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的分科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为此,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目前总结多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对多例来我院诊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前的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活动错综复杂,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糖尿病的发展、预后,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指导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伟恒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于过程,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以及与医生、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其他许多因素影响下,常常引发各种心理障碍,现将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障碍及心里护理介绍如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护理操作,而是余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适应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身心兼顾的整体护理,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中,情绪因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紧张、激动、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等[1]。这些激素升高会引起糖尿病病情反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1. 焦虑、恐惧
这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因为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不准确认识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他们惧怕因患有糖尿病而影响自己的将来和那些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惧怕死亡,对治疗过分关心,甚至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
失眠等。
2. 悲观、绝望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因为病程日久,缠绵难愈而背上思想包袱,或病情经常反复而产生悲观、绝望情绪,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随意进食,不按时服药,起居无规律,从而使病情加重,即使治疗方法正确、及时,亦收不到很好的疗效。
3. 紧张、烦躁不安
患者从身边已熟悉的社区环境走进陌生的病房,会感到紧张、烦躁和不安,对治疗护理不配合而影响治疗。
二、护理对策
1.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情感沟通及健康教育
患者希望医生、护士给予同情帮助,把自己的康复寄托在医生、护士身上,常反复地询问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十分注意医生、护士的一举一动。因此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服务要周到,向患者主动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要恰当说明病情,介绍糖尿病知识,增加患者自我调摄的能力。鼓励患者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适当的运动能使患者心情舒畅,并有利于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因此,要根据疾病的需要及某些活动的可行性和有益性,向患者解释其所以然,使他们理解这些活动与适当的休息相结合,有助糖尿病的稳定,使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这些安排,而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2.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要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医护人员及家属要关心爱护患者,使其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积极排除干扰,安心配合医生治疗。调整和安排好患者的情绪、生活,是心理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3. 创造良好的环境,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住院环境脏乱差、有噪音是一种恶性刺激,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优雅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哪怕一声平凡而亲切的问候都会给患者以极大的亲切和温馨,有利于病情
的治疗。护理人员平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焦虑恐惧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鼓励并提供疾病的忠告,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指导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转移其消极心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2]做情绪的主人,并介绍意志坚强的住院病人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换”,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洞察法”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
4.实施临床护理告知程序
4.1 临床护理告知的定义指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将入院注意事项、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各种护理操作的相关内容以及出院后注意事项的内容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讲解说明。当患者住院期间遇到或希望了解的某些有关医疗和护理方面的问题时,护理人员进行的解答也属于临床护理告知的范畴。临床护理告知的目的是为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体现医学伦理学的精神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新服务理念。通过建立健全护理人员的患者互动,突出了患者至上的服务本质,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的需求,加强了对医护人员自身诊疗及护理活动的监督,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4.2 实施临床护理告知的方法
4.2.1 落实各类知情同意对于严格知情同意情况,要求医护人员以书面的形式履行告知义务,患者或委托人要求签字同意。临床上对患者创伤性、危险性大的治疗、检查手段或易于引发纠纷的措施需严格知情同意。如:用药前腰告知患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和风险、并发症等,患者或委托人同意药履行签字手续。对于一般知情同意情况,可口头告知患者家属,不要求患者或委托人签字。对于临床上的一般性问题和对患者创伤性、危险性较小的治疗护理措施可施行一般知情同意。如护理人员在给患者注射胰岛素是,告知患者并请配合,患者口头同意或伸出手臂默许。
4.2.2 以整体护理理念全程落实护理告知程序因在临床新型医学模式要求下,我们除关心疾病外,还要对患者的行为意识、心理状态予以关注。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沟通过程中,依据患者健康状况、自理能力、个性习惯、文化背
景、家庭及社会支持、康复期望等状况进行评估,找出其现有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确立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通过采取合理的护理告知程序和措施,使患者的护理问题得以解决。
4.2.3 让患者权利在实施临床护理告知程序中得到充分体住院病人入院后角色适应困难,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不知道医护人员将对她施行什么检查和治疗,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不知道医护人员将对她施行什么检查和治疗,自己应该得到什么护理,应该注意什么?通过实施临床护理告知程序,将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各项医疗活动实施的理由、方法、预期效果和存在的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给予技术性建议与专业指导,患者就能够理解,使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到医疗护理过程中来,使患者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得到了充分体现。
4.2.4在实施临床护理告知程序中要充分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在实施临床护理告知过程中,护理人员主要主动向患者提供健康指导,患者亦有可能提出与疾病相关的问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熟练,还要了解相关科学知识,如:法律知识、沟通技巧、心理学等,才能提高解答能力,以满足患者在疾病信息方面、情感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5.实行临床护理告知程序的成效
5.1 实施临床护理告知程序融洽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护患双方沟通不畅示引起各种纠纷的原因之一。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尽管院方无任何过错,有时也会出现难于预测的医疗意外,如药物过敏而导致患者身体伤害。通过临床护理告知,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在医疗过程中与患者做好告知性沟通,增加了护患交流的机会,拉近了护患之间距离,护患之间能够充分地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避免了因沟通不畅、告知不细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患者被尊重、被接纳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使患者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从而达到在满足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的目的。
5.2 实施临床护理告知程序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临床护理操作告知程序示经过专家及专业人员共同研究制定的程序,具有科学性、运用性、可操作性。它规范了护理工作,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以往,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往往忙于操作,不注重患者感受、治疗效果及患者心理变化。实施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