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问题研究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问题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 是一项 复杂 的系统工程 , 必然会 涉 及到体制改革 、 制度创新 、 利益关系调整等方方面面 , 不仅要
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新农村法治建设 , 依法确立农
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 位 , 障农 民享有各 项 民主权利 ; 保
依法培育农 民的法 治人格 , 使农 民成 为平等 的市 场竞 争 主
摘 要: 阐述 了社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 设 的 主 要 内容 , 即加 强 农 村 法 治 建设 , 进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协 调 推
发展 , 坚持 以人 为 本 的 法 治观 念 , 用科 学 发展 观 知 道 新 农 村 建设 。 关 键 词 : 农 村 ; 治建 设 ; 调 新 法 协 中 圈 分类 号 :3 0 3 F2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 5 (0 8 1-190 1 54 0 20 )00 2 - 0 6 2
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
改变城乡二元分割 、 合理 的制 度规定 , 不 通过法律 方式规 范
国家 、 集体 与个 人之间的利益关 系 , 整公共资源 配置 和利 调 益分配格局 , 必将从 根本上改 变在经济 、 社会 、 体制 、 制度 方
面 存 在 的城 乡 差 别 待 遇 , 而 为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建 设 和 实 现 从
1 加 强农 村 法治 建 设 是社 会 主 义 新 农
() 3 推进新农 村法 治建设 , 巩固农业 基础 地位 、 进 是 推
农 村 全 面发 展 的重 要 举 措 。农 业 是 关 系 国计 民生 的 重 要 产
村 建 设 的 重 要 内容 , 建 设 社会 主 义 新 是
农 村 的前 提 和基 础 。

2024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报告

2024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报告

2024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代表:我代表乡村振兴工作组向大家报告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情况,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近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把农业农村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短板,需要我们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让农村发展活力充沛、景色美丽、百姓富裕。

一、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农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我们将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推动农业从规模扩张到优质发展转变。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提升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形象。

加强农民素质培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扶持农村产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村产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高效益方向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农村新兴产业。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推动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三、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村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我们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加强农村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通信、网络、电子商务等水平。

加强农村交通建设,提高农村道路的通达性和便利性。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风貌建设乡村的独特风貌和优美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我们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营造美丽乡村。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推动农田水利、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工作。

加大农村生态修复力度,保护好乡村的湿地、森林、岛屿等自然资源。

注重农村风貌建设,提升农村的景观和文化特色,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

法治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法治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法治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法治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摘要: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决策,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依靠法治建设。

在调研中发现,法治建设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乡村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在此基础上,报告总结了法治在乡村振兴中的具体作用,同时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的建议。

一、引言乡村振兴作为目前我国的重要战略决策,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乡村振兴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依靠法治建设。

因此,对法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行调研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法和对象本次调研选择了两个乡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详实的数据和信息。

三、法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1. 提供了制度保障: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乡村振兴亦不例外。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得农村发展有法可依,提高了农民的安全感和合法权益的保障。

2. 改善了治理环境:法治建设明确了权责和权限,规范了乡村治理行为,提高了治理能力和水平。

法律的存在和执行迫使乡村干部依法行政,减少了不规范和腐败行为,从而改善了治理环境。

3. 促进了公平竞争:法治公平公正的原则保护了各方参与乡村振兴的权益,消除了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4. 促进了乡村资源配置:法治建设明确了资源配置的原则和方式,使得乡村资源能够更科学、合理的配置,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

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法治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治意识不强:部分乡村干部和农民对于法律的认识和意识相对较弱,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 法律执行不力:一些地方存在法律执行不力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地方干部对法律的执行不够坚决,甚至存在“打招呼”、“走后门”的情况,导致制度无法真正落地。

