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艺术的故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篇1《艺术的故事》内容概要:《艺术的故事》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之一。

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艺术的故事》读后感,来自卓越亚马逊网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好啊!的确不愧是全球三大艺术史之一埃要是我没有把书捧在手上读之前,我是的确觉得这本书贵的。

事实上,之所以冒险买下来了,原因有:1、全世界公认的好版本一定有它的道理;2、是行家的用心翻译:20年、10年之前分别出版过不同的2版,第一次491页,第二次688页,翻译者至少用心翻译过2次。

现在再时隔10年重新出版,最起码也可以做些很好的翻译订正;3、有限的几个购买者的豆瓣网上评论是一致的:好书!说到法文原版书,我是连个字母也不认识,当然只有买个国内的翻译版了。

但说实话,在还没有上手看过前,买这本如此贵的书还是有点冒险,但肯定不是价格原因:首先,看内容,1999年三联版和现在的一样;不同的是,以前是定价228元/精装,现在是280元/平装——去掉精、平之比较,简单的价格比是280/228=122.8%,绝对增长了22.8%,10年时间,按照年复利增长率1.9%计算的。

其次,孔夫子网站曾经有人N年前一直挂300元求购新16版三联版而不得。

当然,更加直观的是简单地看印张价格:43个印张的价格,卓越给出网购190.4元——4.43元/印张(含彩印),大家可以和自己手头同期引进艺术类书籍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所以可以简单得出的结论是:光是简单地看印张价格,至少没有吃很大的亏埃但买书不是只看印张价格的,关键是内容。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在繁忙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关于艺术的书籍,对我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当我翻开《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时,仿佛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情感丰富的世界。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让我对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深感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艺术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和情感的史诗。

《艺术的故事》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我穿越了从史前洞穴壁画到现代抽象艺术的广阔时空。

作者E.H.贡布里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将艺术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从最早的原始艺术,到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和建筑,再到中世纪的宗教艺术,直至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等各个时期的艺术流派,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社会背景。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为感动的是艺术对于人类情感的深刻表达。

无论是古希腊雕塑中对人体美的极致追求,还是中世纪宗教艺术中对信仰的虔诚表达,亦或是现代艺术中对个性与自由的张扬,艺术始终是人类情感的载体。

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后人。

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时,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艺术家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到他们创作时的激情和挣扎。

除了情感的表达,艺术还体现了人类对于美的无尽追求。

从史前洞穴壁画中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到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对光影和透视的精湛运用,再到现代艺术中对形式和材料的创新尝试,艺术始终在不断地探索美的边界。

这种对美的追求不仅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深刻感受到了艺术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影响。

此外,《艺术的故事》还让我对艺术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每一个时期的艺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紧密相连。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当时的社会变革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密不可分。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是一本关于艺术历史的经典著作,它以通俗易懂且引人入胜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从史前原始民族的洞窟绘画到现代社会的实验艺术的漫长艺术发展历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

书中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这一观点打破了我们对于艺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固有认知,让我们意识到艺术是由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艺术家所创造的,而他们的创作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书中对古代埃及艺术的描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埃及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遵循着严格的程式和规范,比如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总是侧面的头部、正面的眼睛和身体。

这种看似刻板的表现形式并非是埃及艺术家缺乏创造力,而是因为在当时的宗教和社会观念中,艺术的主要目的是永恒地记录和象征,而非追求真实的视觉感受。

这种对永恒和秩序的追求,反映了古埃及社会高度稳定和宗教信仰的强大影响力。

希腊艺术则是另一个令人瞩目的篇章。

希腊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人体的自然美和比例,他们努力通过艺术来表现真实而完美的人体形态。

希腊雕塑中的人物形象优美、比例协调,展现出了高度的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

这种对人体美的崇尚和对艺术技巧的精益求精,为后来西方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世纪的艺术往往与宗教紧密相连。

教堂中的彩色玻璃窗、壁画和雕塑,都是为了向不识字的民众传达宗教教义和神圣的故事。

这些艺术作品充满了象征和寓意,色彩鲜艳而庄重,虽然在表现手法上可能不如后来的艺术那么写实,但它们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对信仰的虔诚表达却令人动容。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史上的一个辉煌阶段。

艺术家们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成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展现出了对人体解剖、透视和光影的精确把握,以及对人性和美的深刻理解。

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的解放和人文精神的兴起。

艺术的故事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是我至今读过的最贵最厚的书。

标价280元(折后买的,忘了多少),厚达690页。

因为一点都不轻便,所以趴在床上和正襟危坐看的时候居多。

看其他纸质书的时候,觉得自己对它拥有绝对主权,所以,乱划乱折,全都漫不经心。

这本书,竟然令我史无前例地轻拿轻放,铅笔轻描淡写。

它的装帧和叙述的语言激发了我这只汪的母性,觉得我的小孩应该像大英博物馆的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一样在十五岁的时候仿佛得了一幅伟大国度的地图一样早早读到它。

(捂脸跑走)。

不是为了超前地建立智识上的优越,而是,人生若是八千万次体验构成的,仅仅“会看”这件事,会令人独立于自己的命运。

你从触目所及的一切物象中收获的纯真体验带来的幸福,足够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者贡布里希就是专为教会我们“会看”这件事上绝佳的向导。

