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品质检测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二、教学对象:三年制中职数控专业学生三、教学课时:72(包括选学8)四、学分:4五、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核心技术课。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了解公差配合基本知识和最新的国家标准。

熟练掌握通用量具和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会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适合的量具和仪器。

掌握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工艺。

能胜任产品质量检测或生产加工岗位工作,为企业培养实用技术人才。

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质量、互换性、标准化等概念;2.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3.会检测零件的线性尺寸、形位误差、螺纹、表面粗糙度;4.会控制零件加工过程的质量;5.了解现代精密测量仪器及技术。

六、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质量意识、质量检测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岗位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中,既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单列教授,也可将课程中的项目活动穿插到其他课程项目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七、课时分配八、标准内容纲要项目一走进零件测量学时2 【学习目标】(1)对零件测量有感性认识(2)了解互换性、极限尺寸、偏差及公差,会计算极限尺寸并能知道零件尺寸的合格范围(3)会识读图样上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代号(4)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及常用量具常识(5)了解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掌握比较法检测零件表面粗糙度任务轴套零件的检测【相关知识】(1)测量的概念、互换性的概念、极限尺寸、偏差及公差的概念(2)测量的种类,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3)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识读(4)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5)量具常识项目二零件线性尺寸的测量学时16【学习目标】(1)能根据零件尺寸要求,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2)能测量零件各种线性尺寸,作出尺寸合格性判断(3)会保养各类测量用具,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任务一长度的测量【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长度尺寸的识读(2)使用钢直尺、游标卡尺及外径千分尺测量长度的方法(3)长度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长度尺寸合格性的判断(5)钢直尺、游标卡尺与外径千分尺的维护与保养方法活动一用钢直尺测量长度活动二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活动三用外径千分尺测量长度【知识拓展】其他长度测量技术深度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量块、塞尺任务二轴径的测量【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轴径尺寸的识读(2)使用游标卡尺及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的方法(3)轴径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轴径尺寸合格性的判断活动一用游标卡尺测量轴径活动二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知识拓展】其他外径测量技术杠杆千分尺、尖头千分尺、卡规任务三孔径的测量【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孔径尺寸的识读(2)使用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与内径量表测量孔径的方法(3)孔径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孔径尺寸合格性的判断活动一用游标卡尺测量孔径活动二用内测千分尺测量孔径活动三用内径量表测量孔径【知识拓展】其他孔径测量技术内径千分尺、塞规任务四锥度的测量【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锥度、角度尺寸的识读(2)使用万能角度尺、正弦规测量锥度的方法(3)锥度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锥度尺寸合格性的判断(5)角度样板、锥度量规、万用角度尺、正弦规的使用活动一用角度样板检测角度活动二用万能角度尺测量角度活动三用锥度量规检查零件锥度活动四用正弦规检测锥度【知识拓展】其他定角度量具90°角尺、角度量块项目三零件形位误差的测量学时24【学习目标】(1)能正确识读形位公差带代号并理解形位公差的含义(2)会选择检测形位误差的工具、量具,并正确测量零件的形位误差(3)能正确处理零件形位误差的检测数据(4)能对零件形位误差检测结果作出正确评估(5)会正确使用与保养工具、量具任务一识读形位公差【相关知识】(1)形位公差与形位误差的概念和区别(2)零件的几何要素(3)形位公差项目和符号任务二直线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直线度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百分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3)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打表法测量直线度误差活动二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任务三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能识读圆度、圆柱度符号(2)会测量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3)会选择测量工、量具及其保养(4)能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能评定零件的圆度或圆柱度是否合格活动一两点法测量圆度误差活动二三点法测量圆度误差活动三圆柱度误差的测量任务四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平行度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平行度公差的类型(3)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线对线测量平行度误差活动二线对面测量平行度误差活动三面对面测量平行度误差活动四测量平面度误差【知识拓展】透光法测量平面度误差任务五垂直度误差、位置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垂直度、位置度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会测量垂直度、位置度的误差(3)心轴的使用(4)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面对线测量垂直度误差活动二线对线测量垂直度误差【知识拓展】线对面、面对面的垂直度误差测量方法活动三测量位置度误差任务六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误差和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同轴度、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误差和端面圆跳动误差常用测量工具的选择(3)轴类、套类零件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误差和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编写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测量同轴度误差活动二测量径向圆跳动误差活动三测量端面圆跳动误差项目四螺纹的测量学时8【学习目标】(1)能读懂零件图上各种螺纹的标记(2)会查表确定螺纹中径公差(3)会用通止规检测三角形螺纹(4)会用螺纹千分尺测量三角形螺纹(5)会用三针测量法测量三角形螺纹(6)会用三针测量法测量梯形螺纹任务一测量三角形螺纹【相关知识】(1)三角形螺纹标记识读(2)三角形螺纹常用测量器具的认识(4)螺纹千分尺测量三角形螺纹的方法(5)三针法测量三角形螺纹的方法(6)常用三角形螺纹测量器具的保养活动一用通止规检测三角形螺纹活动二用三针法测量三角形螺纹活动三用螺纹千分尺测量三角形螺纹任务二测量梯形螺纹【相关知识】(1)梯形螺纹标记识读三针法测量梯形螺纹(2)梯形螺纹中径的计算方法(3)用三针法测量梯形螺纹的方法(4)梯形螺纹测量器具的保养项目五典型零件的综合检测学时9【学习目标】(1)会正确的阅读、分析零件图(2)会正确选择测量零件的工具、量具(3)会独立检测零件的质量(4)会填写零件的检测报告任务一轴套类零件的综合检测任务二盘类零件的综合检测任务三箱体类零件的综合检测项目六零件的质量控制学时8【学习目标】(1)树立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意识及工作专注精神(2)了解通过收集数据绘制直方图的方法(3)会计算生产过程的工序能力指数并判断工序能力(4)会使用控制图判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任务一工序能力【相关知识】(1)收集测量数据、绘制直方图(2)计算标准偏差的方法(3)计算工序能力指数的方法(4)判断工序能力大小的方法活动一制作直方图活动二分析直方图活动三工序能力指数计算与工序能力判断任务二控制图【相关知识】(1)收集控制图数据方法(2)控制界限的计算及控制图的绘制方法(3)控制图的判断方法(4)质量失控原因的分析并改善活动一绘制控制图活动二分析控制图*项目七零件的精密测量学时8【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精密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2)了解常用现代精密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及运用领域(3)了解如何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零件(4)了解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任务一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零件【相关知识】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与保养任务二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相关知识】(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2)了解便携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使用与保养任务三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相关知识】(1)了解用相对测量法测量线性尺寸的原理(2)了解光学比较仪的结构并熟悉它们的使用方法(3)熟悉量块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2046《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标

