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学教案-作业

合集下载

层序地层学课程报告(刘辉)

层序地层学课程报告(刘辉)

层序地层学课程报告(刘辉)中国地质⼤学研究⽣课程报告课程名称层序地层学教师姓名朱红涛研究⽣姓名刘辉研究⽣学号120121825研究⽣专业⽯油与天然⽓⼯程所在院系资源学院类别硕⼠⽇期2013.06.05评语年代地层图解释1.层序的体系域及特征和层序类型及特征如上图所⽰:以层序线⑤所表⽰的SB2为底界,以层序线○11所表⽰的SB1为顶界所对应的是⼀个Ⅱ型层序;以层序线○11为底界,○28为顶界构成的是⼀个具有陆架坡折盆地的Ⅰ型层序。

1.1 Ⅱ型层序的体系域及其特征⼀个完整的Ⅱ型层序⾃下⽽上可以分为陆架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位体系域组成。

(1)陆架边缘体系域(⑤~⑦)陆架边缘体系域是在⼀个海平⾯相对上升时形成的海退地层单元,为⼀楔形体覆盖于Ⅱ型层序界⾯之上,在下伏前积拐点向陆⼀侧的陆架上沉积⽽成,以微弱前积和加积为特征。

陆架边缘体系域是由陆架和斜坡碎屑岩或碳酸盐岩组成,其陆上部分⼀般为向海增厚的陆相楔状体,⽽海相部分与低位前积复合体相似。

陆架边缘体系域的底界是⼀个以覆盖河流沉积的海岸平原或滨海和三⾓洲沉积物为特征的侵蚀不整合(或与之可以对⽐的整合)。

在底界为可以对⽐整合的⾯,这个底再⽣及岩相向盆地⽅向迁移所导致的、有重要意义的界⾯只表现为准层序叠置⽅式从快速前积向缓慢前积或者向加积的变化。

其顶界⾯为前积-加积陆架边缘体系域与上覆退积的海侵体系域分开的海进⾯为标志。

(2)海侵体系域(⑦~⑧)海侵体系域是在海平⾯快速上升期间,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于沉积物供给速率⽽形成的,其底界为初次海泛⾯(如上图中的⑦),顶界为最⼤海泛⾯(上图中的⑧)。

由于可容空间的快速增加和沉积物供给速率的相对减少,其⽔体向上不断加深,依次堆积较新的准层序向陆⽅向上超在层序边界之上。

海侵体系域完全是退积的,重要的沉积体系有陆棚三⾓洲、滨岸平原、富煤的海陆交互沉积、冲积和越岸冲积以及泻湖和湖泊沉积等。

海侵体系域较低位和⾼位体系域具有更低的砂泥岩⽐值,因此可以形成分布较⼴的盖层或烃源岩层。

层序地层学教案

层序地层学教案

层序地层学第一章绪论一、本章安排共授课1次,计2学时。

分别为:层序地层学的形成和发展;层序地层学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展望。

布置思考讨论题二、本章要点重点掌握层序地层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授课内容第一节层序地层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概念萌芽阶段(1948—1977)——层序概念建立阶段该阶段主要建立了层序地层学赖以发展的地质基础,包括以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及动力地貌学为依据建立的一些层序。

其中以Sloss,Krumbein 和Dapples(1948)同时提出的地层层序概念为标志。

Sloss等人将层序定义为“比群、大群或超群更高一级的单元,在一个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可以追踪,并且以区域的不整合面为界”。

1963年,Sloss等人将北美克拉通前寒武纪晚期至全新世地层划分成以区域不整合面为边界的六套地层层序(图l—1),并以北美印地安部落的名字对层序进行命名。

然而,由于这样的层序单位所代表的时间跨度太大,不能满足详细分层对比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再加上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未能得到深化和推广。

Sloss的层序思想当时仅被他的学生和朋友所接受。

尽管如此,Sloss等人提出的层序概念为当今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提供了概念基础。

