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二仲丁氨基二苯基甲烷的合成研究

合集下载

一种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制备方法及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

一种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制备方法及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

专利名称:一种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制备方法及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任刚,孔祥伟,段果鹏,杨泽心,王荣光
申请号:CN202111249160.6
申请日:20211026
公开号:CN114057583A
公开日:
202202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制备方法及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该制备方法包括:在氮气保护下,在苯胺中加入甲醛溶液反应获得缩醛胺溶液;在所述缩醛胺溶液中加入预先制备的催化剂,反应获得反应液,所述催化剂包括预先制备的苯胺盐酸溶液和/或pHlt;7的胺盐溶液;反应液经提纯获得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该制备方法采用预先制备的弱酸性的苯胺盐酸溶液和/或pHlt;7的胺盐溶液为催化剂,避免在第一反应器中直接投入强酸而造成设备腐蚀及环境污染。

申请人:菏泽永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274512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武胜乡工业园区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杰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 结构式

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 结构式

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结构式前言在有机化学中,化合物的结构式是对其分子结构的简洁而准确的描述。

本文将围绕着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这一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展开深入探讨,希望通过全面评估和分析,为大家呈现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1. 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结构式简介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又称为bis(2-methyl-2-propanyl) cyclohexylmetha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其结构式如下所示:[插入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结构式图片]从结构式中可以看出,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分子中包含两个环己基甲烷基团和两个仲丁基氨基团,这种结构使得该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2. 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物理性质关于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物理性质,我们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数据来进行评估。

该化合物的分子量、沸点、密度、溶解性等性质都是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的内容。

1) 分子量:根据结构式,可以推算出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分子量为多少?2) 沸点:该化合物的沸点是多少?这一性质对于它的应用有着怎样的影响?3) 密度: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知,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密度是多少?这对于其在工业生产中的使用有何意义?4) 溶解性:在不同溶剂中,该化合物的溶解性如何?这对于它在化工领域的应用有着怎样的影响?3. 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化学性质除了物理性质外,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化学性质也是我们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

