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理学 - 复习提纲
森林病理学复习要点
森林病理学第一章基本概念1、病原:引起森林植物发病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但在某些植物生病时,往往会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引起植物发病的最直接一个因素才是病原。
病原为生物的通常又称为“病原物”;病原为真菌或细菌的称为“病原菌”。
被病原物侵染的植物称为“寄主”。
2、植物病害三角关系:病原、植物和环境三者共同作用,才能促使植物病害的发生,所以三者也是森林植物病害发生的最基本要素。
病原、植物和环境三者之病植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为植物病害三角关系。
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三角形的每个边各代表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三角形的面积代表发病程度。
3、症状:利用肉眼或借助扩大镜能够看到的植物非正常表现。
包括1)植物本身的不正常(病状)2)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病征)。
第二章林木病害的病原1、营养:1)缺氮:植株矮小,黄化2)缺磷:叶片发紫、发红—松苗紫化病3)缺钾:叶缘叶尖黄化—海桐缺钾性黄化4)缺铁:嫩叶黄化,老叶绿色—樟树缺铁性黄化5)缺硼:抽梢粗短,芽肥大6)缺锰:叶表面坏死小点7)缺镁:叶肉黄化,叶脉绿色2、温度:1)高温:破肚子病、果实灼伤、地表烫伤2)低温冻害(狭叶十大功劳)3)水分4)有毒物质5)盐害3、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无叶绿体,营寄生和腐生生活的一类生物。
真菌的营养体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营养方式是异养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各样的孢子。
4、真菌的营养体的多为丝状(除酵母菌外),叫菌丝(hypha)。
菌丝的集合体叫菌丝体。
低等的真菌菌丝无隔膜,高等的有隔膜。
菌丝的主要功能——吸收营养(靠菌丝内部高的渗透压吸收营养)。
菌丝细胞的全能性——只要有一个细胞,就可以长成一个完整的菌株。
菌丝的变态——菌核、菌索、子座。
1)菌核:由菌丝组成的紧密的耐久体。
形状大小各异,质地坚实。
菌核外部为拟薄壁组织,内部为疏丝组织。
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
2)菌索:由高等真菌的菌丝纠结而成的一种索状物。
外部为拟薄壁组织,内部为疏丝组织。
森林病理学复习重点
森林病理学复习资料南林林业大学黄龄教授第一章1. 植物病害的定义林木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受生物或非生物的因素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外部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局部或整体的异常变化,生长发育收到显著影响甚至死亡。
2. 侵染性病害由生物侵染所引起,有侵染性分为真菌病害、原核生物(细菌)病害、线虫病害、病毒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植物菌原体引起的病害,其他生物如螨类、藻类引起的病害。
3. 非侵染性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由不适宜的环境因子所致,无传染性。
4. 病害发生的三角关系病害的发生需要病原体、寄主和环境条件三者的共同作用。
5. 症状概念:病植物在形态上表现出不正常特征。
由真菌引起的树木病害症状不仅是树木本身的病变特征;而且包括病原物在树木病组织上产生的繁殖器官或其他组织,这些器官或组织成为病症。
种类:病状:变色、坏死、腐烂、萎焉病征: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脓状物、粒状物第二章一、病害诊断概念:方法:1、根据症状2、根据病原物3、人工诱发实验—科赫法则其证明一种微生物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是最科学的病害诊断方法A.将病害植物组织上经常出现的微生物分离..出来,使其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B.将培养基进一步纯.化.得到纯菌种。
C.将纯菌种接种..到健康寄生物植物体内并给予适宜发病条件,使其发病。
观察是否表现为原病害相同症状。
D.从接种发病组织上再分离...出这种微生物。
4、病害治疗诊断第三章病原侵染性病害病原种类真菌、细菌、病毒、植物菌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其他(螨类、藻类)一、真菌特点:具有真正的细胞核,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以吸收为营养方式的异养生物;一般能通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方式产生孢子,延续种群,其典型营养体为丝状分支结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
营养结构:菌丝体。
原生质团、单细胞、假菌丝、两型菌丝营养体的变态结构:(1)附着胞(2)附着枝(3)吸器(4)假根(5)菌环和菌网繁殖方法和策略: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准性繁殖(形成异核体,形成杂合二倍体,形有丝分裂交换与单倍体化)同宗配合:有些真菌单个菌株自身的雌雄器官结合就能完成有性生殖。
林木病理
林木病理学复习资料1 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1882年出版的《树病学》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林木病理学教科书,被认为是林木病理学诞生的标志。
2 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机构上和外部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局部的或整体的异常变化,生长发育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出现死亡,这种现象被称作林木病害。
