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土壤形成过程
土壤形成四个基本过程
土壤形成四个基本过程
1. 原始成土过程: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岩石风化物上着生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藻类◊地衣、苔藓,它们开始积累有机物并为高等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这是土壤发育的最初阶段,即原始土壤的形成.。
2.灰化过程:土体亚表层SiO2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淀积的过程。
在寒温带冷湿针叶林植被条件下,由于有机酸(富里酸)溶液在下渗过程中,与上部土体中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螯合,土壤中的硅、铁铝发生分离,铁铝胶体遭到淋失并淀积于土体下部,而二氧化硅则残留于土体上部,形成一个灰白色的淋溶层。
3. 黏化过程:土体中黏土矿物的生成和聚集过程。
主要在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土体中水热条件比较稳定,发生强烈的原生矿物分解和次生矿物的形成,或表层粘粒向下机械淋溶,在土体中下部明显聚集,形成一个较黏重的层次。
4. 富铁铝化过程:土壤形成中土体脱硅富铝铁的过程。
在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过程中原生矿物强烈分解、盐基离子和硅酸大量淋失,铁铝锰在次生粘土矿物中不断形成氧化物而相对积累。
由于铁的染色作用,土体呈红色。
- 1 -。
土壤成土过程
第五节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地壳表面的岩石风化体及其搬运的沉积体,经受其所处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的土壤的历程。
土壤形成过程实质是生物积累过程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对立和统一(教材P158)是复杂的物质与能量迁移和转化的综合过程,母质与气候之间的辐射能量交换是这一综合过程的基本动力,土壤内部物质与能量迁移和转化则是土壤形成过程的实际内容。
土壤形成过程有以下特点:(1)土壤形成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演化过程。
随着时间进行的。
(2)是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进行的。
土壤形成过程是在一定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地球重力场之下进行的。
地理位置影响着这一过程的方向、速度和强度,地球重力场是引起物质能量在土体中作下垂方向移动的主要条件,地形则引起物质能量的水平移动。
(3)土壤形成过程是个动态系统,由一系列生物的物理化学的基本过程构成。
(4)是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一、基本成土过程一般把土壤中物质的交换与转化看作为成土过程,把土壤中能量的交换与转化看作是成土过程的动力。
概括起来,各种基本土壤形成过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有机物与无机物以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形式加到土壤中。
2、这些物质从土壤中丧失。
3、在土壤内部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迁移。
4、在土壤内部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转化。
(一)淋溶(eluviation)与淀积(illuviation)过程是指土壤剖面中物质以溶液的形式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的运动。
各种盐分在土壤中的迁移淀积都是以溶解在水中的形式的淋溶淀积过程。
如脱钙与钙积,脱盐与盐化。
溶解迁移(lixiviation transport)是地表风化壳或土体中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真溶液,并随水溶液迁移的过程。
溶解迁移与化合物或矿物的溶解度相关,受重力作用元素以向下迁移为主,某些土壤中也有受毛管力作用而向表土聚积迁移的现象。
常见盐类溶解迁移顺序是:CaCl2> MgCl2>NaCl>KCl> MgSO4>Na2CO3 > CaSO4>CaCO3。
关于土壤的知识
关于土壤的知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覆盖物,是地壳中的一种复杂的自然界的物质。
它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与空气和水一起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分解和生物作用而形成的。
它包含有机质、矿物质、空气和水分,具有吸附、保水、供养和调节的功能。
下面将从土壤的形成、组成、功能和保护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首先,岩石经过物理和化学的作用分解成碎屑,这个过程称为风化。
然后,经过生物的作用,如植物的根系渗透、微生物的分解等,有机质逐渐形成。
最后,在降水和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矿物质和有机质相互作用,形成了土壤。
二、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组成的。
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从岩石中风化而来的,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等。
有机质是植物和动物的残体经过分解而形成的,它含有丰富的养分,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物质。
空气是土壤中的气体组成部分,其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
水分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土壤的功能土壤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土壤的质量和肥力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状况。
其次,土壤具有吸附和保水的功能。
土壤中的负电荷能够吸附阳离子,如钾、钙、镁等,保持土壤的肥力。
同时,土壤中的孔隙和毛细管作用能够吸附并保持水分,为植物提供水分供应。
此外,土壤还具有供养和调节的功能。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并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温度和通气性,维持土壤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
四、土壤的保护土壤的保护是人类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合理的耕作方式是保护土壤的关键。
合理的耕作方式包括合理使用化肥、有机肥和农药,减少土壤的污染和侵蚀。
其次,植物的保护和种植也是保护土壤的重要手段。
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防止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此外,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防治水土流失也是保护土壤的重要措施。
土壤地理学第四讲土壤形成因素与形成过程(2)
还原条件化学元素迁移顺序: Ca>Mn>Mg>Na>P>K>Fe>SiO2>AL
配合迁移(Coordination transport):
金属离子与电子给予体的离子或分子 之间通过配位键形成的配合物随水迁移 的过程.
