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民乐”的思考与展望
论新民乐的利与弊
论新民乐的利与弊
关于新民乐,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运用现代的乐器、艺术手段(比如说电声乐器、改革后的民族乐器、或者是与现代技术作了一定结合的传统乐器、现代的发声技巧等)来重新演绎原有的民乐经典作品,包括器乐、声乐等。
还有就是利用传统的乐器来演奏使用现当代作曲技巧创作的作品。
此类作品多抛弃中国传统艺术理念中对美与和谐的认识,追求所谓的色彩、印象、解构、超现实。
以寻求一种特殊的、不同于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两者的效果,是追求古典和现代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的尝试。
而传统民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个人认为,新民乐的有点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新民乐巧妙地将西洋乐的特点与传统民乐相结合,将西洋乐的演奏方法与传统民乐相融合,在演奏的特点和方法上就比单一的传统民乐好了不少。
其次,新民乐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将中国人观念中神圣无比的“艺术”从一个高雅的位置上拖下来,使其成为大众化的产物。
应该说这与近期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而市场经济的运作形式又给新民乐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市场。
可以近似地认为,新民乐是商品社会的一种必然。
但是,新民乐也不置可否地有一些毛病。
最突出的就是由于过度追求通俗,新民乐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例如凤凰传奇,带有了浓烈的新民乐风味,但是他们的作曲风格以及表演风格实在是不怎么文雅。
其次,新民乐由于过度追求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与传统民乐想比,典雅、端庄方面都逊色了不少。
不过总而言之,新民乐的出现毕竟推动了民乐的发展,加速了民乐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播,所以,新民乐的优点,还是能够弥补它的一些缺点的。
15331 李石天。
我对中国新音乐的思考
我对中国新音乐的思考
</h2>
<p>中国新音乐在过去几十年间发展迅速,涵盖了传统音乐、现代音乐、舞蹈音乐、流行音乐、等各个领域。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影响,拓展了新音乐的可能性,这也是中国新音乐的回归之路。
<p>中国新音乐在过去几十年间的发展成果,更多的是融合了中西方传统音乐形式,在表达形式和节奏上拥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力,把西方流行元素融入中国传统音乐中,形成了更加有创意和多样性的音乐。
<p>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新音乐也在不断演变,不断尝试新的音乐形式,并且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新的音乐形式和新的音乐元素使得中国新音乐更加有趣和有趣,中国新音乐从单一的文化传承加以创新,形成了多样化的音乐形式,吸收了西方的元素,更加自由的表达。
<p>随着技术进步,中国音乐在这个世纪也不断发展,电子乐不断拓展,把传统乐器与现代技术结合,中国新音乐正在慢慢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p>总之,中国新音乐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它将传统和现代音乐融合在一起,以多元化的、有创意的形式展示出来,让人们在欣赏中体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发展,也为世人带来了新的音乐体验。
新民乐现状分析与发展
新民乐现状分析与发展新民乐现状分析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音乐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其中民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具有杰出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乐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这其中就包括了新民乐。
那么,新民乐的现状是怎样的?如何进行发展?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现状分析新民乐是指在原有的民乐基础上,结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增加了电子乐器等现代技术和元素,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
新民乐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发展很快,出现了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但是,新民乐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好,受众相对较少,很多新民乐演出也只是在国内少数大城市出现,参与度比传统民乐少了很多。
此外,新民乐在传承方面也存在不足,创作和演出上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二、发展建议1.推动新民乐艺术家的培养和合作新民乐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所以应该加强新民乐艺术家的培养和推广。
同时,还要鼓励新民乐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形成更加强大的团队,推动新民乐的发展和创新。
2.加强新民乐的市场推广市场推广是新民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发挥社交平台和媒体的作用,加强新民乐的推广力度,扩大听众和市场。
此外,新民乐还可以和其他音乐类型进行跨界合作,拓宽新民乐的市场和受众。
3.整合现有资源,推动新民乐的传承为了加强新民乐的传承和发展,应该整合现有的民乐机构和资源。
例如,建立新民乐赛事,定期举办新民乐比赛,为新民乐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此外,应该加强对新民乐的研究和发展,推动新民乐传承和发展的进程。
三、结论新民乐是民乐音乐的一种新形态,应该得到更多社会和市场的认可和支持。
目前,新民乐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包括市场推广和传承等方面。
