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觉醒

合集下载

五四运动何以成功

五四运动何以成功

五四运动何以成功五四运动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民族精神觉醒五四运动是一次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觉醒的运动。

中国在那个时期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五四运动中出现了一批爱国主义的青年学生,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以自强不息为宗旨,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侵略,这种爱国精神感染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二、知识分子的觉醒五四运动受到了一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支持。

这些知识分子通过翻译传播西方的思想,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危机所在,并开始寻求自救之道。

他们加入了五四运动,成为了革命的先锋。

三、文化运动的推动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文化运动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文化运动的推动,使得五四运动更加成功。

这些人通过自己的知识优势,为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还通过文学艺术等方式,传播了民族主义和民主思想。

四、群众的广泛参与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运动。

当时的学生和知识分子虽然是运动的主体,但是运动的氛围很快蔓延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人民群众也纷纷投身进来。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抗议和诉求,如举行示威游行、罢工等,使得运动有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

五、运动的组织领导五四运动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具有比较明确的组织领导。

当时的学生和知识分子通过建立各种组织,如学生会、团体等,开展了有计划的抗议活动,并制定了一些政治纲领和口号。

这些组织和领导者为运动提供了方向和组织,使得运动更加有效、有序。

五四运动之所以成功,是由于它凝聚了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达到了民族精神觉醒和文化运动的推动,得到了广泛的群众参与,并具有比较明确的组织领导。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五四运动成为一次彻底的爱国主义运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意义分点

五四运动的意义分点

五四运动的意义分点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它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五四运动的意义分点:一、激发了民族自豪感: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潮,在国人中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自豪感。

学生们通过抗议运动表达了对国家困境的关切和不满,展现了民族振兴的愿望。

这使得中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大大增强,鼓舞了人们在不公正的环境中寻求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决心。

二、发起了知识分子的觉醒:五四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质疑与挑战,是新思想的兴起和传播之源。

运动中,学生们高举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旗帜,呼唤着新文化、新思想的到来。

五四运动使得大量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并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推动了中国知识界的更新与变革。

三、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升:五四运动中,许多青年女学生积极参与了抗议活动,并主张争取妇女权益与平等。

运动期间,妇女群体展示出了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自我主张的精神,为妇女争取到了更多的权益和社会地位。

此后,中国社会对待妇女问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妇女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妇女解放运动也由此得以发展壮大。

四、启发了文化艺术的创新:五四运动先后提出了“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提倡文学艺术多样化和创新。

运动中,五四文人呼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此使文化更加接近民众。

同时,他们倡导自由个性的表达,鼓励大众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文学作品,如胡适、鲁迅等,为中国现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培养了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五四运动中,学生们通过示威游行、罢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展现了对时局的关心和积极的社会行动。

运动结束后,此种社会责任感在青年中得到进一步培养和强化。

许多参与过五四运动的学生毕业后选择投身社会改革运动和政治活动,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高二

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高二

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高二近代中国的历史中,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运动,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二历史课程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

一、背景在20世纪初的中国,国家面临着侵略和国内动乱的压力,传统的封建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这种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它要求推翻旧文化,追求科学、民主和进步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思潮与主要思想家新文化运动涌现了一批思想家和知识分子,他们成为了这场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1.胡适: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实用主义”,主张拒绝中国传统的束缚,倡导新式教育和科学精神。

2.陈独秀: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中他主张“马克思主义”,并试图将其运用于中国社会。

3.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对于社会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表现形式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涵盖了各个领域的运动,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新诗运动:新文化运动中的新诗运动主张用白话文写作,摒弃了旧的格律和体裁,追求直接而真实的表达。

2.新小说运动:这一运动推动了小说形式的变革,追求真实、直接、丰富的描写,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3.新散文运动:新散文运动强调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平实的语言揭示社会的不公和困境。

四、对社会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进。

1.知识分子的觉醒: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使他们开始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前途。

2.教育改革:新文化运动倡导新式教育,对传统封建教育进行了批判和改革,并促进了科学教育的普及。

3.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对传统的封建观念进行了冲击,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4.社会进步:新文化运动呼唤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和社会风气的更新。

总之,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一次重要的文化运动,它透过种种形式的表达,挑战了旧的传统观念,唤醒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中国革命历史事件回顾

中国革命历史事件回顾

中国革命历史事件回顾一、辛亥革命:中国革命的开端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

1911年,中国爆发了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的辛亥革命。

革命的导火索是武昌起义,此后,各地响应起义,清朝统治逐渐崩溃。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革命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

二、五四运动: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将中国的山东归还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愤慨和抗议。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他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倡导民主与科学,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三、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胜利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

1926年,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国国民革命军发动了北伐战争,旨在推翻北方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在共产党的支持下,国共两党达成了合作,共同对抗敌人。