在土壤表面积累的过程。如许多地方黄土的形成、风 沙的形成都是风力搬运的结果。2.不下雨时,大气中 物质被植被吸附或重力沉降到地面的过程也是干沉降; 这对土壤形成影响很大,尤其在某些特殊的地质环境
或气候环境下。
2)湿沉降:.物质以液相沉降通常称 为湿沉降。 包括水和溶于它的气体 和溶质以及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的颗 粒物质。
复钙作用(recalcification)
在气候变干,或石灰岩地区由径流 水带入,或过量使用石灰,少钙或已经 脱钙的土壤重新聚积碳酸钙的作用。
脱钙作用(decalcification)
在一定生物气候条件下,碳酸盐与水和 二氧化碳作用,形成可溶的重碳酸盐, 并随土壤水移动而从某一土层或土体淋 失的作用。
从有机物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如下:
泥炭化作用(peat formation) 在高地下水位
或地表积水的情况下,不同分解程度的植物残体的积 累作用,这主要发生于沼泽或河湖岸边的低湿地段。
矿质化过程(Mineralization) 微生物作用 有机物质中矿质元素分解、氧化转变 为无机态物质的过程
土壤矿物质迁移与转化
过程。
土壤形成特殊过程
这是指不同土壤在其形成过程中所具备的 特殊过程,它决定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差 异。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有机物质合成、分解与转化过程. 2.土壤矿物质迁移与转化过程. 3. 熟化过程 4.退化过程
第九章-土壤形成过程及土壤剖面全
其中最主要的是作为分解者推动土壤生物小循环不 断发展。微生物一方面将有机质完全分解;另一方面
合成土壤腐殖质,其后又进行分解。这样构成了土壤中 营养元素循环,并导致腐殖质的形成和土壤腐殖质层中 能量及有机元素的积累。
第九章 土壤形成和土壤剖面
第一节 土壤形成过程 第二节 土壤剖面
第一节 土壤形成过程
一、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 二、土壤形成因素 三、土壤的基本成土过程
一、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
(一)物质的地质大循环
岩石经风化作用形成母质,使封闭在岩石内 部的各种营养元素,由不溶状态转变为可溶 状态,不断遭到淋洗,首先流入江河,再汇 入海洋,绝大部分营养元素沉于海底,变成 各种沉积岩,然后,又重新露出地面,再进
其主要作用表现为:
A.一方面是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 B.另一方面是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条件方面 发生差异,以及接受降水或潜水在土体的重新分配 方面的差异。
1. 地形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
地形:地表的形态,又称地貌 地貌类型:高山、低山、谷地、平原 地形部位:岗、土旁、冲,在不同地形部位分布不同的母质 和土壤。
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生发育时间的长短。 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绝对年龄是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 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年表示。 相对年龄: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
土壤剖面发育明显,土壤厚度大,发育度高,相对
年龄大;反之相对年龄小。相对年龄可用来描述土
壤形成过程的速度和发育阶段更替的速度。
(二)有机质聚积过程
有机质在土体中的积聚是生物因素在土壤形 成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但生物创造有机质及 其分解与积累又常受到气候与其它成土因素 的综合影响,一般有以下几种:
高一地理土壤知识点
高一地理土壤知识点地理学中,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松散的、由矿物质与有机质组成的物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土壤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一些土壤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对土壤的形成、特性和利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1. 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
它由岩石风化、物质迁移、剖面发育等多个阶段组成。
首先,岩石风化会使岩石破碎,并与降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反应,形成初级矿物。
接着,通过物质迁移,水分和微生物将初级矿物搬运到比较深的土层,并形成次生矿物。
最后,在剖面发育阶段,土壤形成剖面,形成不同的土壤层。
2. 土壤的组成:土壤由无机颗粒、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其中,无机颗粒包括砂粒、粉粒和黏粒,它们的不同比例决定了土壤的质地。
有机质主要由植物残体和微生物组成,具有保水、保肥和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
水分是土壤中一种重要的介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空气则提供给植物根系所需的氧气。
3. 土壤的性质:土壤具有多种性质,包括质地、肥力、水分保持能力、通透性等。
质地取决于土壤中不同颗粒的比例,直接影响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肥力是指土壤中含有的养分丰富程度,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水分保持能力是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与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和根系结构有关。
通透性是指土壤对水和气的渗透性能,影响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土壤的排水情况。
