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名词解释、简答

合集下载

美学名词解释(修订版)

美学名词解释(修订版)

一、名词解释1、美学: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是将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过集中审视社会性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存在和审美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的学科。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

它以丰富的现实的审美活动和集中体现审美活动的最典型和最高级的艺术活动为研究对象。

美学展开的是对审美关系中主体与客体以及二者之间复杂内容的研究。

2、美学研究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总之,美学作为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的审美活动。

3 、非理想型生存:所谓“非理想型生存”又可以称之为人的“非理想性的人生实践”。

它是指人以其背离“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而体现出来的人生实践。

4、理想型生存:所谓“理想型生存”,也可以称之为“理想性的人生实践”。

它是指人的实践活动中,“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5、主客二分的生存模式:主客二分,又叫主客关系。

就是把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以他人它物为客体,主体凭借着认识客体的本质、规律来征服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6、异化生存方式:7、功利性:8、审美主体: 在审美活动中进行主动审美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

9、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被进行审美活动的人注意、关照、欣赏的客观实体为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

10、审美关系: 就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1、审美惊异: 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于是“感性学” 的归类和描述, 界的审美关系, 一种新的充实 的形象性特点。 的向往。正是
一词也就成了 它是审美活动 是美学学科的 和新的显现。 3、审美趣味: 在主客体的这
美 学 。 11. 美 中当下生成的 研究对象。1?
2?审美理 是个人在审美 种刹那间的直
感 : 指 的 是 审 自由人生境界 审美需要:(1) 想 : 是 主 体 通 活动和审美评 接碰撞与神会
来 翻 译 感 。 1 2 审 美 生存方式之一, 人的精神能力 体的审美表象 惊异既表现为
Aesthetica, 被 形 态 : 就 是 人 也是一种基本 的发展而逐步 之中,具有一 客体对主体的
中国学界接受 对不同样态的 的人生实践, 生成的,是人 定的形象性特 召唤,也表现
以后约定俗成, 美即审美对象 体现着人与世 的本质力量的 点。具有一定 为主体对客体
超越现实、功 动的一切特性 自己,并按照 自己的审美修 就是人在一定 吸引,情不自
禁地对之进行 中,而审美对 联、呼应、衬托、 论的影响较大 所为而为地进 确可以解释一 领悟、体味、咀 象的意义也充 映照,从而有 的一种,由德 行观赏和玩味。 部分原始艺术 嚼,以至于陶 分地显现出来, 机融合的内在 国美学家席勒 (3)因此,所谓 现象如原始洞 醉其中,心灵 最真实的自我 关系。8.审美 比较系统地提 游戏,其实也 穴壁画和岩画。 受到摇荡和震 和最真实的对 意识:(1)就是 出并对后世产 就是一种审美 但是,一方面 撼的一种独特 象交融在一起, 指人对自身审 生了深远的影 活 动 。 10. 巫 艺术与审美并 的精神状态。 从而进入天地 美需要和外在 响 。 (2)席 勒 术说:(1)巫术 不能完全等同, 6.审美澄明: 与我为一的境 对象的审美意 认为,游戏它 说 是 20 世 纪 艺术只是审美 (1)指 在 审 美 界中去。7.多 义,以及二者 不仅是审美活 在西方颇为流 活动的一种形 活动中达到的 样统一:(1)多 之间所构成的 动的根本特征, 行的一种艺术 式 。 因 此 , 我 主体与客体之 样统一是最基 审美价值关系 而且是人摆脱 和审美发生理 们不能把艺术 间的统一,实 本、最普遍的 的心理反映形 动物状态达到 论,其主要依 的起源理论元 现了人与人、 一种形式规律。 式 。 (2)它 主 人性的一种主 据是泰勒和弗 条件地看作就 人与对象,与 多样,是指审 要包括人的审 要标志,是指 雷泽,他们认 是审美发生理 自然之间生动 美对象的整体 美愿望、审美 人在摆脱了物 为巫术活动是 论;另一方面, 和谐的状态, 中所包含的各 趣味、审美观 质欲望的束缚 孕育艺术的母 巫术活动虽然 这种状态就是 种物质因素在 念、审美理想 和道德必然性 体,人类最初 是促成艺术发 澄明之境,是 形式上的区别 等内容。原始 的强制之后所 的艺术只是适 生的一种因素, 光明、敞亮的 与差别;(2)统 审美意识的出 从事的一种自 应巫术活动的 却决不会是唯 境界。(2)在这 一,则是指审 现是审美发生 由活动,它只 需要而产生, 一的因素。用 种境界中,审 美对象各个不 的最重要的标 是对事物的纯 并作为巫术活 巫术说来解释 美主体的精神 同部分和不同 志之一。9.游 粹外观产生兴 动的一个组成 艺术和审美的 与情感都处在 的物质因素在 戏说:(1)是关 趣,也就是对 部分而存在。 发生,其有效 一种自由状态 整体中彼此关 于审美发生理 事物的形象无 (2)巫 术 说 的 性是有一定限

