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及其组织、细胞和分子层面上的
生物学现象和机制的学科。

它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过程背后的分子机制。

在分子生物学中,研究者关注的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分子。

他们研究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
们在细胞内的相互关系。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它包括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以及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过程。

此外,分子生物学也涉及
到进化、遗传学、生物工程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多样且不断发展。

常用的方法包括
DNA测序、PCR、蛋白质电泳和基因工程技术等。

这些方法使得
研究者能够深入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揭示它们对生物体的
影响。

总体而言,分子生物学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解决疾病和推动生物技术和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生物分子的组成和相互作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和机制,为人类的健康和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药学分子生物学

药学分子生物学

绪论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现代科学的共同语言。

核心:通过研究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来阐明生物分子基础,探索生命奥秘。

第一章1、DNA的结构和功能(一)DNA的一级结构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四种核苷酸(dAMP、dCMP、dGMP、dTMP)通过3′,5′磷酸二酯键彼此连接起来的线形多聚体,以及其组成单位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二)DNA的二级结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以反向平行的形式,围绕同一个中心轴盘绕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分为右手螺旋(ABCD型)和左手螺旋(D)型。

(三)DNA的三级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扭曲折叠形成超螺旋结构。

2、DNA的拓扑结构DNA存在的一种形式,指在DNA双螺旋的基础上,进一步扭曲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超螺旋结构是拓扑结构的主要形式,分为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在相应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

3、tRNA功能tRNA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在mRNA指导下合成蛋白质。

即以mRNA 为模板,将其中具有密码意义的核苷酸顺序翻译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顺序。

tRNA与mRNA 是通过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相互作用而发生关系的。

4、核酸变性:核酸双螺旋结构氢键断裂,双链解开,但共价键并未断裂的现象。

5、Southern印迹杂交将混合DNA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将胶上的DNA泡碱变性,并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经干烤或者红外线照射固定,再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变性后的DNA探针进行杂交,洗涤,放射自显影。

6、核酸分子杂交存在互补序列的不同来源的核酸分子,以碱基配对方式相互结合形成DNA-DNA或DNA-RNA杂交体的过程。

7、反义核酸根据剪辑互补原理,利用人工合成或生命有机体合成的特定互补的DNA和RNA片段与目的序列核酸结合,通过空间位阻效应或诱导RNAase活性的降解作用,在复制、转录、剪切、mRNA转运以及翻译等水平上,抑制或者封闭目的基因的表达。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2、C值(C value):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在真核生物中,C值一般是随生物进化而增加的,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

3、DNA多态性(DNA polymorphism):DNA多态性是指DNA序列中发生变异而导致的个体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

4、端粒(telomere):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基因组DNA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

5、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 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间的氢键首先断裂,双螺旋解旋并被分开,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

这样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DNA 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

一次,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所以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DNA 的半保留复制。

6、复制子(replicon):复制子是指生物体的复制单位。

一个复制子只含一个复制起点。

7、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DNA 复制过程中,一条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链的合成是中断的、不连续的,因此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8、前导链(leading strand):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通过连续的5W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9、后随链(lagging strand):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的5\T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10、AP位点(AP site):所有细胞中都带有不同类型、能识别受损核酸位点的糖昔水解酶,它能特异性切除受损核昔酸上N-B糖昔键,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吟或去嘧啶位点,统称为AP位点。

11、cDNA(complementary DNA):在体外以mRNA 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和DNA聚合酶合成的一段双链DNA。

分子生物学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药学领域的应用分子生物学,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词,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没少发挥作用,尤其是在药学这个领域。

想象一下,你正在看一部紧张刺激的悬疑片,而药学就是那位聪明的侦探,分子生物学则是它身后强大的支持团队。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两个领域的“兄弟情”,看看分子生物学是如何为药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的。

1. 分子生物学是什么?1.1 基础知识先来普及一下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吧。

分子生物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生命的分子基础。

我们说的那些DNA、RNA和蛋白质,都是它的“主角”。

它们就像是一支交响乐团,只有各自发挥作用,才能奏出生命的华美乐章。

通过研究这些分子,科学家们能够搞清楚生命体是如何运作的,从细胞分裂到遗传信息的传递,真是精彩纷呈。

1.2 药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那么,药学又是怎么跟分子生物学扯上关系的呢?简单来说,药学需要了解生物体内发生了什么,才能设计出有效的药物。

