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_溶液 溶解度知识点汇总(全)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化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溶解度表和溶解度规律来描述和预测。
1.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形。
通常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一些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溶解度会减小。
2. 溶解度表:溶解度表是列出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的表格。
通过溶解度表可以了解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3. 溶解度规律:常见的溶解度规律有以下几种:
-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物质,称为热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称为冷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称为中性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无规律的物质,称为理想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降低都有明显变化的物质,称为非理想溶质。
4.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例外情况。
溶解度还受到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质和溶剂的极性等因素的影响。
5.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当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超过了饱和溶
液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处于不稳定状态,稍微的扰动就会使溶质析出。
6. 溶解度的单位:溶解度通常用摩尔溶解度(mol/L)或质量溶解度(g/L)来表示。
总结起来,化学溶解度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的性质。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溶液浓度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溶解度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溶液的性质和溶解过程。
中考复习讲义溶液、溶解度及相关计算
【归纳】
①该公式只能用于计算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此在使用此公式时,先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②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该公式计算结果为,一定温度下,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例如,25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则它的溶质质量分数在该温度下,最大值为20%
③该公式与定义式常用于,饱和溶液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如果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属于 、 类型,则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降低,且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如果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属于 型,则降温后是不饱和溶液,根据定义式,由于降温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均不发生改变,所以降温后与降温前的溶质质量分数一致。(难点,易受曲线交点的误导)
以下提供几种常见情况,注意从公式的角度加深理解,避免机械记忆
溶质质量分数不改变:装瓶时,不慎将溶液洒出来(溶液的均一性)
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砝码生锈(溶质质量偏大);量水时俯视刻度(溶剂质量偏小)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左码右物,游码不为零的情况(溶质质量偏小);砝码缺角(溶质质量偏小);量水时仰视刻度(溶剂质量偏大);
知识点6.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重要性★★★★)
(1)稀释公式: ,知三求一,常见的问法:求加水(蒸发的水量),用大质量减小质量
(2)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装瓶
(3)使用的玻璃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易漏)
(4)误差分析
分析原理:
误差产生的原因,与配制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的变化有关,因此理解时抓住这一本质的原因,不要死记硬背
(理解到这一层,能提高选择题的解题速度)
③溶解度描述的对象是饱和溶液,但溶解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溶液的饱和与否无关,只不过溶解度需要在饱和溶液中才有意义(知道即可)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通常用摩尔/升或克/升来表示。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质性质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增大,部分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随着压力的升高,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不同溶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一般来讲,温度升高时,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溶解度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图,从而了解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 溶解过程溶解是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范德华力使溶质分子脱离固态晶格加入液态中形成溶液。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要克服固体晶格结构的作用力,而与溶剂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相互作用。
在一定温度下,如果溶质溶解的过程中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于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质会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而如果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溶质不会溶解在溶剂中。
3. 溶解热溶解热是指单位质量的溶质在过饱和溶液中溶解时所需要的热量。
溶解热的大小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密切相关,通常来说,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其溶解热也就越大。
而反之,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弱,其溶解热也就越小。
溶解热的大小也是影响溶解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4. 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在溶液中,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通常来说,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生在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另一种是发生在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都可以在溶液中发生。
5.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的多少。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浓度单位进行计算和实验。
