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月相变化》说课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宇宙》单元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在本单元中承接上堂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教学,更加深入地介绍月亮的奥秘;同时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教学做了铺垫,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学生首先根据生活中的记忆,亲历动手裁剪记忆中的月相,并在小组内交流,随后粘贴月相并尝试解释自己为月相安家的理由,通过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宝典,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并根据模拟实验简介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模拟学习学生将会用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2、学情分析我校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依靠发挥想象力,建立抽象的空间概念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月相的前概念也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

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但值得欣慰的是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太阳、地球、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有直观的教学及实验材料提供给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的辅助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月相变化。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现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部分:知识目标: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亲历动手裁剪记忆中的月相,并对月相变化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及假设。

2、学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2《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2《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2.月相变化【教材简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月球距地球最近,是目前人们最熟悉的天体,而我们对月球最多的印象就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各种形状的月相,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通过分析把教材的活动重新规划,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观察上半月月相、探索月相变化规律、探秘月相变化原理、观察下半月月相。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上半月月相”。

教材让学生剪月相,其实蕴含着让学生去观察月相,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日期,让学生从农历初一到十五,进行上半月的月相观察,并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录。

第二个活动是“探索月相变化规律”。

通过组织学生对观察的月相作比较和分析,得出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圆缺变化、位置变化、高低变化、方向变化等。

第三个活动是“探秘月相变化原理”。

对上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作交流和研讨,通过模拟活动,探秘月相变化的原理,知道月相的成因第四个活动是“观察下半月月相”。

这是一个拓展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怎样在白天观察下半月的月相,丰富对月相变化的认识。

学生观察好上半月月相之后,教师在农历十六马上给学生上课,这样的效果最好,学生的感受最深。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课学生所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月相有颇多体会和感触,并且兴趣浓厚。

但对月相变化原理和规律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无法表述出来,本课抓住学生对月相的浓厚兴趣,从月亮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师适时的点拨下,倡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发现并探究月相变化规律。

通过学生模拟实验,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亲手操作探究,并分析实验结果,思考归纳,从而得出月相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月相在不同时期圆缺变化、位置变化、高低变化、方向变化等方面都是有规律的,认识到月相变化周期和月球公转周期是一样的。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一、教材《月相变化》是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第二。

我对这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它与其他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理解的(ppt展示)。

对《月相变化》这一,教材的编排是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二、学生学生对于月球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能获得很多关于月球的信息。

在本单元的第一节中,更是系统的了解了月球的运动、月球的一些重要数据,可以说,学生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

甚至对于月相,学生也不陌生,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

但是很少有学生有指向性地、系统地观察过月球和月相的变化,因此学生其实对于月相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此外,在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过《运动中的地球》这个单元,对于利用模型帮助他们了解天体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概念目标:1、月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因此正确的月相明暗交接的线始终处于圆的直径两端。

2、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形状,它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过程目标:1、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有效的提问。

4、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情感目标:1、问题意识得到提高。

2、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3、意识到持续观察的重要性。

四、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我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我认为本的重点是模拟月相变化,并对月相有规律变化的成因作出合理解释。

难点是学生能解释月相有规律的变化的原因。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月相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月相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3.2《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亮面朝着太阳③举着皮球的同学逆时针走动一圈_____月球自西向东绕着地球公转④小圆里的几个同学_____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⑤太阳图______太阳2、模拟操作①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注意:月球自西向东逆时针运转②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

当“月球”分别运行到1~8的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

注意:要让亮面始终朝向太阳3、温馨提示:操作分工甲同学:①定位----从1号位到8号位②对黑板----每次定位后要核对亮的一面是否对着黑板这一面乙同学:①看----亮面大小、方向在“左”还是在“右”②画----在表格中记录月相,暗的一面用阴影表示注意:完成一遍观察记录后,两人互换角色,再检验一遍,确保记录准确无误。

4、月相模拟实验记录表5、讨论交流①在1~8的位置,我们观察到的“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②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③通过模拟实验,你能说出月相的成因吗?明确: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活动记录讨论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虽然月亮无论何时都被照亮一半,但从地球上看去,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亮面面积、朝向不同,所以我们看到月亮的样子就好像在不断地变化着。

