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中药提取

合集下载

中药提取实验工作计划范文

中药提取实验工作计划范文

中药提取实验工作计划范文一、实验目的中药提取是一种通过浸出、蒸馏、萃取等方法,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实验,掌握中药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为中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将采用乙醇提取和水提取两种方法,乙醇提取适用于提取不溶于水的中药有效成分,水提取适用于提取水溶性的中药有效成分。

提取过程中,通过调节提取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参数,控制提取条件,提高提取效率。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 中药材料:当归、川芎- 乙醇- 蒸馏水2. 仪器设备- 水浴锅- 离心机- 真空浓缩器- 干燥箱- 精密天平-pH计四、实验步骤1. 中药材料的处理将当归和川芎分别洗净,晾干后研磨成粉末。

2. 乙醇提取实验a. 将当归和川芎粉末分别加入乙醇,确保材料完全浸泡在乙醇中。

控制提取时间、温度,记录提取条件和提取率。

b. 离心沉淀,收集上清液,真空浓缩。

c. 将得到的乙醇提取物放入干燥箱中干燥至恒定重量。

3. 水提取实验a. 将当归和川芎粉末分别加入蒸馏水,进行水提取操作。

控制提取时间、温度,记录提取条件和提取率。

b. 离心沉淀,收集上清液,真空浓缩。

c. 将得到的水提取物放入干燥箱中干燥至恒定重量。

4. 成品分析对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分别进行成分分析和质量分析,比较两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乙醇提取率和水提取率,分析提取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比较两种提取方法的优劣。

六、实验要求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注意安全。

2. 实验前要对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仪器和设备,保持实验室卫生。

七、实验总结与展望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中药提取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了中药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提取条件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中药提取实习报告

中药提取实习报告

中药提取实习报告
今年暑假,我有幸在**中药材提取**的实习岗位上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有关中药提取的知识和技能,也亲身体验了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和流程。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所学所悟。

首先,在实习的一开始,我对中药提取的过程和原理并不是很了解。

通过老师和同事们的耐心指导和讲解,我逐渐学会了中药提取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

我了解到中药提取是通过溶剂浸提、蒸馏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方法来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等。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具体的提取实验,从准备实验器材、称量药材、提取操作、浓缩和干燥等多个环节都亲自动手完成。

通过这些实验操作,我不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药提取的流程和技术要点,而且也培养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比如储备液的配制、仪器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

这些技能对于以后从事中药提取工作或者进一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的来说,这次中药提取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也让我对中药提取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在中药提取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

中药原料提纯实验报告(3篇)

中药原料提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原料中杂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2. 掌握中药原料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中药原料的纯度,为后续的制剂提供优质原料。

二、实验原理中药原料提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溶剂萃取、沉淀、离心、过滤等方法,将中药原料中的杂质分离出来,提高其纯度。

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有:1. 溶剂萃取法:利用不同溶剂对中药原料中有效成分和杂质的溶解度差异,将有效成分从原料中萃取出来。

2. 沉淀法:通过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中药原料中的杂质形成沉淀,从而实现分离。

3. 离心法:利用离心力将中药原料中的悬浮物、沉淀物等分离出来。

4. 过滤法:利用滤纸、滤膜等将中药原料中的固体杂质过滤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离心机、抽滤装置、烘箱等。

2. 试剂:中药原料(如:黄芪、人参等)、溶剂(如:乙醇、水等)、沉淀剂(如:硫酸铵、硫酸钠等)、酸碱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溶剂萃取法(1)将中药原料粉碎成粉末,过筛。

(2)将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搅拌溶解。

(3)静置一段时间,使有效成分充分溶解。

(4)过滤,收集滤液。

(5)将滤液浓缩至一定浓度,干燥,得到提纯的中药原料。

2. 沉淀法(1)将中药原料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搅拌溶解。

(2)加入适量的沉淀剂,观察沉淀形成情况。

(3)过滤,收集沉淀。

(4)将沉淀用溶剂洗涤,去除杂质。

(5)干燥,得到提纯的中药原料。

3. 离心法(1)将中药原料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搅拌溶解。

(2)将溶液离心,收集沉淀。

(3)将沉淀用溶剂洗涤,去除杂质。

(4)干燥,得到提纯的中药原料。

4. 过滤法(1)将中药原料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搅拌溶解。

(2)过滤,收集滤液。

(3)将滤液浓缩至一定浓度,干燥,得到提纯的中药原料。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剂萃取法通过溶剂萃取法,中药原料中的有效成分得到了较好的提取,提纯效果明显。

2. 沉淀法通过沉淀法,中药原料中的杂质得到了有效去除,提纯效果较好。

中药成分提取实验报告(3篇)

中药成分提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溶剂提取法从中药藜芦中提取其有效成分,并优化提取工艺,以期为藜芦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藜芦药材:购自药店,经鉴定为Veratrum nigrum L.- 乙醇:分析纯- 水浴锅- 烘箱- 滤纸- 砂芯漏斗- 蒸发皿- 电子天平- 移液管- 容量瓶- 分光光度计2. 实验仪器:- 752N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HH-2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北京科伟欧仪器有限公司)- JS-2000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JSM-638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公司)三、实验方法1. 藜芦药材处理:- 将藜芦药材干燥,研磨成粉末,过60目筛。