从史前原始社会的古老壁画到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画作,他从风格传承上一一作了解析。

绝无令任何没有艺术史常识的普通读者望而生畏的学术大词,都是清新生动的审美感受直抵人心。

更重要的是他补足的知识背景,使我们对在无知情形下的事物重新焕发出真挚的理解,对时空上遥远的人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亲缘感。

比如,法国拉斯科岩洞深处的动物壁画,是出于狩猎者奇特的想法,“原始狩猎者认为,只要他们画个猎物----大概再用他们的长矛或石斧痛打一番,真正的野兽也就会俯首就擒。

”作者为岩画的这一用途的猜想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证明原始人一种看似古怪混沌却与我们今人惊人相似的观念。

“原始人对什么是实物,什么是图画往往不清楚。

有一次,一位欧洲艺术家在非洲的乡村画了一些牛的素描,当地居民很难过的说:“如果你把它们随身带走,我们靠什么过日子呢?”这听起来,似乎非常幼稚,可是我们没有这种思维遗迹吗?比如,巫蛊之术中刺杀布偶报复人的心机,书信往来中见字如面的情感,这些很深的心机与很深的情感里都会取消实物与象征物之间界限吧。

作者讲述的方式,使我们对原本以为呆板笨拙的东西中看出了别样的风采。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相关推荐简单地罗列史实,也不是用一些抽象难懂的“主义”来概括美术史,而是描述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

贡布里希认为艺术的发展是在艺术家不断解决由社会和艺术传统自身所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形成的。

在导论中,他就骇人听闻地说:“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当然,当我们大致读过他所讲述的历史,再看到他说艺术的故事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故事”时,就会真正明白他的意思。

一般公众已经安于一种观念,认为艺术家就应该创作艺术,跟鞋匠制作靴子没有多大差别。

这种观念等于说,一个艺术家应该创作他曾看见过被标名为艺术的那种绘画或雕塑。

人们能够理解这个含糊的要求,但是遗憾,那正是艺术家唯一做不到的事情。

以前已经做过的东西不再出现任何问题,也就没有任何任务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干劲。

但是批评家和“博学之士”有时也有类似的误解之过。

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

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中的辛劳和痛苦。

贡布里希的讲述完美而亲切,平易近人的作品,艺术理论被以通俗的方式叙述出来,作为例子的艺术品的选用真的很合适。

读者和作者也可以取得较好的互动。

他所要阐释的是人们不是为了响应某种潜在的“精神”的呼召去改变传统,而是情境的改变使其不得不然。

例如说到具有强烈世俗倾向的荷兰绘画,他认为是由于经过了宗教改革,从而使新教统治区内的艺术家已经没有什么自由再画祭坛画了。

无论哪种社会,贡布里希所关心的是艺术家所面临的“问题情境”。

不是一个统摄一切的“时代精神”,而是许许多多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吸引着艺术家奉献他们的才智与精力。

我们应当感激各个时代的艺术家,正是靠他们的辛勤劳作,解决了审美领域中那些潜在的问题而汇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艺术世界。

读完了这么厚厚的一本书,看了上万言的东西,露出的却只是冰山一角。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读完《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美好。

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让我感悟到艺术的魅力所在。

书中第一章介绍了早期艺术,带我回到了史前时代。

通过描绘原始人类的壁画和雕塑,我感受到了最初的艺术表达是多么简单而又朴素。

这些艺术品或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赞美,或记录了他们的祭祀仪式,让我深刻认识到艺术的起源与生活息息相关。

接着,书中介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

希腊的神话故事成为了他们灵感的源泉,艺术作品中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人体的崇拜。

我对古希腊的雕塑,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对称而完美的身体比例让我感到震撼不已。

而古罗马的建筑作品,如斯巴达克大剧院,展示了他们的工程智慧和对艺术的雕琢。

随后,书中介绍了中世纪的艺术。

基督教的兴起使得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宗教题材成为了主题。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哥特式建筑,高耸的教堂、精美的飞扶壁和彩色玻璃窗,展示了中世纪人们的信仰与创造力。

这种艺术形式以其壮观和庄严使我感到肃然起敬。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书中详细介绍了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伟大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杰作填充着我对艺术的想象力。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充满了细腻的色彩和逼真的细节,这种精湛的技艺让我肃然起敬。

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展示了对动感和戏剧效果的追求。

巴洛克艺术作品如巴洛克式的建筑和巴洛克风格的绘画,充满了奢华和浓烈的情感。

这种艺术风格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世界观,引发了我对巴洛克艺术的深思。

书中还介绍了更多的艺术形式,如19世纪的印象派、20世纪的现代主义等。

这些艺术形式都是在时代的背景下诞生的,每一种形式都带有独特的风格和思想。

通过这些艺术形式的学习,我对艺术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阅读《艺术的故事》,我不仅了解了艺术的演变和发展,也感受到了艺术所带来的情感共鸣和启发。

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5: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这本书由范景中先生翻译而来,本书意在向读者介绍西方艺术的历程和发展,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图片配合浅显易懂的文字来讲述艺术的故事,是一本关于西方艺术史的百科全书。

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既有趣也很有用,借此机会整理了其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些部分写成了下面的笔记内容:一、重新审视自己的固化思维:如果我们看到一幅画画的不够正确,那么不要忘记有两个问题应该反躬自问。