林木病害发生的因素:寄主病原诱因生产活动。
林木损伤:是由瞬间发生的机械作用所致,受害林木在外部形态表现受伤之前在生理上没有发生明显的病理程序的伤害。
3 病害三角:在自然状况下,林木病害形成的过程涉及林木,病原和环境三方面,呈三角关系,称病害三角。
4 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等。
5 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致病因子=病原物:真菌;细菌;病毒;菌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6 非侵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致病因子=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水分,光照,土壤,大气,肥料,农药等。
7 病植物的病理变化:生理病变是基础。
组织病变是过程,形态病变是结果。
8 病原物:引致植物病害的生物。
病原:引起林木生病的最直接因素称为病原。
9 侵染性病原:植物侵染性病原中的寄生性微生物。
包括菌物、病毒、细菌、植物菌原体、寄生性种子食物、线虫。
非侵染性病原:除了生物以外的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环境因素都可以成为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包括营养条件不适宜、土壤水分失调、温度不适宜、有毒物质10 寄生(parasitism):一方生活在另一方上,并获取其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
绝大多数病原物寄生在植物上。
寄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11 组织病变性质:促进性组织病变、抑制性组织病变、分解性组织病变、组织补偿反应12 林木病害的症状:受致病因子的影响在植物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林木病理复习指南
《林木病理学》复习指南(举例,不是试题)1.名词解释(20分)——总论1-6章中的黑体字如:症状、子实体、子座、侵染循环等2.填空题(10分)如:真菌无性孢子有:12345病害侵染程序被分为四个阶段:12343.选择题(5分)如:影响病菌侵入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A.温度;B.湿度;C.光照;D.风。
4.判断题:(5分)如:有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病害就一定会发生。
()5.简答题(10分)如:10种病害的病原:板栗白粉病(真菌子囊菌);油茶煤污病(真菌子囊菌);杨树锈病(真菌-锈菌);冠瘿病(细菌);木材腐朽(真菌-担子菌);紫纹羽病;白纹羽病;枣疯病等(植原体);松材线虫病;杨树黑斑病;杨水疱溃疡病等•如: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1)受病组织水渍状;(2)透射光下,病斑透光;(3)潮湿条件下,病部有菌脓。
6.总论问答题(10分)如:为什么说人类活动促进了病害流行?答:人类活动对病害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引进新病原或传播病原;2)大面积栽培单一品种;3)有时栽培高产但感病的品种;4)栽培管理技术落后;5)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
7.各论问答题(20分)例:简述苗木猝倒病的症状类型、病原类型、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答:症状类型:1)种芽霉烂型;2)茎叶腐烂型;3)猝倒型;4)立枯型病原类型: 有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大类:1)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于圃地积水、复土过厚、土表板结;或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茎。
2)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丝核菌(Rhizoctonia sp.),腐霉菌(Pythium debaryanum)等。
防治措施:1)选好圃地;2)“消毒”土壤;3)合理施肥;4)细致整地;5)及时播种;6)药剂防治;7)幼苗发病及时处理。
重要病害_苗木猝倒病;杉木炭疽病;杉木黄化病;松材线虫病;国外松衰退病;杨树溃疡病;杨树黑斑病;杨叶锈病;油茶炭疽病;毛竹基腐病;枣疯病;泡桐丛枝病.8.综合分析题(20分)简述在林业生产各阶段(如育苗、造林、抚育管理),与病害防治有关的营林技术措施。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题型(包括昆虫学和病理学):名词解释20%;判断题10%;选择题20%;简答题30%;论述题20% 考试时间:2011年12月27日(10:00-12:00)考试地点:田103名词解释:1.病状和病征:①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称为病状。
②病症: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病害都有病征表现)。
2.损伤(林木损伤):是由瞬间发生的机械作用所致,受害林木在外部形态表现受伤之前在生理上没有发生明显的病理程序。
3.(真菌)营养体:真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叫营养体。
4.吸器:植物专性寄生菌菌丝在寄主间隙延伸穿过细胞壁,在寄主细胞内发育成吸器,吸收营养。
(形状不同)5.带毒现象:受到侵染而不表现症状的植株,称为带毒者。
(没找到,这是近似答案)P666.系统侵染:病原物自侵入点能通过寄主植物的维管束系统扩展到整个植株或植株的绝大部分,称为系统侵染。
P927.寄生性:寄生物自活有机体上获取营养物质的能力。
8.侵染程序(病程):通过轻微伤口侵入。
潜育期较长。
菌体通过韧皮部组织先向下,再向上,增殖到一定浓度时表现症状。