总之,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在白天,上午上学或者下午放学时,有时会发现天空中有月亮。

让我们对白天的月相进行一个月的持续观察,记录有关月相的情况。

1、观察白天月相,我们需要注意:①准备两张记录纸,画上15个大小相同的圆,并标上方向。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2月相变化》5-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2月相变化》5-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2月相变化》5-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3.2月相变化》是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探究月相的形成原因。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月相变化的原因,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自己去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

2.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月相变化的原因。

2.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月相变化PPT2.月相变化视频3.月相变化图片4.观察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

提问:你们注意到月亮的变化了吗?月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

让学生跟随PPT的节奏,一起说出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月亮的图片,观察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大家一起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教师引导总结,月相变化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造成的。

5.拓展(10分钟)观看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月相变化的过程。

提问:月相变化有什么实际应用吗?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月相变化的名称、顺序和原因。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继续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下周上课时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8.板书(5分钟)根据课堂内容,教师进行板书,梳理月相变化的名称、顺序和原因。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相变化》教学设计《⽉相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相变化》⼀课时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课。

教材编排中,本课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认识“⽉相”,了解⽉相变化规律,模拟⽉相变化,观察⽩天的⽉相。

本课主要是让学⽣知道“⽉相”⼀词所代表的含义,认识到⽉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由缺到圆,下半⽉再由圆到缺,通过模拟实验让学⽣初步认识⽉相变化跟⽉球不发光、太阳照射、⽉球在围绕地球逆时针公转有关,同时对原先认识的⽉相变化规律进⾏再⼀次检验。

对⽉球、⽉球的运动及⽉相变化学⽣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

学⽣看到过⽉亮不尽相同的样⼦,知道农历⼗五是满⽉,⼤部分学⽣知道⽉球是⼀个不发光的球体,但⾄于⽉光是⽉球反射的太阳光、⽉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等基本知识⼤部分学⽣则并不⼗分清楚,所以前⼀课《地球的卫星——⽉球》的学习很重要(因为本次活动的实际情况,这部分内容可以⽤课前谈话进⾏铺垫)。

本课要让学⽣真正形成对⽉相变化规律的认识,仅凭经验⽉相和模拟实验都只能算是“纸上谈兵”。

推测⽉相变化规律需要以学⽣实际观察记录为基础,⽽真正认识⽉相变化规律最直接、有效的⽅法也是实际观察记录。

因此与教材原设计相⽐,将观察记录⽉相这⼀活动前置于本课上课之前,⽬的就是希望学⽣有这样的体验过程,帮助学⽣真正形成对⽉相变化规律的认识,从⽽意识到持续观察的重要性,这对发展学⽣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法是有利的。

可惜今年前两个⽉⼀直在下⾬,所以该设想在本次教学中⽆法实施。

⼆、学情分析学⽣对⽉相的了解只是知道⽉有圆缺的变化,因为在农村地区,师资条件有限,学⽣没有很好的⽉相概念,学⽣只知道⼗五的⽉亮是圆的。

学⽣在五年级时学的知识:昼夜交替的形成;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会⾃转;⽉球是地。

科学《月相变化 》教案(两篇)

科学《月相变化 》教案(两篇)

教案一:月亮的秘密——探索月相的变化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月亮的形状和月相的变化。

2. 学生能够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月相变化的周期。

教学重点:1. 月相的变化和形成原因。

2. 月相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月相变化演示仪。

2. 月相变化图。

3. 观察月相的记录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月亮的形状和月相的变化。

2. 演示:使用月相变化演示仪,展示月相的变化过程。

3. 讲解: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即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

4. 实践:学生分组观察月亮,并记录月相的变化。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月亮的形状和月相的变化。

2. 学生能够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月相变化的周期。

教案二:月球的奥秘——制作月相变化的模型1. 学生能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理。

2. 学生能够制作月相变化的模型,展示月相的变化过程。

3. 学生能够描述和解释模型中的月相变化。

教学重点:1. 月相变化的原理和过程。

2. 月相模型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月相变化模型材料:乒乓球、牙膏、棉花等。

2. 月相变化图。

3. 观察月相的记录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月亮的形状和月相的变化。

2. 讲解:讲解月相变化的原理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

3. 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月相变化模型,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