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结束,南京成为国民政府的首都,标志着北伐战争的胜利。

四、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抵抗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胜利国之一。

五、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胜利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革命战争。

1945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全面反攻,旨在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实现中国的解放。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实现了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六、文化大革命:中国社会的动荡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动荡的社会运动。

1966年,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旨在清除党内的官僚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

然而,随着运动的深入,社会秩序被打破,文化大革命导致了混乱和人民的苦难。

1976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知识分子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知识分子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知识分子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抗争,它持续了八年之久,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抗日知识分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知识分子的贡献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角色。

一、知识分子的觉醒与行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之初,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民族危亡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呼吁国家团结起来,抵抗侵略者的侵犯。

一些文化名人如胡适、鲁迅等发表了大量文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此外,一些学者和教师积极参与抗日教育工作,向青年学生宣传抗日思想,培养他们的抗日精神。

他们的觉醒和行动鼓舞了整个民族,为国家的抗战努力奠定了基础。

二、学术界的抗日思想和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学术界的一些知识分子通过他们的研究和学术成果为国家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深入研究战争的形势与策略,为中国的军事指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建议。

一些学者还着手研究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分析其侵略动机和战争目的,为战争中中国的对策与抵抗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学术界的知识分子还积极投身于抗日文化建设。

他们组织文化座谈会、演讲和展览等活动,用文化力量凝聚人心,宣传抗战胜利的重要性。

一些学者还坚守在大学校园中,为培养抗战人材,进行抗日教育和知识传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爱国主义的接班人。

三、文化艺术界的奋斗和创作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文化艺术界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些作家、诗人、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抵制和对抗日斗争的支持。

他们用笔墨和艺术形式传递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情感,并激发了更多人加入抗日斗争的行列。

诸如丁玲、茅盾等一批杰出作家,以及傅雷、郭沫若等曲艺表演家,他们的作品催人奋进,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丑恶嘴脸,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

他们的文化繁荣和艺术创作为抗战时期营造了浓厚的抗战氛围,鼓舞了士气,极大地推动了抗日事业的进展。

辛亥革命的起因与影响

辛亥革命的起因与影响

辛亥革命的起因与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其起因与影响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辛亥革命的起因与影响。

一、起因1.1清朝政治腐败清朝晚期,政府腐败严重,官场贪污成风,导致国家治理混乱,民不聊生。

这一系列的问题暴露出封建专制体制所带来的弊端。

1.2外国列强的侵略19世纪末,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勒索国家财物,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这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人民对清朝的不满情绪。

1.3新兴知识分子的觉醒19世纪末,中国涌现出一批新兴的知识分子,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他们开始反思封建专制体制并提出了改革的主张。

他们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二、影响2.1民主意识觉醒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人们意识到民主与自由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了民主意识觉醒的浪潮。

这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中国共和派的崛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旧制度的崩溃和新政权的建立。

革命领袖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3推动社会变革辛亥革命使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这一过程中,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废除科举制度、推行新教育制度、改革军队等,这些措施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助力。

2.4国家独立意识的觉醒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反思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创伤,掀起了反帝爱国的潮流。

国家独立意识的觉醒为日后的抵抗外敌、争取国家独立奠定了基础。

2.5对世界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的革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辛亥革命对于亚洲其他殖民地国家的解放运动提供了杰出的榜样,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的起因与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民主意识觉醒和国家独立自主意识的形成,对亚洲和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心理路程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心理路程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心理路程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心理路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外国的侵略和列强的压迫,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觉醒了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个阶段,一批有识之士积极探讨问题,呼吁发展国防科技,提高国民素质,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奋斗。

第二阶段(1911年辛亥革命至1927年南昌起义):在这个阶段,中国经历了从帝制时期到共和国时期的转变。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意识到,改革和现代化不仅是保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也是国家自强的根本途径。

他们开始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致力于推进社会进步,反抗外国干涉。

第三阶段(1927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个阶段,中国走向了战争年代。

中国人民内部发生激烈的斗争,知识分子倍感焦虑。

在这个时期,他们不仅需要维护民族尊严,抵抗外国入侵,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心理路程是从对外来干涉和压迫的反感,到对国家现代化和自我发展的追求,到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历程。

无论是哪个时期,知识分子都是国家的中流砥柱,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戊戌变法的背景与意义

戊戌变法的背景与意义

戊戌变法的背景与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革运动,其背景和意义涉及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意义。

一、社会背景19世纪末,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社会万象繁杂。

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保守思想严重束缚了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近代工业和商业的蓬勃发展,使社会转型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此外,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更加剧了国家屈辱感和人民的不满情绪。