2. 提取工艺优化:- 以藜芦中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及JMP软件实验设计模型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种因素对主要活性成分提取的影响。

3. 提取方法:- 称取藜芦粉末0.5g,加入一定体积的乙醇溶液,在60℃水浴锅中加热提取,提取一定时间后,过滤,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适量乙醇溶解,定容至10mL。

4. 定量分析:-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通过正交实验和JMP软件实验设计模型,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液料比为30:1,提取时间为1小时,提取次数为2次。

2. 芥芬胺和藜芦胺含量测定结果:- 在最佳提取工艺下,藜芦中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分别为0.025mg/g和0.020mg/g。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溶剂提取法从藜芦中提取有效成分,并通过正交实验和JMP软件实验设计模型优化了提取工艺。

在最佳提取工艺下,藜芦中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较高,为藜芦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六、实验讨论1. 在提取工艺优化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藜芦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影响较大。

中药成分提取实验报告

中药成分提取实验报告

中药成分提取实验报告引言中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用成分。

通过提取中药成分,可以进一步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以及开发新的药物。

本实验旨在提取一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并进行分析和鉴定。

材料与方法材料- 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中药材:XXXX(草名或者植物名)- 乙醚- 水- 无水硫酸- 纸薄层析片方法1. 将中药材XXXX粉碎成细粉。

2. 取一定量的中药粉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乙醚,用研钵和研杵混合研磨,直至形成均匀的糊状混合物。

3. 将混合物转移到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的乙醚混合溶剂,摇匀,放置于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

4. 将上层的乙醚溶液小心地倒入蒸馏瓶中。

5. 将蒸馏瓶连接到蒸馏装置中,加热直至溶液完全蒸发,得到固体残渣。

6. 将残渣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进行酸处理。

7. 将酸处理后的溶液抽滤,得到过滤液。

8. 取一定量的过滤液,进行纸薄层析分离,使用适量的试剂进行显色观察和测定。

结果与分析经过以上步骤,从中药材XXXX中成功提取了中药成分。

下面是实验结果的实物和观察结果的总结:1. 从乙醚溶液中获得了XXXX充填固体,其颜色为XXXX(描述颜色)。

2. 经过酸处理和抽滤,得到了XXXX(过滤液阶段)的过滤液。

3. 在纸薄层析分离中,使用XXXX试剂与XXXX成分反应后的显色情况如下:测试管编号显色情况:-: ::1 颜色12 颜色23 颜色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得到的XXXX(中药成分名称)含有XXXX(描述成分)。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了中药材XXXX中的有效成分,并初步分析和鉴定了其成分。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1. 中药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成分的流失。

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提取方法,以提高提取效率。

2. 本实验只对提取的中药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鉴定,还需要进一步的化学测试和仪器分析来确认其成分和结构。

中药分离实验报告

中药分离实验报告

中药分离实验报告中药分离实验报告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其中,中药分离技术是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中药分离实验,探究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中药分离实验,探究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

具体目标如下:1. 熟悉中药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习使用不同的分离技术,如溶剂萃取、薄层色谱等;3. 分离和鉴定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如黄连、当归等)、乙醇、石油醚、醋酸乙酯等;2. 实验仪器:溶剂萃取装置、薄层色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等。

三、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中药样品粉碎并过筛,取适量样品备用;2. 溶剂萃取:将样品加入溶剂中,通过溶剂萃取的方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3. 薄层色谱:将提取得到的样品溶液均匀涂抹在薄层色谱板上,然后将薄层板放入薄层色谱仪中进行分离;4. 鉴定与分析:通过观察薄层色谱板上的色带,结合紫外可见光谱仪的测定结果,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从中药样品中提取并分离出了其中的有效成分,并通过薄层色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的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

在溶剂萃取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乙醇作为溶剂,因为乙醇可以较好地溶解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通过溶剂萃取,我们得到了中药样品的提取液。

在薄层色谱实验中,我们将提取液均匀地涂抹在薄层色谱板上,然后将其放入薄层色谱仪中进行分离。

通过观察薄层色谱板上的色带,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为了进一步确认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我们使用了紫外可见光谱仪进行测定。

通过测定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我们可以得到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的吸收光谱图。

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进一步鉴定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从中药样品中提取并分离出了其中的有效成分,并通过薄层色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的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

中药化学实验报告(一)

中药化学实验报告(一)

中药化学实验报告(一)中药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效。

•掌握中药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学习使用常见的化学分析仪器。

实验材料•生姜、黄芩等中药材。

•乙醇、水、氯仿、乙酸乙酯等化学试剂。

实验步骤1.将生姜切碎,加入乙醇中,加热提取。

2.用氯仿分离提取液中的挥发油。

3.用纯净水重新提取剩余的材料,得到粗提液。

4.用乙酸乙酯和水相萃取,得到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5.用常用的色谱法和谱图技术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提取了生姜中的挥发油。

•分离得到了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利用色谱法和谱图技术对分离出来的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得出了具体的化学结构。

实验结论•中药中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

•中药提取和分离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

•分析仪器的使用可以对化学成分进行准确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实验难点•中药材的粗提液往往伴随着很多杂质,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和提取。

•对于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分析,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实验改进•可以利用更加先进的仪器和方法进行中药成分的分析和鉴定。

•对于较为复杂的材料,在进行实验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研。

感谢您的阅读!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需要戴上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

