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日中学生法律常识

合集下载

青少年法律基础知识中学生法律常识

青少年法律基础知识中学生法律常识

青少年法律基础知识中学生法律常识对于青少年来说,特别是中学生,了解法律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规范自身的行为,还能让他们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法律。

法律就像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法律不是为了限制我们的自由,而是为了保障每个人都能在公平、安全、有序的环境中生活。

那么,中学生需要了解哪些具体的法律常识呢?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中学生应当知道自己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比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受教育权等,同时也要履行遵守法律、维护国家利益等义务。

民法方面,中学生要了解关于财产、人身权益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比如说,不能随意侵犯他人的财产权,不能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等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

如果在学校不小心损坏了同学的物品,也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中学生要知道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比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

同时也要明白,即使是未成年人,在某些严重犯罪的情况下,也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校园生活中,也有一些相关的法律问题。

比如,校园欺凌是绝对不允许的。

无论是实施欺凌的一方,还是被欺凌的一方,都应该清楚这种行为的严重性。

实施欺凌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而被欺凌者要勇敢地寻求帮助,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

还有网络方面的法律常识。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在网络上,也不能随意发表不当言论,不能传播谣言、淫秽信息等。

否则,可能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那么,中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法律常识呢?学校教育是重要的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法律课程、举办法律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

同时,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

家庭教育也不能忽视。

家长要以身作则,遵守法律,并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青少年法律基础知识中学生法律常识

青少年法律基础知识中学生法律常识

青少年法律基础知识中学生法律常识对于青少年来说,了解法律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规范自身的行为,还能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法律。

法律就像是一个社会的规则手册,它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如果有人违反了这些规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常见的法律问题有很多。

比如,在校园里,可能会遇到同学之间的打架斗殴、偷窃财物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也可能触犯了法律。

再比如,在网络世界中,有些同学可能会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传播虚假信息或者侵犯他人的隐私,这些也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那么,中学生需要了解哪些具体的法律知识呢?第一,是关于民事法律方面的知识。

比如,要知道自己的财产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如果有人损坏了你的物品,你有权要求赔偿。

还有,要明白在签订合同、进行消费等活动时,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第二,是关于刑事法律方面的知识。

比如,要清楚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行为是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同时,也要知道,即使是未成年人,如果犯罪情节严重,也可能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第三,是关于行政法律方面的知识。

比如,要了解交通规则,如果违反了交通规则,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

除了了解这些法律知识,中学生还应该知道如何遵守法律。

遵守法律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爱护公共财物,不随意破坏;诚实守信,不撒谎、不欺骗。

同时,中学生也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

比如,如果在学校里受到了同学的欺负,不要害怕,可以告诉老师和家长,必要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如果在消费过程中遇到了欺诈行为,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那么,中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法律知识呢?学校是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法律课程、举办法律讲座、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法律。

中学生法律知识

中学生法律知识

中学生法律知识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法律意识的普及和人民群众的法律素养也越来越重要。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法律意识和养成合法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介绍中学生应该了解的基本法律知识,以便能够遵纪守法、自我保护以及维护自身权益。

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规范社会行为的制度。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和公平正义。

2. 法律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中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一部分,虽然还不完全成年,但同样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了解法律对中学生的重要性如下: - 帮助中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明确合法行为的边界; -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犯罪的受害者; - 让中学生知晓自身权益,学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 提高中学生的法治素养,为未来成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3. 中学生常见的法律问题3.1 责任与义务 - 中学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可轻易承诺无法兑现的事情;- 中学生有义务尊重他人的权益,不做违法或伤害他人的事情。

3.2 违法行为与刑事责任 - 中学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如盗窃、故意伤害等,明晰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刑事责任; - 中学生要明确遵守法律,不参与或帮助他人实施违法行为,避免卷入刑事责任。

3.3 个人信息保护 - 中学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随意透露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 - 中学生要警惕网络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4. 中学生的权利和义务4.1 学习权利与义务 - 中学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要尽职尽责完成学业;- 中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教师和同学。

4.2 人身权利 - 中学生有享受人身权利的权利,如生命、健康、姓名权、通信自由等; - 中学生不应受到身体上的虐待、侮辱和其他侵犯身体权益的行为。

4.3 与家庭的关系 - 中学生要尊重父母和长辈,履行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 中学生有权享受父母的关爱,并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12年中考政治复习必备(四) 学习宪法,宣传宪法