二、政治背景清朝统治已经日益衰落。

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的强盛并未能引领中国走上强盛之路,官僚制度和腐败现象严重,加之对外战争和内部动乱,使清朝面临严重危机。

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满汉分裂的情况,极大地削弱了清王朝的统治地位。

三、知识分子觉醒19世纪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广泛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启蒙思想得以引进。

他们深刻地意识到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弱点,积极倡导变革和改革。

西方的民主、科学、平等和自由思想,给了他们以启示,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知识分子的觉醒成为戊戌变法的重要推动力。

四、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虽然没有成功实施,但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变革运动的重要尝试。

它标志着中国开始走上了自强不息的道路。

尽管变法失败,但它释放了改革的冲动和动力,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铺平了道路。

其次,戊戌变法对于推动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变法派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兴办新式学堂和科技机构,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这对于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转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再次,戊戌变法加速了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

变法派试图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起现代化的政治制度。

即使未能成功,但变法派的改革思想和制度构想影响了后来的政治改革运动,如辛亥革命。

最后,戊戌变法激发了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变法派的努力主要是出于对国家命运和民族独立的担忧。

变法运动的背后是一股强烈的民族复兴的意愿,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的重要历程。

在这一时期,封建主义的束缚逐渐被打破,传统观念和道德观念受到了颠覆,新的思想和文化观念开始兴起。

本文将从鸦片战争开始,逐步介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一、鸦片战争:思想观念的颠覆鸦片战争于1840年爆发,是现代中国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的开端。

由于中国队伍的战败,中国人开始思考传统观念的固步自封导致国家衰落的原因。

这场令人痛苦的战争激起了一些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们对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渴望。

二、戊戌变法:知识分子的觉醒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旨在推行一系列革新政策,以振兴中华民族。

这一运动是一批知识分子对封建主义体制的反叛,他们推崇西方的政治、法律、教育等体制,并积极倡导思想解放和民主自由。

戊戌变法尽管失败,但却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对旧体制的意识觉醒。

三、新文化运动:传统观念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二十世纪初期最重要的社会文化运动之一,对中国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个时期,一批知识分子,如陈独秀、胡适等,通过创办刊物、发表文章等方式,公开批评封建礼教、主张科学、民主、平等、自由和女权等观念。

这场运动不仅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激烈争论,也为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奠定了基础。

四、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思潮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社会运动之一。

在这个运动中,一批年轻知识分子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传统的束缚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以现代西方文化为借鉴,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

这场运动不仅对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的文学、艺术和社会制度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知识界的开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在1956年至1957年的一场知识界的开放运动。

这场运动积极鼓励知识分子自由思考、发表批评意见。

在这个时期,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些著名学者和作家被重拾,他们的思想发表得到了重视和承认。

五四运动的爆发的意义

五四运动的爆发的意义

五四运动的爆发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爆发于1919年5月4日,由一次学生示威引发而来。

这次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五四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觉醒的标志。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辛亥革命后不久,国家内外形势复杂。

中国知识分子在参与过辛亥革命后逐渐觉醒,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社会体制对中国发展的束缚。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这种觉醒的集中体现,广大学生和知识分子通过激烈的抗议和示威,表达了对封建文化和不公正社会制度的不满。

他们要求实现民主、科学和现代化,倡导自由思想和人权意识。

五四运动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极大推动作用,使得中国知识分子逐渐从传统的旧文化中解放出来,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其次,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民主意识的形成。

运动期间,学生们发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口号,强调国家的独立和发展需要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他们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社会的腐败举行了抗议,呼吁国家建立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社会体制。

这些观念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民主运动提供了动力。

五四运动的爆发也激发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意识,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再次,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新发展。

运动期间,学生们向西方国家的文化和科学知识发出了热烈的追求。

他们崇尚科学进步和自由思想,反对封建道德观念和传统文化的束缚。

这滋生了一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被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开辟了一条新的思维路径,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文化动力。

五四运动的爆发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使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影响。

最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运动期间,学生们对传统教育体制进行抗议,并提出了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和制度的要求。

他们呼吁实施以科学和实用为导向的教育,培养新时代所需的人才。

五四运动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和革新思潮的兴起

五四运动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和革新思潮的兴起

五四运动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和革新思潮的兴起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和革新思潮的兴起。

这场运动自始至终充满了激情和斗志,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五四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运动对中国知识分子和社会的影响。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与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在战争期间,中国作为列强陷入战争的牺牲品,面临着严重的国家危机和失去领土的威胁。

不仅如此,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落后也令中国倍感压力。

此外,巴黎和会的召开更是对中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中国曾经希望通过巴黎和会向世界提出声音,争取民族平等与民族自决的权利。