二、孕育阶段(1977--1988)——地震地层学形成和发展阶段该阶段以Vail(1977)等人编著的《地震地层学》为标志。

它是随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和处理技术的发展而涎生的,地震地层学提出了全球海平面变化具有相对一致性,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层序发育的观点。

在这个阶段,人们已能在盆地规模上或三级层序以上的级别中应用地震资料及钻井、测井资料预测和确定盆地及区域范围内的地层结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的区域分布,其影响已波及整个全世界。

但这一阶段还不能适应在勘探目标——油气藏规模上的具体分析预测工作。

尽管如此,该阶段对进行地层学分析已产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

三、理论系统化阶段(1988年至今)——层序地层学综合发展阶段该阶段以Vail(1988)等人编著的《海平面变化综合分析》以及Sangree,Wagoner 和Mitchum等人的层序地层学文献的发表为标志。

层序地层学-第3章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层序地层学-第3章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 陆架边缘体系域(SMST)
5 强制海退体系域(FRST) 6 海退体系域(RST)
7 密集段(CS)
最大海泛面:以退积到加积式准层序
组的转变为特征,常为HST的下超面
密集段
高水位体系域
上超、海岸上 超向下转移、 没有削蚀和下 陆架边缘体系域 切谷。微弱的加
海平面相对静止或 稍有上升期间形成
积或进积准层序。
LST
2 海侵体系域
海侵体系域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TST): Ⅰ型和Ⅱ型层 序的海侵体系域,在海平面 迅速上升和构造沉降共同产 生的海平面相对上升时期形 成的,以沉积作用缓慢的、 低砂泥比的、一个或多个退 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主要 沉积体系是:陆架沉积、三 角洲沉积、海岸平原沉积、 以及障壁岛、泻湖沉积为主
海平面相对下降期间形成
初始海泛面:以从低
水位进积到海侵的退 积为特征
第二节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一 可容纳空间
二 层序的主控因素
1 海平面的变化
2 构造沉降
3 气候
4 物源供应
一 可容纳空间
可容纳空间 (Accommoda tion):可供沉积
物堆积的潜在空间 (Jerry, 1988), 可容空间受控于沉 积背景的基准面变 化,或者是海平面 升降和构造沉降的 函数
三 层序内部的关键界面
初次海泛面(first flooding surface):是Ⅰ 型层序内部初次跨越陆架坡折的海泛面,即 相应于首次越过陆棚坡折带的第一个滨岸上 超对应的界面 最大海泛面(maximum flooding surface): 最大海侵时形成的界面,它是海侵体系域的 定界面被高位体系域下超,它从以退积式准 层序组变为进积式准层序组为特征,常与凝 缩层伴生。在地震剖面上,最大海泛面对应 于最远滨岸上超点所对应的反射同相轴

层序地层学教案-作业-PPT精选文档17页

层序地层学教案-作业-PPT精选文档17页

讨论课
• 在编写读书报告的基础上,请选择报告 中有关层序地层学内容的重要部分,用 PowerPoint制作成发言稿,在课堂上介 绍自己的内容。
• 要求:制作多媒体

每位同学都要参加

发言不少于5分钟
谢谢!
17
层序地层学作业二
19.11.2019
1
2 3 4
1 2
3 4
2
3
1
4
2 1
3
层序地层学作业三
19.11.2019
成因层序对比模式图(据Cross,1994)
钻井层序对比
作业要求:看完图后,应用基准面变化原理, 来分析图上沉积层序(10个沉积旋回)的形 成过程和部分沉积旋回的缺失、变薄、增厚 的原因。
层序地层学应用篇
石万忠
2019年3月
19.11.2019
1
层序地层学作业一
19.11.2019
I 型层序结构及形成过程
高水位体系域 加积、前积
海侵体系域 退积
海平面高低海下水降侵位,侵蚀
坡折带
下切河谷充填
海(湖)岸平原砂岩和泥岩
浅海(湖)砂岩

