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月相变化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4)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章《宇宙》第二课《月相变化》p48-50页【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学生首先根据生活中的记忆,亲自动手将自己记忆中的月相裁剪出来,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随后小组合作学习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简介,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并根据模拟实验简介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模拟学习学生将会用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依靠发挥想象力,建立抽象的空间概念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月相的概念也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
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但值得欣慰的是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太阳、地球、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有直观的教学及实验材料提供给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的辅助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月相变化。
【单元目标】《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宇宙》单元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在本单元中承接上堂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教学,更加深入地介绍月亮的奥秘,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教学做了铺垫,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动手裁剪记忆中的月相,并对月相变化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及假设。
2.学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实验来解释自然现象——月相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月相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求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增强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透过观察到的月相变化现象,思考月相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PPT 课件、小组探究实验板、学习单、大泡沫黑白球一、课前谈话你们了解月球吗?来考考大家!问题1:月球会发光吗?问题2:月球是怎样运动的?问题3: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需要多长时间?通过知识竞赛,学生知道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它绕地球逆时针转动,周期约为一个月。
二、导入出示PPT:圆月。
同学们,这是我们某天晚上所看到的月亮,你知道是哪天吗?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状都是一样的吗?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月亮?小结:科学家就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板书:月相)月相就是这样不断发生着变化。
(板书:变化)三、猜想、探究求证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平时观察,你觉得在一个月中,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学习单活动一的要求。
小组合作,用月相卡片按顺序贴一贴月相变化情况。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推测。
(说说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贴?)看来同学们对月相的变化情况有着不同的意见。
那怎样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能把月亮拿下来研究吗?怎么办?(模拟实验)我们要模拟什么?(月球,太阳,地球上的观察者)今天的课堂上我们用纸板上的直线来模拟太阳光,我们自己就是地球上的观察者,再用一半被涂黑的泡沫球来模拟月球,思考为什么要一半涂黑?(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光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用这些材料来模拟月相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学习单活动二的活动要求。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月相变化》教科版
2.月相变化【教材简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月球距地球最近,是目前人们最熟悉的天体,而我们对月球最多的印象就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各种形状的月相,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通过分析把教材的活动重新规划,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观察上半月月相、探索月相变化规律、探秘月相变化原理、观察下半月月相。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上半月月相”。
教材让学生剪月相,其实蕴含着让学生去观察月相,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日期,让学生从农历初一到十五,进行上半月的月相观察,并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录。
第二个活动是“探索月相变化规律”。
通过组织学生对观察的月相作比较和分析,得出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圆缺变化、位置变化、高低变化、方向变化等。
第三个活动是“探秘月相变化原理”。
对上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作交流和研讨,通过模拟活动,探秘月相变化的原理,知道月相的成因第四个活动是“观察下半月月相”。
这是一个拓展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怎样在白天观察下半月的月相,丰富对月相变化的认识。
学生观察好上半月月相之后,教师在农历十六马上给学生上课,这样的效果最好,学生的感受最深。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课学生所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月相有颇多体会和感触,并且兴趣浓厚。
但对月相变化原理和规律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无法表述出来,本课抓住学生对月相的浓厚兴趣,从月亮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师适时的点拨下,倡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发现并探究月相变化规律。
通过学生模拟实验,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亲手操作探究,并分析实验结果,思考归纳,从而得出月相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月相在不同时期圆缺变化、位置变化、高低变化、方向变化等方面都是有规律的,认识到月相变化周期和月球公转周期是一样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7)
2、月相变化
教材版本: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模拟实验,学生能够说出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学生能够说出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材料】
教师材料:月球模型、多媒体。
小组材料:实验记录单(两张,分别是根据经验记录和分析实验后完成)、环形教具、小球、双面胶、手电筒、月相贴纸等。
【教学过程】。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9)
月相变化第一课时【课前思考】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通过操作模拟月相变化活动进一步感知月相规律,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并能在课后保持持续观察月相的兴趣。