包括了它的稳定性、反应性、合成方法等方面。

1) 稳定性:该化合物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如何?对于它的贮存和运输有着怎样的要求?2) 反应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有着怎样的应用价值?3) 合成方法:目前已知的合成该化合物的方法有哪些?它的合成途径是否经济、高效?4. 对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深入理解和个人观点4,4-双(仲丁基氨基)-二环己基甲烷作为一种特殊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其在聚合物、医药、染料、香料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咨国联出品目录第一章总论 (9)1.1项目概要 (9)1.1.1项目名称 (9)1.1.2项目建设单位 (9)1.1.3项目建设性质 (9)1.1.4项目建设地点 (9)1.1.5项目负责人 (9)1.1.6项目投资规模 (10)1.1.7项目建设规模 (10)1.1.8项目资金来源 (12)1.1.9项目建设期限 (12)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1.3编制依据 (12)1.4编制原则 (13)1.5研究范围 (1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1.7综合评价 (1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2.1项目提出背景 (18)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2.3.1促进我国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2.4.1政策可行性 (24)2.4.2市场可行性 (24)2.4.3技术可行性 (24)2.4.4管理可行性 (25)2.4.5财务可行性 (25)2.5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项目发展概况 (25)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2.5.4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7)2.6分析结论 (27)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28)3.1市场调查 (28)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28)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28)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29)3.1.4替代产品调查 (29)3.1.5产品价格调查 (29)3.1.6国外市场调查 (30)3.2市场预测 (30)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30)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1)3.2.3价格预测 (31)3.3市场推销战略 (31)3.3.1推销方式 (32)3.3.2推销措施 (32)3.3.3促销价格制度 (32)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32)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3)3.4.1产品方案 (33)3.4.2建设规模 (33)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34)3.6市场分析结论 (34)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35)4.1地理位置选择 (35)4.2区域投资环境 (36)4.2.1区域概况 (36)4.2.2地形地貌条件 (36)4.2.3气候条件 (36)4.2.4交通区位条件 (37)4.2.5经济发展条件 (38)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40)5.1总图布置原则 (40)5.2土建方案 (40)5.2.1总体规划方案 (40)5.2.2土建工程方案 (41)5.3主要建设内容 (42)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43)5.4.2供电 (45)5.5道路设计 (47)5.6总图运输方案 (47)5.7土地利用情况 (47)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47)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47)第六章产品方案 (50)6.1产品方案 (50)6.2产品性能优势 (50)6.3产品执行标准 (50)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50)6.5产品工艺流程 (51)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51)6.5.2产品工艺流程 (51)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58)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8)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58)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58)6.8仓储方案 (59)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60)7.1主要原材料供应 (60)7.2主要设备选型 (60)7.2.1设备选型原则 (61)7.2.2主要设备明细 (61)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64)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64)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64)8.2.1能源消耗种类 (64)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65)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65)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65)8.4.1项目能耗分析 (65)8.4.2国家能耗指标 (66)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66)8.5.1工业节能 (66)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67)8.5.3节水措施 (67)8.5.4建筑节能 (68)8.6结论 (69)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70)9.1设计依据及原则 (70)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70)9.1.2设计原则 (70)9.2建设地环境条件 (70)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71)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71)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72)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73)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73)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74)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75)9.5绿化方案 (76)9.6消防措施 (76)9.6.1设计依据 (76)9.6.2防范措施 (76)9.6.3消防管理 (78)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78)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79)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80)10.1 编制依据 (80)10.2概况 (80)10.3 劳动安全 (80)10.3.1工程消防 (80)10.3.2防火防爆设计 (81)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81)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81)10.3.5抗震设防措施 (82)10.4劳动卫生 (82)10.4.1工业卫生设施 (82)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83)10.4.3个人卫生 (83)10.4.4照明 (83)10.4.5噪声 (83)10.4.6防烫伤 (83)10.4.7个人防护 (83)10.4.8安全教育 (84)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85)11.1组织机构 (85)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85)11.3人力资源管理 (86)11.4劳动定员 (86)11.5福利待遇 (87)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88)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88)12.2 建设工期 (88)12.3实施进度安排 (88)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0)13.1投资估算依据 (90)13.2建设投资估算 (90)13.3流动资金估算 (92)13.4资金筹措 (92)13.5项目投资总额 (93)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98)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99)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99)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99)14.1.2产品成本 (100)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101)14.2财务评价 (101)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101)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102)14.2.3不确定性分析 (102)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105)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107)15.1项目风险因素 (107)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107)15.1.2技术风险 (107)15.1.3市场风险 (107)15.1.4资金管理风险 (108)15.2风险规避对策 (108)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108)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108)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108)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109)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110)16.1招标管理 (110)16.2招标依据 (110)16.3招标范围 (110)16.4招标方式 (111)16.5招标程序 (111)16.6评标程序 (112)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112)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112)16.9合同备案 (112)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113)17.1结论 (113)17.2建议 (113)附表 (114)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114)附表2 总成本表 (115)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116)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17)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18)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19)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20)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21)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22)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23)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24)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25)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27)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29)附表 (131)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131)附表2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32)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133)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34)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35)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36)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37)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38)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39)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40)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41)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42)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44)附表14借款偿还计划表 (146)第一章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4,4’-二氨基二苯甲烷催化合成研究进展

4,4’-二氨基二苯甲烷催化合成研究进展
的研 究进 展及催 化剂 的研 究方 向。 1 , 二氨 基二 苯 甲烷 的合成 方法 4 4. 11 以苯胺 、 . 甲醛 及苯并 三 唑为原 料 苯胺 与苯 并 三 唑 、 甲醛 在 甲醇溶 液 中 回流 得