9.初侵染和再侵染:①初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后,病原物从其越冬(少数情况下是越夏)的场所散发出来,引起的第一轮侵染(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病原物的越冬场所)。
②再侵染:初侵染完成后病原物在同一生长季节进行的其他各次侵染(再侵染的来源是当年已发病的植株。
再侵染的有无,因病原物的种类而异;发生的次数与潜育期的长短有关)。
10.病害流行:某种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一段时间内普遍而严重地发生称为病害流行。
11.隐症现象:有些植物在病毒侵染表现症状后,因温度等环境条件变化而出现症状消失的现象,称为隐症。
P6612.局部侵染:大多数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的范围限于侵入点附近,范围的大小因不同病害而有差异,但总是有一定的限制,这种现象称为局部侵染。
P9213.子囊壳:子囊果球形或瓶状,顶端有固定的孔口,子囊为单层壁,称为子囊壳。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侵染性病害2、病原3、病毒4、非侵染性病害5、病原菌6、子实体7、病症8、病害流行9、病状10、植物保卫素11、侵染过程12、复循环病害13、特异性毒素14、活养寄生物15、积年流行病二、判断改错1、林木炭疽病有潜伏侵染的特点,这实际上是一种隐症现象。
( )2、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配合使用能增强防病效果。
()3、郁金香碎锦病侵害叶片及花冠,在我国尚未发现该病的发生。
()4、松材线虫枯萎病的发生与松褐天牛的为害无关。
()5、香石竹枯萎病与唐菖蒲干腐病都是由半知菌中的镰孢菌属的真菌引起。
()6、根结线虫为雌雄异形。
()7、病毒可引起林木花变绿。
()8、植原体与病毒属非细胞形态的分子生物。
()9、半知菌为不典型生活史。
()10、由真菌引起的所有林木病害都是侵染性病害。
()11、锈菌为活养寄生物( )12、溃疡病是坏死和增生型组织病变的综合结果()三、单项选择1、()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产生的结构。
A、分生孢子B、闭囊壳C、卵孢子D、担子孢子2、下列病原中,()是寄生性种子植物。
A、线虫B、螨类C、植原体D、菟丝子3、某些林木感病后,植物体内的生长激素类物质常常失调,引发植物产生( )症状。
A、腐朽B、腐烂C、坏死D、畸形4、白粉病病原的分类地位为().A、接合菌亚门B、鞭毛菌亚门C、担子菌亚门D子囊菌亚门5、根癌病由( )引起.A、真菌B、细菌C、病毒D、类菌原体6、松材线虫枯萎病主要由()传播。
A、气流B、雨水C、松褐天牛D、流水7、( )引起的病害不具传染性。
A、真菌B、病毒C、线虫D、低温。
8、治病先治虫是指( ).A、白粉病B、煤污病 C.、立枯病D、炭疽病9、桃缩叶病由( )引起.A、镰刀菌B、丝核菌C、外子囊菌D、外担子菌10、病害侵染过程的(),最适宜施用内吸剂。
A、接触期B、侵入期C、潜育期D、发病期11、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都是( ).A.球状B.螺旋状C. 杆状D.多细胞12、( )对四环素敏感.A.植原体B. 病毒C.真菌D.线虫13、病原物的寄生性的实质是一种( )关系.A.致病B.抗生C. 共生D.营养14、植物感病后体内产生了植物保卫素,这是植物的一种( )作用.A.致病B.耐病C. 抗病D.避病.15、波尔多液的有效成份是( ).A.硫酸铜B.生石灰C. 碱式硫酸铜D.多硫化钙.16、( )应治病要治虫.A白粉病B膏药病 C. 炭疽病D.立枯病17、环剥树皮是指防治( )采取的有效措施.A.立枯病B.竹丛枝病C.泡桐丛枝病D.炭疽病18、桑寄生害主要由( )传播.A.昆虫B.鸟类C.人为D风19、细菌侵染林木主要以()侵入植物休内。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复习林技0901班1、林木病害:林木对外界的环境变动和其他生物刺激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环境变动或刺激超出其适应范围时林木的正常生理活动便受到干扰破坏使其细胞和组织机能失调,表现出组织和形态的有害变化,对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损失。
2、林木病害发病原因(1)病原:生态系统中直接导致植物发病的因素。
分类:非生物病原:环境中不利于林木正常生长的物理化学因素引起非侵染性病害。
生物病原:以林木为取食对象的寄生生物。
引起的病害具传染性,因此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
(2)寄主:受侵染的植物对寄生生物而言。
(3)环境因素:林木所接触到的温度、湿度、气候、大气等一切外界因素。
(4)人为因素3、症状类型:变色、坏死或腐烂、枯萎、畸形、具有典型病症(霉粉、蕈(xùn)菌、菌核、菌索)4、林木病害发生的基本特征:有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病程)。
植物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后,首先表现为植物的正常生理机能失调,而后出现组织形态和外部形态的各种不正常表现,从而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
病害的基本特征与损伤概念的区别:损伤是外界对植物突然间造成的伤害。
如砍伤、啃伤、风折等。
5、症状:林木生病后外部形态所表现的不正常的特征。
它有两部分组成,即寄主植物的病变特征和病原物在寄主植物的发病部位上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病状:林木生病后自身外部形态上产生的病变特征。
病症:病原物在寄主发病部位上产生的肉眼可见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等结构。
6、非侵染性病害定义: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环境中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疾病。
病原:(1)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2)物理因素恶化所致(温度不适、恶劣气候、大气与土壤水分、土壤湿度的不适宜)(3)化学因素恶化所致:肥料元素供应不适;大气与土壤中的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林业栽培技术措施不当。
