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行音乐看台湾的爱情价值观
l流行歌曲的变迁看价值观的嬗变
从流行歌曲的变迁看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价值观的嬗变宋娇(渭南师范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 10级思政1班)摘要:青年是流行歌曲的最大消费团体,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来抒发他们的心声是他们最善于的。
从港台歌曲到校园民谣再到华氏摇滚所以说流行歌曲代表着青年的价值观,它的变迁也能总体的体现出青年价值观的嬗变。
流行歌曲给每个时代刻下了烙印,每个人的年少都是伴着那时候特有的歌曲走过的。
一个时代和那个时代所有的精神是由能一首歌所体现出来的,它是当时青年的价值观的反映。
关键词:流行音乐;价值观;青年;个人主义;自我意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里面的作品是来自民间的歌谣,反映着民间百姓的疾苦和欢乐。
随着历史的发展诗歌的体裁一直发生着变化,汉代的四言,唐代的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一直到现在的流行歌曲,不管发生怎么样的变化,我们都能从中看到体会到那时候所发生的事情。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就时势。
同样的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流行歌曲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听着一首歌你就能感觉到那时候的历史。
流行歌曲映射着历史同时历史铸就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给每个时代刻下了烙印,每个人的年少都是伴着那时候特有的歌曲走过的。
一个时代和那个时代所有的精神是能由一首歌所体现出来的,它是当时青年的价值观的反映。
一、流行歌曲的变迁青年是流行歌曲的最大消费团体,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来抒发他们的心声是他们最善于的。
[1]从港台歌曲到校园民谣再到华氏摇滚所以说流行歌曲代表着青年的价值观,它的变迁也能总体的体现出青年价值观的嬗变。
所以我选择用来分析的根据是流行歌曲。
本人从1978-2010年的各种流行歌曲年度金曲奖中挑出了三十首流行歌曲从歌曲的主题、所做对象、表达方式、性质和时间点进行了分类。
为了清楚的体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和变迁,将按照1978-1989年,1990年-1999年,2000-2010年三个阶段,初步探究流行歌曲的变迁和青年价值观的嬗变。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粤语流行歌曲在2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从1983年到2003年,这段时间正是粤语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
许多经典的粤语流行歌曲在这个时期中诞生,深受广大粤语流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这20年间的粤语流行歌曲,带您重温这段难忘的音乐历史。
1983年,《粤才一族》成立,这是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的一个里程碑。
在这之后,香港粤语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包括张国荣、陈百强、黎明、郭富城等一大批优秀的歌手纷纷崭露头角。
诸如旅港的陈冠希、张学友、郑伊健、何韵诗、张柏芝这样的歌手也开始在80年代展露头角,成为了粤语流行音乐领域中举足轻重的存在。
在80年代的粤语流行音乐中,《一生中最爱》(黎明)、《女人花》(陈百强)、《朋友》(谭咏麟)、《一片痴》(张国荣)等歌曲成为了经典的代表作,至今仍被广大粤语流行音乐爱好者津津乐道。
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深受听众的喜爱。
这段时间也诞生了很多不朽的经典曲目,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和经典。
进入90年代,粤语流行音乐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期。
在这个时期,粤语流行音乐开始受到了更多不同音乐风格的影响,不仅保留了80年代的港风特色,还融入了更多流行乐、摇滚乐、电子乐等元素,使得粤语流行音乐更加多元化。
此时代表性的歌手有陈奕迅、王菲、Beyond、张学友等。
陈奕迅无疑成为了代表性的存在。
他的歌曲《爱情转移》、《十年》等不仅曲调优美,歌词深刻,而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了90年代粤语流行音乐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王菲的《容易受伤的女人》、《匆匆那年》等歌曲,为粤语流行音乐注入了更多的摇滚乐元素,受到了众多听众的推崇。
在这个时期,还有一支乐队被粤语流行音乐爱好者奉为经典,那就是Beyond。
他们的歌曲《海阔天空》、《灰色轨迹》等充满力量与温情的歌曲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Beyond 用他们的音乐传达了对生活、对爱情、对社会的思考,影响了许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歌唱背后的“歌唱”——当代“两岸三地”中文流行歌曲简史与意义解读
歌唱背后的“歌唱”——当代“两岸三地”中文流行歌曲简史与意义解读歌唱背后的“歌唱”——当代“两岸三地”中文流行歌曲简史与意义解读近年来,中文流行歌曲在两岸三地的音乐市场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华语乐坛的重量级歌手到新晋艺人,他们用音乐表达情感,传递价值观,在歌曲之中传播着一个时代的文化与精神。
这些流行歌曲的背后,承载着独特的时代内涵与意义,也呈现出了歌唱本身的深刻内涵。
在探讨中文流行歌曲的历史与意义时,我们不得不提及两岸三地的音乐发展历程。
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是两岸三地流行歌曲发展的关键时期。
大陆传统的戏曲、民歌及港台流行曲等多种元素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文流行曲风。
然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两岸之间的联系被断绝,中文流行歌曲也开始分道扬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以台湾流行乐坛为例,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该地区中文流行歌曲的黄金时期。
一批优秀的创作人不断涌现,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音乐进行融合,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流行歌曲。
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深受听众喜爱。
这些年代的中文流行歌曲不仅是音乐艺术的成就,更是台湾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象征,塑造了那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与此同时,大陆流行歌曲也在发展壮大。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大陆流行乐坛充满了创新和活力。
这一时期推出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邓丽君的《甜蜜蜜》、邓紫棋的《喜欢你》、李宗盛的《稻香》等。
这些歌曲深受大众欢迎,通过音乐传递了爱情、友情、亲情等各种情感,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了生活与人生的意义。
从流行歌曲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文流行歌曲背后的价值观与精神内核。
中文流行歌曲的共同特点是以感性情感为主题,强调个体情感的抒发与表达。
