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微生物资源的收集和保藏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采集原则与要求
01
02
03
04
无菌操作
采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原则,避免污染标本。
正确选择采集部位
根据不同感染类型选择相应的 采集部位,如呼吸道、泌尿道
、伤口等。
采集足量标本
确保采集到足够数量的微生物 ,以满足后续实验需求。
及时送检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 进行检测,避免延误诊断和治
疗。
确保采集顺利进行。
PART 02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
REPORTING
2024/1/28
7
空气微生物采集
采样时间选择
通常在清洁后和消毒前进 行空气采样,避免人为因 素干扰。
2024/1/28
采样高度
距离地面1.5米左右的高度 进行采样,以反映室内空 气污染情况。
采样方法
使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设置合适的采样流量和时 间,进行空气微生物的收 集。
2024/1/28
5
采集前准备工作
了解患者病情
熟悉患者病史、症状、 体征等,以便选择合适
的采集部位和方法。
2024/1/28
准备采集用品
根据采集部位和需要准 备相应的采集用品,如 无菌棉签、试管、培养
基等。
消毒处理
与患者沟通
对患者采集部位及周围 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减
少污染可能性。
6
向患者解释采集目的和 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标本处理
标本保存
根据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涂 片、培养、药敏试验等。
按照相关规定妥善保存标本,确保标本在有 效期内可用于复检或质量控制。
2024/1/28
17
常用检测方法介绍
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ppt
2.沙土管干燥保藏法(略)
3.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是目前常用的较理想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较低温度 下,(-18℃),快速地将细胞冻结,并且保持细胞完整,然后 在真空中使水分升华。在这样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都暂时停止,不易发生变异。一般可保存5~10年左右。
4.液氮保藏法
是适用范围最广的微生物保藏法,其保存期最长。因为液氮的温度 可达-196℃,远远低于菌种新陈代谢作用停止的温度(-130℃), 故此时代谢活动已停止。保藏期一般为2~3年,长的可达9年之久。
种时,先将原种制成若干管液氮菌种作为长期保藏用菌种,然后 再制一批冷冻保藏菌种作为用户分发用。约经5年后,假定第一 代(原种)的冷冻干燥保藏菌种已分发完毕,就再打开一支液氮 保藏原种制备大量冷冻保藏菌种,这样下去,至少在20年内,凡 获得该菌种的用户,至多只是原种的第二代,从而保证了保藏菌 种与分发菌种的高质量标准。
保藏斜面活化斜面来自2、复壮:使微生物活性恢复的同时,恢复其优良的生产性能。
保藏斜面 平板分离(自然分离,剔除退化菌种) 活化斜面
六、菌种保藏机构
菌种保藏机构的任务是:在广泛收集生产和科研菌种、菌株的基 础上,把它们妥善保藏,使之达到不死、不衰、不乱和便于交换使 用的目的。国际上很多国家都设立了菌种保藏机构。
▲ I FO(发酵研究所,日本大阪. Institute for Fermentation, Osaka, Japan ) ▲ NCTC(国家典型菌种保藏中心,英国伦敦. National Collection of Type Culture. London, United Kingdom) ▲ NRRL(Northern Utiliz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vision,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Peoria, U.S.A. 美国农业 部、北方开发利用研究部,美国皮奥里亚市)
菌种传代与保藏PPT
食品安全保障
通过菌种传代与保藏技术的优化, 保障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食品 安全。