2023年自考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2023年自考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二.名词解释1、原型理论2、艺术美3、美学学科4、审美意识5、美学思想6、美学学科7、美学关系10、审美形态11、审美需要12、审美抱负13、审美趣味14、审美活动无功利15、自律性16、审美体验17、游戏说18、审美意识19、审美形态20、审美活动的二重性21、优美22、崇高23、《论崇高》24、利奥塔德25、悲剧26、《悲剧的诞生》27、罪孽说28、焦急说29、喜剧30、丑31、荒诞32、“狂欢化”33、人本主义美学34、审美经验35、本质直观36、超验世界37、感知38、想象39、接近联想40、类似联想41、对比联想42、再造性想象43、发明性想象44、审美态度45、审美距离46、游戏说47、集体无意识说48、模仿说49、表现说50、故意味的形式说51、符号说52、艺术品53、载道说54、娱乐说55、艺术作品的意象世界层56、艺术作品的意境超验层57、意象58、仿象59、兴象60、喻象61、抽象62、意境63、有我之境64、无我之境65、艺术的审美功能66、艺术的结识作用67、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68、灵感69、美育70、寓教于乐(贺拉斯的美育观)71、《美育书简》72、审美教育73、柏拉图的美育观74、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75、席勒的美育观76、马克思的美育观77、化育78、怡情养性79、化性起伪80、完美的人81、审美的人三、问答题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3、如何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4、如何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5、为什么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8、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9、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10、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11、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性。

12、什么是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13、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14、拟定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15、审美形态的特性是什么?16、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表现在哪里?17、比较中西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和理论。

它展开的是对审美关系中主体与客体,以及二者之间复杂内容的研究。

2、美学研究对象:在美学史上,对美学的研究对象存在有分歧意见。

表现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现状方面,形成了四种观点:一是认为以美为研究对象。

二是认为以艺术为研究对象。

三是认为以审美经验和人的审美心理为研究对象。

四是认为以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

我们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应是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审美活动。

3 、非理想型生存:所谓非理想性生存,是指人以其背离“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而体现出来的有限的、片面的人的生存方式。

4、理想型生存:所谓理想型的生存是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自由的诗意的生存的生存状态。

5、主客二分的生存模式:主客二分的生存模式,就是指人的生存实践使现实的人陷入一种“思”的生存状态之中,从而导致生存实践缺少诗意,陷入局限的,非本真的生存状态。

6、异化生存方式:异化生存方式是指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对象的双向关系变成了为自己的对象所支配的单向关系,对象成为与他相对立的异己力量,他灌注到对象中去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力量同他相对抗。

人的生存陷入到完全囿于一种“尺度”的生存、一种非人性的物的生存。

处在异化生存方式中的人,他的生命的表现成为他的生命的丧失。

7、功利性:功利性在美学中表征的是,人“与人的真正自由本性相疏离的单向度的片面的存在。

”在这种存在中,对象世界仅仅具有现实的有限的意义。

囿于功利态度的制约,主体把对世界的有限把握当作完整的生存的把握,由此则遮盖了存在意义。

功利性的主体生存,意味着主体的局限性生存或非理想性生存,它不能形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

8、审美主体:审美主体是指在当下形成的对特定审美对象进行审美观照,并与之构成特定审美关系、产生美感的人。

9、审美对象:所谓审美对象是指在当下形成的为特定审美主体所观照,并与之构成特定审美关系的具体可感的自然、艺术社会等多种多样的对象。

美学的名词解释

美学的名词解释

美学的名词解释美学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美学来造句?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美学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美学的意思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