4. 土壤的分类:土壤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土壤成因和发育过程,将土壤划分为侵蚀土壤、黄壤、水稻土等。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土壤的质地和肥力,将土壤划分为砂质土壤、壤土、泥土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在植物适应和农业利用方面具有差异。
5. 土壤的利用:土壤在农业、建筑、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在建筑方面,土壤可以用于建筑物的垫层、填充物和地基,承受和传递建筑荷载。
土壤形成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圈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土壤物质来源于这些圈层,以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着,固体部分包括有机物(来源于生物圈)和无机矿物(来源于岩石圈) ,气体,液体部分即土壤溶液(水圈的组成部分) 。
同时,土壤携带了其形成时的环境信息。
既包括大气中的气体,还包括土壤生物化学反应释放出的气体(最终进入大气圈)土壤是地壳表层长期演化形成的,是生命的温床,是复杂的生物物理化学体系。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时刻离不开土壤这一宝贵资源,但是由于工业文明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保持土壤使之可持续地被人类所利用已是迫在眉睫的历史任务 1.土壤的形成土壤是岩石圈顶部经过漫长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
物理风化的本质是将地表整块岩石物理分解成大量小碎屑的过程;化学风化则改变了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面貌,其中地表(地下)水和大气中氧、二氧化碳的作用最为重要,使造岩矿物分解,形成以粘土矿物为主的松散物质,即通常所说的风化壳。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意义更为关键。
生物的风化作用是通过生物新陈代谢和生物死亡后生物降解作用实现的。
生物腐烂形成腐殖质,增加了 N、P、K 和碳水化合物等养分,使风化壳最终形成土壤。
2. 土壤的生物物理化学关系由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土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对大气和水化学环境的变化相当敏感。
土壤质量的变化对植物和微生物从而对动物、人类产生明显影响。
任何外来物质的加入以及人为的改造,都将引发土壤内部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甚至微生物环境的改变。
诸如,无机肥料施放过多,会造成土壤颗粒电荷的丧失,从而造成土地板结,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和条件大大改变,致使微生物数量减少,影响了微观生态环境。
当然,土壤也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能缓冲少量外来物和轻微的人为干扰。
但大规模、长期的人为影响终将使体系失衡,引发大的破坏和损失。
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它们的相对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高一地理耕作土壤知识点
高一地理耕作土壤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而地理中的耕作土壤知识点则是我们了解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与耕作土壤相关的知识,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土壤的形成土壤是地壳上最为重要的地球物质之一,是由岩石破碎、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等有机和无机物质经长期发育而形成的。
土壤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物质风化、物质迁移、物质聚集和有机质分解等几个阶段。
具体而言,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为碎石、砂粒、粉砂等颗粒,迁移作用将这些颗粒由上层迁移至下层,聚集作用使颗粒在下层汇聚形成土壤层,有机质分解则是指植物和动物的残体逐渐分解而形成的腐殖质和肥料。
二、土壤的组成土壤由固体颗粒、液态水分、空气和有机质等组成。
固体颗粒主要包括砂粒、粉砂、粘土等,其比例构成了土壤的质地,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
液态水分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可以滋养植物根系并有效地传输养分。
空气是土壤中的气体成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代谢都非常重要。
有机质则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与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密切相关。
三、土壤的类型根据土壤中颗粒的比例和组成,可以将土壤分为砂质土壤、壤土和粘土三种类型。
砂质土壤颗粒较大,颗粒间隙较大,透水性强但保水性差;壤土颗粒大小适中,透水性和保水性均较好;粘土颗粒细小,颗粒间隙较小,保水性极好但透水性较差。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不同类型的土壤需要采取不同的耕作措施。
四、耕作土壤的改良耕作土壤的改良是指通过采取措施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产量。
常见的耕作土壤改良方法包括翻耕、施肥、灌溉、轮作和深耕等。
翻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施肥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灌溉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满足植物的需求;轮作可以有效地利用养分,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五、耕作土壤与农业生产耕作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准确地掌握耕作土壤的知识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土壤的形成过程
