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合作共赢利益链,提高职教集团融合度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方案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方案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方案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方案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指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有机结合,通过产业界的参与和支持,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这种融合的模式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了成功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案,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对于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产教融合的组织领导。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支持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立产教融合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和职责,确保各方的合作和协调。

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对产教融合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素质。

要加强产教融合的资源支持。

产业界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经验。

同时,学校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政府也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要加强产教融合的课程建设。

学校应根据产业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提供实际案例和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要加强产教融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产教融合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同时,建立学生和企业的反馈机制,收集学生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产教融合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方案应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资源支持、加强课程建设和加强评估反馈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浅析协同效应下职教集团的合作与发展

浅析协同效应下职教集团的合作与发展

浅析协同效应下职教集团的合作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日益提高。

而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各个行业的支持与配合。

职教集团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在实现国家职业教育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想使职教集团发挥最大的作用,必须善用协同效应,促进协作合作,实现集团优势互补,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协同效应的角度,对职教集团的合作与发展进行分析。

协同效应,在职教集团的合作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是指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部门之间合作协作,集中优势进行合作所发挥的效果,以增强整体工作的效果,使整个团队的输出结果都大于单独一个人的输出结果。

在职教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协同效应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优势互补。

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所处行业以及提供的职业教育专业不尽相同,因此各成员单位的优势互补,在协作中优势相互补充,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水平,达到发展的目的。

2、资源共享。

在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成员单位可以通过协同合作,实现共同采购、共享各自的优质师资资源、物资资源等。

这其中包含了教育教学设施、技术技能等重要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不仅能降低成本,提升资源运用效率,还能增强团队之间的凝聚力,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共同宣传。

职教集团的成员单位协同宣传,能够提高职业教育品牌知名度,强化自身品牌,实现共同宣传的效果,并通过互相提供市场情报和数据,实现共同研究和开发,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4、保证质量。

职教集团成员单位进行协作合作,使得所有成员单位在教学质量、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合作。

以实现整个团队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贡献,其贡献效果更高,更为持久。

二、职教集团如何实现协同效应1、聚焦共同目标。

各成员单位需要明确共同目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动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实现共同目标。

2、坚持协同工作。

要加强沟通交流,建立联合体多吸纳成员,开展多元化合作,实现协同工作。

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性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性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性思考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和形式职业教育集团是新形势下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合作共赢的新举措,也是实现职业教育为经济服务、实现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连锁化方向进展的新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以参加各方的利益全都为基础,以行业、地域或原有建制为纽带,联合学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参加举办的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一种特别教育集团。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形式虽有多种,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区域性集团化办学,其特征表现为地理位置、办学活动空间和服务空间指向上的区域性,以市(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其他职业学校和乡镇成人教育中心为主体,形成多功能、多层次、大规模的农村职业教育网络体系。

这种办学类型属于校校结合,名校立团。

以名校为龙头,各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仅相互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并且有统一的领导组织协调,能够共享各种资源。

其次类是行业性集团化办学,其特征表现为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有行业性企业或企业集团参加、行业供应支撑服务,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以重点职业学校为骨干,实现资源共享。

这种办学类型属于教企一体,以教立团。

教育是集团的主体,企业是为教育服务的,致力于教育、经济一体化。

这种办学类型符合国家“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气参加的多元办学格局”的精神。

第三类是区域性与行业性相结合的集团化办学,其特征表现为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办单位可以是一所职业院校,也可以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主管部门。

这种办学类型属于合并重组,整体融合。

实行实质性合并的形式,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加入集团,从而快速扩充集团主体学校的办学实力。

这样,使整个集团具有核心竞争力,具有自主的教育品牌,形成多方面的竞争优势。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价值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符合教育进展的特征,也响应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做大、做强”的号召,整合了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途径分析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途径分析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途径分析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效果还有待提高。

为了有效地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

政府在政策、资金和法律法规等方面提供支持,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资金来支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项目,鼓励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和培训机会,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宣传和推广,引导更多的企业和学校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学校和企业需要积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应该与企业密切合作,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调整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向,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而企业也需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提供实习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符的培训和岗位。

通过密切合作、互利共赢的方式,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评估机制也需要完善。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校企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评估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等。

可以开展定期的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要加强职业教师的培训和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的能力和专业素养。