为了促进新民乐的更好发展,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各种资源的整合,以及充分利用社交平台和媒体等现代宣传手段进行市场推广。
我们应该关注新民乐的发展现状,推动其发展,为丰富中国音乐文化做出贡献。
谈谈当前的“新民乐”现象
当然很 多创 新 往 往 是 出 于特 定 的功 利性 动机 , 如 在绘 画领 域 ,
达・ 芬 奇的《 蒙娜丽 莎》 是家喻 户晓 的经典之作 , 但 现在却 出现了 声乐 、 民间戏 曲、 曲艺 、 地方音乐等 , 如现代包装 的《 新疆好》 《 康定 许多版本 , 细细一思量 当前音乐 界类 似把《 蒙娜丽莎 》 进行 改版式 情歌》 《 二泉映月》 等。
随着 经济 的快速发展 , 如今 “ 创新 ” 这 两个 字提得 最多 , 譬 如 的音 乐新形式 ,人们从 中可感受 到现代音乐 所带来 的新鲜 艺术
一
堂课 的好坏 、 一幅 画的优劣 、 一首歌 的成功都要用创 新来评判 。 感受 。 2 . 新 民乐 的音乐元素不仅仅是 传统的 民族 器乐 , 还包括 民族
、
新 民乐 出现 的 必 然 因 素
1 . 对本 民族 的音乐文化认识
商品化 , 古典 音乐 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 这无疑在警醒那些音乐 人
回顾 中国近现代音乐一百 多年的历史 , 中国的音 乐文化 中战 对当前的新民乐要进一步认识 , 因为这是个商业化 流行音乐 的变 争是其 主题。直到 2 0 世纪 8 0年代 随着经济 的发展 , 中国人逐渐 种 , 应将其看做 是传统音乐演变过程 中的一个过渡。朱践耳说 : “ 民 认识 到 自己对传统文化 的信心 和兴趣 , 开始意识 到中西方音乐原 族音乐的发展绝对不能走 民族摇滚化 和民族爵士化 , 而只能依靠 本不分 高下 , 而是各有 千秋 , 但 中国民乐 中最 为时髦的摇滚化 、 爵 自身的发展 寻求 出路 , 否则 只能是 民乐的悲哀和低俗化。”
2 0 1 3年 8月 8日
学 科教 学
谈 当前 的 ¨ 新 民乐¨ 现象
探讨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探讨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民族音乐是各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对于推动我国民族文化传承和继承,必须重视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使得青少年能够接触和学习到各民族的音乐艺术。
当前,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虽然获得了不小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的针对性不够强。
大多数教育机构或者个人倾向于传授西方音乐知识,而对于民族音乐的专项研究和教育却显得相对不够重视。
其次,教材和课程基础较差。
民族音乐教学的教材缺乏一种全面、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表现形式上大多采用的都是传统口传的方式,无法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普及性。
最后,教育资源和设施不足。
由于我国在民族音乐领域的专门机构比较少,导致相关的教育资源、设施相对匮乏,大多数教师甚至连一些基础的教学用具都难以获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给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民族音乐的专项研究和教育。
相关的教育机构可以多设立一些针对民族音乐的课程和专业的学位授予,而音乐教师也可以追寻民族音乐知识的完善。
其次,建立全面、系统、科学的民族音乐教材和课程体系。
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将传统教学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相结合,多元化地实现学科与艺术的有机融合。
最后,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资源和设施的建设。
除了不断打造专门的民族音乐教育机构和教育资源设施,还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平台,举办一系列的讲座、研讨会和演出等活动,加强教学的传播和吸引青少年的兴趣。
总的来说,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支持和关注。
希望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民族音乐教育的提升和发展贡献力量。
“新民乐”之我思
从 时代 精 神上 来看 ,新 音乐 在传 统 民乐 的配 器和 表 演形 式 的 基础 上 进行 了大量 的 提升 或 变换 ,这 对 习惯 于传 统 音 乐审 美 的人 们来 说 是强 烈 的冲 击 ,这 些 都是 新 民乐在 经 后 的发 展过 程 中所 要 思考 的 重要 问题 。 从 商业 运 作上 来看 ,新 民乐 正处 在襁 褓 中 ,火 爆 的市 场效 应 容 易让 新 民乐 工作 者 们被 胜 利冲 昏头 脑 ,可 能 导致 新 民乐被 市 场 利益 所 驾驱 而产 生本 质异 化 。 三 、新 民乐 发展 之思
关键词 :新 民乐;传统 音乐;创新 ;发展
一
伴 随 着 中 国几 千 年 历 史 的传 统 文化 , 中 国传 统 民 族 音 乐 也 直 演 变 与发 展 至今 。人们 的观 念 在 不 断地 推进 、时代 在 不断 地
变迁 ,被 西方 音 乐 文化 特征 所冲 击 的传 统 民族音 乐 ,在 发 展道 路 上 受到 了不 同程 度 的影 响 ,传 统 民族音 乐 的表 现 形 式 已经渐 渐 远 离 人们 的审 美观 念 ,欣 赏者 日益减 少 ,特 别 是新 ~代 年 轻 人被 轰 隆 震耳 的西方 交 响 乐和 繁花 似锦 的流 行音 乐 吸 引 ,民乐 似 乎变 成 老 一辈 的独 家 记忆 。所 以民乐 是不 可 以 一成 不变 的 ,它 需要 新 元 素 ,注 入 新 血液 才 能更 好地 传 承 下去 。在 此 过程 中,也 要 理性 地 应 对经 济 效益 的 多种 诱 惑 , 以传 承 中 华 民族 优秀 文化 为 己任 ,留 其精 华 、吸 其 新端 ,让 中 国民乐 能够 更好 的 传承和 发 展 。 在 传 统音 乐 身 处低 谷之 时 ,一 个 融合 了中 国传 统文 化 、 西方 音 乐和现代 流行音 乐元 素 的新 的 民族 音乐表 现形 式出现 了,给 观众 们 带来 了前所未 有的 享受 ,这 就是 新 民乐 。是一 种新 的音乐观 念 , 直可 以 以它特 殊 时代 性和 通 俗性 得 到广 泛 大众 认 可 与欢 迎 的音 乐 ,并无 时无刻 不在传 达着 民族音 乐家们想 振兴 中国传 统音乐 的愿 望 ,表达 着传统 音乐在 当下 时代 中需 要的 自我变革 的态度 。 不 同 的观 念 、相 同的信 念 新 民乐 的 出现 , 虽 然 带 动 了中 国 民 族 音 乐 原 有 的 发 展 ,也 让 使其 重 新 回到 了文化 的主流 ,但 对 于 新 民乐 的看 法 却是 褒贬 不 国 内一 直存 在 着争 议 ,有 支 持者 、 也有 反对 者 。作 为 ~种 新 的 民乐 演 奏 形式 , 新 民乐 在诞 生 发展 初 期遇 到 各种 评 论也 是必 然