9
(1) 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没有地质大循环就不可能有生物小循环。没有生
物小循环也就没有土壤。
(2) 地质大循环过程总的趋势是植物养分元素的 释放、淋失过程,而生物小循环则是植物养分元素的 积累过程,它使有限营养元素纳入无穷利用的途径。
(3)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这两个循环过程是同时 同地并存,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着,推动土壤不停地 运动和发展。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的矛盾的对立 统一就形成了土壤。
2019年5月21日星期二 11时0分54秒
2
土壤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它的发生发展与自然
界的各个成土因素都有联系,即它是母质、生物、
气侯、地形和时间等五种成土因素共同作用的产
物。美国的土壤学者詹尼(H·Jenny)在20世纪四
十年代提出土壤形成因素基本公式,用以表示土
壤性状与成土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其公式如下:
是指土壤中的生物,在其风化产物的基础上进行 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保蓄,使部分营养元素暂时脱 离地质大循环的轨道,称之为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物小 循环。
2019年5月21日星期二 11时0分54秒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图7.7 土壤形成过程中大小循环的关系简图
2019年5月21日星期二
(三) 11时0分54秒 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的关系
2019年5月21日星期二 11时0分54秒
12
4 母质的化学组成影响土壤腐殖质特性
石灰岩母质 → 土壤腐殖质富含 CaO,
火山灰岩母质 → 土壤腐殖质含有较多的P2O5、K2O
(二)气候 (水热条件) 水分和热量直接影响成土过程中的物理、化学、
生物作用. 1 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移(emigration)
第三章 土壤形成过程
图 盐化过程图解
土壤主要成土过程
(二)生物过程
包括氮的固定,有机质转化等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
N素固定
自养型微生物(地衣、苔藓等) 有机体形成
异养型微生物(细菌、真菌等)
有机残体分解 腐殖质合成
土壤N素+腐殖质 矿物、岩石风化释放出矿质养分
第三章 土壤形成过程
第一节 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第二节 主要成土过程 第三节 土壤发育
第一节 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
地质大循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 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
生物小循环:指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 的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后 者供动物生长,而动植物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 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植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肥力 的形成和发展。
2. [化学淋溶]由于新化学组分的产生导致淋溶发生
(1)灰化
Fe、Mn有机络合、螯合物形成, 导致Fe、Mn淋溶, 伴有原生、次生矿物的分解、合 成;
灰白色层
灰化过程
在寒温带、寒带针叶林植被和 湿润条件下,土壤中铁铝与有 机酸性物质螯合而淋溶淀积的 过程。
在强酸性淋溶作用下,土壤矿 物遭受破坏。铁、铝和有机质 发生化学迁移,二氧化硅在表 层残留,形成灰白色的淋溶层 (灰化层)和铁、铝氧化物的 淀积层。
土壤形成过程:
成土母质在各种物理、化 学和生物作用影响下发生 物质迁移和转化,致使土 壤发育程度不断提高的过 程。
主要成土过程
我们将土壤中物质的交换与转化看作为成土 过程;但不把土壤中能量的交换和转化作为 成土过程,而仅仅将它看作是成土过程的动 力;尽管能量交换和转化与物质的交换和转 化常是相伴发生的。
简述土壤形成过程
简述土壤形成过程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厚薄不等的覆盖物,它是由岩石经过长时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而形成的。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受到地质、气候、生物和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从岩石的风化、土壤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以及有机物的积累和分解三个方面,对土壤形成过程进行简要的描述。
一、岩石的风化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第一步。
岩石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如风力、水力、温度变化、植物根系的侵蚀等,逐渐破碎成颗粒状的物质。
风化的方式有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由于温度变化、水分膨胀和收缩等物理力量的作用,使其破碎成小块或颗粒。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与水、气体和有机酸等化学物质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而分解。
这些风化产物逐渐堆积,形成了最基本的土壤。
二、土壤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物质的迁移和转化是土壤形成的重要环节。
通过水流和风力的作用,风化产物逐渐迁移和堆积。