比如说,某种疾病的成因,往往是因为某种蛋白质出问题了。

这时候,分子生物学的“侦探”精神就派上用场了。

通过对这些分子的分析,药学可以对症下药,开发出治疗方案。

2. 分子生物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2.1 新药的发现咱们来聊聊新药的发现。

以前,药物的研发就像是在黑暗的隧道中摸索,偶尔碰碰壁,运气好的时候才找到出路。

而如今,有了分子生物学的帮助,科学家们就像拿到了手电筒,照亮了前方的路。

通过基因组学,研究人员能够识别与疾病相关的基因,从而找到潜在的新药靶点。

换句话说,分子生物学帮我们找到了药物研发的“金钥匙”。

2.2 个性化医疗除了新药研发,分子生物学还为个性化医疗铺平了道路。

你听说过“量身定制”吗?在医疗领域,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通过基因检测,医生能够了解患者的遗传特征,进而制定出更适合的治疗方案。

比如,某些药物对某些人有效,但对另一些人却没用。

这就是分子生物学的魅力所在,它让我们能够根据每个人的“独特DNA”来决定最佳的药物。

3. 分子生物学的未来3.1 持续创新分子生物学在药学领域的应用,真是如火如荼,未来也充满希望。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及分子生物学常见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及分子生物学常见名词解释

重要名词:(下划线的尤其重要)1.常染色质:细胞间期核内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较低,碱性染料着色浅而均匀的区域,是染色质的主体部分。

DNA主要是单拷贝和中度重复序列,是基因活跃表达部分。

2.异染色质:细胞间期核内染色质压缩程度较高,碱性染料着色较深的区域。

着丝粒、端粒、次缢痕,DNA主要是高度重复序列,没有基因活性。

3.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的,组蛋白H3、H4、H2B、H2A各两份,组成了蛋白质八聚体的核心结构,大约200bp的DNA盘绕在蛋白质八聚体的外面,相邻两个核小体之间结合了1分子的H1组蛋白。

4.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其与DNA组成核小体。

根据其凝胶电泳性质可将其分为H1、H2A、H2B、H3及H4。

5.转座子:是在基因组中可以移动和自主复制的一段DNA序列。

6.基因: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它包括结构蛋白和调控蛋白。

7.基因组:每个物种单倍体染色体的数目及其所携带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物种的基因组。

8.顺反子:由顺/反测验定义的遗传单位,与基因等同,都是代表一个蛋白质的DNA 单位组成。

一个顺反子所包括的一段DNA与一个多肽链的合成相对应。

9.单顺反子和多顺反子:真核基因转录的产物是单顺反子mRNA,即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每个基因转录都有各自的调控原件。

多顺反子是指原核生物一个mRNA分别编码多条多肽链,而这些多肽链对应的DNA片段位于一个转录单位内,享用同一对起点和终点。

10.转录单位:即转录时,DNA上从启动子到终止子的一段序列。

原核生物的转录单位往往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基因,基因之间为间隔区,转录之后形成多顺反子mRNA,可以编码不同的多肽链。

真核生物的转录单位一般只有一个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RNA,只编码一条多肽链。

11.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重叠基因有多种重叠方式,比如说大基因内包含小基因,几个基因重叠等等。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基因:能够表达和产生蛋白质和RNA的DNA序列,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

2、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3、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端粒。

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

4、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

5、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

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6、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

7、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8、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

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

9、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10、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

其中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间信息分子;而在细胞内传递信息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内信息分子。

11、受体:是存在于靶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发生生物学效应的的特殊蛋白质。

12、分子克隆: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即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合适宿主,使其在宿主中扩增和繁殖,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

13、蛋白激酶:是指能够将磷酸集团从磷酸供体分子转移到底物蛋白的氨基酸受体上的一大类酶。

14、蛋白磷酸酶:是具有催化已经磷酸化的蛋白质分子发生去磷酸化反应的一类酶分子,与蛋白激酶相对应存在,共同构成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重要的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1.医学分子生物学: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手段,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正常状态和疾病状态下生命活动及其规律2.基因(gene) 是一段携带功能产物〔多肽,蛋白质,tRNA和rRNA和*些小分子RNA〕信息的DNA片段,是控制*种性状的的遗传单位。

