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后题及标准答案-2

合集下载

毛概习题第二章答案

毛概习题第二章答案

毛概习题第二章答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单项选择题1-5 BBBAA 6-9 DABA二、多项选择题1——AB 2——BDE 3——ABCE 4——ABCD三、简答题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2、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因为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检验标准和目的。

在一定意义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内涵的三个基本观点。

3、(1)从哲学层面的角度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概括。

(2)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即是说,有了这个实事求是,才有了这些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

(3)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即是说,实事求是是体现于、贯穿于、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各个方面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活的灵魂。

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

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

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

4、“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这是坚持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必然得出的政治性结论。

毛泽东曾经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自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毛概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毛概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单项选择题1.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A.邓小平B.毛泽东C.马克思D.列宁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社会主义的本质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A.遵义会议B.延安整风时期C.党的八大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4.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A.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B.批判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C.实事求是D.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立党为公B.与时俱进C.理论创新D.保持先进性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A.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B.行动的指南C.在实践中开拓创新D.不惟书只惟实2.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A.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B.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C.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D.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3.创新是A.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B.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C.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D.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证4.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B.注重协调性C.把握规律性D.富于创造性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是因为它是A.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B.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C.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的正确途径D.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参考答案及其要点一、1B 2D 3B 4C 5B二、1ABCD 2BD 3ABC 4ACD 5ABC一、单项选择题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A、经济建设B、思想路线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D、反对“两个凡是”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3、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精神。

中南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答案版

中南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答案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时候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2分)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和平C.革命与战争D.两极格局解体★标准答案:A2.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

(2分)A.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标准答案:C3.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

(2分)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标准答案:D4. 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2分)A.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生产力高度发达★标准答案:D5.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2分)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准答案:D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2分)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标准答案:B7.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2分)A.社会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马克思主义★标准答案:B8.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2分)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C.社会主义D.为人民服务★标准答案:D9.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2分)A.戊戌变法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标准答案:C10. 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2分)A.文化教育工作B.思想政治工作C.改革开放D.传统文化★标准答案:B11.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2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2

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1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提供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农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产品是社会其他生产部门存在和扩大的重要基础。

2 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我国社会发展到今天,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依然占多数,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这是由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决定的。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4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5 是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6 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7 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8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9 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支持农村建设。

1 应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 农业基础地位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3 关系到社会的安定4 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5 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6 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共同富裕7 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8 有利于社会稳定,长治久安9 统筹城乡,科学发展17、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2)体现了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题的观点和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向吴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4)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在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方面的优越性。

毛概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毛概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1.如何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答:国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

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这也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教材19-21页)2.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教材24-30页)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因此,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国化的重要意义?中党在马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想、邓论和三表重想,称之为马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马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国化倡导和了对待马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国化,就是将马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义在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一是马国化就是运用马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国化就是把马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国化就是用马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6.如何正确把握科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把握社主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科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观落到实处。

科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主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毛概课后题答案补充2

毛概课后题答案补充2

1. 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就一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一定要改变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现状。

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创造自主世界著名品牌,提高制造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增值服务,鼓励发展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必须在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的同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创造强国的跨越,提高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国竞争力的需要。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我国在实现现在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后使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在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中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认识也不断深化越来越感到国民经济发展要速度快么热切还要质量和效益好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国民年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同时也是金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几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被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东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以来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包处经济平稳狡狯和可储蓄增长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2. 为什么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第一,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能够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

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他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

他还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经过一段思考的过程,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毛概课后题答案 (2)

毛概课后题答案 (2)

毛概课后题答案1.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制度,其核心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共同掌握国家政权,通过民主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消除阶级和剥削,实现人类全面发展。

2.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有哪些?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包括初级阶段、高级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

•初级阶段:指社会主义从建立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

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生产力相对不发达,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

•高级阶段:指社会主义社会进入到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在高级阶段,生产力将进一步提高,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将得到发展。

高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共产主义阶段:指在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阶级和剥削,实现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富裕的阶段。

在共产主义阶段,人们将不再受到经济利益的束缚,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制度。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念所形成的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和共同追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起始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不发达,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与社会主义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奋斗阶段,需要通过推进生产力的发展,逐步缩小各个领域的差距,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再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阶段,需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毛概课后题及答案

毛概课后题及答案

毛概课后题及答案第一章课后习题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答:国内:(1)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3)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4)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人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国际:(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并为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2)“二战”后两大阵营对立和争斗;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答: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内容。