陆架和陆坡泥岩及薄砂岩 程
盆底扇和有堤河道砂岩
密集段沉积 I 型层序界面
层序地层学作业四
19.11.2019
层序地层学读书报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11.2019
读书报告题目(建议)
•1 自 选 • 2 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现状(或新进展)。 • 3 以某地区为例,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
(或包括层序格架的建立,或进行生、 储、盖划分,有利区块的预测。) • 4 层序地层学计算机模拟技术简介

层序地层学教案-理论

层序地层学教案-理论

浪,潮汐,海流,风暴。
浪,湖流等作用
沉积范围 海岸带,陆架,陆坡,深海区 冲积扇,河流沉积区, 湖泊澈积区
沉积层横向连 横向延伸距离大,连续性好 横 向 延 伸 距离 较 短 ,
续性
连续性差
构造影响 大范围影响,相对较弱
频繁影响,相对较强
续表
层序厚度及变化 层序厚度大,一般数 层序厚度相对较小,一般为
5、将地球科学的研究从定性推向定量
层序地层学发展历史(Background)
三大发展阶段
概念萌芽阶段 1949-1977
孕育阶段 1977-1988
理论系统化阶段 1988年-现至
层序概念建立阶段
地震地层学形成 和发展阶段
层序地层学 综合发展阶段
一、层序地层学萌芽阶段(1949—1977)
现代层序地层学是由其主要创造者 L.Sloss(1988a)提出来的。他和他的 同行及学生通过对北美克拉通野外沉积 地层的研究,将北美克拉通从前寒武纪 晚期到全新世地层划分成以区域不整合 面为边界的六套地层层序,并以北美印 第安部落的名字对这些层序进行了命名 (1963) 。
层序地层学改变了分析地层 记录的基本原则,是地质学的一 次革命
1、消除了地层学中长期存在的年代地层学、岩石地层学 与生物地层学单位的三重命名的混乱现象
2、第一次提出了全球统一的成因地层划分方案 (成因地层表,中、新生代年代地层与海平面变化周 期表)
3、建立了地层分布模式
4、提高了对地层分布预测的能力
发现了长距离延伸的深切谷充填砂体,从而
在找油目标上进行了战略上的转变。因此,
前AAPG主席P.Weimer指出:自层序地层学应 用以来最重要的找油新领域之一是层序界面 上的谷地充填砂体。

层序地层学作业

层序地层学作业

(1)由此图中可以发现,此沉积体系的体系域有4种: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以及陆架边缘体系域。

具有明显的陆架坡折。

(11-18)低位体系域下由层序界面限定,上由海泛面限定。

由图中可得由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楔组成。

(18-21)海侵体系域下由海泛面,上由下超面所限定的体系域。

它由退积准层序组成,向上水体逐渐变深。

(7-8)为凝缩段也叫密集段,在极缓慢沉积过程中形成的薄层的半深海到深海相沉积物组成。

(21-28)高位体系域,下部由下超面限制,上部由下一个层序界面限制的体系域,由进积准层序组成。

(8-11)、(1-5)为早期的高位体系域通常由加积准层序、微弱前积准层序组成。

(29-30)、(6-7)为陆架边缘体系域,以微弱前积和加积为特征。

是在一个海平面相对上升时形成的海退地层单元,覆盖在II型层序界面。

I型层序:由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组成的;II型层序:由陆架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的。

区别如下表:表1. I型层序与II型层序区别图1.I型层序的地层发育模式图2.II型层序的发育模式陆架坡折盆地的I型层序(a)易于确定的陆架、陆坡和盆地地形;(b)陆架倾角小于0.5º,陆坡倾角为3º到6º,海底峡谷侧壁倾角为10º;(c)比较明显的陆架坡折将低角度的陆架沉积物与更陡的陆架沉积物区分开;(d)由浅水到深水的过渡比较突变;(e)当海平面下降到沉积岸线坡折以下,如果形成海底峡谷,则可能发生切割作用;(f)可能沉积海底扇和斜坡扇;除沉积于具有陆架坡折的盆地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a)足够大的河流体系切割峡谷,并搬运沉积物进入盆地;(b)有足够的可容纳空间使准层序组保存下来;(c)海平面的相对下降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规模,使得低位体系域能沉积于陆架坡折或陆架坡折以外。