•各种化学物质都需要妥善保存,避免异物混入。

•注意防火和爆炸,对于易燃易爆的物质需要特别谨慎。

实验思考和探讨•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对于人体有何影响和作用?•除了本次实验使用的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取和分离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在快速检测和分析中药成分方面,有哪些趋势和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中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李华,冈本出版社,2005年。

2.《中药提取和分离技术》,王大明,科学出版社,2009年。

3.《色谱分析与质谱鉴定》,李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谢谢您的耐心阅读!。

中药生物实验报告

中药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鉴定二、实验目的1. 学习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2. 掌握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定技术。

3. 了解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中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鉴定,以探讨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实验器材及试剂1. 器材:中药粉碎机、索氏提取器、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试剂:甲醇、乙醇、水、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钠等。

五、实验过程1. 中药样品的处理:将中药样品粉碎、过筛,备用。

2. 有效成分的提取:采用索氏提取法,以甲醇为溶剂,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3. 有效成分的纯化:将提取液进行旋转蒸发,浓缩后得到粗提物。

采用柱层析法对粗提物进行纯化,得到纯化的有效成分。

4. 有效成分的鉴定:采用HPLC法对纯化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确定其结构。

六、实验结果1. 提取:索氏提取法提取得到的甲醇提取物中,总提取物含量为5.0%。

2. 纯化:柱层析法纯化得到的纯化物中,目标成分含量为95.0%。

3. 鉴定:HPLC法鉴定得到的纯化物为中药中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

七、讨论1. 中药提取:本实验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等优点。

2. 纯化: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有效成分纯化方法,本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纯化得到的纯化物纯度较高。

3. 鉴定:HPLC法是一种高效、灵敏的中药有效成分鉴定方法,本实验中采用该方法鉴定得到的纯化物为中药中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

八、结论本实验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和鉴定,成功得到了一种中药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这为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九、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中药提取与分离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王五,赵六. 中药有效成分鉴定方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 孙七,周八. 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128-130.十、致谢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实验室同学的帮助。

中药的萃取实验报告

中药的萃取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萃取技术,从中药植物材料中提取出有效成分,并探究不同萃取方法对提取效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中药萃取是基于中药植物材料中有效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有效成分从植物材料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用的萃取方法包括溶剂萃取、超声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 器材:- 超声波萃取仪- 超临界流体萃取仪- 分液漏斗- 热水浴- 烘箱- 电子天平- 烧杯- 量筒- 玻璃棒- 试管2. 药品:- 中药植物材料(如:菊花、丹参等)- 水溶剂(如:乙醇、甲醇等)- 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 标准品(如:绿原酸、丹酚酸B等)1. 溶剂萃取:- 称取一定量的中药植物材料,用研磨机研磨成粉末。

- 将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剂,浸泡一段时间。

- 将浸泡好的药材与溶剂混合物煮沸,保持沸腾状态一段时间。

- 煮沸后,将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

- 将滤液放入烘箱中烘干,得到提取物。

2. 超声波萃取:- 称取一定量的中药植物材料,用研磨机研磨成粉末。

- 将粉末放入超声波萃取仪中,加入适量的水溶剂。

- 设定超声波萃取时间和功率,启动仪器进行萃取。

- 萃取完成后,收集萃取液,烘干得到提取物。

3. 超临界流体萃取:- 称取一定量的中药植物材料,用研磨机研磨成粉末。

- 将粉末放入超临界流体萃取仪中,设定合适的温度、压力和流速。

- 启动仪器进行萃取,收集萃取液。

- 将萃取液放入烘箱中烘干,得到提取物。

五、实验现象1. 溶剂萃取:药材与溶剂混合物煮沸过程中,药材颜色逐渐变深,煮沸结束后,滤液呈深棕色。

2. 超声波萃取:超声波萃取过程中,药材与溶剂混合物产生气泡,溶液颜色逐渐变深。

3. 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药材与溶剂混合物呈均匀雾状,收集到的萃取液为无色透明。

1. 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提取效率较高,提取物颜色较深,但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溶剂残留。

2. 超声波萃取法:超声波萃取法提取效率较高,提取物颜色较浅,但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超声波辐射污染。

中药提取实习报告

中药提取实习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提取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中药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在实习期间选择了中药提取技术作为实习内容。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中药提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实习报告的详细内容。

二、实习单位简介本次实习单位为我国某知名中药企业,该公司主要从事中药提取、中药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实习内容1. 中药原料的采购与验收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中药原料的采购与验收工作。

首先,根据配方要求,我学习了中药材的品种、产地、规格、等级等知识,以确保采购到优质的中药材。

其次,在验收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辨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以及如何进行称重、取样等操作。

2. 中药提取工艺在实习过程中,我重点学习了中药提取工艺。

首先,了解了中药提取的基本原理,包括溶剂法、水提法、醇提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其次,掌握了中药提取过程中常用的设备,如煎煮锅、回流提取器、旋转蒸发器等。

最后,学习了中药提取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如温度、时间、溶剂的选择等。

3. 中药提取质量检测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中药提取质量的检测工作。

学习了中药提取物的含量测定、纯度检测、微生物限度检测等常规检测方法。

同时,了解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4. 中药提取生产现场实习在实习期间,我有机会参观了中药提取生产现场。