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如何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答: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

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答: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2)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2)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1. 行动的两个因素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行动是受到两个因素影响的:主观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行动者自身的意志和动机,而客观因素是指行动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在行动的过程中,主观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行动者的意志和动机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目标。

比如,在推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革命者的自发性、坚定性和坚韧性是必不可少的主观因素。

然而,主观因素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客观因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环境和条件会对行动者产生影响,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目标。

比如,在时局紧张的时期,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采取激进的行动方式,而在相对稳定的时期,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采取温和的行动方式。

综上所述,行动的两个因素(主观和客观因素)互相影响,共同决定了行动者的行为方式和目标。

2. 政党的作用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在国家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代表意见和利益政党作为各种社会利益集团的代表,可以通过选举等方式获得执政权,进而代表人民的意见和利益,推动改革和发展。

政党通过制定政策、提出议案、参与决策等方式,为人民争取福利和利益,保障人民的权益。

2.2. 谐和社会矛盾政党可以作为社会矛盾的调解器和协调者,通过政治斗争和讨论来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政党可以代表不同社会利益集团的利益,通过政策调整和社会改革来平衡社会矛盾,避免社会动荡和冲突。

2.3. 培养政治人才政党是培养政治人才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政党组织可以为有能力、有思想、有爱国情怀的人提供机会,培养他们成为政治家、国家领导人或社会活动家。

政党通过培养政治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4. 促进民主发展政党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民主发展。

政党机构可以组织选举、推动选举制度的完善、组织党内民主等,以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参与度。

政党通过政治竞争和政治辩论,为民主决策提供平台和机会。

毛概2重点课后题答案

毛概2重点课后题答案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根 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是社会主 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坚持经济社会发 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仅仅依 靠工人阶级,巩固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2)工人阶级是从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发展的产物,是先进 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3)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三、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 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遵守法律,热爱祖国。它们勇于开拓,敢于冒险,走出 了一条艰苦奋斗、勤劳致富之路。伟大而又艰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将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四、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新时期背景下,不断壮大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对促进 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增进人 民群众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1)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族专政的坚强柱石 (2)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3)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4)人民解放军是维护祖国和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一、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2)维护祖国统一、 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党的领导;(3)正确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凝聚亿万人的力 量,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党的领导。(4)应对来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 挑战,需要党的领导 二、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二者辩证 统一。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需不需要党,党在社会主义事 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那么改善党的领导解决的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 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问题。第一,从国际上 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 的领导。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 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 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毛概课后题答案

毛概课后题答案

毛概课后题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选项中,毛泽东最早提出的是: A. 打土豪分田地 B. 实行土地革命 C. 创建农民政权 D. 共同富裕正确答案:A. 打土豪分田地2.以下选项中,毛泽东最重要的军事理论是: A. 结合山区斗争 B. 打游击战 C. 武装斗争 D.打死虎正确答案:C. 武装斗争3.以下选项中,毛泽东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词是指: A. 小火可以引燃大火 B. 弱者可以引发变革 C. 民众力量可以推翻敌人 D. 运动的力量是无穷的正确答案:C. 民众力量可以推翻敌人4.毛泽东革命军事思想的核心观点是: A. 军队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B. 要实行军事和政治的统一 C. 力戒浮夸、鄙薄功利 D. 红军是工农子弟兵正确答案:A. 军队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5.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说明他强调的是: A. 强国必须依靠武力 B. 军队是维护政权的工具 C. 军队势必成为政治强权 D. 人民战争是政权的前提正确答案:B. 军队是维护政权的工具二、判断题1.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正确2.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强调军队与政治的统一。

正确答案:正确3.毛泽东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词是指小火可以引燃大火。

正确答案:正确4.毛泽东认为军队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强调军队与人民的联系。

正确答案:正确5.毛泽东的最早主张是打土豪分田地。

正确答案:正确三、填空题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词中的“燎原”指的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大规模革命爆发2.毛泽东提出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意味着他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观点是“军队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这体现了他对__________的重视。

正确答案:军队与人民的联系4.毛泽东提出的“发展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是要强调____________。