3.密码子偏爱〔codon bias 〕:指在不同物种的基因中经常为*种氨基酸编码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密码子。

4.基因的剪接位点〔splice sites〕:一般有特定的序列特征,计算机程序利用这种序列特征可预测将近50%的外显子及20%的完整基因。

5.C值佯谬〔C value parado*〕:生物体的进化程度与基因组大小之间不完全成比例的现象。

N值佯谬〔N value parado*〕:基因组中基因数目与生物进化程度或复杂程度的不对称性6.基因组〔genome〕:是指一个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7.基因家族(genefamily):指核苷酸序列或编码产物的构造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一些基因。

〔04〕8.基因超家族〔 gene superfamily〕:构造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功能不一定相似,且进化上的亲缘关系较远。

如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超家族等〔05〕9.基因组学(genomics):开展和应用基因作图、 DNA测序、基因定位等新技术以及计算机程序,分析生命体〔包括人类〕全部基因组构造及功能10.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或称简短串连重复,由2~6个核苷酸的重复顺序组成,如(CA)n、(GA)n、(TA)n,n为15~30具有多态性,卫星长度常小于100bp,大量分布每条染色体11.小卫星DNA〔minisatellite DNA〕:由6~12个核酸的重复顺序组成,位于染色体端粒及其附近,长度数十~数千bp12.大卫星DNA〔macrosatellite DNA〕:即经典的卫星DNA,由数十个核苷酸的重复单位构成,主要存在于异染色区和着丝粒。

分子生药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药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药学名词解释
1. DNA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由一系列核苷酸组成,储存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通过DNA复制和转录,维持着生物体细胞的正常功能。

在分子生药学中,DNA序列的研究常用于估计药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和开发基因治疗方法。

2.种子生长因子(Seed Growth Factor):种子生长因子属于一类细胞因子,主要参与涉及生长、分化和发育等过程中的细胞信号转导。

种子生长因子的研究为药物的研制和评价提供了帮助,同时也有潜力作为干细胞治疗的工具。

3.基因编辑(Gene Editing):基因编辑是指通过人工介入修复或改变目标基因序列,以实现对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精准掌控。

基因编辑技术由于其具有靶向性和高效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可望治愈遗传性疾病、癌症等疾病。

4.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内质网应激是指细胞内胞质型蛋白质在生物过程中刺激内质网的生理和生化反应的现象。

内质网应激是许多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如炎症、神经退行
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在分子生药学领域的研究中,研究内质网应激与疾病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5.转录(Transcription):转录是指RNA聚合酶将DNA模板转录成RNA的过程。

转录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通过转录过程,约35%的药物作用于基因表达。

在药物研发中,通常会对药物需要调节的靶标进行转录因子筛选,来确定药物是否具有疗效。

6. RNA病毒(RNA Virus):RNA病毒是一类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

RNA病毒包括多种病毒类型,如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HIV/。

分子生物学常见名词解释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常见名词解释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常见名词解释1、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它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从分子水平开展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的一门科学。

3、酶工程:过去主要是通过生物化学方法从各种材料中提取、制备酶制剂。

现在主要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酶制剂。

4、蛋白质工程:过去主要是采用化学方法对纯化的蛋白质进行结构改造,制备出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现在主要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从改造目的基因的结构入手,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不同结构的蛋白质。

5、微生物工程:又称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特定性状,使微生物产生有用物质或直接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

6、DNA的甲基化:DNA的一级结构中,有一些碱基可以通过加上一个甲基而被修饰,称为DNA的甲基化。

7、CG岛:在整个基因组中存在一些成簇、稳定的非甲基化CG,这类CG称为CG岛。

8 、信使RNA:从DNA分子转录的RNA分子中,有一类可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模板,称为信使RNA。

9、顺反子:由结构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序列亦称为顺反子。

10、帽子结构:5端第1个核苷酸是甲基化鸟嘌呤核苷酸,它以5端三磷酸酯键与第2个核苷酸的5端相连,而不是通常的3、5磷酸二酯键。

11 、核酶:在没有任何蛋白质(酶)存在的条件下,某些RNA分子也能催化其自身或其它RNA分子进行化学反应,即某些RNA具有酶样的催化活性,这类具有催化活力的RNA 被命名为核酶。