D gl J ua 分两 步合 成 4 4- D 。首先 , ,' A M 在碱 性
研 究 了用二 价钯 醋 酸 盐 、 化 钾 水 溶 液和 聚 甲基 氟
重要化 学 品 , 在化 学 工 业 上有 着 广泛 的应 用 。在 高分子 领域 , 可 用 作 增链 剂 H 、 它 固化 剂 ; 染 J 在 料工业 上 , 可用 它来制 备碱 性黄 O、 性紫 5 N及 碱 B
作催 化剂 , 而增 加 了生 产成 本 , 其 在工业 应用 从 使
上受 到一 定 的限制 。 13 以硝基 苯和 甲醇 为原料 .
MD A合 成方 面 的发 展 动态 , 述 了其 主要 合 成方 综
法及催 化 剂 的研 究进 展 情 况 , 重点 介 绍 以 苯胺 和 甲醛 为原 料使 用不 同催化 剂合 成二 氨基 二苯 甲烷
合物所用催化剂 的研究进展 。
关 键 词 : , - 氨 基 二 苯 甲烷 ; 胺 ; 44 二 苯 甲醛 中图 分 类 号 : 656 0 2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2 838 (0 80.55 4 05 .232o )roo. 7 0
4 4. 氨 基 二 苯 甲烷 ( , ' D ) 为 一 种 , 二 4 4- A 作 M
苯胺盐 酸盐 在 甲醇溶 液 中回流 3h 然 后在 碱性 条 ,
件 下水 解就得 到 目标产 物 4 4- A 。 ,' MD J
HN / ̄ B t

4,4双仲丁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合成

4,4双仲丁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合成

4,4双仲丁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合成
4,4'-双仲丁氨基二环己基甲烷是一种有机合成化合物,也被称为"DCM"。

下面是一种合成4,4'-双仲丁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方法:
1. 将二环己甲醇与氰化钠反应,生成二环己基甲基腈(DCM 的前体)。

2. 将二环己基甲基腈与二乙二酸二叔丁酯反应,生成二环己基甲基叔丁基酯。

3. 将二环己基甲基叔丁基酯与三甲基溴化铵进行孩子碱反应,生成4,4'-双仲丁氨基二环己基甲烷。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以上反应时,应该在适当的条件下控制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的摩尔比,以保证反应的高收率和高纯度。

一种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谢恒来,杜宝磊,侯红霞,王金书
申请号:CN201811558778.9
申请日:20181219
公开号:CN109851509B
公开日:
202202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化学化工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制备方法。

该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阳离子交换树脂、苯胺、质量浓度为37%的甲醛水溶液或多聚甲醛固体置于反应釜中,密闭反应器;氮气保护下,设定反应温度为60‑180℃,反应时间为
2‑16h,搅拌速率为100‑1200r/min,进行合成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反应产物和离子树脂,反应产物经精馏提纯后得到产品,离子树脂及未反应的苯胺回收利用。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以甲醛水溶液为原料的合成过程,也适用于多聚甲醛为原料的合成过程,大大的提高了原料运输的便利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申请人: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274512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武胜工业开发区
国籍:CN
代理机构: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张贵宾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4,4′-二氨基二苯甲烷催化合成研究进展

4,4′-二氨基二苯甲烷催化合成研究进展

4,4′-二氨基二苯甲烷催化合成研究进展
张晓鹏;荆唤芝
【期刊名称】《化学试剂》
【年(卷),期】2008(30)7
【摘要】综述了标题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和所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近年来以苯胺和甲醛为原料,合成标题化合物所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5页(P505-508)
【关键词】4;4’-二氨基二苯甲烷;苯胺;甲醛
【作者】张晓鹏;荆唤芝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25.63
【相关文献】
1.ZnO/Zn复配催化剂热分解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制备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研究 [J], 关雪;李会泉;柳海涛;郭奋;姚星星
2.4,4'-二苯甲烷二胺与碳酸二甲酯合成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反应过程分析 [J], 郭星翠;秦张峰;王国富;董梅;赵瑞花;王建国
3.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 [J], 杨雪云;王祚芳;周建
4.4,4′-二苯甲烷二胺与碳酸二甲酯甲基化反应合成4,4′-双(二甲氨基)二苯甲烷 [J], 邱泽刚;王军威;亢茂青;李其峰;王心葵
5.4,4′-二苯甲烷二胺与碳酸二甲酯合成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J], 邱泽刚;王军威;亢茂青;李其峰;杜辉;王心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二仲丁氨基二苯甲烷的合成研究
邱小勇龚树华罗善锴
(深圳市飞扬实业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300)
摘要:以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和丁酮为原料,加氢条件下合成4,4'-二仲丁氨基二苯甲烷。