水流可以将颗粒较小的风化产物迁移到较远的地方,形成淤积层。
同时,水分中的溶解物质也会被带到更深的土层中,与原有的土壤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风力也会将风化产物吹到较远的地方,形成风积层。
土壤物质的迁移和转化是土壤养分循环的重要过程,对土壤的肥力和物理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有机物的积累和分解有机物的积累和分解是土壤形成的关键过程。
有机物主要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残体、排泄物和微生物的分解产物。
这些有机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形成有机质层。
有机质层富含有机质,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
同时,有机物也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释放出养分供植物吸收。
这种有机物的积累和分解的过程称为有机质循环,是土壤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第一步,土壤物质的迁移和转化是土壤形成的中间环节,有机物的积累和分解是土壤形成的关键过程。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具有一定肥力和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
(完整版)第三节成土因素和土壤形成过程
第三节成土因素和土壤形成过程以上我们讨论了土壤的三相物质四种成分及其土壤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性质,土壤的肥力状况也不同。
那么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自然地理学要搞清楚的问题之一。
一、土壤形成因素(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1.道库恰耶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土壤形成因素学说是十九世纪末,由俄国著名的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建立起来的。
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四点:①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他认为土壤是在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离开某一成土因素都不能形成土壤,并提出了如下土壤形成数学函数式。
S=(CL,O,R,P,T)S:土壤,CL:气候,O:生物,R:岩石,P:地形,T:时间道库恰耶夫认为土壤形成因素包括气候、生物、母质和时间四种因素,它们各自对土壤形成都有一定的作用。
不过只有某一种因素形不成土壤,是在这四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②成土因素的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代替性关于这一点,他举例说:“我们假定,如果医生提出水、空气、和食物对人的机体那个比较重要,那么这个问题是空洞而用无的。
因为缺乏任何一个,生物都不能单独生存,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无益的。
提出土壤形成因素中哪一个因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无益的。
”③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成土因素也是如此,它们也处于无休止的变化过程当中。
前面已经说过,土壤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们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若成土因素发生了变化,土壤本身也必然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④成土因素是有地理分布规律的道库恰耶夫在多年研究俄罗斯黑钙土的基础上,1883年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俄国黑钙土》。
在这本书中他第一次阐明了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同时他指出,这是由于成土因素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结果。
虽然现在看起来,各种自然事物的地带性规律已为众所周知的事实。
土壤与土壤形成过程
土壤结构
1 2 3
团聚体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和组合方式。团聚 体是由多个颗粒聚集成的小团块,是土壤结构的 基本单位。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
团聚体的形成与土壤有机质、微生物和植物根系 等有关。良好的团聚体结构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 性和透气性。
土壤结构的分类
根据团聚体的大小和排列方式,可以将土壤结构 分为松散结构、块状结构、片状结构和柱状结构 等。
土壤可持续利用的实践与技术
01
02
03
04
土地整理
通过土地整理和修复, 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 地利用率。
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 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 土壤污染风险。
土壤监测与评估
建立土壤监测与评估体 系,及时掌握土壤质量 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 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依 据。
土壤改良技术
推广应用土壤改良技术, 如生物修复、化学改良 等,提高土壤肥力和生 产力。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土壤质地
土壤颗粒组成
土壤是由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的, 包括沙粒、粉粒和粘粒。这些颗 粒的组合和比例决定了土壤的质 地。
土壤分类