论成都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法治建设

论成都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法治建设

近年来 , 各地都在积极探 索城 乡发展一体 化的改
规 划法》 与《 村庄和 集镇 规划建设 管理 条例》 的二元结
构体制, 切实 纠正计 划经济 色彩 的“ 重城 市 , 轻 农村 ”
革路径 , 尤其 是成渝 两地 的改 革 , 更是 积累 了许 多积 极 的成 熟 的经验 。城 乡发展一体 化作 为一 项重 大改
划法制为先导 , 统筹基础 设施法制为基础 , 健 全公 共服务法制 为保 障。
关 键词 : 城 乡发展一体化 ; 法制 ; 法治 ; 先导 ; 基础 ; 保障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2 8
作者及 单位 : 孟大川 , 中共成都 市委 党校法 学教授 , 调研 员。 ( 四川成都 , 6 1 0 1 1 0 ) 中图分 类号 : F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8 — 6 7 9 ( 2 0 1 3 ) 0 4 — 0 0 7 5 — 0 3
革, 也 必然触及 到 利益 的重新分 配 , 也 必然 遇到一 些
的割 裂城 乡空 间管理 的 失衡倾 向。2 0 0 3 年, 成 都开 始 探 索在城镇 体系 、 产业 布局 、 基础 设施 、 交通 网络 、 环 境保护 等方 面进 行城 乡规 划一体 化布局 。2 0 0 6 年 成 都将全市 1 9 个 区( 市) 县作 为一个 整体进行统 一规 划, 形成“ 一 区两 带 五楔 六 走 廊 ” 的全 域 空 间格 局 。 2 0 0 9 年, 成都 明确 以“ 布 局组 团化 、 产业 高端化 、 建设
市 战略。 其次 , 应 当强化城 乡规划法制 的科学性 。 由于过 去 城 乡规 划 的二元结构 , 使城 乡规 划不相协 调 , 自我 封 闭现 象严重 , 农村基 层规 划管理 人才 匮乏 , 规 划编 制 经费难 以落 实等 , 致 使产业 结构 失衡 , 生产要 素流

乡镇依法治理调研报告

乡镇依法治理调研报告

乡镇依法治理调研报告依法治理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基层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根据州、县依法治理工作要求,我们对全镇依法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镇位于县境中部,幅员5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90米,是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川、甘、青三省交界的商贸集散地,交通便利,人口流动性大,人员结构复杂。

也是我县社会综合治理的“晴雨表”。

全镇辖7个村和1个社区,常住人口2万余人,近年来,镇全面落实县委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

以平安创建为抓手,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从强化“预防为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入手,全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治安局势保持平稳,经济运行更加安全,群众生活更加安宁,1、理清思路,着力打造特色依法治理体系。

在社会管理创新开展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全力打造“平安和谐镇”的总体目标,探索开展社会治理工作方法,围绕流动人口管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四好”村建设等重点工作。

进一步加强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健全村(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为全镇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

一是网络建设到位。

为65个网格的网格员配备了手持终端机,依托网格化平台及时分流处置网上矛盾和群众诉求。

每年处理各类群众诉求和矛盾4000余件;二是政策宣讲到位。

我镇依托片区网格站组建了由镇干部、村干部和网格员组成的9支双语宣传分队,近年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0余份,入户、分网宣传教育300余场次。

从而引领群众明是理、辨是非、定立场,自觉抵制破坏团结和谐稳定局面的蛊惑宣传,培育群众感恩报国意识,筑牢群众维护和谐稳定发展的思想基础,提升了镇整体治安防控水平;三是精神障碍患人管控到位。

我镇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全镇登记在册精神病人10名,已经全部录入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农村法制建设问题探析--以荆州市为例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农村法制建设问题探析--以荆州市为例
城 乡与 环境
C h i n a S Ci e n c e a n d Te ch n ol o g y R e v i e w
城 乡一 体化 视 角下农 村法 制建 设 问题 探 析

以荆州市 为例
林 文静 凡亚超 欧 阳小雨
( 长江 大 学 湖 北 荆 州 4制 建设 的主要 措施 1 、 规范 在推进 普法 教育 中的 村干部 队伍 建设 , 为 基层 民主法 制建 设创 造
良好 的社 会 基础
到了有 效解决 。
= 荆螂市法御曩设存在的问囊 荆州市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 主要表现在: 1 、 村 级组 织 对新 农 村法制 建设 的 认识 存在 偏差 村级组织对农村法制建设方面, 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目前, 在新农村 建设中还普遍存在着注重农村经济建设, 忽视农村法制建设的现象 , 过于注重 经济建 设 发展 的速 度和成 效 , 从而轻 视法制 建设的进 程和 成效 。 许多村 级干部 不学法、 不懂法现象还比较严重 , 从而导致不依法治村和不依法行政的问题突 出。 由于一些村干部民主法治观念淡薄, 产生的比如在村干部选举中违背法定 程序实施选举的问题, 导致的村务公开、 财务公开透明度不高, 在村民中的反响
加 强农村法制 建设是推行新 农村建设的重要保 证 , 广大农村地 区都 在广泛 开展普法 宣传 , 深入开展 依法 自治 , 形成 自觉学法用法 的 良好氛 围 , 使 农村的 民
服务 队伍 的界 限不明 晰 , 容 易形 成交叉 和矛盾 。 在 农村涉 及的基 层法律 服务数 量少、 质量不高, 缺少稳定性。 一些的农村经济纠纷案件告状难、 打官司难、 执行 难 的现象 比较 突出 , 农村法 律服 务工作 人员具 有不 稳定性和 自身的专业 性弱 , 法律服务不规范现象同样比较普遍, 这些都与新农村发展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差