2012年中考政治复习必备(四) 学习宪法,宣传宪法

专题四:学习宪法,宣传宪法专题复习[知识点]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最高行为准则,是任命权利保障书。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初二上P5、P109)2001年12月4日,我国第一个法制宣传日的主题:“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2002年12月4日,我国第二个法制宣传日的主题:“学习宣传宪法,推动民主法制建设”。

2003年12月4日,我国第三个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2004年12月4日,我国第四个法制宣传日的主题:“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2005年12月4日,我国第五个法制宣传日的主题:“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12月14日,我国第六个法制宣传日的主题:“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2007年12月14日,我国第七个法制宣传日的主题:“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2008年12月14日,我国第八个法制宣传日的主题:“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练习题]1、法制宣传日的主题都与宪法有关,为什么?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要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所以要树立宪法的最大权威。

2、为什么要在全社会“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答: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3、材料一:修宪是件大事,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12月22日中共中央将修改建议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并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宪法修正议案,提请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

材料二:2003年12月4日是全国第三个法制宣传日,广州市掀起了学习法律、了解法律的热潮;2004年1月15日,广州市市区摩托车限行方案听证会举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

初中生法制宣传常识

初中生法制宣传常识

初中生法制宣传常识法制宣传常识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帮助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还能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以下是一些初中生法制宣传常识的具体内容。

一、宪法及其重要性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是所有其他法律的基础和指导。

它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国家机关的职权及其行使范围,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宪法对于保障国家的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生应该了解宪法,尊重宪法,并通过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权威。

二、法律的基本原则1.法治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没有特权。

人们在行为上应该按照法律规定的规则行事,不能违反法律规定。

2.公正原则:法律要求公平和正义。

对于同样的行为,法律要给予同样的结果。

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公正待遇,不论其社会地位或财富状态。

3.罪行责任原则:犯罪行为的主体应当为其行为承担责任。

如果初中生犯了错误,就应该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接受相应的法律制裁。

三、常见的法律常识1.不违法停留公共场所:不得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不得公然污染环境,不得在禁烟场所吸烟,不得在公共场所随意涂鸦等。

2.不参与非法集会和游行:初中生应该遵守法律规定,不参与非法集会和游行,不参与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行为。

3.不传播和制作非法出版物和淫秽物品:初中生不得传播淫秽、邪教、暴力等有害信息,不制作、传播或持有淫秽书籍、电影、音像制品等非法出版物和淫秽物品。

4.不偷窃和抢劫:初中生应该明白,偷窃和抢劫是违法行为,对于他人的财产要心存敬重,不得盗窃、抢劫他人财物。

5.不养殖和贩卖野生动物:初中生不得养殖和贩卖野生动物,要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6.不传播网络谣言:在网络时代,要明辨网络信息的真伪,不随意传播和相信网络谣言,不制造和散布网络谣言。

四、知识产权保护初中生应该了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遵守相关法律。

知识产权包括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不盗用他人的作品,不非法复制他人的商标。

《中学生法律知识》课件

《中学生法律知识》课件
《中学生法律知识》PPT 课件
掌握法律知识对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课件将介绍中学生应了解的法律知 识,以及如何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了解法律知识可以帮助中学生保护自己的权益,提升法律意识,避免违法行为,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道德观。
中学生应了解的法律知识
知识产权
介绍知识产权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保护自 己创作成果的方法。
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1 法律责任
2 自我保护
明确中学生的法律责任, 促使他们成为守法公民。
提高中学生辨别违法行 为的能力,增强自我保 护意识。
3 公平正义
培养中学生关注社会公 平正义,积极参与法治 建设的意识。
引导学生遵守法律的方法
1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宣传
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
消费者权益
讲解中学生在购物中应该注意的权益保护问 题,如维权途径和合理消费。
网络安全
教育中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网络 侵权行为和个人信息泄露。
人身安全
讨论中学生应如何防范校园暴力、欺凌和性 侵等问题,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示范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中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在解决问题时的应用,增加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
总结和答疑
通过总结回顾,为中学生提供进一步了解和提问的机会,加深他们对法律知 识的理解。
2
法律实践
组织模拟法庭和法律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运作。
3
社会参与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法治意识的途径
学校教育
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 培养中学生的法律素养。

中学生普法知识大全(2)

中学生普法知识大全(2)

中学生普法知识大全(2)中学生普法知识一、青少年享有的权利1、平等权利。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男女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