林木病理学考试资料
1森林保护:积极消除森林灾变因素对森林植物、森林生态系统和林产品造成的危害及损失,满足人类对森林在情感、物质和环境的消费要求。
2森林健康:森林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又能持续满足人类对森林的自然、社会和经济要求的一种状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途径。
3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植物或植物产品的植物动物和植物病原的种菌株或生物型等统称为有害生物。
4林木病害:林木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受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外部形态上产生的一系列局部的或整体的异常变化,生长发育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出现死亡,造成经济生态景观损失这种现象被称为林木病害5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子侵染造成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环境中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物理或化学因子引起的病害6病状:林木发病以后在外部形态上表现的异常变化症状:病植物在形态上表现的不正常的特征病征:病原物在寄主体上产生的同肉眼能够看得见的菌体7病害命名(1)植物类群名称+病名物名称(2)植物类群名称+症状名称8寄生性:指病原菌在寄主植物活体能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9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表现a.与植物争夺水分养料b.产生治病毒素 c.产生过量生长调节物质d.产生多糖类物质e.产生伤口传播其他病原物质。
10毒素:植物病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在非常低的浓度下就能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并引起明显的组织损伤,对植物病害有诱导作用的非酶类化合物11.耐病性:植物能忍受病害,在产量和质量方面不受严重损害的性能12.避病性:最易感逼的阶段与病原的侵染期相错或者缩短了寄主感病部分暴露在病原物之下的时间13.诱发抗病性:是植物预先接种微生物或在植物受到某些化学因子和物理因子处理后产生的抗病性,也称获得性抗病性。
菌物:具有真正细胞核但没有叶绿素的一类生物1.营养体:由细胞壁位纤维素和几个质的管状,分枝和纤细的菌丝组成进行吸收营养,有性或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2.菌丝:孢子萌发形成芽管,芽管逐渐形成管状,分枝纤细的结构菌丝体:一个菌株的所有菌丝的组合细菌病害的症状坏死、腐烂、枯萎、畸形3.IPM:以预防为主,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导,做好测报经济的采取生物,物理和化学相辅相成的方法,从生态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自然因子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把有害生物密度降到受害允许的经济阀值之下的一种管理技术措施4.EPM--有害生物的工程管理:指国家或省级森林部门,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对重要有害生物治理的主、客替及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并按照系统工程的运作方式和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实施有计划的减灾控灾,实现主动预灾和最高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的过程5.植物检疫:指利用法律手段,禁止危险性的病虫和杂草等有害生物传入、输出或在园内地区间的扩散6.侵染过程的四个时期: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病原物的侵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接触期:病原物接种在侵入寄主之前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的初次接触或达到能够受到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或叶围后,开始向侵入的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成各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时期。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
1、举例说明症状的特点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答:症状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A、特异性:一定的病害与一定的病原相联系,每种病害的症状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所以根据症状可以认识病害。
例如白粉病和烟霉病;B、阶段性:病害的症状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
初期、中期和末期的症状往往截然不同,各有特点,要系统地观察起发育阶段,不要把这三个阶段误认为三种病害。
C、差异性:同一种病原物在同一个寄主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所表现的症状可能不完全相同,但每一种病害症状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它们与特定环境的关系又是相对稳定的,即在特定的条件下,病害必然表现出特定的症状。