综上所述,溶液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溶解度、溶解过程、溶解热、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初中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解度1.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容积的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最大量。
2.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质种类之间的影响。
通常来说,温度升高时,固体溶解度会增加,气体溶解度会减少;压力升高时,气体溶解度会增加。
3. 通常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
但也有一些例外,如氢氧化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 溶解度实验可以通过加热或者降温来进行。
二、稀溶液、浓溶液1. 稀溶液指的是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分数较低的溶液。
2. 浓溶液指的是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分数较高的溶液。
3. 浓稀对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分数越高,就越浓;反之,就越稀。
三、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已经溶解了最大量溶质的溶液。
2. 过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质超过了溶解度而形成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通常应小心搅拌或添加晶核来使其重结晶。
四、溶解过程1. 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现象。
2. 凡是伴随着释放热量的溶解过程都是放热的;伴随着吸收热量的溶解过程都是吸热的。
五、溶解速度1. 溶解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溶质溶解的质量或体积。
2. 溶解速度受到溶质的粒径、溶剂的温度、搅拌和溶质与溶剂的种类之间的影响。
六、溶解性质1. 溶解是气态、液态和固态之间的一个过程。
2. 溶解性质包括溶解度、稀溶液和浓溶液、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七、溶液的组成1. 溶质和溶剂共同构成了溶液。
2.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它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
3. 溶剂通常是液体,在其中溶解了溶质。
八、影响溶解的因素1. 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通常增加。
2. 压力: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3. 溶质的性质:不同溶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九、溶解度曲线1. 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随溶剂中的溶质含量的变化而呈现的曲线。
2. 凡是曲线上的点,都代表着溶液达不同浓度时的溶解度。
初三化学: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梳理
初三化学: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梳理初三化学: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梳理一、溶液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其特征为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并且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而不饱和溶液则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这两种概念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和温度。
而溶解度曲线则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在溶解度曲线上,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且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而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则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则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四、结晶的方法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是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适用范围为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降温结晶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通过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_中考化学知识点之溶液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_中考化学知识点之溶液
1.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g(20摄氏度)>10>1>0.01<0.01
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2.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过程。
NH4NO3溶于水吸热;H2SO4(浓)和水混合、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
3. 蔗糖的水溶液、乙醇溶液不能导电,是因为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而不是因为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粒子(事实上蔗糖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蔗糖分子和水分子)。
但凡是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因为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带电),而不是自由移动的电子。
纯硫酸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阴、阳离子,故不能导电。
当它溶于水形成硫酸溶液后产生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才能导电。
4. 生理盐水就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5. 浓盐酸和浓硝酸有强挥发性。
在空气中溶质会挥发(H2O挥发的很慢可以忽略),所以溶液质量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变小。
感谢您的阅读!。
初中溶解度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溶解度的知识点总结一、概念1. 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平衡时所能溶解的最大物质的量。
2. 饱和溶解度:溶液中已达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最大的物质的量。
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 温度:一般来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
2. 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不同的溶质和溶剂有不同的溶解度,相互溶解度不同。
三、溶解度曲线1. 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平衡时所能溶解的最大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的表示曲线。
2. 饱和溶解度曲线:用来表示溶解度和温度关系的曲线。
四、溶解度的实验测定方法1. 饱和溶解度测定法2. 逐渐加热法3. 逐渐冷却法五、溶解度的应用1. 溶解度常用于溶液制备方面,如药物、化妆品的配制。
2. 在化工生产上,溶解度也有重要的应用,如在晶体生长、结晶分离、物质提纯等方面。
六、实例分析例题:一定量物质A在100g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当温度为25°C时此溶液处于何种状态?请说明理由。
(2)当温度为40°C时此溶液处于何种状态?请说明理由。