一是艺术家是否无端地更改了他所看见的事物的外形;二是除非我们已经证明我们的看法正确而画家不对,否则就不能指责一幅画画的不正确。

而应该:抛弃传统的固化思维,重新观看世界。

在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肯摒弃陋习和偏见。

用未曾想到的方式去画熟悉的题材往往会遭到责难,然而最振振有词的指责也不过是它看起来不对头而已,这些人坚信背离传统的形状和表现形式就是亵渎神明。

而事实上,往往是那些最虔诚、最专心的艺术家才试图在脑海中构思神圣事迹的崭新画面,竭力的用崭新的眼光去审视着这个世界。

二、不要为了艺术而艺术:现如今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绘画和雕塑当初大都不是有意作为艺术来展出的,他们是为特定的场合和目的而创作的,但是圈外人为之焦虑的那些观念(美和表现的观念),艺术家却很少提及。

部分原因在于:艺术家往往腼腆害羞,说“美”这类的大话觉得不好意思,但如果谈到“表现他们的感情”等类似的说法,就会觉得自命不凡;另一个因素在于:艺术家在作画时考虑更多的是某处处理的是否“合适”,在事关协调形状和颜色时,会极端的挑剔,增一分少一分就会破坏画面的平衡与美感。

以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为例,观看他的速写稿就能发现,他反复尝试追求的是人物之间的某种平衡和使整个画面达到极端和谐的合适的关系,通过努力探索最终获得的构图显得那么自然和谐,圣母看起来更加美丽,孩子们也更加可爱。

三、我们为什么要熟悉艺术史:纵观美术史,在某些时期,确实有一些艺术家或批评家曾经想方设法的总结他们的艺术法则;然而关于那些法则,事实总是证明,低手庸才试图循规蹈矩但却一无所获,而真正的艺术大师离经叛道却能获得一种前所未闻的新的和谐。

《艺术的故事》 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 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自从读了《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我对艺术的理解又深入了一步。

这本书详尽地介绍了从文艺复兴开始的各种流派和风格的艺术,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作者不仅仅是一个资深艺术家,更是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他用严谨的历史和文化的背景解释了每一个艺术品的意义和特点。

作者的学识非常深厚,他给出了许多细节和历史证据,这让读者不仅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欧洲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书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氛围,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是以希腊和罗马的艺术为基础,强调自然和人体的形态之美。

同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例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他们不仅展示了艺术的杰作,更是对当时社会文明的一个体现。

接下来的章节,让我领略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思潮,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因素。

对我而言,最吸引人的部分莫过于书中讲解了各种流派比如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艺术风格,这让我认识到现代艺术远比我之前想象的要深刻,更具有富有内涵的意义。

作者也讲述了不同艺术家的思路和注意的细节,这让我惊叹于他们要想出那么深奥的创作理念所需要具备的丰富知识和创意精神。

例如印象派画家莫奈、颇受争议的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等等。

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不仅让我们在审美上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也让我理解到了集思广益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变迁对创作风格的影响和培育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和人类精神遗产是非常重要的。

《艺术的故事》这本书的观点深刻而严密,既包含了艺术美学方面和文化人类学研究方面的学术理论,也包含了各种艺术品的观赏技巧和感受方法。

它不仅是一个学术的论述,也是一个对普通艺术爱好者的指南和引导。

这本书的阅读不仅让我通过视觉感受艺术,更让我从心理和文化层面上理解艺术的内在决定力。

这是我之前所没有的一类体验,让我感受到了更深层的对艺术的感悟和理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篇一:《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看完了《艺术的故事》,再回过头看书名和内容简介,不由觉得“故事”真的是再适合不过的形容了。

它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但是相比于说它讲述了一段关于艺术的历史,更多的是在叙述艺术和艺术家们的故事。

对于艺术的含义,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在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定义不同,而“艺术”这一概念则是武断地用一个思维框架来套所有艺术家的所有出品。

贡布里希认为,仅仅由于一幅画让他想起了童年而喜欢它,没有任何问题。

没有错误的“喜欢”,只有错误的“不喜欢”。

错误的不喜欢指的是任由偏见蒙蔽自己,丧失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

在序中贡布里希说道,“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而在书中他又说道,“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

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的辛劳和痛苦。

我们相信永远都会有艺术家诞生。

” 那么艺术家又是什么?书中提到,“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形状,现在则是购买颜料,为招贴板设计广告画。

”这两个例子冰山一角,并不能全面的概括一个艺术家的真正定义。

但这样的说法,也说明贡布里希对艺术并不持有崇敬而疏远的态度,他认为艺术家是亲近的,艺术也是可以亲近的。

他对艺术家们的创作是这么说的,“艺术家和批评家过去和现在都对科学的威力和声望深有印象,由此不仅产生了信奉实验的正常思想,也产生了不那么正常的思想,信奉一切看起来难解的东西。

”而在如何欣赏艺术方面,贡布里希也作了详述:既然艺术是一种美,那么欣赏艺术,就不应该着重于“艺术学”或者“艺术史”所关注的东西,而应该去欣赏一种美,从艺术作品中寻求共鸣。

按照作者的说法,艺术家们创造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如何做到“合适”,而这个“合适”在欣赏的时候,也是最应该看重的。