如油桐的黑斑病(叶斑病)的叶表现为多菌斑、果上生黑疤;D、相似性:由于病害症状的类型有限,而病害种类却非常多,往往不同的病原物在同一个寄主上,可表现相似的症状,此种情况下,必须在症状观察基础上做显微镜检查或病原分离,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2、真菌五个亚门的基本特点营养体无性生殖有性生殖鞭毛菌亚门为无隔菌丝,少数为原团或具细胞壁的单细胞产生游动孢子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结合菌亚门多为无隔菌丝体形成孢子囊和孢囊孢子产生结合孢子子囊菌亚门有隔菌丝体,少数(如酵母菌)为单细胞产生分生孢子、粉孢子、芽孢子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担子菌亚门发达的有隔菌丝体,有单核(初生菌丝)和双核(次生菌丝)的不同阶段一般没有无性生殖除锈菌外,通常不形成特殊分化的性器官,而有双核菌丝体的细胞直接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半知菌亚门发达的有隔菌丝体,有的能形成厚垣孢子、菌核和子座等变态结构产生各类的分生孢子无有性生殖阶段3、比较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的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形态学特性少数近圆形的单孢体,不定形的变形体和大多数丝状体球状、杆状、螺旋状球状、杆状、纤维状圆球形或椭圆球形,也有哑铃状、杆状等不规则形营养型及生活方式异养型异养,少数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异养型异养型繁殖方式孢子繁殖一分为二的裂殖方式不以二分裂法繁殖,只能在定的寄主细胞内以核酸复制方式繁殖⒈二分裂⒉芽殖⒊形成小体后再释放出来有无细胞壁有细胞壁和真正的细胞核有细胞壁,但无固定的细胞核无细胞结构无细胞壁多态型真核生物单细胞原核生物分子寄生物原核生物培养特性可以人工培养可以人工培养不能进行活外体培养少数可进行活体外的人工培养所致病害的特点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在病部常有粉状物、粒状物等病症⒈斑点⒉腐烂⒊枯萎⒋畸形⒌溃疡变色、坏死、畸形⒈丛枝⒉黄化⒊畸形4、病原物的致病机理和林木的抗病机制答:病原物的致病过程中,并不是单个因素在起作用。
《林木病理学(本科)》16年6月考试复习题
《林木病理学(本科)》16年6月考试复习题《林木病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性病原:指用林木为捕食对象的真菌生物。
2、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发的林木病害。
3、生理病害:由非侵染性病原引发的林木病害。
4、组织病变:在内部组织结构上的异常变化,称组织病变。
5、症状:林木受到生物或非生物病原侵染后其外表形态的不能正常整体表现(宿主和病原)。
6、真菌的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
7、真菌的生活史: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8、锁状联合: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展的一种特有形式。
9、专性寄生物(活养寄生物):从活的寄主组织上吸取养分,并在活组织上完成生活史,宿主非政府丧生后,寄生物即为随之丧生或暂停生长。
10、死养寄生物(纯腐生物):只能从死的组织或细胞中吸取营养进行生活的一类寄生物。
11、水平抗病性:指植物(或品种)对所有的生理小种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
12、垂直抗病性:指植物(或品种)对某些生理小种表现出的高度抗病性。
13、病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以侵染部位碰触,并入侵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产卵和拓展,然后出现病原体促进作用,表明病害症状的过程。
14、侵染循环:病原物从越冬(或越夏)的场所转移到寄主植物上侵染寄主,并进行繁殖到病原物再次进行越冬(或越夏)所经历的过程。
15、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从越冬地方向寄主植物感病点或宿主的一个感病点向另一感病点的空间移动。
16、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无再侵染的病害。
17、复循环病害:即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的病害。
18、病害盛行:某种林木病害在一定地区、一段时间内广泛而轻微的出现。
19、生物防治:一切利用生物学手段去预防病害的方法。
20、重寄生:指抗生的微生物真菌在病原物上的现象。
21、化学防治:用化学农药预防植物病害的方法。
1/522、避病现象:寄主植物的感病期与病原物的侵染期不一致,而并使寄主植物躲避病原物的侵染。
林木病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2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的现象成为林木病害3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
包括生物与非生物病原物两类。
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等病害的分类: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造成的病害,因病原生物能够在植物间传染,因而又称为传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没有病原生物的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者由于外界环境条件所形成的病害,在植物间不会传染)。