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得到的最显著的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内容虽经典但也抽象,是本单元比较难教的一课。
怎样帮学生把抽象的内容落到实处,在他们原有知识和新认识对象之间搭一座符合他们认识水平的桥梁,帮助他们形成清晰、完整的月相变化知识体系?是本课教学的困难之处。
基于此,我把本课分成了2课时,第一课时以学生掌握月相变化规律为重点;在有了牢固的知识基础保障后,再把交流实地观测所得,深入理解月相规律,引导学生探究月相成因,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做为第二课时。
为突破重难点,决定把引导学生有效亲历“给月相排序”“模拟月相变化”这两个活动作为重要途径展开本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学会画月相图;学会操作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并能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月相变化规律,利用模拟实验加深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操作模拟月相变化实验进一步理解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小组:小圆纸2张,月球模型、模拟月相变化记录单、课后实地观察记录单每人一份月相变化月相排序图上半月月相亮面由缺逐渐变圆,亮面在右下半月月相亮面由圆逐渐变缺,亮面在左变化原因?。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2)
3.2月相变化教材分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本课分四部分:1,认识月相,画月相;2,给月相排序;3,模拟月相规律;4.观察白天的月相。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月球充满好奇,在生活中也曾观察到月相,但这种观察比较随意,得到的信息也是碎片化的。
他们无法将月相形状、位置与农历时间一一对应。
因此教材一开始让学生画月相,给月相排序,脱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但如果我们把学生观察一整月的月相,调整到课前完成,就可以丰富学生对月相形状、位置与农历时间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能对月球运动与月相变化深入观察与研究。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作出假设;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解释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1.知道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理解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3.激发学生认识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月相变化规律;难点:理解月相成因实验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黑白小球15个,13组月球简图袋子、月球运动示意图小的12组;塑料篮教师演示材料:板贴(月相变化、圆1、缺2、亮边在右、亮边在左;大号月相简图一套、月相实物图一套、名称一套、能吸在黑板上的小球一个;太阳4个)、宽透明胶带、剪刀、数字牌8个、模拟月球装置一套(球和装置)、溶胶枪和溶胶棒一根(备用)。
电脑设备:IPAD 、笔记本、360U盘、我的U盘、网络线、遥控笔教学过程:课前自主探究:借助“虚拟天文馆“完成对月相的运动和月相的观察。
一、课题引入(4分)(1分)1.你是否留意过天上的月亮?谁来画一画你曾经看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1分)2.月球被照亮部分的各种形状称为月相。
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个“圆”指的是哪个月相,“缺”呢,这些月相中,哪些是“缺”。
月球圆缺变化形成了月相的变化。
板贴:“月相变化”(2分)3.师:月相变化是月球本身改变了形状吗?给学生时间说说他们的想法二、集体模拟月相的成因(13分)(1分)1.你们的想法是否合理呢?可以怎么做?(做模拟实验)怎么做?(3分)2.小组先讨论下再请学生说方法师适时引导:谁模拟太阳光、月球、地球。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月相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3.2《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亮面朝着太阳③举着皮球的同学逆时针走动一圈_____月球自西向东绕着地球公转④小圆里的几个同学_____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⑤太阳图______太阳2、模拟操作①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注意:月球自西向东逆时针运转②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
当“月球”分别运行到1~8的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
注意:要让亮面始终朝向太阳3、温馨提示:操作分工甲同学:①定位----从1号位到8号位②对黑板----每次定位后要核对亮的一面是否对着黑板这一面乙同学:①看----亮面大小、方向在“左”还是在“右”②画----在表格中记录月相,暗的一面用阴影表示注意:完成一遍观察记录后,两人互换角色,再检验一遍,确保记录准确无误。
4、月相模拟实验记录表5、讨论交流①在1~8的位置,我们观察到的“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②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③通过模拟实验,你能说出月相的成因吗?明确: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活动记录讨论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虽然月亮无论何时都被照亮一半,但从地球上看去,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亮面面积、朝向不同,所以我们看到月亮的样子就好像在不断地变化着。
总之,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在白天,上午上学或者下午放学时,有时会发现天空中有月亮。
让我们对白天的月相进行一个月的持续观察,记录有关月相的情况。
1、观察白天月相,我们需要注意:①准备两张记录纸,画上15个大小相同的圆,并标上方向。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2月相变化》5-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2月相变化》5-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3.2月相变化》是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探究月相的形成原因。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月相变化的原因,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自己去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
2.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月相变化的原因。
2.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月相变化PPT2.月相变化视频3.月相变化图片4.观察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
提问:你们注意到月亮的变化了吗?月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
让学生跟随PPT的节奏,一起说出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月亮的图片,观察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大家一起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教师引导总结,月相变化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造成的。
5.拓展(10分钟)观看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月相变化的过程。
提问:月相变化有什么实际应用吗?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月相变化的名称、顺序和原因。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继续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下周上课时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8.板书(5分钟)根据课堂内容,教师进行板书,梳理月相变化的名称、顺序和原因。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月相变化《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月相变化》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本课在学生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和月球表面有了初步了解之后,通过观察月亮圆缺的变化,探究月相的成因,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日、月、地三天体运动的模式,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月球对于小学生一直充满着神秘的吸引力,对探究月球充满好奇。