毛概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毛概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5 CABAD 6-10 ADCCB 11-15 DDAAC 16-20 BCDAB 21-25 BBDCA26-30 BDCDD 31-34 BCDA36-40 BDADA 41-45 CDBDD 46-50 ACBDA 51-55 DCCBB 56-60 CBBAD 61-65 CCBDA 66-70 AADDD 71-75 DBBCD76-80 CBDDA 81-85 DBBAD 86-90 DACAA 91-95 CCBAD 96-98 DCA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D2、ABC3、ABC4、ABC5、ABD6、ABCD7、ABCD8、ABC 9、ABC 10、ACD 11、AC 12、ABC 13、BCD 14、AB15、AC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BC 20、ABCD 21、BCD22、ABC 23、ABC 24、ABD 25、AB 26、ABCD 27、ABCD28、ABCD29、AB 30、ABC 31、ABC 32、BC 33、ABCD 34、ABCD35、ABCD36、AB 37、BCD 38、ABC 39、AB 40、AB 41、ABCD42、AB43、ABC 44、BC 45、CD 46、ABCD 47、ABD 48、ABC49、ABCD50、ABCD 51、AD 52、ABC 53、ABCD 54、BCD 55、ABD 56、ACD57、ACD 58、ABCD 59、ABCD 60、ABCD 61、ABC 62、ABCD 63、ABCD64、ABC 65、ABCD 66、ABCD 67、ABCD 68、ABC 69、ABCD 70、ABC71、ABCD 72、ABCD 73、ABCD 74、ABCD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5 CBABD 6-10 ABCCC 11-15 DCCCA 16-20 DBADB21-25 ADACC 26-30 DAADB 31-35 DABAD 36-40 AAACB 41-45 ABABA 46-50 DCBCB51-55 DDACB 56-62 BACBCBA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BD2、CD3、BD4、ABCD5、ABCD6、ABC7、CD8、ACD9、BC 10、ABCD 11、ABC 12、ACD 13、ABCD 14、ABC 15、ABCD16、ABC 17、ABC 18、BCD 19、ABCD 20、ABCD 21、AB 22、ACD23、AD 24、ABCD 25、AB 26、AB 27、ABC 28、ABD 29、ABC30、ABCD 31、ABCD 32、ABCD 33、ABC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5 DBAAD 6-10 CACCA 11-15 ABDAA 16-20 ABCDB 21-25 ACADC 26-30 BCDBB31-35 ACABB 36-40 BAAAD 41-45 CABDD 46-49BDAA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2.ABC3.ABCD4.ABCD5.BCD6.ABCD7.AC8.AB9.ABCD 10.ABC 11.AD 12.CD 13.ACD 14.ABC 15.AD 16.ABC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24.ABCD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5ACABA 6-10 ABDCA 11-15 BACBD 16 -20 ACCAB 21-23 ACD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D2.CD3.ABCD4.ABC5.ABC6.ABC7.ABCD8.ABCD9.ABCD 10.AB 11.CD 12.BCD 13.ACD 14.ABC 15.AC 16.ACD 17.ABD 18.ABD22.ABC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5ADDBA 6-10 CCBDB 11-15 AADBC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C2、ABC3、AD4、ACD5、AB6、ABCD7、ABCD8、ABD 9、ABCD 10、ACD 11、AD 12、ABC 13、BD 14、ABCD 15、ABCD 16、BCD 17、CD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5 CBDBC 6-10 DCCBC 11-15 DDBCC 16-21 ABCACD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ACD3、ABCD4、ABCD5、BCD6、ABD7、ABC 8、AB 9、ABCD10、ABCD 11、ABCD 12、ACD 13、ACD 14、ACD 15、ABCD 16、ABD 17ABCD第七章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5 CBBBA 6-10 CACDA11-15 CBABA 16-20 BCACC21-25 BBCAA26-30 ABCAA 30-35 CDDAD35-40 ACDBB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D2、ABCD3、ABC4、ACD5、AD6、ABD7、ACD8、BCD9、ABCD 10、AB 11、BCD 12、ABC 13、BC 14、ABCD 15、BCD 16、ABC17、ABCD18、BCD 19、ACD 20、ACD 21、ABCD 22、ABCD 23、CD 24、ABCD 25、ABCD26、ABD 27、ABC 28、ABC 29、BCD 30、ABD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B2.D3.A4.A5.A6.A7.A8.C9.D 10.B 11.B 12.C13.D 14.A 15.A 16.C 17.B 18.B 19.D 20.C 21.C 22.D 23.B 24.B 25.A 26.A 27.D 28.B 29.A 30.B 31.B 32.C 33.C 34.A 35.C 36.D 37.D 38.A 