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制

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制

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新农村建设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而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在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制中,需要将党委领导下的政府为主体、农民自治和社会组织参与的新型农村社会治理格局形成并发挥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回答,深入探讨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制的建设。

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可以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有无,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此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还有助于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鼓励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在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制中,鼓励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农村社会组织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如健康、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农村社会组织还可以组织农民开展经济合作,推动农民的增收致富。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支持,为其发挥积极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制的建设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

这包括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法规、加强农村社会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

只有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面临的各种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四、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通过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农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其居民自治和服务功能,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

五、构建农村社会治理的信息化平台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制的建设需要依靠信息化手段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效能。

构建农村社会治理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农村社会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我们应该加快建设农村社会治理的信息化平台,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总结

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总结

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总结【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总结】引言:乡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总结和回顾性的探讨,旨在为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一、乡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探讨1.乡村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乡村建设是指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领域的综合改革和发展基础上,通过优化乡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推进乡村产业升级等方式,实现乡村优秀文化传承、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2.乡村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任务(1)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民提供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2)乡村产业发展:推动农业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就业质量。

(3)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二、乡村治理的深度和广度探讨1.乡村治理的概念和目标乡村治理是指通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社会秩序、公共服务和农村发展受控有序的过程。

其目标是实现乡村社会稳定、社会公平和农民获得感的提升。

2.乡村治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任务(1)政府治理:优化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乡村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公正、高效、便利的政府服务。

(2)社会治理:发挥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参与作用,建设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加强乡村文化和体育事业建设,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素质。

(3)法治治理:加强乡村执法和司法体系建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高乡村法治水平,构建法治乡村。

三、对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的积极作用,形成合力。

在乡村建设方面,要注重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乡村发展提供支撑;要注重乡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就业质量;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营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和乡村之间分割的界限逐渐模糊,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旨在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机整合,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一、优化乡村发展布局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优化乡村发展布局。

目前,许多乡村选择边缘化或者废弃化的发展方式,导致许多优质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城市居民到乡村定居,以推动优质资源的配置和产业转移,确保乡村的发展与城市保持良好的衔接。

二、培育特色农业品牌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通过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来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发展农业旅游、特色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引入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农业的产出和效益,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也要关注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提高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水平,有助于打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

同时,加强农村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民的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方面,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和交通条件,有助于促进农村的发展。

同时,要推进农村能源和环境的改善,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五、促进农村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还要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要注重发展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人才回乡创业。

六、加强农村治理和组织建设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加强农村治理和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乡村自治机制,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完善农村社会组织,提高农村的自治能力和组织水平。

