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建设

合集下载

转型中的美国陆军(二)——美国陆军的数字化建设

转型中的美国陆军(二)——美国陆军的数字化建设

转型中的美国陆军(二)——美国陆军的数字化建设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14期20世纪80~90年代以后,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在美国“持强思变”和谋求绝对优势军事思维的牵引下,以及美陆军急于解决海湾战争后逐渐被边缘化的问题,美国陆军于90年代初决定开展部队数字化建设,试图通过革新现有编制、采用新技术、研制新型武器等措施,打造一支未来强大陆军。

美国陆军数字化历程回顾美国陆军第一支数字化部队的建设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初期探索、正式实施、建成演练和模块化改制四个阶段。

初期探索阶段(1992—1994年)数字化部队建设之初,美国陆军举行了从数字化排到营的一系列演习,以验证数字化部队的建设理念。

1992年3月,美国陆军用一个MIA1坦克排进行了“数字信息传输”实兵演练。

时隔一年,又举行了第一次战场数字化野外演习,这可以被视为数字化部队建设实践的起点。

1994年1月,成立了“陆军数字化特别工作组”,制定了初步的数字化发展方案。

同年4月,进行了以一个数字化营为主体的“沙漠铁锤”Ⅵ实兵对抗演习,这是数字化部队与非数字化部队的首次实兵对抗。

主要参加部队有24机步师第3旅、第194独立装甲旅和177独立装甲旅。

演习的主角是一个数字化营,它的20辆MIA2坦克、6辆M2A3战车等120件数字化装备显示了巨大威力。

在这次演习中,数字化部队能在3分钟内对目标瞄准开火,而非数字化部队需要6分钟。

最后数字化部队在实施侦察与反侦察、机动与反机动、冲击与反冲击、突破与反突破等各种作战行动中,全面战胜非数字化部队。

这次演习是美军进行数字化部队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使美军看到了数字化部队的巨大潜力,更使列席观看演习的一些西方国家的军事代表大为震惊。

此后,在美陆军的影响下,美军其他军种也纷纷效仿陆军,制定或准备制定各自实现数字化的长远计划。

西方一些国家,也开始提出建设本国数字化部队的设想和计划,并由此在全球掀起一股数字化部队热。

数字化战争

数字化战争

西方发达国家信息化战略及措施
• 美国:力图保持领先 • 日本:信息技术立国 • 欧盟:创建电子欧洲
对我国的启示
• “数字鸿沟”-- 机遇与挑战并存 • 全面发展--势在必行的抉择
– 进一步加快发展信息产业 – 对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 –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雨后春笋,方兴未光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世界各国高技术的发展兴建科技园区军事领域的数字化技术革命作战武器系统的数字化外军数字化状况法军首先从陆军开始发展和规划英国的数字化部队成立了第一个数字化机构地面指挥信息系统作战需求办公室加强数字化部队建设首先要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外军数字化状况英军外军数字化状况英军美军理论准备探讨信息战的特点及其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作用界定信息战的技术基础美军组织准备建立了20多个信息战机构信息战执行委员会美军人才准备强调转变观念树立信息忧患和信息战意识把技术训练和加强信息战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内容美军技术准备制订战略性技术准备计划大力推进c4i系统的开发实施综合信息管理美军困难与问题美军指挥控制系统对电子技术的过分依赖增加了其信息战网络的脆弱性国外军事家眼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战用家用微机即可进行的战争需要时动员成千上万人攻击外国计算机系统
1946年2月宾夕法尼亚 大学制成的大型电子数 字积分计算机(ENIAC), 完全采用电子线路执行 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 信息存储的计算机,运 算速度比继电器计算机 快1000倍。这种计算机 的程序仍然是外加式的, 存储容量也太小,尚未 完全具备现代计算机的 主要特征。
第二代计算机
• 1957年,美国研制成功了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诞生了。第二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第 一代计算机提高了近百倍。
• 新“三十六计”

部队作训指挥系统

部队作训指挥系统

目录一、前言 (2)二、系统实施的必要性 (3)三、系统设计依据 (4)四、设计原则 (4)五、系统介绍 (5)1. 监控子系统 (6)2.传输子系统 (7)3.语音通信子系统 (8)4.信息处理子系统 (8)六、工程实施范例 (9)七、公司简介 (9)一、前言卡塔尔首都多哈西南20多公里便是赛利耶军事基地 -- 美军中央司令部前线联合作战中心。

联合作战中心的大厅里有6个大显示屏,可随时显示出战场上双方交战的实况,如美军飞机活动情况、双方地面部队的交战情况、包括巴格达等主要城市在内的伊拉克军队部署情况等,甚至连每一辆坦克的运动、每一门伊军火炮的位置和“战斧”导弹在空中运行等情况都在显示屏上有所显示。

联合作战中心还安装了一套新的情报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比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军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了100多倍。

联合作战中心收到的情报信息包括侦察卫星的图像和信号情报、截获的话音信号、不断更新的天气情况、“捕食者”无人机提供的实时图像、U-2和RC-1135等侦察机发送的数据以及美军舰船、飞机、坦克的位置等。