学校需要加强对职业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和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职业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法的培训、行业技术的学习等。

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校企合作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

职业教育如何与企业合作实现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如何与企业合作实现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如何与企业合作实现产教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与企业的合作,尤其是实现产教融合,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职业教育如何与企业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方法和意义。

一、产教融合的意义产教融合是指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共同开展教学、实践和研究等活动,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

产教融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工作任务,提前适应职业生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2. 促进教育与产业的互动:产教融合可以使教育与产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教育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而企业也可以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

3. 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的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为企业提供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发展。

二、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要实现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需要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合作方式:1. 实习实训:职业教育机构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

通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职业要求,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开发:职业教育机构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适应产业需求的课程。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教育内容。

3. 职业指导:企业可以参与到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咨询。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4. 科研合作:职业教育机构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共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通过科研合作,教育机构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途径分析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途径分析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途径分析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实际工作场景,了解行业需求和就业市场。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几个途径:一、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目标和实施方式。

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专业培养计划、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锻炼等。

建立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践基地、人才培训、科研合作等资源和支持。

二、优化资源配置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确保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

企业应提供实践基地、实习岗位等资源,参与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提供实务指导和实践机会。

提倡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资源共享机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师资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实训。

职业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实践型教师。

引进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等作为教学骨干,提升师资队伍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素养。

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加强学生实践环节学生实践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

职业院校应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

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加强实习监管,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五、建立评价机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需要进行评估和监测。

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校企合作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通过评价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起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质量和校企合作的评价标准体系。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普融通、各层次职教有效贯通的现代职教体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普融通、各层次职教有效贯通的现代职教体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普融通、各层次职教有效贯通的现代
职教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普融通和各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适应性。

首先,产教融合是指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通过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职业教育可以了解到最新的行业需求和技能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并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其次,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教学过程中邀请企业专业人士来授课或进行实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实际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再次,职普融通是指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互通。

职业教育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教育基础,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最后,各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贯通是指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和转换。

从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的职业教育应该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综上所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职普融通和各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贯通来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产教融合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 有效性及其提升措施

产教融合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 有效性及其提升措施

产教融合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有效性及其提升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职业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企业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的一种模式。

在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职业教育质量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就产教融合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质量、有效性及其提升措施进行探讨。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质量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衡量合作的质量。

首先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合作的深度主要看合作的项目和内容是否贴合实际,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及企业的需求,合作的广度主要看合作的伙伴是否多元化,是否横向和纵向的拓展。

其次是合作的持续性。

合作是否能够保持长期的持续性,是否能够在教育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能够保持合作。

最后是合作的成果。

合作的成果主要看学生的就业率和企业的满意度,还有合作项目的实际成果。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主要看合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首先是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

合作项目是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其次是教学资源的整合。

合作是否能够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教学资源。

最后是企业的人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

合作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是否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1. 加强合作双方的沟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提升需要双方对合作内容和目标有共识,因此需要加强合作双方的沟通,让双方都能够清楚地了解合作的内容和目标。

2. 提高师资水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支撑,因此需要提高师资的水平,让师资能够满足合作的需求。

3. 确立合作的长期发展规划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需要有长期的规划,需要企业和学校都能够清晰地确定合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需要有长期的规划来支撑合作的发展。

4. 探索创新的合作模式传统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创新的合作模式,让合作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的意见
1.建立更加完善的合作机制: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建立
更加牢固的合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利益共享。

学校和企业应签订明确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双方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2.加强教师和企业人员的交流与培训: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和
企业的专业人员应积极开展交流与培训,提高双方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企业也可以派员工到学校进行讲座和培训,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加大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政府应鼓励企业对职业教
育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实践场地和设备、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等。

同时,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定税收优惠或其他奖励措施,以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合作。

4.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学校和企业应建立良好
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彼此的需求与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解决。

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企业代表参与教学评估和课程设计,企业也可以及时向学校反馈培养出的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情况,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

5.加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政府和学校应加强职业教育的
宣传,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

政府可以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公众认可度;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使企业愿意参
与职业教育的合作。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合作,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提高其就业率和职业发展空间。