传统民乐与新民乐之比较以及对中国民族器乐发展方向的思考
传统民乐与新民乐之比较以及对中国民族器乐发展方向的思考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以其独特的音乐及韵味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西方文化潮流的冲击,使我国民族器乐音乐在发展道路上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人们更多的欣赏流行音乐以及西方的交响乐,民族音乐似乎已经成为了老一辈人的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
这种时候一个新的民族音乐表演形式出现了,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一出现就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新民乐,民族音乐又重新回到了艺术文化的风口浪尖上。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
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
新民乐的创作基于传统音乐,它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融入了时代的特征与精神,同时也融合了西方音乐的一些元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时尚观念。
如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传统文化,我们是一定要保留的,尤其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它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是重要的篇章,传统文化的保留与传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种保存不是封闭性的,绝对排斥任何改变,所追求的是原封不动的传统样式,其传承方式、内容等全部均严格地按‚求真禁变‛的方针进行。
虽然这种方式用于传统艺术成品的保存尤为重要,但是,这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封锁了道路。
在其他文化领域都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却还是按部就班地在发展,不接受外来文化,不寻求任何改变,认为一旦接受了外来文化就不再是中国传统音乐了,况且中国文化底蕴如此深厚,根本就不需要改变,这就好像清朝末年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一样,看到的只是自己如何的强大,却不知外面的世界根本不如自己想象中的不堪。
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的新民乐就是在寻求这样一种改变,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我对中国新音乐的思考
我对中国新音乐的思考
中国新音乐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演变的一个新的起点。
新音乐中的融合音乐把传统音乐、流行音乐、电子音乐和其他不同的
音乐元素融合起来,创造出的一种全新的、富有表现力的、发人深思
的艺术美。
随着新音乐的发展,传统音乐也得到了全新的发展。
传统乐器如笛子、琵琶、低准演绎出新的节拍,形成几乎完全不同的新音乐。
同样,流
行音乐也充满了新的意义,电子乐器更是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在新音
乐中诠释出完全不一样的精神。
此外,中国新音乐还加入了新的歌词,新的语言等。
这些新音乐多种
多样而充满灵性,已开创出一片全新的天地,给人们以新的视野来理
解音乐。
总而言之,随着中国新音乐的出现,传统音乐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中
国新音乐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我们的极限,努力让音乐更加充满创意,令人眼前一亮。
探讨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探讨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当前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的民族音乐教育资源较为匮乏,无法满足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需求。
一些地区的民族音乐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无法保障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 教材和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的民族音乐教育教材和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很少涉及到多样化的民族音乐形式和风格,无法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不足。
在当今社会,受到流行音乐和国外音乐文化的冲击,一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了解较为欠缺,无法真正领略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和内涵。
4. 缺乏民族音乐教育的实践环节。
当前的民族音乐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学生们缺乏参与民族音乐演奏和表演的机会,无法真正掌握民族音乐的演奏和表演技巧。
思考与建议:1. 加大对民族音乐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民族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民族音乐教育资源和设施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培训,保障民族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宣传和普及。