了解了中药提取生产流程,包括原料预处理、提取、浓缩、干燥、包装等环节。

同时,学习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

四、实习体会1. 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通过这次实习,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提升了中药提取技术素养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中药提取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备操作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从事中药提取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中药提取浓缩实验报告

中药提取浓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提取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掌握中药提取浓缩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中药提取浓缩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中药提取是指利用溶剂(水、醇、酸等)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得到具有药理作用的提取液。

提取浓缩是将提取液中的溶剂蒸发掉一部分,使药液浓度提高,便于储存和服用。

三、实验材料1. 药材:某中药材(如黄连、甘草等)。

2. 溶剂:水、乙醇等。

3. 仪器设备:提取罐、浓缩罐、过滤器、蒸发器、温度计、秒表等。

4. 试剂:NaOH、HCl等。

四、实验方法1. 称取一定量的药材,加入适量的溶剂,放入提取罐中。

2. 调节提取罐的温度和搅拌速度,使药材充分浸泡和提取。

3. 提取完成后,将提取液过滤,得到澄清的药液。

4. 将澄清的药液放入浓缩罐中,加热蒸发溶剂。

5. 观察浓缩过程,控制浓缩液的浓度和温度。

6. 停止加热,冷却浓缩液,得到浓缩的中药提取液。

五、实验步骤1. 称取药材:准确称取10g某中药材,放入提取罐中。

2. 加入溶剂:向提取罐中加入适量的水,使药材浸泡在溶剂中。

3. 提取:开启提取罐的加热和搅拌功能,调节温度至60℃,搅拌速度为200r/min,提取时间为2小时。

4. 过滤:将提取液过滤,得到澄清的药液。

5. 浓缩:将澄清的药液放入浓缩罐中,开启加热功能,调节温度至80℃,观察浓缩液的浓度变化,当浓缩液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停止加热。

6. 冷却:将浓缩液冷却至室温,得到浓缩的中药提取液。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提取率:通过比较实验前后药材的重量,计算提取率。

提取率越高,说明提取效果越好。

2. 浓缩率:通过比较实验前后药液的体积,计算浓缩率。

浓缩率越高,说明浓缩效果越好。

3. 药液浓度:通过测定浓缩液的重量和体积,计算药液浓度。

浓度越高,说明浓缩效果越好。

七、影响中药提取浓缩效果的因素1. 溶剂的选择:不同的溶剂对药材的提取效果不同,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

提取中药实习报告

提取中药实习报告

提取中药实习报告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其中,药物的提取是中药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提取中药,了解中药的提取原理、方法以及实际操作过程,并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药提取效果的影响。

方法实验材料及仪器本次实验使用的中药材为当归,实验室提供的中药提取装置为常规提取器。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洗中药材,将其晒干备用。

2.选择提取溶剂:根据中药成分特点,选择适宜的提取溶剂。

本次实验使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

3.研磨中药材:将晒干的中药材研磨成细粉状。

4.称量药材:称取适量的研磨中药材,放入提取器中。

5.加入提取溶剂:向提取器中加入足够的乙醇,使提取物完全被覆盖。

6.提取过程:将提取器连同溶剂中的中药材放入提取设备中,加热提取器,控制提取时间和温度。

7.冷却过滤:提取结束后,待提取液冷却,滤掉杂质。

结果与讨论提取效果评价通过观察提取液的颜色、味道以及测定所得的提取物含量,可以评价提取效果的好坏。

本次实验中,提取液的颜色较为深浓,味道较为浓厚,说明中药的有效成分得到了较好的提取。

不同提取方法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根据中药的特点以及实验要求,中药的提取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水提、乙醇提、超声波辅助提取等。

这些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提取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

以乙醇提取为例,乙醇作为有机溶剂,能够提取中药中的脂溶性、酚性成分。

在实验中,乙醇提取获得了较好的提取效果。

实验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中药材粉末难以完全溶解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中药材粉末进行了更细的研磨处理,并加长了提取时间,以增加溶解度,最终获得了较好的提取效果。

结论本次实习通过提取中药,学习了中药提取的原理、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

乙醇提取是一种常用的提取方法,对中药的脂溶性、酚性成分有较好的提取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合理的处理方法,最终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这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药的提取过程,也加深了对中药特性和提取方法的理解。

中药 实验报告

中药 实验报告

中药实验报告中药实验报告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中药的药理学特性,以期对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一:中药的提取方法中药的提取是中药研究的基础,本实验选取了常用的水提法和醇提法进行比较。

首先,将饮片粉碎并加入适量水或醇,进行浸泡和搅拌,然后通过滤纸过滤。

最后,将提取液进行浓缩和干燥,得到中药的提取物。

实验结果显示,醇提法提取物的得率较高,而水提法提取物的得率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醇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能够更好地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实验二:中药的药理作用本实验选取了常用的中药——黄连,研究其抗菌和抗炎作用。

首先,将黄连提取物与不同细菌培养基接种,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黄连提取物对大多数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这可能是因为黄连中的有效成分可以破坏细菌细胞壁,抑制其生长繁殖。

此外,黄连提取物还能够显著减轻小鼠的炎症反应,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

这表明黄连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实验三:中药的毒副作用中药虽然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

本实验选取了常用的中药——川乌,研究其对小鼠的毒性作用。

首先,将不同剂量的川乌提取物注射给小鼠,观察小鼠的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变化。

