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6
第二章 测量基准
角度基准:角度量与长度量不同。由于常用角度单位(度)是由圆周角定 义的,即圆周角等于360°,而弧度与度、分、秒又有确定的换算关系,因此无 需建立角度的自然基准。 量块: 量块是一种平行平面端度量具,又称块规。它是保证长度量值统一的重要常 用实物量具。除了作为工作基准之外,量块还可以用来调整仪器、机床或直 接测量零件。 精度:量块按其制造精度分为五个“级”:00、0、1、2和3级。00级精度 最高,3级最低。分级的依据是量块长度的极限偏差和长度变动量允许值。
Page 13
第四章 测量误差 ①测量器具:测量器具设计中存在的原理误差,如杠杆机构、阿贝误差等。 制造和装配过程中的误差也会引起其示值误差的产生。例如刻线尺的制造误 差、量块制造与检定误差、表盘的刻制与装配偏心、光学系统的放大倍数误 差、齿轮分度误差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基准件的误差,如刻线尺和量块的误 差,它是测量器具误差的主要来源。
Page 14
第四章 测量误差 ②测量方法:间接测量法中因采用近似的函数关系原理而产生的误差或多 个数据经过计算后的误差累积。 ③测量环境:测量环境主要包括温度、气压、湿度、振动、空气质量等因 素。在一般测量过程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测量温度对标准温度(+ 20℃)的偏离、测量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以及测量器具与被测件的温差等都 将产生测量误差。
Page 7
Page 8
第三章 测量方法分类 根据获得测量结果的不同方式可分为: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从测量器具的读数装置上直接得到被测量的数值或对标 准值的偏差称直接测量。如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等。 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量,根据已知的函数关系式求得被测量的 测量称为间接测量。如通过测量一圆弧相应的弓高和弦长而得到其圆弧半径的 实际值。
Page 23
第五章 基本测量原则 在测量过程中,控制测量温度及其变动、保证测量器具与被测零件有足够 的等温时间、选用与被测零件线胀系数相近的测量器具、选用适当的测量 力并保持其稳定、选择适当的支承点等,都是实现最小变形原则的有效措 施。
Page 24
Page 25
第六章 测量器具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量具的标称值:标注在量具上用以标明其特性或指导其使用的量值。如标 在量块上的尺寸,标在刻线尺上的尺寸等。 刻度:在测量器具上指示出不同量值的刻线标记的组合称为刻度。 刻度间距:沿着刻线尺(标尺)长度方向所测得的两个相邻刻线标记中心 之间的距离称为刻度间距,也称标尺间距。
Page 33
Page 11
Page 12
第四章 测量误差
由于测量过程的不完善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将导致测得值的分散入不确定。 因此,在测量过程中,正确分析测量误差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对测得 值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获得满足一定要求的置信水平的测量结果,是十 分重要的。 测量误差定义:被测量的测得值x与其真值x0之差,即:△= x -x0 由于真值是不可能确切获得的,因而上述善于测量误差的定义也是理想的 概念。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比被测量值的可信度(精度)更高的值,作为 其当前测量值的“真值”。 误差来源:测量误差主要由测量器具、测量方法、测量环境和测量人员等 方面因素产生。
Page 26
第六章 测量器具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分度值:两相邻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称为仪器的分度值。它是一台仪器 所能读出的最小单位量值。一般地说,分度值越小,测量器具的精度越高。 数字式量仪没有标尺或度盘,而与其相对应的为分辨率。分辨率是仪器显 示的最末位数字间隔所代表的被测量值。 示值范围:测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低值到最高值的范围称为示值范围。 测量范围:在允许不确定度内,测量器具所能测量的被测量值的下限值至 上限值的范围。
测量基础知识培训
文件编号:_________
目录
第一章、测量的定义。 第二章、测量基准。 第三章、测量方法分类。 第四章、测量误差。 第五章、基本测量原则。 第六章、测量器具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第七章、测量器具的选择。
Page 1
Page2
第一章 测量的定义 测量: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将 被测对象与复现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并以被测量与单位量的比值及 其准确度表达测量结果。 例如:用游标卡尺对一轴径的测量,就是将被对象(轴的直径)用特定测量 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与长度单位(毫米)相比较。若其比值为30.52,准 确度为±0.03mm,则测量结果可表达为(30.52±0.03)mm。
Page 22
第五章 基本测量原则
当然,按此原则最好不采用间接测量,而采用直接测量。所以,只有在不 可能采用直接测量,或直接测量的精度不能保证时,才采用间接测量。 应该以最少数目的量块组成所需尺寸的量块组,就是最短链原则的一种实 际应用。 最小变形原则:测量器具与被测零件都会因实际温度偏离标准温度和受力 (重力和测量力)而产生变形,形成测量误差。
Page 21
第五章 基本测量原则 基准统一原则:测量基准要与加工基准和使用基准统一。即工序测量应以 工艺基准作为测量基准,终检测量应以设计基准作为测量基准。 最短链原则:在间接测量中,与被测量具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与被测量形 成测量链。形成测量链的环节越多,被测量的不确定度越大。因此,应尽 可能减少测量链的环节数,以保证测量精度,称之为最短链原则。
Page 30
第六章 测量器具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在测量结果中表达被测量值分散性的参数。 由于测量过程的不完善,测得值对真值总是有所偏离,这种偏离又是不确 定的,表达这种不确定程度的参数,就称为不确定度。 修正值:为修正某一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而在其检定证书上注明的特定值。 它的大小与示值误差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在测量结果中加入相应的 修正值后,可提高测量精度。
Page3
第一章 测量的定义 任何测量过程都包含: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等四个要 素。 测试:是指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也可理解为试验和测量的全过程。 检验:是判断被测物理量是否合格(在规定范围内)的过程,一般来说就是 确定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过程,即判断产品合格性的过程,通常不一定要 求测出具体值。因此检验也可理解为不要求知道具体值的测量。 计量:为实现测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Page 18