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民族音乐教育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学生和社会公众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了解,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民族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是保障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应该加强对民族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民族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自信心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促进民族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2000字】。
新民乐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究
新民乐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究发布时间:2021-11-26T08:00:17.38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月下作者:韩凌芸[导读] 民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典音乐逐渐被大众所认同,这不仅是每一个时期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还是在弘扬自身文化的同时学习不同地域文化的一种途径,更是一次学习其长处,完善自身不足的重要创新。
近年来,传统民乐在结合不同特点的乐风之后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新民乐”,这个词的诞生,对很多人来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一个问题也在大众的脑海之中浮现了出来,那就是“新民乐”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的路径究竟是怎样的。
本文对此内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单位:韩国全北大学作者:韩凌芸摘要:民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典音乐逐渐被大众所认同,这不仅是每一个时期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还是在弘扬自身文化的同时学习不同地域文化的一种途径,更是一次学习其长处,完善自身不足的重要创新。
近年来,传统民乐在结合不同特点的乐风之后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新民乐”,这个词的诞生,对很多人来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一个问题也在大众的脑海之中浮现了出来,那就是“新民乐”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的路径究竟是怎样的。
本文对此内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关键词:新民乐;民乐;传统音乐;陶冶情操引言: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全体劳动人民通过不断的尝试、创新、拼搏留下的智慧结晶。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领域的文化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其中能够陶冶情操,放松自己的方式莫过于——音乐。
当今时代人们通过不断的创新,审美由当初的单层次,转变到了多层次审美。
传统民乐,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下文中,笔者将阐述自己对“新民乐”这一词的理解。
一、新民乐的诠释与解读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民乐在古代时期便已经出现,最初的民乐是由古代的打击乐器演奏而来。
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现状与思考中国民族器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民族器乐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音乐艺术形式。
本文从现状和思考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
一、中国民族器乐的现状中国民族器乐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不同于西方的乐器,中国民族器乐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文化活动和演出也为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也受到了许多音乐家和文化工作者的推动。
他们不断进行创新和尝试,将传统的音乐元素与现代的音乐手法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
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中国民族器乐的扶持力度,投入资金和资源进行保护和传承。
二、对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思考尽管中国民族器乐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关注,但其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传承和保护方面的问题,许多传统的器乐演奏技巧和曲目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需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其次,市场化和商业化问题,一些商业演出和音乐活动对中国民族器乐的传统性和纯粹性带来了影响,需要加强对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调控。
同时,缺乏专业人才和研究人员也是制约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政策。
首先,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建立专门的机构和团队,对传统的器乐技巧和曲目进行收集和保护。
其次,应该加强对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调控,规范演出市场和音乐活动,保持中国民族器乐的纯粹性和传统性。