根据土壤颗粒的组成,可以将土壤 分为砂质土、壤质土和粘质土。每 种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 学性质。
土壤肥力
土壤质地还影响土壤的肥力,因为 不同大小的颗粒对水分、空气和营 养物质的保持能力不同。
土壤形成的过程
物理风化
母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破 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碎屑。
化学风化
母质中的矿物与水、氧气和二 氧化碳等发生化学反应,分解 成新的矿物和化合物。
土壤圈的名词解释
土壤圈的名词解释土壤圈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土壤层,它是地壳与大气、水和生物圈之间的重要界面。
土壤圈由不同类型的土壤组成,包括有机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等元素。
它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植物生长、水源保护以及碳循环等方面都有深远影响。
1. 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首先,岩石破碎和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流逝,风化岩石逐渐腐蚀,形成了含有矿物质的母岩。
然后,有机质逐渐进入土壤,包括植物残体、动物尸体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产物等。
这些有机质进一步丰富了土壤的养分含量。
最后,水流和生物活动也对土壤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有助于将矿物质和有机质混合在一起,并形成土壤的质地和结构。
2. 土壤的物理特性土壤的物理特性包括质地、密度、水分保持能力等。
土壤的质地取决于其中的矿物质成分,包括沙、粉砂、粉土和黏土等。
质地的不同直接影响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
土壤的密度指的是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它对土壤中根系的发育和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水分保持能力是指土壤中能够保留可供植物吸收的水分的能力,这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3. 土壤的化学特性土壤的化学特性主要包括酸碱度、养分含量和物质循环等。
土壤的酸碱度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有着直接影响。
养分含量是指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它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营养作用。
物质循环是指土壤中有机质和无机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其中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矿物循环等。
4. 土壤的生物特性土壤是生物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微生物、昆虫、线虫以及其他生物。
这些生物通过分解有机质为植物提供养分,并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土壤中的生物还参与了有机质的分解、养分的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土壤中的微生物特别重要,它们可以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养分供应,并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5.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土壤圈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多种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學及生物活動 過多降水 – 淋溶作用eluviation及澱積作用 illuviation 過多蒸發 – 毛細管作用capillary action
主動成土因素 – 氣候Climate
溫度, 影響
化學反應 Chemical reaction 細菌活動 Bacterial activities 分解速率 Rate of decomposing
主動成土因素 – 氣候Climate
風: 較次要的因素
增加蒸發 令泥土再分布 (吹走及沉積)
主動成土因素 – 生物因素
植被 Vegetation
提供腐殖質, 固定泥土及藉著蒸騰作用吸收 泥土水以抵消泥土水的下滲 保持土壤肥力 不同類型的植物需要不同比例的鹽基物質. 樹: 需要較少的鈣及鎂 草: 需要較多的鈣及鎂
土壤與土壤形成過程
何沛勝
土壤與成土作用 (Pedogenesis)
土壤是一動態體(Dynamic Body) 土壤的物理及化學特性 (Soil 土壤剖面(Soil Profile) 影響土壤形成的因素 土壤形成過程 – 成土作用(Pedogenesis) 世界土壤分佈
土壤是一動態體(Dynamic Body)
土壤紋理結構 So)
砂
輕壤土
土壤紋理結構 Soil Texture
砂, 粉砂及黏土的比例 土壤紋理結構 保水性質(Waterretention properties) 壤土Loam結構是最適合植物生長.
土壤紋理結構 Soil Texture
砂質壤土
黏土壤土
壤土
砂 黏土 粉砂
參考中文大學Powerpoint
氧化土(Oxisols)及旱成土(Aridisols)
參考中文大學Powerpoint
參考氧化土及旱成土的特別成土過程
世界土壤分布模式
顯域土 Zonal Soil
發展完成,成熟的泥土. 氣候是最主要的成土 因素.
泛域土 Azonal Soil
不成熟及發展較差的泥土
鹽基物質 Bases
分解者把動物及植物遺骸分解,令鹽基物 質能循環不息地返回泥土. 泥土中的鹽基物質可以經人為補充 – 肥 料 鹽基物質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養份.
酸鹼度 Acidity
量度酸鹼度是pH值.
泥土水 Soil Water
它是極複雜的化學溶液. 它是被稀釋的溶液, 當中物質包括重碳酸 鹽bicarbonates, 硫酸鹽sulfates, 氯化物 chlorides, 硝酸鹽nitrates, 磷酸鹽 phosphates, 各類的矽酸鹽silicates(鈣, 鎂, 鉀, 鈉及鐵).