《艺术的故事》 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 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是一种让人们感受美的表达方式,它以独特的形式和艺术家自身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给人们带来视觉、听觉和心灵上的震撼。

近日,我有幸读到了一本名为《艺术的故事》的书籍,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不同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让我更深刻地领略到了艺术的魅力。

书中首先介绍了绘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绘画是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艺术家能够将内心的世界展现给观众。

无论是印象派的柔和细腻,还是抽象表现主义的狂热奔放,每一种绘画风格都在传递着艺术家独特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

如同书中所言:“绘画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通过画笔和颜料,艺术家创造了他们心中的美。

”随后,书中又介绍了音乐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诗歌,通过音符和旋律的组合,艺术家能够表达出无数的情感与情绪。

从古典音乐到现代流行音乐,每一种音乐风格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律与意境。

读完这一章节,我不禁想起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那种激昂奋进的旋律仿佛在书页间跃然纸上,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魅力。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戏剧艺术、舞蹈艺术以及电影艺术等多个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各有特点,但它们都通过独特的方式将冷冰冰的文字和形象变得生动有趣,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艺术所传达的情感。

在书中,我了解到了不少著名的戏剧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以及一些有着深远影响的舞蹈作品,如《天鹅湖》。

这些作品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剧情的扣人心弦,更在于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和对细节的把握。

通过阅读《艺术的故事》,我开始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的表达方式。

通过艺术,我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的繁杂琐碎中抽离出来,进入到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中。

艺术家们用自己的创作将美呈现给世人,让人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也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正如书中所言:“艺术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人类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变迁。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主要内容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主要内容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主要内容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艺术关乎于美学,而美学又属于哲学范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学经。

艺术不是狭义的美,更不是肤浅的真实。

只有美的艺术是空洞的,为追求美而失去内容的艺术,或是“只剩下美”的美,还美吗?如果每日从早到晚艳阳高照,人们便不会阳光有多美好,更不会为日出而欣喜,为日落而惋惜。

什么是艺术,是玄而又玄的问题。

艺术像光,难以捕捉和描述,好事者只能描绘被光普照的万物来彰显它,而爬梳又是描绘的理想方式,于是《美的历程》、《艺术史话》等书籍陆续问世,而《艺术的故事》实为个中佼楚。

贡布里希爵士自不必说,范景中先生对于此书的钟情与使命感令人钦佩。

先生将此书读了15遍,想必感悟颇深。

而取道先西后中这条路径,也定会使先生有郎世宁式的成绩吧。

读罢《艺术的故事》,我的脑海中充斥着一幕幕史诗般的艺术结晶,那些色彩、结构不断地混合、重叠,仿佛DNA在不断地攀升与回归。

从荷马史诗中的克里特岛出发,将尼罗河流域的神迹引向心灵的出埃及记。

拜占庭将希腊的美冰封了起来,它像颗睡莲的种子,避过兵戎、骗过时间,沉睡千年。

直到乔托丢它入水,古莲在罗马人的热泪中晕开千年的绿意,催开文艺复兴的芳芬。

高更的恐惧促使现代艺术越过帕台农神庙的石马,又回到了童年的木马。

恐惧让艺术诞生,敬畏让艺术纯粹,疯狂让艺术自由生长,理性让艺术回归。

这是一首史诗般的交响,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旅程。

消融的雪水茁壮成奔腾的江河,又分身成众多小河,滋养着一方之地。

这些支流有些在“忠于自然”与“理想之美”的冲撞中干涸,有些在“风格”与“主义” 隔绝的湖泊中达到自顾自的丰饶。

阿克那顿的旁门异教、黑暗时期的混乱骚动、宗教改革时期的的艺术危机、法国大革命时期传统的中断…艺术史上那些险些切断脉络的时刻的令人感叹。

出征武士脚踝扭动的刹那,尤利西斯与继母眼神对望的瞬间,教堂墙上的制幻之洞,蒙娜丽莎迷幻的嘴角,暴风雨中空气的重量,阳台上的刺目光线…艺术史上那些伟大的韵脚令人震颤。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是哈罗德·斯皮罗(Harold Speed)所著的一本艺术史书籍,以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艺术的起源、发展和各种流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和一些感悟。

第一章:艺术的原始时代斯皮罗在本章中讲述了艺术的原始时代,即人类最早开始表达自己的创作欲望和审美观念的时期。

他指出,原始艺术作品的形式简单朴素,主题多涉及到生存、狩猎、宗教等与人类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

这让我联想到了现代艺术中对生活和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如写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等流派。

第二章: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在这一章节中,斯皮罗讲解了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特点和发展。

他提到了希腊雕塑艺术的高度发展和对人体比例的准确追求,这让我对古希腊人在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深感敬佩。

而古罗马艺术则更加强调宏伟和雄伟的气势,这体现了罗马帝国的特点和文化自信。

第三章:中世纪艺术中世纪艺术以宗教为主题,更多地体现了对神圣和信仰的崇拜。

斯皮罗在本章中详细介绍了中世纪建筑和壁画艺术的发展,强调了寺庙和教堂等建筑的独特之处。

这使我想到了目前仍然保存完好的许多中世纪教堂和大教堂,它们不仅是宗教的象征,也是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

第四章: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艺术的重要转折点,斯皮罗在本章中详细描述了文艺复兴艺术家对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研究和模仿。