最后,应该加大对人才和研究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和研究人员,推动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民族器乐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中国民族器乐的传统文化,推动其发展和创新,让中国民族器乐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魄力。
探讨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探讨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情感和精神,对于培养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对于保护和弘扬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和优秀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需要关注的是民族音乐教育的普及和覆盖面。
在我国许多地区,民族音乐教育资源匮乏,人们对于民族音乐的认识和了解有限,民族音乐教育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
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受到了冲击和侵蚀。
我们应该加大对民族音乐教育的推广力度,提高民众对于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需要重视民族音乐教育的质量和内容。
民族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和乐理知识的学习。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使其通过音乐表演能够传递出自己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
在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上,也要注重针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特色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安排。
民族音乐教育还需要加强与现代音乐教育的融合和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和音乐形式的丰富性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和断层。
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对于现代音乐的学习和研究,使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相互渗透和融合,创作出具有现代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民族音乐作品。
民族音乐教育还需要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
在传统的民族音乐教育中,往往强调对于传统乐谱和曲目的学习和传承,忽略了对于学生创作和表达的培养。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表现力,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
通过加强对民族音乐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提高民众对于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欣赏水平;通过加强对民族音乐教育的质量和内容的关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技能,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民族音乐教育与现代音乐教育的融合和创新,使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相互渗透和融合,创作出具有现代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民族音乐作品。
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
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新民乐是一种融合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和西方现代音乐元素的音乐形式,它以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将其发扬光大。
在当今社会,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多,新民乐在中国音乐界和世界音乐舞台上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将探讨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分析新民乐在保护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展望新民乐的未来发展趋势。
除了在音乐形式上的创新,新民乐在音乐内容上也对中国民族音乐起到了传承的作用。
新民乐的创作主题往往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现实展开,通过音乐作品传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使得传统音乐在当代得到传承和弘扬。
新民乐作品《春江花月夜》、《马兰花》等,通过现代的音乐表达手法,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价值,成为了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
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还体现在音乐人才的培养上。
音乐人才是音乐传承的关键,新民乐的兴起为中国音乐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音乐人才。
他们在学习新民乐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西方现代音乐的表达技巧和演奏技术,更加深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认识,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新的力量。
新民乐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者,更是中国音乐人才的摇篮和磨练场。