2046《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标

《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编号:01022046课程类别:岗位能力模块适用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开设时间:第2学期学时:60学时负责人:王丽梅编制单位:机械工程学院焊接教研室一、课程性质1、课程的定位《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对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岗位实际任务、融合教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

《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的作用是支撑焊接专业学生在主要就业岗位上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一是掌握工艺、质检、操作等岗位工作中必备的零件质量检测方面的专业能力;二是遵守职业操作规范、检量具使用方法、数据判断分析的方法能力;三是养成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四是灌输产品质量意识,强化责任心意识,使这种意识服务于各岗位。

2、课程的理念和思路本课程标准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的“技术测量”项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做学一体化。

按照标准及测量基本技能的训练、常用测量工具与仪器的使用、实际工具中标准件及常用件等具体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使学生掌握各项检测技能的操作要领。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产品减速器为载体,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标准的使用、器具的结构及原理,在此基础上掌握检测典型零件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企业生产一线所必须的机械零件的几何量公差制度知识、最新国家标准及测量技能,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同时树立环保、节能及质量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机加工零件检验标准

机加工零件检验标准

机加工零件检验标准机加工零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产品的质量,因此在机加工过程中,对零件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标准,才能确保机加工零件的质量达到要求,从而保证产品的整体质量。

下面将介绍机加工零件检验的标准和方法。

首先,对于机加工零件的尺寸,我们需要进行尺寸测量。

尺寸测量是检验零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

在尺寸测量中,我们可以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高度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工具的精度和测量方法的准确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表面质量也是机加工零件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表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外观和功能。

在检验表面质量时,我们需要使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对零件表面进行观察和检查,以确保表面光洁度、平整度和无损伤等指标符合要求。

另外,机加工零件的材料也需要进行检验。

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零件的强度和耐磨性。

在材料检验中,我们需要对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进行检测,以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

此外,对于特殊要求的机加工零件,还需要进行功能性能的检验。

比如密封件需要进行密封性能的检验,轴承零件需要进行摩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检验等。

这些功能性能的检验是确保零件能够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

最后,对于机加工零件的装配和使用环境也需要进行检验。

装配检验主要是确保零件能够正确安装到产品中,并且能够正常工作。

使用环境的检验则是确保零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够正常使用,并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总之,机加工零件的检验标准涉及到尺寸、表面质量、材料、功能性能、装配和使用环境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确保机加工零件的质量达到要求,从而保证产品的整体质量。

希望以上内容对机加工零件检验标准有所帮助。

机械工程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工程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程检测技术课程标准《机械⼯程检测技术》课程标准第⼀部分前⾔⼀、课程定位《机械⼯程检测技术》是数控设备应⽤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主要为培养学⽣数控机床机械装调维修能⼒奠定基础,在数控设备应⽤与维护的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

它是以研究⾃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获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门应⽤技术学科。

其前修课程有机械制图与公差、电⼯电⼦技术、数控机床电⽓传动、液压与⽓动技术、维修电⼯操作技能实训(中级)、机床与数控机床等,后续课程有数控机床机械装配与调试、数控机床整机调试与维修等。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熟练掌握检测技术相关知识技能,熟练进⾏位移、运动和转速、开关量和数字量的测量以及⼏何量误差的检测;了解基本的传感器⼯作原理,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应⽤相关知识,具备使⽤三坐标测量仪和激光⼲涉仪等检测设备的能⼒。

第⼆部分课程⽬标⼀、总⽬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掌握常⽤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了解各种信号的测量⽅法,学会合理地设计或选⽤适宜的传感器和检测仪器。

培养学⽣在实际使⽤和装调机电设备中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同时培养学⽣的科学思维能⼒、创新能⼒及岗位职业能⼒,为从事数控机床机械装调维修技术⼯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标1.专业能⼒⽬标(1)了解检测的⽅法;(2)了解国内外检测设备;(3)掌握传感器和检测设备的特点、分类、适应范围、主要性能指标;(4)掌握位移和速度等传感器结构,并能正确分析选⽤适宜的检测设备;(5)掌握开关量和数字量的测量;(6)掌握三坐标测量仪的使⽤;(7)掌握⼏何量误差的测量。

2.⽅法能⼒⽬标(1)学会⼀定的学习、⼯作⽅法,具备独⽴、⾃学的能⼒;(2)具备查阅相关⽂献、标准的能⼒,会进⾏分析和综合,具有逻辑与抽象思维的能⼒;(3)具备⼯程计算的能⼒;(4)具备程序开发能⼒;(5)具备获取信息,并联想与创造、解决问题的能⼒。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是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材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辟理论,校企合作开辟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本课程也合用于其它机械类专业。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机械工程图绘制》、《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训》、《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及热成型》,与其同步开设的课程有《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普通机械加工》。

本课程为后续《常用机构制作与零部件装拆》、《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产品加工与装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相关课程奠定技能和知识基础。