年满18周岁的青少年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生命健康权。

青少年享有生命健康的权利。

4、人身自由权。

青少年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剥夺或限制青少年的人身自由和非法搜身,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青少年的住宅。

5、姓名权。

青少年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滥用和假冒。

6、肖像权。

青少年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

7、人格尊严权。

青少年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青少年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8、荣誉权。

青少年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其荣誉称号。

9、财产所有权。

国家保护青少年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卦、扣押、冻结、没收。

10、财产继承权。

青少年享有合法财产的继承权,并受法律保护。

11、著作权。

青少年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图)12、专利权。

青少年对其获得批准的专利享有专利权,并依法得到保护。

13、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

青少年对国家各项工作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14、取得国家赔偿权。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权利而受到损失的青少年,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15、宗教信仰自由权。

青少年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16、民族风俗习惯自由权。

青少年的民族风俗习惯依法受到保护。

17、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对青少年的信件,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或检察机关依法进行检查,或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10岁以下)的信件,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拆外,未经青少年本人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家长和老师)不得私拆、截留、隐匿、毁弃。

中学生法律知识常识

中学生法律知识常识

中学生法律知识常识中学生法律知识常识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工具,对于中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不仅能够增加中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下面是一些中学生常见的法律常识。

1. 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是法律的一部分,应该积极遵守法律并且守法意识和法治意识。

2. 未成年人也有法律责任。

虽然中学生是未成年人,但是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也有自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例如,如果未成年人犯下违法行为,依法也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3. 学校纪律是法律的延伸。

中学的纪律管理制度是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秩序和帮助学生成长而建立的一套规则。

遵守学校的纪律,也是遵守法律的一种体现。

4. 不合理的惩罚和伤害是违法的。

中学生在学校受到惩罚或者遭受伤害,如果是非法的,可以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但是,中学生应该保持冷静,寻求法律援助或者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5. 非法买卖、传播、使用毒品是违法的。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应该知道毒品的危害性,要远离毒品。

如果有人引诱你参与非法的毒品活动,要坚决说不,并及时向家长或者学校报告。

6. 青少年保护法对中学生有特殊保护。

青少年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制定的法律。

中学生在受到侵害或者遭受不正当对待时,可以依法维权。

7. 家庭暴力是违法的。

如果你在家中受到家庭暴力,要及时报警或者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人身安全是法律要保护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任何人都不能随意侵犯别人的人身安全。

8. 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在网络时代,中学生要特别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更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诱导和要求。

9. 著作权法保护知识产权。

中学生要自觉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抄袭他人的作品或者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如果有人侵犯了你的著作权,可以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10. 谨防诈骗和网络安全问题。

中学生关于法律的知识

中学生关于法律的知识

中学生关于法律的知识引言法律是指影响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的法律规则和原则的总称。

了解法律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确保他们的行为合法合规。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学生应该了解的一些关于法律的知识。

第一部分: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社会统治和秩序的基石,是由立法机关根据国家的需求和价值观制定的规则和原则的总称。

法律的种类:法律可以分为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等不同的领域。

每个领域均有不同的规则和程序。

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司法案例和行政规章等。

这些来源共同构成了法律体系。

第二部分:中学生的合法权利言论自由:中学生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但言论自由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学生在表达观点时应注意避免侮辱他人和传播虚假信息。

个人隐私:中学生有权保护自己的隐私,包括个人信息、通信和家庭生活等。

他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侵犯中学生的隐私。

受教育权:中学生有权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学校不能因为种族、性别、宗教或其他原因而歧视中学生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三部分:中学生的法律责任财务责任: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财务行为负责。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中学生应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妥善管理自己的钱财。

家庭责任:中学生应尊重父母和长辈,履行他们对自己的合理要求。

中学生应遵守家庭规则,并尽量争取与家人之间的良好沟通。

网络责任:中学生需要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并确保他们在互联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

中学生不应当进行网络欺凌、盗取他人的个人信息或发布违法信息。

第四部分:中学生应知道的法律常识违法与合法:中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如偷窃、吸烟和饮酒等,以及这些违法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后果。

中学生应该明白什么是合法行为,以便避免违法行为。

法律程序:中学生应了解少年犯罪的法律程序,包括逮捕、审判和刑罚等。

他们也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在被卷入法律程序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