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

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1]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被定义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学说。

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

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美学造句欣赏1. 兄弟啊,朱光潜老先生要是看见你的话,他肯定会放弃美学研究的!2.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蔡元培3. 任何一种建筑,最初都是实用的。

它的美学意义是附加的。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实用性和美学之外,它还会产生第三种意义,那就是成为一座城市的精神符号。

4. 真正的艺术品包含着自己的美学理论,并提出了让人们藉以判断其优劣的标准。

歌德5.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6. 纽约亦步亦趋地跟从着欧洲现代主义者的功能美学,城市很快就被亮闪闪的由玻璃和钢搭建成的国际风格的写字楼占领了。

7. 以上说明,中国少数民族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是十分丰富而多彩的,是中华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珠玉,它们为中华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的丰富、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独特贡献。

8. 美学是人类感性精神现象学,从丰富复杂的现实生命活动中分析审美要素,从浩如烟海的器物与中爬梳审美的蛛丝马迹,确是一桩苦役,但不下如此功夫,中国美学研究便无以深化,永远只能处于前科学阶段。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2.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鲍姆嘉登: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美学}--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成立,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

5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6.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

7.实践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他坚持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

他科学地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里,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

8.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情境,它具体体现为情和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9.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0.美学:这一名词源于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他是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为了修正唯理主义哲学忽视感性思想的偏向,鲍姆嘉登创立了美学这门关于感性认识的学科。

美学专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美学专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社会美:社会美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人所组成的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各种制度、各种活动方式等之中的美。

社会美又可分为人的形象美、在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等方面。

2、悲剧性:指具有正面价值的人物和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冲突中遭到侵害或毁灭,使人产生强烈的痛苦,同时又被其崇高精神所感动,从而因情感的急剧震荡体验到的由痛苦感转化为快感的特殊形态的美感。

3、鉴赏式审美:这是一种自觉的审美方式,即接受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对象的美,了解美之为美的特性,并且能够以对象的美的存在方式去采取接受的审美方式。

它不仅是对涵义方面的接受,而且也同样地关注对象的形式方面。

4、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

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美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

美育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在方式上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自由愉悦和潜移默化的。

2、喜剧性:是悲剧性的对应概念,又称滑稽,它反映各种在实质与外貌之间具有在矛盾性和不一致的生活现象。

3、研究式审美:是以理性分析为手段,以获取知识性结论为目的的审美接受方式。

其接受主体往往是美学家、理论家、批评家、科学家或者其他各类专家学者,他们往往能够在自己的知识领域,以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力或独特视角去剖析、阐释对象,并进而得出各种知识性论断。

1、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指对象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属性。

这种审美属性或畴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并对人的审美心理发生作用,从而产生崇高感。

崇高的具体涵义存在于不同的审美对象之中。

3、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组合的过程。

它与感知、联想都发生联系,但它是在知觉表象和联想基础上的新的形象的创造。

美学名词解释最全版

美学名词解释最全版

1.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1.2.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

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1.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1.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1.7.审美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2.1.审美需要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2.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2.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2.4.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一、名词解释美学:美学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归纳起来,美学有以下定义: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美学是艺术哲学;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对美学词汇进行语言分析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审美价值的科学。

优美:亦称“秀美”。

美学范畴之一。

与“崇高”相对。

指事物呈现出婉约柔和、纤巧雅致的特性,以此唤起人们亲切、愉悦、平和、自由的审美感受。

崇高:是一个与优美相对的美学范畴,崇高是以人力反抗自然、以人性反抗兽性、在挑战拼搏抗争中获得的精神愉悦,是实践主体的巨大精神力量的表征。

丑:事物的否定性审美价值。

违反社会目的是丑在内容方面的特征,与伦理学领域中的否定性道德价值“恶”相联系;背离客观规律是丑在形式方面的特征,与认识领域中的否定性认识价值“误”相联系。

丑所引起的审美经验是一种否定性情感,它使主体产生痛苦、压抑、惊骇、厌恶等。

荒诞: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

荒诞是人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也是现象和本质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往往以非理性和异化形态表现出来,现实中的荒诞是审美活动范畴中荒诞的根源,荒诞审美形态是对现实中荒诞人生时间以审美的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