本课程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1. 系统掌握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检测项目的不同检测方法;2. 掌握内径、外径、斜面、孔系、罗纹、曲面、齿形等不同结构特征的检测方法和工具;3. 掌握常规检测工具和三坐标测量机、圆度仪、工具显微镜等高精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4. 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质量统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基本应用。

1. 具备正确分析图纸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产品检测的能力;2. 具备应用质量统计分析和控制方法,对质量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质量问题,预防产品质量缺陷,控制工序质量的能力;3. 具备针对具体加工质量问题,提出质量改进方案的初步能力。

1. 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2. 认真、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3. 自觉维护工具和工作环境清洁的良好习惯,能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文明生产规程;4. 积极思量和解决问题的意识;5. 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企业调研为基础,环绕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材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辟与实践。

通用机械零部件品质检验规范

通用机械零部件品质检验规范

公差±0.1 ±0.1 ±0.2 ±0.3 ±0.5 ±0.8 ±1.2 ±22、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长度单位:mm GB 11335-89长度0~1010~5050~120120~400﹥400公差±1°±30′±20′±10′±5′3、直线度和平面度的未注公差单位:mm GB 1184-96长度≦10 ﹥10~30﹥30~100﹥100~300﹥300~1000﹥1000~3000公差0.02 0.05 0.1 0.2 0.3 0.44、垂直度未注公差值单位:mm GB/T 1184-96长度≦100 ﹥100~300﹥300~1000﹥1000~3000公差0.2 0.2 0.4 0.5●铝件、钢件表面处理后的尺寸变化:序号表面处理面单边增厚范围孔单边小范围1 铝发白0.002~0.003 0.001~0.0022 铝发黑0.004~0.005 0.004~0.0053 镀镍一般要根据客户要求,可以控制0.004~0.006大于φ10的0.004~0.006,小于φ10的忽略不计4 镀铬0.003~0.005 大于φ10的0.003~0.005,小于φ10的忽略不计5 镀锌0.005~0.007 0.005~0.0076 铝硬白0.008~0.01 0.008~0.01●常用形位公差项目及符号:分类项目符号说明形状公差直线度直线度是用来限制母线、棱线、轴线及平面上某一直线加工后的形状误差。

平面度平面度是用来限制零件上一平面,加工后不平程度的形状误差。

圆度圆度是用来限制迴转表面上某一垂轴截面的圆形误差。

圆柱度圆柱度是用来限制所给整个圆柱表面,加工后的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的偏离。

线轮廓度线轮廓用来限制零件上任一曲或曲面任一正截曲线,加工后的实际形状对其理想形状的变动量。

机械零件品质检测(机械零位)

机械零件品质检测(机械零位)

《机械零件品质检测》情境一对零件加工尺寸的检测【工作任务】本情境选择的是一个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通过对齿轮传动轴的外圆直径、长度和齿轮孔径的检测,学会长度尺寸测量器具的使用方法,了解零件检测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家标准对轴类尺寸(直径)、长度尺寸和孔轴相互配合的规定,学会识读和标注零件尺寸公差和配合的技术要求。

【工作条件】(1)被测对象:减速器传动轴、齿轮、箱体(轴承安装部位)等。

(2)量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等。

【预期效果】(1)对正确理解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工件时的握法、姿势。

(2)学会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能够快速、正确按要求读数。

(3)学会读懂零件图样的尺寸公差要求,能根据要求确定零件的尺寸极限范围。

(4)能够正确选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

(5)掌握配合制的相关知识,包括配合的标注、配合制(基孔制、基轴制)及其选用原则、公差等级的选用及配合类型的选择。

(6)了解百分表、内径百分表的结构。

(7)学会使用百分表、内径百分表、磁性表座测量内孔尺寸的方法【先导知识】(1)检测与测量什么是检测?检测是通过测量手段对零件几何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进行判断的过程。

检测结果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无须得出具体的量值。

在零件加工后,需要对加工误差进行检测,以判断加工的合格性。

什么是测量?测量是指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所进行的全部操作。

测量的实质是将被测几何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几何量是计量单位的倍数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方面。

测量的基本要素如图1-1所示。

图1-1 测量的基本要素(2)测量误差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局限性、计量器具不准确、测量手段不完善、测量条件发生变化及测量工作中的疏忽或错误等原因,会使测量结果与被测零件的实际存在的值(真值)不同。

测量误差的定义: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机械产品质检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产品质检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产品质检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号:M0112070总学时:34 学分: 2一、 课程的地位和任务机械产品质检技术属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产品检验的基础知识。

机械产品(以机床、内燃机为典型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介绍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机械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检验原理和方法。

二、 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产品质量检验基础4学时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检验方式第三节检验准确度的量度第四节质量检验与统计技术第二章机床精度检验及性能测试13学时第一节 机床检验的条件、项目和内容第二节 机床几何精度检验第三节 机床主轴回转运动精度检验第四节 机床传动精度检验第五节 定位精度试验第六节 爬行试验第七节 噪声试验第八节 静刚度试验第三章内燃机性能试验11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计算公式第三节 内燃机特性第四节 内燃机性能试验第五节 转速测量第六节 扭矩测量第七节 振动测量第八节 排气烟度测量三、 课程基本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机床与内燃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检测原理与方法,熟悉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通过复习思考题与实验等,掌握几何精度,主轴回转运动精度、传动精度、定位精度、噪声测量,内燃机特性,常用计算公式,转速、扭矩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原理与方法,了解机械产品检验的新动向,了解其余授课内容。