这种情感表达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也是对于“人生百态”最真实的呈现。
无论是快乐的爱情歌曲,还是抒发内心困惑的歌曲,都能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传递出人们对于幸福、失落、挫折等人生经验的思考与体验。
同时,中文流行歌曲也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闻名。
从流行音乐看台湾的爱情价值观
从流行音乐看台湾的爱情价值观:1998-2007王柏蓁铭传大学传播管理研究所研究生摘要流行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透过对流行音乐的了解可以得知当代社会的价值观改变。
许多研究都发现爱情一直是流行音乐的主题,本研究透过内容分析法,分析1998年至2007年十年间「金曲奖」的「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的128首歌曲中的爱情价值观,结果发现台湾流行音乐中呈现了悲伤、压抑的爱情观,但随着社会脉动呈现了较多元的男女性别从属关系。
关键词:流行音乐、爱情、内容分析壹、绪论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流行音乐是一项重要的大众文化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要吸引最多阅听人,会以人们普遍认同的文字语言来制造出受欢迎的音乐商品。
因此流行音乐一方面属于商业体制的一环,另一方面则有传递信息与娱乐的功能,同时更是再现及传递文化价值、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萧苹、苏振升,2001)。
许多关于流行音乐的研究都发现,爱情歌曲是流行音乐的主要类型(柯永辉,1994;萧苹、苏振升,2001)因此谈到流行音乐,就不能忽视爱情歌曲的重要性,而流行音乐中所反映、呈现的爱情价值观也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主题。
从1990年年代开始,台湾渐渐有学者投入流行音乐研究的领域,观察台湾流行音乐的歌词文本,为流行音乐的内容描绘出一个粗浅的轮廓,本研究尤其着重在分析流行音乐中与爱情相关的歌曲,探讨台湾的流行音乐处理和呈现与爱情相关议题与概念的演变。
贰、文献探讨台湾的流行音乐的内容研究,一直到1990年代以后才渐有出现(赵庭辉,1990;廖炳惠,1991;于静文,1995;方巧如,1996;柯永辉,1994;曾慧佳,1998)。
廖炳惠(1991)最早开始关注流行音乐歌词的意涵,她以朱约信和陈明章的音乐为例,分析1990年代台湾抗议歌曲中的内容,发现这两个歌手都以城乡意识的铺陈,发泄对执政当局不满的情绪。
苏振升(2001)以内容分析法和符号学的方法,分析了1989到1998年中台湾流行音乐中的爱情价值观,他发现台湾流行音乐隐含男女性别从属关系:女性常常是附从于男性的角色,除了不断被动地等待男性追求之外,还显现出柔弱、需要照顾的特质;相对地,男性则表现出主导爱情以及想要征服女性的欲望。
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的风格差异
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的风格差异港台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和音乐风格的差异。
标签:发展轨迹区别原因在专业权威著作《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对音乐的分类是这样解释的,“音乐分为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
通俗音乐的涵盖面很大,包括民族民间音乐、轻音乐、流行歌曲、舞曲、乡村歌曲等等。
所以,流行歌曲,是通俗音乐中的一种。
流行歌曲多产生于城市,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易于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发展中趋向国际化,又有着明显的商业特征。
流行歌曲作为一种音乐形式,不仅传递着许多音乐方面的信息,又是一种传递人们感情的艺术形式。
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文化,甚至思想,它既丰富了人们的艺术视野,又开拓了艺术领域的广泛天地。
1 港台与内地流行歌曲的不同发展轨迹每一种文艺形式,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国流行歌曲有着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依据歌曲风格的变化,及社会制度的变革、意识形态的转变,我国流行歌曲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1 中国早期的流行歌曲(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个时期流行歌曲的中心在上海,流行歌曲多见于电影歌曲、舞厅音乐。
歌曲中装饰音、上下滑音多见,格调婉转轻柔,甜美松弛,演唱有风格抒情、俏丽等特点。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如周璇、袁美云等。
这一时期中国无论港台内地流行歌曲的中心都是在上海。
1.2 第二个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七十年代末)从这一时期开始,内地与港台的流行歌坛出现了很大的不同。
内地:本时期中国内地基本禁唱流行歌曲。
早期的流行歌唱被认为是“靡靡之音”、“黄色歌曲”而被扫地出门。
当时在内地多唱一些群众歌曲、外国歌曲和一些民歌。
港台:流行歌曲在港台继续发展。
当时旧上海的很多歌星、作曲家转移到香港发展,这一时期港台歌曲的发展与上海时期有一定的相承关系。
这一时期港台涌现出的歌星有姚莉、潘秀婷等。
1.3 第三个时期(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内地:这一时期,内地流行歌曲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思想、文化、视野等各方面发生极大变化,流行歌曲也随之而变,新作品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来,并得到广泛传唱。
内容分析法(用于传播学 社会心理学)
内容分析法是定量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编码,而编码是将原始材料转化成标准化材料的一种形式。
内容分析法的作用有四点:描述,推理,测量和预测。
优势包括经济,节省人力、物力;安全与非介入性,不需要涉入到实地调查当中,非接触、可反复进行;研究范围广泛,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可以研究一长段时间里的事情和能够研究一长段时间内发生的事件。
缺点在于其局限于已经记录下来的内容,编码困难,并且还有信度和效度的问题。
应用领域传播学:这是研究者对他所选定的某时某地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分析和描述的方法。
内容分析法回答了传播学中的一个经典的问题:“谁说了什么、对谁说、为什么说、如何说以及产生了什么影响?社会学:作为非介入性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是对被记载下来的人类传播媒介的研究。
其内容可以包括书籍、杂志、网页、诗歌、报纸、歌曲、绘画、讲演、信件、电子邮件、网络上的布告、法律条文和宪章以及其他任何类似的成分或集合。
应用过程特别强调为什么以及产生什么影响。
确定研究问题或假设有目的:内容分析的目的要清楚的表达出来,避免为了统计而统计,导致无目的的数据收集。
确定研究问题或假设,不仅能便于分析内容,还可以获得更具价值的数据。
有假设:分析研究内容之前必须要针对实际需求, 有严密周到的思索与判断,增益思维,形成假设或研究问题。
确定总体抽样的前提是确定研究总体,包括所研究的主题和时间跨度,这往往直接从研究问题中就能推导出来。
让我们再来看几个完整的总体表述:1.该研究是有关2004年9月1日至2004年8月31日纽约地区黄金时间的电视商业广告。
2.该项研究有关去年1月1号到12月31日(周日除外),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头版报道内容。
[13]3.中国传媒大学的陈凯和孙江华同学的论文《纽约时报》的悄然变脸———1990 -1999 年《纽约时报》头版内容分析。
[14]研究总体是“我国女性新闻”我们就必需解释什么是女性新闻。
研究者浏览了许多关于女性新闻的研究文献之后,发现至少有三种“女性新闻”定义:(1)女性在其中出现的新闻。
流行歌曲与主流价值观的共进共振