4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5非侵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6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病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的特征性表现7真菌:是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他们一般都进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能产生孢子,他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支的结构,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并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8营养体:真菌在营养生殖阶段的结构。
子实体: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菌丝: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有分支或五分枝,有隔或无隔的管状物菌丝体:多根菌丝交织形成的一丛菌丝9菌落:菌丝体呈辐射状,延伸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丝群体10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的一个垫状营养结构。
作用:1在子座上常可形成子实体2渡过不良环境有的子座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成的称“假子座”11菌索:由菌丝集结而成的绳索状结构,是强大的侵入机构、营养运输不良条件下休眠结构也称根状菌索。
12子囊果:子囊通过集生而成层,外包以数层菌丝组织形成一个固定形态的子实体特征:营养体是发达有隔膜的菌丝体,常形成各种变态,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各种各样的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多数棍棒形或圆筒形,内含八个子囊孢子,23分生孢子梗束,有书多聚集成垫状的很短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 28寄生性:指病原物从寄主的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能力13寄生性的专化:寄生物对寄主植物的种类或品种具有一定选择性的现象14转主寄生:有些锈菌必须在两种分类上很不相近的寄主上寄生才能完成生活史。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复习资料
《林木病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1、病原——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直接导致生病的因素。
P42、病症——由病原物表现在病部的特征。
(或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
)P53、病程——病原物到达植物体表后,通过一定途径侵入到组织内部,建立起寄主关系,并经过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和寄主植物一系列生理、解剖上的反应,最终表现出病状。
这一整个过程如以植物受病后的活动为出发点,称之为发病过程,简称病程。
P434、菌核——组织形态及子座相似,但其外层菌丝交织得更为紧密,并呈褐色或黑色,内部较疏松的特殊结构。
(或:由菌丝交织而成的一个坚硬的营养结构,具有抵抗不良环境条件和休眠作用,休眠后经过萌发,再产生孢子的子实体。
)P145、菌丝——真菌典型的营养体由纤细的丝状体构成,这种细丝称为菌丝。
P126、子实体——在高等真菌中,无论是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都可能及其周围的菌丝聚生成一个组织体,称为子实体。
P167、转主寄生现象——一种锈菌当发育到某一特定阶段时,必须转换寄主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P228、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的毒害能力。
有时用毒性一词表示。
P379、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有机体上生活,而不能在无生命的生物体或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生物。
P3610、系统侵染——病原物侵入后,便扩展到整个植株或植株的绝大部分,这称为系统侵染。
P4511、局部侵染——绝大多数真菌和细菌扩展的范围都只限于侵染点附近,这称为局部侵染。
P4512、担子果——有些担子菌的次生菌可以组织成复杂的特殊结构。
P2113、子座——一个致密的营养组织,很像一个垫子,上面或其内部形成子实体或直接产生孢子。
(或:是一个垫状或壳状的营养体结构,常在其中或其上产生子实体。
)P1414、寄生性——指寄生物自活有机体上获取营养物质的能力。
P3615、子囊果——子囊通常集生成层,外包以数层菌丝组织,形成一个固定形态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
森林病理学复习重点
森林病理学名词解释林木病害:因病原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植物等)侵染或异常环境条件刺激而引起的林木生长抑制、林产品变质或减产的一种自然现象,严重时可流行成灾,导致林木大面积死亡。
森林病理学(林木病理学):是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运用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研究森林植物病害的表现特征、发生原因、发生发展规律、防治的理论和技术。
森林病害:森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其它生物的侵袭或者遭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导致植物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反常变化,使植株的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局部或整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的现象。