法律咨询和教育资源:中学生可以通过咨询律师或学习相关法律教育资源来提高对法律的了解。

初中生法律法规知识点归纳与合法权益

初中生法律法规知识点归纳与合法权益

初中生法律法规知识点归纳与合法权益法律法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工具。

对于初中生而言,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对初中生常见的法律法规知识点进行归纳,并介绍他们的合法权益。

一、法律法规知识点归纳1.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法律法规。

根据该法,未成年人应当接受义务教育,家长和学校有责任提供必要的教育和保障。

同时,未成年人有权利受到平等对待,免受虐待和歧视。

2.刑法:初中生需要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的犯罪行为。

他们应该知道如何预防和避免危险,避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初中生作为消费者,应该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包括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的权益。

4.合同法:初中生要了解合同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他们应该知道签订合同的注意事项,如不得签订损害自己权益的合同,合同一旦签订应当履行等。

5.安全法律法规:初中生需要了解有关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法律法规。

他们应该明白遵守交通规则、正确使用消防设备和防范网络诈骗的重要性。

二、初中生的合法权益1.接受平等教育:初中生有权利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不受歧视。

2.人身自由和尊严:初中生有权利不受虐待、殴打、侮辱和歧视。

他们的人身自由和尊严受到法律的保护。

3.知情权和参与权:初中生有权知道自己的身世和家庭背景,并有权参与家庭决策,特别是关于自己的教育问题。

4.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初中生作为消费者,有权利购买合格的商品和接受合格的服务。

如果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寻求法律保护。

5.交通安全:初中生在出行时,有权利要求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身的安全。

6.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初中生在使用网络时,有权利要求保护个人隐私和避免受到网络诈骗的侵害。

三、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1.了解法律法规:初中生应该主动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点,以便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青少年法律常识内容

青少年法律常识内容

青少年法律常识内容引言青少年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作为青少年,了解并遵守法律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权益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青少年需要了解的法律常识内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和遵纪守法。

青少年权益保护1.青少年教育权益保护:国家保护青少年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禁止因贫困、性别、种族等原因而限制或剥夺青少年上学的权利。

2.青少年劳动权益保护:未满16周岁的青少年,国家禁止从事危险、有毒、有害的工作。

同时,青少年劳动时间必须在每天7小时以内,每周工作时间必须在28小时以内,并且享有相应的休息和假期。

3.青少年财产权益保护:青少年在法律上可以拥有和继承财产,但青少年对财产的处置必须得到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青少年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1.青少年刑事责任年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4周岁的青少年不承担刑事责任;未满16周岁的青少年,如果犯罪行为被认定具有恶意,可以承担刑事责任。

同时,对于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法律倾向于进行教育和矫正,避免过度惩罚和刑罚。

2.青少年犯罪与社会观念:作为青少年,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遵守法律规定,妥善处理和解决问题,避免参与违法犯罪行为,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

青少年法律常识1.青少年民事行为能力:年满10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法律行为,如签订合同、购买商品等。

但青少年的民事行为应当符合自己的利益,若发生纠纷,法律依然保护他们的权益。

2.青少年婚姻法律: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未满22周岁的男性和未满20周岁的女性不得结婚。

青少年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合理安排个人生活,避免因过早婚姻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和困扰。

3.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时应当注意网络安全,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发布和传播违法信息。

同时,青少年也应当警惕网络诈骗和网络暴力,妥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结通过了解青少年法律常识内容,青少年将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并遵守法律。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法律常识知识点总结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法律常识知识点总结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法律常识知识点总结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关键时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法律常识知识点,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遵纪守法。

1. 法律的概念与特点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规则。

它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公正性和可适应性等特点。

学生们应该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为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2. 宪法与法律宪法是一国的最高法律,它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基本原则,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对民众行为的具体规定。

初中学生应该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以及法律与宪法的关系。

3. 法律的分类法律可分为刑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等不同领域。

学生们应该了解各个法律分类的基本内容,了解不同法规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作用。

4. 法律意识与法律修养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生们应该了解然律法律适用于自己的生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发展自己的法律修养。

5.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财产权、人身自由权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履行公民义务等。

初中学生应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树立正确的公民观念,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6. 青少年犯罪与刑事责任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国法律,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刑罚相对较轻。

初中学生应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危害以及法律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处理方式。

7. 法律与网络使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们的网络使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他们需要了解网络使用中的法律规定,尤其是保护个人隐私、防止网络诈骗等方面的知识。

8. 学生的校园法律常识学生在校园中也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包括尊重师长、遵守校规、维护校园秩序等。