探索形成合作共赢利益链提高现代职教集团融合度

探索形成合作共赢利益链提高现代职教集团融合度

探索形成合作共赢利益链提高现代职教集团融合度作者:蔡军虞伟民来源:《职业·下旬》2013年第01期立信职业教育集团自2005年建立以来,经过了8年的集约化运营实践探索,在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国际合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建立了校际合作项目16个、校企合作项目18个,到企业实习就业的学生4500余名(其中苏北和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占2272人),开展国际交流培训的师资18名,开展校际交流活动21次,进行国际考察和文化交流的师生72名。

2012年有在校学生到韩国亚洲大学留学,还有320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中韩学生文化交流协会活动,30名学生参加了赴日留学预备班。

立信职教集团积极探索校企、校际和国际合作的利益结合点,促进多方利益链的形成,促使校企合作的融合度加深,推动校际和国际间合作可持续发展,对形成现代职教体系以及提高职业院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一、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创新职教集团管理1.职教集团面临转型升级前几年的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主要体现在生源资源、教学资源和就业资源这三大资源的共享上。

更确切地说,是在东部学校生源不足但就业资源充足,苏北和中西部地区学校生源充足而就业资源匮乏的背景下,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跨专业校际、校企合作的“蜜月期”。

如今,下述变化使职业院校、企业和学生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是随着西部开发,中西部地区的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竞争力增强,用人需求增加。

二是政府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学费补贴,增强了中西部职业学校的招生吸引力,因学费、收入的原因,中西部学校一般不愿让学生到东部学校学习。

三是东部学校因政府只对本地学生进行学费补贴,所以一般很少招收外地职校学生。

四是中西部学生因在东部企业实习、就业存在“工资不高、生活成本不低”现象,宁可在本地以“工资不高、生活成本也不高”的方式就业。

随着国家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职教集团面临着能否成功转型升级的现实问题,原有职教集团已经到了生存发展抑或消亡的转折点。

新时代职教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的典型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时代职教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的典型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时代职教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的典型问题与解决对策新时代职教集团化办学是指利用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优势,以集团为依托,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就业水平。

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典型问题需要解决,下面将从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一、学校方面的问题与解决对策1.管理体制不适应集团办学: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难以适应集团办学的需求,导致决策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解决对策:一是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实施职能转变和权力下放,提高决策效率;二是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整合集团内部资源,推进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各个学校在师资方面存在差异,导致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多样化的课程需求。

解决对策: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二是建立师资共享机制,通过师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解决对策:一是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推动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化发展;二是加强与企业的信息共享和对接,提高校企合作的信息化水平。

1.企业资源利用率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无法发挥积极作用,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解决对策:一是加强与职业教育集团的对接,充分了解学校的需求,提供适应学校需求的资源支持;二是建立企业导师制度,引入企业专家和技术工人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支持,导致合作效果不佳,难以实现真正的双赢。

解决对策:一是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益,提供合作过程中的指导和支持;二是加强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3.人才培养需求与实际岗位不匹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培养的人才岗位不匹配,使得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

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制度

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制度

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制度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制度是指将职业教育机构与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建立起产教融合的合作机制和制度体系。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提高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就业能力培养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一、建立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制度的建立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职教集团产教融合的指导原则、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为产教融合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

二、建立产教融合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制度的建立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这个机构可以由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联合组成的委员会或者协调机构来担任。

这个机构的责任是协调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推动产教融合的顺利运行。

三、建立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的机制在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明确的合作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合作协议,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双方的权责与利益分配。

其次,要建立规范的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确保培训内容和实际岗位需求相契合。

最后,要建立相应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对合作进行评价和调整,确保合作的持续和有效性。

四、开展师资培训和教育资源共享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需要教师具备与企业合作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因此,职业教育机构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同时,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可进行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和实践项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建立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为了推动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

对于参与到产教融合中的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优惠政策,鼓励其积极参与和支持产教融合。

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产教融合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为更好地推动产教融合提供依据。

总之,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制度是促进职业教育与实际生产经营相结合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相关的顶层设计、组织机构、合作机制、师资培训和激励机制等制度要素,能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为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的建议 gov

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的建议 gov

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的建议一、前言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着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不够紧密、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的问题。

为了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特提出以下建议。

二、政策支持与引导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学校开展深度合作。

例如,给予合作企业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红利,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同时,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

三、行业协会参与发挥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行业协会的平台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鼓励行业协会参与到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等过程中来,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通过行业协会的资源整合,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实践教学资源。