12、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分子爱到物理化学因素(如加热、紫外线、高压、有机溶剂、酸、碱等)的影响时,可使维持空间结构的次级键断裂,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13、蛋白质的复性: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除去后,某些蛋白质又可重新回复天然构象,表现出天然蛋白质的生物活性,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14、基因: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是指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药学分子生物学

药学分子生物学

绪论一、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

它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的研究来阐明生命分子的基础,从而探索生命的奥秘。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1944年Avery)他们从SⅢ型活菌体内提取DNA、R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将它们分别和R Ⅱ型活菌混合均匀后注射人小白鼠体内,结果只有注射SⅢ型菌DNA和RⅡ型活菌的混合液的小白鼠才死亡,这是一部分RⅡ型菌转化产生有毒的、有荚膜的S Ⅲ型菌所致,并且它们的后代都是有毒、有荚膜的。

三、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年代提出人)1953年,Waston和Crick阐明DNA双螺旋结构四、中心法则第一章一、核酸的种类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二、DNA的结构与功能(1)一级结构的定义定义:指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戊糖、磷酸和碱基-----→A、T、C、G------→dA TP、dTTP、dCTP、dGTP(2)二级结构的定义、分类、定义:指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以反向平行的形式,围绕同一个中心轴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分类:右手螺旋:A-DNA,B-DNA,C-DNA,D-DNA左手螺旋:Z-DNA(3)DNA的三级结构定义、主要形式、拓扑异构酶定义:指在DNA双螺旋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扭曲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主要结构模式:超螺旋结构DNA 拓扑异构酶定义:细胞内存在的一类能催化DNA拓扑异构体相互转化的酶。

种类:拓扑异构酶І和拓扑异构酶Π三、RNA的结构与功能:(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结构差异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①3 `-末端有polyA尾巴②5 `-末端有帽子结构③是单顺反子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①半衰期短②以多顺反子形式存在③ 5 `-末端有SD序列(2)tRNA 、rRNA 、scRNA、snRNA、iRNA、gRNA、端粒酶RNA、核酶真核生物rRNA:5S、5.8S、18S、28S原核生物rRNA:5S、16S、23SsnRNA:核小RNA1)分子小,含量不到1%,但拷贝数非常多2)种类:20多种,其中10几种富含尿苷酸,称U- snRNA.3)主要功能是参与基因转录产物的加工过程(snRNP)scRNA:胞浆小RNA; scRNPiRNA:起始RNAgRNA:指导RNA端粒(telomere):人的染色体端粒TTAGGG重复序列端粒酶(Telomerase) -防止端粒缩短的酶●蛋白质+RNA(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唯一携带RNA模板的逆转录酶●端粒酶和衰老、肿瘤有关核酶(Ribozyme):有催化活性的RNA四、核酸的分子杂交:(1)概念:杂交分子、核酸的杂交、探针杂交分子:已经复性的DNA分子,如果两条链来源不同,则称为杂交分子。

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

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

绪论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

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分子基础,从而探讨生命的奥秘。

药学分子生物学(pharmaceutical molecular biology):由于分子生物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渗入到药学研究领域,从而使药物学研究以化学、药学的培养模式转化为以生命科学、药学和化学相结合的新药模式。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分子生物学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1、DNA重组技术与新药研究2、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与现代药物研究3、药物蛋白质组学是基因、蛋白质、疾病三者相连的桥梁科学第一章核酸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核酸的基本结构(重点掌握):磷酸核苷碱基戊糖引起DNA构象改变的因素:核苷酸顺序、碱基组成、盐的种类、相对湿度。

DNA双螺旋结构有利氢键不利疏水力稳定性的影响:碱基堆积力静电斥力mRNA:遗传信息真核生物的mRNA结构:5'帽子—5’非编码区—编码区— 3’非编码区—3’polyA原核生物的mRNA结构:5'非编码区—调控序列—编码区—终止子—起始调控序列—编码区—终止区—3’非编码区tRNA的二级结构:三叶草形三级结构:倒L形功能:接受氨基酸、携带氨基酸,把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然后按照mRNA上的密码顺序装配成多肽或蛋白质。

rRNA:组成核蛋白体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复性(变性的DNA重新恢复成双链的过程称为复性也叫做退火。