39.B 40.A41.C 42.B 43.D 44.A45.B 46.C 47.B 48.A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DE2.CD3.BC4.BC5.ABCE6.ABD7.AC8.AD9.ABD 10.BC 11.ABD 12.ABC13.CD 14.ABD 15.ABC 16.ABCD 17.AD 18.ABCD 19.ACDE 20.BCD 21.AC 22 ABCDE 23.BDE 24.ACD 25.AD 26.BCD 27.ABC 28.ABCDE 29.ABCD 30.BD 31.AD 32.BC 33.BCD 34.BC 35 ABD 36.BC37.BCD 38.AB 39.CD 40.AC 41.ABD第九章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5 DABAB 6-10 CADBC 11-15 DDBCB 16-20 CACCC 21-25ADBCD 26-30 BACDA 31-35DDAAB 36-40 DCBCB 41-45ACDAA 46-50 ACCDB 51-55DACBD 56-60 CCBCA 61-65AAAAB 66-70 BADCC 71-74 AAAB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ABCD3、ABCD4、ACD5、AB6、BCD7、ABCD8、ABD9、ABD10、ABCD 11、ABC 12、ABCD 13、ABC 14、ACD 15、ABC 16、ABCD 17、ABCD18、ABCD 19、ABCD 20、ABD 21、ABC 22、ABC 23、AD 24、BCD 25、ACD26、AB 27、ABD 28、ACD 29、ABC 30、ABCD 31、ABC 32、ABD 33、BCD34、ACD 35、ABC 36、ABD 37、BCD 38、ABCD 39、ABCD 40、ABC 41、ABCD42、ABCD 43、BCD 44、ABCD 45、ABCD 46、ABD 47、ACD 48、ABC 49、AC50、ABCD 51、ABCD 52、ACD 53、ABC 54、ABC 55、ABCD第十章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5 BDBBD 6—10 CBACA 11—15 ADBBD 16—20 DDBBD 21—25 AABAB26—30 ABCCA 31—32 BA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DE2、ABCD3、ABCE4、ABC5、ABCD6、ABCD7、BC 8、AC9、ABCD 10、BC 11、ABCD12、ABCD 13、ABD 14、ABCD 15、ABCD16、ABCD 17、ACD 18、ABCD19、ABCD 20、CD 21、CD 22、ABCD 23、ABCD24、AD 25、AB 26、ABC27、AD 28、ABCD 29、ABCD第十一章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5 CACBB 6-10 DBCAA11-15 ADABB 16-20 CDDDC 21-25 CAAC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D2、ABC3、ABD4、ABCD5、ABCD6、ABD7、ABC 8、ABC 9、AB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16、ABCD17、ABC 18、ABCD 19、ABCD 20、ABC 21、BD 22、ABCD第十二章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5 CCDBC 6-10 DCACC11-15 DDABB 16-20 BCADA21-25 ABAAA 26-28 ABA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D2、ABC3、ABC4、ACD5、ACD6、ABCD7、ABD8、BCD9、BCD 10、ABCD 11、ABCD 12、ABC13、BCD 14、ABCD 15、ABCD 16、ACD第十三章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A2.B3.CA4.D5.B6.D7.A8.D9.B10.D 11.A 12.D 13.C 14.D 15.A 16.B 17.C 18.C 19.A 20.B 21.D 22.B 23.C 24.B 25.A 26.A 27.C 28.A 29.B 30.B 31.C 32.B 33.D34.C 35.A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BDE2.ACD3.ABCE4.ABC5.BCD6.BD7.ACD8.BC9.AC 10.CD 11.ABCD 12.BD 13.AB 14.AC 15.BD 16.ACDE 17.ABD 18.ADE 19.ACD 20.BC 21.CDE22.AC 23.CD 24.AC 25.ABCD 26.ACDE 27.ABC 28.ABCD 29.BC第十四章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5 BCBAD 6—10 BCADA 11—15 BDACD 16—20 CABCD21—25 ABBCC26—30 ACCAD 31—35 ADCBB 36—41 ABDCBD.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DE2、ACD3、ABCD4、ABC5、ABC6ABD 7、ABD 8、ABCD9、ABCD 10、AB 11、CD12、ABC 13、BCD14、ABCD 15、ABCD 16、ABCD 17、AD 18、BCD 19、AD20、AB 21、ABCD22、BCD23、ABD 24、AB 25、BC26ABCD 27、ABC 28、ABC 29、ABCD第十五章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5 AAADC 6-10 DABAD 11-15 CCCBB 16-20 DACAB21-25 DBBBD 26-30 AAADA31-34 BBBA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2、BD3、BC4、CD 5、ABCD 6、ABD 7、ABD 8、ABCD9、ABCD 10、BCD 11、ABCD 12、ABCD 13、ABC 14、ABD 15、BCD16、AC 17、ABC 18、ABCD 19、ABCD 20、ABCD 21、ABC 22、BD23、ACD。