无陆架坡折的缓坡盆地的I型层序(a)均一的、小于1度低角度倾斜,大多数角度小于0.5º;(b)叠瓦—反“S”形斜交;(c)较缓倾斜与较陡倾斜间无梯度突变之坡折;(d)从浅水到深水无突变带;(e)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切割作用发生在低位岸线以上,而不发生在岸线以下地区;(f)相对海平面下降时,沉积低位三角洲和其它海岸砂岩(平缓斜坡边缘上一般不沉积盆底扇和斜坡扇)。

层序地层学-许淑梅

层序地层学-许淑梅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以及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具有成因联系并具旋回性的地层年代格架内沉积地层和沉积岩系关系的一门交叉性边缘性的新方法论,综合研究地震、钻井、和露头资料,解释地层展布模式、沉积环境和岩相特征;通过综合研究,得出一个旋回式的、在成因上有联系的年代地层格架。

在这个年代地层格架中,通过解释可以得出沉积环境及与之相伴的岩相分布。

它能提供一种更为精确的年代地层对比框架,通过恢复古地理、地貌,在钻前预测烃源岩、储层和盖层的组合关系,预测潜在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分布区和可能的成藏组合。

2.设计思路:层序地层学是一门关于划分、对比和分析沉积岩系和地层组合的新方法,其理论指导的地层研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地层形成过程和盆地建造控制作用的认识。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形成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内周期性层序的各种作用的重要性。

层序地层学与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已成为程序地层学的研究重点,并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因此该课程的内容设置紧紧围绕层序地层学理论系统指导下的新方法进行安排,让同学们掌握层序地层基本原- 1 -理和划分分析沉积地层的方法体系。

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模块:1、层序地层的理论基础与概念体系:主要讲述层序地层得基本理论和概念体系,不同类型层序得地层结构,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和层序内体系域得组成。

2、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层序划分:其中包括地震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地震层序的划分、测井层序界面的识别与测井层序的划分、沉积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与沉积层序划分。

3、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理论:陆相湖盆地质特征、陆相层序地层主控因素、陆相层序级别的划分、陆相层序地层模式和陆相层序地层与油气勘探4、成因地层层序分析:掌握成因层序地层的基本理论,并能进行成因层序地层分析。

层序地层学教案-作业

层序地层学教案-作业

层序地层学教案-作业第一章: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1.1 层序地层学的定义1.2 层序地层学与传统地层学的区别1.3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地层单元与地层序列2.1 地层单元的定义与分类2.2 地层序列的构成与特征2.3 地层单元与地层序列的研究意义第三章: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3.1 层序地层学的划分原则与方法3.2 层序地层学的对比技术与应用3.3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第四章:层序地层学野外实习与实践4.1 实习目的与任务4.2 实习地点与剖面选择4.3 实习过程与要求第五章:层序地层学案例分析5.1 案例一:某盆地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5.2 案例二:某油田层序地层学应用实例5.3 案例三:某地区层序地层学野外实习成果分析第六章:层序地层学数值模拟与预测6.1 层序地层学数值模拟方法6.2 层序地层学预测技术6.3 数值模拟与预测在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实例第七章:层序地层学与沉积相分析7.1 沉积相的概念与分类7.2 层序地层学与沉积相的关系7.3 沉积相分析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八章:层序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8.1 生物地层学的基本概念8.2 层序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的相互关系8.3 生物地层学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九章:层序地层学与构造地层学9.1 构造地层学的基本概念9.2 层序地层学与构造地层学的相互关系9.3 构造地层学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十章:层序地层学实验技术与方法10.1 层序地层学实验技术概述10.2 实验操作流程与方法10.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观察、岩心分析、地震资料解二、地层单元与地层序列难点解析:区分不同地层单元的岩性特征和时间关系,以及地层序列在空间上的变化。