新农村法治建设途径研究——基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

新农村法治建设途径研究——基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

新农村 法治 建设 中的突 出问题及其原 因分析 ( ) 农 村 的 治 安 现 状 一 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加 强新 农村 法治 建设是 加快 城 乡一 体化 的必 然
要求 . 也是 贯彻落 实科学 发展 观的重要 体现 。随着农 村社 会生 活 和经济 的不 断发展 变化 .农 村 各种犯 罪 诱 因激 增 , 事犯 罪 居高 不 下 , 窃 、 劫 、 诈 、 刑 盗 抢 敲 斗 殴、 人、 杀 强奸 等 犯 罪行 为屡 见不 鲜 , 黑社 会性 质组 织犯 罪也 有所存 在 。 此外 , 因征地 、 拆迁 ; 山 、 争 争水 、 争 矿 ; 因 民问纠 纷 、 政府行 为 不满 等而 引发 的农 或 对 村 群体性 事件 也在 逐渐 增多 。黄 赌毒等 社 会丑 恶 现 象 在城 市打 击力度 不 断加大 的情 况下 ,开始转 向农 村 或城郊 结合地 区 , 呈恶性 发展 和蔓延趋 势 。 些 并 有 地 方封建 迷信 又死灰 复燃等 等 。 上 述情 况表 明 .农 村严 重 的社会 问题 和 治安 案 件 居 高不下 , 仅妨碍 了城 乡一 体化 的发 展 , 不 还导 致 农 村法 治建设 不能适 应市场 经济发 展 的需 要 。 ( ) 农村 治安 形 势严峻 的原 因分析 二 新 1 法 与 法 律 实 施 不 完 善 . 立 亚 里士 多德 说过 “ 治应包 含两重 意 义 , 法 已成 立 的 法 律 获 得 普 遍 的 服 从 ,而 大 家 所 服 从 的 法 律 又 应 该本 身是制 定得 良好 的法 律” i 改革开 放 以来 , 。l l 我 国 已先后 制定 了多部 调整农 村 各类社 会 关 系的重 要 法律 、 行政 法规 以及 与农业 、 村工作 相 关 的一 系列 农 法律 法规 和地方 性 法规 , 涉农 的立法 数量 大 幅增 加 , 立法 质量 日趋 提高 . 但仍 有显 而易 见的不 足 之处 , 如 农 民权益保 障 、农 村社会 保障 等方 面法 律制 度不 完 善 。此外 , 立法 对农 民合法 权 益 的重 视不 够 , 现行 政 策鼓 励农 民多 种粮 . 但农 民在 获得粮 食 丰收 之后 , 卖 粮 难 使他们 遭 受惨重 损失 ,其 合法权 益 却得 不 到切 实 有 力 的法 律保 护 。“ 现行 涉农 问题 的法 律 、 法规 中 相互 矛盾 和冲 突的条 款依 然存 在 ,既有 同位 法 之间 的矛 盾和 冲突 .也有 上 位法和 下位法 之 间 的矛 盾和 冲突 , 这不仅 使 群众 无所遵 循 , 也使 执法 人员 在 执法 过程 中无所适 从 。 而且 现行涉 农问 题的法 律 、 规 中 法 存 在 着大量 过 时的条 文 , 没有得 到及 时 的清 理 , 必 这

加强新时代乡村治理,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

加强新时代乡村治理,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

加强新时代乡村治理,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摘要】新时代乡村治理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治理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然后提出了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建议建设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

探讨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乡村治理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些措施和政策的实施,可以在新时代下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治理、基层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发展趋势、能力建设、展望、重要性1. 引言1.1 新时代乡村治理的重要性新时代乡村治理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乡村治理关乎千家万户的安定和幸福,关系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

在当前我国面临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矛盾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加强乡村治理,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乡村治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乡村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稳定和发展乡村是促进全国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农村是党的执政基础,乡村治理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示;乡村治理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乡村治理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新时代乡村治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深刻理解乡村治理对国家、人民、社会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好地加强基层治理,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更大成效。

1.2 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意义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层治理新格局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在新时代下,乡村治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基层治理机制。

强化基层治理,能够加强对乡村事务的管理和协调,提高政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

《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一、背景分析目前,我国城乡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经济发展不均衡,严重制约了社会全面发展。

因此,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必要之举。

二、实施方式(一)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要科学规划城市布局,促进政府、社会和市场机制协同作用,实施一体化授权管理、一体化开发建设和一体化运行服务,建立以服务农村区域发展为主导的多元、完备的城乡关系网,调整城乡关系距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二)坚持国家扶贫政策。

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实施脱贫攻坚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市场化运作,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从而推动城乡发展均衡、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要建立以法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社会治理体系,加强民意监督职能,畅通民间信息收集与处理渠道,提升城乡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关系和谐发展。

三、政策措施(一)坚持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改革完善农村市场,强化对农民的收入支持,创新农村投资方式,发展农村产业,构建农村现代企业服务网络,实现农民收入和就业增加。

(二)加大城乡关系投入。

要统筹释放财政、税收、金融、信息技术等资源,在政策、物质资源、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四个方面投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发展融合。