然而,在会议上,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利益被削弱甚至被拒绝。

这使得中国人民对西方国家的不满和愤慨达到了顶点。

这些不利因素共同促成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这是一场中国知识分子为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而奋起反抗的革命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1. 反对不平等条约和国际关系的不公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动力来源于反对不平等条约和国际关系的不公。

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源远流长,但在五四运动中变得尤为突出。

运动中的学生和知识分子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民族独立和平等地位。

他们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奴役感到愤慨,并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中国的独立和自由。

2. 探索新文化和思想五四运动也是中国新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探索。

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局限和束缚,呼吁摒弃旧有的观念和文化形式,追求新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如胡适、陈独秀等都积极倡导“民主”、“科学”、“自由”等现代思潮,他们的思想引领了整个运动。

3. 推进教育和社会改革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教育和社会改革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至关重要。

运动中的学生和教育家提出了推动教育革命的主张,呼吁改革传统教育体制,推广科学教育和思维方法。

他们主张以国家利益为导向,倡导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中国近代史中的知识分子与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史中的知识分子与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史中的知识分子与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知识分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既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积极参与者。

本文将从思想解放运动的角度,探讨中国近代史中知识分子的作用和影响。

一、晚清时期知识分子的自觉觉醒晚清时期,中国受到列强侵略,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在这个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中国社会的落后与封闭性,并开始寻求变革。

他们通过详实的调查研究,分析和反思中国社会的问题,追寻着国家振兴之路。

例如,严复在《第一回中国学问大全》中提出了“自强之学”的观点,呼吁中国要进行自我救赎。

这种自觉觉醒的思想引发了后来的“维新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二、百年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社会进步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知识分子的一次自我解放和觉醒的过程。

这一运动不仅涵盖了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政治解放运动晚清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到政治变革中。

他们倡导的“立宪共和”,提出了以平等、自由、民主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这一运动为后来的革命活动埋下了伏笔,为中国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思想解放运动也促进了女性解放的进程。

清末的女权思潮和妇女解放运动开创了妇女地位觉醒的先河,为中国女性争取平等权益扫清了障碍。

2.社会解放运动思想解放运动还涉及到社会改革。

知识分子们深入农村、调查民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与积弊。

他们提出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教育改革和农民权益保护等改革方案,为中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文化解放运动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一批新文化运动兴起。

胡适、鲁迅等文化知识分子以他们独特的观点和思想发起了“文化解放运动”,揭示了旧文化的束缚和束缚,提倡新思想和新知识的传播。

这一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文化奠定了基础。

三、知识分子在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与影响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思想界巨变开端: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历史_中国历史.doc

中国思想界巨变开端: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历史_中国历史.doc

中国思想界巨变开端: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历史_中国历史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一批进步爱国知识分子在内外危机的刺激下,开始从虚矫自大的心态中走出来,以此为开端,中国思想界开始发生巨变,诸种学说,纷然杂陈,各式思潮,彼此激荡。

可以说,近代中国许多进步思想观念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

因而研究鸦片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的觉醒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忧患意识的复苏开拓视野、战胜无知,不断向社会发出危机信号是知识分子的天职。

自先秦以来的二千余年间,进步的知识分子(儒生士人)就以批评政治、社会为职志,并为此而奋斗不息。

孔子曰:”天下无道则庶人议”。

因而每当社会危机或政治危机来临之际,进步的士人就悲天悯人,发出危机警告。

他们”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各个时代的”社会良心”。

这使士人产生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也成为士人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推动社会改革的一种动力。

但这种”报忧不报喜”的忧患意识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忌讳、反感,他们不断地加强对社会意识的高度垄断统治,而对那些居安思危,洞烛机先的士人予以严厉的压制和摧残,包括肉体的消灭,到清朝更达到高峰。

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统治,对士人采取了高压和笼络的手段,压制其灵性,束缚其智慧,麻醉其思想。

在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统治下,士人们动辄得咎,整日畏首畏尾,谨小慎微,不敢议论朝政,不敢接触现实问题。

为了明哲保身,只好脱离实际,”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他们的忧患意识泯灭了,大多数人变得昏愦、愚昧、迂腐、贪鄙,沉溺于科举八股的黄粱美梦之中,即使少数有才华的士人也只能远离尘世,埋头于故纸堆中。

新的思想被窒息,人才被摧残,知识分子失去了优秀的传统――使命感和责任感。

歌功颂德,固步自封,不求上进的自大意识取代了忧患意识,再也无人呼唤危机。

知识界的畸形发展适应了清朝统治者的需要,但却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应付日益严重的内外危机。

近代知识分子的启蒙与觉醒

近代知识分子的启蒙与觉醒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启蒙与觉醒摘要: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开展启蒙运动,实现觉醒的导火索。