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五、师资力量培养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学术交流等活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求。

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授课或担任实践导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通过师资力量的培养,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六、合作模式创新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方式。

例如,通过“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同时,可以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合作等形式,促进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合作模式创新,实现产教融合的共赢局面。

七、信息共享平台搭建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通过平台建设,发布行业动态、企业需求等信息,帮助学校和企业及时了解彼此的需求和资源状况。

提高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成效的策略

提高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成效的策略

提高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成效的策略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通过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成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加强合作与共享。

高职院校之间应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师资、教学资源、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可以通过建立联合研究机构、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加强合作与共享,促进各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二、优化专业设置。

在集团化办学中,应对各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调整,避免同质化竞争。

可以通过开展专业评估和需求调研,合理规划各校之间的专业布局,侧重发展各自的特色专业,形成优势互补,提高集团化办学的整体竞争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关键因素,需要加强对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待遇、引进高水平的教授和专家等方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要加强师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

四、强化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基础工作,要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和协同发展。

可以通过学科评估和整合,优化学科结构,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互相促进。

还要加强学科建设的硬件条件建设,提高实验室设备和科研平台的水平,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五、加强学生培养。

学生培养是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任务,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可以通过完善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六、加强管理与监督。

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需要加强对教育质量和办学效果的管理与监督。

可以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定期对集团化办学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要加强对各校的管理和指导,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成效,需要加强合作与共享、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科建设、加强学生培养以及加强管理与监督。

中职学校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现状及解决对策

中职学校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现状及解决对策

职业教育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及解决对策黑龙江省黑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唐淑芳[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石,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边远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我们应立足当地经济,依托黑河地域优势,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共存共赢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主要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从国家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可以看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中职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石,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分析1.中等职业教育社会认知度不高近年,中等职业教育虽得到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其社会地位仍得不到认可,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偏见,认为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三类苗”,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将来都是工作在社会底层的“打工族”。

此外,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也不被重视与认可,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2.政府、企业和学校参与度不高(1)政府层面。

在层层落实的过程中却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没有校企合作平台,缺乏政府与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及统筹管理。

校企合作的学校与企业在权利和义务等方面也得不到很好的监管与制约,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及设备投入少之又少,直接影响校企合作的开展与深度合作,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

(2)企业层面。

大多数企业与中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中职学生从校门进入到企业,多数缺乏自律意识与安全意识,在企业进行实训操作时,时常会出现安全问题,给企业正常管理增加负担。

如何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合作

如何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合作

如何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合作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合作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促进二者的对接与合作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师资培训、推进课程改革和加强学生实践等方面探讨如何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合作。

一、建立合作机制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合作需要建立起稳定的合作机制,以确保双方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提供政策保障。

其次,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实习基地等方式,促进双方的深度合作。

同时,建立行业协会和企业联盟,为职业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推动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师资培训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合作的重要保障。

教师需要具备行业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因此,加强师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应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亲身感受产业的发展动态,将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三、推进课程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紧密对接产业发展的需求。

学校应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开设与产业相关的专业课程。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代表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符。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学生实践学生实践是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合作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一方面,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实践。

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产业实践活动,如参观企业、参加行业展览等,让学生了解产业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依托校企合作,提高中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效果的对策探究

依托校企合作,提高中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效果的对策探究

依托校企合作,提高中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效果的对策探究作者:臧成阳来源:《职业·下旬刊》 2020年第6期文/臧成阳摘要:院校与企业联合是实现产教融合的主要渠道。

充分发挥企业在教育中主体作用的关键是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调动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主动性,在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中,达到互利共赢。

关键词:中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健全中职教育及培育系统,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院校与企业合作。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产教融合,特色办教育;彰显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强校企合作培育人才。

进一步开展产教融合、院校与企业联合是目前发展职业教育、建立新型职业教育系统的改革趋势。

产教结合、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院校与企业合作、产教融合的综合性人才教育方式,通常是多种资源的整合,企业和院校多种资源的融合,对双方的协调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第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常常关注社会的需求,把市场需求作为指南。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院校将注重现实社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按照社会的具体需求有目的地培育合格人才。

第三,基于产教结合的综合性院校与企业合作人才教育新方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常常出现多个管理机构。