荒诞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二、简答1、美是什么?(优缺)美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概括归纳起来不外五个方面:(一)美在客观说。

这种理论最初注重美的自然属性的研究,发现了有关和谐、比例、对称、多样统一等美的外观形式法则。

后来侧重于社会美的研究,对美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有精辟的论述。

代表人物有狄德罗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二)美在主观说。

认为美是人的意识、情感活动的产物或外射表现,这种理论在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感情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代表人物有休谟、康德、柯罗齐等。

(三)主、客观关系说。

认为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二者的结合中。

但在论说中有倾向于客观的,也有倾向于主观的。

美学

美学

一、名词解释。

1.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2.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3.摹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在西方影响极大。

它的合理性在于,始终把艺术与现实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它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

4.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这种观点认识,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5.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就是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6.社会美: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7.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资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主要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8.实用艺术: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

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
17、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审美对象只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它就存在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之中,是一种虚幻的实体。
18、审美对象的开放性所谓开放性,就是说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审美对象既是有限的、确定的,但又具有无限性和不可确定性。一方面,任何审美对象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物”,但它只是一种意象或者说幻象;另一方面,真正的审美对象富有浓郁诗意是能够唤起人的审美意识,能使人闻之动心、品之无极,启迪人做无穷的追索和探寻。
《美学》名词解释
一、1、审美人类对现实世界产生了美的意识的现象和活动。
2、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人文个科学门类。
4、审美意识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的,专门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的一种学问。
二、1、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的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的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之中的。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是主体通过自己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协调运作创造出来的。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的位置,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必然会在主体的审美活动中发挥着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15、艺术品是精神性的人工制品,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结晶,也是艺术家对世界审美关系的感性显现和凝定,它一旦进入接受者和审美欣赏活动,与接受者建立起审美关系,便生成、显现为最高层次的审美对象。

美学的名词解释是

美学的名词解释是

美学的名词解释是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学科,也是一门探究审美现象和美的本质的学科。

美学不仅仅关注艺术作品,还关注日常生活中所感知到的美。

它试图回答关于美的定义、美的标准以及美的体验的问题。

美学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美的认知、审美观点、美的情感和创造力等。

一、美的定义美的定义一直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不同学者和文化背景对美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普遍性和不变性。

这种观点主张美是独立于人的意识和主观感受的。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美是主观的,取决于个体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

无论美是客观还是主观,美的定义都必须考虑到审美经验和美的创造力。

二、美的标准美学研究着美的标准,试图确定何为美的标准和评判美的尺度。

在不同的文化和艺术传统中,美的标准有所不同。

例如,在西方艺术中,尺寸、比例、对称和构图等因素被认为是衡量美的标准。

而在东方传统艺术中,追求内涵、意境和空灵等美的特征更受重视。

尽管美的标准因文化而异,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共通的。

三、美的体验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美的体验。

美的体验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情感体验。

当我们感受到美时,会产生愉悦、享受和赞美的情感。

美的体验可以通过感官觉知,如观赏艺术品、听音乐和品味美食等途径获得。

同时,美的体验还包括心灵层面的思考与反省,如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和理解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沉思等。

四、美的创造力美学研究还探讨美的创造力,即艺术家和创造者在创作过程中如何表达美。

艺术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媒介来传达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感知。

美的创造力是艺术创作中的核心任务,它要求创作者具备创造力和艺术技巧,以达到表达自己对美的独特见解的目的。

美的创造力不仅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和创新中体现。

五、美和人类文明美学的研究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美的追求是人类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和理解美,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提升审美品味和创造能力。

美学的名词解释

美学的名词解释

美学的名词解释美学是一门关于美的研究,涉及到审美经验、审美价值和审美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美学主要研究美的本质、美的标准以及美的感受和评价等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美的定义和理解会有所不同,但美学的核心问题始终是人们对于美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

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美感、表现、艺术、审美经验和美的哲学等。

美感是人类对于美的感知能力,是通过感官来感知和享受美的体验。

表现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美的方式,可以是绘画、音乐、文学、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建筑、设计和服饰等。