本文透过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展艰辛的启蒙活动,进一步分析实现觉醒的深层次原因,即中国知识分子必须立足儒家文化精髓,吸纳西方先进文化,通过不断启蒙,才能实现全民族的觉醒。

关键词:知识分子启蒙觉醒清朝长期闭关锁国,信奉“四海之内,天朝为大”的观念,对世界发展动向“浑然不知”。

魏源对此批评道:惟知九州以内,至于塞外诸番,则若疑若昧;……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

”鸦片战争的爆发,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不仅在武力上赢得了胜利,经济上也斩获颇丰,先后有英、俄等十多个国家同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取大片领土,强索巨额赔款,攫取在华种种特权,严重地阻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西学东渐之路不断延伸,先是在中国的香港、澳门以及内地的大城市设租界,办工厂,开银行,然后建学校、医院、教堂等,传播西方文化。

这种武卫文攻的势态,就像蛇蝎一样撕咬、剌激着国人,迫使中国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放眼西望,催生了对国民启蒙和实现自身蜕变的愿望。

正如马克思所讲:“鸦片战争使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

”鸦片战争使中国知识分子背负忧患意识、步履蹒跚地踏上冲破束缚,放眼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艰辛历程。

一、艰辛的启蒙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清末,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与寻觅世界市场的西方列强的炮利船坚形成尖锐冲突,迫使当权者,特别是奉行“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且极具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们感到危机四伏。

在这场由传统到现代、由王朝到国家、由封闭到开放转变的大变革中,其焦点除了政治领域革命与改良的争论之外,始终纠结着思想领域救亡与启蒙的冲突,于是,从初萌求变意识的王韬、严复到呼吁渐进变革的康有为、梁启超,无论是戊戌时期的改良构想,还是辛亥革命的激进思潮,都折射出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对国民的艰难启蒙和自身觉醒。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化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化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化前言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作为社会人群中尤为重要的群体,其自我意识的觉醒化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化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索。

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觉醒化是什么?在此先要明确一点,自我意识的觉醒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改变,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知识分子在自我意识觉醒化过程中会经常犯迷惑、迷茫、挣扎等情形。

自我意识觉醒化是指个体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自我,明确了自己的精神基础、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等等,也就是说,知识分子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觉醒化的原因1. 社会环境的变迁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变迁使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以及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自身面临的责任和挑战,从而使得他们更加主动地投身于社会建设中。

2. 教育的提升在过去,许多知识分子缺乏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一部分往往是由于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不足。

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可靠的教育,拥有了更完备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更能够自主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更加容易意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 价值观的转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逐渐转变了自己的价值观。

这种转变体现在对权力和金钱的看法上,即渐渐认识到不能以权力和金钱为标准来评价自己、社会和他人。

在这种价值观的转变下,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得到了深深地觉醒。

知识分子如何觉醒自我意识?1. 积极反思积极反思对知识分子自我意识觉醒非常重要。

知识分子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精神追求以及应当承担的使命和责任。

通过对过去的实践、成就、失败、挫折和反思,逐渐发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从而树立起自己的个人形象和特征。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与启示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与启示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与启示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戊戌变法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该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改革的大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与启示。

一、政治体制变革与国家现代化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重要尝试。

通过改革的努力,废除了以兼任为主要特征的官僚体制,建立了近代意义上的官僚体制,并试图实行民主政治。

这一变革是对中国封建政治体制的挑战,尽管最终未能成功实施,但变法运动本身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戊戌变法展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变法前的政治体制限制了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改革的努力表明了中国社会对政治变革的需求和渴望。

其次,戊戌变法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变法运动中建立的新体制,尽管未能取得长期成功,但对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思考和探索是有价值的。

这些经验为后来的政治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进打下了基础。

二、教育改革与知识分子的觉醒戊戌变法对中国的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变法运动中,教育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进行教育改革,推动中国教育体系向现代化迈进,提高国民素质和知识水平。

首先,戊戌变法提倡的教育改革使得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崛起成为可能。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变法运动,从而意识到自身力量对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性。

这一觉醒为后来的知识分子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其次,教育改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通过推动教育现代化,戊戌变法为培养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这些人才的涌现和崛起有助于中国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发展。

三、法治理念的引入与社会进步戊戌变法引入了法治理念,强调法律的尊严和国家的法制建设。

这一变革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法治理念的引入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建立。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当代知识分子研究定位一、知识分子:覆亡与觉醒"知识分子"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在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

俄国是"知识阶层"这一名词的起源地,其知识分子的始祖是被别尔嘉耶夫称为"18世纪俄罗斯最卓越的人物"的拉吉舍夫⑴,在俄罗斯,知识分子是这样一群人,"知识分子是一个不切实际的阶级,这个阶级的人们整个地迷恋于理想,并准备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坐牢、服苦役以至被处死。