但六年级学生对宇宙知识的了解有限,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而本课关于月相变化的研究需要学生在关于地球、月球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完成。
因此需要借助模型来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空间认知的概念。
如何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月相模拟实验,总结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有一定规律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月相的变化和规律。
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月相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通过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学习宇宙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对宇宙中天体知识了解有限,而月相变化实验中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借助模型来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空间认知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三球仪、演示月球模型、学生分组月球模型、月相卡、实验记录单。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月相变化的资料、制作月亮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情境设计:播放视频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
谈话:从苏轼“月有阴晴圆缺”的诗句中,你知道月亮有哪些形状吗?请两位学生将月亮卡片贴在黑板上,其他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月亮卡片,在形状和方向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
2.出示月相概念谈话:其实,这些不同形状的月亮,有个共同的名字,就叫月相。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4)
“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持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三、教学准备不透明的半黑半白的小球、记录单、PPT四、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提问: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月球,现在,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回答。
(预设:它有圆缺的变化;它的表面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风,有很多环形山;它是一个球体,本身不会发光;绕着地球转,同时也在自转……)评价:说的不错,看来大家了解了很多。
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来了解月球。
(一)导入1.(PPT出示水调歌头的音乐片段)先欣赏一段音乐,会的可以跟着一起唱。
提问:熟悉吗?知道是什么歌吗?学生回答:(预设:苏轼的《水调歌头》)2. 追问:词中所唱哪些是和月亮有关的?(预设:月有阴晴圆缺)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现象吗?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预设:见过。
有时候看上去是弯弯的,是个月牙,有时候看上去会大一些,有时候像个大圆盘。
)3. 揭题:其他同学呢?科学上,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月相的变化》。
(二)活动探究活动一:画月相1.要求:请大仔细回忆,把你在生活中曾见过的月相记录在记录单第一题中。
画好后,以小组为单位,回忆、讨论这些月相分别出现在每月的哪些时间,完成记录单上的第二题。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
方式一:(PPT展示交流)请某个小组进行介绍,其他学生倾听后提出看法或疑问。
然后投影展示不同小组的记录,发现新的疑问。
方式二:(各组记录单贴到黑板上一起展示/ 将记录单上的图像拍照放在白板上一起展示)从各组的对比中发现一些疑问、不同意见,进行研讨。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外观变化,即月相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分析月相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并掌握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对月亮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月相变化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相的变化,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
2.难点:月相变化顺序和周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从而了解月相的变化。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3.推理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推理出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亮形状图片、月球仪、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月相观察记录表、月球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注意到月亮的形状在变化吗?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月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球仪,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实践,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填写月相观察记录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历、潮汐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月相观察记录表,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6)
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模拟实验观测月球亮面的变化,探究月相变化规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能在活动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根据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细致模拟、合作意识、严密推理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观察在了解科学事实中的重要性。
3、通过有关月相变化和农历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学情分析:1、学生整体情况: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的兴趣很高,已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知识储备。
2、已有知识、经验:六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关于月球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说出、画出、贴出月相不困难,但要让学生解释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成因有一定难度,坚持一月的观察更加困难。
我注重引导,激发兴趣,让学生充分探究。
3、儿童心理分析:学生对地球与空间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喜欢动手操作。
本课内容比较抽象,必须要有直观的材料提供给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帮助他们理解。
我为学生提供恰有结构的材料,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水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难点:让学生在模拟实验中体会月相变化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月相”师: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的关系及为密切,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球的知识?生答师:仰望浩瀚星空中的一轮明月,文人墨客曾写下无数优美的篇章。