(3)当温度为60°C时,此溶液处于何种状态?请说明理由。
(4)0°C时,饱和溶解度是多少?与5°C时的饱和溶解度相比是多了多少?解答:(1) 当温度为25°C时,根据图可知,此时溶解度为30g/100g水,此处在饱和溶解度线的下方,因此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2) 当温度为40°C时,根据图可知,此时溶解度约为40g/100g水,此处在饱和溶解度线上方,因此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3) 当温度为60°C时,根据图可知,此时溶解度约为65g/100g水,此处在饱和溶解度线上方,因此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
(4) 0°C时,饱和溶解度为25g/100g水;5°C时,饱和溶解度为30g/100g水。
因此0°C 时的饱和溶解度是25g/100g水,5°C时的饱和溶解度比0°C时的饱和溶解度多了5g。
最新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最新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化学溶液是指具有明确化学成分和一定体积的混合物。
根据溶质是否能够完全溶解,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下面将对化学溶液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溶解度和饱和度1. 溶解度:指单位温度下溶液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通常用溶质在100g水中的质量或在100ml水中的体积来表示。
2.饱和度:指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程度。
二、溶解过程和溶解热1.溶解过程:溶质的颗粒在溶剂中逐渐分散并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溶解体,即溶液。
2.溶解热: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当溶解热为正值时,表示溶解过程是吸热的,即溶解是吸热反应;当溶解热为负值时,表示溶解过程是放热的,即溶解是放热反应。
三、浓度和质量浓度1.浓度: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可用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等表示。
2.质量浓度:用单位体积(通常为1L或1m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来表示。
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质量浓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四、稀释和溶液配制1.稀释:将浓溶液或溶液与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降低溶质的浓度的过程。
2.溶液配制:根据给定的浓度和体积,用溶质和溶剂配制出所需浓度和体积的溶液。
五、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选择1.溶液的溶质选择:根据需求和实际条件选择适合的溶质。
例如,若要配制含有Ca2+离子的溶液,可选择CaCl2、Ca(NO3)2等。
2.溶液的溶剂选择:通常水是常用的溶剂,因为水溶性好、安全无毒且廉价。
但在特殊情况下,如需要溶解有机物,可选择有机溶剂,如醇类、酮类等。
六、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关系的图线,可以用来分析其中一种溶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溶解度曲线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水溶液中晶体溶解曲线、固体-液体共享曲线和气体溶解曲线等。
七、共沉淀和背景反应1.共沉淀:在溶液中含有两种或多种溶质时,在沉淀生成前,其中的一些离子结合形成共沉淀物质。
化学初三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三溶解度知识点总结一、溶解度的概念1.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量溶剂(通常是水)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通常用质量分数或摩尔浓度来表示。
2. 溶解度和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溶解度通常会增大,温度降低时溶解度通常会减小。
3. 溶解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溶剂、温度密切相关。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一般情况下,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 物质的种类: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一般来说,相似的物质在相似的溶剂中有相似的溶解度。
3. 压力:固体溶解度与压力基本无关,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4. 溶质的粒径:溶质的粒径越小,其溶解度越大。
5. 溶质的溶剂相互作用力: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愈大,其溶解度就愈大。
三、溶解度曲线1. 溶解度曲线是表示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种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溶质的增加而变化的关系曲线。
通常在溶解度曲线上,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或溶质的摩尔浓度有关。
2. 一般情况下,随着溶质的增加,溶解度会逐渐增大,最终达到饱和状态。
3. 普通的溶解度曲线是近似折线型,呈现出从刚开始的很小的斜率逐渐变得陡峭的变化。
四、溶解度的应用1.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预测在不同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从而可以实现对化学反应的控制。
2. 通过溶解度的测定可以推断一种物质是否为纯物质。
3. 有些物质在一定溶剂中溶解度很大,可以用来制备稀溶液。
4. 有些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的物质,可以利用其在高温下析出的特性来进行提纯。
综上所述,溶解度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和掌握各种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掌握溶解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溶液形成、化学反应进行、溶解度变化等现象,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溶解度
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溶解度一、溶解度的概念1.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量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
2. 溶解度通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溶质溶液的摩尔浓度表示。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 大多数固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还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2. 溶剂的种类-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化学性质相仿的话,通常溶解度较大,反之溶解度较小。
3. 溶质的种类- 溶质颗粒的大小、形状和结晶度也会影响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4. 溶解度的动力学因素- 搅拌速度、溶解过程中的晶体碰撞等均会影响溶解度。
三、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的特点-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剂中溶质的质量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 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以结晶或沉淀的形式存在。
- 在饱和溶液中,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溶质的浓度是不变的,称之为饱和溶质的溶解度。
2. 饱和溶液的准则- 饱和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是确定的,可根据实验来确定。
- 饱和溶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溶质,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溶液中总质量不变。