艺术是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它是人们通过创造和表达来呈现美的一种形式。

艺术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舞蹈艺术等,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创造力。

审美经验是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涉及到知觉、情感和理解等方面。

审美经验可以是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也可以是对于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的感受和评价。

审美经验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同的人可能因为文化背景、教育经历和个人偏好等因素会有不同的审美评价。

美的哲学是美学探讨的重要内容,它关注对于美的本质和价值的理性分析和探讨。

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客观存在、形式结构和主观感受等方面。

美的价值涉及到美的权威性和价值感受,既包括对于美的意义和意义,也包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实现。

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分析、比较研究、历史研究、实证研究和形而上学研究等。

美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也与社会、文化和科技的进步相互关联,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实践。

总的来说,美学研究美的本质、价值和经验等问题,是人们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的科学探索,也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实现的重要支持。

通过美学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也可以为创造和传播美做出贡献。

(完整版)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完整版)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2.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鲍姆嘉登: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美学}--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成立,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

5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6.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

7.实践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他坚持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

他科学地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里,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

8.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情境,它具体体现为情和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9.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0.美学:这一名词源于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他是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为了修正唯理主义哲学忽视感性思想的偏向,鲍姆嘉登创立了美学这门关于感性认识的学科。

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活动和审美现象。

2.劳动说:关于审美起源问题的一种理论,马克思主义持这一观点。

具体而言,包含的观点有:社会实践创造了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的审美观念是与物质生活方式相适应,由物质生活方式决定的。

原始艺术活动是从原始劳动演化出来的,审美活动是为了表达劳动的喜悦,而且审美活动的内容主要就是劳动生活。

3.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4.艺术美:艺术美是指以艺术作品形态存在的审美对象,他是人类专门为了审美而创造的对象。

艺术美是审美的最高形态,具有非功利的性质,它的原型是神话传说和巫术仪式,在文明时代转换为艺术。

5.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的一种理论。

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又能够使这种摹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宣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真实,从而导引出一种愉快的感觉,最终又使之转化为审美愉快,这是,这种源于巫术活动的形象与情绪就脱离了实用的、功利性的目的,获得了独立的意义,不再是巫术,而是艺术了。

但是,如果将巫术作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不妥的,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原始艺术都与巫术有关。

6.崇高:审美范畴的一种。

在欧洲,最早提到崇高的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的《论崇高》,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博克,后来,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其做了全面分析。

崇高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2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3游戏说:首先由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来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加以发展完善。

其主旨在于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

一方面,艺术和游戏具有虚构的力量,富有拓展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它们所引起的快感是消除了一切主观偏见和现实差异的,是忘我的。

4意象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态化和物化的表达。

在这个阶段中,艺术意象进一步完善并获得形式符号和物质实体,使艺术品最终得以生成。

这里的生产具有双重涵义:既有生命孕育分娩的意思,又有工艺制作、生产的意思,这两种意思都与艺术品的产生有关。

5审美活动的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6《崇高论》:是郎吉弩斯的美学著作,第一次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讨论,在书里面,对崇高的风格有探讨,并提出了“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7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

感觉本身是社会化的产物,其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尤其大。

8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9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10审美态度:是指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

美学的全部名词解释

美学的全部名词解释

美学的全部名词解释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价值和效果的学科,它探讨了美的感知、美的创造和美的理论。

美学包含了众多的名词和概念,下面将会对其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美美是美学的核心概念,它是一种审美感受,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于事物外在形态或内在意义的感知和评价。

美不仅仅存在于艺术品和自然景观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中体现。

美本质上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不同。

2. 审美审美是指个体对事物美的感知和评价。

它涉及到对艺术作品、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和体验。

审美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对美的感受和评价都有差异。

同时,审美也是情感和理性的综合体现,通过对事物的直觉和理性的思考来产生美的感受。

3. 美学对象美学对象是指被人们用来体验和感知美的事物,包括艺术作品、自然景观和人类行为等。

艺术作品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例如绘画、雕塑、音乐、戏剧和文学等。

自然景观如山水、花园和日出日落等也常常被人们视为美学对象。

此外,人类行为中的道德和行为美也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4. 美学经验美学经验是指人们对事物美的直接感知和体验。