环境保护
优化菌种传代与保藏技术,降低生 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 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菌种传代与保藏的未来发 展
菌种传代与保藏的技术创新
自动化技术
利用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 进行菌种传代与保藏,提 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良菌 种,提高其生产效率和适 应性。
生物反应器技术
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 模的菌种培养和保藏,实 现工业化生产。
菌种传代与保藏的科研进展
当菌种长到适宜大小时,可将其保存或进 行下一步实验,同时记录相关信息。
02 菌种保藏
菌种保藏的目的
01
02
03
长期保存菌种
通过保藏菌种,可以在长 时间内保持菌种的遗传稳 定性和活性,避免菌种衰 退或变异。
防止菌种丢失
对于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 菌种,通过保藏可以防止 意外丢失或遗忘。
维持菌种多样性
保藏多种类型的菌种,有 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促 进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 用。
新型保藏方法研究
研究更加高效、稳定的菌种保藏方法,如低温、真空、 干燥等。
菌种遗传稳定性研究
探究菌种在传代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防止菌种变异 和退化。
菌种互作机制研究
研究不同菌种之间的互作机制,为菌种组合和优化提 供理论支持。
菌种传代与保藏的社会影响
工业生产变革
菌种传代与保藏技术的发展将推 动工业生产的变革,提高生产效
保存菌种
通过传代可以将菌种保存起来,以备将来使 用或进行研究。
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共52张PPT)
用2%碘酒从穿能刺点。向外除画圆非消无毒,法至消作毒区静域直脉径达穿5cm刺以上取,涂血擦穿,刺否皮肤则2遍,不待干应从留置导管内取血。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1◎、经日人常工记气录道:吸使引⑤用分后泌抽进物血行消前毒时应间累将积,标使签用超贴过1于000小血时培的应养加强瓶监测颈或更上换,建立标紫外签线消内毒使容用包登记括本,病每周人用7基5%本酒精信擦拭息灯管、并记录 其他使用中消采毒液血染菌时量:间≤1、00cf采u/m血l 部位。注意不要把标签贴在培养瓶条形码上,否则
无1、关采物样品时不间得段进:入在手消术毒室处,理洁后净,区操的作物前品进需行经采清样洁消毒处理方可进入
※ 抽血后未及时混匀血液凝固 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 Ⅰ类环境:洁净手术室Ⅰ、Ⅱ、Ⅲ、 Ⅳ级:
手术用房各种物体表面在每日术前和术后湿式擦拭清洁、消毒;
☂手术器械、穿刺针等:无菌生长 ☂血培养次数和采血时间 四、对可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经支气管镜直接吸引 无痰可用3%---5%NaCI 5ml雾吸约5min导痰
※ 储存环境标本来源4℃冰箱----痰、尿液、粪便、活检组织、 气枪冲洗物、导尿管、心包积液、脓和伤口分泌物等
※ 室温(25℃)---血液培养、脑脊液、泌尿生殖道、眼、耳、 鼻、喉、血管导管尖、体液、厌氧菌培养标本。
美国的理念
1970年以前,美国的医院定期对空气和环境表面(如地面、墙壁、台
面)进行培养。到了1970年,CDC和美国医院协会(AHA)主张 停止对环境的常规培养,因为医院感染发生率与空气或环境表 面中总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不相关。且环境表面或空气中微生物 含量的允许水平也没有有意义的标准。1970---1975年,美国有 25%的医院减少了这种常规的环境培养工作--------一个已经持续 的趋势。
《菌种的传代与保藏》课件
04
CATALOGUE
菌种传代与保藏的注意事项
防止菌种污染与变异
01
02
03
严格控制传代过程
在菌种传代过程中,应采 取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以保 证菌种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
避免频繁传代