"⑵在法国,具有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概念主要在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中表现出来。

左拉与左拉们的《我控诉》传达了一种新的知识分子的抗议精神,由此,"在思想舞台上,出现了一种新型人物--如同教士、抄写员、诡辩家、博学家标志出其他时代一样,也是新鲜而有特定性的。

"⑶这群新型人物就是现代知识分子。

而在中国,直到二十世纪末造,"知识分子"仍然还是按照学历来划分的,凡是大中专毕业都可以称为知识分子,这种划分法现在还被广为承认。

这样的"知识分子"仅仅意味着学历,与知识无关,更与精神、思想毫无关系。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在"五四"时期,打倒权威、高扬主体人格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挣脱了"士"的古代模式,获得可贵的现代自由、独立的精神品质。

然而,知识分子的自我定位过程随着启蒙运动的夭折而中断,严重的民族危机使知识分子纷纷放弃独立性而服从民族需要。

及至五十年代以后,反胡风、批胡适、反右、"文革"各种运动、思想改造,彻底的摧残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

知识分子成为依附在各种"单位"的"皮"上的"毛",连"知识阶层"这一名称也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更不要说什么独立意识。

独立性的丧失同时意味着知识分子使命的丧失与文化尊严、文人人格的溃亡。

五四运动期间的青年与知识分子的政治觉醒与行动

五四运动期间的青年与知识分子的政治觉醒与行动

五四运动期间的青年与知识分子的政治觉醒与行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不仅在政治、文化、社会层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得当时的青年和知识分子在政治觉醒和行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五四运动的前夜,中国社会正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包括民族危机、民主危机以及文化危机。

外敌侵略让中国民族感到屈辱,而帝制统治下的政治制度则让广大民众无法行使基本权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年轻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中国需要一种新的力量来振兴国家,这个力量就是青年。

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们是社会中的精英,既受到封建制度和旧文化的约束,又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

因此,他们既感到痛恨国家的软弱,也渴望改变现状。

五四爆发后,他们以激烈的口号和激昂的演讲,呼吁国家独立、民主、自由。

这使得当时的青年和知识分子意识到,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国家的政治事务中来。

青年和知识分子的政治觉醒并不仅仅是停留在纸上谈兵,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表现出了非凡的行动力。

五四运动期间,学生们发起了大规模的抗议和示威活动,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对封建制度进行了强烈谴责。

这不仅显示了他们对社会不公与不平等的不满,也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年轻一代对社会前途的追求。

在五四运动中,许多知识分子积极参与了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他们主张反对旧道德观念的压抑,呼吁解放个体的精神和思想,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思想解放。

一系列新的文学、艺术和思想流派应运而生,让人们对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青年和知识分子的政治觉醒和行动成为了推动社会变革的一股强大力量。

除了在社会活动中积极参与,青年和知识分子还借助媒体和出版物来传播他们的思想。

各类刊物、报纸和杂志成为他们表达观点和呼吁社会变革的重要渠道。

这也进一步拓宽了他们的触角,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政治事务中来。

在这样的过程中,青年和知识分子不仅掌握了话语权,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期间的青年和知识分子的政治觉醒和行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革命的前奏主要内容(一)

革命的前奏主要内容(一)

革命的前奏主要内容(一)革命的前奏主要内容什么是革命的前奏?革命的前奏是指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为革命准备和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一系列事件、行动和思想发展。

它是社会革命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历史上的革命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革命的前奏主要内容包括:1.社会矛盾的加剧:革命的前奏常常源于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积累。

当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时,人民对于现状的不满和愤怒会不断积累,导致革命的爆发。

2.经济危机的加深:经济危机是革命的前奏之一。

当经济发展停滞或衰退,失业率上升,贫困加剧时,人民的生计受到了严重威胁,引发了对现有经济体制的怀疑和反抗。

3.政治制度的矛盾暴露:革命的前奏还表现在政治制度的矛盾和危机的暴露上。

当政治制度在实践中暴露出腐败、不公和专制等问题时,人民对于权力的不满会越来越激烈,推动了革命的到来。

4.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参与:在革命的前奏中,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社会调查研究和思想讨论,提出了变革的理论和方案,为革命思潮的蔓延奠定了基础。

5.社会运动和示威抗议的频发:革命的前奏往往伴随着各种社会运动和示威抗议的频发。

人民通过集会、游行、罢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对现有社会秩序提出质疑和抗议,为革命的到来铺平道路。

总结起来,革命的前奏主要表现为社会矛盾的加剧、经济危机的加深、政治制度的矛盾暴露、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参与,以及社会运动和示威抗议的频发等一系列内容。

