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教材)色彩设计基础(郑筱莹)
设计基础微课版教案徐丹课题4色彩
设计基础微课版教案徐丹课题4 色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设计基础》第四章,主题为“色彩”。
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的搭配技巧、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的基本理论,包括色相、明度、饱和度等概念。
2. 学会色彩的搭配技巧,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3. 掌握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搭配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色彩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及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彩色笔、色卡、设计案例。
学具:画纸、彩铅、水粉、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色彩的基本理论,包括色相、明度、饱和度等概念。
(2)讲解色彩搭配技巧,如对比色、邻近色、类似色等。
3. 实践操作(15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理论,自由搭配色彩,完成一幅色彩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搭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一组成功的设计案例,讲解其中色彩的应用方法。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个设计小作业,要求运用色彩搭配技巧。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2)拓展延伸:介绍一些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色彩基本理论色相明度饱和度2. 色彩搭配技巧对比色邻近色类似色3. 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为主题,完成一幅色彩搭配练习。
2. 答案:(1)色相:绿色、粉色、黄色、蓝色等。
(2)搭配技巧:使用邻近色、类似色,使画面和谐统一。
(3)设计元素:花朵、绿叶、小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例题分析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搭配技巧。
《产品色彩设计》第一部分色彩设计基础理解与创造
2023-10-29CATALOGUE目录•色彩科学•色彩基础•色彩创造•色彩应用01色彩科学色彩物理学光的性质01色彩物理学涉及光的波长、频率和振幅等物理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我们感知到的颜色。
颜色的命名02基于物理学的颜色命名,如红色、蓝色、黄色等,通常由国际色彩标准化组织(如RGB)进行定义。
色彩混合03色彩混合涉及到加色混合和减色混合两种方法,其中加色混合是通过将不同颜色的光叠加来产生新的颜色,而减色混合是通过过滤掉一部分光来产生颜色。
色彩的记忆研究表明,人们对不同颜色的记忆程度存在差异,例如红色和黄色通常更容易被人们记住。
色彩的情感不同的颜色可以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例如红色通常被视为热情、活力的象征,而蓝色则被视为冷静、平和的象征。
色彩与文化不同的文化对颜色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白色通常被视为纯洁和优雅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中,白色则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
色彩心理学色彩美学涉及到如何将不同的颜色搭配在一起以产生美的效果,例如在设计中使用对比色或类似色来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
色彩美学色彩的搭配色彩调和是指将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以产生和谐、舒适的效果,例如通过调整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来实现调和。
色彩的调和色彩平衡是指在整个设计中的颜色分布和组合应该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以避免给人们带来过于沉重或轻浮的感觉。
色彩的平衡02色彩基础基础色彩理论物体色物体表面反射或吸收的光线决定了其颜色,物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相互作用,形成了色彩设计的基础。
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会对物体的色彩产生影响,环境色的反射和物体色的吸收相互作用,形成了色彩的对比和和谐。
光源色光源的颜色决定了被照射物体的色彩,不同光源下的物体颜色会有所变化。
色彩对比通过明暗、冷暖、饱和度等属性的变化,形成色彩的对比效果,对比强烈的色彩能够吸引注意力,突出主题。
色彩和谐通过色彩的相似性、互补性等关系,形成色彩的和谐效果,和谐的颜色搭配能够给人舒适、愉悦的感觉。
设计基础微课版教案徐丹课题4色彩(1)
设计基础微课版教案徐丹课题4 色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设计基础》第四章“色彩”,具体内容包括:色彩基本理论、色彩搭配原则、色彩的情感表达以及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的基本理论,掌握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 学会色彩搭配的原则,能够运用色彩搭配技巧进行设计创作。
3. 掌握色彩的情感表达,能够运用色彩传达设计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搭配原则、色彩的情感表达。
难点:色彩搭配技巧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色彩搭配案例、设计作品。
学具:彩笔、画纸、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 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具有强烈色彩对比的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色彩基本理论:介绍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
(2)色彩搭配原则:讲解对比色、互补色、类似色等搭配方法。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主题(如喜悦、悲伤、宁静等),运用色彩搭配技巧,创作一幅表达主题情感的海报。
(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讲解作品中色彩搭配的优点和不足。
4. 例题讲解:以一个实际设计案例为例,分析其色彩搭配技巧和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为指定主题进行色彩搭配设计。
六、板书设计1. 色彩基本理论:色相、明度、纯度。
2. 色彩搭配原则:对比色、互补色、类似色。
3. 色彩情感表达:喜悦、悲伤、宁静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的校园”为主题,运用色彩搭配技巧,创作一幅表达春天氛围的插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色彩搭配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审美能力和色彩运用技巧。
同时,关注国内外设计趋势,了解色彩在设计领域的最新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延伸的深度一、实践环节1. 分组:根据学生人数,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创作过程中。
【教学教案】《设计基础Ⅲ》课程设计教案
【教学教案】《设计基础Ⅲ》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设计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设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实践运用和设计中的色彩选择。