联合作战中心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将这些情报信息汇总,并快速地对各种信息进行审查和过滤,然后将战场信息在联合作战中心的6个大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弗兰克斯从他的作战室就可看到6个大显示屏,直接观察战场的双方交战情况,并根据战场情况指挥对伊作战。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战争形态随之出现第三次时代转型———机械化战争形态开始向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型: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争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精确制导武器远程打击等成为重要手段;战场空间向陆、海、空、天、电(磁)多维领域扩展,争夺制空权、制海权、制天权、制信息权的斗争空前激烈;联合作战要求指挥体系实施快速高效灵敏的指挥,现代战争已成为体系与体系的对抗。

与此同时,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军事战略,不断改变军队建设方略,以夺取新的军事制高点。

美国为何总能引领全球军事变革

美国为何总能引领全球军事变革

美国为何总能引领全球军事变革二战后,美军进行了七次大改革。

从历史发展脉络上看,美军改革特别是作战指挥体制改革,前后历经数十年的时间才最终得以完成,是在众多因素制约下斗争、折中、妥协的产物,但是改革的总方向基本上没有动摇。

从路径选择上看,美军并未指望通过一场“毕其功于一役”式的改革,实现全面性的历史突破,而是将逐步打破旧体制、促成阶段性突破作为改革筹划和组织实施的关键,从而保证了改革的稳定性、有效性和持续性效果。

越战阴影下大刀阔斧改革上世纪70年代,美军笼罩在越战失败的阴影下,苏联军力已赶上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美国,迫使美军不得不进行改革。

在美军高级将领大力推动下,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美军进行了一场全面、系统、深刻的军事改革,涉及军事理论、体制编制、兵役制度、教育训练、武器装备发展等各个领域。

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美军面貌焕然一新,打赢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微小代价取得了二战以来最辉煌的胜利。

美军在赢得海湾战争胜利后,没有让胜利冲昏头脑,没有躺在海湾战争的功劳簿上,而是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立即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军事革命”。

这场变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主动性、前瞻性强,高层变革意识强烈,较快统一思想认识,动力强劲。

当然,美国国内不乏对变革持怀疑态度的人。

怀疑变革的人提出的一个最大问题是:美军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了,为什么还要变革?美国高层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保持美国的竞争优势,“以实力求和平”,“维持和平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条件来重新定义战争”。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一边“反恐”,一边大力推进军事转型。

美国防部和各军种纷纷推出军事转型计划,要求美军抓住机会,尽快完成从工业时代军队向信息时代军队的转变。

美国军事转型的实质,就是要利用信息时代军事技术提供的巨大潜力和机会,围绕联合作战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率先实现由机械化军队向信息化军队的转变。

当前,美国在认真总结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战略环境的新变化,加快国防改革,实施第三个“抵消战略”,准备打赢信息化条件下高、低端结合的“混合战争”。

数字化部队的名词解释

数字化部队的名词解释

数字化部队的名词解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军队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数字化部队是一支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化手段为特征,以网络化战争为重点的现代化军队。

数字化部队的出现标志着战争信息化和高效作战的全新时代的到来。

首先,数字化部队的基本概念是军队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化手段来提高作战能力的一种战略转变。

传统部队往往以大规模装备和人员数量为标志,依赖于人工指挥和作战,存在信息不对称、协同能力差等问题。

而数字化部队则主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类作战资源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和运用,使其实现高效、智能等特点,提高信息化和精细化的作战能力。

其次,数字化部队的核心是信息化技术,即通过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利用,实现对作战环境、实力对比、敌情态势等的全面掌握。

信息化技术包括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个方面。

数字化部队依靠这些信息化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关键信息、准确判断战局、做出科学决策,有效地指挥作战,使军队整体作战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数字化部队的特点是网络化战争的突出。

在信息化时代,战争不再局限于实体的战场,而是延伸到网络的空间领域。

网络化战争以信息传输、信息攻击、信息防御为核心,具有隐蔽性、快速性、精确性等特点。

数字化部队必须针对网络化战争特性进行应对和改变,不断提升网络空间作战能力,保护军事信息安全,发挥网络作战优势。

此外,数字化部队的发展也带来了对军事组织架构和作战理念的重新考量。

它要求军队进行结构调整,增设信息化部门和岗位,提升信息技术人员的能力,改变传统指挥方式,拓宽作战思路。

数字化部队追求协同联合作战,通过信息共享和共同作战平台的建立,实现各兵种之间信息互通和快速响应,提高整体作战力。

总结起来,数字化部队是现代军队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条件下必然的发展方向,是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来提高作战能力的一种创新举措。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部队能够有效实现对信息的共享、整合和利用,提升综合作战能力和国家安全保障能力,适应和引领战争形势的发展。

从伊拉克战争看“3s”技术与国防军事

从伊拉克战争看“3s”技术与国防军事

从伊拉克战争看“3s”技术与国防军事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省,济南市,邮编250000摘要:由于对军事的喜欢,现在战争精确制导武器将成为战争核心武器,3s技术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重要的作用。

伊拉克战争又是近年大国三军全部出动的战争,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大量使用了现代化新式武器,我这篇论文以伊拉克战争为线索基于3s的现代技术发展和成果阐释其在国防领域相关具体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深层次的了解3S技术和伊拉克战争,主要从战前的情报与侦察、战中指挥、战后的反思三个主要方面描述了3S技术与国防军事的关系。