4. 实践:学生操作模型,展示月相的变化过程。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理。

2. 学生能够制作月相变化的模型,展示月相的变化过程。

3. 学生能够描述和解释模型中的月相变化。

六、探索月球的奥秘——深入了解月相周期1.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月相的名称和顺序。

2. 学生能够计算并解释月相周期。

3. 学生能够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月相的变化。

教学重点:1. 月相的名称和顺序。

2. 月相周期的计算和解释。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月相变化《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月相变化》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本课在学生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和月球表面有了初步了解之后,通过观察月亮圆缺的变化,探究月相的成因,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日、月、地三天体运动的模式,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月球对于小学生一直充满着神秘的吸引力,对探究月球充满好奇。

但六年级学生对宇宙知识的了解有限,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而本课关于月相变化的研究需要学生在关于地球、月球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完成。

因此需要借助模型来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空间认知的概念。

如何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月相模拟实验,总结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有一定规律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月相的变化和规律。

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月相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通过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学习宇宙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对宇宙中天体知识了解有限,而月相变化实验中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借助模型来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空间认知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三球仪、演示月球模型、学生分组月球模型、月相卡、实验记录单。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月相变化的资料、制作月亮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情境设计:播放视频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

谈话:从苏轼“月有阴晴圆缺”的诗句中,你知道月亮有哪些形状吗?请两位学生将月亮卡片贴在黑板上,其他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月亮卡片,在形状和方向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

2.出示月相概念谈话:其实,这些不同形状的月亮,有个共同的名字,就叫月相。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外观变化,即月相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分析月相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并掌握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对月亮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月相变化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相的变化,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

2.难点:月相变化顺序和周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从而了解月相的变化。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3.推理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推理出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亮形状图片、月球仪、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月相观察记录表、月球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注意到月亮的形状在变化吗?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月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球仪,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实践,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填写月相观察记录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历、潮汐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月相观察记录表,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一、单元教学内容概述:《月相变化》这个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模块《宇宙》单元中的第二节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有“地球的卫星——月球、月相变化、我们来造“环形山”、日食和月食、太阳系、在星空中(一)、在星空中(二)、探索宇宙”8节教学内容。

太阳、月亮、星星、银河……壮丽而遥远、神秘但可知的宇宙,总会让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引起我们深深的思索。

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月相是怎样形成的?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星座又是怎么回事?……对于宇宙,我们有太多的问题,也就有了持续探索的动力。

让我们一起进入宇宙单元的学习吧!二、学情分析:红寺堡镇中心小学学生来源全部以本村庄从老家搬迁来的农村家庭为主。

其中不乏有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儿童。

科学这门学科在学校已全部普及开来,但是鉴于学校师资紧缺、没有专职教师等各方面原因,科学课正常上课的频率远远不及语文、数学等学科,所以,在学生们的认知上,对于科学这门学科还是比较陌生和新鲜的。

三、教学目标:1、知道天空中的月球在一月内有圆缺变化,在一天内有位置变化。

2、理解月相,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3、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形成的原因。

4、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空间想象水平,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在一个月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形状的变化;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准备:月亮在一月内不同时间的月相形状课件图片、卡纸、剪刀。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八、设计特色简述:1、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空间想象水平,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以及月相变化的规律。

2、设计理念与思路:突出本单元课程的整体性,由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复习引入新课,联系到本节课所学内容,再到课后布置作业,紧紧围绕这个单元宇宙中的太阳系、地球的卫星——月球来实行教学,知识前后贯通,注意系统设计,整体推动。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中的重要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月亮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相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观察自然现象有一定的兴趣和经验。

但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可能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观察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说出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记录,探究月相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相变化的视频资料。

2.准备月相变化的图片资料。

3.准备观察月相变化的工具,如望远镜、相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月相变化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相的变化过程。

同时,展示月相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对月相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亮,记录月亮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月相变化的原因。

教师总结,讲解月相变化的原理。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月相在古代文明中的应用,如农历、节气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月相变化的观察报告,包括观察时间、月相变化过程、自己的感悟等。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内容,板书月相变化的名称、顺序和原因。