这些管理机构通过有机合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一、开展校企合作对中职产教融合教育的意义(一)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时,应关注学生具体专业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定位将由原来的学术理论熟练型转向技能型。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院校应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及时调节对学生的定位和教育目的,让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更满意。

(二)校企发展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式,不但能够更好地满足行业建设中对大量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能够更清晰地向院校传递人才培育的新宗旨。

院校在随后的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更明确的发展方向。

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制度

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制度

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制度一、合作机构设立为了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领域的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产业发展的匹配度,我们职教集团决定设立产教融合制度。

该制度旨在搭建一个平台,将职业教育机构与产业机构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二、计划与方案1.制定产教融合计划: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职业教育需求,制定产教融合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

2.明确合作目标:确定合作机构之间的共同目标,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发展等。

3.制定合作方案:根据合作目标,制定具体的合作方案,包括合作内容、时间安排、资源投入等。

三、教师对接1.教师交流:通过组织教师交流活动,促进职业教育机构与产业机构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2.教师培训: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特点,为职业教育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3.教师参与产业研究:鼓励教师参与产业研究项目,提高教师的产业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实习实训1.实习基地建设:在产业机构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和职业体验的机会。

2.实训课程开发:根据产业需求和职业标准,开发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实习实训管理:制定实习实训管理规定,确保实习实训的顺利进行和效果达成。

五、产教融合项目1.联合培养人才: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

2.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根据产业需求和职业标准,开发课程和教材,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3.技术研发与创新:鼓励产业机构与职业教育机构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

4.社会服务:通过产教融合项目,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如技术培训、职业咨询等。

5.文化交流与传播:通过产教融合项目,促进产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

6.资源共享:通过产教融合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共享实验设备、教育资源等。

7.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通过产教融合项目,为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提供支持和参考依据。

职业学院与中职学校的共赢合作模式

职业学院与中职学校的共赢合作模式

职业学院与中职学校的共赢合作模式1. 引言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职业学院与中职学校分别承担着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

两者的合作不仅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还能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实现共赢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职业学院与中职学校的共赢合作模式,为两所学校之间的合作提供参考。

2. 合作模式2.1 资源共享职业学院与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共享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例如,两所学校可以共同使用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设施,开展联合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2.2 课程衔接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职业学院与中职学校应加强课程衔接。

中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与职业学院相衔接的专业课程,确保学生顺利过渡到高等教育阶段。

同时,职业学院可以为学生提供专升本等升学途径,助力学生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

2.3 产学研结合职业学院与中职学校可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2.4 教师队伍建设两所学校可以共享优质教师资源,开展教师培训、交流等活动。

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 students 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2.5 学生交流与选拔职业学院与中职学校可以开展学生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意愿和成绩,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对方学校学习,提高教育质量。

3. 实施策略为确保合作模式的顺利实施,双方学校需制定以下策略:3.1 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学校应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目标、内容、期限等,为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3.2 建立合作机制设立专门的合作管理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合作项目。

3.3 加强沟通与协调双方学校应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合作进展,协调解决合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合作共赢利益链,提高职教集团融合度蔡军虞伟民摘要:职业教育集团化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多赢的新举措,也是实现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实现校企校际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连锁化方向发展的新模式。

立信职业教育集团自2005年建立以来,经过了8年的集约化运营实践探索,在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国际合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职业院校进一步研究在职教集团集约化发展过程中校企、校际和国际合作的利益结合点,探索彼此利益链的形成,使校企合作的融合度加深、校际和国际间的合作可持续发展,在真正意义上形成现代职教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教集团合作共赢利益链立信职业教育集团自2005年建立以来,经过了8年的集约化运营实践探索,在上海教科院、江苏省教科院等专业科研单位和专家的指导下,在全国13个省市、22所成员学校和长三角50家企业的共同合作探索中,在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等国际院校及教育机构的支持下,在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国际合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多年来,在立信职教集团这个合作平台上,我们建立了校际合作项目16个,校企合作项目18个;通过职教集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到企业实习就业的学生4500余名(其中苏北和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占2272人);开展国际交流培训的师资18名;开展校际交流活动21次;进行国际考察和文化交流的师生72名;2011年职教集团年会在韩国召开后,今年已经有在校学生到韩国亚洲大学留学,同时还有320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参加了中韩学生文化交流协会活动,30名学生参加了赴日留学预备班。