关键词:3S技术;国防;军事;现代化战争;信息化。

Look from the war in Iraq "3 s" technology and the defense force Department of:LIUzuoweiShandong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zip code 250000Key words:3 s technologies; National defense; Military; Modern war. informatizationAbstract:Now, thanks to the like of military weapons of war precision-guided weapons will become core, 3 s technology in the information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war. The Iraq war is a military all out war powers in recent years, the war in Iraq has made heavy useof modern new weapons, I this paper to the Iraq war to the moder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clues based on 3 s and results illustrate its related to specific aspects of the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defense. In order to let the reader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3 s technology and the war in Iraq, mainly from the pre-war intelligence and reconnaissance, battle command and reflect on three main aspects of the post-war describes the 3 s technology and the national defense military relations.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多极化不断深化,中国若想成为稳定的一极必须重视国防军事,尤其是3S技术与国防军事的不断集成,这篇论文就以伊拉克战争为例分析了3S技术如何应用于战争。

数据链的发展及运用

数据链的发展及运用
广义上的数据链系统还包括与数据链相连接的信息提供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等要素,即与数据链密切相连的指信息系统、武器系统和各种传感器等平台。这些要素虽然不能直接算作数据链系统的组成要素,但离开它们数据链的作用和功能将不能发挥,所以我们将这些要素称为数据链的外围构成要素,将数据链设备的组成称为数据链的内在组成要素。正是在这些外围和内在组成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数据链系统才干有效运作:战术情报信息由各种传感器产生,战术指挥控制信息由指挥信息系统产生,这些战术信息通过数据链进行传递,并输送到相应的武器系统,形成为了战术信息由生产到有效使用的通路。战术信息通过数据链在这
四是时间空间一致化。为实现传感器信息为其他运动平台用户所共享,数据链的用户需要统一时间和位置参考点,而普通通信系统不考虑时间基准与空间位置的关系。由于是自动化的“机—机”传输方式和实时化传输,所以数据链所链接的各个指挥系统、传感器和作战单元都能保持一致的时间和空间参考基准,这对
于整个作战体系的一体化是至关重要的。
五是传输方式的多样性。数据链传输信息的方式有多种,既有点到点的单链路传输,也有点到多点、多点到多点的网络传输,还能通过中继平台实现跨网传输,网络结构与网络通信协议具有多样性。根据应用需要与作战环境的不同,数据链可综合采用短波信道、超短波信道、微波信道(包括卫星信道)及有线信道。
六是信息传输可靠性较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是对通信系统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与普通通信系统相比,数据链由于采取了多种技术手段,所以信息传输可靠性较高。针对无线信道传输中的各种自然和人为干扰,数据链普遍采用了采用了先进的纠错编码和误差校正技术,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传输的误码率。同时,数据链普通都采用了数据和信道加密技术,确保了信息的安全传输。
二是信息传输实时化。由于数据链实现了“机—机”的工作方式,大大减少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时间延误,所以实现了信息传输的实时化。准确地说,这里实时传输的涵义是指根据作战单元的使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信息传给用户。数据链采用实时传输的通信协议,直接根据作战需求预先指定并动态调整每个用户收发信息的内容、占用的时隙和更新周期,协议层次简单,格式报文直接通过通信协议在信道中传输,从而保证恰当的信息使用者,在恰当的时间内收到恰当的信息。

现代化的军事信息化综述

现代化的军事信息化综述

现代化的军事信息化综述.txt22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一把钥匙打开呀!现代化的军事信息化综述摘要: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总结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军队信息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军队信息化建设基本规律体系。

这一具有普适性的基本规律体系包括四大规律,即内在规律、指导规律、保障规律和关联规律。

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对推动我国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大有助益。

关键词:世界军事军队信息化基本规律体系世界主要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几乎覆盖了新军事变革的全部内涵,是一个内容十分宽泛、涉及几乎所有军事领域、持续时间很长的“复杂巨系统”。

把握这样一个巨系统的客观发展规律实属不易,其原因有三:一是军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对机械化军队形态进行脱胎换骨改造和军事全面创新的过程,对其发展轨迹和方向的把握实属不易;二是军队信息化发展涉及的要素繁多,各要素之间的相关联系和外部关系极其复杂;三是国内外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时间不长,我军刚刚起步,西方发达国家军队也只有20年的实践历程。

然而,我们有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有我军特别是外军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实践作依据,仍然可以总结出一些普遍适用的军队信息化建设基本规律。

我们在探索与研究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军队信息化发展基本规律时,总感到很难从某个角度用言简意赅的几句话概括之,于是,便改变思路,从把握军队信息化这个“复杂巨系统”的全部内涵和整个运动过程出发,从分析其全部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内外关系入手,从多个视角、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进行分析、思考、总结与提炼,终于初步认识与摸索到,军队信息化发展有一个由内在规律、指导规律、保障规律和关联规律这四大规律构成的基本规律体系。

美军数据链及其发展综述

美军数据链及其发展综述

美军数据链及其发展综述2009-11-09 09:06:42 来源:CIO时代网分享 |摘要:数据链的强大信息传输功能为实现网络中心战提供了可能,它不但是实现网络中心战的必要前提,而且实现了从固定通信到移动链接以及从时间协同到空间融合上的有机统一,成为网络中心关键词:军事数据链数据链是传感器与传感器、传感器与信息平台、信息平台与信息平台之间的中介,是实现信息的链式运动的桥梁,是获得信息优势,提高各作战平台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关键设备。