四、饱和溶液中的平衡1. 反溶质的沉淀平衡- 在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溶度是稳定的,但溶质颗粒始终在与溶质溶解的过程相互平衡着。
2. 溶解和析出的平衡-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颗粒在自发地溶解和析出过程之间达到动态平衡。
五、溶解度曲线1. 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 溶解度曲线一般用温度为横坐标,单位量溶剂中的溶质质量为纵坐标。
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固体溶质的溶解度曲线均为上升曲线。
- 气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曲线可用于实验方法中溶质溶解度的研究与测定。
- 溶解度曲线可用于反应热力学研究与计算。
- 溶解度曲线还可用于在溶液中进行不同溶质组成的晶体提纯等工业生产中。
初三物理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物。
溶质可以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二、溶解度溶解度是溶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在溶剂中的最大量。
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通常用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来表示。
三、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时所形成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和析出达到动态平衡。
四、不同溶液中溶质的含量表示方法1. 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总质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2. 体积分数:溶质的体积与溶液的总体积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3. 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通常用mol/L表示。
五、溶解过程溶解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入溶、扩散和晶体生长。
入溶阶段是溶质的微观粒子进入溶剂中的过程;扩散阶段是溶质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在空间中自由移动的过程;晶体生长阶段是溶质在溶剂中结晶的过程。
六、影响溶解过程的因素1. 温度: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 溶剂种类:不同的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有不同的影响;3. 溶质的种类: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度是不同的;4. 溶解度曲线: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的规律用溶解度曲线表示。
七、溶液的分离分离溶液的常用方法有蒸发结晶法、蒸馏法、结晶分离法和物理吸附法等。
综上所述,初三物理课程中的溶液知识点包括了溶解度、饱和溶液、不同溶液中溶质的含量表示方法、溶解过程、影响溶解过程的因素以及溶液的分离等。
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物理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溶液的性质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质量被溶解的速率的度量。
溶解度亦称溶质的溶解度或溶质的溶解率。
溶解度越大,表明溶质越容易溶解;溶解度越小,表明溶质越不容易溶解。
一定条件下,相同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是不随外界因素改变的。
2. 极性:极性是指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中,具有电荷不均匀分布的性质。
每个原子或分子都有一些电子充电,它们可以表示为正电荷或负电荷。
极性决定了沉淀物的稳定性,极性更强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低;极性更弱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高。
3. 气味:气味是指一定条件下溶液可以很明显地闻到的气体的气味。
气味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溶质的特性,而不是溶液的性质,所以要判断溶液是苦味还是咸味,就可以闻一闻溶液的气味。
二、化学反应1. 前置反应:前置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前,必须准备好充分配分的物质,以促使反应发生的反应。
这类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产物可以再次发生反应,结果产生新的产物,多用于改变溶液的参数,如酸碱度、Ph值等。
2. 溶解反应:溶解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或分子被完全拆分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特点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另一对反应引起游离离子或原子的重新组合,只能提供单一离子或原子。
3.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指某些化合物与水反应,当化合物与水反应时,会引起改变,因此得到新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反应。
这类反应一般是可逆的,可以表示为水的添加或分解的形式。
三、物质的溶解过程1. 吸收: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溶质与溶剂之间会发生电荷的传递,溶质的电荷会被溶剂的电荷所吸收,从而使溶质分子更加稳定、更容易进行溶解。
2. 团簇化: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溶解过程会随着溶剂量、温度、压强等参数的改变而改变。
当溶质质量足够时,溶质分子之间会形成团簇,从而促进溶解过程。
3. 渗入:溶质分子吸收溶剂后,会分子局部溶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以促进其质量的渗入溶剂中,使溶质稳定溶解在溶剂中,完成溶质的溶解过程。
【化学】中考考点_溶液 溶解度知识点汇总(全)(word)
【化学】中考考点_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汇总(全)(word)一、溶液选择题1.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 氯化钠35.836.036.336.637.037.3硝酸钾20.931.645.863.985.5110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会相交B.在20℃时,向68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2g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C.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硝酸钾晶体,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使其结晶的方法D.分别将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至40℃,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答案】D【解析】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在20℃~30℃温度范围内分别从36g--36.3g、31.6g--45.8g,所以曲线会相交,故A正确;B、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所以68g的变化溶液中含有氯化钠18g,所以向68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2g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8%,故B 正确;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硝酸钾晶体,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使其结晶的方法,故C正确;D、升高温度,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20℃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分别将20℃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至40℃,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大于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D错误。