立信职教集团在研究职教集团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校企、校际和国际合作的利益结合点,依靠合作多方彼此利益链的形成,促使校企合作的融合度加深,推动校际和国际间合作可持续的发展,对形成现代职教体系、从根本上提高职业院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一、建设现代职教体系要求职教集团管理创新1、职教集团面临转型升级前几年的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主要体现在生源资源、教学资源和就业资源这“三大资源”的共享上。

更确切的说,是东部学校生源不足但就业资源充足,苏北和中西部地区学校生源充足而就业资源匮乏,在这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职教集团合作平台上,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跨专业校际校企合作的“蜜月期”。

如今,下述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职业院校、企业和学生的需求同样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西部开发,中西部地区的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发展竞争力增强,用人需求增加。

(2)政府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学费补贴,使中西部职业学校增强了招生吸引力,因学费收入问题,中西部学校一般不愿让学生到东部学校学习。

(3)东部学校因政府只对本地学生学费补贴,所以一般很少招收外地职校学生。

(4)中西部学生因东部企业实习、就业存在“工资不高、生活成本不低”现象,宁可在本地以“工资不高、但生活成本也不高”方式就业。

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实施,国家发展方式转型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职教集团逐渐面临着能否成功转型和升级的现实问题,原有职教集团已经到了生存发展抑或消亡的转折点。

2、职教集团转型升级方向现代职教体系的内涵是:适应国家、社会、企业和学生发展需求,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资源整合及其教学过程与社会和企业有机衔接,建立人才成长的多元立交桥。

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都要随之转型和提升,职教集团的合作内容和形式同样要从实际出发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可持续的发展。

(1)职教集团必须构建新的合作平台社会和经济的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扶持职教政策的实行,学生家长、成员学校需求的变化,使原有职教集团生源资源、教学资源、就业资源共享的平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原有“三大资源”的共享已经不能成为合作共赢的基础,某种意义上说职教集团核心牵头院校的原有优势已经明显减弱,或者基本不复存在。

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热、学校冷”、“学校热、企业冷”或者“企业学校热、学生和家长冷”的现象,让原有职教集团的成功合作模式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实践证明,职教集团原有合作平台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运作需要,只有从实际出发构建新的职教集团合作平台,才能赋予其起死回生的生命力,否则必将徒有虚名、名存实亡。

(2)职教集团必须具有新的合作内容职教集团新的合作平台,应该有新的合作内容、新的合作方式来支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合作机制。

第一,根据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要求,职业院校的发展必须围绕企业经济建设转型升级的变化,充分考虑专业的转型和升级与其匹配。

能否依靠职教集团的平台和集约化运作功能,集中合作企业和职教科研单位的力量,帮助职教集团成员院校进行发展战略筹划。

第二,在深化校企合作,融合企业文化方面,双师型师资培养方面和工学结合、产学研政深化合作方面,能否通过职教集团的合作平台进行有效地交流、深入地合作和全面地共享。

第三,在搭建职业院校学生成才立交桥方面,国内中高职沟通、专升本、专接本、专转本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升学方面,在面向社会开展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和专题培训方面,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职教集团必须探索新的合作形式合作形式应是以自愿为前提,双赢或多赢为原则,合作双方或多方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具体合作项目,确定彼此的责、权、利。

合作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4)职教集团必须建立新的合作机制职教集团是松散型的合作联盟,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实质性的约束,怎样维持合作凝聚力,是职教集团运营中能否卓有成效的关键性问题,不少职教集团虎头蛇尾或空有虚名主要原因都在于此关键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既无法实现共赢,又遇到问题不能有效协调解决。

职教集团秘书处负责具体运作,出现问题进行相应的协调工作,逐步在项目合作中建立彼此的信任感。

对于缺乏诚信,不接受职教集团秘书处协调的成员单位,职教集团秘书处可以报董事会研究,劝其退出职教集团的成员单位。

事实上,职教集团并不在于规模有多大,而在于是否真正的能够发挥应有的合作共享、共赢作用。

我们鼓励在职教集团内互通有无,及时交流信息,在校企校际和国际合作领域中,能够彼此扬长避短、共同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与上海群信职校、石家庄信息工程学校、陕西略阳职教中心、甘肃天水电子工程学校、新疆铁路高级技工学校、贵州电子工业学校、句容职教中心、连云港灌云职教中心、重庆立信职教中心、仇集中学、如东岔河职教中心、徐州二职高、沛县职教中心、海安商业学校、青山泉职高、睢宁商校、山西静乐职校等学校,多年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怎样找准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发展利益链合作才能共赢,集团化合作、集约化运营,就是要打造职业院校合作共赢的利益链。