这些内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革命的爆发打下了基础。

革命的前奏是社会变革中的重要阶段,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其规律和特点。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化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化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化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他们拥有丰富的学识和知识储备,具备了解社会现状和问题的能力,因此他们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化。

知识分子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知识分子的现状。

知识分子一般指那些在高等教育领域或科研机构工作,从事研究、教学、创新和发展等工作的人。

这些人承载了重要的知识储备和社会责任,但大多数时候并未能够充分发挥这种能力。

他们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职业前景等问题,成为了影响知识分子自我意识觉醒的核心因素。

其次,知识分子在社会中也存在一些困境。

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费孝通先生曾提出的“学术表忠官难为,业者毒亲亦不得不”的问题,体现了知识分子在面对权力和利益时的无奈之感,难以真正保持独立和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觉醒化如何达到自我意识的觉醒化呢?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点。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自我意识觉醒化的关键因素。

知识分子应该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只关注他人的意见和看法。

通过阅读、学习和思考,知识分子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只有这样,知识分子才能走出舒适区,挑战现状,才能真正实现思想的觉醒化。

关注社会问题如果不去关注社会问题,知识分子还能算是知识分子吗?知识分子应该关注社会问题,通过自己的支持和行动,为解决社会问题出一份力。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还能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坚持独立见识在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诱惑,比如政治和利益等方面。

知识分子应该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识,不受外界的干扰。

只有这样,知识分子才能真正自我觉醒,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结语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承载着重要的知识储备和社会责任,他们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化是摆脱现状和挑战社会问题的基础。

通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关注社会问题、坚持独立见识等方面的探讨,可以帮助知识分子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呼唤中国知识份子精神和良知
发表于 2009-06-02 07:38:30
在中国引以自豪的传统文化中,知识份子一直被称为“仕”,与“商”有着截然相反的价值观。

他们大多认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对经商赚钱往往不屑一顾。

因此,知识份子做官本是无可厚非,知识至少可以使官场的含金量高一些。

然而当代如此之多的博士、硕士们求官,已不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而是崇尚功利,为官场的权势和贪腐所吸引。

由于当今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知识份子群体的分化,特别是其伦理道德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知识份子在接受毛泽东思想改造的过程中,社会地位不断下降,以至于沦于“臭老九”,受批判受屈辱的集体性失语的可悲境地。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为争取知识份子对其合法性的认同,改变了对知识份子的政策,导致知识份子队伍的扩大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同时市场化的改革,又使得金元思想在中国盛行,带来思想上和价值取向上的“向钱看”。

1992年以后,国家分配政策进行了更大的调整,开始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知识份子的经济地位。

而在经济分配利益格局中,由于一部分知识份子收入大幅度提高,使他们进入了中产阶层,其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但知识份子在经济收入上并不平衡,甚至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除了那些卖身投靠权贵,已沦为官僚集团的“文化太监”之外,一部分知识份子,特别是与官商结缘,与经济联姻,成为知识商人或企业家后纷纷发迹发达;而另一部分知识份子,由于远离市场,淡薄利禄,日趋清贫,正被社会经济边缘化。

有的甚至连买书、出书费用都无力支付。

这种知识份子社会地位提升与经济收入背离的状态,导致了他们很难形成共同的道德价值取向。

如同经过市场经济洗礼的社会各阶层分化一样,知识份子的社会角色发生了裂变;而知识份子这种经济地位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又造成了这个群体本应共同具有的良知和批判精神的沦丧。

在这个时代,中国传统知识份子“君子固穷”“甘于寂寞”的价值观念已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今天的知识份子,除了很少的一部分人坚定恪守自己的信仰和尊严,为人民的疾苦呐喊之外,大部分人已沦为利益集团谋利的工具。

知识份子的分化已成为社会结构分化的必然衍生品。

当今知识份子已从弃学从商、投笔从艺等转向争抢官道,“仕途”的诱惑使这个群体再次找到了提升社会地位的捷径。

这个群体已不再是一个易于识别,具有独立价值判断的社会阶层。

正是由于知识份子的这种价值观与职业选择性的分化,已经打破了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的社会秩序。

在今日社会各个阶层,知识份子已无所不在,但似乎又找不到知识份子的主流,这对中国社会文明与未来民主的发展将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知识社会学创始人曼海姆曾说,“知识份子”是“自由的漂浮者”,即一个没有根基的社会阶层,因为不明确他们隶属于哪一个集团,因而有着自由思想的特点。

这种特点就是“在沉沉黑夜中担当守更人的角色”。

但今日中国的“知识份子”,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社会置疑:不仅仅是他们价值观的分化受到非议,其人格媚权、媚俗更遭到嘲弄,就连同一些傍大款的所谓学术成就,也令人嗤之以鼻。