频繁传代会导致菌种变异 ,因此应合理控制传代次 数。
保持菌种遗传稳定性
通过菌种传代,可以持续获得相同特 性的菌株,为科学研究、产品开发、 质量控制等提供可靠的实验材料。
菌种保藏的原理与重要性
菌种保藏是长期保存菌种的有效方法,其原理在于创造不适宜菌种生长的环境条 件,使其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菌种的保存期限。
菌种保藏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菌种丢失、保障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 人的合法权益。
05
CATALOGUE
菌种传代与保藏的应用前景
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要点一
基础生物学研究
菌种传代与保藏技术对于基础生物学研究至关重要,如微 生物分类学、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等。通过菌种传代与保 藏,科学家可以深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基因组 学和蛋白质组学等,以揭示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奥秘。
03
CATALOGUE
菌种的保藏技术
低温保藏法
总结词
一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通过降低温 度来降低菌种的代谢活性,延长菌种存 活时间。
VS
详细描述
将菌种保存在低温环境下,如冰箱的冷藏 室或冷冻室内,使菌种处于休眠状态,降 低其代谢活性,减少菌种变异和污染的机 会。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菌种的短期保藏 。
业的发展。
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及运送PPT课件
,避免碰到其它
组织
1. 用一压舌板压 住舌
2. 用无菌拭子在 后咽部、扁桃体 及发炎部位采集 标本
1.将一藻酸钙拭子经 鼻腔轻轻插入鼻咽 喉部
2. 缓慢转动拭子5秒 钟吸收分泌物
3. 取出拭子并床边 接种或将拭子放入 运送培养基
采集注意事项
采集标本应于抗生素治疗前,以晨起进食前为宜,取样前数小时内不 得用消毒药物漱口或涂抹病灶部位。
好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可提升实验室工作效率及病患照顾质量,降低医疗 成本。
临床标本的分类
带菌体液 痰液 咽拭子 尿液 粪便
其他类别
无菌体液 血液 脑脊液
关节腔积液 胸腹水、胆汁
其他类别
1. 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二、三级医院微生物标本 送 检率不应低于70%。
2.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脑脊液标本的运送
采集后应正确盖好,防止泄漏或容器外部留有残留物。常 温立即送检,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接种。脑脊液标本 送检的理想时间为 15 分钟内,半小时送检是可接受的,如 果送检时间超过 1 小时,则会影响结果。
注:某些细菌具有自溶酶,放置时间过长易自溶死亡,因此, 标本应立即送检,并且保温(禁止放冰箱,因脑膜炎双球 菌遇冷死亡)
标本采集
一般认为来自正常尿液是无菌的,而尿道口有正常菌群寄生,标本的采集 必须无菌操作。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_PPT幻灯片
低温定期移植法:
• 把培养好的斜面菌种放在低温干燥处保存, 定期移植,一般3~6个月移植一次(视菌种 特征而定)。也可以用穿刺培养,定期移植 法保藏细菌,其效果也较好。
• 穿刺培养是将含0.6%~0.8%的琼脂培养 基装试管灭菌后直立冷凝后,用接种针尖 挑取少量菌体,垂直刺入琼脂培养基中心, 放在适当温度下培养,待菌长好后即可放 低温保存,此法较斜面保存有利,大肠杆 菌可保藏2年以上不发生明显变异。
• 甘油管保藏法:是利用微生物在甘油中 生长和代谢受到抑制的原理达到保藏目 的。其方法是,将40%的甘油高压蒸汽灭 菌待用。将培养好的斜面菌种用无菌种 用 无 菌 水 制 成 高 浓 度 的 菌 悬 液 (108 ~ 1010/ml)。取1ml灭菌甘油放入与甘油充 分混匀,使甘油浓度约为20%,于-20℃ 下冻存。
菌种菌种保藏
伤细胞。 在缓慢冷冻时,胞外基质一般较快结冰而 形成冰晶使基质浓度增高,造成细胞水分 外渗而大量脱水,可能使细胞死亡。如快 速降温,胞内也很快形成冰晶,胞内外渗 透压基本平衡,同时胞内冰晶较小,对细 胞及原生质膜的损伤也较小,菌株不易死 亡,影响也较小。