2、课内外学时比例:1:13、课外习题:5次左右四、 实验实验1: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测量2学时实验2:机床导轨平行度误差测量2学时实验3:车床回转精度测量1学时实验4:噪声声级测量1学时五、 先修课程及教材1、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2、教材黄铁群编.机械产品质量检验,自编教材.2003 六、 面向对象产品质量工程专业本科生七、 开课教研室机电工程教研室。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二.教学对象:三年制中职数控专业学生三.教学课时:39四.学分:2五.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核心技术课,课程要求结合企业数控加工零件的各种技术要求使学生获得零件的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及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将零件的测试与质量控制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及岗位职业素养要求融入各训练项目,突出质量意识、技能训练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最终具备在生产过程中加工零件、检验零件的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质量、互换性、标准化等概念;2.会使用长用测量工具;3.会检测零件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4.会控制零件加工过程的质量;5.了解现代化数控精密测量仪器。

六、设计思路本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思路,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历年,注重学生质量意识、质量检测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岗位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中,既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单列教授,又可将课程中的项目模块穿插到其他课程项目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七、内容纲要项目一测量技术基础常识的了解 4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及工具促成目标:1.掌握互换、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2.会计算极限尺寸并能正确判断零件的配合性质模块一:测量基本理论的学习(一)工作任务掌握呼唤、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二)实践知识1.会判断零件是否具有互换性2.会计算零件的极限尺寸与公差3.会判断零件的配合性质4.养成良好的质量意识(三)理论知识1.测量的概念2.互换性的概念3.极限与配合的概念4.配合性质的判断方法5.产品的质量(四)拓展知识1.极限尺寸相关计算2.公差与配合的选择3.质量标准与质量体系项目二零件尺寸的测量 8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会测量零件的尺寸促成目标:1.会使用尺寸测量量具2.会编写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3.会保养各类测量量具模块一:长度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零件的长度(二)实践知识1.会读零件图2.直尺的测量技术3.游标卡尺的测量技术4.外径千分尺的测量技术5.零件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6.长度量具的保养技术(三)理论知识1.直尺的测量方法2.游标卡尺的结构与测量方法3.外径千分尺的结构与测量方法4.零件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的填写5.直尺、游标卡尺与外径千分尺的保养方法(四)拓展知识1.游标卡尺的校正技术2.外径千分尺的校正技术模块二:轴径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轴径(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轴类零件图2.会熟练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轴径3.会熟练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4.零件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5.会保养轴径量具(三)理论知识1.轴径的极限尺寸知识2.游标卡尺测量轴径的方法3.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的方法4.轴径量具的保养方法模块三:孔径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孔径(二)相关实践知识1.会阅读孔类零件图2.会熟练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孔径3.会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4.会使用止通规检验孔径5.会使用杠杆百分表测量孔径6.零件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7.会保养孔径量具(三)理论知识1.孔的极限尺寸知识2.内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的方法3.止通规检验零件孔径的方法4.杠杆百分表尺寸的校正5.百分表测量孔径的方法6.孔径量具的保养方法(四)拓展知识1.内径千分尺的校正技术2.杠杆百分表的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模块四:锥度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锥度(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带锥度类零件图2.会使用角度样板、万能角度尺测量锥度3.会用锥度规心着色法测量内外锥4.会正弦规测量锥度5.会编写零件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6.锥度量具的保养技术(三)理论知识1.角度样板的制作方法2.万能角度尺测量锥度的方法3.用锥度规以着色法测量内外锥的方法4.正弦规量锥度的原理与方法5.锥度量具的保养要点(四)拓展知识1.万能角度尺的应用领域介绍2.正弦规的制作项目三零件形位公差的测量 18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会检测零件的形位公差促成目标:1.理解形位公差的含义2.会选择形位公差检测的工、量具3.会正确检测零件的形位公差模块一:直线度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直线度(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零件图直线度符号2.会用真尺与测微仪检测圆柱体、圆锥体表面素线的直线度3.会使用塞尺4.会编写零件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5.会保养直尺与测微仪(三)理论知识1.直线度的含义及应用范围2.测微仪的结构与操作方法3.直尺与塞尺采用透光法组合测量零件线度的原理与方法4.用测微仪测量零件直线度的原理与方法5.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6.角尺与测微仪的维护与保养方法(四)拓展知识机床导轨的直线检测方法模块二:圆度、圆柱度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轴套类零件圆度、圆柱度(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圆度、圆柱度符号2.会选择检测圆度、圆柱度的工量具3.会用千分心按二点法原理检测轴套类零件的圆度、圆柱度4.会用测微仪与V型铁组合按三点法原理检测轴套零件的圆度、圆柱度5.会根据圆度、圆柱度测量值计算圆度、圆柱度误差6.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7.会编写零件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8.对V型铁与测微仪进行维护与保养(三)理论知识1.圆度、圆柱度的含义及应用范围2.二点法检测轴套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圆度、圆柱度的原理与方法3.三点法检测轴套类零件的内外圆度、圆柱度的原理与方法4.圆度、圆柱度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V型铁与测微仪维护与保养的方法(四)拓展知识1.圆度仪检测圆度、圆柱度的原理介绍2.盘类零件的圆度、圆柱度检测方法及仪器介绍模块三:平行度、平面度误差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零件的平等度与平面度(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零件图平行度、平面度符号2.会选择检测平行度、平面度的工量具3.会用检验平台、V型铁与测微仪组合检测轴套类零件的平行与平面度误差4.平行度、平面度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会编写零件圆度、圆柱度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6.会对检验平台、V型铁与测微仪进行维护与保养(三)理论知识1.平行度与平面度的含义及应用范围2.平行度、平面度常用测量工具的选择3.轴套类零件平行度、平面度测量部位4.平行度与平面度检测的原理与方法5.检验平台的的维护现与保养(四)拓展知识盘类零件的平行度、平面度检测方法及仪器介绍模块四:位置度、垂直度误差的测量(一)工作任务1.会阅读零件图位置度与垂直度符号2.会选择检测位置度与垂直度的工量具3.