研究了催化剂,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等不同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钯/氢型沸石为催化剂,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和丁酮的摩尔比为1:5,反应温度135℃左右,反应压力4MPa,反应时间6h,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转化率可达100%,选择性99.9%。

关键词:4,4'-二仲丁氨基二苯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丁酮;扩链剂;N-烷基化
Synthesis of 4,4'-Methylene-bis[N-sec-butylaniline]
QIU Xiao-yong, GONG Shu-hua, Lu shan-kai
(Shenzhen Feiyang Chemical Co., Ltd, Guangdong Shenzhen 518300, China)
Abstract: 4,4'-Methylene-bis[N-sec-butyl aniline] was synthesized with methyl ethyl ketone and 4,4'-Methylenedianiline as the raw materials under the H2pressure .The effects of synthesis conditions such as the kind of catalyst, the mole ratio of raw materials,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 reaction pressure, and the reaction time etc were studied. The GC data(normalization method) showed a 100% conversion of 4,4'-Methylenedianiline, and 99.9% yield of 4,4'-Methylene-bis[N-sec-butylaniline] was obtained when the catalyst was Pb/HM, the mole ratio of methyl ethyl ketone and4,4'-Methylenedianiline was 5.5:1,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about 135℃, the reaction pressure is 4MPa and the reaction time is 6h.
Key words: 4,4'-Methylene-bis[N-sec-butyl aniline]; 4,4'-Methylenedianiline; methyl ethyl ketone; chain extender
4,4'-二仲丁氨基二苯甲烷属N,N'-二烷基亚甲基二苯胺,是液态的芳香芳香族二仲胺,主要用于聚氨酯弹性体的扩链剂和聚脲喷涂扩链剂。

4,4'-二仲丁氨基二苯甲烷的制备属于芳胺的N-烷基化,本文以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和丁酮为原料,丁酮既作为原料,也作为溶剂,在氢气气氛下进行加氢还原,生成4,4'-二仲丁氨基二苯甲烷。

该反应绿色环保,无副反应,原子利用率高,仅有少量废水生成,无废气,反应条件温和,且后处理过程容易。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工业级MDA-100(以下简称MDA),购自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丁酮:工业级,购自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雷尼镍:工业级,购自鞍山众力催化剂厂;雷尼钴:工业级,购自大连通用化工有限公司;钯/碳:工业级,购自上海迅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钯/氢型沸石:工业级,购自长沙市益瑞化工材料有限公司。

高压反应釜:气相色谱:安捷伦真空泵:2X-2旋片式真空泵
1.2 合成原理
该反应是以酮醛为烷基化剂的缩合还原烷基化,可以分解成两步,第一步为伯胺与酮的羰基反应生成酮亚胺和水,此反应为可逆反应;第二
步为酮亚胺加氢生成产物。

产物
图一合成工艺路线
1.3 合成步骤及工艺路线
将计量的原料和催化剂加入0.5L的高压反应釜并盖好上盖,通入氮气加压至0.3MPa将反应釜内的空气置换三次,然后在通入氢气将反应釜内的氮气置换三次。

充入氢气压力至3MPa,检查反应釜的气密性,确定反应釜不漏气之后开启搅拌并对反应釜进行加热。

加热温度为反应釜中氢气压力开始平稳下降时的温度,注意补充氢气并保持氢气压力为3MPa。

待反应至氢气压力不再下降,停止加热并降温出料,根据反应釜剩余空间及氢气压力降低总量计算反应所加氢气量。

将产物进行蒸馏出去轻组分和水,所得残液即为产物4,4'-二仲丁氨基二苯甲烷。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的选择
该反应中有两种物质可以进行加氢,一种为第一步生成的酮亚胺,另一种为丁酮加氢生成仲丁醇。