新民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受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中国传统音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困难。
新民乐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国传统音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新民乐在创新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新民乐积极探索创新,在音乐创作、表演形式、音乐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和突破。
新民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更多的听众,为中国传统音乐拓展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探析当代新民乐的现状与发展态势
探析当代新民乐的现状与发展态势摘要:中国新民乐是在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完美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新民乐的出现既传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又增加了现代音乐的时尚元素。
它是社会发展和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创新的结果。
新民乐通过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加入舞蹈以及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了民乐的听觉和视觉冲击力,成为了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优秀艺术精品。
关键词:新民乐;艺术形态;发展趋势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全体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也随之产生变化与发展、创新。
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不断地变化,不仅局限于“衣、食、住、行”基本条件的满足,更对我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了进一步的“需求”。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国家中,音乐文化也随之进步与创新。
很多人对于民乐、中国传统音乐十分熟悉,但“新民乐”一词的出现,使得很多人对其既熟悉、又陌生。
到底什么才是“新民乐”,他与“传统音乐”或“民乐”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的问题无疑会出现在很多音乐爱好者的心中。
笔者望通过本文,对“新民乐”进行剖析,掀开“新民乐”那神秘的“面纱”1新民乐发展现状及其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影响由于人民不断发生变化的审美情趣,使得传统音乐难以满足人民日新月异的喜好,传统音乐在当今社会中处于较为“低谷”的时期。
在以年轻人审美情趣为主导的社会中,“新民乐”孕育、发芽、结果,为民族音乐带来了一股清泉。
现今,新民乐已经成为我国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在不断发展、创新的道路上。
可以说,新民乐在传统音乐与人民审美情趣以及音乐的传播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从而,新民乐的发展现状以及现今学者对新民乐的研究是十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1发展现状新民乐在最初时期表演形式较为单调且并不突出,现今,新民乐逐渐形成具有其典型特征的形式。
首先是乐队的编制问题,与原有的民乐队 70 至 80 人的编制相比,新民乐的乐队编制缩减为 10 至 20 人的小型乐队。
构建新时代民乐的新色彩
构建新时代民乐的新色彩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文化自信的增强,传统音乐及其表演形式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为民乐注入新的元素,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构建新时代民乐的新色彩,首先需要对传统的民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理解。
乐器是民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传统音乐器乐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它们能够表达中国音乐独特的韵味。
研究传统乐器的使用方法和演奏风格,对于在新时代赋予民乐新的色彩具有重要的意义。
还需要深入挖掘传统音乐的曲目和表演形式,了解它们的内涵和特点,为创作新的民乐曲目做好铺垫。
新时代的民乐需要与时俱进,吸收外来的音乐元素,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相互渗透、融合。
新时代的民乐需要敢于开放,吸取其他音乐风格的精华,为传统民乐注入新的元素。
可以尝试将流行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融入到传统民乐中,创作出新的曲目和演奏方式,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新时代的民乐还需要不断创新,在表演形式上大胆尝试,让传统民乐焕发出新的魅力。
传统民乐曲目的演奏形式往往较为古板,而新时代的演出需要更富有创意,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可以尝试将传统乐曲与舞蹈、戏剧等形式相结合,创作出精彩纷呈的音乐剧,为传统民乐注入新的生命力。
也可以尝试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为民乐表演增添更多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感。
除了对传统民乐进行挖掘和创新外,构建新时代的民乐还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工作。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乐在青少年和学生中的传承和发展尤为重要。
学校及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民乐的教育推广,为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民乐提供机会。