使我不禁想起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
词中涉及了一种天文现象,你们发现了吗?生:月球有圆缺变化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月亮?生:椭圆、半圆、圆月……。
师: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出示幻灯片)二、了解前概念,引出探究问题。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3)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做好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推测月相的农历时间。
【教学材料准备】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出30个大小一样的小圆,组成一个椭圆形,小圆纸片每人两张,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球模型、若干个小磁铁、活动记录汇总等。
【教学步骤】一、古诗引入课题1、师:上节课我们对地球的卫星—月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我们知道中国关于月亮的诗词特别多,也特别美。
其中有一首词《水调歌头》大家熟悉吗?生可背诵。
苏轼的《水调歌头》可谓千古绝唱,其中一句“月有阴晴圆缺”,你们见过的月亮是这样吗?2、投影出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全班齐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相变化。
(板书课题:月相变化)二、画月相、贴月相1、你们都见过哪些形状的月相?生交流。
2、请看看这两个月相,猜猜是什么时间的月相。
投影出示:初一和十五的月相初一的月亮看不到就对了。
3、介绍: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是按农历计算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初一、初二、初三……4、引导画月相A、你们能根据经验画一画初二、初八、二十二的月相吗?为了能让小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给大家一些小提示,投影出示画月相、粘贴月相提示。
(1)、根据你的印象先在圆内画一段圆弧,然后将月相剪下来。
(2)、如果你认为整个都看见的月相就不剪;(3)、可以猜测,画、剪得不对没关系;(4)、每位同学只选其中一个日期的月相画,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6)
教科版六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天文现象之一。
本课主要是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月相,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即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通过集体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学生明白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变化,还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通过小组模拟,学生能立体地观察到月相变化,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这是本课的重点。
对于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在课堂上的认识还仅仅是个开头,课后长期观察月相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事实上通过实际观察,往往能验证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形成较稳固的认识。
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在天空的位置等。
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学生分析】月相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比如刚过的中秋佳节,在学生的脑海中还留有深刻的印象,同时对当天的天文现象有种向往和神秘感,对了解月相变化奠定了兴趣基础。
不过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比较抽象,而且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同时对前一课月球知识的了解没有,降低教学难度。
六年级学生对于科学观察已经有一定的方法技巧,能够较好分配、执行观察任务,本课月相变化的观察要求高,学生的观察角度不能有很大的偏差,因此需要老师的提醒。
通过观察和逻辑推理,学生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指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集体模拟,同时学生能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的运行位置以及初一的月相。
2.学生利用模拟实验,清楚观察到月相,明白月相变化的规律。
3.学生能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明白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2.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得到培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月相在一个月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向右;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向左。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1)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二课,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月相,月相变化的原理和月相变化的规律。
关于“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学生是可以实地观察到的,而困难的是为什么每天看到的月相是不同的,而且月相在一个周期内总是有规律的变化的。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太阳、地球、月球的自身的基本情况,但对于地球、月球的运动却是没有知识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直观的证据提供给学生帮助理解。
因此这节课做好模拟实验,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究、发现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月相的前概念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
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学生在五年级时学的知识储备:昼夜交替的形成;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会自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会绕着地球转,转动一圈是一个月时间。
有着这些知识储备对于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帮助。
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他们对现实中的天体如何与模拟实验的天体不能很好地用空间概念图建构起来。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形成的原因,能概括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
2.通过画月相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形成的原因五、教学难点:模拟实验中各种材料所代表的是什么,明确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模型。
六、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人一个一半涂黑、一半涂白的黑白球(模拟月球模型),一个月月相观察记录表、月相变化模拟实验记录表;每人一个平板电脑老师准备:大黑白球;课件(辅助教学)、平板电脑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初探:1.师边出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边吟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2月相变化》5-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2月相变化》5-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3.2月相变化》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以及月相的变化规律。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相变化。