)反义RNA的作用机制(掌握):Ⅰ类反义RNA:直接作用于靶mRNA的S D序列和(或)部分编码区,直接抑制翻译,或与靶mRNA结合形成双链RNA,从而易被RNA酶Ⅲ降解;Ⅱ类反义RNA:与mRNA的非编码区结合,引起mRNA构象变化,抑制翻译;Ⅲ类反义RNA:则直接抑制靶mRNA的转录。

双链RNA诱导诱导RNAi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重点掌握):Ⅰ启动阶段Ⅱ执行阶段启动阶段:当细胞中由于感染等原因出现双链RNA分子时,细胞中一种称为Dicer的核酸酶就会识别这些双链RNA,并将其降解成21-23bp长的小干扰RNA(siRNA),单链siRNA与一些蛋白形成复合体,构成“RNA诱导的沉默小体”(RISC)执行阶段:当目标mRNA与RISC中的siRNA完全配对时, RISC就会切割目标RNA,并由细胞中的核酸酶将其进一步降解,从而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病毒核酸的特点(了解):(1)病毒只含一种核酸,构成病毒体的心髓。

药学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药学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在生命活动中这些物质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即代谢反应)的规律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以生物大分子为研究目标,通过对蛋白质、酶和核酸等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运动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分子基础,从而探索生命奥秘的一门科学。

它是由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病毒学、结构分析及高分子化学等不同研究领域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目前已发展成生命科学中的带头学科。

▲第一章糖的化学单糖凡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称为单糖。

单糖是糖类中最简单的一种,是组成糖类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单糖可根据其分子中含碳原子多少分类,最简单的单糖是三碳糖,在自然界分布广、意义大的五碳糖和六碳糖,也分别称为戊糖和己糖。

▲寡糖寡糖是由单糖缩合而成的短链结构(一般含2~6个单糖分子)。

其中二糖是寡糖中存在最为广泛的一类。

▲多糖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长链结构,分子量都很大,在水中不能成真溶液,有的成胶体溶液,有的根本不溶于水,均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多糖有旋光性,但无变旋现象。

最重要的多糖有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

多糖中有一些是与非糖物质结合的糖称为复合糖,如糖蛋白和糖脂。

▲同聚多糖同聚多糖也称为均一多糖,是由一种单糖缩合而成,如淀粉、糖原、纤维素、戊糖胶、木糖胶、阿拉伯糖胶、几丁质等。

▲杂聚多糖杂聚多糖也称为不均一多糖,是由不同类型的单糖缩合而成,如肝素、透明质酸和许多来源于植物中的多糖如波叶大黄多糖、当归多糖、茶叶多糖等。

▲粘多糖粘多糖也称为糖胺聚糖,是一类含氮的不均一多糖,其化学组成通常为糖醛酸及氨基己糖或其衍生物,有的还含有硫酸。

如透明质酸、肝素、硫酸软骨素等。

▲结合糖结合糖也称糖复合物或复合糖,是指糖和蛋白质、脂质等非糖物质结合的复合分子。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4、外显子(exon)即编码序列,也就是DNA分子中编码mRNA某一部分序列的区域。
5、基因组(genome):细胞中一套完整单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6、C值(C value)一种物种的基因组的DNA总量,其值通常是恒定的。
7、基因家族(gene family):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构成基因家族。
22、核酶(ribozyme)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可特异性地切割靶RNA序列。
23、RNA编辑(RNA editing):转录后加工时改变RNA编码区序列,使遗传信息在转录水平上发生变化,结果一个基因可以编码多种蛋白质。
24、同义密码子:编码相同氨基酸的密码子互称为同义密码子。
25、遗传密码(genetic code)mRNA分子上5’→3’方向,每三个核苷酸与一种氨基酸对应,全部64种组合所形成的体系。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中药学专业适用)
1、基因(gene):是有功能的DNA片段,含有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的编码序列是不连续的,由外显子和内含子交替构成。
3、内含子(intron)位于编码序列之间,通常指基因中能被转录成初级转录物,但却不能成为成熟的mRNA组成部分的区域,即属于非编码序列。
18、增强子(enhancer):远上游序列,-100以上,也可以出现在下游。能使与其邻近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
19、单顺反子mRNA:只能编码一个蛋白质分子的mRNA。
20、多顺反子mRNA:能作为两种或多种多肽链翻译模板的mRNA。
21、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参与RNA转录合成的一类蛋白质因子。

