属于会计要素( B)。

下列对于收入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所有费用可以分为( D)。

(C)属于会计六要素之一,却不属于个人理财会计五要素之一。

会计等式的基本平衡式是( A )。

关于记账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 A )。

通常用( D )表示货币的时间价值张某2006年1月1日到银行存了500元钱,复利计息,2009年1月1日的终值为( C)。

(如无说明,年利率均为10%。

按8%的复利计息,张某若想在第五年取得10000元,则现在要存入( D )。

(如无说明,年利率均为10%。

)张某从2006年起连续十年每年年末到银行存1000元,按6%复利计息,那么在2006年1月1日,十年存款的现值之和为( C)。

(如无说明,年利率均为10%。

)张某欠朋友一笔借款,五年后到期,数额为10000元,为此设立了偿债基金(为了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点清偿某笔债务或积聚一定数额资金而必须分次等额提取的存款准备金),年利率为10%,到期一次还清借款,则每年年末应存人的金额为(B )。

(如无说明,年利率均为10%。

)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不包括( D)。

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D )。

接上题,流动资产200万中,存货为40万,现金20万,短期证券30万,应收账款净额50万,其他60万,则该公司超速动比率为( D )。

财务分析的比较分析法中,表示百分比差异,借以了解被评价指标的变动程度的比较形式为( B )。

会计主体知识点总结

会计主体知识点总结

会计主体知识点总结一、会计主体的概念及特点会计主体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开展会计核算的各种单位和个人。

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单位,是会计信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经营者或财务主管单位的意志和责任的实现者。

1. 会计主体的特点(1)法人与非法人:法人是指依法成立,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和管理组织,如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等。

非法人是指没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和管理组织,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民合作社、家庭经济组织等。

(2)独立核算、独立财务报告:会计主体应当按照独立核算的原则,对其经济业务进行单独核算、单独计量和单独报告。

除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业务特点需要合并核算外,会计主体不得将其经济事务与其他会计主体的经济事务相混淆。

(3)责任与义务:会计主体依法享有或者承担经济责任,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履行会计义务。

(4)独立的经济实体:会计主体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具有独立的财产、独立的经济活动、独立的利润等。

会计主体的独立性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特点。

二、会计主体的分类会计主体可分为企业会计主体和事业单位会计主体两大类。

1. 企业会计主体企业会计主体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独立经营和独立责任的企业组织,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合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

企业会计主体按照其经济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企业等。

2. 事业单位会计主体事业单位会计主体是指依法设立,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与其它经济组织一样具有独立核算和独立经营的事业组织,包括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公益性组织等。

事业单位会计主体按照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三、会计主体的组成1. 企业会计主体企业会计主体由权责清晰、经济活动一致、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组成。

企业会计主体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法定代表人或财务主管:企业法人或经营者委托的财务主管是企业的经济事务决策者和执行者,负责企业的会计管理和财务报告等工作。

最新-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法律关系的主体 精

最新-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法律关系的主体 精

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法律关系的主体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法律关系的主体高宏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涉及的法律关系较多,因此也就有多种法律关系主体。

换句话说,不仅财会人员的行为应该受《会计法》的规范,还有其他许多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行为应该受到《会计法》的规范。

这些人的行为违反了《会计法》,也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切不可望文生义,以为《会计法》只与会计人员有关。

本文重点谈谈《会计法》涉及到哪些法律关系主体。

一、单位。

《会计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必须依照本法办理会计事务。

这里对单位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基本上是一致的。

具体来说,《会计法》第二条规定的单位有以下几种。

1、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属于机关法人。

其行为能力从依法成立之日起产生,到依法终结之日消灭。

国家机关在《会计法》中的主体地位,下面专门论述。

2、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指国务院颁发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的社会团体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工会组织,就是社会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十四条对此作了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社会团体的会计事务,应依照《会计法》进行处理。

3、公司。

当前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另外,依据其它法律法规还有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公司。

公司应该执行《会计法》,这是毫无疑问的。

应该注意,《会计法》对公司、企业还有特殊的规定。

这些规定,属于从其业务特点出发的强调性的规定。

4、企业。

企业包括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和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非法人企业。

企业是实行经济核算,进行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提供服务经营的营利性组织。

其中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是企业法人。

关于会计主体的说法

关于会计主体的说法

关于会计主体的说法在会计方面,会计主体是指在进行会计记录时需要被区分开来的单位或个人。

这个概念是会计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不同的会计主体需要被单独记录和核算,以便更好的管理和监督。

会计主体的分类按照其性质和认定基础的不同,会计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企业会计主体企业会计主体是指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等企事业单位。

这些企业通常需要公开披露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以便更好的受到监管和监督,同时能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和联系的依据。

2. 事业单位会计主体事业单位会计主体是指教育、科研、文化、医疗、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化服务业机构,这些单位通常没有盈利性质。

其会计核算和记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监督、提高经济效益。

3. 个人会计主体个人会计主体是指个人或家庭。

虽然和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个人并没有法人的身份,但是在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方面同样需要进行会计核算。

而且,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和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会计主体的认定在会计实际操作中,会计主体的认定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正确认定了会计主体,才能按照规定的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和记录。

在认定会计主体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法律身份会计主体是否具有法律身份,也就是是否设立了法人的身份。

这一点对于企业和事业单位来说比较重要。

2. 盈利性质会计主体是否具有盈利性质,也就是是否存在经济效益,这个和企业会计主体相关。

3. 影响力这一点主要是针对非盈利性质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存在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也需要被列为会计主体进行核算和记录。