三、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难点解析:掌握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技术,包括关键层识别、时间地层单位划分等。

四、层序地层学野外实习与实践难点解析:如何在野外实际操作中识别地层单元和层序界面,以及如何记录和分析地质数据。

6第六章 层序地层学

6第六章 层序地层学

第六章 层序地层沉积学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层序地层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从萌生到现在经历了20多年的历史,而有关该理论在油 气勘探中的成功实例至今还是美国 Exxon 公司对外的 一个商业秘密。
该理论被认为是继板块学说之后地学界的又一次革 命。使人们用新眼光看老资料并得到很多新信息。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二、层序分级及概念

1、层序地层分级

Van Wagoner
级 别
(1990)根据地层单

元的特征和成因,将

其划分为九个级别
(Van Wagoner)
一级 巨层序(组) 二级 超层序(组) 三级 层序 四级 准层序组 五级 准层序 六级 岩层组 七级 岩层 八级 纹层组 九级 纹层
3、与传统的岩性地层对比 1)以岩性地层概念进行地层对比 为一传统的岩性地层对比剖面。剖面以每口井最年
轻的、明显的浅海砂岩顶面作为标志建立起来的。这个 界面是明显的岩性突变面。在所有井中这个层的特征相 似,并且在测井曲线上容易识别,因为它通常以电阻率 突变作为明显标志。
第六章 层序地层沉积学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它常伴随有自生矿物,如磷灰石、海绿石、菱铁 矿、黄铁矿和白云石等的富集,有时还伴有火山灰等 组成的风运颗粒。
凝缩层主要发育在海进体系域与高水位水体系域 交界处,往往构成重要的生油层和区域盖层。
第六章 层序地层沉积学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准层序(Parasequence) 准层序是一个以海泛面或与之相应的面为界,在 成因上有联系的相对整一的一套岩层(bed)或岩层 组(bedsets)。在层序分级中相当于5级层序。
第六章 层序地层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课堂作业

层序地层学课堂作业

1地震相层次界面划分如所提交图所描,首先在所研究剖面选择骨干剖面进行层序解释,利用地震反射终止特征去识别层序或体系域界线,两种模式“上超和下超”出现在不连续面之上;三种模式“侵蚀、顶复和视削截”出现在不连续面的下面。

本图在上述表现出的地震相识别标志将其划分为如图所示的3套地震层序,其中的两个层序界面分别用的是红笔所勾画。

其中图中所表现出的主要地震相识别标志有:(1)削截:层序的顶部反射终止,即可以是下伏倾斜的地层顶部与上覆水平地层的反射终止,也可以使水平地层的顶部与上覆地层的初期侵蚀河床底面之间的终止。

它代表一种侵蚀作用,说明在下伏地层沉积之后,经过强烈的构造运动或者是侵蚀作用。

在本图上主要表现为下伏倾斜地层顶部与上覆地层之间的反射终止。

(2)上超:层序的底部逆原始倾斜斜面逐渐终止。

它表示在水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逐层超覆的层级现象。

根据物源远近上超又可以分为近端上超和远端上超。

上超在本图中的表现多为规模较小,不易发现等特征,但在某些层序局部可发现小型的上超。

(3)下超:层序的底部顺原始倾斜面,向下倾斜向终止。

下超表示一股携带沉积物的水流在一定方向上的前积作用。

在所给剖面上下超表现与上超表现都不是很明显。

2 地震相分析剖面中的异常体图中主要的地震相划分标志外部反射结构:(1)席状:席状发射在地震剖面上在本图上还是较为常见,其重要特点是上下界面相对平行或者近于平行,厚度相对稳定。