在2 0世纪 8 0年代 初期 , 虽然 “ 伤痕 文 学 ” 的反思
告诉 人们 “ 爱是 不能忘 记 的” , 恢复了“ 爱情 ” 被 文艺 表 现 的权利 ,但这时 的人们只 有在 流行 歌 曲中对爱情 的
爱情 , 本是 文艺 表现 的恒 常主 题 。从《 诗经 》 里 的
反复吟 唱中才逐渐 习惯爱与 被爱 的生活氛 围 。正如 有 的学 者所 言 : “ 任何解 放都 首先是感性 的解 放 ,都 不能 不落 实到感性 的解放 。 ” ① 至此 , “ 爱情 ” 不仅 在整 个社会 价值体 系中重新 占据 了一席 之地 ,而 且正是 在流行 歌 曲这样 的亚文化 中 , 它才不 必为阶级性 伦理所 宰制 , 回 归 了一种彻 底 的私人 化言说形 态 。爱情 表达 日常化 的
圃
豳 Q 垒 :
… Biblioteka 上。 在这样 的情歌 中 , 人生境界 的圆满 奠定在 爱情 的 自 足 陛上 ,而 不 需依 凭任 何集体 性道 义承诺 就能 夯实 自 身 的价值 根基 。表达这 种爱情 价值观 念 的流行 情歌 是 最 多 的 ,我们几 乎在描 述各 种爱恋情 态 的歌 曲 中都 能 发现。 远如 邓丽君 演唱 的《 月亮 代表我 的心 》 , 近 如这 几
重要意义在 于它表征 了社会生 活的正常化 。 由此视之 ,
著 名流行音 乐人陈小 奇的话就 不无道理 了 : “ 流行 音乐 必须在一个稳 定与和 谐的背景 之下 才能够产 生 ,换 句
话说 , 稳定和 谐的社会 需要这种 音乐 。 必须 是双 向需求
才能产生这 种东西 的。” ②
些社 会心理 的 角落 。 它偶然得 以出场 , 也必须是 在加上
其在 中 国现 代 文学 的叙 事 中享 有 不 言 自明 的 合 法地 位。 但它 所造成 的后遗症 也 自然生成 , 那就是 主流文艺 中 的爱情 价值判 断 , 使得 “ 革命 ” 的阶 级性 伦理 霸 权对 “ 爱情” 的个 体性 伦 理 主 张 的断 然排 斥 , 或者说在“ 革 命” 话语 构筑 的崇高镜像面 前 , “ 爱 情” 因与生俱 来 的私 人性被 卑污 化 为 “ 资产阶 级 生活方 式 ” , 只能蜷 缩 在某
关于台湾和两岸的歌
关于台湾和两岸的歌
最近听了很多关于台湾和两岸的歌曲,有些让人感动,有些让人
思考。
这些歌曲传达了许多情感和思想,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地
区的历史和文化。
有些歌曲是表达爱情和家乡之情的。
例如《一生有你》、《家后》等。
这些歌曲歌词清新优美,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
歌曲中传递
的爱情和家乡之情,也让人倍感温暖。
还有一些歌曲是关于政治和历史的。
例如《彩虹》、《妈妈说》等。
这些歌曲通过歌词表达了对台湾历史和政治的思考和观点,反映
出了台湾民众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最后还有一些歌曲是关于两岸关系的。
例如《最长的电影》、
《好朋友》等。
这些歌曲的歌词表达了对两岸关系的思考和情感,让
人深入思考两岸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总之,这些歌曲展现了台湾和两岸的独特文化和历史,让我们更
深入地了解这个地区,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思考未来与和平共处的方向。
流行歌曲与青少年爱情观的表达——以2003至2011年的流行歌曲为例
流 行 歌 曲与 青 少 年 爱 情 观 的 表 达
以2 0 0 3至 2 1 年 的流行歌 曲为例 0 1
董 金 娜
(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 , 湖南 湘潭 4 10 ) 12 1
摘 要 : 文选取 2 0 本 0 3至 2 1 0 0年 8年 间 M s ai ui R do中国 T P排行榜 13首 内地 年度 金 曲的歌词文 本, c O 1 分为 失恋、 热 恋、 暗恋三个类型进行考 察。发现 新世 纪流行歌 曲传达 的爱 情观仍是 以男女 两性相恋为主 要诉求 , 其基本 的价值 取 向仍 然
了把你忘 掉” “ , 我知道我 已逃 不掉/ 已逃不 掉/ 我 一直 想找
人 的 痛 苦 根 源 , 男 主 角 多 趋 向 沮 丧 、 挫 折 的 角 色 。柯 而 受 永 辉 分 析 了 19 9 3和 19 94年 l 流 行 歌 曲 , 发 现 流 行 音 5首 他
爱情 观念 表达进 行分 析 , 把握 青少 年 的情感 状 况 , 来 丰富 流行音 乐的受 众研 究。
中西方学 者通过研 究都发 现 , 流行音 乐的主要类 型是 爱情 歌曲。青少 年 是 流行 音 乐 主要 的聆 听者 , 调查 显 据 示 ,3 5 8 . %的青少 年喜 欢流 行音 乐 。因此 , 流行 歌 曲 从 来窥见青少年爱 情观 念 的表达 非 常具有 现实 意义 。本 文
试 以 20 03至 2 1 的 中 国 流 行 歌 曲 为 例 , 过 对 其 中 的 0 0年 通
学 者 C ry的研 究 突 破 到 歌 曲 背 后 的深 刻 意 涵 。他 发 现 , a e
乐中的女性 角 色可 以分为 三类 , 第一 种 是男 性 欲 望下 的 『 性对象J 其次 是作 为抚 慰 、 ; 支持 、 等待 男性 的 『 我 J 无 女
流行文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流行文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在当代社会,流行文化以其迅猛的发展态势和广泛的覆盖面,已成为塑造公众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力量。
音乐、电影、时尚、网络现象等元素构成的流行文化不仅提供娱乐消遣,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流行文化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尤其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迅速传播信息,这使得一些特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在短时间内被大量人群接受。
例如,流行歌曲中的歌词往往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情感和追求,而当这些歌曲广为流传时,它们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也随之普及。
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成功典范或者价值取向,常常成为观众模仿和追求的对象,从而影响他们对于事业、爱情和家庭的看法。
流行文化亦能快速响应社会变迁,将新的社会议题带入公众视野。
许多电影和电视剧涉及性别平等、环境保护、反歧视等主题,这不仅提升了公众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度,也促进了社会对这些价值的认同和内化。
如影视作品中对女性独立形象的塑造,有助于推动性别平等的社会价值观。
流行文化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在一些情况下,过度追求名利、物质享受和外表等价值观被放大,可能会使得社会风气变得浮躁,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忽视了努力和积累,渴望一夜成名或一夜暴富。
此外,流行文化中的一些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有时会使得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减少,导致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的弱化。
值得注意的是,流行文化的多元化也为社会价值观带来了丰富性和包容性。
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在流行文化中得以展现,为个体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年轻一代通过流行文化接触到多元文化,学会了尊重差异,培养了开放的心态。
流行文化是影响当代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促进价值的多样化和进步,也有可能引发某些不良趋势。
社会各界应当关注流行文化的发展方向,引导其发挥正面作用,同时警惕并防范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包容的文化环境。
从流行歌曲看改革开放以来的青年价值观变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代表人物:周杰伦、林俊杰等,他 们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才华成 为流行乐坛的代表