没有数据链,就无法构建数字化战场,也就无法实现从平台中心战到网络中心战的转型。

网络中心战的实质是利用强大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将分布在广阔区域内的各种探测、传感装置,指挥中心和各种武器系统,集成为一个高效的大系统,实现战场态势的信息共享和武器的高效优化使用。

数据链的强大信息传输功能为实现网络中心战提供了可能,它不但是实现网络中心战的必要前提,而且实现了从固定通信到移动链接以及从时间协同到空间融合上的有机统一,成为网络中心战的“神经中枢”。

分类美军数据链的种类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国家使用的数据链,如国防部通用数据链,主要用于传送国防部未经处理的数据,并可支持空对地雷达数据、图像、视频和来自友邻或无人驾驶飞行器的传感信息。

二是国防部战术数据链,包括TADIL-A?TADIL-J 系列标准,主要用于支持战斗部队战场空间的联合数据链路的需求。

三是北约战术数据链,包括1、2、3、4、4A、11、16、22等标准,主要提供分队间的实时战术数据交换。

具体划分如下所述。

从数据终端划分。

主要有单兵终端、武器终端和网络终端三种类型。

第一类用于单兵和地面移动部队,主要解决作战人员与作战人员、作战人员与武器装备、作战人员与信息平台之间的联系问题;第二类用于作战飞机、舰艇和无人机等武器装备,主要解决作战平台之间的联动;第三类用于信息平台,主要作为C4ISR、地面控制站等主网的网关设施,解决信息平台之间的链接问题,特别是在GIG(全球信息栅格)方式下,它还是网络或网格之间的桥梁。

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情况及启示

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情况及启示

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情况及启示作者:岳松堂李丹来源:《现代兵器》2017年第10期本文全面研究了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其发展建设的主要做法,最后总结提炼了其发展建设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基本情况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美国陆军信息系统装备建设经历了海湾战争前的军兵种系统独立建设的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军兵种系统集成建设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实现体系功能整体融合的一体化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20世纪50年代,苏联相继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为了防备苏联的战略突袭,美军于1958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军事信息系统——“赛其”半自动化防空指挥控制(C2)系统。

该系统首次实现了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指挥决策过程中部分作业的自动化,开始了作战行动中指挥控制方式由手工作业为主向自动化作业转化的质变过程。

针对C2系统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通信能力弱、可靠性差等缺陷,美军随后在其基础上增加一个C(通信),使之成为C3系统。

C3概念的出现表明美军已逐渐认识到,指挥、控制与通信在现代战争中应融合为一个整体。

1977年,美军首次将情报(I)作为不可缺少的要素融入到C3系统中,形成了C3I系统。

此举确立了以指挥控制为核心、以通信为依托、以情报为灵魂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体制,反映出美军信息化建设在观念和认识上的新突破。

1989年后,为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速度,美军在C3I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个C(计算),使C3I系统演变为C4I系统。

在美军信息系统装备发展的大背景下,美国陆军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了由战术指挥系统、射击指挥系统和后勤物资保障系统组成的陆军自动化数据系统,即第一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

20世纪80年代,美国陆军研制了战略级的陆军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和被称为“五角星”系统的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ATCCS)。

作为形成阶段美国陆军的骨干信息系统装备,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包括机动控制系统(MCS)、先进的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S)、前方地域防空C3I系统(FAADC3I)、全源分析系统(ASAS)、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CSSCS),分别用于遂行机动控制、火力支援、近程防空、勤务支援、情报与电子战五大指挥控制功能。

伊战中美军数字化部队的棘手问题

伊战中美军数字化部队的棘手问题

伊战中美军数字化部队的棘手问题2012-11-05 第07版:军事国防作者:王雪平来源:学习时报字数:1605 2003年,美军首次将数字化第4机步师运用于伊拉克战场,在血雨腥风的战场,这支全新打造的数字化部队,既势如破竹横扫战场,作战中也遇到了诸多棘手问题。

战略机动最头痛2003年3月,美陆军第4机步师作为首个数字化师,抵达土耳其伊斯肯德伦等港口,计划在伊拉克战争爆发时,越过土伊边境,开辟北方战线。

因土突然拒绝美军过境,该师不得不从土出发,绕道科威特。

全师搭乘37艘大型运输船,在沿途未遇到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耗时1个月才分批抵达科威特。

尽管美军中央总部派出了大量先遣人员在科接应,该师从船上卸载重型装备仍用了10余天。

直到4月中旬,该师先头部队才投入战场,基本错过了伊战大规模作战阶段。

目前,美军已建成22个数字化作战旅,但主战装备过重,不便战略投送,依然是制约数字化部队快速部署的瓶颈问题。

与常规部队协同是难题美军第4机步师,在伊拉克中部和北部地区进行了一系列作战行动,多次与陆军第3机步师、101空中突击师、海军陆战队第 1师等单位协同行动。

最突出的问题是,在传输己方态势数据时,第4机步师主要使用接力式通信系统和军用通信卫星,而其他部队采用的是商用卫星通信,二者在传输格式、涉密等级、加密手段、刷新速率等方面迥然不同,两套系统即使近在咫尺,信息也难以融合,到现在也未完全解决。