会用检验平台、垂直量具与测微仪组合检测零件的垂直度误差4.会用芯棒、量块、千分尺组合检测零件的位置度误差5.会编写零件位置度与垂直度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6.会对检验平台、测微仪等工量具进行维护与保养(二)理论知识1.位置度与垂直度的含义及应用范围2.位置度与垂直度常用测量工具的选择3.轴套类零件常用见位置度与垂直度的测量原理与方法(三)拓展知识盘类零件的位置度与垂直度检测方法及仪器介绍模块五: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零件的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零件图同轴度、径向跳动与端面跳动符号2.会选择检测同轴度、径向跳动与端面跳动的工量具3.会用V型铁、检验平台、测微仪组合检测轴套类零件的同轴度误差4.会用震摆仪、测微仪组合检测零件的径向跳动与端面跳动误差5.会编写零件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与误差分析报告6.会对检验平台、震摆仪、测微仪等工量具进行维护与保养(三)理论知识1.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的含义及应用范围2.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常用工具的选择3.轴套类零件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震摆仪的维护与保养(四)拓展知识盘类零件的平行度、平面度检测方法及仪器介绍项目四螺纹的测量 6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会测量螺纹促成目标:1.会读懂零件图螺纹的标记2.会用螺纹止通规检测三角螺纹3.会用三针测量法检测三角与梯形螺纹模块一:三角形螺纹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三角形螺纹(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零件图三角形螺纹的标记2.会选择检测螺纹的工量具3.会用止通规检测螺纹4.会用三针测量法检测螺纹5.会用螺纹千分尺检测螺纹6.会对止通规、螺纹千分尺进行维护与保养(三)理论知识1.螺纹标记与规格2.止通规检测螺纹的原理与方法3.用止通规检测螺纹的原理与方法4.用三针测量法检测螺纹的原理与方法5.用螺纹千分尺检测螺纹的方法6.螺纹测量数据的处理7.止通规及螺纹千分尺的维护与保养要求模块二:丝杠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T型螺纹(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零件图T形螺纹的标记2.会选择检测T型螺纹的工量具3.会用三针测量法检测T型螺纹4.会对检验平台、V型铁与测微仪进行维护与保养项目五零件的质量控制 6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会控制制造过程中的零件质量促成目标:1.培养良好的产品质量意识2.会在生产过程中判断工序能力3.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控制图(三)理论知识1.平行度与平面度的含义及应用范围2.平行度、平面度常用测量工具的选择3.轴套类零件平行度、平面度测量部位4.平行度与平面度检测的原理与方法5.检验平台的的维护现与保养(四)拓展知识盘类零件的平行度、平面度检测方法及仪器介绍模块四:位置度、垂直度误差的测量(一)工作任务7.会阅读零件图位置度与垂直度符号8.会选择检测位置度与垂直度的工量具9.会用检验平台、垂直量具与测微仪组合检测零件的垂直度误差10.会用芯棒、量块、千分尺组合检测零件的位置度误差11.会编写零件位置度与垂直度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12.会对检验平台、测微仪等工量具进行维护与保养(二)理论知识4.位置度与垂直度的含义及应用范围5.位置度与垂直度常用测量工具的选择6.轴套类零件常用见位置度与垂直度的测量原理与方法(三)盘类零件的位置度与垂直度检测方法及仪器介绍摸块五: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的测量(四)工作任务回测量零件的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五)实践知识7.会阅读零件图同轴度、径向跳动与端面跳动符号8.会选择检测同轴度、径向跳动与端面跳动的工量具9.会用V型铁、检验平台、测微仪组合检测轴套类零件的同轴度误差10.会用震摆仪、测微仪组合检测零件的径向跳动与端面跳动误差11.会编写零件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与误差分析报告12.会对检验平台、震摆仪、测微仪等工量具进行维护与保养(三)理论知识1.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的含义及应用范围2.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常用工具的选择3.轴套类零件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震摆仪的维护与保养(四)拓展知识盘类零件的同轴度、径向跳动与端面跳动的检测方法介绍项目四螺纹的测量 6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会测量螺纹促成目标:1.会读懂零件图螺纹的标记2.会用螺纹止通规检测三角螺纹3.会用三针测量法检测三角与梯形螺纹模块一:三角形螺纹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三角形螺纹(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零件图三角形螺纹的标记2.会选择检测螺纹的工量具3.会用止通规检螺纹4.会用三针测量法检测螺纹5.会用螺纹千分尺检测螺纹6.会对止通规、螺纹千分尺进行维护与保养(三)理论知识1.螺纹标记与规格2.止通规检测螺纹的原理与方法3.用三测量法检测螺纹的原理与方法4.会用螺纹千分尺检测螺纹的方法5.螺纹测量数据的处理6.止通规及螺纹千分尺的维护与保养要求模块二:丝杠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T型螺纹(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零件图T形螺纹标记2.会选择检测T型螺纹的工量具3.会用三针测量法检测T型螺纹4.会对T型螺纹检测工具进行维护与保养(三)理论知识1.T型螺纹标记与规格2.用三针测试法检测T型螺纹的原理与方法3.T型螺纹检测数据的处理4.工量具的维护与保养要求项目五零件的质量控制 6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会控制制造过程中的零件质量促成目标:1.培养良好的产品质量意识2.会在生产过程中判断工序能力3.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控制图模块一:工序能力的判断(一)工作任务会判断工序的能力(二)实践知识1.会收集生产过程中零件的测量数据2.会计算零件的标准偏差3.会计算工序能力指数4.会判断工序能力大小(三)理论知识1.生产过程中零件尺寸数据的收集方法2.标准偏差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3.工序能力的基本概念及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4.工序能力的判断方法(四)拓展知识加工过程中工序能力指数的措施模块二:控制图的使用(一)工作任务会使用控制图(二)实践知识1.能理解控制图2.会在控制图上标记零件的测量数据3.会看懂生产过程控制图4.会根据控制图上的标记判断工序质量的稳定性5.练就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意识及专注精神(三)理论知识1.控制图的概念及生产过程中的作用2.控制图的绘制方法3.控制图的六类缺陷及观察方法4.控制图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5.使用控制图对职员的高质量意识与工作专注的要求(四)拓展知识零件生产过程不稳定的解决措施项目六零件质量的综合检测 8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会独立检测零件的质量促成目标:1.会正确阅读零件图2.会正确选择测量工、量具3.会独立正确测量各类零件模块一:零件的综合检测(一)工作任务会独立检测零件(二)实践知识1.能正确阅读零件图2.会独立正确选择检测工、量具3.会独立检测轴套类零件并撰写测量报告4.会独立检测盘类零件并撰写测量报告5.会独立检测简单箱体类零件并撰写测量报告※6.培养独立开展测量工作的能力(三)理论知识1.测量工、量具的总结、归纳2.测量报告的书写格式总结3.轴套类零件测量要素4.盘类零件测量要素5.箱体类零件测量要素6.独立开展测量工作的步骤项目七精密测量仪器的了解 5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了解现代制造业先进的测量仪器促成目标:1.了解现代制造业先进测量仪器的发展现状2.了解各类测量仪器的基本用途模块一:现代精密测量仪器了解(一)工作任务了解现代精密测量仪器(二)实践知识1.能了解各类精密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运用领域2.能了解种类硬度计的运用领域3.能了解精密工具显微镜的运用领域]4.能了解轮廓投影仪的御用领域5.能了解三坐标测量仪的运用领域6.培养对现代测量技术的浓厚兴趣(三)理论知识1.精密表面粗糙读仪的工作原理及运用领域2.各类硬度计的工作原理及运用领域3.精密工具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与运用领域4.轮廓投影仪的工作原理运用领域5.三坐标测量仪的工作原理与运用(四)拓展知识未来超精密加工的检测技术发展趋势八、教学条件与建议1.能容纳48名学生的品质管理实验室一个,小组项目合作式课桌排布备注:带※的测量仪器主要用于精密零件的测量,可据地方制造业技术程度及学校实际状况购买九、教学方法本课程标准涵盖了数控加工中各类零件的测量技术,在具体教学时,可以根据各地方制造业实际情况做选择性学习,其中数控车岗位重点掌握轴套类零件的尺寸与形位公差检测,数控铣或加工中心侧重于盘类、箱体类零件的尺寸与形位公差检测,电火花等特种加工侧重与特种形状零件的尺寸与形位公差检测,各校根据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模块展开教学工作。