(三)加强科技支持。

要大力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农村产业,支持特色农村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新型农业、农业生态经济,实施智能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推动农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四、结语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是促进城乡发展平衡、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农村社会绿色发展水平,营造创新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

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加强社会管理,加大对农村人口、资源和环境投入力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一个便捷、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讨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讨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讨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风文明建设不仅关乎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关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的背景出发,探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一、乡村振兴的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村经济的振兴,更是涉及到农村社会、乡村文化、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乡风文明建设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1. 加强宣传教育,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人的思想觉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宣传教育形式,不断强化乡村文明建设的知识普及和道德讲解,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2. 强化乡村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乡风文明建设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社会治理进行保障。

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健全乡村社会组织,激发社会主体活力,让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和有效。

要加强对乡村社会治安的管理,铲除传统乡村社会中存在的陋习和恶习,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提升乡村文明程度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作为支撑,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需要依靠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实现。

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提升乡村的文化程度。

乡村法治建设的两元进路及其融合

乡村法治建设的两元进路及其融合

乡村法治建设的两元进路及其融合乡村法治建设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法治建设的目的是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农村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践中,乡村法治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探索有效的推进路径。

本文将围绕乡村法治建设的两元进路及其融合展开讨论,旨在为推动乡村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对策。

传统乡村治理是乡村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其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底蕴:传统乡村治理深受乡土文化的影响,对农民的心理认同和行为规范有较大的作用。

在传统乡村治理中,家族、宗族等社会力量对农民的行为进行约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2)治理成本较低:传统乡村治理中的村规民约、道德伦理等非正式制度能够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

相比正式的法律手段,传统乡村治理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常见的纠纷时更为便捷。

(3)灵活性高:传统乡村治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治过程,具有较强的本土性和适应性,能够针对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然而,传统乡村治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有可能导致权力滥用、公平性不足等问题。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传统乡村治理受到市场经济和现代价值观的冲击,其作用逐渐减弱。

现代法治建设是乡村法治建设的另一重要路径。

现代法治建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正性较高:现代法治建设以法律为基础,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和公正的司法裁判来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有效避免了传统乡村治理中可能出现的权力滥用和人情关系等问题。

(2)法律制度完善:现代法治建设注重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和利益诉求。

通过制定完备的法律规范,可以降低因无法可依而导致的社会风险。

(3)法律意识的培养:现代法治建设注重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农民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意识。

这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的形成。

然而,现代法治建设也存在一些挑战。

法律资源的不足和分布不均限制了其在一些地区的推进效果。

“三治合一”视角下乡村治理研究

“三治合一”视角下乡村治理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这是我国特色乡村治理理念实践与创新的结果,是新的历史方位、历史背景倒逼乡村治理做出的新改革。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作为基层治理与社会治理的交汇融合,成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的聚焦点与社会矛盾的集中点,“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将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乡村的贯彻落实,化解乡村矛盾、促进乡村发展,巩固国家治理成果,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一、“三治合一”视角下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一)乡村自治能力较弱。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新型人才的有力支撑。

农村的日趋空心化,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在人员配备上“捉襟见肘”,基层领导干部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创新意识弱;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完善,党员威信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村两委不能很好地承担起乡村转型发展的重任,难以精准地抓住发展机遇。

基层党组织权威受到村委会、宗族观念的双重挑战,存在着政治功能弱化、社会功能虚化、服务功能泛化等不足。

社会组织的培育不充分、发育不健全、数量少、力量弱;村民参与乡村自治的意识与能力也同样存在着严重不足。

(二)乡村法治落实不到位。

与法治相比,德治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运用更广,村民的法治意识相对薄弱。

民主选举在乡村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传统的乡村是一个熟人社会,村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自身能力并不是成为乡村管理者的决定因素,乡村治理感性比理性更占上风。

此外,乡村法制、监督、金融扶持、社会救助等制度体系尚不健全;党委、政府、村民、市场等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责任不明确,权责不清晰;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未在规范的条件下进行,未起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治理乡村的作用;村规民约对村民的约束性较低,严重影响乡村治理现代化。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法治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法治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法治建设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也需要进行新农村建设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建设一个法治社会的目标也逐渐被提上议程,农村法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意义农村法治建设对于实现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提高农民权益保障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解决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乱象和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法律法规建设为了实现农村法治建设,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并不齐全,需要对现有法律进行优化和增补,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四、农村基层法治建设农村基层法治建设是保障农村法治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在农村地区,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培育和巩固农村法治文化,提高农民的法律素养是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的关键。