另一方面,第 4机步分队与其他分队通联困难。

在伊拉克战争大规模战斗即将结束时,第4机步师某分队前往巴格达以北地区,准备接管美海军陆战队某分队的任务区。

在前进过程中,该师所辖“长弓阿帕奇”攻击直升机突然在预定会合地点附近发现大批带有伊拉克标识的坦克和装甲车。

在与陆战分队通联不畅的情况下,该分队判断敌重兵分队来袭,随即猛烈开火将其摧毁。

事后得知,这是刚刚被美海军陆战队招降的伊拉克装甲部队,不料被第4机步师误击。

下车作战能力不足在伊作战中,美军第4机步师在下车作战方面表现出明显不足,包括分队没有狙击手、单兵装备相对比较笨重,缺少有效破门工具而用大锤硬砸等,造成了作战中的“打草惊蛇”的问题。

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

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

抢占信息化建设的制高点赵宗岐面对波及全球、涉及许多领域的军事变革,军委江主席深刻指出:高技术战争的本质就就是信息化,信息化战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并提出:“努力完成机械化与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必须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军事斗争准备,把打赢信息战作为军事工作指导的重大课题。

一、应时而动,在世界军事变革中把握机遇适应战争形态变革的主动抉择。

信息化战争,就是以大量使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基础的高技术战争,以其军队人员知识化、武器装备智能化、作战编成一体化、战场要素数字化、作战方式精确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以及后勤保障集约化等鲜明特点,构成了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的本质区别。

体现在制胜因素上,主导战争胜负的就是信息能力,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能够更多地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体现在作战方式上,非线式、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作战的主要作战方式。

实现作战目的更强调着眼瘫痪敌人整个作战体系,精确地运用“硬”、“软”一体手段,打击敌作战系统的关节点。

体现在对抗形式上,体系对抗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特征,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

战争形态的转型,促使原有的军事斗争准备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军事斗争准备只有立足于经受信息作战的考验来谋划,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迎接信息化挑战的迫切需要。

面对信息化战争,世界主要国家军队都在抓紧实施信息化国防与军队建设,以谋求新世纪战略主动权。

美军先后制定了信息战政策与条令,设立了信息战中心,组建了数字化部队,进行了信息战试验,建设了一体化的C4ISR系统。

俄、英、法等国也在积极利用新军事变革的机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断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

以争夺信息优势为核心的新一轮军事竞赛业已展开。

不难预见,未来局部战争中,信息领域的对抗必将异常激烈。

落后于世界军事发展的时代潮流,将会失去新军事革命的历史机遇,甚至可能会出现以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对抗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军队的被动局面。

数字化部队与数字化战场

数字化部队与数字化战场
9
美军数字化部队实验
美国陆军师“高级作战实验”结果表明:兵力不到模 拟对抗部队一半的实验部队,只是多了25%的信息技术 武器平台,在三倍于一般作战的空间里,仅用一般作 战时间的一半,就打败了模拟对抗部队。这是一次近 似实战的“战斗指挥训练大纲”程序的演习。在这场 “模拟驱动”的作战中,开创了一种一体化精确打击 的作战方式,即侦察、火力和机动,通过IC4ISR系统 联系得更加紧密,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合成部队 的作战效果。
4
数字化战场和数字化部队的建设
数字化战场和数字化部队的建设,实质上是战术指挥自 动化系统向作战分队乃至火力单元的延伸,是主战武器 向信息化平台的扩展,实现指挥系统和武器系统的无缝 隙连接,达成诸军兵种的一体化,大幅度地提高作战部 队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够充分发 挥部队的整体作战效能。
12
决策与指挥
在接收到有关战场态势的监视与侦察情报后,指挥中 心立即利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结合指挥官的定性 分析和判断,拟定作战决心,然后通过战术信息分发 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快速地把生成的战斗文书实时 地发送到各作战群,从宏观上指挥其协同行动。作战 中,还根据上级指挥机关的作战指令、侦察监视群的 战场态势通报以及各作战群提供的战场情况报告,进 一步综合分析、去伪存真,洞察敌方的作战意图,及 时修改决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活的“灵魂”的作用。
情报
计算机
7
美军怎么做
1、制定战场控制计划 2、实施对战场的控制 3、判断和评估作战方案 4、修正和完善计划方案
8
美军数字化部队实验
美国陆军自1994年4月在加利福尼亚州欧文堡“国家训 练中心”附近的莫哈韦沙漠,进行了代号为“漩涡9407”(又称“沙漠铁锤VI”)的“高级作战实验”之后,为 了进一步完善其作战条令、训练方法、编制和装备方家训练中心”和得克萨斯州胡德堡进行了旅级与 师级的数字化部队“高级作战实验”。

战术互联网

战术互联网

美军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步骤:战术互联网对战场上的军队和指挥官来说,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移动无线通信网,利用新的作战管理系统或数字化设备便无从谈起。

换句话说,指挥官和军队在战场上也需要应用互联网,不过这种互联网是无线互联网,或叫做战术互联网。

上世纪末以来,美军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都在进行战场数字化试验,战术互联网便是这些试验的直接产物。

就美军而言,战术通信的总体结构包括从战区到机动部队的各级作战指挥通信。

在战场网络的配置上,美军战术互联网分为上层战术互联网和下层战术互联网。

上层战术互联网主要连接旅级以上的作战指挥单元。

它包括计算机网(美陆军的A1CCS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和连接旅的传输网(移动用户设备和特高频近期数字无线电台等)。

