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包括手三阴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经络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经络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阴心→手太阳
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
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阳虚则寒,阳虚则阴盛, 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阴虚则热,阴虚则阳亢,阳病治阴,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的克制太过,相侮则是与相克次序相反方向的克制异常。

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肝为刚脏、罢极之本、将军之官
肺为华盖、娇脏、相傅之官、气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封藏之本、作强之官、腰为肾之府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寄旺于四时,维持脏器恒定
脑为元神之府
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

小肠主液、大肠主津
三焦为分布于胸腹腔、包容五脏六腑之“大府”,并因其大而称为“孤府”。

三焦者,决渎之官
女子胞与肝、心、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正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反治: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亡阴:烦燥不安、口渴欲饮、心悸气喘、手足尚温、大汗不止 (汗热而粘)、舌红而干、脉数疾无力等躁动、干燥与向外脱逸而不能内守的危象。

亡阳: 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恶寒蜷卧、大汗淋漓 (汗稀而凉)、心悸气喘、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严重虚寒的危象。

阴虚潮热:每当午后或入夜即发热,属于“阴虚生内热”,以五心烦热为特征,故又名“骨蒸潮热”。

湿温潮热:其特点午后热势加剧,身热不扬,
阳明潮热:其特点是热势较高,多在日晡时热势加剧,因此又称日晡潮热。

头痛连项:太阳经。

两侧头痛:少阳经。

前额痛:阳明经。

巅顶痛:厥阴经
四季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促、结、代脉都属于节律不规整而有歇止的脉象,但结、代脉都是不规则的间歇。

迟脉一息不足四至,数脉一息不足五至以上。

三根:“赫依”、“希日”、“巴达干”为三根,“赫依”属五元之气,中性,是生命活动(包括语言思维)的动力和支配者:“希日”属五元之火,是机体阳或热能的基物:“巴达干”属五元之土和水,是机体阴或寒性的基物。

七素:又称七精。

分别为精华、血、肉、脂、骨、髓及红或白精,是机体的构成物质。

三秽:稠、稀、汗等三种排泄物
蒙药方中味数7、10、18者居多
传统剂型: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灰剂,油剂,搅合剂,酒剂
蒙医用药剂量较明确而恒定。

按成人计,汤剂:每次3~5g,一日3~4次;散剂:每次~3g,一日2~3次;丸剂(除毒麻药另有规定外)11~15粒,一日1~2次。

蒙药8种剂型: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灰剂、油剂,此外还有搅全剂与酒剂,现己不常用。

8种正常气质:热、湿、寒、干、干热、湿热、湿寒,干寒
维吾尔医握据药物性质的强弱不同,将它分为四级,即:1、2、3、4级。

1级为药性最弱,4级为药性最强。

药性4级的药物大多数为具有毒性。

例如:无花果的药性为一级湿热,用于治疗较轻的疾病,而且平时可做为食品食用。

巴豆的药性四级干热,不但药性最强,而且
具有毒性。

药味:分为9种,即烈味、辛味、咸味、酸味、苦味、涩味、油昧、甜味、淡味。

维吾尔药制剂剂型为四大类,即:膏状制剂、硬状制剂、散状制剂、液状制剂
五元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

土元“沉、稳、坚、黏”,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水元“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形;火元“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风元“轻、动、糙、燥”,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空元,“空、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三因学说:三因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

三因源于五元,“隆”与五元中的“风”相同;“赤巴”为“火”;“培根”,“培”为“水”,“根”为“土”,与水、火两元相同。

六味:甘、酸、咸、苦、辛、涩。

和水元生甘;火和土元生酸;火和水元生咸;水和风元生苦;火和风元生辛;土好风元生涩。

八性:重、腻、凉、钝、轻、糙、热、丝。

土元:重、腻;水元:凉、钝;风元:轻、糙;火元:热、锐。

十七效:柔、重、温、腻、稳、寒、钝、凉、软、稀、燥、干、热、轻、锐、糙、浮。

二味配伍法:15种。

三味配伍法:20种。

四味配伍法:15种。

五味配伍法:6种。

六味配伍法:1种。

共计57种配伍法。

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一遇朴硝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
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烈性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煎煮挤出残液量不超出残渣总重量的20%
煎药量:儿童100-300ml,成人400-600ml,老年人、久病体弱、儿童、需控制入液量或鼻饲患者,可将药液浓缩至50-200ml,代茶饮1000ml。

滴眼液2种以上宜间隔10分钟,一般先右后左。

审方:处方有效期为3天内。

调配:剂量误差±5%
煎煮程序:一般药物先武火后文火,一煎沸后20分钟,二煎沸后15分钟;解表药,多用武火,一煎沸后用武火煎10~15分钟,二煎沸后5~10分钟;补虚药,多用文火,一煎沸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

黄酒:活络丹、醒消丸、跌打丸、七厘散;姜汤:藿香正气、附子理中;淡盐水:六味地黄、大补阴丸;鲜芦根汤:银翘解毒;清茶:川芎茶调;米汤:四神丸、更衣丸。

煎煮前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温度不超过60℃,用水量高出药面3~5厘米;宜用砂锅、耐高温玻璃器皿、不锈钢器皿;不宜用铁、铝制品。

不可内服:水银、红粉、白降丹、生雪上一支蒿
内服慎用:雄黄、轻粉、生川乌、生草乌、斑蝥、生白附子、生藤黄;青光眼、高血压及心动过速者禁用:洋金花;
罂粟壳:用量一般3~6g,不易常服;儿童禁用;处方保存三年备查;不准生用,严禁单味零售;凭医生处方使用;禁止在中药材市场销售罂粟壳;专柜、专锁、专账、专人管理
生附子3~15g,生半夏3~9g,生天南星3~9g,生甘遂~,生马钱子~,洋金花~,斑蝥~0.06g ,蟾酥~,雄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