五、农村司法保障为了保障农村法治建设落地生根,需要加强农村司法保障力度。

这包括加大农村法律援助力度,提升农村司法机构的工作水平,并建立健全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确保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六、农村法治教育加强农村法治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农村学校、农民培训机构等应当加强法治教育的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使农民成为法治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七、农村法治建设的挑战农村法治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农村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状况差异较大,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等。

因此,在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这些挑战,寻找适合农村地区特点的解决方案。

八、外部支持与合作推进农村法治建设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农村居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法治建设的支持力度,社会组织应加强与政府合作,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服务,农村居民也应积极参与和支持法治建设的进程。

九、农村法治建设的成效农村法治建设的成效不仅可以体现在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上,还可以体现在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上。

农村地区的法治建设成效可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法治进程。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的新农村法治建设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的新农村法治建设

自 身权益的要求更为迫切, 因此, 必须把加强农业立 法、 完善农 村法律体 系作 为推进新农 村法 治建设 的一
项根本任务来抓 。 ( 二) 破除现行法律适用上 的城 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为当代中国法律适用提供了两块截 然不 同的土壤 。“ 在二元社会结构背景下 , 所移植 的源
[ 摘 要] 城乡 发展 一体 化的本质是城 乡居 民权利 的一体 化 , 而在发 展建设 中一 些新 出现 的矛盾 却难 以通过现 行法律 途 径获得 解决 , 致使农村社会 管理 成本增加 , 新农村 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在 一定程度上 受阻。城 乡一 体化作 为一项 系统 的社
会 工程 , 法治一体化是 其题 中应有之义。 因此 , 城 乡一体 化建 设必须 明确 法治的基 础性定位 , 着力破 除法 治建设的城 乡
融、 户籍 、 农业投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围绕 制约城乡土地 、 资本、 劳动力等要素资源 自由流转及合 理配置的体制性障碍加快立法进程 , 推动建立城乡要 素平等交换关系。一是通过立法解构异化的土地管理
外, 其他基层法律机构多为择点而设 , 人员少、 职责单

过多年努力, 一个 以《 农业法》 为核心 , 以《 土地管理 法》 、 《 农村土地承包法》 等重要法律为支撑的农业法律 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 , “ 三农 ” 立 法在 国家立法 中的比重仅 占十分 之一 左右 口 】 , 且 多为农业 、 农村 的重 大问题 , 比较分散 , 操作
[ 中图分类号 ] D 9 2 2 .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3- 7 0 7 1 ( 2 0 1 3 ) 0 4- 0 1 6 5—0 3 [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1—1 5

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也日渐扩大。

农村社区建设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设农村社区的意义、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途径和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社区建设标准不统一。

不同地区、不同乡镇、不同村庄的社区建设标准不一致,导致社区建设缺乏统一性,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2. 社区建设经费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财政收入较低、财政支出受限等原因,导致很多地方的社区建设缺乏资金保障,社区公共设施建设难以保障。

3. 社区管理和服务不到位。

由于农村地区基层组织和官方力量不足,导致很多地方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不到位,很多社区面临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困难。

4. 社区居民参与度低。

由于很多农民缺乏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意识,也存在着一些组织和官员的不作为和不负责任的情况,导致居民的参与度低,难以形成集体共治的氛围。

二、建设农村社区的意义1.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村社区建设可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减少人口外流,实现城乡要素互通和资源共享。

2. 提高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共治。

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增强群众安全感和获得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途径和措施1. 行政管理体制的优化。

需要建立统一的社区建设标准和规范,完善农村社区人才建设,加强社区干部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2. 资金投入的增加。