教科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地球和月球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月相的变化规律和形成原因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深入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月相的定义,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了解月相形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的定义,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形成的原因。
2.难点: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形成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月相变化图3.实验材料:地球模型、月球模型、手电筒等4.观察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月相吗?月相是如何变化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月相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月相的特点。
同时,呈现月相变化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用手电筒和月球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观察不同角度下月球的亮度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的变化。
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月相的变化?月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除了地球和月球,还有哪些星球有月相变化?月相变化在其他星球上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11)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学生准备:圆纸片、笔、剪刀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和相应的农历时间。
四、教学建议1.引入.教师背诵古诗,引入月相。
.学生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月相。
2.画月相.教师给每位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剪下来。
.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观察: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你认为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请学生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教师出示一个半明半暗的皮球,让它代表月球并让学生观察,提问:如何判断所画月相是否正确?3.给月相排序.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让学生在黑板上标有时间的圆圈内将月相贴上。
.观察:观察什么?有何发现?从黑板上所贴月相你想到了什么?.把观察中的想法记人记录表中。
.小组交流.问:再请一位同学来对月相进行排序,你能行吗?你为什么要这样排序?月相变化有规律吗?.教师小结这次活动。
并指出交流活动中分歧所在。
4.月相变化模拟活动.请学生根据活动要求做模拟实验。
.请学生根据活动做好月相记录。
.全班交流:在不同的观察点,你画的月相是怎样的?为什么只能看到这样的月相?月相的变化跟什么有关?5.观察白天的月相.在给月相排序中出现了许多分歧,如何判断谁对谁错呢?.白天我们可以在清晨上学时或傍晚放学时观察月相,主要观察什么呢?.教师指导如何进行观察记录:在白天将观察到的月相画在相应时间的圆圈内,并注意月相的亮面方向。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以探究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月相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下阶段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观察能力。
他们对于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愿意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问题。
但是,对于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逐步理解月相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能够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科学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相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月相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下来并分析月相的变化规律。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月相的变化原因,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3.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亮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月相变化演示道具。
3.准备观察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月亮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月相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演示月相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初步理解月相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下来并分析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月相的变化原因,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教师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月相在古代文化和科技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收获。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可以借助观察来发现。
2、过程与方法
能持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能根据已知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作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能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月相的观察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相的信息;通过对月相的了解,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复杂而变化的系统;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观察在了解科学事实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能持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能根据已知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作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能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
课件,圆纸片、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月相及画月相
1、你看到过月亮吗?月亮的形状是怎么样的?你能说一说吗?
2、请你把你看到过的月亮的形状剪下来每个同学剪1-2个。
学生动手剪。
3、好了吗?谁愿意把你剪好的月亮展示给大家看?在展台上展示。
4、它们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的?(如果学生说月圆和月缺.可以追问:什么时
候会是月圆什么时候会是月缺呢?它们出现的时间相同吗?)(因为它们出现的时间是不同)对了,你说的真好。
那么我们就把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相的变化。
板:月相的变化。
5、其实,在刚才剪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剪的月相是不规范的,在生活中
是看不到这样的月相的。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的剪一个月相呢?老师有一个好办法教给大家。
边示范边讲解剪一个月相。
(胖月)你会剪了吗?