影响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21世纪 初的流行音乐逐渐走向全球,成为世 界各地年轻人喜爱的音乐类型之一
当前流行音乐趋势
音乐风格多样化:从摇滚、流行、民谣到电子音乐等,各种风格的音乐都有其受众和市场。
社会各界在青年价值观教育中的责任和作用
家庭:父母是孩 子的第一任教育 者,应该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榜样, 培养孩子的道德 观念和社会责任
感。
学校:教师应当 在课程中融入价 值观教育,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
社会:媒体、企 业等社会力量也 应该承担起青年 价值观教育的责 任,营造良好的 社会氛围,传播
添加标题
音乐传播方式的互动性:现代音乐传播方式具有互动性特点,青年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与其他 乐迷进行交流和分享,这种互动性对青年的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添加标题
音乐传播方式的个性化:现代音乐传播方式具有个性化特点,青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 适合自己的音乐作品和音乐文化,这种个性化选择对青年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
青年人开始关注家 庭和社会责任,积 极参与社会公益事 业。
青年人更加注重个 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同时也关注家庭和 社会的福祉。
在家庭中,青年人 更加注重亲情和家 庭关系的和谐,积 极参与家庭事务。
在社会中,青年人更 加关注社会公平和正 义,积极参与社会公 益事业和志愿者活动 。
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对青年的信息筛选和辨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青年独 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发展。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和创新机会,激发了青年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解读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音乐欣赏者
解读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音乐欣赏者作者:薛亮亮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3期【摘要】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歌曲在21世纪初期广为流行,其欣赏者可以分为“主动型欣赏者”和“被动型欣赏者”,青少年作为主动型欣赏者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流行起到了支柱的作用。
另外,被动型欣赏者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关键词】中国风;欣赏者;青少年【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中国台湾“中国风”音乐自流行以来,拥有大量的欣赏者,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
但是,无论这些欣赏者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对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流行起到了传播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作为主动型的欣赏者成为了促使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的坚实基石。
一、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音乐欣赏者的分类21世纪初期,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欣赏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自真心喜爱它们、主动欣赏和传播的欣赏者,这些人是21世纪“中国风”流行歌曲的主动拥护者,在听众中占有绝大多数,在这里称之为“主动型欣赏者”。
他们存在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具有很大的分散性,不易集中研究。
而他们之所以喜欢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根部原因,是他们都是中国人,具有中国人共同的审美观点。
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接受者中还有一些是比较被动接受的角色,他们一般是主动人群的周边人物,因受到主动人群的影响而被动欣赏和传播。
被动接受和传播的人对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歌曲大多抱着实用的观点。
无论带有什么样的想法,在无形中对中国台湾“中国风”的流行出了一把力气。
二、青少年对中国台湾“中国风”音乐流行的支柱作用在主动型欣赏者中有一个占有相当多的数量,并且具有共同性格特点的人群:青少年。
由于青少年人群数量大,具有鲜明的年龄特点,所以他们构成了这一类中的“支柱”人群。
(一)青少年人数众多,对传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这个人群的数量很多,对中国台湾“中国风”的流行具有了一定的意义。
流行音乐歌词中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变迁
流行音乐歌词中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变迁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不仅娱乐性强,而且在歌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变迁的信息。
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窥见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1.文化价值的传递:
流行音乐的歌词往往反映了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例如,一些歌曲可能弘扬传统美德,如家庭观念、友情和爱国情怀等。
同时,流行音乐也可以传递新的文化现象和思想,如对自由、平等、个性化的追求,以及对环境保护、和平共处等全球性问题的关注。
2.社会变迁的记录:
流行音乐的歌词常常记录了社会变迁的历史。
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时尚潮流、科技发展等。
例如,一些歌曲记录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移民潮,反映了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向往和挑战。
3.情感表达与共鸣:
流行音乐的歌词提供了人们表达个人情感的渠道,如对爱情的渴望、对生活的抱怨、对未来的憧憬等。
通过歌曲的歌唱,人们可以找到情感的共鸣,缓解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4.社会问题的反映:
一些流行音乐歌词直接反映了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公、战争与和平等。
通过音乐的形式,人们可以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反思和讨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总的来说,流行音乐的歌词不仅具有娱乐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变迁的信息。
通过分析歌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流行音乐可否传达社会正义价值?
