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电影博物馆
内蒙古电影博物馆是经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批准、内蒙古自治区民政 厅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由内蒙古电影放映收藏学会创办,于2008 年8月29日正式开馆。
博物馆主要馆藏有电影机械、电影拷贝、电影海报、电影书籍等与电 影相关的文化产品,以文物收集、整理、研究、交流、鉴赏为主,同 时利用现有资源普及电影知识,宣传电影文化艺术。内蒙古电影博物 馆是继中国电影博物馆之后的全国第二家专业化、系列化电影博物馆, 占地面积2100㎡,珍藏有电影设备1500余台(套),拷贝2000余部,其中 珍贵的绝版史料类拷贝200余部,以及不同时期的电影书籍海报等。
此次敖鲁古雅乡以“驯鹿文化之乡”,成为内蒙古自治区2011— 2013年度10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一,也是呼伦贝尔市 唯一入选单位。
通辽库伦旗被文化部命名为 “中国安代艺术之乡”
1996年,库伦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2006年, 安代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博物馆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弘扬优源自文库的电影文化为己任,充分利用现 有展陈的实物、文字、影像、图片向人们直观展示电影的博大精深。
内蒙古羊绒博物馆
2012年7月13日,内蒙古首家民营羊绒博物馆开馆 。 内蒙古羊绒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盘古科技园内,以
“博览羊绒世界,收藏羊绒文化”为主题,设羊绒历史 文化博览馆、羊绒生产表演及设备收藏馆、羊绒服饰 文化博览馆及羊绒文化休闲会馆4大主题馆,集羊绒 收藏保护、陈列展览、教育研究和鉴赏交流于一体, 集中反映羊绒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综合展示我区 得天独厚的羊绒资源优势、先进技术和知名品牌。
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敖鲁古雅 乡跻身“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1年,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敖鲁古雅乡以独特的驯鹿文化被文化 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文化部于1987年设立的文化品牌项 目,旨在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 化生活。
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世代以驯 鹿为伴,敖鲁古雅乡素有“驯鹿之乡”的称号,鄂温克是中国唯 一饲养驯鹿的民族。无论是在原始的森林狩猎还是定居后的现代 生活中,驯鹿都是猎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体现着鄂温克猎民 物质与精神文化的特点。原始、神秘、独特的驯鹿文化被列入首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被命名为
“中国蒙古族长调之乡”
2008年,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旗被中国民间 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蒙古族长调之乡”, 该旗现已搜集了200多首乌珠穆沁草原原创蒙 古族长调民歌。
“太仆寺”的由来与马息息相关,且历史悠久, 太仆寺旗在长达262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清朝 的皇家御用马及军需马场。“太仆寺”作为掌 管马事的官署机构因此得名,至今仍保留着完 整的养马、育马、驯马等传统技艺和习俗,马 文化底蕴丰厚。
内蒙古酒文化博物馆
内蒙古酒文化博物馆位于杭锦后旗河套酒业工 业园区内,属自治区级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 区第一家企业博物馆,面积1150 平方米,总 投资120万元,于2002年8月建成。
内蒙古草原文化概览
边建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 主讲《文化产业概论》课程
中国马都——锡林郭勒盟
2010年4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中国马 业协会将“中国马都”荣誉称号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以
锡林浩特市为中心的锡林郭勒盟。
太仆寺旗被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 “御马文化之乡”
2012年,在自治区文化厅公布的第五批自治区 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名单中,锡盟太仆寺 旗被命名为“御马文化之乡”。
蒙古马文化博物馆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旗委、政府在民族 文化大区建设中,充分挖掘察哈尔文化精髓, 投资388万元新建了马文化博物馆,以马文化 为核心,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 发展,促进经济、文化共同繁荣,实现两个文 明建设双丰收。
该旗蒙古马文化博物馆是经自治区博物馆登记 注册的全国首家蒙古马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 为600平方米 。
安代舞,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和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萨满 教舞蹈,后来慢慢演变成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明末清 初发祥并流行于库伦旗一带。
库伦旗位于通辽市西南部,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 地区。近年来,库伦旗对作为民族文化品牌的蒙古族安代舞的发 掘、整理、保护工作有序展开,出版了安代词曲集成和研究论著, 投资4500万元建设了安代博物馆,将安代舞改编为安代课间操, 在全旗中小学校、幼儿园推广普及。这里有36支民间安代舞队长 年活跃在城乡,已举办多次安代文化艺术节,安代广场、安代雕 塑、安代文化墙成为安代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安代文化融入人们 生活中,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鄂尔多斯准格尔旗被命名为“中 国民间漫瀚调艺术之乡”
1996年,准格尔旗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漫瀚调艺术之乡”,2008 年,漫瀚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漫瀚调是以蒙古族民歌为基调,与汉族唱法风格糅合而成的一个 独特的民歌歌种,产生于准格尔旗一带,流传于内蒙古西部地区。
清朝对蒙旗实行“借地养民”政策,大量汉族移民流入准格尔旗, 形成了蒙汉杂居、农业发展,蒙汉各民族文化艺术交融,漫瀚调 民歌由此而产生,几百年来这里涌现出不少著名漫瀚调民间艺人。 近年来,准格尔旗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了以漫瀚调为代表的 歌舞文化品牌,举办了多届漫瀚调艺术节,成为与各地合作交流、 共同推进经济文化建设的平台,今天活跃在农牧民中的农民漫瀚 调艺术家奇富林,被称为是当今唱得最好的歌手。
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被自治区命名为“四胡之 乡”、“乌力格尔之乡”。
乌力格尔说唱艺术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科右中旗被自治区 命名为“四胡之乡”、“乌力格尔之乡”。
乌力格尔,蒙古语意为“说书”,是一种在蒙 古族中流传的有着悠久历史的说唱艺术。乌力 格尔最早用马头琴后来多用四胡伴奏来说书, 内容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神化、英雄故事、章 回小说包括蒙译汉文学和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