论述:种实霉烂危害:繁殖材料、林产品,降低出芽率(缺株、断行)、携带(机械混杂、表面附着、种内潜伏—核桃黑斑病,苹果花叶病)或传播病害(猝倒病)、降低产量、质量和价值(黄曲霉素),板栗干腐病、油茶炭疽病症状:1.具霉味、褐色湿腐;2.种壳或果实外皮:生长各种颜色的霉层或丝状物,少数为白色或黄色的蜡油状菌落;3.内部:成糊状,有的保持原形,只有胚乳部分有红褐色至黑褐色斑纹,也有形状和颜色不变的。
病原:多为卵菌门、接合菌门和无性型菌物(青霉、曲霉、交链孢、匍枝根霉、镰刀菌),少数为细菌细菌:种子表面有油状或白蜡状菌落,可经种皮伤口侵入种子内部,糊化而失活。
青霉菌类:霉层中心蓝绿色或黄绿色,边缘是白色菌丝。
分生孢子梗扫帚状分枝,产孢细胞瓶状小梗,顶端产生成串的球形分生孢子交链孢菌:霉层毛绒状,褐色中显绿色(产黑色素),边缘白色。
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淡褐色至深褐色,砖隔状,倒棍棒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顶端有喙状细胞。
烂芽或不萌发镰刀菌:种皮上白色霉层,逐渐变为红色或蓝色,小水珠。
大(多细胞,镰刀型)、小(单细胞,椭圆至卵圆形)两种分生孢子。
不影响萌发发展规律1.侵染途径:枝叶上发生,蔓延至幼果(不影响树木健康,疏果);花器(柱头,桃褐腐病、榆花叶病)、伤口(昆虫、机械)或自然孔口侵入2.病菌基本为腐生菌,普遍存在,与种子接触很多,以孢子或菌丝附在种实表面;3.种皮受伤,种子活力低、含水量高,或贮藏温(25-27℃)湿度高、通风不良,种子携带或仓库病原菌数量过多等可使病害迅速蔓延;防治措施:1.生长期药剂防治病虫害;及时采收,避免机械、冻害损伤等;2.检疫、理化消毒;沙藏催芽时,注意消毒(5%高锰酸钾);3.低温(0-4℃)干燥贮藏(含水量10-15%),剔除坏、病和虫害种;仓库消毒,保持通风。
林木病理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林木病害的概念。
2.林木病害发生的原因。
3.林木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4.了解林木病理学发展历史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1.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及所致病害典型症状。
2.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对应的特点及诊断过程及方法。
3.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真菌?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有何变化?2.真菌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有哪些?3.菌丝的变态结构及其菌丝组织体的类型与功能。
4.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以及产生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类型有哪些?5.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中有什么作用。
7.试述真菌生活史的概念、主要生活史的类型和特点。
8.Ainsworth分类系统在传统的“三纲—类”分类基础上做了哪些主要调整?分为哪几个亚门?主要的分类依据是什么?9.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10.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及主要植物病原细菌类群?11.细菌所致林木病害的症状特点有哪些?12.病毒与植物病害的关系?13.病毒的一般性状及如何针对植物病毒病害的特点进行诊断?14.林木线虫、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林木病害特点,如何进行防治?15.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真菌、菌丝、菌丝体、假菌丝、菌落、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双核菌丝、三生菌丝、结构菌丝、锁状联合、菌核、菌索、子座、吸器、假根、子囊果、子囊壳、闭囊壳、假囊壳、子囊座、子囊腔、子囊盘、担子果、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16.转主寄生的锈菌为害寄主植物有什么特点,在其所致病害控制上可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1.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哪些方面?不同的病原物致病机制有何不同?2.什么是毒素?毒素有哪些类型?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3.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4.植物抗病性有哪些类型?比较植物主动抗病性与被动抗病性的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木病害
名词解释
土壤寄居菌
不能在无生
命的生物体
或人工培养
基上生长的
A
系生统物侵。染—
—病原物侵
入后,便扩
展到整个植
株或植株的
绝大部分,
这称为系统
A
侵 是染 研。 究林木
病害发生现
象,发病原
因和发病机
理,以及发
展规律和防
治方法的一
A
门 由学 生科 物和非
生物因素的
B
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的的真
菌所致。
A
植物病原菌细菌都是杆状,且革兰氏染色均
为阴性反应。
B
植物病原细菌与类菌原体都是原核生物。 A
耐病品种因其受害程度与感病品种一样严
重,故不属于抗病的范畴。
B
病原学
寄生性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象的中文名称
A
对土壤的适 应性强,在 土壤中可长 期存活,并 且能够在土 壤有机质上 繁殖的微生 物。(腐霉 属、丝核菌 属和一些引 起萎焉的镰 孢菌属) 从寄主植物 上夺取它自 身所需要的 所有生活物 质的寄生方 式 1996年国家 颁布的国内 林木病害检 疫对象,在 1984年颁布 的基础上增 加了几种, 取消了泡桐 丛枝病和枣 疯病2种。因 此,一共有 14种,即: 落叶松枯梢 病、板栗疫 病、毛竹枯 梢病、松疱 锈病、杨树 花叶病毒病 、松枯萎病 (松材线虫 枯萎病)、 国外松褐斑 病、松针红 斑病、松针 褐斑病、杉 木缩顶病、 桉树焦枯病 、肉桂枝枯 病、冠瘿病 (根癌病) 、猕猴桃溃 疡病。