可以开设民乐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民乐比赛和演出,培养更多的优秀民乐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民乐”的思考与展望摘要:“新民乐”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自出现后就一直引起各方的议论。
本文以其产生的特殊时代为背景,将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置于音乐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来观察对待,在分析论证的前提下力求能够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新民乐;民族音乐;音乐形式;音乐表演;民间音乐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7)04-0035-03一、引言从90年代末开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也影响到文化范畴,使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这在流行音乐方面有着较多的体现,最主要的倾向便是在流行音乐中间大量采用古典音乐的素材,或者说将古典音乐重新包装,将古典音乐流行化,形成新的音乐品种。
其中比较典型的如:克莱德曼的钢琴音乐、雅尼的新音乐、古典辣妹的新音乐等。
且不论他们在音乐内容和音乐形式上有多少新意或有多少贡献,但是在市场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客观地说,他们的经验是可取的,因为历史实践证明创新是发展的唯一出路。
当然创新的方式有许多种,在考虑市场价值的同时,也应该力求在音乐上有相应的价值体现。
利用古典音乐永恒的价值及其在听众中间广大的影响力,将其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从而使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都重新获得一种新的生命。
应该说,这种“新音乐”在相当时间内是成功的,同时它还对许多国家的流行音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在我国,从2000年以来,一种被称为“新民乐”的民族器乐演奏形式在音乐舞台上诞生,并在各种音像出版物、音乐会上出现。
从内容上看,这种新形式的主要特征似乎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依然是传统乐曲,但在乐队配器上有新颖的安排,重视舞台设计,有着新的乐器组合方式(我国民乐队在编制上一直有着较为固定的结合方式)。
除此以外,在音乐风格上也有变化,如部分吸收了流行音乐的一些元素,如节奏、音色、和声等,并且部分采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手段;另外一种形式是以民间音乐为素材,但是主要采用流行音乐的一些手法来进行创作,这类音乐在风格上往往具有更多的创新手法,它放弃了传统音乐一些特有的发展变化手法,还学习、吸收了西方一些流行的音乐表现形式,从而在市场上有着相当的魅力,特别受到青年人的欢迎。
如果说第一种形式还主要是以传统音乐为骨架进行变化的话,那第二种形式则更多地具有流行音乐的表现特征,而且人们平时所说的“新民乐”似乎也更多指向它们。
之所以强调是受外国流行音乐的影响,是因为同样在80年代以后有另一种创作风格,它吸收了20世纪西方作曲技术,以及运用西方新民族乐派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手法进行创作的一种流派,主要以民族乐队的形式去表现,有媒体也曾经称它为“新民乐”,但它们属于严肃音乐的范畴,这种风格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本文将重点讨论流行音乐风格的“新民乐”。
二、“新民乐”风格的形成中国民族器乐在历史上有着十分漫长和曲折的发展过程,并且由于中国历史的悠久、地域的辽阔、民族的众多、音乐风格的丰富及音乐类型的多样等原因,使中国民族器乐存在着许多形式和乐种形态。
如: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祭祀音乐等,并且其中任何一类由于地区等因素的不同又有着众多分类,每一类型的音乐风格、演奏风格及乐器组合也大相径庭。
中国民族音乐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既有唐代宫廷的辉煌,也有民间乞讨的悲哀;既有文人的雅趣,也有劳动者朴素的粗犷。
随着宋代城市文化的逐渐发展,说唱和戏曲音乐的出现及其成熟,艺人身份已基本民间化。
除了大量的商业性质的演出,民间艺人还充当着民间礼仪、祭祀等活动的操作者。
无从考证,民族器乐的地位是从何时开始变得低下,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西方管弦乐队音乐逐渐进入我国,大批留学的知识分子在获知西方、日本的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音乐的情况下,非常自然地联想到我们民乐的相对落后,对民族器乐本身的态度也越加责难和轻视。
20世纪30年代,深受“五四”新文化熏陶的刘天华开始对民族器乐进行改革,他利用了西方音乐的一些手法,对民族音乐自身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变革,应该说他的改革是革命性的,他不仅自己创作了一些十分优秀的作品,并且影响到多年后的中国民族音乐创作。
解放后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对此进行改革,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们的民乐创作在很多方面深受西方音乐创作的影响,大多都是机械地模仿它们的形式。
比如民乐队的建设规模就基本上以西方乐队为榜样,但在乐器编排等方面,有些并不符合中国民族器乐的规律,大批作曲家也按照这种形式进行创作,从而使这样的模式逐渐确立下来,以致我们现在都认为这就是中国民族音乐乐队的基本形式。
三、“新民乐”流行风格的思考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一些流行音乐不断涌入中国,特别是90年代后,西方一些流行音乐家运用某些被人们忽视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民族音乐作为素材,并将它们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获得了巨大的演出市场和商业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一些流行音乐家也开始了有关的尝试,但更为有影响的则是“新民乐”的出现。
目前的“新民乐”大致有两个种类:第一类从内容上看,既有改编的旧作品,也有新创作的,即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的配器与发展手法重新包装,在表现形式上常常以女子小乐队的形式,并且经常用重奏的方式表现,具有室内乐的特征。
其实这也不能说是模仿西方,因为中国在汉代就已经出现房中乐了。