最新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最新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月球以及月球的运动又有哪些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

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又规律性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

对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仅仅靠记忆画和模拟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真实的记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促进学生开展课后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了做什么,怎么做。

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留下争议的问题,需要学生用事实去确定。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和相应的农历时间。

【教学准备】上半月月相绘制图、模拟实验记录图、模拟月球的黑白球等。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从而加深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

教材以观察月相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但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2.学会观察和记录月相变化,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2.难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月相变化,培养观察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参与月相变化的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讲授法:讲解月相变化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相变化演示仪、月球模型、PPT等。

2.学具:记录月相变化的、观测日志等。

3.环境: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观察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变化。

提问:“你们观察过月球的变化吗?有什么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讲解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通过演示仪和月球模型,直观地展示月相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月相观测实践活动。

每组发放记录月相变化的和观测日志,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

4.巩固(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结果,讨论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讲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目标:1.了解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月中盈亏一次。

重点:月相形成的原因。

难点:月相形成的规律。

教学准备:卡纸、剪刀、胶水、圆纸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起猜个谜语吧!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月亮,你们可真是聪明。

给你们一个小礼物,每个人送你们一个月亮。

这个谜语带来我们关于月亮的什么信息啊?导入我们今天学习的新课《月相的变化》。

二、学习目标1.了解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月中盈亏一次。

三、合作探究(一)月相规律什么是月相呢?出示概念,月相就是月球在圆球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你们知道月相的名称吗?学生说几种,老师也总结了几种月相的名称。

你们根据月相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贴月相吧。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合作:1.小组内交流一下,每人剪一种月相,并把月相的名称写下来。

2.把剪下来的月相按照顺序在黑色卡纸上摆一摆,注意方向和位置。

3.把摆好的月相粘在黑纸上,观察月相的变化。

出示月相的变化规律。

由缺到圆,由圆到缺。

月相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模拟实验。

1、在教室的一面墙上或黑板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二)月相模拟实验出示实验要求:1、在教室的一面墙上或黑板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2、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观察月相的变化。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2月相变化》5-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2月相变化》5-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2月相变化》5-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3.2月相变化》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以及月相的变化规律。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相变化。

教科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地球和月球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月相的变化规律和形成原因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深入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月相的定义,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了解月相形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的定义,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形成的原因。

2.难点: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形成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月相变化图3.实验材料:地球模型、月球模型、手电筒等4.观察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月相吗?月相是如何变化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月相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月相的特点。

同时,呈现月相变化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用手电筒和月球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观察不同角度下月球的亮度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的变化。

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月相的变化?月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除了地球和月球,还有哪些星球有月相变化?月相变化在其他星球上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以探究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月相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下阶段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观察能力。

他们对于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愿意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问题。

但是,对于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逐步理解月相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能够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科学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相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月相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下来并分析月相的变化规律。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月相的变化原因,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3.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亮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月相变化演示道具。

3.准备观察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月亮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月相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演示月相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初步理解月相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下来并分析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月相的变化原因,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教师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月相在古代文化和科技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收获。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的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月相变化的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广丰县大石小学周小花月相变化广丰县大石小学周小花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别人的观点,能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在天空中的位置,月相形成的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同样大小的小圆片,课件图片,一个月的月相表格及月相演示操作图,代表月相变化的球体。

学生准备:胶水,圆规。

一、激趣设疑师: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这幅图应猜到这节课与什么有关,你们对它熟悉吗?师:既然熟悉,老师有几幅图让大家看看:。

①出示图1:这样的圆月一般在农历的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可有时候的夜晚我们看到天空中群星闪耀,非常漂亮,就是见不着月亮的影子?这又会在一个月中的什么时候呢?(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月的月亮变化是由亏到盈,再由盈到亏的规律。

)②出示图3:那像这种小船似的月亮一般会在什么时候看到?出示图4:还有一种也是小船似的月亮又会在什么时候看到?③图3、图4对比:这两轮月亮有区别吗?谁是上半月出现,谁是下半月出现呢?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月亮的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规律的。

板书:月相变化二、模拟演示探索规律1、什么叫月相?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让学生解释“圆缺”变化的意思。