宁夏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宁夏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五普法” 的第三年, 对全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已经经历二十几年, 农民的法律意识、 法律素质有 了较大提 高, 但经过调查, 我 们发 现 宁夏 农村 法制 建设还存 在一 些 问题 。文章 通过 实地 调查 问卷 , 针 对 宁夏农村 法治 文化 建设 的现 状 , 分 析 了宁夏农
村 法 治建设存在 的 一 系列问题 的原 因 , 并针 对性地提 出了解决对 策。 关键词 农村 法 治文化 现状 对 策
随着宁夏 新农村 建设的全面 启动 , 城 乡一体化进 程进一 步加 人选择 诉讼 , 在 彭阳县 的实地调 查中选择 忍气吞 声或者 以其 人之 快, 村 镇规划 的土 地征用 、 基础设施 建设 的招标投标 、 城 乡流通 体 道还 治其人 之身 的 比例 更高 。
系有序 构建 、 农 民工权益 的切实保 障 、 社 会治安 的和 谐稳定等 , 都
j l I { l } l J 毒 ▲ 金
◆ 城 乡建 设
2 0 1 4 ・1 ( 中)
宁夏农村法治文化建设 现状及对策研究
陡 明韬
摘 要 农村 法治 文化建设 是社 会主 义新农 村建设 的制度保 障, 农 村 法治文化 建设 必须与农村 经 济、 政 治、 文化 建设相 适 应。目 前, 我 国农村地 区的 法治 文化建设 与城 镇相 比较 为 滞后 , 而西北 宁夏农村 法治 文化建设 水平 则更 为落后 。 今 年是 “ 六
民仅 仅是通 过书 籍或者 电视 来获取 法
通 过调 查, 我们很欣 喜地看 到, 经过 二十多年 的普法教育 , 宁 夏农村 法治文 化建设有 了较大 的提高 , 在经 济相对较 为发达 的贺
( 四) 农 村 法治建设 薄弱
开展 社会主 义新农 村建 设 , 法治 是保障 。当前 , 我 国处 于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更新时间:2011-10-4 11:46:0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同步实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工程。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包括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

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和源泉,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

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

只有在农村基层加强法治文化的建设,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的紧迫课题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根本内驱力。

当前,在我国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战略目标。

十多年来,我国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也毋庸讳言,在农村现实生活中仍存在大量与法治社会相悖的现象,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事情还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有在全社会建立起深入人心的法治文化,则是最深层的、最根本的原因。

可以说,离开了法治文化,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fROm /FaNWEN/fw/201110/298063.HTMl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民有9亿生活在农村,要加快依法治国进程,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基于扬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实需要。

产生于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治”文化,是与现代法治观念相悖的。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是:重礼轻法,重德轻刑;“人治”高于“法治”;重刑轻民,重义务,轻权利等等。

这些传统法律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仍然在阻碍着我国法治的现代化进程,特别对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产生着阻碍作用。

要消除传统法律文化的不良影响,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扬弃,并借鉴国外现代法治经验和整个人类文明成果,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法治文化。

(三)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和谐社会,从本质上来说必然是法治社会,离开了法治的保障,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

农村法治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内容。

首先,法治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其价值和目的就在于裁判世间纠纷、惩罚违法犯罪、维护公平正义。

和谐社会追求的也是矛盾、冲突得到有效化解,使社会归于和平与安宁,所以两者在目标上具有根本的一致性。

其次,法治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力。

法治文化有助于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有助于营造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有助于保障充满活力的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当前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多年来,农村基层经过持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纷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在成为更多农民的首选,农村的法治水平正在向建设较高层次现代法治文化的方向提升。

但当前农村有的地方,受自然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法治文化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民的法治观念依然比较淡漠,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法治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当前,阻碍农村民主法治进程、影响现代法治文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一)长期人治历史造成了人们畏法息讼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由于我国传统人治理念的根深蒂固,农村一些地区至今还缺乏现代商品社会所具有的那种民主政治的传统,有一些农民的权利和平等竞争的意识比较淡漠,重传统礼俗而轻法律规范。

frOm /fAnWen/FW/201110/298 063.hTmL有的农民受封建社会“法即刑”观念的影响,片面视法为惩罚的工具,视寻求司法诉讼为畏途,每遇纠纷和冲突,往往依凭“乡下事乡下了”的传统,寻求“私了”或纠缠于行政解决的途径,还不习惯也不善于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有的基层干部在处理农村大量的复杂事务时,常漠视法律,依然习惯于用传统的办法息事宁人,一味以不扩大事态为目的,丢弃法治原则,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必要性和权威性尚未被人们所接受。

(二)落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法治文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农村地区的法治文化形态是整个社会文化形态的一个重要构成,两者息息相关。

作为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的乡镇所在地,其社会文化环境对法治氛围的影响十分明显。