结果显示,高剂量的川乌提取物会导致小鼠出现中毒症状,如运动障碍、呼吸困难等。

此外,川乌提取物还会对小鼠的肝脏和肾脏造成一定的损伤。

这表明川乌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应注意合理使用和控制剂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中药的提取方法、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然而,中药的药理特性和毒副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确保其安全有效的临床应用。

我们希望本实验的结果能够为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中药提取方法研究[J]. 中药学报,2000,28(2):123-128.[2] 王五,赵六. 黄连抗菌和抗炎作用研究[J]. 药物研究,2005,33(4):456-460.[3] 陈七,刘八. 川乌毒性作用研究[J]. 中药毒理学杂志,2010,18(3):345-350.。

中医药的实验报告

中医药的实验报告

1. 掌握中医药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2. 熟悉中医药理论在实验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验证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机理。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取了以下三个项目进行操作:1. 中药煎煮实验2. 中药提取实验3. 中药药效实验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中药材:黄芪、当归、甘草等- 药剂:水、乙醇等-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等2. 实验仪器:- 煎药机- 提取器- 蒸发器- 显微镜- 天平- 烧杯- 量筒- 试管1. 中药煎煮实验(1)将中药材按照比例称取,放入煎药机中。

(2)加入适量的水,调整煎煮时间。

(3)煎煮完成后,过滤药液,收集药渣。

(4)将药液进行浓缩,得到浓缩液。

2. 中药提取实验(1)将中药材按照比例称取,放入提取器中。

(2)加入适量的溶剂(如乙醇),调整提取温度和时间。

(3)提取完成后,过滤提取物,收集滤液。

(4)将滤液进行浓缩,得到提取物。

3. 中药药效实验(1)将提取物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制成待测样品。

(2)选取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实验组给予待测样品,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4)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和病理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中药煎煮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煎煮后的药液颜色、气味和药效均符合预期。

这说明煎煮是中药提取的有效方法。

2. 中药提取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提取后的提取物颜色、气味和药效均符合预期。

这说明提取是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有效方法。

3. 中药药效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动物生理指标和病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

这说明待测样品具有良好的药效。

六、实验结论1. 煎煮和提取是中药提取的有效方法,可以保证中药的有效成分得到充分提取。

2. 中药具有明显的药效,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要深入了解中医药理论,为实验提供理论支持。

3. 要不断总结实验经验,提高实验技能。

八、实验展望1. 进一步研究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理,为中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中药提取与分离目的:了解中药提取与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提取过程和分离技术。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所需中药材和溶剂。

-研磨中药材为粉末或切碎。

-配置适当浓度的溶剂。

2. 提取操作:-将中药材加入溶剂中,并进行适当的浸泡时间。

-进行反复提取,可采用常规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等。

-过滤提取液,获得提取物。

3. 分离操作:-使用适当的分离技术,如萃取、蒸馏、结晶等。

-监控分离过程中产物的纯度和质量。

4. 实验记录与结果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操作步骤。

-对提取物和分离产物进行性质描述和分析。

实验二:天然药物成分鉴定目的:学习天然药物成分的鉴定方法,掌握常用的色谱技术和光谱分析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待测天然药物样品。

-准备色谱柱和相关试剂。

2. 色谱分析:-选择适当的色谱技术,如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等。

-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和适当的萃取操作。

-运用色谱技术对样品进行分离和检测。

3. 光谱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

-根据光谱数据和参考文献比对,确定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

4. 实验记录与结果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操作步骤。

-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判断样品中存在的化学成分。

注意事项:1. 在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有毒物质的接触和误食。

2. 注意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前要详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鉴于中药提取和天然药物分析的复杂性,建议在有经验的老师或指导下进行实验。

以上是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简要指导。

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条件可根据教学需求和实验设备的可用性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

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

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引言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是研究中药物理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技术的应用,可以评估中药的药效、毒性以及相互作用等,为中药的药理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 中药提取实验技术中药提取实验技术是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常用的方法包括浸提、煎煮、蒸馏、浓缩等。

通过这些实验技术,可以获取中药的提取物,用于后续的药理活性测试和化学分析。

2. 中药药效评价实验技术中药药效评价实验技术对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定量评估。

常见的评价指标包括体内药效学实验、组织器官学实验、细胞学实验等。

这些实验技术可以通过动物模型或细胞体外实验等方法,评估中药的药理活性和安全性。

3. 中药毒性评价实验技术中药毒性评价实验技术是对中药的毒性进行系统评估。

常用的技术包括急性毒性实验、亚慢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技术,可以评估中药的毒性程度,确定其安全用药范围。

4. 中药相互作用评价实验技术中药相互作用评价实验技术是对中药与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常见的实验技术包括体外酶促反应实验、药物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等。

通过这些实验技术,可以评估中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是研究中药药理作用的重要工具。

通过中药提取实验技术、药效评价实验技术、毒性评价实验技术以及相互作用评价实验技术的应用,可以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特性,为中药的研发和药物治疗提供支持。

> 注意:以上内容为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的简要介绍,具体实验方法和步骤需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方法进行设计和选择。

中药提取实验报告

中药提取实验报告

中药提取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中草药的提取方法,并探究不同提取剂量对提取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
中草药提取主要利用其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溶剂对其的溶解能力。