2、我们知道,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但对图2、图3,谁是上半月的,谁又是下半月都不太清楚,为了能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与同学们共同做个月相变化的演示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育理论指导: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二、内容与方法梳理: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月相的前概念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

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学生在五年级时学的知识储备:昼夜交替的形成;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会自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会绕着地球转,转动一圈是一个月时间。

有着这些知识储备对于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帮助。

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他们对现实中的天体如何与模拟实验的天体不能很好地用空间概念图建构起来。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形成的原因,能概括月相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

2、通过画月相、剪月相、贴月相经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延伸吗?
今天是农历的()老师建议大家()时间去观察,每天观察
时间最好固定,如果当晚找不到
月亮,第二天早上再去观察,作
好记录,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安
全,预祝同学们在观察中有更多
的发现。

(下课)2、观察、记录。

伸的实证活动,有
利于帮助学生完
成科学概念的构
建,有利于培养学
生良好的科学思
维和科学态度。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
上半月:又亏到圆亮面朝右
下半月:又圆到亏亮面朝左
学生实验记录单:
《月相变化》说课材料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亮》第一课时。

《科学课程标准》把本节内容纳入了“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

学生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已经对地球、太阳和月球以及三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五年级学生,对生活现象及科学事例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主要还依赖于主观形象的思维,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将科学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但他们非常匮乏生活经验,从理性的角度学习本节课内容还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月相形成较为抽象,因此在课堂上我准备了结构性的探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月相变化规律的感性认识。

但由于模拟实验的探究材料和实际情况有诸多不同,如:月球被涂成半黑半白、太阳也是模拟的,并不发光,学生实际上并不是非常相信模拟实验的探究结果。

最后我通过自制教具《新型月相形成演示仪》结合大屏幕进行效果显著的演示,作为对探究实验的验证和整节课的知识总结,效果显著。

综合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月相的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

同时由于月相的形成原因的理解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以及理论分析和推理能力,因此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基于以上,并结合课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已有的想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的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组探究实验材料、新型月相变化探究仪(演示用)、记录单
一、新课引入
魔术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上课之初,我通过圆球会变魔术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入课题
“你见过什么形状的月相”这个环节通过提问自然引出月相的定义(月亮的圆缺变化)。

然后问:关于月相变化,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体现了自主探究的特点。

三、月相如何变化?
我让学生小组讨论,画出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然后把多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在投影仪里投影出来。

学生通过对比各组画出的月相变化图,发现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如:上半月的月相亮面在左还是在右,初七以后,月相是往外凸还是往里凹?知识的矛盾,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四、探究月相的成因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

我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引导,确定用实物模拟法研究月相的成因。

我专门设计了一个实验板,里面有太阳光、月球公转轨道,通过讨论,我们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用半黑半白的乒乓球代表月球,始终保持涂黑的一面背对着太阳光。

小组四个人进行分工,2人做实验员负责抬着实验板,1人作为监督员,负责改变“月球”的位置,1人作为观察员兼记录员。

记录员所看到未被涂黑乒乓球的形状即表示月相。

通过这样直观的模拟体验,得出月相的成因是在月球不发光和太阳照亮半边月球的基础上,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运动)。

在具体的实验材料的支持下,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五、自制教具演示验证
但由于模拟实验的探究材料和实际情况有诸多不同,如:月球被涂成半黑半白、太阳也是模拟的,并不发光,学生实际上并不是非常相信模拟实验的探究结果。

最后我通过自制教具《新型月相形成演示仪》结合大屏幕进行效果显著的演示,作为对探究实验的验证和整节课的知识总结,效果显著。

六、月相的变化规律
根据模拟实验和教具演示,师生共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这个过程我只讲解一部分,另一部分让学生讲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拓展
让学生思考月相变化和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最后,我通过播放《月相与生活》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月相和人类的关系,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理念。

六、复习巩固
我设计了填写唐诗和侦探破案的故事,让学生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实现学以致用,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

七、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结合上课的时间,鼓励学生亲自观察一半月的月相,并通过月出和月落时间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指导。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
一、月相怎么变化?
上半月:由缺变圆,亮面在右(西边)
下半月:由圆变缺,亮面在左(东边)
二、月相为什么会变化?
1、公转
2、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