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摘要: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无论在教学、科研以及身心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引发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因对策略,希望对高校教师缓解职业压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因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80-02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高等教育大众化至今,中国高校无论是学生人数、院校结构或教学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变化,而近几年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动作频发,尤其是在2010年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预示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在这种学生数量膨胀、政策不断变化、社会要求提高及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高校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业压力,而职业压力过大必然会使高校教师产生身心失调,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等问题,从而使得教学质量下降。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研究和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是必要且有价值的。国外较早研究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是在70年代的美国,国内要比其晚20年,迄今研究成果不多,纵观近20年研究成果来看,高校教师属于高压力行业已是
普遍结论,同时高校教师因长期压力得不到缓解而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1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国内学者大多把职业压力的来源分为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在三个因素来源中,占主体地位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1.1 高校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
自2003年起,北京大学规定教授以下职称教师“非升即走”,成为教师在新聘任制下压力加大的典型事例。高校聘任制改革,加剧了教师竞争,从而使教师评价成为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教师的评价与教师晋升、科研成果和教师学历息息相关,而这些又关系到教师职业成就和薪酬高低。职称评定、教师聘任和按绩取酬等工作评价制度让教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此同时评价机制中的不合理因素是造成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过分量化的考评体系和唯学历试举的单一体系。根据尹平等对武汉市332名高校教师的研究表明,不合理的评价机制、详细严格的检查和竞争激烈的晋升压力造成了高校教师积极性降低,易引发职业倦怠现象[1]。龚惠香等对浙江大学515名教师的问卷调查结论显示,高校教师的两大工作压力之一就是考核、晋升的压力[2]。目前许多高校教师评价指标较为单一,过分侧重科研数量,要求教师每年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论文,对期刊类别也做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的科研活动变成了“计件”工作,造成了为达到数量忽略质量的局面,
产生了许多学术泡沫,这对教师形成健康的职业理念和职业态度极为不利,同时也对中国学术的长远发展危害巨大。对青年教师来说,从讲师晋升副教授的压力最大,竞争最为激烈,加上青年教师经济压力较大,教学工作经验没有中老年教师丰富,不合理的评价对他们影响更大,如果他们不能在岗位上健康发展,将会直接导致中国高校教师的后备力量不足,质量不高,进而影响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
1.2 政策体制的变化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各个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不断调整院校发展方向,国家的宏观政策与学校的微观政策的频繁多变使得教师不得不时刻的绷紧神经,不断地调整自身以适应这种变化,使得教师长时间的处于高压状态。教育为立国之本,中国高等教育要在国际上拥有竞争力,培养出的人才必须是要有高质量并且综合能力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对教师提出高要求。信息技术的引用打破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国际化的发展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一定外语能力;教师的评价制度、任用、激励等政策不断调整等加重了教师职业的压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不断变化,科研任务的加重和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的增多,都加大了教师工作难度,使教师长时间处于紧张疲惫状态。另外,宏观政策的改革使得高校教师参与感不强,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外生型的教育改革因其推进的主体不是高校和教师,因此,有可能低估高校和教师所推行和形
成的现行教育模式和成果的价值,并倾向于把自身的教育价值观和道德取向强加给教师。改革者对高校教师工作的表述和对教师专业任务的规定将不可避免地与教师的价值标准和选择发生冲突,使高校教师面临压力[3]。”
1.3 高校人际关系结构复杂
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学生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以及与领导的关系。李虹的研究显示,高校教师在“工作保障压力、教学保障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工作负荷压力和工作无乐趣的压力”5个压力因子中人际关系压力是在工作负荷压力之后的第二大压力
源[4]。近几年高校的教师考核中加入了学生评价,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复杂,加上扩招后高校学生急剧增多,教师对学生的精力和关注被稀释,导致师生关系淡漠;于此同时目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强,知识面和眼界更加开阔,更喜欢挑战教师权威,但其踏实学习、谦虚刻苦的精神还明显滞后,从而使老师感觉自己的付出在教学上没有得到相应回报,因而教学活动缺乏积极性,使得矛盾恶性循环,师生关系更加趋紧张。大学教师的社交圈相对狭窄,加之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同事之间的学术竞争,常常使得同事间相互支持不够,在岗时有孤独感从而形成相对明显的职业压力。另外耶鲁大学心理系的利特(m.d.litt)等人的研究指出,在工作压力表(job tension scale)中,“与上司的人际关系”是与压力最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领导对教师职业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职业成就难度逐步加大的今天,教师与领导间的关系很容易因利益
对立起来,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
1.4 高校教师角色冲突
高校教师这一职业有其明显的职业特殊性,高知识高学历的组织结构、强烈的自我成就动机和社会期许使得教师往往深感压力巨大。高校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修养学识的代名词,同时也肩负着宣传伦理道德及价值信仰的重任。在工作中既要“做为人师,行为世范”,又要在所研究的领域有所作为,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与期许要高于其他行业,角色的多样性使教师产生许多矛盾,角色冲突严重。这些冲突包括教学与科研的冲突、人师与常人的冲突、创造性与定式的冲突、工作要求与个人期许的冲突、职业要求与个人能力的冲突等等。众多研究表明:“职业中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与工作倦怠存在中等或高程度的相关。moore和harden的研究都将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作为工作衰竭或工作压力的重要预测变量[5]”。“当个体面对种种冲突情境而又被期望做出角色行为时,角色冲突就会出现。这时,如果个体不能妥善调和这种不和谐,压力就会随之产生[6]。”角色的多样性与强烈的冲突性,是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重要来源。
2 高校教师应对压力策略
2.1 “外助”方式
(1)加强压力管理。
教师作为改革的对象和学校制度的遵守者,许多问题并不是教师本身的努力所能解决的。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管理者,应该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