本次实验采用 Soxhlet 法进行提取,即将中草药放入芯子中,然后放入提取器中,反复循环通过溶剂,使其成分被溶解,并沉积在蒸发皿中。

实验步骤
1. 将待提取的中草药粉末称取 10g,放入芯子中。

2. 将芯子放入提取器中,定量加入环己烷作为溶剂,并打开水浴加热器。

3. 待提取完毕后,关闭水浴加热器,取出芯子,并将芯子内的提取物倒入预称重的蒸发皿中。

4. 将蒸发皿放入电风扇中,风干待其余溶剂汽化完全,称重得到提取物的重量。

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选取两种不同的提取剂量 30ml/次和 50ml/次进行提取,并测得其提取率如下:
由上表可知,不同提取剂量对提取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实验结论
采用 Soxhlet 法对中药进行提取,能够较好地提高提取率。


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提取剂量,以达到更好的提取效果。

参考文献
1. Raymond C Rowe, Paul J Sheskey, Siân C Owen. 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M]. Pharmaceutical Press, 20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实验一 芦丁的提取与鉴定

实验一  芦丁的提取与鉴定

实验一 芦丁的提取与鉴定一、实验目的通过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的实验,掌握用酸碱调节提取中药活性成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芦丁(Rutin )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现已发现含芦丁的植物至少在70种以上,如烟叶、槐花、荞麦和蒲公英中均含有。

尤以槐花米(为植物Sophora japonica 的未开放的花蕾)和荞麦中含量最高,可作为大量提取芦丁的原料。

芦丁是由斛皮素(Quercetin )3位上的羟基与芸香糖(Rutinose )〔为葡萄糖(Glucose )与鼠李糖(Rhamnose )组成的双糖〕脱水合成的苷。

芦丁具有维生素P 样作用。

有助于保持及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弹性,主要用作防治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剂,亦可用于防治因缺乏芦丁所致的其他出血症。

芦丁为浅黄色粉末或极细的针状结晶,含有三分子的结晶水,熔点为174~178℃,无水物188~190℃。

溶解度:冷水中为1:10000;热水中1:200;冷乙醇1:650;热乙醇1:60;冷吡啶1:12。

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溶于碱而呈黄色。

结构式如下:O HO OH OHOHO CH本实验方法一是:利用芦丁在冷热水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提取;方法二是:利用芦丁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显弱酸性,在碱水中成盐增大溶解能力,用碱水为溶剂煮沸提取,提取液加酸酸化后又成为游离的芦丁而析出,利用芦丁对冷水和热水的溶解度悬殊的特性进行精制,并通过显色反应和纸色谱法进行检识。

学生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方法一和方法二,比较两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烧杯(500ml 、50 ml )、纱布、调温电炉、玻璃棒、电子天平、抽滤瓶、布氏漏斗、真空泵、紫外分析仪、试管、冰箱、试剂瓶(100ml )、量筒(10ml 、100ml )、滴管2、药品硼砂、槐花米、氢氧化钙、正丁醇、乙酸、乙醇、三氯化铝、α-萘酚、浓硫酸、金属镁粉、浓盐酸、pH 试纸四、实验步骤1、粗品芦丁的制备取 15g 槐花米于研钵中研成粉状物,置于 500mL 烧杯中,加人 300 mL 饱和石灰水溶液,于石棉网上加热至沸并不断搅拌煮沸 15 min 后,抽滤,滤渣再用 200mL 饱和石灰水溶液煮沸 10 min ,抽滤.合并两次滤液,然后用 15 %盐酸中和pH3-4放置 1-2h ,使沉淀完全,抽滤,沉淀用水洗涤2-3 次,得芦丁粗品。

实验一黄藤中掌叶防已碱的提取

实验一黄藤中掌叶防已碱的提取

实验一 黄藤中掌叶防已碱的提取、氢化和鉴定(1)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2) 掌握一种季铵碱的提取方法(3) 了解巴马丁的氢化反应通过巴马丁的氢化制备延胡索乙素, 了解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

二 实验原理:掌叶防已碱(巴马丁)是季铵生物碱, 溶于水、乙醇, 几乎不溶于氯仿、乙醚、苯等溶剂。

所以可用甲醇、乙醇或水进行提取, 然后通过盐析, 降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沉淀而与其它杂质分离。

掌叶防已碱盐酸盐为黄色针状结晶, 经氢化后即得延胡索乙素, 不溶于水, 能溶于热乙醇, 易溶于氯仿、苯、乙醚中。

黄藤中含掌叶防已碱高达4%, 而延胡索乙素在延胡索中含量仅为万分之几, 所以黄藤为生产延胡索乙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四氢巴马丁三 实验方法:1 黄藤中生物碱的提取与氢化(1) 渗漉: 取黄藤粗粉40g, 用1%的乙酸渗漉, 收集渗漉液(约400ml )。

(2) 盐析和碱化: 在渗漉液中加入氯化钠至终浓度为10%, 搅拌使溶解, 再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至10, 此时溶液变为砖红色, 并有黄色不溶物析出, 静置, 倾去上清液, 抽滤或离心后可得巴马丁粗品。

(3) 精制:将巴马丁粗品置100ml 圆底烧瓶中, 加入80%乙醇30ml, 加热使溶解, 趁热抽滤, 残渣继续用80%乙醇热溶数次(每次20ml )至溶液颜色变浅(2~4次), 合并溶液, 在此溶液中滴入6mol/L HCl 至pH2, 放置, 即有金黄色针状结晶析出, 抽滤, 即得粗制氯化巴马丁, 于70℃干燥后, 称重, 测熔点。