局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乡村文化生活贫乏苍白。

在一些社会文化环境较差的地方,文化设施还较为缺少,文化活动的品味不高,有的地方赌风盛行,迷信成风,不健康的书刊、音像泛滥,并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因而严重地毒害了社会空气,戕害了青少年的心灵,导致有的青少年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少数地方政府的随意行为造成农民对法律信仰的缺失。

有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民传统上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尊从,使得乡镇区域常常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区域而存在的,这就使得乡镇执法主体的行为对区域内法治文化的状态发生重要影响。

在一些社会文化欠发达、法治环境较差的地方,有的乡镇干部因自身文化和法律水平的局限,未能依法正确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力,有的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区域内依然是传统的人治氛围;有的公款吃喝成风,参与赌博成癖;有的受地方势力、家族利益所左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想方设法谋取私利;甚至有的干部自身违法乱纪,贪污受贿。

其负面效应所及,污染了一方的社会空气,致使部分农民对法律的信仰难以养成,对法律正义的期待难有信心。

三、加快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中,如何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引导、保障农业和农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逐步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from /FAnwEN/fW/201110/298063.html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同步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可把以下几方面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一)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宣传,营造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

“五五”普法规划首次将农民列为普法的重点对象,为此要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引导他们尊重法治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营造出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使依法办事成为人们思维和行为的自觉,使法律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武器。

法制宣传教育所具有的增强公民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功能,在推进法治的过程中正是承担着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村镇规划的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招标投标、城乡流通体系有序构建、农民工权益的切实保障、社会治安的和谐稳定等,都与法律法规息息相关。

因此,在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中,要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农村“大普法”的格局,结合当地农村的特色和实际,以“关注民生,普法惠农”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梓、丰富多彩的农村普法活动,把法律真正交给农民,使农民了解法律,使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深入人心,使法律能够在广大农村扎根开花。

在普法过程中,首先要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出发,树立人文的普法理念,从法律对农民的思维、道德、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入手,通过法治文化的传播提高农民的法律文化素质,从而形成一种依法办事、循法而动的行为定势。

要以村级“两委会”成员、党员、村民代表为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注重选择农民身边需要的法律,开展普法互动活动,让农民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关注转变,把事关农民切实利益的《合同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摆在突出位置。

要利用村级服务中心的农民法制学校、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栏、新闻媒体、法制文艺等平台,大力宣传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使之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融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法治文化,让农民对普法宣传效果看得见、摸的着、记得住,并从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

(二)完善农村民主制度,构筑安定有序的法治屏障。

要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契机,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强化村民自治,实现从“人治”向“法治”、“制治”的转变。

From /fanWEN/fw/201110/298063.HTmL要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依法享有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扎实推进村级事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人,成为民主制度的直接受益者,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从而不断促进广大农民群众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的提高,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做到“民选干部为人民、民选干部受监督”,同时要求村干部主动带头守法,使村级决策管理和财务活动真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的轨道,还政于民,对村民负责,受村民监督。

(三)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农村的精神支撑。

构建和谐法治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仅要从法律制度上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还要提供教育和引导,从道德文化上营造谅解宽容的和谐意识,提供和气、和睦、和谐的精神支撑,为法治和谐农村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形成社会进步的凝聚力。

要建立起以法律为核心的农村新道德体系,推动法律与道德走向统一。

要强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八荣八耻”及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宣传教育,同时,还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在农村开展禁毒、禁赌等专项斗争消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取缔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以净化农村社会环境,促进农村形成学法律、讲道德、树新风的文化氛围。

(四)加强涉农执法力度,打造依法行政的法治环境。

加强对农民的司法保护,依法切实维护农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为此要合理设置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机构,降低农民的诉讼成本。

要建立高素质的农村司法队伍和涉农执法队伍,保证其独立、公正,依法行使职权。

要坚决打击各种坑农、害农的犯罪活动。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和非法吸收农民存款、集资诈骗、赌博等犯罪活动。

要落实村“两委会”干部职务犯罪预防。

建立健全村组干部监督制度,推动村务财务公开。

要落实农民群众信访工作,妥善解决农民群众反映的非诉类问题。

强化执法监督,完备执法监督机制,严肃纠正和查处各种执法不严、执法违法行为,定期对执法、司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树立法律的权威。

(五)健全利益协调制度,建立规范有效的法治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