机械加工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车工)专业、机械加工技术(钳工)专业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车工)专业、机械加工技术(钳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掌握机械测量的相关知识和初步技能,能根据工程需要正确选用量具与测量方法,具备检测分析机械零件加工质量的初步能力。

三、参考学时60学时四、学分4学分五、课程目标1.掌握有关机械测量技术的基础常识;2.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3.会分析一般的测量误差;4.能正确选用与维护常用量具量仪;5.能根据工程要求,胜任一般机械产品的检测工作;6.培养学生质量及质量控制的意识;7.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动手实践、实验的能力;8.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严峻作风和钻研探索的精神;9.具备对一般机械产品加工质量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建议的初步能力。

六、设计思路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线,本课程按项目教学课程设计。

力图使每个项目都与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各教学项目的内容包括:项目简介、相关知识、操作训练、知识拓展和思考与练习等。

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与训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七、课程内容纲要项目一技术测量基本知识1.掌握机械测量的基本概念;2.理解机械测量技术的常用名词、术语及定义;3.熟悉常用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方法;4.了解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的分类;5.理解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项目二长度测量任务1:外径测量1.掌握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的外径尺寸。

任务2:长度测量一、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尺寸1.掌握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尺寸。

二、用立式光学计测量零件高度1.了解使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尺寸的基本方法;2.学会用相对测量法测量零件长度尺寸。

三、用测长仪测量零件内径1.了解使用万能测长仪测量外尺寸的方法;2.学会操作测长仪测量零件内径尺寸。

《机械零部件测绘》课程标准

《机械零部件测绘》课程标准

《机械零部件测绘》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技术实践课,集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为一体,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读图、测绘、查阅机械手册及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解决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和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经过反复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本课程为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2、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关系: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机械基础》、《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等,是《机加工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1、教学理念: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利用行动导向教学,采用任务引领、项目教学等多种方式,通过具体工作情境的学习,形成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即学习即是工作。

2、设计思路:秉持“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教育理念。

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综合素质提升为核心,以行动导向为主要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职业素养。

该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教学设计:以典型零件为线索来进行设计,在课程设计中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一体化实训基地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技术测量工具、拆卸工具等;具有查阅使用《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等手册的能力;具有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构思的初步能力;具有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机械零部件质量检测培训资料

机械零部件质量检测培训资料

机械零部件质量检测培训资料1. 引言机械零部件质量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质检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还能减少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损失和成本。

本培训资料将介绍机械零部件质量检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帮助培训参与者提高质检技能和工作效率。

2. 机械零部件质量检测基础知识2.1 机械零部件质量检测的重要性机械零部件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达到设计要求的关键步骤。

不合格的零部件可能导致产品失效、安全隐患或流程中断。

质检的目标是识别和排除不合格品,确保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2.2 机械零部件质量检测的目标机械零部件质量检测的目标是保证产品质量,以确保零部件满足设计和制造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零部件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零部件的物理性能,如强度、硬度等•表面质量,如光洁度、表面平整度等•零部件组装和连接的可靠性•零部件的材料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2.3 机械零部件质量检测的方法和工具机械零部件质量检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视觉检测:通过目视或显微镜观察零部件表面缺陷、尺寸误差等。