• 菌种是从事微生物学及生命科学研究的 基本材料.
• 微生物具有生命活力,在传代过程中易 发生变异甚至死亡,因此菌种保藏是一 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微生物学基础工 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药品微生物工 作中的一项常用技术。
• 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是要使菌 种生产能力和与生产工艺相适应 的优良性状保持稳定,当然做不 到绝对不变,只是力求把这种衰 退现象推迟减缓到最低限度。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PPT课件
實驗程式7
(微生物的分離—平板塗抹法)
實驗程式8
(微生物的分離—平板劃線法)
每組取無菌培養皿2付,在皿底貼上標籤,注明事項。取已熔化 的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倒入平皿,製成平板。
凝固後,用接種環取相應的 菌液一環(10-5或10-6)在平板上 劃線(教師作示範)。 1.連續劃線法:將挑取有樣品的接種環在平板培養基表面作連續 劃線(圖-5)。完畢後,倒置於28~300C溫室培養。 2.分區劃線法:用接種環以無菌操作挑取土壤稀釋液1環,先在 培養基的一邊作第一次平行劃線3—4條,再轉動培養皿約600C 角,並將接種環上剩餘物燒掉,待冷卻後通過第一次劃線部分作 第二次劃線會,同法依次作第三次和第四次劃線(見圖-5)。 劃線完畢,蓋上皿蓋,倒置於28~300C溫室培養。
液體接種法:包括從斜面菌種接入培養液,或從液體菌 種接入液體培養液,兩種情況都可以用接種環接種。但 在培養量比較大的情況下,液體接種宜採用移液管接種, 同時要求無菌操作。
穿刺接種法:用接種針經火焰滅菌後,沾取少量菌種, 垂直地穿入試管固體培養基中心至底部,然後沿著原接 種線將針拔出,要做到手穩、動作輕巧迅速,最後塞上 棉塞。再將接種針上殘留的菌體在火焰上燒掉。
2. 用無菌的脫脂牛奶將新鮮斜面菌種製成牛奶菌種懸液,無菌 操作裝入安瓿管中(裝量不超過其體積的1/3)。 3. 預凍:將分裝好的安瓿管在-25~-400C之間的乾冰酒精 中進行預凍,1h後即可抽氣進行真空乾燥。 4.真空乾燥:預凍後放入真空乾燥箱中,開啟真空泵進行乾燥。 5.封管前將安瓿管裝入多歧管上,開啟真空泵,當真空度達到 0.01mm汞柱後用火焰熔封。 6.做好的安瓿管放入冰箱中保藏。
實驗程式17
(微生物培養中的氧氣條件-厭氧培養)
常见微生物的菌种保藏及原理ppt课件
(三)、菌种保藏的方法
1、斜面低温保藏法 2、石蜡油封藏法 3、砂土管保藏法 4、麸皮保藏法 5、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 6、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种生长完全后,置于4℃ 左右的冰箱中保藏,每隔一定时间(保藏期)再转接至新的斜面 培养基上,生长后继续保藏,如此连续不断.此法广泛适用于细菌、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大多数微生物菌种的短期保藏及不宜 用冷冻干燥保藏的菌种.放线菌、霉菌和有芽孢的细菌一般可保 存6个月左右,无芽孢的细菌可保存1个月左右,酵母菌可保存3个 月左右.如以橡皮塞代替棉塞,再用石蜡封口,置于4℃冰箱中保藏, 不仅能防止水分挥发、能隔氧,而且能防止棉塞受潮而污染.这 一改进可使菌种的保藏期延长.
该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容易推广,存活率高,故科研和生产上对 经常使用的菌种大多采用这种保藏方法.其缺点是菌株仍有一定 程度的代谢活动能力,保藏期短,传代次数多,菌种较容易发生变 异和被污染.
2、石蜡油封藏法
此法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过菌并已蒸发掉水分的液体石蜡倒入 培养成熟的菌种斜面(或半固体穿刺培养物)上,石蜡油层高出 斜面顶端lcm,使用的液体石蜡要求优质无毒, 化学纯规格,其灭菌条件是:150~170℃烘箱内灭菌lh;或121℃ 高压蒸汽灭菌60~80min,再置于80℃的烘箱内烘干除去水分.
(一)、菌种保藏的目的
微生物在使用和传代过程中容易发生污染、变异甚 至死亡,因而常常造成菌种的衰退,并有可能使优良菌 种丢失.菌种保藏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尽可能保持其原 有性状和活力的稳定,确保菌种不死亡、不变异、不 被污染,以达到便于研究、交换和使用等诸方面的需 要.