他指出,文艺复兴追求真实和自然主义表达,提倡以人为中心的艺术创作,这对于当代艺术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巴洛克艺术则追求感官上的上瘾和戏剧性效果,通过复杂的构图、明暗对比和运动的表现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斯皮罗的解读让我对巴洛克时期艺术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欣赏和理解当代艺术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第五章: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印象派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一场改革运动,斯皮罗在本章中详细介绍了印象派画家们对光线、色彩和透视的新探索。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史著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为我们展现了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的艺术发展历程。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感悟。

书中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这句话打破了我们对艺术的固有认知,让我开始思考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在贡布里希看来,艺术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而是由一个个具体的艺术家通过他们的创作实践所塑造的。

每个艺术家都在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在阅读史前艺术的部分时,我被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洞穴壁画所震撼。

那些简单而生动的线条和图案,是人类早期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记录。

尽管它们在技法上显得原始,但却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

这些作品让我意识到,艺术的起源并非出于纯粹的审美追求,而是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密切相关。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埃及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埃及艺术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程式,其目的是为了永恒地保存法老和神灵的形象。

这种艺术形式强调秩序、对称和稳定,反映了古埃及社会高度的组织性和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规范,古埃及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有些刻板和缺乏变化。

古希腊艺术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古希腊人追求完美的比例和和谐的形式,他们创造的雕塑作品如《米洛斯的维纳斯》和《掷铁饼者》至今仍然被视为艺术的典范。

古希腊艺术强调对人体的真实描绘和对美的理想化追求,这种理念对后来西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的艺术充满了宗教色彩。

教堂中的彩色玻璃窗、壁画和雕塑,都是为了向信徒们传达宗教的教义和故事。

在这个时期,艺术成为了宗教的重要工具,其目的是引导人们的心灵走向虔诚和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

艺术家们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巅峰。

艺术的故事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最近看的书是英国贡布里希爵士的艺术书籍《艺术的故事》,同样把书中我觉得有意思的观点和内容分享给大家(以下文中划线句子为书中原文)。

他们总是使用那些方法和发现,使题材的含义更进一步贴近我们的心灵。

他们是些男男女女,具有惊人的天赋,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

于我们自己,也就是艺术家的公众。

通过我们的冷漠或我们的关心,通过我们的传统的命脉不致中断,保证艺术家仍然有机会去丰富那串宝贵的珍珠,那是往昔这本书作为艺术书籍中非常流行的著作,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出版50多年来,一直是这一领域无可匹敌的入门书。

书很厚,断断续续看了两三周才看完。

工作室公众号每天会更新一副世界名画,看到很多更新过的名画都出现在这本书里被作者介绍,不同的角度,很有意思。

之前看的很多谈论艺术的书会把艺术“高雅化”,或者说“高级化”,那些绝世珍宝,看似极其高不可攀,一群天才和疯子,聚在一起或分散在各处,进行各项伟大的创作。

这些作者与其说是在解释艺术是什么,还不说是在塑造艺术什么,这里艺术的高级感其实更多来自距离感,而不是作品本身的魅力。

这本书跟很多艺术类书籍不同的一点在于,对艺术的去“高级化”,它相比于大部分艺术书籍更诚实,也更深刻。

正是因为作者对艺术的足够了解,所有他才能平易近人的告诉你一些浅显易懂的艺术人物和事件。

他没有刻意营造艺术的神秘感,也没有塑造艺术高不可攀的距离感,他就像介绍老朋友一样,轻松自然的向我们倾诉一些艺术和艺术家的故事。

艺术家其实很像一群认真过家家的小孩,他们用他们的想象力和执着,创造了一些他们觉得很有趣的东西,这些东西不小心被一些“正经人”发现和喜欢。

然后这些任性的“小孩”得益于这些“正经人”的喜爱,可以一辈子从事这些让他们痴迷的过家家游戏。

关于艺术的定义,作者在书中解释的很清楚了:“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他们是些男男女女,具有惊人的天赋,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摘要:《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是上《中外设计史专论》这门课程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推荐的,其实刚一开始翻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很枯燥乏味,但是细读下来却对这本书有了些许敬意。

《艺术的故事》是贡布里希爵士编著的,书中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20世纪前半叶的实验艺术发展历程。

里面的内容很多,绘画、雕塑、建筑均有所涉及。

倘若是其它艺术史类的著作,六七百页厚的书籍细看下来多少是需要些勇气的。

还好本书通俗易懂,简明晓畅的语言就能表达严肃的题目。

关键词:艺术;基督教;文艺复兴;东方艺术前言“艺术”是个遥远而崇高的词。

每当我在一瞥中恍惚所见“艺术”两字,便畏惧般地匆匆避开,深怕自己如赤子的无知引来对其的亵渎。

在中国,艺术的发展自商周的青铜器墓室中的壁画至高山流水的音乐翩翩优雅的舞蹈及唐煮宋点明沏泡的茶道,而如今我们更多的是在追求对古时的悠远的怀想而非致力于创造新鲜的血液。

所以怀揣着一个中国梦的我总是梦想,在我的中国我们的中国里,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伟大艺术家,创造出一代又一代的巅峰之作。

只因我在少时总是摒弃了对于艺术的亲近的念头,无论是童年时期的习画或是书法,总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此类不成爱好便也只能草草了事。