一般为均匀稳定广泛是三角洲,浅海,远洋半远洋沉积。

(2)丘形:在本图上丘形表现为一凸起部分上覆地层上超于丘形之上,由地震上下及其周围的反射可以初步确定该丘形为碎屑岩的堆积而形成。

(3)填充:在两个丘形凸起之间可见有明显的填充现象。

在图上主要表现为填充在下伏地层的低洼地形之上,为典型的丘形上超填充。

(4)透镜状:在图上主要表现为中部厚度大,两侧尖灭,外形呈透镜体。

它一般出现在古河床,沿岸砂坝处,有时在沉积斜坡上也可见透镜体。

剖面中的异常体图中主要的地震相划分标志内部反射结构:(5)平行亚平行反射结构:在图上平行亚平行反射结构表现得较为明显,在大部分区域都可见其存在。

层序地层学-第6章 陆相层序地层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层序地层学-第6章 陆相层序地层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B 双面耦合关系决定层序的构成
E D C B A
湖平面在A-C或C-E之间波动形成的层序由低位域、湖扩 域和高位域构成 湖平面在B-C或D-E之间波动形成的层序由湖扩域和高位 域构成
B 双面耦合关系决定层序的构成
B-C或D-E
A-C或C-E
湖平面在A-C或C-E之间波动形成的层序由低位域、湖扩 域和高位域构成 湖平面在B-C或D-E之间波动形成的层序由湖扩域和高位 域构成
C 双面耦合关系决定沉积体系的类型
② 断陷湖盆:
湖岸线在一级断 裂坡折波动: 湖泊体系、扇三 角洲近端砂砾岩、 湖底扇 湖岸线在二级断 裂坡折波动: 湖泊体系、扇三 角洲前缘砂质沉 积、湖底扇 湖岸线在三级断 裂坡折波动: 湖泊体系、湖底 扇体系
第二节 陆相盆地层序关键界面识别
1 2 3 4 5 6 地震识别标志 地层旋回的识别标志 测井相识别标志 岩相识别标志 古生物辅助识别标志 地球化学辅助识别标志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
低位域:由下切谷充填和冲积平原沉积构成; 湖扩域:富含浅水双壳类化石的浅湖相泥岩层厚 十余米,横向分布面积大,十分稳定 高位域:浅湖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至三角 洲废弃阶段的完整三角洲序列
2 坳陷浅水湖盆层序模式
以鄂尔多斯侏罗系延安组的典型研究为基础概括的大型 浅水湖盆层序构成模(据李思田 林畅松等,1995修改)
MLFS
SSIIIA
LST(LSW)
SSIIB
EST+HST
LST(LSW)
扇三角洲低位楔
永安镇断裂
短轴挠曲缓坡带层序模式
(C )缓坡 带模 式
SB
EST
EST HS T m fs
Ed l

层序地层学教案作业

层序地层学教案作业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层序地层学教案-作业章节:第一章地层学基本概念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层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层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2. 培养学生对地层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层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难点:地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地层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2. 利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层学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内容1. 地层学的定义:研究地层的形成、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科学。

2. 地层的定义:地层是地球表面一层层的岩石和土壤,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堆积和沉积,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3. 地层的特征:a. 层序性:地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堆积和沉积,反映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b. 连续性:地层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相邻地层之间界限模糊。

c. 非均一性:地层在组成、结构和厚度上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地质环境。

4. 地层的分类:a. 按成因分类:沉积地层、火成地层、变质地层。

b. 按物理性质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构造岩。

c. 按化学成分分类:硅酸盐岩、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岩。

教案设计: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地球历史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地层学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地层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 讲解地层的定义、特征及分类,结合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层学的认识和理解。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1. 请简述地层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2. 请举例说明地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地层学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层序地层学教案-作业章节:第二章地层的组成与结构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层的组成,掌握地层的岩石类型、化石组合等特征。