下层战术互联网用于连接旅和旅以下作战单元,同样包括计算机(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和无线电台(经高级系统改进的甚高频"辛嘎斯"电台、特高频班EPLRS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电台和全球定位系统)。

由于旅和旅以下用户的机动性高,从而使得这些级别指挥所要保持指挥控制的连通性和必要的数据率比起旅级以上的司令部来要困难得多。

美陆军进行营级数字化先期战斗实验时,依靠改进型"辛嘎斯"电台和EPLRS电台构成两层传输网络结构,其中"辛嘎斯"电台提供数据率为每秒300-1200比特的战地通信,而EPILRS电台作为补充手段,对旅提供每秒58千比特的移动数据主干连接。

到1997年,美陆军根据实验取得的经验,对下层战术互联网的性能要求作了修改,改用三层传输网络结构,在旅和营战术作战中心之间增加了大容量数据通信通道,即采用每秒288千比特的近期数字无线电台将上层和下层战术互联网连接起来。

最近几年,在营级下层互联网中又添加了态势感知和指挥控制网络。

在指挥控制链的下层通信链路中,使用EPLRS电台向营级提供态势感知,而独立排的子网中仍旧采用改进型"辛嘎斯"电台来提供态势感知和指挥控制信息。

国外陆军装备数字化技术综述

国外陆军装备数字化技术综述

国外陆军装备数字化技术综述 摘 要: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军事领域发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使信息化建设和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从而使机械化军队转变成数字信息化军队。

发达国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开展了新的军事技术变革,即以信息技术为重点,以数字化技术为突破口,通过战场C3I、C4I系统的数字化、武器系统的数字化和组建数字化部队,实现战场的数字化。

其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21世纪的新型军队,以保证能够打赢新世纪的信息化战争。

 关键词:一体化作战 数字化装备 数字化战场李燕安(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1.概述随着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军事领域发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这场新军事革命是以高技术群特别是信息技术群的发展为动力,以信息化建设和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使机械化军队转变成数字信息化军队。

目前数字化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有以下解军事装备保障“外包”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等。

由于军队中绝大多数人员都缺乏管理大金额合同的专业技术,所以仍然需要一些地方的专业人员来充实该机构。

5.规范管理军事装备保障“外包”的地方人员一是向参加军事装备保障“外包”的地方人员提供保障。

参加军事装备保障“外包”的地方人员所需要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安全保护、生活保障(食品、住宿和医疗)以及必要的技术设施。

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将地方人员所需要的保障(安全保障除外)全部核算成为资金,计入“外包”成本中,由军队统一向“外包”承包商支付保障费用。

二是对军事装备保障“外包”承包商行为进行规范。

在签订合同时,依据相关法规把对“外包”承包商行为进行规范的相关条款添加进去,对“外包”承包商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规范。

参考文献:[1]吴鸣,刘军.装备维修保障外包经济学分析[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6(2):23-26.[2]刘志勤,王兴录.战时装备保障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89.[3]张连松.我军后勤改革的历史经验与反思[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6(4):21-25.(本文第一作者通讯地址:陕西三原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研二队,邮编:713800)释: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与处理的过程。

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性

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性

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性根据军队信息化建设启动得早晚和进展速度得快慢,可把各国分为四大类型。

第一类是“全面领先”型,只有美国一家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上,走在最前面只有美国。

美国启动新军事变革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最早,投入最大,进展最快。

美军为有效地推行军队信息化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倡导树立“信息化军事思维”观念,重用创新型军事人才;滚动制定《2010年联合构想》、《2020年联合构想》、《四年防务审查报告》、《国防部转型计划指南》和《联合转型路线图》等指导美军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初步建立起比较顺畅的信息化运行机制;用“网络中心战”这一超前的战争理论和“凝聚式联合作战”理论,牵动军队信息化建设;在大量采用民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加大军事高技术基础科研的经费投入;注重在作战实验室、部队实兵演习和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试验、验证与完善新作战概念和信息化武器装备,构建部队战斗力快速生成机制。

投入巨大,美军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其主要表现是:陆、海、空军武器装备的主体已经实现信息化,初步建成了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特别是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全球性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军事信息系统;在军事理论创新上有重大突破,初步构建了信息化军队建设和信息化作战的理论体系框架,建成了以信息化作战牵动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在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生成上有很大进展,初步调整了院校课程设置,正在进行第二次训练革命,使军事人员的信息素养、高科技知识水平和实施信息化作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但是,美军的体制编制变革相当滞后,其机械化军队的组织体制仍未从根本上改革,因此造成了部队平时编制与战时编制日趋分离的不良后果。

第二类是“跟进建设”型,主要有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紧跟在美国后面的第二类国家,主要有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

这些国家,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先进,信息产业发达,掌握比较先进的核心信息技术,国民信息素养好,有实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条件。

信息化战争概述

信息化战争概述

信息化战争概述首长、战友们,大家好!开始之前,我们先看一部短片《信息化战争序曲》【视频】。

对,这个新的战争形态就是信息化战争。

到目前为止,这种战争形态尽管还只是显露出“冰山的一角”,但正以不可逆转的态势向前发展,并将取代机械化战争而成为未来战争的主体形态,从而使传统的战争理念、战争方式在一夜之间黯然失色。