流行音乐可否传达社会正义价值?这个辩题来源于一篇文章《流行音乐可否传达社会正义价值?——由五月天《入阵曲》谈起》。
最初,偶然听到《入阵曲》这首歌,就被燃到了,然后看到评论,说涉及到政治(查水表之歌),出于好奇心,就继续了解了一下。
进而发现这首歌的MV更加的针砭时事,由于看不懂台湾的时事,就百度了这首歌,然后就发现了这篇文章。
让我们把目光放在流行音乐身上,难免发现其中大部分作品,近90%都在表达男女之情,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情歌,我有时也在想,流行音乐除了情歌就是励志,不能有其他题材吗?OK,言归正传,将话题转到辩论上,一开始我把题目改为能否,发现没意义,可能性上那一定是能啊!那可不可以呢?第一,可以。
流行音乐是很有市场、很商业化的,因此可以传播的较广,MV在电视、网络、手机上都有浏览量,音乐本身也借由互联网这一大平台得以广泛的传播。
而且,既然是流行音乐,那么歌手本身也是作为偶像,他们拥有大批的粉丝,粉丝对偶像的作品会无条件买账,并且也会去了解偶像的作品,进而传达社会现实、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将偶像的影响力转化为粉丝的行动力,使广大的粉丝也参与到参政议政。
还以《入阵曲》为例,MV大量融合时事,包括核四议题、台东县美丽湾事件、洪仲丘事件、大埔事件,其中最让人震撼的画面,就是被发现陈尸桥下的大埔拆迁户“张药房”老板张森文的照片,并在最后用红色油漆要大家“入阵去”。
《入阵曲》歌词更唱到“当一份真相只手能隐藏》、《幼无粮,民无房,谁在分赃》等隐喻,被网友视为是呼应洪仲丘案及苗栗大埔拆迁案。
我认为以音乐作为思想武器很好的引导了大众的视线,但是这样的事情并不好做,第一,这样做必定会触及权贵的利益,并且以大陆的种种因素,真的要是将流行音乐变成思想武器,歌手必然会处在一个很危险的位置上,因此,五月天借由兰陵王这一形象来规避风险。
第二,流行音乐市场是相当现实的,只要一个脚步踏差,让歌迷觉得他们的过去形象不再,很快就会从天王级地位掉到乏人问津。
歌颂两岸的歌曲
歌颂两岸的歌曲歌颂两岸的歌曲是一种展现两岸人民团结和友好的艺术形式,通过歌曲中融入对两岸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对民族精神的歌颂以及对两岸人民情感的表达,传递着跨越海峡、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下面将以几首经典的歌曲为例,谈谈歌颂两岸的主题和影响。
首先是台湾歌手林志炫演唱的《永远》。
这首歌体现了两岸人民的情感纽带和心连心的思念。
歌词中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更体现了两岸人民渴望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建立友谊和和平的愿望。
这首歌曲通过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唤起人们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回忆和思考,彰显了两岸民众之间的情感纽带。
其次是大陆歌手王力宏演唱的《公转自转》。
这首歌曲通过表达自然界中不断的旋转和变化,暗喻两岸人民不断向前发展,相互交流合作的意愿。
歌词中描绘了大陆和台湾的繁荣景象,并表达了希望两岸能共同发展、相互依存的愿望。
这首歌歌声高昂,节奏欢快,让人感受到两岸人民共同奔向美好未来的动力和决心。
还有一首很有代表性的歌曲是大陆歌手李宗盛演唱的《小芳》。
这首歌是李宗盛在80年代创作的一首经典的台湾民谣风歌曲,歌词深情地表达了来自大陆的小伙子对台湾话唱情歌的敬仰之情,表达了两岸丰富的文化交流和心灵沟通。
这首歌曲以简单自然的旋律和朴素动人的歌词,打动了无数两岸年轻人的心,也成为两岸民众对亲情和青春期记忆的共同回忆。
总结起来,这些歌曲都表达了两岸人民的情感纽带,唤起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思考和回忆,强调相互交流、理解和和平发展的愿望。
它们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凝聚,共同见证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从这些歌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两岸人民深深的情感联系和对和平统一的美好追求。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两岸人民能够进一步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共同谱写两岸关系的新篇章。
歌颂两岸的歌曲
歌颂两岸的歌曲歌曲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两岸关系中,也涌现了许多歌曲,以歌颂两岸关系的友好、和谐和一体化。
以下是几首歌曲,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歌颂两岸关系,表达了两岸同胞的情感和共同的愿望。
《爱拼才会赢》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台湾歌曲,由陈荣华演唱。
这首歌曲以台语演唱,歌词简洁直白,充满了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团结的呼唤。
歌曲中提到:坚持和平乐观向前走,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相信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这首歌曲充分表达了两岸同胞的共同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温馨动听的歌曲,由大陆歌手周杰伦演唱。
歌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友情的向往。
歌词中提到:不论东海和台湾有多远,只要坚信靠近一点点,友情就会像春天一样蓬勃发展。
这首歌曲通过音乐和歌词传达了两岸同胞的情感和对于友好关系的希望。
《两岸三地》是一首深情而激昂的歌曲,由李宗盛创作并演唱。
这首歌词写了两岸同胞的感情与联系,表达了保持心灵联系、建立友好关系的意义。