它并非是理性的思考,而是一种直觉的情感体验。

美学经验可以发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也可以出现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

通过美学经验,人们可以感受和体验美所带来的愉悦和情感上的共鸣。

5. 艺术艺术是一种通过创造和表现来表达情感、思想和经验的形式。

它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包括绘画、雕塑、音乐、戏剧、文学和电影等。

艺术作品通过形式、结构、节奏、色彩、字词等来传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6. 美学理论美学理论是研究美的本质、起源、形式和价值的学科。

它包括众多的理论派别和观点,如形式主义、实用主义、心理学美学、社会美学等。

美学理论旨在解释美的实质和特点,以及美对个体和社会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美学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

7. 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论和评价的活动。

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名词解释:1、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

崇高的对象都是以严峻冲突为特征的审美对象,它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时间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客体。

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之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

2、优美: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所显现出来的美。

其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它常常突出地表现为合目的性的理想与合规律性的类的完满性的浑然交融,体现在优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关系之上。

3、悲:亦可称悲剧、悲剧性。

其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4、滑稽:作为美学范畴的滑稽,亦称为喜、喜剧、喜剧性。

其本质特征,是侧重于在对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

其审美特征,是引发人们在恶的渺小空虚和善的优越比照中,看到自身的胜利和威力,弓I起一种对于对象轻蔑嘲笑的审美愉悦。

5、审美感受: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性环节,是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几种功能相互交融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为发端,正是在审美感受过程中,才萌发了创作冲动,产生了要把来自现实生活的体验物态化为艺术作品的强烈愿望,从而进入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阶段。

6、艺术构思:就是形成某种特有的审美意象并转向美的创造的精神活动,是艺术家由感受到思考、由发现到形成整个审美意象体系的酝酿过程;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艺术家最后完成关于未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全面设计。

7、灵感:是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创作中的一种顿悟现象。

其特点是不期而至的突发性和精神上的高度集中、高度灵敏的亢奋状态。

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既依赖于艺术家平时的丰富生活积累,又依赖于艺术家对他所创造的形象的不倦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美的相对性:是指一个事物总是相对于不同的时间系统和空间系统而言的,从大的范畴来说,表现为不同的时代、民族、阶层而言,美或不美。

①美的时代性,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经历、习惯和审美趣味,所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美;②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发展产生不同的审美习惯。

2、美的绝对性:一个事物只要感性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那么就是是美的。

虽然世界上无绝对的美,但美却是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由于美有绝对性,表现出永久性和超越性,永久性指美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超越性则超越一切时间、空间界限。

3、格式塔心理学:即形式、形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作为主体在感知对象时,心里如何与对象发生一种巧妙的关系。

两大原则:①整体性原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②异质同构理论,人物的心理结构与对象的结构形成一种对应关系。

4、爱得码(AIDMA)原则:AIDMA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很成熟的理论模型之一,由美国广告学家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五个阶段: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memory(记忆)、action(购买)。

5、霍布斯“突然荣耀说”:指英国18C经验主义美学家霍布斯的关于喜剧根源学说,他认为人之所以发笑是因为发现对象的许多缺点、弱点,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对自我的一种优越感、荣耀感。

这个观点比较科学的阐释了喜剧的根源,但却不能涵盖一切喜剧。

(从对象来说又叫“鄙夷说”)6、康德“乖讹说”:“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乖讹说”又叫“期待失望说”。

有其合理性,适合解答小丑、小人物诙谐夸张的喜剧。

7、格格森“生命的机械化”:德国20C哲学家认为人的生命本是一个自由、鲜活、灵动的生命体,但因为某个因素使人的生命演化为像一台机械一样呆板而且呆滞,人面对他就会笑。

适合于着重表演的艺术作品。

8、气韵:它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对象洋溢着一种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并且有一定的节奏性和规律性,形成美的形象和美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9、立普斯“移情说”:审美情感并非是审美客体所固有的,而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之中,与之融为一体。

使对象呈现出人格化的情感特征。

格鲁斯发展了“移情说”提出了“内模仿说。

缺:没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是否都能移入情感。

10、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欣赏时所产生的超越生理快感的满足感、幸福感、愉悦感和自由感,它是人类精神生活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理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11、比德说:是中国古代儒家关于自然美感的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自然之所以美,是因为人把某种道德与某个自然事物连接比附起来,并从中看出其道德、内涵,产生美感。