点睛:固体的溶解度表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初三化学溶液必考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与性质
1.溶液的定义与类型(饱和溶液、非饱和溶液、饱和度)
2.溶解、溶质、溶剂、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3.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密度)
4.分离技术(蒸发法、结晶法、过滤法、蒸馏法、萃取法)
二、溶解过程
1.溶解的条件(外界温度、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溶解过程)
2.溶解过程的热效应(热溶解、吸热溶解、放热溶解)
3.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
三、溶液的饱和度
1.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的饱和度特性
3.饱和度与溶解度的关系
4.饱和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四、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定义
2.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3.通过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组成
4.一些溶质溶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氯化铵、硫酸钠)
五、溶液的稀释
1.溶液的稀释的概念与原理
2.稀释的计算(摩尔浓度、体积比例)
3.直接稀释与间接稀释的计算方法
六、电解质溶液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与判断
2.电解质溶液导电规律
3.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与导电性的关系
七、分子量与摩尔浓度的计算
1.分子量的概念与计算
2.摩尔浓度的计算
八、溶液的计算
1.溶质的质量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计算)
2.溶质的体积计算(溶液中溶质的体积与溶液体积的计算)
3.溶质的摩尔数计算(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的关系)
4.溶液的稀释计算(通过溶质质量、体积、摩尔数计算溶解度、密度等)
九、常见溶液的制备与应用
1.饱和溶液的制备方法
2.饱和溶液的应用(在实验中的应用、工业上的应用)。
溶液及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1) 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1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2 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3 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4 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5 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6 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
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1、 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项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解性溶不溶不溶分散在水里的物质状态固、液、气固液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通明均一浑浊、不均一浑浊、不均一久置后的变化稳定不变沉淀分上下两层不稳定【考点3】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中考化学溶解度考点总结(大全)-精选学习文档
中考化学溶解度考点总结(大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更多关于中考化学溶解度考点的内容请看下文。
【溶解度相关概念】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
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
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
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中考化学核心考点: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酸的溶解性】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化学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包括
Fe(OH)2)
【化学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和溶解性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和溶解性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一种均匀混合物。
在化学中,溶液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溶解性和溶解过程。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与溶液和溶解性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概念解析1.1 溶质:指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通常是固体或液体。
1.2 溶剂:指在溶质中溶解的物质,通常是液体或气体。
1.3 溶解:指溶质在溶剂中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溶质分子逐渐与溶剂分子混合。
1.4 溶解度:指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1.5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
1.6 浓度: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通常以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或摩尔浓度表示。
1.7 稀释:指向溶液中加入溶剂,使溶液的浓度减小的过程。
1.8 离子:指溶质在溶液中解离成为带电离子的物质。
二、溶解度与饱和溶液2.1 溶解度与温度: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会增加;反之,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会减小。
2.2 溶解度与压力:对固体溶质而言,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小;对气体溶解质而言,随着压力的增加,溶解度也会增加。
2.3 饱和溶液的判断: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达到其溶解度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三、物质的溶解性3.1 固体溶解性:大部分固体溶解性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例外,如氯化铁等。
3.2 液体溶解性:一般来说,液体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好,特别是互相相似的液体。
3.3 气体溶解性: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四、溶液的浓度计算4.1 质量分数: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
4.2 体积分数:表示溶质所占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4.3 摩尔浓度: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摩尔数。
4.4 离子浓度:对于离子溶质,可以通过溶解度和摩尔浓度来计算。
五、影响溶解的因素5.1 温度:温度升高对固体和液体溶质的溶解度有利,但对气体溶解质来说则相反。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列表 初三化学溶解度讲解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列表1. 什么是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水或其他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通常用溶解度来描述溶解物质溶解程度的高低。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