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界曾有过一次主流文学家与主流经济学家的文化对话,当那些从大利益集团走来的经济学家提出“经济超越道德”的命题时,立即遭到了“知识良心”未泯的文学家们
的反击,结果闹得几乎不欢而散。

而与此同时,文学家们表现出的对当前中国重大经济问题和事件的冷漠与偏激,也令经济学家们反唇相讥。

这可以视之为一次知识份子价值观冲突的大论战。

一个时代,如果知识份子在金钱和权力的困窘与诱惑面前,心智贫穷、理想堕落、独立品格丧失,就意味着知识群体精神生命的萎缩和沦丧。

正是在这种时代性质疑产生的背景下,章太炎的狂狷、鲁迅的锋芒,顾准的故我与马寅初的坚持才更为后所敬仰所怀念。

总理温家宝为季羡林先生庆寿时称其为“代表了中国知识份子精神和良知”,季羡林先是是受人景仰和尊重的老一代知识份子,但并意味着他代表了中国知识份子精神和良知!所谓“知识份子精神和良知”?仅仅具有明确而稳定的学术成果并不是最主要的,而只有其价值观不为强权所左右,能以牺牲所谓的声誉、财富、安宁为代价追求社会正义或为大众呐喊奔走的人,才配得上“知识份子精神和良知”的称号。

季羡林先生自已恐怕都会认为不配得这个时代的称号!
任何一个时代,知识份子都应该是社会的中坚与脊梁。

社会的变革,也往往由他们发起。

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中国的五四运动……当今社会更在呼唤真正的“知识份子精神与良知”,呼唤着梁漱溟、顾准、李慎之等具有现代自由思想、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的知识份子!令人沮丧的是,那些只关注学术头衔、职权、荣誉与成果,谨小慎微,察颜观色,与世无争,傍大款、媚权贵的知识份子已经够多够多了。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当今社会的非意识形态化和成就感的多元化,一些知识份子开始觉醒,从为权贵服务为金钱服务在向良知回归。

那些不再吃皇粮的知识份子,或那些虽还吃着皇粮却游离于权力奴役边缘的知识份子,已具备了独立和正义的价值取向,敢于挑战权贵,抨击社会弊端,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他们为坚守知识份子精神和良知树立了崭值的价值座标。

在中国历史上,权贵们对知识份子一向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经常采取利用、打压、控制与分化等各种手腕,促使他们为权贵们服务。

而具有道德底线的知识份子,一旦意识到权贵们不能维护社会公正与道义的时候,他们或在意识上疏离权贵们,或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对权贵暴政社会弊端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份子早的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到了五四运动以后,又有胡适、蔡元培、鲁迅等。

萨义德认为:“真正的知识份子是世俗之人。

不管知识份子如何假装他们所代表的是属于更崇高的事物或终极的价值,道德都以他们在我们这个世俗世界的活动为起点——他们活动于这个世界并服务于它的利益;道德来自他们的活动如何符合连贯、普遍的伦理,如何区分权力与正义,以及这活动所展现的一个人的选择和优先序列的品质。

”因此,确定知识份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连贯、普遍的伦理”,是否“区分权力与正义”,他的行为是否体现出他的“选择”和“优先序列的品质”,便成为了衡量、甄别知识份子是否具备真正“知识份子精神和良知”的道德要件。

今天的知识份子们面对权贵的奴役、市场的洗礼和利益集团的诱惑,绝大部分都已迷失了方向,成为了挣钱与媚权的奴仆。

而年长的知识份子仍然深陷于“红色记忆”的集体性失语中难以自拔。

雷海宗先生曾说:“中国知识份子一言不发的本领在全世界的历史上,可以考第一名。

”文化大师牟宗三在台湾东海大学的演讲《30年来大陆上的知识份子想些什么?》中,谈到经历过文革的中国知识份子时说:“老知识分子都变成白痴,一句话不能讲。

平反了,仍旧不敢讲不能讲。

他们也根本不想问题,就连关起门来想都做不到。

这做不到不仅是被压迫得不敢去想,而更是知识分子本人不能想。

……既然没有震动,就只能顺五四以来的底子来想问题。

结果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知识份子也终不能觉悟,还是为那似是而非的假理想所迷惑。


“知识份子”一词,最早出现在1898年的法国。

当时一些文人发表文章对社会现象发表评论,文章的题目就是《知识份子的宣言》。

此后,知识份子在法国就是指那些对现实和传统具有独立批判精神并且有知识的人,批判成为了知识份子直接或者间接地干预社会的一种责任。

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有很强的认同性。

批判性从此便成为了知识份子的立场。

反观今天中国知识份子的现状,实在令人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