12、畅神说:是中国古代道家关于自然和自然美的一种观点,其代表人物是南北朝的宗炳,他们认为一个自然事物的美否,并不取决于其道德内容,完全是因为其外在形式,直接让人心灵畅快,产生愉快、惬意、舒服等情感。

所以叫“畅神”。

13、美育: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美育是指人类传授现有的审美文化并启迪新的创造的一种教育活动,它以培养审美的人为基本目的;狭义的美育是指德育、智育、体育并举的一种教育。

14、形式美:(广义)审美对象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

(狭义)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所显示出来的审美特性。

15、崇高:即压抑、抗争、净化、振奋。

是指人的本质力量经过巨大得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经过人的实践而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表现,崇高是人类极为可贵的品格。

简答:1、关于研究对象之美学的几种学说?a,艺术研究哲学:黑格尔——“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看到了艺术是美的精华,研究视野狭隘;b,现实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在生活”美学只研究生活的美,艺术是生活的复制品;优:摆脱了美学家的空间理论,成为现实创造美的有力武器,有革命性。

缺:否认了艺术的美,远不及其批评的对象。

c,审美主体:西方现代——不研究对象,研究人如何感受美。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布洛·休谟)、实验主义美学(费希纳)、表现主义美学、各色各样的美学。

强调研究主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否定了美具有客观性,否定审美的普遍性,过分强调审美的差异性;d,审美关系:中国当代——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既研究主体又研究对象,既研究现实美又研究艺术美,既研究客观美又研究人本身的美。

2、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特点?a,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b,艺术美学的成果非常显著;c,对风骨、气蕴、中和、意境等部类的研究成果显著。

3、形式美的构成规律?(结合作品)各种色彩、形体、声音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而成为美的形式,西方美学史总结出各种原则:a,整体性原则。

任何形式要成为美的形式,它自身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能够从它的背景中凸显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形式美,表现为历种情况:单纯齐一、多样统一;b,秩序性原则。

任何形式只有当它的各种构成要素处于有机的秩序之中,才能成为美的形式,与秩序性原则相联系的基本范畴有匀称、比例、对称、均衡、反复等;c,和谐性原则。

事物的各部分相配合构成整体,高度协调。

4、自然美的三种基本形态?a,未经人类直接加工过的自然美;b,经过了人类直接加工的自然美;c,作为人类生活的象征意味的自然美。

5、服饰打扮的美学原则?a,因时因地制宜;(符合不同的场合、职业、时间)b,量体裁衣;c,个性化;d,符合民族和时代的审美趣味。

6、美是多层次的结合a,物质材料层;b,符号形式层;c,意象世界层;d,超验意境层7、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美不直接现实具体的自然和社会事物的内容,往往以抽象形式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呈现出审美特征。

8、丑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最直接最全面的否定,丑是一种偏重与社会生活内容的审美对象,人们在对丑的关照中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心理过程。

(自然界中无所谓美丑)丑的外表形态表现为:畸形、残缺、毁损9、丑为什么具有审美价值?a,丑作为美的对立面,对美的反衬和对照,成为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和推动力;b,自然界和艺术的某些形式打破了传统的美的形式法则,而获得了新的形式的美的意味;c,艺术作品把生活中的丑恶经过作家的过滤,批判性倾向地移入,因此成了审美对象,化丑为美,化生活丑为艺术美。

10、中和的特征:a,恰当的分寸;b,多样的统一;c,天人合一11、审美需要基本含义: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一种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人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的肯定自己、实现自己,并按照他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的发展自己的独特精神需求,是人最高级的一种需求。

作用:是一切审美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12、审美趣味特征:个体性与社会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

作用:制约并影响了主体对审美活动方式的选择以及对象的品格和特征的喜好和取舍。

13、审美能力含义:主体感受对象的美,从而获得生理、心理、和意识的诸种机能的综合,它包括感美、识美和创美能力。

作用:在审美活动中制约并影响着审美活动的进程和实际效果。

14、审美感知功能和作用:一切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没有感知,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不可能的。