层序地层学教案钻井

层序地层学教案钻井

一、教案基本信息层序地层学教案-钻井适用课程:层序地层学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钻井过程中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2. 掌握钻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3. 能够运用层序地层学知识评价钻井地质条件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二、教学内容1.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层序、旋回、地层单元定义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及意义2. 钻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钻井岩心、测井资料的层序划分层序地层学参数的计算与解释3. 层序地层学在钻井评价中的应用沉积相分析与井壁稳定性评价油气层识别与预测4. 层序地层学案例分析某一钻井井位的地层序列分析钻井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及解决方法5. 层序地层学在钻井设计中的应用钻井路径优化钻井液选择与处理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2. 讲授新课讲解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区分相关术语分析钻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释讨论层序地层学在钻井评价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3. 案例分析分配案例资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进行互动交流4. 总结与作业布置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作业:结合案例,编写层序地层学分析报告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钻井资料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5. 层序地层学在钻井设计中的应用钻井路径优化钻井液选择与处理6. 层序地层学在钻井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识别潜在的地质风险,如断层、盐穹等评估风险对钻井作业的影响7.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藏评价中的应用确定油气藏的边界评价油气藏的规模和潜力8. 层序地层学在钻井完井中的应用设计合理的完井工艺选择适当的完井材料9.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制定油气田开发策略优化油气田生产计划十、教学评价9.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制定油气田开发策略优化油气田生产计划10. 综合练习与测试设计一份综合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对层序地层学在钻井和油气田开发中应用的掌握程度十一、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层序地层学作业-3

层序地层学作业-3

实验三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分析矿产普查与勘探陈加松 S090010196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涂俊梁 S080010022一、实验目的:通过地震反射终止关系的识别,划分和识别层序和体系域边界,利用Exxon 模式对地震剖面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确定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陆相断陷盆地两种不同构造背景的层序地层样式,通过海(湖)岸上超点的变化推断海(湖)平面升降特征,撰写地震资料层序地层分析实验报告。

二、地震资料地质背景:三维地震剖面JN87-0lB为澳大利亚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第四系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积沉积剖面。

过陆参3井的三维地震剖面为辽河油田陆家堡坳陷断陷湖盆侏罗系碎屑岩沉积剖面。

三、实验结果:一.JN87-01B剖面层序界面和体系域的识别及层序和体系域的划分,自上而下分为五个层序,分别为A、B、C、D。

层序A,为具陆棚坡折的海相碎屑岩沉积,发育LST、TST和HST,其中LST底部可以见到明显的盆底扇和斜坡扇反射特征。

根据海岸上超点可以识别出层序的底界面SB1。

根据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越过陆棚的第一个上超点为首次海泛面FFS,最远的滨岸上超点为最大海泛面MFS。