为适应战争形态的这一发展变化,中央军委适时作出了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的战略决策:“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实现军队建设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片】认真研究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其对国防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探索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和实践,是贯彻与实施这一战略决策的必要条件。

【片】本章节的主要内容:一、信息化战争概述;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三、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四、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要求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片】一、什么是信息化战争?迄今为止,双方力量旗鼓相当的信息化战争还没有出现。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目前尚无准确的定义和规范的解释,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国对信息战的研究也起步较早。

早在80年代中期,中国军事理论界就开始研究信息战的有关问题,并发表了一些论述信息战概念的文章。

1985年,我国某部军官沈伟光,这个被称为“全球最先按响信息战警铃的人”,首次提出信息战概念,【片】他释义为“对抗双方争夺信息的战争”,包括“信息空间”,又包括“信息资源。

广义是指“军事集团抢占信息空间和信息资源的战争”,狭义是指“战争中交战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

沈伟光于1990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信息战专著——《信息战》,他在书中指出:“信息战具有与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出现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军事领域的第三次浪潮。

”该书预言,未来将出现“信息化军队”、“信息宪兵”、“信息联盟”、“信息边疆”等,这些观点都是很有预见性的。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片】“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战争”。

军队数字化发展研究

军队数字化发展研究

军队数字化发展研究摘要: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战场革命,使机械化战争逐渐退向战场一隅。

数据没有重量,易于复制,能以光速传播;它在网络中传输时,时空障碍基本消失;它可供无数的用户使用,使用面越广其价值越高。

数字化技术不仅有较强的数字压缩和纠错功能,而且给整个信息网络带来了高分辨率、高容量和高效率。

未来战场,物质能量只有通过信息的周密控制才能有效地释放。

作战成败往往不再仅仅取决于钢铁数量、弹药当量等物能对比,而是首先取决于谁能以较为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最多、最快、最准地去获取和利用战场信息,有效地控制和释放战场物能。

数字化技术手段大步走向战场前台。

关键词:军事;数字化一、数字化在美国《'96陆军数字化总计划》中,“数字化”被定义为:应用信息技术,及时地获取、交换并运用整个作战空间的数字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以满足每个决策人员、作战人员、保障人员的需要,使其都能对作战空间有清晰而准确的了解,从而保证作战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数字化技术能使各作战系统的数据共享,能快速、有效地集中作战力量。

法军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可以提高新的传输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作战控制的决定性因素”。

二、数字化部队(一)什么是数字化部队一是,数字化部队是以计算机为支持,以数字化技术联网,武器、装备通用化,指挥、控制、通信一体化,各作战单位高度协调的部队。

二是,数字化部队是具有对战场信息以数字方式进行综合处理和利用能力的部队。

其中,战场信息包括我军队情况、天文气象、作战环境、武器系统状况、侦察、指挥、控制、通信、制导、电子战、识别、定位等各种情报信息;数字方式就是把信息转换为便于计算机、数传通信、各类电子设备等处理的信息处理方式;综合处理包括信息的获取、传递、分送、识别、判读、转换、利用、存取、使用等。

(二)数字化部队的提出与诞生90年代初,时任美军陆军参谋长的沙利文上将在《走向21世纪的美国新型陆军》一文中讲到:“我们正步入信息时代,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发展21世纪的新型陆军。

浅谈数字化部队管理

浅谈数字化部队管理

浅谈数字化部队管理作者:汤智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19期摘要:为加深对数字化部队的理解与认识,完善数字化部队的编制体制,本文讨论了数字化部队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现状,对美军数字化部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且立足于我国的基本社情、国情和军情,对我国的数字化部队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1.引言数字化部队,是在新世纪新阶段落实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这一重大作战理论所应当进行的体制编制改革。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是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指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要把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上”。

所以,建设数字化部队能有效地提高陆军的体系作战能力,能有效地加快陆军的战斗力生成模式,能更有效地使陆军部队在未来的信息化局部战争中打赢陆上战争。

2.数字化部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所谓的数字化部队是指装备了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数字电台、战术因特网等的作战平台和各种数字化指挥控制情报系统,在各级指挥层次、各军兵种武器平台和勤务平台以及各种指挥控制情报系统之间实现了近实时的战场信息共享,并以适应数字化技术要求的新作战原则、部队编制、官兵训练方法所组建的部队。

数字化部队这一定义中有三个关键点:一是以数字化装备实现战场信息资源实时共享的战术因特网,这是数字化部队的核心技术特征;二是数字化部队的建设不是局限于某一个部队的数字化,需要建立整个战区范围内共同的基础信息网络,实现数字化部队的近实时的战场信息共享;三是数字化部队建设不只是在装备技术上的数字化,还必须同步实现作战原则、部队编制及训练方面的改革。

数字化并非对机械化的否定。

从已建成的数字化部队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即数字化部队是在现有机械化部队的基础上,通过改装数字化装备,如在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直升机及各种其他战斗支援、勤务支援、指挥控制平台上“插入”数字信息技术,建立战术因特网等、改革编制、制定新的作战条令、培训官兵等一系列相互同步协调的过程建立的。