同时,学生们还应该了解保护自身权益的方法,如遭遇恶意欺凌时应该采取的措施等。

七年级重要法律法规知识点

七年级重要法律法规知识点

七年级重要法律法规知识点作为国家法律和社会文明的基石,法律法规对于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学生时代,初步了解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知识点,将有助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七年级重要法律法规知识点。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职权的法律基础。

学生们应该了解,宪法的修订须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表决通过,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因此,学生们在生活中必须尊重宪法,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

第二、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是指对于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个人或者组织,所实施的罚款、拘留、取保候审等处罚措施。

学生们需要了解自己作为未成年人,如果违反治安管理规定,会有怎样的处罚措施;通过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助于学生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一项法律,旨在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利益,规定了未成年人得到教育、健康、人身安全、精神、财产等方面的权利,同时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

学生们需要认识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更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第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国家的基础刑法,是我国犯罪与刑罚的基本准则。

学生们应该了解到,刑法是针对违反法律规定而采取的应有的法律措施,是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公民权益的必要手段。

因此,在学习中,学生们认真了解刑法中的各种规定,懂得自我保护和维护自己权益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遵纪守法,保护好自己。

第五、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是2016年6月1日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旨在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和网络空间治理。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这不仅对个人、企业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对社会稳定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因此,学生们在使用网络的同时,更要学会保护个人网络安全,避免由于不慎操作而给自己带来的损失。

青少年法律基础知识中学生法律常识

青少年法律基础知识中学生法律常识

青少年法律基础知识中学生法律常识在当今社会,法律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中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更是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能够帮助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违法犯罪。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学生法律常识的世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的行为划定了界限。

中学生需要明白,法律不是为了限制我们的自由,而是为了保障我们的自由和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那么,中学生应该了解哪些具体的法律常识呢?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中学生应当知道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比如,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同时,公民也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义务。

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经常会涉及到的法律还有民法。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比如说,中学生在购买商品时,如果遇到质量问题,可以依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如果在学校里不小心损坏了他人的财物,也要按照民法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刑法对于中学生来说同样重要。

虽然中学生大多还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了解刑法能够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比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行为都是犯罪,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门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

中学生要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除了了解这些法律知识,中学生还需要明白如何遵守法律。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尊重他人的权利,不侵犯他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中学生法律小常识

中学生法律小常识

中学生法律小常识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重要“规矩”。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还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各方面还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用法律规范他们的行为,也需要法律对他们进行保护,这就要求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护法,逐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争做一名新世纪的合格公民。

下面列举一些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法律知识:1.未成年人不得实施的不良行为主要有:⑴旷课、夜不归宿;⑵携带管制刀具;⑶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⑷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⑸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⑹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⑺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⑻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⑼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有:⑴营业性歌舞厅、酒吧、夜总会、通宵影剧院;⑵带有赌博性的娱乐室、游戏场;⑶营业性台球室;⑷卡拉ok厅和电子游戏机室;⑸审定为“少年儿童不宜”的影片、录像、录音等的播放场所。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

任何经营场所不能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4.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5..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指:⑴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⑵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⑶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⑷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⑸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⑹多次偷窃;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⑻吸食、注射毒品;⑼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6.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示帮助。

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向公安机关报告。

中学生法律知识常识

中学生法律知识常识

中学生法律知识常识中学生法律知识常识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法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你对中学生法律知识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生法律知识常识,希望大家喜欢!中学生法律知识常识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括哪些方面? 答: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括:(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哪些行为? 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打架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对违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行为的,如何处罚?答:任何人不得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提供条件,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以上第一条、第三条),可以怎样解决?答: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

受理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5、在别人打我时,我该怎么做呢?答:如果是同学之间发生轻微的摩擦,要尽量冷静处理,决不能采取极端的方法去报复,如果双方不能和解,可以向学校教师反映情况,由校方进行处理。

2012年中考第二轮复习资料:法律教育

2012年中考第二轮复习资料:法律教育

2012年中考第二轮复习资料:法律教育一、学法用法1、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2、法律和其他规范相比,有哪些特点?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为什么说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有何作用)①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②通过法律解决纠纷,协调关系;③通过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5、《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的重要法律。

6★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个方面。

7、一般违法与犯罪有何区别?①在我们的生活中,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都是我们生活中的违法行为。

)②不同的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和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③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相对较小,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因而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④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