首次海泛面FFS与SB1之间为LST;首次海泛面FFS和最大海泛面MFS之间为TST;最大海泛面MFS 与SB2之间为HST。

可以识别出层序的底界面SB1。

层序B,是缓坡样式的沉积层序,发育LST、TST和HST。

根据层序A中的方法可以识别出FFS以及MFS。

在层序中可以看到明显的S型加积和S型-斜交型前积特征。

可以识别出层序的底界面SB2。

层序C,是具有陆棚坡折的沉积层序,缺失LST,发育TST和HST,可以识别出最大海泛面与首次海泛面。

但该层序中存在明显的S型加积和S型-斜交型前积。

可以识别出层序界面SB3。

层序D,是具陆棚坡折的沉积层序,发育LST、TST和HST。

可以识别出最大海泛面MFS。

是具陆棚坡折的沉积层序,发育SMST、TST和HST。

层序地层学教案-地震

层序地层学教案-地震

2.3 体系域的地震解释
沉 积 体 系 域 (depositional systems tracts)是同一时期内具成因联系的沉积 体系组合(Brown和Fisher,1977)。在层 序地层学中,体系域作为层序构成单元, 每个体系域都解释为与全球海水面变化 曲线的某一特定间段。
两 种 主 要 层 序 类 型 及 其 特 征
钻井资料用于识别三级层序及其体系域在 盆地的立体分布。随着采集与处理技术的 日益进步,地震技术的分辨能力越来越强。
层序地层研究手段
• ④ 年代地层分析技术:主要指能测定岩石 绝对年龄的各种技术和古地磁分析。测定 岩石绝对年龄的有钾–氩,氩–氩,铀–铅, 铷–锶等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磷灰石裂 变径迹,石英氧空位浓度测定等。由于测 定设备和技术上的原因,分析结果常有争 议,因而未能普遍使用。
2.2 层序界面的地震解释
地震层序的分级
表 2-1 沉积层序级次划分标准
层序 R.M.Mitchum & P.R.Vail
R.K.Goldhammer
M.E.Tucker
级次 时间跨度/Ma 层序性质 时间跨度/Ma 层序命名 时间跨度 层序机理
一级
>50
>100
>100 全球大地构造
二级 5~50 叠加层序(组) 10~100 超层序 10~100 拉张和热沉降
低位体系域
低位体系域
• 1型沉积层序的底部体系域被称为低位体系域 (Lowstand Systems Tract) ,低位体系域是在以相对海 平面下降(亦即全球海面降落速度超过退覆坡折 带处的沉降速度)和随后的相对海平面缓慢上升 为特点的阶段中沉积的。
• 如果低位体系域是沉积在一个具有陆架边沿坡折 的盆地内,通常可以把它分成两个独立的、不同 时期的组成部分:低位扇和紧跟着的低位进积楔。 低位扇是受沉积物经由陆架通过活跃的下切谷时 的海底扇沉积作用支配的。随后的低位进积楔以 比较细粒的楔形陆坡沉积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序地层学应用篇
09.12.2020
石万忠 2001年3月
可编辑ppt
11层序ຫໍສະໝຸດ 层学作业一09.12.2020
可编辑ppt
2
I 型层序结构及形成过程
高水位体系域 加积、前积
海侵体系域 退积
海平面高低海下水降侵位,侵蚀
坡折带
下切河谷充填
海(湖)岸平原砂岩和泥岩
浅海(湖)砂岩

陆架和陆坡泥岩及薄砂岩 程
(或包括层序格架的建立,或进行生、 储、盖划分,有利区块的预测。) • 4 层序地层学计算机模拟技术简介
可编辑ppt
15
讨论课
• 在编写读书报告的基础上,请选择报告 中有关层序地层学内容的重要部分,用 PowerPoint制作成发言稿,在课堂上介 绍自己的内容。
• 要求:制作多媒体

每位同学都要参加

发言不少于5分钟
可编辑ppt
16
可编辑ppt
4
层序地层学作业二
09.12.2020
可编辑ppt
5
1
2 3 4
可编辑ppt
6
1 2
3 4
可编辑ppt
7
2
3
1
4
可编辑ppt
8
2 1
3
可编辑ppt
9
层序地层学作业三
09.12.2020
可编辑ppt
10
成因层序对比模式可编图辑ppt(据Cross,199411)
钻井层序对比
作业要求:看完图后,应用基准面变化原理, 来分析图上沉积层序(10个沉积旋回)的形 成过程和部分沉积旋回的缺失、变薄、增厚 的原因。
可编辑ppt
12
层序地层学作业四
09.12.2020
可编辑ppt
13
层序地层学读书报告
09.12.2020
可编辑ppt
14
读书报告题目(建议)
•1 自 选 • 2 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现状(或新进展)。 • 3 以某地区为例,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
盆底扇和有堤河道砂岩
密集段沉积 I 型层序界面
小层序
SP RES
可编辑ppt
100FT 100FT
SP RES
时 间 低水位体系域
低水位楔,前积
低水位体系域 盆底扇、斜3 坡扇
I 型层序结构及形成过程
作业要求:看完层序形成过程的演示图后, ①要用文字描述层序的低位体系域、水进体 系域、高位体系域、层序边界的形成过程。 ②指出层序的哪个部位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试用油气形成的生、储、盖、圈、运这五个 条件来说明其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