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心理分析
• 3、一般是单独作案。由于偏执型人格者性格孤僻,自私 偏执而不善跟人交往,加上其性格怪异,作案前没有预谋。 他们很难有合谋者,因此单独作案居多。 • 陈水总案中,犯罪嫌疑人和周围的人基本不相往来,很难 与人建立深度的亲密关系。
• 总结:陈水总的种种行为、思维模式正是偏执型 人格障碍的特征表现: 不信任他人,无端猜测别人 对自己心怀不轨,敏感多疑,办事心存过多疑虑, 稍受侮辱和伤害则耿耿于怀,难以忘却。
谢谢观赏!
• 2、犯罪目的不明确,犯罪手段极其残忍。偏执 型人格者常常没有明确的犯罪目的,他们只注重 犯罪过程,而不计后果。 • 陈水总案中,死伤的人既不是与其有矛盾的人, 也不是其直系亲戚,而是跟他没有任何恩怨的、 容易下手的无辜百姓。他的犯罪行为更多的是发 泄犯罪人对社会的一种不满和愤怒,作案手段简 单且极其残忍。
犯罪心理分析
• 1、犯罪人多是生活、工作的“失意者”。他们的 抗挫折能力差,自我调节和自我消化的能力也差。 • 陈水总的邻居们曾告诉记者,陈家日子并不好过, 常年没有稳定的收入,陈偶尔会去打零工,但大 多数时间待在家中不干活。陈家生活的来源,都 在陈水总妻子身上,除此之外,还要负担女儿的 学费。
Baidu Nhomakorabea
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原因
• 1、社会关系处理不好。生活中的陈水总除了做过几 次短期的小摊贩,基本待在家中靠妻子养家糊口。在 对外界的关系上,陈基本和邻居不相往来,因为“张 口10 次,有9 次都是和别人吵架”。在处理和自己家 人的关系上,也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保持着疏远的距离。 在家中,身为父亲的陈甚至经常为用电脑和女儿发生 争执。正是他与人交谈沟通少,心理承受能力弱,遇 事想法偏激,容易猜疑别人,走入认识和行动的极端。 一些闹心的话、不顺心的事或者结下的怨恨埋在心里, 不能有效地释放和解决,就引发心理疾病或干出一些 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犯罪心理分析 • 运用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分析,该案 件属于偏执型人格引发的案件。
•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个体表现为对他人极端的 不信任,对发生的社会事件经常做出错误的解释, 哪怕是和别人发生了非常小的摩擦,偏执型人格 障碍的个体也会对别人表现出一种愤恨的反应。 他们易形成一种病态的妒忌,对他人容易形成敌 意和攻击。
犯罪原因
• 2、生活上的不如意。虽然陈水总案夺去了很多无辜者的 生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从另一个方面讲,陈水 总的“残忍”也建立在一种生存本能的驱动上。陈水总家 庭贫困,生活中的任何一点希望都可能成为他的救命稻草。 在陈水总的眼里,争取到有限的社保是他在家庭中存在的 价值。但当这些自我认同的生存希望找不到立足点,生活 没有出路,多次上访无望时,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失败感 和无助感。而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的世界,就像小孩的世界, 是一分为二、非白即黑的。
犯罪心理分析
• • • • 偏执型人格的人在生活中通常表现为: 1、 遇事固执己见,常认为自己是对的,听不得不同意见; 2、敏感,易对别人的言行产生敌意,习惯指责和攻击; 3、对遭受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他人,无法容忍外界的 拒绝、侮辱和伤害,有暴力倾向的人遵守“以牙还牙”的 人生信条; • 4、人际关系疏远,对外界缺乏信任度,因为过度关注自 我,导致极强的自负情绪; • 5、个性强,易暴怒,好与人争辩,追求个人利益或权利最 大化,经常怀疑和猜忌别人。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社工121 汪麟舒
基本案情
• 2013 年6 月7 日18 时,厦门人陈水总因社保问题无法 解决,携带汽油等易燃物,致使厦门一辆BRT 公交车在 行驶中突然发生爆炸起火,导致47 人死亡、34 人受伤、 8 名学生下落不明,其本人被当场烧死。该案致多人死伤, 毁坏重大公私财物,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其犯罪危害的 严重、形式的惨烈和影响的恶劣引起人们共怒。陈水总现 年60 岁,初小文化程度。1970 年因家庭生活来源被切断, 随全家下乡,历尽艰辛于1983 年回城。但没有安排住房, 没有安排工作,自谋出路直至 1994 年勉强娶妻生女,后 又摆摊卖麻糍为生。但摊位遭到取缔,数十年一直挣扎在 贫困线上。
犯罪原因
• 3、社会对弱势者的歧视和冷漠。随着社会的不断文明、 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价值观、生活观理应向多元化方向发 展。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不良倾向,即将“弱 者”和“强者”绝对化,在“仇富”的同时,出现更多的 是“仇穷”。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强势位置的人与弱势群体 接触过程中往往在言语态度上对他们予以蔑视,这必然导 致“弱者”的心理不平衡发展,当这些影响因素达到临界 点时,就可能导致“弱者”的总爆发,进而采取暴力手段 报复他人、报复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