药学分子生物学

药学分子生物学

一、名解1.DNA的一级结构:指四种脱氧核苷酸(dAMP、dCMP、dGMP、dTMP)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多核苷酸,由于核苷酸之间的差异仅仅是碱基的不同,故又可称为碱基顺序。

2.DNA的二级结构:即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由两条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链(DNA 单链)组成。

两条链沿着同一根轴平行盘绕,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

两条链的走向相反。

3.DNA的三级结构:即超螺旋DNA,指DNA双螺旋通过弯曲和扭转所形成的特定构象。

4.分子杂交:两条来源不同,但具有互补序列的核酸(DNA或RNA),按碱基配对原则复性形成一个杂交体,这个过程即杂交。

5.核酸探针:指能与靶分子核酸按碱基互补原则特异性相互作用的一段已知序列的寡核苷酸或核酸。

通常是人工合成的。

6.基因芯片:又称DNA 芯片,指将大量(通常每平方厘米点阵密度高于400 )探针分子固定于微小载体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

7.反义核酸:根据碱基互补原理,人工合成或生命体合成的特定的DNA或RNA片段,与目的核酸序列互补结合,通过空间位阻效应或诱导RNase活性的降解作用,抑制或封闭目的基因的表达。

8.染色体: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期(M期)高度螺旋化的DNA蛋白质纤维,是间期染色质进一步紧密盘绕折叠的结果。

9.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核心颗粒(core particle)和连接区DNA (linker DNA)二部分组成10 .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11.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12.复等位基因:每条基因位于染色体的特殊位点上,称为遗传基因座。

药学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药学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

2.抗原漂移:指由基因组发生突变导致抗原的小幅度变异,不产生新的亚型,属于量变,没有质的变化。

多引起流感的中小型流行。

3.补体系统是一组存在于人和动物体液中及细胞表面,经活化后具有生物活性,可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蛋白,也称为补体系统。

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所有生物相容复合体抗原的一种统称,表示由MHC 基因家族编码而成的分子,位于细胞表面,主要功能是绑定由病原体衍生的肽链,在细胞表面显示出病原体,以便于T-细胞的识别并执行一系列免疫功能(例如杀死已被病菌感染的细胞,激活巨噬细胞杀死体细胞内细菌,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等)。

简答题1.简述病毒的复制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1.吸附. 2.侵入. 3.脱壳.4.病毒大分子的合成.5. 装配和释放。

2.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物质:a.溶血毒素b.杀白细胞素c.血浆凝固酶d.脱氧核糖核酸酶e.肠毒素3.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1热原质 2毒素和侵袭性酶3色素4抗生素5细菌素6维生素4.简述干扰素的分类及生物学作用:干扰素分为α、β、γ干扰素三种类型,作用是抑制细胞的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包括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对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

5.简述Ig的基本结构:Y型的四肽链结构,即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以二硫键连接而成。

6.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1.异物性(主要)2.机体因素3.免疫方式4.理化性质分子大小化学组成抗原表位的易接近性物理因素7.试述MHC的主要生物学功能: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MHC抗原最初是作为移植抗原而被发现的,是引起移植排斥的主要抗原系统。

这种抗原不合,即可引起受体的免疫应答,排斥移植的供体组织。

MHC分子也参予免疫调节作用。

MHC分子在T细胞自身耐受的形成和T细胞库的产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灭菌采用强烈的理
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
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
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
力的措施,称为灭菌。

2.抗原漂移:指由基因
组发生突变导致抗原
的小幅度变异,不产
生新的亚型,属于量
变,没有质的变化。

多引起流感的中小型
流行。

3.补体系统是一组存
在于人和动物体液中
及细胞表面,经活化
后具有生物活性,可
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
的蛋白,也称为补体
系统。

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
体是所有生物相容
复合体抗原的一种统
称,表示由MHC 基因
家族编码而成的分子,
位于细胞表面,主要
功能是绑定由病原体
衍生的肽链,在细胞
表面显示出病原体,
以便于T-细胞的识别
并执行一系列免疫功
能(例如杀死已被病
菌感染的细胞,激活
巨噬细胞杀死体细胞
内细菌,激活B细胞
产生抗体等)。