(4) 氢化:取氯化巴马丁1g, 置于50ml 三角烧瓶中, 加入50%甲醇25ml, 加热H 3H 3NOC H 3OC H 3CO使溶解, 停止加热, 加固体NaBH40.8~1.0g, 边加边摇, 当反应液迅速由黄色变为微黄色或无色时, 用6mol/L HCl至pH2, 稍加热, 使多余的NaBH4分解后, 再用氨水将反应液调至pH9, 即析出延胡索乙素粗品, 抽滤, 溶于95%乙醇20ml中, 加热溶解, 趁热抽滤, 向滤液中加入1~2倍量的蒸馏水, 放置析晶, 抽滤, 即得白色鳞片状的延胡索乙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总论:中药提取的概念.•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成分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一、糖类•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

(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等。

)•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一)、单糖类:•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醚。

(二)、低聚糖:由2-9个单糖分子成,有甜味、能溶于水,难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醇沉法可除去)。

(三)、多糖类:•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而成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已失去了一般糖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无甜味。

主要有: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1.淀粉•多存于中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600C以上的热水易糊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2.菊糖•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

中药中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沉法除去。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 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中(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

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除去方法:a.沉醇法• 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除去。

• 2.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 3.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物(透明或半透明固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含氨有机物,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多为有效成分。

2.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由a-- 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

即由一个氨基酸的羟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的链状结构。

•性质:•①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醇等有机溶剂。

•②变性作用——其水溶液加热至沸能使之凝固而沉淀析出。

•③盐析——其水溶液中加入硫酸盐,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

用于蛋白质的提取与提纯。

•蛋白质多视为无效成分,且易使提取液腐败和产生沉淀,应尽量除去。

•除去蛋白质的方法:先醇沉,再水沉。

3.酶---是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属性:•①如蛋白酶可促使蛋白质水解•②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中药提取时一般都要破坏酶的活性。

•如: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水提时,应先将水煮沸,将水中的酶破坏后,再煎煮。

•酶的性质:•能溶于水,加热或用强酸、强碱、乙醇等处理时则变性凝固而失去活性。

三、有机酸(一)、概念:•是植物中含有羧基的一类化合物,即将成熟的果实中较多,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外,多与金属离子钾和钠结合成盐,或与甘油结合成脂肪酸,与生物碱结合成盐。

(二)、分类:1.脂肪族有机酸——为带羧基的脂肪族化合物:分为高级脂肪酸和低级脂肪酸。

如:巴豆酸、乌头酸、草酸等。

2.芳香族有机酸——为含芳香环的羧基化合物:如:水杨酸、苯甲酸、桂皮酸等。

3.萜类有机酸——为萜类化合物:如:甘草酸、松香酸等。

(三)性质:•1.中药中的一般低级脂肪酸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2.高级脂肪酸及芳香族有机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3.有机酸盐一般能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

(四)提取分离方法• 1.利用有机酸与碱生成盐能溶于水而提取。

• 2.游离酸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而分离。

•有机酸多视为有效成分。

•如:水杨酸有杀菌、解热镇痛作用,金银花中的绿原酸有抑菌作用。

四、油脂和蜡•(一)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所组成的混合物。

植物中的油脂主要存在种子中,其它器官含量较少,如薏苡仁醋。

性质:1.溶于水,而易溶于石油醚,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2.难溶于冷醇,易溶于热醇中,冷后易析出。

(回流提取比渗漉提取的油脂多)3.油脂没有挥发性——将油脂滴在滤纸上,留有持久性的透明油迹,加热也不消失。

(可与挥发油区别)4.油脂的酸败——油醋放久后,易发生水解,产生丙烯醛,而产生腐臭味•(二)蜡•是由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结合而成的脂。

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茎、叶、树干、果实中。

•性质:常温下为固体,可溶于热醇中。

(三)除去方法•油脂和蜡一般视为无效成分,在制成液体制剂时会影响成品的澄明度,在提取过程中要进行脱脂除油处理。

•(例如渗漉液用珍珠岩助滤剂除油,用膜分离除去油性成分,)•蜡与油脂不同的是不易酸败,高温时不产生丙稀醛臭味。

五、树脂1.概述:是植物组织内树脂道分泌的渗出物。

(植物的茎干用刀切割使树脂不断向外渗出,开始渗出的是液体,露于空气中干燥后变成半透明的或半固体的物质,如乳香、没药。

)2.性质:性脆易碎,不溶于水,可溶于醇及其它有机溶剂,在碱性溶液中能部分溶解或完全溶解,加酸时又沉淀析出。

①有效成分:血竭、乳香、没药等有活血止疼,散瘀生肌作用。

②无效成分:大多数中药中含有少量树脂,会影响其它成分的提纯,应将其除去。

3.除去方法:醇提液回收乙醇后,加水沉淀,因树脂不溶于水而析出——水沉。

六、挥发油•挥发油是一类经水蒸汽蒸馏出的与水不相混合的挥发油成分的总称。

•性质:挥发油多为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油状液体,具香气,常温下能挥发,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及脂肪中——多视为有效成分。