毛概答案第二章

毛概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答:1948 年4 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3)、提出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演化的结果,探求其发生发展的合理的历史根据,也必须从近代中国社会演化的视角去考察。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最明显表现为二元社会格局的出现:一方面,孤岛般、畸形繁荣、新事物纷然出笼的通商大都市崛起,另一方面则是作为中国社会主体之乡村的发展迟滞、日渐贫困、挣扎于生存危机。

这种二元格局从不同的层面制约着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变革,也许只有从城乡二元及其内在关系的维度才能更为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意蕴。

本文主要从城乡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的角度,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革命是少数精英主观鼓动的结果还是历史演化的必然选择,是阻碍了社会现代化进程还是为现代化的大规模展开开辟道路,问题的求解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从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的二元格局出发,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寻找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讲源自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近代中国社会生产力与落后腐朽生产关系冲突的结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正是为了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这一切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

加强此的自身建设是坚持领导的应有之义。

毛泽东之所以非凡重视这一点,把党的建设作为三个法宝之一,是基于他对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的深刻熟悉。

《毛概》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毛概》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名词解释1、思想路线2、实事求是3、解放思想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马克思主义主义的理论品质是()A 解放思想B 实事求是C 开拓创新D 与时俱进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 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 与时俱进 D 改革创新3、下列哪一届会议标志着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一届六中全会C 十二大D 十三大4、1941年,毛泽东在下列哪本著作中明确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A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 《改造我们的学习》C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D 《〈共产党人〉发刊词》5、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概念的是()A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A 我们党的思想路线B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C 马列主义的精髓D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E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表现在()A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B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C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D 实事求是的目的是为了解放思想E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3、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包括()A一切从实际出发B 理论联系实际C 实事求是D 解放思想E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江泽民指出,创新是()A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B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C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D 科学的本质所在E 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5、坚持实事求是,就要继续()A 解放思想B 与时俱进C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D 不断推进实践创新E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四、问答题1、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毛概第二章 习题与答案

毛概第二章 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单项选择题1.1941年,毛泽东明确界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在()A 《新民主主义论》B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 《整顿党的作风》D 《改造我们的学习》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A 解放思想B 实事求是C 与时俱进D 求真务实3.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A 理论创新B 实事求是C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4.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A 1927年B 1928年C 1929年D 1930年5.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曾针对“大跃进”的“左”的错误,为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号召全党()A “大兴理论联系实际之风”B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C “大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风”D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6.江泽民曾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 批评与自我批评B 敢将真话,做实事C 与时俱进D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7.邓小平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正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必须()A 发展生产力 B 实事求是 C 敢说真话 D 解放思想8.在实践基础上的()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A 理论创新B 制度创新C 科技创新D 文化创新9.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A 保持先进性 B 具有科学性 C 体现民族性 D 富于创造性10.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二大C 十三大D 十四大二、多项选择题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为重新恢复党的思想路线所做的贡献有A领导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B拥护和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D提出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3.与时俱进,就是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讲求实效性4.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课后题及答案-2————————————————————————————————作者:————————————————————————————————日期:2第八章思考习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

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

没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

没有其他所有制经济,就会脱离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

因此,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也是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这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重大一个是的突破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前,由于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上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总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即使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一定的发展,也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逐步深化,从称其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到强调“公有制经济与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方针”,再到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在中实践中也使我国进入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

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

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

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

今天我们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

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

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

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

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中、西部的收入差别,也必须综合治理。

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其新型性在于:它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性相协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工业化,是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总之,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的科技成果改造、提升、发国民经济的过程,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新道路,重要意义在于:第一,中国能够较快地基本实现工业化,这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增加一倍,共享工业化成果,极大程度遏制南北差距拉大;第二,将有利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从而对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第三,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对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从而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益作出贡献,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的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

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

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

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又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

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7.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