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征《社会保障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农村社会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农村社会保障
14.1 复习笔记
一、农村社会保障基本理念
1.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理念
(1)农村社会保障指国家、社会为农村居民所提供社会性援助措施的总称。
(2)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基本社会保障,以及农村商业保险、家庭保障等补充性保障。
(3)农村社会保障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农村居民,农村、农民、农业的特点客观上决定了为农村居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性。
(4)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要本着改善民生、注重公平、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重视政府责任,加强财政投入,建立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
2.农村社会保障遵循的重要原则
(1)城乡统筹原则
从国外实践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普遍滞后于城镇,但是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长远要求来看,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又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起飞之后的必然之举。
因此,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一定要遵循城乡统筹的原则,力求城乡社会保障协调、均衡发展,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服务。
(2)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分配决定社会保障水平的逻辑定式,社会保障水平必须同经济发展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
在确定社会保障水平时,一定要对农村区域经济状况及社会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确立与
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标准,并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的渐进动态机制。
(3)广覆盖、低标准、多层次原则
社会公平目标要求城乡居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然而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能力综合来看,要实现社会保障的广覆盖,则必须对现有的社会保障资源进行调整,通过稳定城镇社会保障标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使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在低标准下达到均衡,才能确保该目标的实现。
(4)多元化筹集资金原则
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农民收入不高、政府的财政能力也极为有限,要依靠农村地方经济和农民自身的力量建立和推行社会保障制度,难度较大。
在我国农村,要遵循政府、集体、个人和社会多方筹集资金的原则。
3.农村社会保障建立的框架体系
(1)社会保险体系。
该体系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组成,为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提供基本的保障作用。
(2)社会救助体系。
该体系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制度、扶贫救助制度等组成。
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本救助层次,要加大投入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医疗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制度和扶贫救助制度为补充救助层次,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救助基金,对需要救助的人群给予充分的救助。
(3)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该体系由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等内容构成,其中老年人福利又由老年津贴、为老服务等组成。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
1.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
(1)家庭保障为主,政府、社区适当扶助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的这一时期,农村社会保障主要实行以家庭保障为主,政府、社区适当扶助的模式,即农民的老、残、病、死,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一般自然灾害,主要由农户自我承担和亲戚的相互帮助,如遇有大的天灾人祸时,各级地方政府及时拨粮拨款进行救济,组织生产救灾,帮助渡过难关,使农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社会得到安定。
(2)集体保障为主,国家适当扶助阶段
从农业合作化开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期间,农村大部分地区开展了以集体为主的扶贫救济工作,从而使广大农村开始由自我经济条件下农户自我保障为主的模式走向以农村社队集体经济为依托、国家适当扶助的社会保障轨道。
但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社会保障仍停留在低水平上,且各个地区的保障水平极不平衡。
(3)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直到现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村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农村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之相适应,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事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逐步走向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
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与发展
①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国家“七五”计划提出“建立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雏形”的任务。
②民政部制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并从1991年6月开始在山东省组织了较大规模的试点。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揭开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史上划时代的一页。
③1998年至1999年7月,我国多数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处于等待观望、业务
陷入停顿半停顿状态。
④2002年11月至2006年10月,国家颁布了多项关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文件,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不断探索阶段。
⑤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时期,各地政府大力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使我国地方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与实践
①早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与改革
在经济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及政府政策的鼓励等多种原因的推动下,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如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展开了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和改革。
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按照地方财政投入方式的不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a.补贴保险费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是在参保对象参加保险时政府财政对所需保险费提供补贴。
补贴的形式有三种:
第一,政府补贴直接进入个人账户,作为个人财产,享有继承权。
第二,政府补贴进入统筹账户,作为统筹基金,弥补个人账户不足部分。
第三,政府补贴部分资金进入个人账户,部分资金进入统筹账户,一般是实行大账户小统筹的模式。
b.补贴养老金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是在参保对象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后,按照个人账户积累的资金享受个人账户养老金,政府再另外配套养老金补贴。
养老金补贴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
c.保险费和养老金双补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是在参保对象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政府提供适当的保险费补贴,在参保对象到达领取期后,政府财政再提供部分养老金的补贴。
(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内容
①基本原则
a.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
b.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适应;
c.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照;
d.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定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②参保范围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③基金筹集
a.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500元5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实行多缴多得;
b.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
c.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分别给予全额补助和50%的补助。
④个人账户
国家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
他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⑤待遇标准
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
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放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
⑥领取条件
年满60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3.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起步与繁荣
①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
②1965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重要指示,推动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快速发展。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民的健康指标属于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国别组。
④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已经成为拥有最全面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
(2)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衰落与恢复、重建
①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合作医疗赖以生存的合作社开始滑坡,基金筹集越来越难,合作医疗制度变得有名无实。
②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政府在推进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试图恢复20世纪7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的繁荣局面。
③1997年是全国农村合作医疗恢复重建的高峰,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占全国行政村的17%,农村居民中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为9.6%,此后开始逐年下降。
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在191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