•提取方法:水蒸汽蒸馏法。

七、生物碱生物碱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是中草药中的一类重要有效成分。

1.性质:•①生物碱多具碱性,能与酸结合成盐,多为无色晶体,味苦。

•②游离生物碱一般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能溶于醇,氯仿等有机溶剂。

•③生物碱盐则可溶于水或乙醇,不溶或难溶于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因中药成分多以生物碱盐的形式存在,故水提、醇提、醇沉、水沉均不会损耗其成分)。

2.提取方法•水提法(煎煮法、酸水提取法)•醇提法(渗漉法、回流法)•离子交换树脂法•其它方法:•水蒸汽蒸馏法——含挥发性的生物碱。

升化法——如茶叶中的咖啡碱。

八、苷类•苷类也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也是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苷类是一类由糖与非糖化合物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苷类易被稀酸或酶水解后生成苷元和糖(如黄芩苷)。

1.性质:•①苷多为无色无臭的晶体、有苦味。

•②大多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可溶于水或乙醇,氯仿中,难溶于醚或苯中。

•③苷元大多可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故黄芩苷被酶水解成苷元而沉淀析出,而使含量下降)2.提取方法•①溶剂法:水提、醇提后醇沉、水沉而提纯。

•②碱溶酸沉法:因苷类化合物多含酚羟基,呈酸性能与碱成盐,加酸后转为原来的化合物而析出。

•③金属络合物沉淀法(多用于实验室中)九、色素• 1.分类:• a水溶性色素:黄酮类、蒽醌类等。

• b 脂溶性色素:叶绿素、叶黄素等。

•叶绿素分布很广,凡是植物的地上部分带有绿色,都是因为含有叶绿素。

•2.叶绿素的性质: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可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

•叶绿素具有抗菌、消炎、除臭、促进肉芽生长等作用。

• 3.叶绿素的除去方法:在提取中药其它有效成分时,叶绿素常作为杂质除去,除去方法可在乙醇提取液浓缩后,加入等量的水使叶绿素沉淀析出,过滤除去(醇提水沉法)。

第二章:中药提取基础知识第一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溶剂提取法•(一)原理: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有效成分溶解度的性质,选用对需要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所需要的活性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

(二)过程:•当溶剂加入到粉碎的药材中,由于扩散和渗透作用,使溶剂逐渐通过细胞壁渗透到细胞内。

溶剂在细胞内溶解了大量的可溶性成分,造成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而产生了渗透压、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内的浓溶剂不断向外扩散,而细胞外的溶剂又不断进入……直至达到动态平衡。

•浸润溶解扩散置换•浸润:指溶剂通过毛细管进入细胞组织中(渗透作用)。

•溶解:指可溶性成分溶解在溶剂中。

•扩散:指溶剂溶解可溶性成分后形成的浓溶液,具有较高的渗透压。

•置换:指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内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细胞外的溶剂不断进入细胞内。

(三)溶剂的选择•选择溶剂的要点:• a.要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

• b.不能与成分起化学变化。

• c.溶剂要价廉、易得和使用安全。

•常用的溶剂:1.水⑴优点:a.价廉、易得、使用安全。

b.对中药细胞穿透力强的极性溶剂。

c.大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均能提取出来。

⑵缺点:a.淀粉、果胶、粘液质含量多的药材易被糊化,难过滤。

b.苷类成分用水提易酶解。

(如黄芩苷)c.对成分的选择性较差,提取出的杂质较多。

d.提取液易酸败、变质、不能久留。

2.乙醇⑴优点:• a.溶解性能较好、大多数有效成分均能溶解。

• b.对细胞穿透力强、成分提取较彻底。

• c.对药材成分的选择性较强。

(淀粉、蛋白质、果胶、粘液质等杂质不易溶解)•含量90%以上——提挥发油、有机酸、树脂等。

•含量50%-70%——大多数的生物碱、苷类•含量50%以下——蒽醌类、皂甙类• d.提取液好保存。

(20%以上就有防腐功能)⑵缺点:• a.价格较贵。

• b.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 c.易燃、不安全。

3 .氯仿、乙醚等•均为实验室或有效成分检验时使用、有毒、大规模生产少用。

(四)影响提取的因素1.药材的粒度:•一般来说药材粉碎越细、提取的效率越高,(接触面积越大),但过细会因吸附作用而影响扩散速度,且过细会使过滤困难。

•应根据• a.药材的不同成分而定:细粉、粗粉、切片、切段• b.不同的溶剂而定——水提:切片、切段•醇提:粗粉2.浓度差:•浓度差是扩散的主要动力,故在提取过程中要保持较高的浓度差,以加速溶解。

故加入的溶剂的量要控制好•太多:费工、费时•太少:提取不完全3.温度:•一般冷提杂质少,热提效率高。

•注意:• a.含淀粉、粘液质等量较多的中草药、水提时应避免加热提取。

• b.对易挥发的成分在加热提取时,要防止其损失。

4.时间:•提取时间较长则提出较完全,但杂质也越多,一般生产工艺均有规定。

(五)提取方法1.浸渍法:•是将处理好的药材,用适当的溶剂(水或醇)在常温或温热(60-80℃)情况下浸渍,使药材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方法。

• a.分类•冷浸法:常温下进行(浸出率较差,且需时间长)•温浸法:在60-80℃温度下进行(浸出率更高,时间更短)• b.优点:•①此法适于提取有效成分遇热易被破坏及含淀粉、果胶、粘液质多的中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