15、审美想象作用:想象力是动力,具体表现为它在审美活动中会形成完整生动的而意蕴深长的审美意象。

眼中之竹(表象)——胸中之竹(意象)——手中之竹(形象)16、审美心理的结构关系审美心理的各要素相互交叉、相互交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结构、各要素分别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

具体地说:感知是起点、想象是动力、情感是核心、理解是向导。

17、美感的形成过程(结合实际,如何感、品、悟)a,呈现阶段:观——感知——行美b,构成阶段:品——想象、情感——意美c,评价阶段:悟——理解——象美18、审美活动的内涵审美活动表现为三个方面:感美、识美、创美a,感美活动以感应能力为基础;b,识美活动以理解和想象为基本能力;c,创美活动与人的审美理想和才能有密切联系。

19、美感与快感的区别:a,快感是个别的、狭隘的,美感是社会的、普遍的;b,快感是直接的功利性,美感是潜在的功利性;c,快感是短暂的,美感是持久的。

20、审美活动的历史时期的特征:a,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审美和创美活动的开端,具有粗糙、简单和不自觉的特征;b,私有制社会:两重性,①劳动被异化了,②异化劳动又创造出美的事物和产品;c,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下的创美活动具有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深刻性、全面性。

审美活动成为引领人类生产的生活的一种时尚,生活的艺术化,科技的审美化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追求。

论述:一、生态美学创造和保护自然美的三大原则?a,以自然为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c,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对奢侈主义。

二、美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美不美形式美感①对象美在哪里②主体美感的生成形象美感怎么美意味美感观③教学品悟三、举例说明意美、象美、形美(诗歌意境)填空题:1、美学是以研究人类的审美关系为对象,研究一切审美对象的一种带综合性质的人文科学。

它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关系、以及人类的创美活动,其中尤其是艺术活动,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审美关系。

2、(人物、贡献、观点之类)苏格拉底——提出“美是有用的”,强调美的功利性柏拉图——“美是理念”亚里士多德——美是现实,在现实中能找到。

“模仿说”鲍姆嘉登的《aesthetice》问世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成立,被誉为“美学之父”。

客观派:形式说:毕达哥拉斯学派——“黄金分割”,从数学入手进行哲学和美学的思考经验主义:克莱尔·贝尔——“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理念说:柏拉图——“美是什么”,反对美的功利性,建立了形而上学的模式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学》、《逻辑学》、《精神现象学》完善说:拉奎那——强调事物整体性(优),世界上无完物(缺)主观派:快感说:刘易斯(美)——“美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判断说:康德——“美是崇高的象征”。

以鉴赏判断为核心的《判断力批判》直觉说:克罗奇(意)——强调了人是靠直觉来感受美的,非理性情感符号说:桑塔耶拿(美)——审美是一种情感化的符号关系派:狄德罗——“美在关系”布洛·休谟(英)——“美在距离”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在生活”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研究美学中国古代:庄子——“成功之谓美”孔子——“里仁之为美”(“里”,人居住的地方)伍举——“无害为美”,是功利主义的代表教材——“美是人生最高级的诗意化的生命境界”3、形式美的构成要素:色彩、形体、声音特征:色彩,表现它的表情性形体,总是与一定的情感倾向相对应声音,具有一定的情感意味4、生产劳动的美:劳动工具、劳动者、劳动环境、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劳动成果的美的三要素:功能好、又实用、又美观5、艺术美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最直接、最集中、最高级的体现6、世界建筑:欧洲风格、东方风格、阿拉伯风格(绘画、诗歌)欧洲——几何式园林中国——自然式园林阿拉伯——纵横交叉7、建筑三大原则:健康、实用、环保8、优美与壮美的最基本特征是和谐9 、喜剧的类型:幽默、讽刺、荒诞10、审美想象的三种形式:联想、想象、幻想(初级、高级、超级)11、审美活动表现为三个方面:感美、识美、创美12、柏拉图:①最早思考美育的美学家,最早建立美育的理念和模式;②两大观点:a,美育要从幼年开始b,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③严格区分了艺术的雅俗对人的影响,坚决反对张扬渲染人的情欲的作品,必须用高尚的、雅致的作品才能陶冶人的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