而如今当我真诚地怀着强烈的膜拜之心看那古今集大成者的书画杰作或是身边同龄人引以为傲的大笔一挥的作品,便又为以前的年幼无知后悔不已。

身处中国,目光所及之处是遍地开花的书法国画古玩。

面对市场上充斥的良莠不齐的作品,如何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至关重要。

但是敲开艺术领域的大门是件极其艰难的事儿,因为你永远也猜想不到这个圈子里的都是些什么物种。

他们或孤僻或癫狂或神经质或敏感得要命(此皆艺术家们的独有特色)。

书房里曾有摞成一刀的书画册,其中的仕女图我到如今也没看出有什么稀罕劲儿。

然而读《艺术的故事》时我看见贡布里希说过:“事实上,左右我们对一幅画的爱憎之情的往往是画面上某个人物的表现方法。

”这样的一句话打消了我对古代美女们丰满肥美的脸庞以及狭长细小的眯眯眼因不解而产生的反感。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小学生版《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最近读了一本超级有趣的书,叫《艺术的故事》。

这本书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打开它,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奇妙的艺术世界。

书里讲了很多艺术家的故事。

比如说达芬奇,他画的《蒙娜丽莎》那可是世界闻名呀!蒙娜丽莎的微笑特别神秘,好像藏着好多好多的秘密,让人忍不住一直盯着看。

还有梵高,他的画色彩特别鲜艳,像《向日葵》,那些黄色的花瓣就像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可好看啦!我还知道了艺术的发展历程。

原来很久以前,人们画画和现在很不一样呢。

以前的画可能没有那么逼真,但也有自己独特的美。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艺术就像我们的好朋友,它能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感受到不一样的美好。

小朋友们,你们也快来读一读这本书吧!《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嘿,小伙伴们!我来跟你们分享我读《艺术的故事》的感受啦。

这本书里有好多好玩的事儿。

比如说,有个叫米开朗基罗的大师,他雕刻的大卫像可威风啦!那肌肉线条,就好像真的有力量一样。

还有埃及的金字塔,那么大那么高,古代的人可真厉害,能建造出这么神奇的东西。

我以前以为艺术就是画画,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艺术有好多形式呢,雕塑、建筑、音乐都是艺术。

就像我们学校的合唱团唱歌,那也是一种艺术表演呀。

我现在更喜欢艺术了,因为它让生活变得更有趣。

你们也快去看看这本书,说不定会有和我不一样的发现哟!《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同学们,我读了《艺术的故事》,真是太有意思啦!书里有好多漂亮的画,像莫奈的《日出·印象》,那水面上的光影,就像在跳舞一样。

还有中国的山水画,那些山峰、树木、河流,让人感觉好像走进了画里。

我还知道了一些艺术家的有趣经历。

比如毕加索,他的画风一直在变,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可好玩了。

艺术就像一个大乐园,有各种各样的惊喜等着我们去发现。

大家一起读这本书,一起在艺术的乐园里玩耍吧!《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读的《艺术的故事》。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_艺术的故事读书心得五篇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_艺术的故事读书心得五篇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_艺术的故事读书心得五篇《艺术的故事》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艺术的故事的读书笔记,仅供大家参考。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1《艺术的故事》是贡布里希爵士编的,书中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20世纪前半叶的实验艺术发展历程。

里面的内容很多,绘画、雕塑、建筑均有所涉及。

倘若是其它艺术史类的著作,六七百页厚的书籍细看下来多少是需要些勇气的。

还好本书通俗易懂,简明晓畅的语言就能表达严肃的题目。

与一般美术史不同,这本书既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也不是用一些抽象难懂的“主义”来概括美术史,而是描述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

贡布里希认为艺术的发展是在艺术家不断解决由社会和艺术传统自身所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形成的。

在导论中,他就骇人听闻地说:“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当然,当我们大致读过他所讲述的历史,再看到他说艺术的故事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故事”时,就会真正明白他的意思。

一般公众已经安于一种观念,认为艺术家就应该创作艺术,跟鞋匠制作靴子没有多大差别。

这种观念等于说,一个艺术家应该创作他曾看见过被标名为艺术的那种绘画或雕塑。

人们能够理解这个含糊的要求,但是遗憾,那正是艺术家唯一做不到的事情。

以前已经做过的东西不再出现任何问题,也就没有任何任务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干劲。

但是批评家和“博学之士”有时也有类似的误解之过。

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

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中的辛劳和痛苦。

贡布里希的讲述完美而亲切,平易近人的作品,艺术理论被以通俗的方式叙述出来,作为例子的艺术品的选用真的很合适。

读者和作者也可以取得较好的互动。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是贡布里希的经典之作,这部著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叙述,为我们展现了艺术发展的漫长历程。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一同穿越时空,领略了各个时期艺术的魅力与风采。

书中开篇便指出,没有所谓的“艺术”,只有艺术家。

这一观点让我对艺术的定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过往的观念中,我们往往将艺术视为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存在,然而贡布里希告诉我们,艺术是由一个个具体的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情感和想法,正是这些因素赋予了艺术作品独特的生命力。

在古代艺术部分,埃及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埃及艺术的特点是高度的程式化和象征主义。