歌词中提到:无论是在两岸还是三地,我们同胞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只有和平友好才能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美好未来。
这首歌曲唤起了两岸同胞的共同认同感和合作意愿。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是一首感人的歌曲,由林忆莲演唱。
这首歌曲以一段失散多年的兄妹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两岸同胞对于亲情的珍视和对于和平统一的期盼。
歌词中提到:我们不应该一直生疏对方的温暖,而应该团结起来,共同为了和平的未来努力奋斗。
这首歌曲寄托了两岸同胞对于家庭团聚和和平统一的渴望。
以上这些歌曲不仅表达了两岸同胞对于和平友好的向往和期盼,也唤起了人们对于两岸关系的思考。
通过音乐和歌词的力量,这些歌曲激发了人们对于和谐、合作和共同进步的渴望。
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两岸同胞都期待着能够以和平、友好的方式解决分歧,共同构建一个辉煌的未来。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价值分析
189艺术百家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价值分析摘 要】【在中国流行音乐是中国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形式和理念上都有改革,这些改革促进了中国音乐格局和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流行音乐的改革奠定了流行音乐的地位,本文针对流行流行音乐的现状,分析流行音乐在中国发展的历程,认识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完善措施,使中国流行音乐能够更好的发展,张扬流行音乐的活力。
关 键 词】【流行音乐 现状 发展历程 价值分析当今社会中,流行音乐有着不可否认的影响力,流行音乐有最多的听众,中国的流行音乐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流行音乐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坎坷的历程,无论是在刚开始的发展阶段还是之后的繁荣阶段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本文就研究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抓住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因素,然后与西方流行音乐的发展精华结合在一起,以更好的推进中国流行音乐的创新,使中国流行音乐走向世界。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概念和发展历程(一)中国流行音乐的概念现代中国的流行音乐和传统的音乐不同,和专业音乐也不相同。
我国流行的流行音乐从广泛意义上讲,流行音乐的概念已经不能通过它的本体来展现了,因为现阶段流行的流行音乐已经被商业化了,现在的流行音乐都是有盈利目的的,从唱片的制作、发行、到后来的销售都已经被商业化,所以说,现在的流行音乐是一种集艺术与产业于一身的文化商业产品,这种文化商业产品不能单一的用音乐这一概念来定义了。
(二)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流行音乐在中国已经有超过8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80多年中,流行音乐曾经辉煌过,也有过曲折,有过困难;曾经也被老百姓广为传唱,也曾经被称作靡靡之音。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阶段按照时间来划分可以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到40年代,那时候的流行音乐主要集中在上海,是流行音乐的发源阶段;第二阶段是50到60年代,流行音乐从上海的了解与调查下,才能更好的切合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做出正确的判断,贴合实际。
流行音乐心得体会 学习流行音乐心得体会(6篇)
流行音乐心得体会学习流行音乐心得体会(6篇)流行音乐心得体会篇一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音乐体裁,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同时,学习流行音乐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针对这一趋势,本人也尝试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流行音乐。
在学习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学习流行音乐可以拓宽音乐的广度,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音乐的技能。
流行音乐的风格多样,包括R&B、电子乐、民谣等,学习这些风格可以让人们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上获得更广阔的想象力。
此外,流行音乐具有极高的市场化程度,学习流行音乐也有助于音乐人将自己的作品更好地推广和传播。
学习流行音乐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
首先是对音乐乐理的了解。
音乐乐理包括和弦、节奏、旋律等,这些是流行音乐创作和演奏的基础。
其次,需要有良好的节奏感。
流行音乐往往节奏感强烈,演奏需要紧凑有力,需要掌握有力的技巧。
再次,需要关注歌曲的情感表达。
流行音乐的歌曲通常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演奏要注重歌曲的情感表达。
第四段:个人体验在学习流行音乐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流行音乐的魅力。