但对于一些物质,如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则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压力:对于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压力的变化对其溶解度影响较小。
但对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压力变化则会影响溶解度的大小。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不同的溶质和溶剂之间有不同的相互作用力,这会影响溶解度。
3.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质量与整个溶液质量之比。
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表示: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 总质量) × 100%•体积分数: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体积与整个溶液体积之比。
体积分数可以用下式表示:体积分数(%)= (溶质体积 / 总体积) × 100%•摩尔分数: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摩尔数与整个溶液摩尔数之比。
摩尔分数可以用下式表示:摩尔分数(%)= (溶质摩尔数 / 总摩尔数) × 100%4. 饱和溶液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浓度已经达到了最大限度,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通常与温度有关,即随着温度的增加,溶解度会增加。
饱和溶液相对于不饱和溶液更加稳定。
5. 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低于它的饱和温度时,通过某种方法使溶质溶解度超过了饱和溶液的状态。
在过饱和溶液中引入了过多的溶质,但溶质仍然保持溶解态。
过饱和溶液的稳定性较差,一旦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结晶析出。
6. 非电解质与电解质的溶解度•非电解质指在溶液中不解离成离子的物质,如蔗糖、乙醇等。
非电解质的溶解度通常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电解质指在溶液中能够解离成离子的物质,如NaCl、HCl等。
电解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以及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7.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描述固体在液体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中考溶液必考知识点
中考溶液必考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 溶解:把固体、气体或液体溶解在液体中,形成均匀透明的溶液的现象。
2.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通常是固体或气体。
3. 溶剂:用来溶解溶质的液体,通常是水或其他有机溶剂。
4. 溶解度: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最多能够溶解的溶质的量。
5. 饱和溶液:在固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溶解到最大限度的溶液。
6. 过饱和溶液:在温度较高时溶质可以被溶解超过饱和度,但在降温时溶质并不会全部析出,这种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 压力:对固体来说,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大,对气体来说,压力越大溶解度越大。
3. 溶剂种类:不同的溶剂对同一种溶质的溶解度不同。
4. 溶质的性质:如溶质的极性大小、分子大小等都会影响其溶解度。
三、浓度表示法1. 质量浓度:一个物质在一定的体积或质量的溶剂中所含的物质量。
2. 摩尔浓度:一个物质在一定体积的溶剂中所含的物质的摩尔数。
3. 体积分数: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所占的体积比例。
四、溶解过程中的焓变1. 溶解热:溶解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稀释热:稀释一定量的浓溶液,所产生或吸收的热量。
五、溶解度的应用1. 安全饮用水:当水的溶液超过溶液度时会产生水垢或有害物质,因此需要控制水的溶解度。
2. 制药行业:药物溶解度直接影响其药效,因此需要控制药物的溶解度。
3. 锅炉水处理:控制水的pH值和水的硬度,以控制水垢的形成。
4. 金属加工:金属的钝化膜会受到化学作用的影响而腐蚀,因此需要控制溶液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和温度。
总之,掌握溶解度和浓度的知识对于很多领域都是必不可少的。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善加利用这些知识,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从 t3 降温到 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正确。故选 C。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t2℃时,甲的溶解度是 50 g C.t1℃时,100 g 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30 g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 30% 【答案】B 【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是 50g,故正确; C、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30g,所以 130g 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30g,故错 误; D、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30g,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 30g ×100%=23.1%,故错误。 130g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 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 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 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80g 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A.该温度下,KNO3 的溶解度为 20g 20g =
100g ,x=50g,故 A 错误;B. 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50g ×100%=33.3%,故 B 错
x
100g 50g
误;C. 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 C 正
6.下表是 KCl 和 KNO3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
20
30
40
KCl 溶解度/g
KNO3
34.0 31.6
37.0 45.8
40.0 63.9
50 42.6 85.5
A.35℃时,KCl 的溶解度小于 KNO3 的溶解度 B.40℃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0% C.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20~30℃之间 D.50℃时,185.5g KNO3 饱和溶液降温到 20℃,析出 53.9gKNO3 晶体 【答案】B 【解析】 A、根据 30℃时,KCl 溶解度是 37.0g,KNO3 的溶解度是 45.8g,40℃时,KCl 溶解度是 40.0g,KNO3 的溶解度是 63.9g 进行分析; B、根据 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C、根据图表中数据考虑进行分析; D、根据 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解:A、30℃时,KCl 溶解度是 37.0g,KNO3 的溶解度是 45.8g,40℃时,KCl 溶解度是 40.0g,KNO3 的溶解度是 63.9g 可知,35℃时,KCl 的溶解度小于 KNO3 的溶解度。故 A 正
确;D.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
D 错误。
点睛∶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溶质和溶剂本身