菌种的传代、保藏及菌液ppt课件
菌种保藏标签的规范与要求
菌种保藏标签必须规范、清晰,所有保藏 的菌种容器表面均应贴有相应的标签,标 签必须字迹清晰可见,应注明:菌种的名 称,系列号,传代次数,接种时间等。一 旦新一代菌种制备成功,上一代菌种务必 处理掉处理过程应记录。
2019
-
10
严格菌种的质量控制,确保菌种的质量 菌种的质量对检验至关重要,对实验式储 备的菌种而言,除了在起始阶段要对菌种 进行纯度和属性确认外,还应对每一次传 代都进行确认的质量控制系统。因为微生 物菌种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时,很可能发 生污染或变异,因此每次传代中至少要对 菌种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革蓝染色检查,必 要时应做菌种鉴定试验,所有被确认受到 污染的菌种应及时销毁,不得用于常规实 2019 验。
和培养条件、保藏方法、储存条件及保存 库址等。 2019 -
12
3.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 全防护措施规程,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进行 自我保护。 4.为了防止菌种污染或将污染传播到别处, 其他部门的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微生物实 验室。所有的意外情况,都必须立即向主 管部门报告以便得到及时解决。 5相关记录 在菌种的使用制备与保藏过程 中,应建立菌种制备、保藏和使用的记录 格式。
2019 7
严格控制菌种的传代
避免频繁购买菌种及复壮等费时、耗力的工作。 1.复溶菌种并转种 按菌种说明书要求复溶所转 菌种并转接于适当的增菌培养基内(为第一代) 2.鉴定菌种后制甘油冷冻管 经菌种特性鉴定后, 挑取纯菌落制成浓菌悬液用于制备甘油冷冻管 , 保存管(为第二代)同时挑取纯菌落接斜面,工 作用菌种(为第三代) 3.将第二代保存,第三代以适当温度培养后用于 试验
分离培养:伊红美兰培养基(EMB平板)
微生物标本采集PPT
四、标本采集—气道吸取标本
一、临床采样指征 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患者,无法自行咳
痰,可通过吸痰管从气道吸取标本。
二、标本采集 通过气管内插管将一次性无菌吸痰管推进呼吸道直至
遇到阻力后开始抽吸,留取标本在吸痰杯内。
四、标本采集—气道吸取标本
二、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
三、微生物实验室对标本的拒收标准
1. 标本采集至实验室接收过程间隔过长,或无标本采集时 间,或保存的温度不当。
2. 标本运送条件不正确:如厌氧培养标本却在有氧条件下 送检。
3. 容器不规范:如容器有裂缝或被打破导致标本泄露、容 器非无菌等。
4. 未贴标签或贴错标签:标本与检验目的不符合,如痰培 养送检尿标本;患者信息与标本不符,如女性患者送检 前列腺标本。
四、标本采集—血培养
二、标本采集: 1.菌血症: ① 采血时机: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30-60min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
采集,如已用药,则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集最佳。 ② 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除非怀
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应避免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 管常伴有定植菌存在。 ③ 采血工具:真空血培养瓶,如培养瓶的储存温度为2-8℃,应先复温 30min左右,平衡至室温再采血。同一部位双瓶采集时不建议更换针头。 ④ 采血次数、血培养瓶选择:对于成人患者,应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 血标本;每个部位应需氧和厌氧培养各一瓶。 ⑤ 采血量:影响阳性率的重要因素,过少明显降低阳性率,5-10ml/瓶。 ⑥ 皮肤、血培养瓶消毒:穿刺前皮肤和培养瓶口进行消毒并充分干燥。 ⑦ 避免采血管内空气注入厌氧血培养瓶。
课件病原微生物样本的采集、保存与运输定稿
•
•
病原微生物样本
基本原则 采集条件 采集要求 采样时间 样本种类 样本数量 采集方法
其他 食品制作环境
采 集
保 存
运 输
样本来源
病人 从业人员 可疑食品
可采集的样本和样品类型
粪便、血液、尿液、呕吐物、洗胃液、肛拭子、咽拭子 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皮肤化脓性病灶样本 可疑食品剩余部分及同批次产品、半成品、原料 加工单位剩余的同批次食品,使用相同加工工具、同期制 作的其他食品 使用相同原料制作的其他食品 加工设备、加工用具、容器、餐饮具上的残留物或物体表 面涂抹样品或冲洗液样品;食品加工用水 刚被稀便污染的尿布、衣服、床单等 宿主动物粪便、昆虫等媒介生物 由毒蕈、河豚等有毒动植物造成的中毒,要搜索废弃食品 进行形态鉴别
将洗漱液吐入试管内。
痰液
以清晨采集为佳,病人用清水充分漱口后,用力自气管深处咳出痰液,吐
至无菌容器中,加盖,标识,塑料袋密封,冷藏条件下送检。
下呼吸道样本(适用于气管插管病人)
只采集重症病人,无时间限制。收集气管吸取液或支气管灌洗液5-10mL 放入无菌、带垫圈的50mL螺口塑料管中。
病原微生物样本
样品种类
饮用水 液体食品 固体食品
采 集
保 存
运 输
检验目的
全分析及致病菌 致病菌或毒物分析 致病菌或毒物分析
样品量
>5 L 可疑食物>200mL 可疑食物>200g
呕吐物
洗胃液 腹泻物 血液
致病菌或毒物分析
致病菌或毒物分析 致病菌或毒物分析 病原分离、抗体分析
>50g(mL)
>200mL >50g(mL) >5mL
病原微生物样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资源的收集和保藏