所以要选择一种可以选择性对酮亚胺加氢而对丁酮不加氢的催化剂。

加入99克MDA、144克丁酮和3克不同的催化剂,按合成步骤进行反应,对产物进行色谱分析并计算反应所吸收的氢气,列表如下:
表一不同催化剂MDA的转化率和吸收的氢气量
从表一可以看出,雷尼镍、雷尼钴和钯/碳催化剂都没有选择性,反应过程中对酮亚胺和丁酮同时加氢。

因为酮亚胺是可逆反应,其生成的速度收到MDA和丁酮的限制,使用没有选择性的催化剂,丁酮加氢的速度大于酮亚胺的生成速度,当丁酮完全转化成仲丁醇后,不能再生成酮亚胺,反应终止。

使用钯/氢型沸石,一方面氢型沸石的强酸性,可以加快酮亚胺的生成速度,起到助催化剂的作用;另一方面,钯与沸石中的协同作用,使其对酮亚胺的加氢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避免了丁酮加氢生成仲丁醇的副反应的发生。

所以该反应使用钯/氢型沸石作为催
化剂。

2.2 原料摩尔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MDA和丁酮分别按摩尔比1:2.5,1:3,1:3.5,1:4,1:4.5,1:5,1:5.5,1:6,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6h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摩尔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MDA与丁酮摩尔比的增加,产品收率逐渐增加。

等增加到5:1以上时,产品收率不再增加,说明此时酮亚胺的生成速率与水解速率相等,所以不能再对酮亚胺进行加氢。

2.3 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按MDA与丁酮摩尔比5:1,分别在100℃,120℃,140℃,160℃和180℃下反应6h,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产品含量得出图三所示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40℃以下,产品收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增高而增高,超过140℃以后,随着反应温度的增高,产品收率快速下降。

分析认为可能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体系中温度太高,生成的酮亚胺可以发生聚合,从而影响产品收率;另一方面是温度太高,催化剂选择性降低,对丁酮进行加氢生成仲丁醇,从轻组分色谱图和加氢量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2.4 反应压力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在MDA/丁酮为5:1,140℃,分别在2MPa,3MPa,4MPa,5MPa,6MPa,下进行反应6小时,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产品含量得出图四所示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4MPa和5MPa产品收率基本可以达到100%,低于4MPa 时,酮亚胺加氢速度较慢,生成的酮亚胺不能及时转化成产品,从而收率不能达到100%,高于5MPa时,催化剂选择性降低,丁酮转化成仲丁醇,体系中丁酮含量减少从而导致收率降低。

2.5 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在MDA/丁酮为5:1,140℃,4MPa的条件下分别反应2h,4h,6h,8h和10h,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产品含量得出图五所示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时间高于6h时,产品转化率均可达到100%。

三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按丁酮:MDA=5:1,选择钯/氢型沸石,140℃,4MPa的条件下反应6小时,可以得到99.9%含量的4,4'-二仲丁氨基二苯甲烷产品,MDA转化完全,丁酮无副反应,除水之后可以重新使用。

反应过程无废气,产生少量废水,催化剂重复利用30次无明显改变,此工艺为绿色清洁、高效经济的生产工艺。

参考文献
按反应类型及所用烷基化试剂的不同,芳胺的N-烷基化分为3种:以醇、卤代烷和强酸的酯为烷基化剂的取代烷基化[7,8,9,10,11,12,13,14,15,16,17,18,19];以丙烯酸衍生物、环氧化合物为烷基化剂的加成烷基化;以醛、酮为烷基化剂的缩合还原烷基化[20,21]。

取代烷基化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烷基化工艺。

芳胺的N-烷基化也有通过芳胺与醚在铁氧化物等催化下进行的[2],也有专利[3]报道将芳胺在烷基铝作用下与烯烃进行N-烷基化,Merten等[4]在其专利中用对硝基芳胺与酮在铂催化剂条件下进行还原烷基化,制备N,N’-二烷基对苯二胺。

Harold等[5]在其专利中采用对苯二胺与酮加氢催化制备N,N’-二烷基对苯二胺,Harlan等[6]在其专利中用苯二胺与酮加氢催化获得N,N’-二烷基苯二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