首先,流行音乐的节奏感十分强烈,可以让人欲罢不能。
其次,流行音乐具有极高的市场化程度,可以让人在音乐创作和演出中收获更多的回报。
最后,流行音乐唤醒了我内心那份激情和对音乐的热爱,让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创作音乐。
第五段:总结总之,学习流行音乐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不仅可以拓宽音乐广度,提高音乐技巧,还可以让人在音乐创作和演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同时,也能唤醒人们内心对音乐的热情和激情。
因此,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妨尝试学习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心得体会篇二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形式,而流行乐又是音乐的其中一部分,或伤感或欣喜或狂热的旋律总能勾起大家对生活的各种看法。
通俗文化的产物使得音乐这门艺术不再是属于那些贵族和文人雅客,它也是属于大众的艺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在西方,音乐是一种工业。
再具反叛精神的东西,纳入消费的轨道,它必然经历即时流行与即时不流行的规律,这里面的商品属性是流行文化的本质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流行音乐看台湾的爱情价值观:1998-2007王柏蓁铭传大学传播管理研究所研究生摘要流行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透过对流行音乐的了解可以得知当代社会的价值观改变。
许多研究都发现爱情一直是流行音乐的主题,本研究透过内容分析法,分析1998年至2007年十年间「金曲奖」的「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的128首歌曲中的爱情价值观,结果发现台湾流行音乐中呈现了悲伤、压抑的爱情观,但随着社会脉动呈现了较多元的男女性别从属关系。
关键词:流行音乐、爱情、内容分析壹、绪论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流行音乐是一项重要的大众文化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要吸引最多阅听人,会以人们普遍认同的文字语言来制造出受欢迎的音乐商品。
因此流行音乐一方面属于商业体制的一环,另一方面则有传递信息与娱乐的功能,同时更是再现及传递文化价值、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萧苹、苏振升,2001)。
许多关于流行音乐的研究都发现,爱情歌曲是流行音乐的主要类型(柯永辉,1994;萧苹、苏振升,2001)因此谈到流行音乐,就不能忽视爱情歌曲的重要性,而流行音乐中所反映、呈现的爱情价值观也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主题。
从1990年年代开始,台湾渐渐有学者投入流行音乐研究的领域,观察台湾流行音乐的歌词文本,为流行音乐的内容描绘出一个粗浅的轮廓,本研究尤其着重在分析流行音乐中与爱情相关的歌曲,探讨台湾的流行音乐处理和呈现与爱情相关议题与概念的演变。
贰、文献探讨台湾的流行音乐的内容研究,一直到1990年代以后才渐有出现(赵庭辉,1990;廖炳惠,1991;于静文,1995;方巧如,1996;柯永辉,1994;曾慧佳,1998)。
廖炳惠(1991)最早开始关注流行音乐歌词的意涵,她以朱约信和陈明章的音乐为例,分析1990年代台湾抗议歌曲中的内容,发现这两个歌手都以城乡意识的铺陈,发泄对执政当局不满的情绪。
苏振升(2001)以内容分析法和符号学的方法,分析了1989到1998年中台湾流行音乐中的爱情价值观,他发现台湾流行音乐隐含男女性别从属关系:女性常常是附从于男性的角色,除了不断被动地等待男性追求之外,还显现出柔弱、需要照顾的特质;相对地,男性则表现出主导爱情以及想要征服女性的欲望。
陈慧玲(2003)以文本分析研究青少女流行音乐团体「S.H.E」、「ASOS」之「形象、身体文化与情欲流动」,发现两个团体在歌词中,都不约而同的出现少女对爱情关系的主动性,企图挑战传统两性的性别系统,浮现90年代后逐渐改变的青少女爱情观,但仍有为数不少的歌词中呈现了「等待爱情、扮演被动角色」的少女形象。
刘晓燕(2005)探讨2002年到2005年之间台湾流行音乐歌词中的两性图像,他以符号学方法分析歌词中呈现的性别角色与两性互动关系。
她发现歌词中,虽然大多依循传统的男女刻板形象及两性对待模式,但也出现「男性在主动积极的特质外时而阴柔感性」、「女性在被动柔弱的特质外偶能坚强理性」的描述。
在两者的互动关系中,仍支持传统男性优势的两性互动型态,但有几首歌词内容呈现男性未必在爱情中占有绝对优势、女性未必是爱情关系中弱势的一方,突显出流行音乐透露的两性价值观似乎与社会风气有所相关。
以上研究都是使用质化的文本分析方法,难免涉入研究者的主观意见,唯有苏振升使用内容分析和符号学研究作为研究方法,但研究的样本为10年前的流行歌曲,稍嫌过时,因此本研究以近10年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中的歌曲作为分析对象,试图探讨台湾流行音乐中的爱情价值观有何演变。
参、研究方法一、内容分析法根据Bernard Bere1son对内容分析法的定义为以客观、系统及定量的方式叙述明显传播内容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王石番,1992:3)。
内容分析法主要把搜集到的文献做分类整理,包括文章本身、作者和文章的背景。
通常用抽样的方式执行,分析单位可以是一个字、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或是一篇文章等。
优点在于能分析大量的样本数据,能反映当代的社会问题和现象,最常被使用于大众传播等领域。
二、样本描述本研究以第九届(1998年)至第十八届(2007年)「金曲奖」的「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中的每首歌曲作为抽取样本的来源。
剔除虽有歌名但内容只有音乐,以及虽有歌名但内容只有几句口白的歌曲,总共有128首歌。