⑤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就是通常所说的犯罪。

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直接违反刑法规定、要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犯罪是严重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8★什么是不良行为?为什么不良行为不可小视?①不良行为一般都是指对他人、社会有一定危害,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②依照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良行为可以区分为一般的不良行为(如: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吸烟、酗酒、赌博等)和严重不良行为(如:卖淫、吸毒、多次盗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

③参与或接触“黄、赌、毒”和“法轮功”的行为都是不良行为。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人往往视不良行为为“小事”,但不良行为一般都是违法行为,它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对社会也有一定的危害。

中学生法律小知识

中学生法律小知识

中学生法律小知识中学生法律小知识如果在你学习法律的时候给你几本厚厚的书你肯定是看不下去的,中学生在兼顾学业的同时不可能还能看那么多法律知识的书的。

所以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相关中学生法律小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法律小知识1.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中学生法律小知识2.违法与犯罪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中学生法律小知识3.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党和国家对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要求学校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法律常识当前我国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带来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使得一些中学生的法制观念仍然比较淡薄,违法、犯罪的现象也呈上升的趋势。

此外,中学生又处在十三岁到十六岁这一年龄段,就是我们讲的青春期,也叫危险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情绪极不稳定、冲动、易怒,容易因小事引发大的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极容易头脑发热、失去理智,甚至会酿成悲剧。

这个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

所以了解一些法律常识,是十分必要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和需要,如果各行其是,就极容易造成混乱。

因此,任何社会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并且要求人们共同遵守这些规则,这就是法律。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中学生常见的九种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有:1.营业性歌舞厅、酒吧、夜总会、通宵影剧院;2.带有赌博性的娱乐室、游戏场;3.营业性台球室;4.卡拉ok厅和电子游戏室;5.审定为“少年儿童不宜”的影片、录像、录音等的播放场所。

总结大量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例后发现这些青少年往往有以下不良行为: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结交“哥们、姐们”3. 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4.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奇装异服5.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6.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任何一部法律都规定了权利和义务,如《义务教育法》既规定了青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剥夺你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青少年必须履行的义务,即每个同学不能以任何理由逃学、旷课、辍学来逃避这种义务。

关于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不满十四岁的青少年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时,虽不追究刑事责任。

但应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一切犯罪都应当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将多人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四种,并分别规定了各自应负刑事责任的原则。

(1)胁从犯。

“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教唆犯:是指故意引起他人实行犯罪的意图,并进而实施犯罪,而自己不直接参加实施犯罪的人。

对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有同学通过传话,引起他人矛盾,甚至引发严重打架斗殴事件,如果本人组织并参与了就属于主犯,如果本人没有参与就属于教唆犯,如果及时冷静并劝说他人取消犯罪,没有发生打架斗殴事件,则符合刑法中“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规定。

关于刑罚的种类。

我国《刑法》的规定,主刑按轻到重的排列为五种,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有三种,即: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1)管制:一般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管制的期限是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

(2)拘役:期限是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一年。

(3)有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强制在监狱实行劳动改造的强制方法。

有期徒刑的期限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能超过二十年。

(4)无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强制在监狱实行劳动改造的强制方法。

无期徒刑是一种严厉的刑罚,一般适用于罪行较重的犯罪分子。

(5)死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强制方法。

是我国刑罚中最严厉的一种,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关于正当防卫,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正当防卫的主要特征有两个:第一,防卫人的行为是正义的、合法的行为,给不法侵害者所造成的损害,不仅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反而对社会有益;第二,防卫人实施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的、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在主观上没有罪过。

因此,正当防卫属于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有同学出于个人目的殴打他人,对方出于自卫反过来伤害了他,他继而奋起反抗。

这是不是正当防卫呢?与中学生有联系的常见的罪名有以下17个,现将罪名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处罚的规定简要介绍如下:1.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削了他人生命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或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致人重伤的,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强奸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特别恶劣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4、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是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入户抢劫的(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7)持枪抢劫的;(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5、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刑法》第三百四十六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6、放火罪、决水罪《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厂、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或者其他公共财产,危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加重处罚。

7、盗窃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或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8、抢夺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9、聚众哄抢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0、敲诈勒索罪:《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1、故意毁坏财物罪:《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2、聚众斗殴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13、寻衅滋事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14、侮辱国旗、国徽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15、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16、传播淫秽物品罪、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规定: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组织播放淫秽的电影、录像等音像制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制作、复制淫秽的电影、录像等音像制品组织播放的,依照第二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