、藻类和螨
A
类等 。
不适于林木
正常生活的
水分、温度
、光照、营
养物质、空
林木非侵染性病原有 ( )
A
完全锈菌的生活史要经历( )( )( )( )( )
气组成等一 系列因素 。
五个时期。
ABCDE
病原物破坏或干扰寄主生理代谢的物质主要
性孢子
有( ) 、 ( ) 、和( ) 三种
ABC
酶
植物病程可分为四个时期,即( ) 、 ( )
影响,在生
理上、组织
结构上和形
态上产生一
系列的局部
或整体的异
常变化,植
物生长发育
明显受到影
响,甚至死
亡,导致经
济损失或环
A
境 是破 指坏 在土壤
中病残体上
存活期较
长,但是不
能单独在土
壤中长期存
活的微生物
。(大部分
植物病原真
A
菌和细菌)
名词解释
土壤可居菌
A
名词解释
全寄生
A
简答题
写出1996年国家颁布的国内林木病害检疫对
题型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林木病理学 - 复习提纲
题干
正确答案
A
林木病害三角关系是指 ( )、 ( ) 、
( )之间的关系
ABC
寄主
真菌、细菌
、病毒、类
菌原体、寄
生性种子植
物以及线虫
林木侵染性病原有 ( )
正确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植物检疫 担子果
名词解释
菌丝
名词解释
子实体
名词解释
转主寄生现象
根据国家法
规,对植物
及其产品进
行检验和处
理。旨在防
止检疫性有
害生物传入
或扩散的一
种植物保护
措施。 二、
填空题 1、
(松材线
虫)检疫对
象。 2、
(月季白粉
病)在温室
A
比在露地更
担子菌的担
子着生在高
度组织化的
A
子实体内
A A A ABC A A A
ABCDE
AB
适应范围广 、收效快、 方便简便 种芽腐烂型 、茎叶腐烂 型、幼苗猝 倒型、苗木 立枯型 集中清除侵 染来源和喷 药保护 松材线虫 月季白粉病 腐霉菌 月季绿瓣病 苗木白绢病 蓝紫色
吸器
半寄生
填空题
填空题
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题
简答题
简述柑桔溃疡病(叶果)症状特点。
A
此病为害柑 桔叶、果及 新梢。受害 叶片最初在 叶的正面生 针头大的黄 色小点,背 面则呈油渍 状暗绿色微 凹陷的小点 。小点逐渐 扩大成圆形 的病斑,病 斑穿透叶 片,两面突 起,表面木 栓化,粗 糙,灰褐色 。边缘呈水 渍状或油渍 状,周围有 黄晕。中央 破裂如火山 口。病斑大 小随品种而 异。果上病 斑的形状和 叶上相似, 病斑坚硬, 木栓化程度 更显著,中
、( ) 、( )
ABCD
接触期 生病的植
株,病株残
体,种实、
苗木及其他
繁殖材料,
病原物越冬的场所有 ( )
A
土壤、肥料
化学防治的优点是 ( ) ,缺点是( ) AB
苗木猝倒因发病时间不同,有四种症状类
型,即 ( )
A
林木叶果病害的防治途径主要有 ( ) ()检疫对象。 ()在温室比在露地更易发生 苗木立枯病的病原菌()、()、() 施用农药杀菌剂防止()无效 ()病原菌常菌核越冬。 用草兰氏染色细菌,阳性反应细菌呈() 菌丝的变态结构有()、()、()、() 、() 根据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可 将其分为()和()。
错误
流行学 传染性
防治学
简答题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病害的区别于联系? A
非侵染性病 害使植物抗 病性降低, 利于侵染性 原的侵入和 发病。如冻 害不仅可以 使细胞组织 死 亡,还往 往导致植物 的生长势衰 弱,使许多 病原 物更易 于侵入。 侵 染性病害有 时也削弱植 物对非侵染 性病害的抵 抗力。如某 些叶班病害 不仅引起木 本植物提早 落叶,也使 植株更容易 受冻害和霜 害。苹果褐 斑病与苹果 树衰。加强 栽培管理, 改善植物的 生长条件, 及时处理病
简答题
病害侵染后,林木主要有哪些生理变化
A
答:1.受侵 植物组织细 胞几乎都会 发生渗透变 化,一般是 增加,矿物 质随着水分 外漏。2.呼 吸作 用的增 加。3.植物 叶组织中的 叶绿素丧失 或组织坏 死,光合作 用下降。4. 氮化合物含 量一般比健 康的植株 低,或者在 初期有所增 加,后期则 急剧下降。 5.植物中水 分缺乏导致
。
A
兼性寄生物是指以腐生为主,兼营寄生生活
的一类生物。
A
局部侵染是指病原物只能从植物的某个部位
侵染。
B
保护剂主要是在植物生病前施用。
A
杉木赤枯病和柳杉赤枯病属同一种真菌引起
。
B
苗木白绢病主要随土壤和流水传播。
B
苗木受根结线虫为害后,通常地上部生长不
良。因此,采取叶面喷药和增施有机肥可获
良好的防效。
B
杉木炭疽病的典型症状是“卡脖子”。
A
在湖南油茶软腐病每年的初发期比炭疽病早
。
A
温度是影响真菌侵入的关键因素。
B
白粉病在低温阴雨季节发生重。
B
松枯梢病菌的分生孢子成熟前为单胞,成熟
后为双胞。
A
白纹羽病是因病根表面的菌丝中有白色、羽
纹状分布的菌索而得名的。
A
所谓“生理性病害”是因为林木受病原物为害
后,首先是在生理上发生变化。
菌丝——真
菌典型的营
养体由纤细
的丝状体构
成,这种细
丝称为菌丝
A
。
子实体——
在高等真菌
中,无论是
有性孢子或
无性孢子都
可能与其周
围的菌丝聚
生成一个组
织体,称为
A
子实体。
转主寄生现
象——一种
锈菌当发育
到某一特定
阶段时,必
须转换寄主
才能继续生
A
存下去。
名词解释
专性寄生物
名词解释
系统侵染
名词解释
林木病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学 - 复习提纲
B
C
D
E
F
G
H
病原物
环境
锈孢子
毒素
侵入期
夏孢子 冬孢子
生长刺激 素
潜育期 发病期
小孢子
容易污染环 境、对人畜 不安全、病 原物易产生 抗药性
丝核菌
镰刀菌
附着胞 全寄生
附着枝 假根
菌环
病理学
致病性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题
林木病理学主要研究内容:()、()、
()、()
ABCD
一种病原物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和
()。
ABC
葱白和韭黄是因为光照不足所引起的反常变
化,不属于病害范畴。
B
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且都有鞭毛。
B
植物类菌原体病害的典型症状是黄化、丛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