第六章 信息化战争

第六章 信息化战争
美国人使用肯塔基Kentucky或 Pennsylvania步枪,这种步枪枪管细长, 严格地说就是一种小口径猎枪.他们像 熟悉衣服一样熟悉他们的的枪.大多数 人在还是儿童时代就进行有关精确射击 的训练。他们可以在码以内精确射击任 何有生目标。
第六章
二、信息化战争的渊源
信息化战争
(三)机械化战争
战争: 1990年美军对伊拉克战争 1999年美军对南联盟的两 次军事打击
延伸到一个新深度。
第六章
(四)战争空间扩大化
信息化战争
3. 电磁斗争激烈,战场呈现全方位 (五)战争实施精确化 1. 精确探测,全面、准确地掌握情报 韩国未来新军装蓝图 不仅具有防弹和伪装功能,而且具有 监测身体信息功能的战服,佩戴用作 夜间透视镜的护目镜等,以类似于 “机器战警”(RoboCop)的尖端装备 武装
借此推行美国的全球战略,企图形成美国一家主宰世
界的单极格局,推行美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确保 美国在全球的利益。
第六章
(二)战争目的有限化
信息化战争
2.战场高度透明,战争进程的可控性明显提高
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战场上的士兵装备有信息处理
机和全球定位系统。前线的传感器、太空的卫星将不停地
把各种情报传输给指挥机构的计算机系统,这些情报信息 的图像画面完全可以实时地出现在战争决策者的显示屏上,
第六章
信息化战争
四、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原因 (三)“冷战”期间及“冷战”后的国际环境为信息化 战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机遇
(四)近代几场局部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六章
信息化战争
(五)信息化战争的历史演变
阶段 孕育阶段 时间段 20世纪 60-80年 代 代表战争 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马岛 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数字化部队与数字化战场的定义
美陆军数字化办公室主任里格比少 将给数字化战场下的定义如下:“战场数字 化是指,运用消息技术在整个战场空间及时 获取、交换和使用数字化消息,以分别满足 决策者、战斗人员和战斗保障人员的需要, 使其能清楚而准确地掌握保障计划制定与实 施所必需的作战空间内的情况。”
数字化部队与数字化战场的建设
数字化部队与数字化战场的定义 信息设备的分割
指挥协调和控制、信息 处理困难 搜索使用电子信息技术 引入综合业务数据网和 其他信息技术 建设数字化部队
数字化部队与数字化战场的定义
2、数字化战场 数字化战场是指以 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环 境为依托,用数字化设备将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 情报、电子对抗等网络系统 联为一体,能实现各类信息 资源的共享、作战信息实时 地交换,以支持、战斗员和 保障人员信息活动的整个作 战多维信息空间。
数字化部队与数字化战场的建设
第二阶段,美陆军部队在数字化 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实现消息化,并与海、 空军一道,把整个美军建成一支全消息化 军队。消息化军队是一种“以消息为基础” 的全新的军队类型,其作战理论、体制编 制、人员素质、武器装备完全适应消息战 的要求。
数字化部队与数字化战场的建设
美军数字化战场建设工作大致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从90年代初到2010年,重点是使旅和 旅以下部队的现有装备数字化,尤其是使各兵种的作 战平台数字化,初步建成数字化陆战场。
无线电通信 系统 车际消息系 统 便携式计算 机 定位演讲系 统
全球定位系 统接收装置
无人侦察机
数字化部队与数字化战场的建设
第二步 : 从 2010 年到 21 世纪 30 年代末,将陆 战场全面实现数字化、一体化、并分别建成数字化空 战场和数字化海战场。
完善C4ISR系统 建成全球指挥控制系统
工作重点:
建设数字化战场的措施
为建设数字化战场,美军正在或即将采取的 多种措施,主要由三项:
一是成立相应机构。 二是推行“横向技术一体化”。
三是实施消息资源标准化。
建设数字化战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要建设数字化战场,必须处理好如下六个技 术问题:
把各个传感器收到的消息转化为数字编码形式 数字化消息进行处理 数字化装置与模仿装置接口 各作战平台上的数字化系统互联 研制高清晰度数字显示器 建立沟通作战部队与作战平台的数字通信网络
美军数字化部队和 数字化战场建设
1 2
数字化部队与数字化战场的定义
美军数字化部队与数字化战场的建设
3 4
建设数字化战场的措施
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数字化部队与数字化战场的定义
1、数字化部队 数字化部队是指以 计算机为支撑,以数字技术信 息链为纽带,使部队从单兵到 各级指挥员,从各种战斗、战 斗支援到战斗保障系统都具备 战场信息的最快获取、传输及 处理功能的新一代部队。
数字化部队的建设 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美陆军 部队将首先实现数字化。这时 的数字化部队仍沿用一般部队 的体制编制,也不装备新式武 器系统,只是在现有主战装备 上“嵌入”数字化通信设备、 第二代前视雷达、敌我识别装 置和全球定位系统。
基奥瓦勇士”侦察直升机
“阿帕奇”攻击直升机
“布莱德利”M2A3步兵战车 “黑鹰”指挥直升机
建成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
制定通用数据管理规程和情报链路
数字化部队与数字化战场的建设
第三步 :21 世纪 30 年代到 50 年代。在这一时 期将建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数字化战场,重点 工作是构建“保障军事行动的全球消息基础设备”。 全球消息基础是一个由军用网络、民用网络和基础设 备组成的、庞杂的消息大系统,主要包括十大部分, 即美国公用接线台网,商业通信卫星系统、导航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跨洋电缆系统、对外电话与电报网、 数据库系统、互连网络、国防部军用卫星通信系统, 以及支援性基础设备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