•计量检测:使用测量仪器,如卡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进行尺寸测量。

•材料性能检测:使用硬度计、拉力试验机等进行材料的硬度、强度等测试。

•表面检测:使用平板仪、测高仪、表面粗糙度仪等进行表面质量检测。

3. 机械零部件质量检测的步骤3.1 质检计划制定质检计划是质检工作的指导文件,包括质检的时间、地点、质检依据和标准等内容。

制定质检计划时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特点、质检目标和质检资源等因素。

3.2 零部件接收和检查在接收到零部件后,首先需要进行外观检查,确认零部件是否完整,并检查表面是否有明显缺陷。

接着需要进行尺寸检查,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各个关键尺寸,比较测量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判断。

3.3 物理性能测试在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前,需要确定零部件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例如,对于材料硬度测试,可以选择使用硬度计进行测定。

零件机械加工 零件质量检测教案规范3

零件机械加工 零件质量检测教案规范3

单元六机械零件质量检测与评价教案任务三 零件表面粗糙度检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教具及课前准备:教学资源库资源(图片、实训报告单等)、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1表面粗糙度1.表面粗糙度:实际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2.表面粗糙度与形状误差的区别形状误差:宏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微观几何形状误差2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2.1高度特性参数——主参数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被测实际轮廓上各点至基准线的距离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a ≈∑=ni i y n 11特点;能客观反映实际表面。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Rz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实际轮廓上五个最大轮廓峰高平均值与五个最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Rz = +特点:测量、计算方便,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方面不如Ra 全面。

3. 轮廓最大高度Ry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实际轮廓的峰顶线至谷 低线之间的距离。

特点:测量方便,所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更不全面。

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表面,Ra 的最大允许值为3.2µm∑=5151i pi y ∑=5151i vi y表面粗糙度标注示例4表面粗糙度参数、加工方法和应用举例表面微观特征Ra /μmRz /μm加工方法应用举例粗糙表面微见刀痕20 80粗车、粗铣、粗刨、钻、毛锉、锯断等粗加工非配合表面。

如轴端面、倒角、钻孔、齿轮皮带轮侧面、键槽底面、垫圈接触面及不重要的安装支承面。

半光表面可见加工痕迹10 40车、铣、刨、镗、钻、粗绞等半精加工表面。

如轴上不安装轴承、齿轮等处的非配合表面,轴和孔的退刀槽、衬套、端盖、螺栓、螺母、齿顶圆、花键微见加工痕迹5 20车、铣、刨、镗、磨、拉、粗刮等半精加工表面。

箱体、支架、套筒、非传动用梯形螺纹等及与其它零件结合而无配合要求的表面。

看不清加工痕迹2.5 10车、铣、刨、镗、磨、拉、刮、铣齿、滚压接近精加工表面。

箱体上安装轴承的孔和定位销的压入孔表面及齿轮齿条、传动螺纹、键槽、皮带轮槽的工作面、花键结合面等。

机械产品质量检测标准

机械产品质量检测标准

机械产品质量检测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进步,机械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机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安全和经济利益,因此,制定机械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机械产品的设计要求、结构合理性、使用寿命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论述机械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

一、机械产品的设计要求机械产品的设计是机械工程的基础,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对机械产品的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在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可靠性、可操作性、安全性等因素,并结合使用环境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机械产品设计符合相关的标准。

二、机械产品的结构合理性机械产品的结构合理性是指产品的结构设计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并且是否经过科学的计算和分析。

在机械产品的质量检测中,需要对产品的结构进行检测,确保其满足相关的机械原理、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要求,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三、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是指产品在规定使用条件下的使用年限或使用次数。

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对于用户来说也是非常关注的。

在机械产品的质量检测中,可以通过加速寿命试验、可靠性试验和故障分析等方法来评估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

四、机械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机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腐蚀性介质等。

机械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是指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正常工作能力和使用寿命。

在机械产品的质量检测中,需要对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保产品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使用环境。

总结:机械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是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产品的设计要求、结构合理性、使用寿命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质量检测,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可靠性,并且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然而,在实际的质量检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机械产品类型和使用条件,细化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测试方法,以确保质量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数控《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标准

数控《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标准

《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编码:101005课程类型:专业技能模块适用专业:数控技术负责人:王丽梅编制单位:机械工程学院1.课程性质1.1课程定位《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对数控技术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岗位实际任务、融合教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

《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的作用是支撑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主要就业岗位上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一是掌握工艺、质检、操作等岗位工作中必备的零件质量检测方面的专业能力;二是遵守职业操作规范、检量具使用方法、数据判断分析的方法能力;三是养成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四是灌输产品质量意识,强化责任心意识,使这种意识服务于各岗位。

1.2 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1.2.1 课程的设计理念本课程标准以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的“技术测量”项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做学一体化。

按照标准及测量基本技能的训练、常用测量工具与仪器的使用、实际工具中标准件及常用件等具体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使学生掌握各项检测技能的操作要领。

1.2.2 课程的设计思路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产品减速器为载体,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标准的使用、器具的结构及原理,在此基础上掌握检测典型零件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1.2.3 职业面向机床操作、工艺、质检、生产准备。

1.2.4 职业拓展生产技术准备、机加工检验、工艺、调度、设备管理工作。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企业生产一线所必须的机械零件的几何量公差制度知识、最新国家标准及测量技能,能完成典型零件的质量检测工作任务,具备初步的机械产品精度设计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零件品质检测》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该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与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从事机械工程的技术人员应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两大部分。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测量技术”属计量学范畴。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课、作业、检测等教学环节,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为正确地理解和绘制设计图样及正确地表达设计思想打下基础,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清楚关于互换性、公差、精密测量及其误差处理等方面的术语及定义;2.了解相关公差标准的内容及特点、标注代号;3.熟悉典型几何量的精密测量方法及量器具使用;二.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1)方法能力培养目标1.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2.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的概念。