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事关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发展,只有找准学生、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利益点,才能形成职教集团生存和发展的利益链。

1、学生发展的利益点从家长的角度说,是因为孩子上不了高中,升不了大学,所以希望能通过职业院校学点一技之长,以寻找一份谋生的职业。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中职的文凭竞争力不够强,所以不少家长希望孩子尽量能升大专,甚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如有机会上本科是最理想;从学生本身来说,初中应试不理想,上职业院校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职校学生希望能应付完成学业或学些感兴趣的知识技能,最好学习生活有意义一些,毕业能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或者可以继续升学,能够到国外去留学那是最好(当然需要家庭条件和自身学习基础许可)。

2、学校发展的利益点多数职业院校已经认识到原有传统专业,已经或真在失去市场竞争力和招生吸引力,但要根据企业需求转型和升级又深感谈何容易。

学校往往与企业之间停留在简单供需关系的浅层合作层面上,深化校企合作和融合企业文化又深感无从切入,单个学校对企业难以建立深层次的整体合作关系,更难达到互相依存的紧密合作程度。

而且,中职与高职的沟通联合、与大专和本科院校的系统合作、与国际院校间衔接深造的合作项目建立都是觉得力不从心,这些恰恰是提高职业院校办学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3、企业发展的利益点企业希望在应对全球性的国际经济危机冲击的措施中,能够吸引高素质的中职和高职学生,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欢迎职业院校的学生到生产一线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留下优秀的毕业生成为正式员工。

希望学校能够批量的、定期地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最好是在半年到一年之间,而且最好能满足企业减低人力资源成本和能在实践中对学生好中选优的愿望。

企业欢迎的学生是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礼仪、职业纪律、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学生。

而且,招收的同一批学生中,最好不是来自同一个地区或同一所学校,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严格管理,这一点对于单个学校而言是很难做到的。

4、三者的共赢点就是职教集团发展的利益链职教集团的利益链是在以往校企合作双赢的基础上,突出确保学生、学校、企业三者共赢,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以学校和企业的利益点为合作基础。

通常学校都是以原有教学计划为本,企业以生产需要为本,学生以学到知识技能、提高职业素质、有利于就业或升学为本,怎样使三者的目标和利益统一起来,是职业院校管理者大智慧的体现。

现代职教集团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一批具有此类大智慧而不是斤斤计较于眼前蝇头小利的合作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合作共赢和发展。

三、提高校际、校企、国际合作融合度的途径集团化,原是一个企业名词,基本含义是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实体以集团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自身庞大的经济运行体制,并以规模优势实现企业经营中的规模效益。

将集团化引入职业教育就是要吸收其中的合理成份,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职业教育的运行质量和办学效益。

1、校企合作深化融合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但通常因传统理念与习惯的影响,容易停留在短期的和浅层的合作上,缺乏具有远见与深度的安排。

一般的合作都是企业需要职工时,到学校招收员工(实习生和毕业生);而学校有学生毕业时,需要联络企业接受实习和就业。

这样的合作是简单的供需关系,把学生当成商品,学校是生产什么产品就推销什么产品;企业是需要什么产品就去寻找什么样的学校。

显而易见,许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计划通常是沿着传统的思路和规律延伸与实施,而大多数企业也往往是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出发,到一线需要用人时才让人事部门负责招工。

在职教集团的平台上,我们将由秘书处常年负责校企之间需求信息的互递,合作意愿的接洽,合作项目的运作,合作经验的交流,合作成果的共享。

力求能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及相关专业部门建立和保持以下合作制度:(1)每月的邮件联系、信息沟通制(2)每季度的职教集团信息报、职教集团网交流制(3)每半年的企业用人和校企合作项目预测分析制(4)每年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交流和校企合作年会制通过这些具体的制度,促使职教集团保障校企合作工作的常态化、长期化、深层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