第四章 测量误差 ③粗大误差: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粗大误差 是由某种非正常的原因造成的。如读数错误、温度的突然大幅度变动、记 录错误等。该误差可根据误差理论,按一定规则予以剔除。
Page 19
Page 20
第五章 基本测量原则
在实际测量中,对于同一被测量往往可以采用多种测量方法。为减小测量 不确定度,应尽可能遵守以下基本测量原则: 阿贝原则:要求在测量过程中被测长度与基准长度应安置在同一直线上的 原则。若被测长度与基准长度并排放置,在测量比较过程中由于制造误差 的存在,移动方向的偏移,两长度之间出现夹角而产生较大的误差。误差 的大小除与两长度之间夹角大小有关外,还与其之间距离大小有关,距离 越大,误差也越大。
Page 4
百度文库
Page 5
第二章 测量基准 测量基准是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并具有规定计量单位特性的计量器具。 在几何计量领域内,测量基准可分为长度基准和角度基准两类。 长度基准:1983年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根据国际计量委员会的报告,批准 了米的新定义:即“一米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 792 458秒时间间隔内的行 程长度”。根据米的定义建立的国家基准、副基准和工作基准,一般都不能 在生产中直接用于对零件进行测量。为了确保量值的合理和统一,必须按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的规定,将具有最高计量特性的国家基准逐级进行传 递,直至用于对产品进行测量的各种测量器具。
Page 15
第四章 测量误差 ④测量人员:测量人员引起的误差主要有视觉误差、估读误差、调整误差 等引起,它的大小取决于测量人员的操作技术和其它主观因素。
Page 16
第四章 测量误差 误差分类:测量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出现的规律、及其对测量结果的影 响,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①系统误差:在规定条件下,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某一确定规律变 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其中绝对值和符号不变的系统误差为定值系统 误差,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为变值系统误差。如量块的误差、刻线 尺的误差、度盘偏心的误差。系统误差大部分能通过修正值或找出其变化 规律后加以消除。
Page 31
Page 32
第七章 测量器具的选择 选择原则:合理选择计量器具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测量效率和降低费用具 有重要意义。 一般说来,器具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被测工件的精度要求,在保证精度要求 的前提下,也要考虑尺寸大小、结构形状、材料与被测表面的位置,同时 也要考虑工件批量、生产方式和生产成本等因素。 对批量大的工件,多用专用计量器具,对单件小批则多用通用计量器具。
Page 27
第六章 测量器具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测量范围与示值范围的区别在于:测量范围既包括示值范围又包括仪器某 些部件的调整范围。如外径百分尺的测量范围有0~25mm、25~50mm、 50~75mm等,其示值范围则均为25mm。比较仪的测量范围为180mm, 其示值范围则为±0.1mm(如图1-3所示)。示值范围与标尺有关,测量范 围取决于结构。 量程:测量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差称为量程。量程大的仪器使用起来 比较方便,但仪器的线性误差将随之变大使仪器的准确度下降。
Page 9
第三章 测量方法分类 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测量器具的示值直接反映被测量量值的测量为绝对 测量。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将被测量与一个标准量值进行 比较得到两者差值的测量为相对测量。如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为相对测 量。 被动测量和主动测量:产品加工完成后的测量为被动测量;正在加工过程 中的测量为主动测量。被动测量只能发现和挑出不合格品。而主动测量可 通过其测得值的反馈,控制设备的加工过程,预防和杜绝不合格品的产生。
Page 29
第六章 测量器具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示值误差:测量器具的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例如用百分尺测量轴的 直径得读数值为31.675mm,而其真值为31.678mm,则百分尺的示值误差 等于31.675-31.678=-0.003mm. 显然,测量器具在不同的示值处的示值误差一般是各不相同的。目前,测 量器具的精度大多仍用示值极限误差来表示测量器具示值误差的界限值。
Page 28
第六章 测量器具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灵敏度:测量器具对被测量值变化的反应能力称为灵敏度。对于一般长度 测量器具,灵敏度等于标尺间距a与分度值I之比,又称放大比或放大位数K, 即 K= a / I 测量力:采用接触法测量时,测量器具的传感器与被测零件表面之间的接 触力。测量力及其变动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因此,绝大多数采用接触 测量法的测量器具,都具有测量力稳定机构。
Page 17
第四章 测量误差
②随机误差:在规定条件下,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误差, 称为随机误差。就某一次测量而言,随机误差的出现无规律可循,因而无 法消除。但若进行多次等精度重复测量,则与其它随机事件一样具有统计 规律的基本特性,可以通过分析,估算出随机误差值的范围。随机误差主 要由温度波动、测量力变化、测量器具传动机构不稳、视差等各种随机因 素造成,虽然无法消除,但只要认真、仔细地分析产生的原因,还是能减 少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Page 10
第三章 测量方法分类 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测量器具的测头与被测件表面接触并有机械作用的 测力存在的测量为接触测量。如用光切法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即属于非接 触测量。 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对个别的、彼此没有联系的某一单项参数的测量称为 单项测量。同时测量个零件的多个参数及其综合影响的测量。用测量器具分 别测出螺纹的中径、半角及螺距属单项测量;而用螺纹量规的通端检测螺纹 则属综合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