土壤顏色 土壤的紋理結構Soil Texture 土壤結構 Soil Structure 膠體Colloids, 盬基物質Bases及酸鹼度Acidity 土壤水
土壤顏色 Soil Colour
黑色 – 大量腐殖質(humus)
(涼溫帶氣候) – 溫帶草原
淺色 – 少腐殖質
(熱帶氣候) – 荒漠
紅色 – 較多的含鐵化合物
膠體 Colloids
無機物Inorganic: 微細黏土(黏土礦物)的化 學特質
有機質Organic: 腐殖質Humus
鹽基物質 Bases
黏土礦物帶負電. 它會吸引其他表面帶正電的礦物離子 (cation)以達致中性(neutralized)的情況. 鈣 (C), 鎂 (Mg), 鉀 (K) and 鈉 (Na) 這些 帶正電礦物便是 – 鹽基物質Bases 而這些鹽基物質亦正是植物所需的養份.
水 Water
從降水, 表徑流, 下滲及地下水所組成的複雜 化學溶液
空氣 Air
泥土孔隙Pore spaces – 充滿空氣及水份 田間持水量 Field Capacity
當降雨後(2-3天), 泥土從飽和狀態中, 泥土水經 自由下滲及流動後仍保存在泥土的水份. 它是土 壤保水性的指標
土壤的物理及化學特性
泥土剖面 Soil Profile
根據泥土内不同的紋 理結構, 顏色及連續 性而出現不同的分層 土壤層Soil horizons 風化層Regolith 底岩 / 母岩Bedrock
泥土剖面Soil Profile
A層
淋溶層 / 淋失層 Zone of eluviation
真 土
地面
落葉及有機碎屑 部份被分解的有機碎屑 深色及含有豐富腐殖質 淺色, 有機質及膠質的淋溶區 (黑鈣土缺少此層) 過渡往B層, 但較近似A層 過渡往B層, 但較近似B層
主動成土因素 Active Formers
氣候 Climate 生物因素 Biotic factor
被動的成土因素 Passive Formers
母岩 Parent Material
地形 / 地勢 Topography / Landform
時間 Time
年輕的泥土或發展欠佳的土壤缺乏明顯的分層
主動成土因素 – 氣候 Climate
隠域土 Intrazontal Soil
發展完成,成熟的泥土. 以地區因素(local factors)是最主導的成土因素.
世界土壤分佈
(排水良好) – 熱帶雨林
灰色及藍色 – 化合物在離子還原的狀態
(排水不良) – 沼澤
土壤的紋理結構
級別名稱 粗砂礫 幼砂礫 粗砂 中砂 幼砂 非常幼砂 粉砂 Silt 黏土 Clay 毫米) 直徑 (毫米 毫米 大於 2 1.0 - 2 0.5 - 1 0.25 - 0.5 0.1 - 0.25 0.05 - 0.1 0.002 - 0.05 少於 0.002
B層
澱積層 Zone of illuviation
顏色較深, 大量膠質在此沉積
C層
風化 / 半風化物質 Weathered material
過渡往C層 沼澤中的潛育層Glei
D層
未風化岩石 Unweathered rock
影響土壤形成的因素
被動成土因素 Passive Formers
母岩 Parent materials 地形 / 地勢 Topography/ Landform 時間 Time
土壤是一動態層(dynamic layer), 在這層 內有複雜的化學, 物理及生物活動不斷地 進行. 土壤會因應氣候, 地形及植被的狀況而進 行調節, 若以上這些因素改變, 它亦會作 出內部改變.
土壤物質 Soil Matters
固體 Solid
有機物質Organic及無機物質Inorganic
主動成土因素 – 生物因素
由細菌至大型動物 機械作用
例: 蚯蚓挖地洞 例: 人類挖掘隧道 :
化學作用
例: 有機酸
土壤形成過程
風化 Weathering
物理, 化學及生物
土壤生成作用 Soil genesis
潻加Additions, 流失losses, 轉換transformation, 移位translocation
粉砂黏土 粉砂壤土
土壤結構 Soil Structure
塊狀
棱柱狀
片狀
碎屑狀 / 粒狀
土壤結構 Soil Structure
獨立個的泥土顆粒聚合一起成為塊狀 (lump)或自然土壤結構體(peds). 土壤結構對是否容易耕作有重要意義
碎屑狀/粒狀結構: 最適合種籽發芽生長
土壤膠體 Soil Colloids, 鹽基物 質Bases及 酸鹼度Acid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