在这种表演方式中,音乐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与过去的老作品相比有了一些时代感和新意,使作品也更具艺术性。
第二类在曲目上既有传统的,也有新创作的乐曲,但民族音乐本来的内容已经改变得较多,流行音乐的因素要更多一点,特别是打击乐和电声乐器的加入,使音乐整体音响显得丰满谐和并闪耀着多变的色彩;在形式上则更加新颖,演奏形式具有极强的表演性,几乎全部用女子乐手,具有鲜艳的视觉效果,在演奏时带有相当夸张的表演成分,并且常常以站立的方式背谱演奏,这是在以前的舞台上几乎没有过的演奏形式,使音乐无形中具有了相当程度的观赏性,在一定程度上听觉艺术已转变为视觉艺术。
但笔者认为音乐成分的减少会使这种音乐之“新”显得苍白。
中国的流行音乐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并覆盖到全国各地,但我国的流行音乐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假唱以及假奏现象。
现代工业文明给世界带来无穷美妙的变化,但高度发展的录音技术为人们欣赏音乐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为假的表演制造了机会,使音乐成为一种在录音室里制作完成的产品,失去了表演过程以及由此所带来的自然、真实的现场美感,失去了音乐二度创作这一过程。
目前“新民乐”在音像制品方面主要是来源于录音,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现在有许多音乐形式其本身就是建立在录音室中,并在音像成品发行前进行了后期的制作加工,使声音效果美化,而且其中许多部分是合成的结果。
中国民族器乐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但是随着唐代以后宫廷音乐的衰败,城市市民音乐的逐步兴起与发展,民族器乐则更多以民间的形式存在、发展。
既然在民间,那必然与民间其他的文化形式以及各种风俗相融合,成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关于音乐本质与功能的讨论中就有过对“郑卫之音”及“靡靡之音”的反对,而所谓的“郑卫之音”和“靡靡之音”主要是指民歌,泛指一切令人“伤志毁心”的民间音乐。
自古以来,民间音乐,甚至民间文化总是以低微的形式存在,并被上层阶级、文人阶层包括民间自身所轻视。
民间器乐,特别是合奏,在自娱自乐的同时常常也为一些礼仪服务,这样就会产生一定的经济行为,在它成为一种礼仪职业后,它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常常十分低下,因此包括民间艺人在内的民间音乐在很长时期,包括在近现代都遭到很大程度的轻视,甚至是鄙视。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倍感刘天华的伟大,他能在那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下,为中国的大学引入二胡的教育,完全可以想象他所面临的阻力与压力。
目前有一种言论批评,认为刘天华也只是改良主义,是用西方的一些观念和手法来改造中国民族音乐,使中国音乐从此失去了自身本质的精神与内涵,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笔者认为,这样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首先在那样的特殊历史状态下,民族音乐的生存已经面临很大的问题,客观地说,当时的民族音乐在许多方面的确存在弊病,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
另外中国民族音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常常是以一种开放式的形式存在,它从来都是广泛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使自身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如唐代音乐中对中国少数民族包括周围许多国家音乐的采用,而且这些音乐中的许多成分都和中国原生的音乐融合到一起。
可以想象,我们今天听到的民族音乐其实有许多并不是真正的产生于古代中国的音乐,有大量的外来品。
就像二胡也并不是中国本土乐器一样,但今天已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
所以刘天华时代的二胡音乐包括整个民族音乐也不可能就是千百年以前的形式。
刘天华的民族音乐改革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他在使民族音乐获得新的美学意义的同时,更使全社会重新去认识并尊重民族音乐。
同样在今天这样一个包括“新民乐”在内的大量流行音乐盛行的时代,民间器乐特别是合奏曲由于生存的背景和状况,使它在传播与表演时常常带有一些哗众取宠,甚至媚俗的成分,但是客观地说,这在中国民间的文化形式中十分普遍,一般应按照某种民风来理解,听者也应以一种健康的心态来接受,它是特殊文化和生活环境下的产物。
四、对“新民乐”的展望对于今天“新民乐”在现代媒体中的流行,涉及到许多问题: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价值、音乐存在的意义、音乐的发展手段与方向、作为信息社会时代的音乐形式等等。
综观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包括音乐的发展,尽管在近现代是呈多元化的趋势,但基本是按良性的形式在循环,即使是生命力并不长久的流行音乐。
我们如何看待“新民乐”的发展命运呢?首先对“新民乐”这种现象的认识必须将其放置到中国流行音乐这个特殊背景下去看待,因为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与西方流行音乐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包括社会背景、经济状况、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音乐在生活中的地位、音乐形态、创作能力、音乐表演、接受群体素质与接受心理、媒体(主要是音乐批评)的功能、中国社会中艺术欣赏的传统习惯等区别。
客观地说,中国在这近30年里流行音乐的发展并不能说是成功的,因为真正能具有持久价值以及世界影响力的作品还屈指可数。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完全以流行音乐的方式去发展“新民乐”肯定会带来相应的问题。
那么,如何利用流行音乐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新民乐”呢?国外的很多流行音乐十分重视民族特点,这里的民族特点并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还包括音乐在内的所有的文化。
应该看到,当今世界在形成全球一体化的同时,也更加追求多元文化的展示,特别是民族文化,这中间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从另一方面讲,“新民乐”归根结底还是民乐,所以不应该放弃中国民间音乐特别是民族器乐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