选择「金曲奖」的「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的原因,是因为金曲奖是台湾唱片界最受瞩目的一项大型音乐颁奖典礼,获奖专辑除了可以作为此年度音乐的代表指针之外,并且能从音乐反应出当时的社会价值观。
而「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更是从专辑的整体来作为评估的指标,因此本研究从「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中的每首歌曲作为分析母体,试图勾勒出近十年台湾流行中爱情价值观的改变。
三、类目建构单位在类目建构方面,参考苏振升(2001)将有关爱情的质性概念建构成结构化的编码表,对爱情的意义建构做更细致的编码分类。
根据研究问题将内容分析的类目分为三大部分,即歌曲基本数据、歌词整体特性及歌词价值观,以下分别就这三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做叙述说明:一、歌曲基本数据:包括歌曲的名称、主唱者姓名、歌曲年代、主唱者性别等资料。
二、歌曲的整体特性:包括歌曲主题、歌曲中所叙述的爱情阶段。
爱情阶段分为「交往前的爱情」、「交往中的爱情」、「分手——抛弃对方」、「分手——被对方抛弃」、「分手——无法判断谁抛弃谁」、「过去的爱情」、「无叙述」等七个项目。
三、爱情有关的价值观:包括「对爱情的态度」、「爱情的表达方式」、「表达爱情之肢体动作」、「对于分手的描述」,与「爱情的性别角色」等五大类。
这五大类又各细分为五种选项,说明如下:1、对于爱情的态度:包括「爱情是永恒的」、「一见钟情」、「爱情是美好的」、「爱情有强大的力量」、「宿命的爱情」、「爱情难以捉摸」、「爱情是盲目的」、「爱情是人生目标」、「爱情必须专一」、「不能没有爱情」、「相思是痛苦、寂寞」、「爱情必须得到回报」及「其他」等13项。
2、爱情的表达方式:包括「积极、直接表达爱意」、「以暗示方式表达爱意」、「给予对方支持」、「等待对方」、「不敢表达爱意」、「改变自己、牺牲奉献」及「其他」等7项。
3、表达爱情之肢体动作:包括「交换眼神」、「牵手」、「拥抱」、「亲吻」、「性行为」及「其他」等6项。
4、对于分手的描述:包括「命运的安排」、「对爱情失去信心」、「失去生命意义」、「分离是痛苦、寂寞」、「分手从不后悔」、「祝福对方」、「生命重新开始」及「其他」等8项。
5、爱情的性别角色:包括「女性被动」、「女性难以捉摸」、「女性容易受伤害」、「面对更重要的事情时,男性舍弃爱情」、「男性被动」、「男性难以捉摸」、「男性容易受伤害」、「面对更重要的事情时,女性舍弃爱情」及「其他」等9项。
四、信度检验本研究的前测编码员由本研究者与另一位本校传播管理研究所硕士班的同学担任,并从十届金曲奖的研究样本之中,随机抽出一届得奖专辑共10首歌,作为前测实施的样本。
进行编码员的相互信度(intercoder reliability)之检验后,发现各类目的相互信度在 0.91 至 1.00 之间,平均相互信度约为 0.96 (参见表一)。
由于编码员间的相互信度相当高,因此在检定编码员信度之后即开始进行正式的编码。
表一:分析类目之编码员相互信度检验结果歌曲主题爱情阶段爱情态度表达方式肢体动作分手描述性别角色总类目应有同意数101021 1010121083不同意数0 031010 5完全同意数10 1018 910 111078相互同意度 1.000 1.0000.8571 0.900 1.000 0.9166 1.0000.917信度 1.000 1.0000.92300.9473 1.000 0.9564 1.0000.957肆、研究结果一、爱情是台湾流行歌曲最常出现的主题透过内容分析发现,以爱情为主的歌曲占样本的六成以上(61.7%),在128首歌中,即有79首歌曲谈论爱情,可见爱情依旧是台湾流行歌曲中最重要以及最普遍的主题。
而其他主题的歌曲则以抒发情感(15.6%)较多,以黑道风尘为主题的歌曲只有1首(详见表二)。
表二:歌曲主题的分布次数与频率歌曲主题次数(%)爱情79 (61.7)性 3 (2.3)青春 5 (3.9)政治与社会议题8 (6.3)风尘、黑道 1 (0.8)励志、打拼 3 (2.4)流浪、思乡 4 (3.1)抒发情感20 (15.6)其他 5 (3.9)合计128 (100)二、爱情并不是美好的本研究将编码表中「对于爱情的态度」的类目中,把「爱情是永恒的」、「一见钟情」、「爱情是美好的」以及「爱情有强大的力量」四项合并为「对于美好爱情的描述」,剩余类目如「宿命的爱情」、「爱情难以捉摸」、「爱情是盲目的」等归类为「对负面爱情的描述」。
由表三发现,在1998到2007年之间的爱情歌曲,有五成以上在描述负面的爱情,占51.9%,对于美好爱情的描述仅占13.9%,比无陈述的歌曲还少,颠覆了以往对「美好爱情的重要特质是一生不变」的结论(苏振升,2001)。
表三:台湾爱情歌曲中对于爱情态度描述之分布爱情态度的描述次数(%)美好爱情的描述11 (13.9)负面爱情的描述41 (51.9)无陈述27 (34.2)合计79 (100)三、爱情的表达是消极、含蓄的在爱情的表达方式方面,本研究将其类目分为「积极行为」、「消极行为」、与「无陈述」三者。
其中「积极行为」包括了「积极、直接表达爱意」、「以暗示方式表达爱意」、与「给予对方支持」,「消极行为」则包括了「等待对方」、「不敢表达爱意」与「改变自己」。
经分析之后所得到的爱情表达方式的分析结果列于表四。
在79首的爱情歌曲中,以「消极行为」表达爱情的方式为多,共有43首歌曲,占54.4%,其次才是以「积极行为」来表达爱情,占26.6%。
有此可见,台湾的爱情歌曲多半还是以消极、被动的方式表达爱情,较少以积极的方式来表达。
表四:台湾爱情歌曲中爱情表达方式之分布爱情表达方式次数(%)积极行为 21 (26.6)消极行为 43 (54.4)无陈述15 (19)合计79 (100)接下来所要探讨的是爱情中出现的行为,也就是在歌曲中出现的肢体动作。
在这里把肢体动作分为「有陈述」与「无陈述」两类,其中「有陈述」的行为又细分为「交换眼神」、「牵手」、「拥抱」、「亲吻」与「性行为」等五项,分布的次数及比例见表五。
在表五中可以发现,有六成以上(60%)的爱情歌曲中并没有特别描述肢体动作。
而剩下有描述肢体动作的爱情歌曲中,以拥抱为最多,占12.9%,其次是牵手占 8.2%,而描述亲吻及性行为同样占7.1%,描述眼神交换者最少,仅有4.7%。
由此可见,虽然没有描绘肢体动作的爱情歌曲占多数,但随着社会风气开放,在描述肢体动作的歌曲中,双方的肢体接触已经不仅是叙述到肢体轻触的程度,而是紧密的肢体接触,如拥抱、接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