张道锋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食品安全与微生物实验室
2015.1
内容提要
1.微生物资源分布
2.样品收集和处理
3.预处理和选择性培养基
4.获得纯培养和初步鉴定
5.新物种的识别和鉴定
6.菌种保藏和编号
7.相关机构和网站
8.系统分类学简介
微生物资源分布
普通环境, 33, 21%植物, 5,
3%临床样本,
85, 55%
动物, 27, 18%不详, 5, 3%
矿地水池, 1, 1%有机污染土壤, 5, 3%河流, 5, 3%土壤, 20, 13%尘埃, 2, 1%
牛, 5, 3%
鱼, 8, 5%
猴, 2, 1%
其他, 12, 8%水苔,
5, 3%痰, 28, 19%组织洗液, 9, 6%
组织, 31, 21%伤口感染,
6, 4%
排泄物, 4, 3%
其他, 7, 5%分枝杆菌160多个物种的来源分布
样品收集和运输原则:避免外源污染;避免长途运输
造成目标群体的消亡
样品
收集样品运输
预处理和选择性培养基
•分离目的:定向分离,分离未知菌,分离“混合菌”•基本原则:获得目的菌,排除非目的菌
•预处理:富集,减少非目的菌,促进萌发,促进释放;干热,湿热,增菌,噬菌体,表面活性剂,机械破碎,震荡均质……
•选择性培养基:针对分离目的选择,pH,盐浓度,特殊营养物质,抑制剂
•其他因素:氧气、温度、培养时间
获得纯培养和初步鉴定
•纯培养: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都由一个细胞产生(狭义);广义?
•初步鉴定:生理生化反应,分子标记(16S rRNA,特异靶点)
新物种的识别和鉴定•可能的新物种:独特的属性(生理生化,分子)
•证据:16S rRNA similarity
≤97%;DDH ≤ 70%;ANI ≤ 95%•鉴定:生理生化,细胞化学,分子特征:多相分类
EZbioCloud
菌种保藏和编号
•菌株定义:待选,初入选,入选,模式菌株,专利或生产菌株
•编号:
自己可读:123,a12,a1-2-b ,M2-4-5
实验室可读:ABC001-ABC999
国际可读:DSM 45643T ,ATCC 25923T ,CCTCC AA 209045,SJTUF10781
菌种保藏
•
悬液保存(常温)•
液体石腊保存(常温)•
沙土管保存(有孢子或芽胞)•
甘油保存(-70℃、-20℃)•
冻干保存(5℃)•液氮保存(甘油管)
普通冰箱,超低温冰箱,冷库,组合式冷柜,液氮柜
相关机构和网站菌种保藏中心---《布达佩斯条约》•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 )•
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
美国典型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ATCC)•
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DSMZ )•
台湾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BCRC )•
韩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KCTC)•
法国巴斯德菌种保藏中心(CIP)•日本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JCM)
国内其它保藏中心
•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CMCC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 •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MCCC •YIM,SCSIO,及其它地方单位保藏中心
DSMZ
Straininfo
Biosafety Level
•一级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二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
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级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害性,通过直接接触或气溶胶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
通常有预防和治疗措施。
•四级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高度危险的致病因子。
没有预防和治疗措施。
系统分类学简介
Domain "Bacteria"
Phylum "Proteobacteria Class Gammaproteobacteria
Order Enterobacteriales
Family Enterobacteriaceae
Escherichia Proteus Salmonella Shigella
Order "Vibrionales" Family Vibrionaceae Vibrio Phylum "Firmicutes"
Class Bacilli Order Bacillales Family Listeriaceae Listeria Family Staphylococcaceae Macrococcu s Staphylococcus
分类学的依据和意义
•依据:生物在生物学特性的上共性和差异•意义:以弄清各个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有利
于人们了解习性和模样也就方便了研究;是了解生物多样性基础,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基础;为了区别生物种类。
对微生物来说:
1.便于交流和描述
2.便于理解和归纳生物多样性,对未知类群的预示作用。
相关机构和网站
图书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