比如,法老的形象总是被描绘得无比庄严和神圣,身体的比例和姿态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这种程式化并非是艺术家缺乏创造力的表现,而是为了传达永恒和稳定的观念。

因为在埃及人的信仰中,死亡并非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所以他们希望通过艺术来使生命得以永恒。

希腊艺术则是对自然和人体美的崇尚。

希腊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人体的比例和结构,试图用最完美的形式来表现人体。

他们的雕塑作品充满了动态和生命力,如《掷铁饼者》,运动员瞬间的动作被凝固在大理石中,展现出一种力量与美的结合。

这种对人体美的追求,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艺术,也为后世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罗马艺术在继承希腊艺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纪念性。

罗马的建筑,如万神殿和斗兽场,展现出了宏伟的气势和精湛的工程技术。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罗马帝国强大实力的象征。

中世纪的艺术则充满了宗教色彩。

教堂的彩色玻璃窗、壁画和雕塑,都是为了向信徒们传达宗教的教义和故事。

哥特式建筑的高耸尖顶,仿佛要引领人们的灵魂升入天堂。

在这个时期,艺术成为了宗教的重要工具,帮助人们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和寄托。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艺术家们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精神,追求真实和自然的表现。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的故事》读后感在翻开《艺术的故事》这本书之前,我对艺术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那些挂在博物馆墙上的名画,以及摆在展厅里的雕塑。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中,我仿佛被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了创造力、激情和无尽想象力的艺术殿堂。

贡布里希在书中讲述了从远古时期的洞窟壁画,到现代艺术的种种演变。

这不是一本枯燥的艺术史教材,而是一部充满了生命和情感的艺术之旅。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章节。

文艺复兴,这个词汇听起来如此高大上,但在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家,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名字,而是有着喜怒哀乐、有着追求和困惑的普通人。

比如达芬奇,我们都知道他的《蒙娜丽莎》举世闻名,但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他为了画好一幅画,会反复地研究人体结构,会做无数的笔记和草图。

他不仅仅是在画画,更是在探索真理,试图用画笔揭示这个世界的奥秘。

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小型的艺术展览。

展览的场地不大,人也不算多,但就在那个小小的空间里,我却感受到了艺术的巨大力量。

其中有一幅画,画的是一个普通的街角。

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也没有绚丽的色彩,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街道,路边有几棵树,还有一个卖水果的小摊。

但就是这样一幅看似平凡的画,却让我久久驻足。

我凑近了仔细看,发现画家在笔触上的运用简直精妙绝伦。

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那些树木的纹理,仿佛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水果摊上的水果,色泽鲜艳得似乎能闻到它们的香气。

我不禁想象,画家是在怎样的一个清晨或是黄昏,坐在这个街角,用心去感受这里的一切,然后把他眼中的美好用画笔记录下来。

这让我想起了书中提到的那些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他们也是如此用心地去观察生活,去捕捉那些细微而又美好的瞬间。

他们不满足于表面的形似,而是追求神似,追求能够触动人心的力量。

再回到《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我发现艺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充满了曲折和挑战。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追求。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是一本关于艺术发展历程的经典著作,作者贡布里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叙述,为我们展现了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社会的艺术演变。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艺术的本质、发展以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开篇便指出,艺术的起源并非出于某种高尚的目的,而是与人类的生存和实践密切相关。

在史前时期,人们绘制洞穴壁画可能并非为了追求美,而是出于某种实用的目的,比如记录狩猎场景或祈求神灵的庇佑。

这种原始的艺术形式虽然简单粗糙,但却蕴含着人类最初的创造力和对世界的观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艺术逐渐从实用走向审美。

在古埃及,艺术主要服务于宗教和王权,其风格高度程式化,强调永恒和稳定。

人物形象遵循严格的比例和规范,仿佛是为了展现超越现实的神圣秩序。

而在古希腊,艺术则更加注重对人体美的表现,追求真实和自然。

古希腊艺术家们通过对人体比例和动态的精确把握,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雕塑作品,如《米洛斯的维纳斯》和《掷铁饼者》。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人体的完美形态,更传达了古希腊人对理性、和谐与美的追求。

中世纪的艺术则深受基督教的影响。

教堂成为了艺术的主要载体,彩色玻璃窗、壁画和雕塑等都以宗教故事为主题,旨在向信徒传递宗教教义和精神力量。

哥特式建筑的高耸尖顶和华丽装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崇高的氛围,使人在仰望中感受到上帝的伟大和威严。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艺术家们重新审视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传统,并将其与当时的科学、哲学思想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大师的出现,标志着艺术在技法和表现力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其神秘的微笑和细腻的笔触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大卫》展现了人体的力量和美感;拉斐尔的绘画则以优美的线条和和谐的色彩著称。

在随后的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艺术风格变得更加华丽和富有装饰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看完了《艺术的故事》,再回过头看书名和内容简介,不由觉得“故事”真的是再适合不过的形容了。

它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但是相比于说它讲述了一段关于艺术的历史,更多的是在叙述艺术和艺术家们的故事。

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艺术家讲述的一个故事,书中有一半都是图片,作者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这些故事用大众的语言娓娓道来。

所以从书中,我们不只看到了艺术的发展历程,也看到了各个时代的艺术家们的生平故事。

作者给了这些艺术家们新鲜的血肉,而非人物介绍中如“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973年),立体画派创始人”这样冰冷的文字。