4. 财产会计主体是否拥有较大的财产,这一点主要涉及到个人会计主体。

尽管有以上认定标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认定。

会计主体的作用会计主体的核算和记录的意义在于提高了会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得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加客观的评价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同时,这些记录也为税务管理、投资决策和监管提供了依据。

非法律主体下财务建账若干问题探讨

非法律主体下财务建账若干问题探讨

非法律主体下财务建账若干问题探讨作者:徐剑锋来源:《财会学习》2014年第08期在进行会计基础知识学习时,常常会遇到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的辨析,认为“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了真实反映企业内部单位(如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为法律主体上的企业往往在内部单位中设立会计主体,即设置单独的会计机构和账套进行独立核算,而财务建账是实现独立核算的前提和基础,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拟对企业内部单位(即非法律主体)的财务建账过程中应处理的六类问题进行探讨。

一、厘清业财管理权责是财务建账的关键业财管理权责是对建账单位的业财授权边界、账套设置逻辑以及建账后业财管理方式进行明确的基础,是整个财务建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财务建账工作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建账单位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事情,还往往会涉及到企业的采购、法律、物流、系统、档案管理等部门。

其中,与财务部门之间,应在取得企业独立核算授权的基础上,厘清资源管理、资金审批、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税务管理、财务报告、绩效考核、会计档案等方面的权责关系,明确建账单位的负责人和财务机构负责人在会计信息披露上所应承担的会计责任;与采购部门之间,应厘清采购授权的范围及审批权限,采购工作实施主体、实施方式等;与法律部门,应厘清合同审批流程、审批权限、归档方式等;与物流部门,应厘清仓储管理实现方式,实体仓位和系统仓位的设置及审批流程等;与系统部门,应厘清系统改造需求、上线管理要求以及后续维护方式等;与档案管理部门,应厘清各类档案存放地点、管理方式等。

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牵涉到责任与考核等问题,在权责划分上各部门之间往往会形成“讨价还价”、“久而不决”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企业建账的效率和进度。

为避免以上现象的出现,建议在与企业管理层就管理权责划分原则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由建账单位和财务部门进行深入讨论拟定业财管理权责的划分方案,再由建账单位负责人和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共同牵头,组织采购、法律、物流、系统、档案等部门负责人协商管理权责及实现方式。

会计基础第一章判断题(二)

会计基础第一章判断题(二)

会计基础第一章判断题(二)第一大题第1 题: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负债按照现在偿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标记:第2 题: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无论使用的会计软件还是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都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标记:第3 题:会计的监督职能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待定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标记:第4 题: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是会计监督的依据。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标记:第5 题:费用是企业在全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标记:第6 题: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它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标记:第7 题: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等于同期收到的货币资金。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标记:第8 题: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惟一职能。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标记:第9 题:谨慎性原则要求对某项经济业务有几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在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不虚增利润或夸大权益的处理方法。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标记:第10 题: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私设账簿。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标记:第11 题: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但款项已在当期收付的除外。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标记:第12 题:企业如果在一定期间内发生了亏损,必将导致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标记:第13 题:谨慎性原则要求不仅要核算可能发生的收入,也要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损失,已对未来的风险进行充分估计。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标记:第14 题:当企业本期收入大于费用时,同表示企业取得了盈利,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标记:第15 题: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主体
生产活动将无限期延续下去
★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 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而不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等,在此前 提下选择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进 行会计核算。
★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会计的时间范围。
三、会计分期 ★什么是分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 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相对较短的等距 的会计期间。
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在上一章中,介绍了会计的目标,而会计 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提供有用会计信息实现 的,如何评价会计信息的质量,如同我们评 价一件商品的质量是一样的,要看功能是否 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商品使用是否达到使用 者的需要等。同样会计信息也可以视为一种 商品。它的质量好坏,是通过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来表现。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要研究和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 提?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与会计主体有何区别?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会计目标的关系? 4、怎样理解会计信息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 5、通过以后学习,总结体现会计信息谨慎 性的会计方法有哪些?
★五种会计计量属性
一、历史成本 二、重置成本 三、可变现净值 四、现值 五、公允价值
本章小结
★会计前提是保证会计系统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质量 的前提条件。会计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八项:客观性、相关性、明晰 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 时性。 ★会计的计量属性有五种: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 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会计计量
本章教学目标
★理解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含义 ★掌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掌握会计计量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基本假设一共是四个,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几乎是每年必选其一的考点。

因此需要同学们细致学习和分析。

“河北华图金领”这里对第一个会计主体为大家进行分析。

会计主体常被出题者以法律主体来混淆,考核这两者的关系。

那么,首先我们需要弄明白这两者是什么?
第一: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通俗的讲就是每个会计部所管辖的业务范围。

第二:法律主体——是指活跃在法律之中,享有权利、负有义务和承担责任的人。

在会计中法律主体通俗的讲就是按照公司法成立的公司。

此二者不等同,分为三种情况
两者刚好相等,如一个按照公司法成立的公司,它的会计部就负责它本身的全部会计业务。

会计主体大于法律主体,如母子公司,子公司们各自有各自的法律地位,母公司作为集团,全面核算下设子公司的业务(如:集团会计),则此会计主体包含着多个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小于法律主体,如分公司和总公司,总公司具备法律地位,而分公司却不具备,但无论是总公司还是分公司都会有独立核算的财会部门,因此会计主体可能是法律主体中的一部门。

同时,企业内部的车间、企业的销售部门等,但凡可以进行单独的会计核算都可以是单独的会计主体,但它们都只是这个法律主体中的一部分而已。

例题:
确立会计核算空间范围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答案:A
以下哪些是会计主体()。

A.分公司
B.总公司
C.单独核算的销售部门
D.单独核算的生产车间
答案:AB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