二、贴月相找规律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月相变化。
请你再剪一个更加漂亮的月相。
学生剪。
(在黑板上写(西)初一、初三、初五、初七、初九、十一、十三、十五(东))适当的提示剪出半个的月相及圆月。
2、你能把你剪好的月相展示给大家看吗?(让圆月的先来说,说说你在农历什
么时候见到过这个月相?)其实农历每个月的十五都是这样的。
请你把它贴到黑板上合适的位置。
3、还有同学要展示吗?请一个半月的来展示,说说你这个月相大约会在农历的
什么时候出现。
你能猜一猜吗?(初七,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因为十五是圆的,这个正好是圆的一半,所以是初七,你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好,你说的真不错,也请你把它贴在黑板上合适的位置。
4、好,接下来请你再来猜猜看,农历上半月的其他日子里所出现在月相将会是
怎么样的?(在初七右边的比初七来的小,在左边的比初七要大,比十五要小)这是你的大胆的猜想.
你能把你剪的月相贴在黑板上合适的位置吗?学生上来贴。
5、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学生上来适当的调整。
你还发现了什么?(朝向问题,
如果学生冷场,说不出朝向问题,可以小组讨论一下,适当的下去提示学生)到底这时候月亮的亮面在左边还是在右边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我们用一个小实验来研究一下。
6、介绍小球。
好,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白的地方是太阳光照的到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看的见的地方,而黑的地方就是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7、实验要求:
(1)确定一个观察的地点,面向老师的这个方向。
(2)小球在你的右边位置1开始,逆时针的转动。
(注意,转动的时候,小球本身是不转动。
)始终保持白的面朝始终朝移动小球的同学。
(3)从位置1开始依次经过位置2、位置3、位置4、移动到位置5。
转到一个位置后你所看到的月相画在观察表格里(把不能看到的部分涂黑,白的部分就是我们看到的月相)
,画好了之后再转到下一个位置。
接下来看老师演示一下,请你仔细看仔细听.(请你们两们作为观察者,等会观察的时候你们的位置是不能移动的哦,老师先拿一个小球,拿住小球的底部,把手放的白色的标记这里.手臂伸直,先来到位置1,我看到的总是白的面,看老师怎么走,绕着桌子走,走到位置2,……走的时候手臂始终是伸直的,也就是说白的面始终朝着自己。
)
(4) 实验分工:一个同学拿小球移动,三个同学观察,(其中一个同学记录.两个同学检查画的对不对)
8、现在这个实验会做了吗?好开始吧。
学生做实验,巡视。
好了吗?你能把你
的观察结果跟大家分享吗?你来介绍一下。
(2-3组交流.)说的真好。
你观察到的结果一样吗?
9、现在我们知道了上半月月亮的亮面是在右边的。
你能上来改吗?请两位同学
上来改。
(其实初一的月相我们是看不到的,到了初二、三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一点点的月牙。
贴一个黑的上去。
)
提示,有这样的月相吗?(有错误的月相,可以对表格进行修改,)把正确的贴上去。
10、好,刚才我们已经完成了农历的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变化.其实农历的初一到
十五就是农历的上半月,这就是农历上半月月相的变化图,那么上半月的月相变化有规律吗?(板:亮面在右边,由缺变圆的过程)
12、我们来给这几个月相取名字,出示幻灯片。
(机动)
三、下半月的月相
1、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要知道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讨论交流。
2、在给月相排序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
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的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3、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下半月的月相应该在农历下半月的每天的清晨来观察。
地点放在哪里比较好.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观察计划。
6、出示观察计划,你可以自己去观察。
(今天是12月14日农历十一月的初五,
建议大家可以在12月25日农历的十六的早晨开始观察.)
四、小结:(机动)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