艺术家是鲜活的,他们存在于不同的时代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作为普通人类思考着关于自己与世界的事,他们把自己的思想成果酿造成艺术作品,所以这些艺术作品也是鲜活的,是艺术家们的一部分。

对于艺术的含义,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在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定义不同,而“艺术”这一概念则是武断地用一个思维框架来套所有艺术家的所有出品。

贡布里希认为,仅仅由于一幅画让他想起了童年而喜欢它,没有任何问题。

没有错误的“喜欢”,只有错误的“不喜欢”。

错误的不喜欢指的是任由偏见蒙蔽自己,丧失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

在序中贡布里希说道,“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而在书中他又说道,“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

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的辛劳和痛苦。

我们相信永远都会有艺术家诞生。


那么艺术家又是什么?书中提到,“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形状,现在则是购买颜料,为招贴板设计广告画。

”这两个例子冰山一角,并不能全面的概括一个艺术家的真正定义。

但这样的说法,也说明贡布里希对艺术并不持有崇敬而疏远的态度,他认为艺术家是亲近的,艺术也是可以亲近的。

他对艺术家们的创作是这么说的,“艺术家和批评家过去和现在都对科学的威力和声望深有印象,由此不仅产生了信奉实验的正常思想,也产生了不那么正常的思想,信奉一切看起来难解的东西。


而在如何欣赏艺术方面,贡布里希也作了详述:既然艺术是一种美,那么欣赏艺术,就
不应该着重于“艺术学”或者“艺术史”所关注的东西,而应该去欣赏一种美,从艺术作品中寻求共鸣。

按照作者的说法,艺术家们创造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如何做到“合适”,而这个“合适”在欣赏的时候,也是最应该看重的。

这关于艺术的“故事”,作者从很久很久以前——史前,一直讲述到了现代。

过去的作品并不是仅仅被当成纯粹的艺术品,而是有明确用途的东西。

原始艺术并不章法着技艺的原始,因此他们的东西看起来不顺眼是因为手艺有限。

土著艺术家用自己最喜欢和最顺手的形状构成人物或面孔,或许不太像,但却会保持一种图案的统一与和谐,有时也含有特殊的寓意。

他们只需要知道它“是”什么,而不需要它看起来“像”什么。

关于字画同源的埃及艺术只有一章,且和后世艺术其实是不同源的。

埃及艺术的特点表现为两点: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

他们的艺术无意给人观看,意在“使人生存”,因而重要的不是“好看”,而是“完整”。

到公元前7世纪至5世纪,“埃及人曾经以知识作为他们的艺术基础,而希腊人则开始使用自己的眼睛了。

”他们开始尝试表现出事物在他们眼中的真实形象,但也并未完全摒弃古老的观念,依然十分注重表现人体结构,注重关于形式的知识。

直到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才出现“肖像”的观念。

艺术家发现了既能赋予面目生气又不破坏其美的两全之策,并且懂得了怎样捕捉个别人的心灵活动和某个面孔的特殊之处。

在对中国艺术的描述上,贡布里希的认知很有趣,他提到中国艺术家不像埃及人那么喜欢有棱角的生硬形状,而是比较喜欢弯曲的弧线。

他还提到了据说临摹自顾恺之的一幅责妻图,他称之为“具有我们所称道的中国艺术的全部高桂和优雅之处。

画中的姿势和布置十分清楚,人们对一幅阐明事理的图画所可期待的能是已尽。

此外,它也表明中国艺术家已经掌握了表现运动的复杂艺术。

这幅中国早期作品中没有丝毫生硬之处,因为画中特别喜欢使用起伏的线条而赋予整个画面一种运动感。

”的确,回想起来从青铜时代的饕餮纹开始,中国纹饰艺术从来没有脱离对曲线塑造的追求。

而在人物画还在中国画中占领主导地位的时代,中国画家有一个算一个都可以说是曲线控。

流畅的曲线和动势以及人物优雅的姿态和柔和的神情,这些是一直延续至今的中国味道。

而中国画进入山水画时代后有关“意境”的问题凸显出来。

“有时画家啊就觉得自己分明是在进行这种探险航行。

他们想重新观看世界,把肉色粉红。

苹果非黄则红之类公认的观念和偏见完全抛开。

”表现方式的不同是艺术家的决定,也
左右了我们对一幅画作的回应。

艺术家追寻的是一种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感,“合适”。

但是至于艺术家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合适”,效果,我们却不能带有很多先入之见。

因此所谓的“艺术法则”并不是固定的。

而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变化的。

古代的艺术家们同时需要考虑他们作画的目的,宗教等等。

我们需要在了解了艺术家不同的目的等等的因素之后,才能更好的了解一幅画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样的。

卢浮宫的一位馆长曾说了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艺术的故事》:“几乎就像《蒙娜丽莎》一样著名。

”这本书在大众中很快就大受好评,贡布里希也在序当中写道:“此书的意图,是为了所有面对一个奇异而迷人的领域,觉得需要一种初步指南的人。

”艺术原是捉摸不清的,是神秘高深的,但是贡布里希把艺术的历史讲得简单有趣,就像近在身边的,拉近了艺术与人的距离,于是,贡布里希仅仅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我们也只是听故事的人。

因为这故事有趣,而亲近、热爱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