的性质。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NH4NO3 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欲使 100 克 KNO3 溶液的质量分数由 5%变成 10%,可向其中加入 5 克 KNO3 固体 D.25℃时,将某 KNO3 溶液蒸发 10 克水析出 a 克晶体,再蒸发 10 克水析出 b 克晶体,a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题干中没有说明该物质是否是饱和溶液,所
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无法计算,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该物质在水和酒精中溶解度都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 题干中没有说明该物质是否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所以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错误;D、在 0℃-40℃,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
与 b 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 A 说法正确;B、NH4NO3 溶解过程中吸
热,溶液温度降低,故 B 说法正确;C、溶质质量分数:
,
故 C 错;D、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饱和溶液,蒸发 10 克水析出 a 克晶体,再蒸 发 10 克水析出 b 克晶体,a 与 b 的质量一定相等,如果硝酸钾溶液发溶剂前,是不饱和 溶液,蒸发 10 克水析出 a 克晶体,再蒸发 10 克水析出 b 克晶体,a 与 b 的质量一定不相 等,故 D 说法正确。故选 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 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某温度下,在 100g 质量分数为 20%的 KNO3 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 10gKNO3 固体,恰好 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 的溶解度为 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答案】C 【解析】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
时,Na2SO4 的溶解度是 48.4g,50℃时,溶解度变小,是 47.5g,且 t3℃时两种物质的溶解
度相等,故 t3 应介于 40℃﹣50℃,正确;C、据溶解度表分析可知,55℃时,NH4Cl 的溶解
度大于 Na2SO4 的溶解度,故分别将两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得到固体质量乙>甲,错 误;D、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从 t3 降温到 t1 时,溶解度变化相同,故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
中考考点_溶液 溶解度知识点汇总(全)
一、溶液选择题
1.如图表示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 是
A.40℃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8% B.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其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38g,所以 40℃时该物质的饱和
7.NH4Cl 和 Na2SO4 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为 NH4Cl
B.t3 应介于 40℃﹣50℃
C.55℃时,分别将两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得到固体质量甲>乙 D.等质量的甲、乙
饱和溶液从 t3 降温到 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A. 据溶解度表可知,NH4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乙是 NH4Cl,正确;B、40℃
酒精中的溶解度大,错误。故选 B。
2.如图是 KNO3、MgSO4、NaCl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把 40g KNO3 放入 50g 水中能得到 KNO3 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4:9 B.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NaCl>MgSO4>KNO3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 MgSO4 饱和溶液升温到 t5℃,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无明显 现象
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 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 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较 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 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 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 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 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 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 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 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4.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 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确;
B、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40g,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8.6%,故 B 错误; C、在 20~30℃之间,氯化钾从 34g 增加到 37g,硝酸钾从 31.6g 增加到 45.8g,所以两物 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20~30℃之间,故 C 正确; D、50℃时, KNO3 的溶解度是 85.5g, 20℃时,KNO3 的溶解度是 31.6g,故 50℃时, 185.5g KNO3 饱和溶液降温到 20℃,析出 53.9gKNO3 晶体。正确。 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及对影响溶解度大小因素的掌握。
5.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B.当 A 中含有少量 B 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 C.t2℃时,A 和 C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D.将 t2℃时 A、B、C 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 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 小的顺序是 B>C>A 【答案】C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t1℃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 C>B>A,正确; B、A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 A 中含有少量 B 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 方法提纯 A,正确; C、由于不知道 A 和 C 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确定其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是否相同, 错误; D、由 t2℃降温到 t1℃,C 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 A 和 B 的溶解度减小,导致溶质质量 分数减小,由图可知 t1℃时 B 的溶解度大于 t2℃时 C 的溶解度大于 t1℃时 A 的溶解度,因 此 B>C>A,正确。 点睛: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