简答题
1.简述病毒的复制周期
分为哪几个阶段:1.
吸附. 2.侵入. 3.脱
壳.4.病毒大分子的
合成.5. 装配和释放。

2.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
致病物质:a.溶血毒
素b.杀白细胞素c.血
浆凝固酶d.脱氧核糖
核酸酶e.肠毒素
3.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
物:1热原质 2毒素
和侵袭性酶3色素4
抗生素5细菌素6维
生素
4.简述干扰素的分类及
生物学作用:干扰素
分为α、β、γ干扰
素三种类型,作用是
抑制细胞的增殖,提
高机体免疫功能,,包
括增强巨噬细胞的吞
噬功能,增强细胞毒
性淋巴细胞对靶细胞
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功
能。

5.简述Ig的基本结构:
Y型的四肽链结构,即
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
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
链以二硫键连接而成。

6.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
因素有哪些:
1.异物性(主要)
2.机体因素
3.免疫方式
4.理化性质
分子大小
化学组成
抗原表位的易接
近性
物理因素
7.试述MHC的主要生物学
功能:MHC分子的生物学
功能
MHC抗原最初是作为移
植抗原而被发现的,是引起
移植排斥的主要抗原系统。

这种抗原不合,即可引起受
体的免疫应答,排斥移植的
供体组织。

MHC分子也参予
免疫调节作用。

MHC分子在T细胞自身
耐受的形成和T细胞库的
产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8.试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和
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人工
自动免疫是将疫苗、菌苗或
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
产生特异免疫力,主要用于
预防接种。

这种免疫力出现
较慢,一般接种后2-4周才
产生,但能维持半年到数年,
接种次数一般1-3次。

常用
的接种有卡介苗、麻疹疫苗、
小儿麻痹糖丸等。

人工被
动免疫是当机体感染以后,
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
疫血清等免疫制剂,使机体
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由于
这些免疫物质不是病人自
身产生的,所有免疫作用虽
快,但维持时间只有2-3周,
因此,人工被动免疫常用于
紧急预防和治疗。

常有的:
破伤风抗毒素、胎盘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干扰素、胸腺
素等。

论述题
以TD抗原为例,CD8﹢Tc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基本
过程
CD8+Tc细胞对TD抗原产生
免疫应答基本过程:(1)
TD抗原的提呈:诱导
CD8+Tc细胞发生免疫应答
的TD抗原主要是病毒感染
的细胞或肿瘤细胞(二者为
广义的APC,也是靶细胞)
内产生,这些病毒TD抗原
或肿瘤TD抗原产生后被细
胞内蛋白酶体LMP降解成
为小分子抗原肽,经TAP转
运至内质网,并与MHCI类
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
类分子复合物表达在APC
的表面,供CD8+Tc的TCR
识别。

(2)CD8+Tc细胞
的活化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为Th细胞非依赖性,
如病毒感染的DC,由于其
高表达共刺激分子,可直接
刺激CD8+T细胞合成IL-2,
促使CD8+T细胞自身增殖
并分化为细胞毒T细胞(Tc
细胞),无需Th细胞辅助;
另一种方式为Th细胞依赖
性,如病毒抗原、肿瘤抗原、
同种异体MHC抗原从宿主
细胞表面脱落,以可溶性抗
原形式被APC摄取,并在胞
内分别与MHC-I类或
MHC-II类分子复合物,表
达于APC表面。

CD4+T和
CD8+T细胞识别同一APC所
提呈的特异性抗原,此时,
CD4+T被激活后可产生并分
泌IL-2,辅助CD8+T活化、
增殖和分化,或者,活化的
CD4+T细胞表达CD40L,可
促进APC细胞表达B7等共
刺激分子,促进CD8+T完全
活化,使之产生IL-2,引
起自身增殖分化。

(3)
CD8+Tc细胞介导的免疫效
应是细胞毒作用。

其基本过
程:首先是效-靶细胞结合,
效应细胞(CD8+Tc)在与靶
细胞接触面形成免疫突触,
进而导致效应细胞内细胞
骨架系统、高尔基复合体及
胞浆颗粒等极化,均向效-
靶接触面重新排列和分布,
然后,进行致死性攻击。

CD8+Tc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是一方面活化的CTL脱颗
粒,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
靶细胞坏死或凋亡另一方
面活化的CTL细胞高表达
FasL,通过Fas-Fasl途径
引起靶细胞凋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