4.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

5.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

6.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

(2)专业能力培养目标1.能掌握有关尺寸公差配合制度、国家标准。

2.能标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3.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径外分尺、内径百分表等通用量具测量几何量误差。

4.能使用螺纹千分尺、三针法、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等测量螺纹中径、螺距、牙型角和综合检验5.能使用百分表、平板、角尺、偏摆仪、V型铁、厚薄规等测量平行度、垂直度、圆跳动、同轴度等形位误差6.能使用公法线千分尺、齿圈径向跳动仪、万能测齿仪等测量齿轮的误差项目7.能使用光学式坐标测量仪精密测量几何量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8.能设计简单的光滑极限量规和位置量规(3)社会能力培养目标独立工作的技能、体格发展、言语发展及学业能力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机械专业第四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与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和机械设计等课程有密切的关系。

它以互换性内容为主线,围绕零部件的制造误差和公差及其关系,包括尺寸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技术测量等几部分,研究零件的设计、制造精度与测量方法。

懂得这些基本知识,能够为后续学习相关专业课、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模块一长度尺寸公差配合及检测计划课时:10(理论教学:6实训教学:4)教学目标:1.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2.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常用术语;3.学习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结构、读数原理、使用方法、校队零位方法;教学内容:1.互换性的概念和作用2.零件的加工误差、公差和检测3.计量标准4.公差与配合的常用术语5.能力拓展测量技术及应用实训1:外圆和长度检测模块二:圆轴尺寸公差配合及检测计划课时:8(理论教学:4实训教学:4)教学目标:1.掌握配合制的相关知识,2.掌握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及其查表方法;3.了解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

4.掌握内径百分表和机械比较仪的使用。

5.掌握光滑极限量规设计的技能。

教学内容:1.尺寸的公差与配合2.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3.配合制4.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未注公差)5.公差与配合的选用6.光滑极限量规7.光滑环规的检测8.内孔及中心高测量模块三:形位公差及检测计划课时:8(理论教学:4实训教学:4)教学目标:1.掌握形位公差的项目;2.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形位公差的选择3.掌握形位误差的测量方法,能正确使用指示表、平板、角尺、偏摆仪、V型铁、厚薄规、半径规等量具和量仪。

教学内容:1.形位公差有关基本概念2.形状公差与公差带3.位置公差4.形位公差的选择5.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6.形位误差测量模块四:表面粗糙度及检测计划课时:4(理论教学:2实训教学:2)教学目标: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主要术语;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及选择;3.掌握(利用粗糙度标准样板)目测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技能;4.掌握双管显微镜和电动轮廓仪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表面粗糙度相关知识2.实训: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模块五:键的公差配合及检测计划课时:2(理论教学:1实训教学:1)教学目标:1.掌握平键公差基准制2.掌握花键公差与标注3.了解键的基本知识、评定与检测方法教学内容:1.单键联接2.花键联接3.轴和轮毂键槽及公差4.实训:花键的单项检测及综合检测项目六:螺纹的公差配合及检测计划课时:4(理论教学:2实训教学:2)教学目标:1.掌握普通螺纹的基本几何参数及其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2.掌握普通螺纹的合格性判断及其公差与配合3.能用螺纹千分尺、三针、螺纹量规测量螺纹中径、牙型角、螺距等教学内容:1.普通螺纹及公差2.螺纹千分尺使用方法3.三针测量方法4.螺纹量规的使用方法5.实训1:螺纹中径测量(螺纹千分尺、三针量法)实训2: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基本几何参数模块七:滚动轴承的公差配合及检测计划课时:4(理论教学:2实训教学:2)教学目标:1.掌握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标准2.掌握轴承标准3.能测量轴颈与箱体孔的尺寸、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教学内容:1.轴承2.轴颈与箱体孔要求模块八: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精度及检测计划课时:4(理论教学:2实训教学:2)教学目标:1.了解齿轮的四个基本要求;2.理解三个公差组;3.掌握齿轮与齿轮副的对应要求与标注以及公差组的组合原则教学内容: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2.渐开线圆柱齿轮相关参数测量五.教材的选用使用教材:《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李新德编中国商业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公差与配合技术手册》方昆凡等编北京出版社2.《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姜明德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黄云清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六.教授要求教学方法:参观、演示、讲授、讨论1.课堂讲授: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课堂讲授、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方法,将几种教学方法穿插进行,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要求。

2.作业:多采用笔头作业、适当采用习题课集体批。

3.实验环境:利用技术测量实验室的各种量具、量仪,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

4.能力培养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选用公差数值、查阅公差配合表、标注公差数值和使用一般量具的能力。

5.先修和并行课程: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专业教师、机械加工中心、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八.考核方法与考试题型(一)考核方法建立了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分模块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每个课程模块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及学习态度,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操作、制作作品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

课堂教学部分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课堂提问、课外作业、期中测验、课外辅导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考核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30%,实训考核占40%,创新活动占10%。

实训教学部分根据学生实训过程中劳动态度、检测零件的质量、笔试和实习报告等内容评定实习成绩。

实验教学部分根据学生实验过程中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等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二)考试题型试卷:(闭卷)概念20%应用80%九.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课程的重点:1.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检测:公差配合的选用,相关标准;2.形位公差及其检测: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标注及检测,公差原则。

3.表面粗糙度及检测: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及标注。

2.课程的难点:1.公差配合的选用;2.形位公差公差带形状、方向和位置的确定;最小条件;公差原则。

3.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

3.解决办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突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主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验、实训教学,创造真实的加工、使用、检测氛围,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相辅相成。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教具、挂图等工具,并使用动画等手段,将“形位公差的公差带”等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立体化;通过学生自行对实验进行分析、设计,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开设综合测量项目,组织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块化进行递进实施,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测量器具及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