2.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搭配原则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色彩样本、设计案例图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粉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色彩设计案例,引起学生对色彩设计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1)展示案例:服装、家居、广告等领域的色彩设计作品。
(2)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案例中色彩设计的感受。
2. 知识讲解:(1)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色彩搭配原则:互补色、邻近色、类似色、三角配色等。
(3)色彩设计的黄金法则:603010法则。
3. 实践操作:(1)发放色彩样本,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练习。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搭配心得。
4. 例题讲解:(1)以实际设计案例为例,讲解色彩搭配的应用。
(2)分析案例中的色彩设计原理。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色彩搭配原则,为指定主题进行设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色彩设计,提高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理论色相、明度、纯度2. 色彩搭配原则互补色、邻近色、类似色、三角配色3. 色彩设计的黄金法则603010法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所学色彩搭配原则,为指定主题进行设计。
2. 答案:(1)设计作品需符合主题,色彩搭配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关注学生对色彩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难点和困惑。
设计基础(色彩设计) PPT课件
对比双方混入白色后纯度会降低,明度会提高,色相个性变弱,色彩 效果趋向调和。
3 增加黑、白、灰色调和法:
黑、白、灰属无彩色体系,它们和任何色相都是协调的,画面中增加 其成分,即可丰富色彩效果,并使色彩调和。
4 增加金、银色调和法:
金、银色是光泽色,又称为中性色,它们能同任何色相调和。
设计基础教学PPT
2. 装饰色彩的设计技法
(1) 空间混合法。 一个物体在视网膜投影的大小,除了取决于物体自身 的大小外,还取决于物体与眼睛的空间距离。
(2)色彩推移法。 色彩推移法分为明度推移、纯度推移和互补色推移等。
(3)色彩透叠法。 在色彩的调合规律中,两种色彩相叠产生第三种色彩, 如红加蓝可透叠出第三种色彩,即紫色。这种紫色就 是透叠色彩,透叠色给人一种变幻莫测的视觉效果。
设计基础教学PPT
第三节 色彩心理与色调处理
一、 色彩心理需求
1 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 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 心理联想。暖色: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色后,马 上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像,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 冷色:见到蓝、蓝紫、蓝绿等色后,则很容易联想到太空、冰雪、 海洋等物像,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
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较时,会感觉不太鲜艳, 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艳,这种色彩的对比便 称为纯度对比。
设计基础教学PPT
4.冷暖对比
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 称为冷暖对比。
5.补色对比
当我们凝视一块红色,然后把目光迅速移到一张白纸上,我 们就会发现相同形状的一块绿色虚像出现,这种虚像称为 “补色残像”。
《服装设计基础》--色彩基础
《服装设计基础》--色彩基础第一篇:《服装设计基础》--色彩基础第4章第1节《色彩基础》开场: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00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色彩基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5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第一方面的教材分析(我把它分为5个方块)1、说教材:(第1个方块是)《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是讲授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服装配色的原理和方法,训练学生服装绘画基础和服装画的表现技能,通过造型训练,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为他们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未来职业转换奠定基础。
本节选自中职教育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杨树彬、于国瑞主编的《服装设计基础》,第四章第一节:《色彩基础》。
服装色彩的基础是以色彩的基础理论为依据并指导实践设计的。
学好色彩基础,是为以后的服装设计提供依据,也为以后服装设计的色彩搭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第2个方块是)(有3个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色彩的三要素。
2、掌握色的对比调和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积极、自信、自主的学习作风和学生大胆创新的设计意识。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将来职业转换奠定基础。
3、课时安排:(第3个方块是)我把第4章内容划分为6课时,因为色彩基础知识是整个单元的基础,所以第一节我安排用2个课时来教学。
今天我说课的课时为1课时。
4、学情分析:(第4个方块是)学生已经用色彩进行过绘画创作,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我将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的接受新知识。
掌握和了解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发挥色彩在服装设计领域上的作用,可以说了解色彩基础知识,是我们打开设计大门的一把钥匙。
可以为服装设计添姿增彩。
5、教学重难点:(第5个方块是)重点(是):。
了解色彩的三要素难点:色彩的对比二、第2个方面是教法学法指导教法:为了让教法更贴进学生,让学生更贴进实践,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开拓学生新的思维。
2.1色彩基础(色彩设计)ppt课件
15级计算机班 应用班 实用美术基础 教学PPT
2.1色彩基础 色彩设计基础
PPT 制作:潘飞宏
2017年2月
2
02
3
【课前导读】
色彩是美术设计作品中最活跃的视觉元素;构图是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 行有机的排列组合,这种排列方式在平面设计中称为版式设计,二者是现代
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表现形式。
色会比较暗淡。 比较RGB与CMYK的转换:(图2-1-7)
图2-1-7
16
【 2.1 色彩基础 】
四、色彩的种类与关系
1.间色
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红+黄=橙,蓝+黄=绿,等量相 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
2.复色
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 称之为“ 复色”。橙+绿=黄灰,橙+紫=红灰, 绿+紫=蓝灰,等量相加得出标准复色;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纯度 不同的复色。
【学习要点】 色彩基础 / 色彩心理与视觉特征 / 色彩设计与应用
版式设计的形式与原理 / 版式设计与应用
4
目录
❖ 色彩设计基础
▪ 第一节 色彩设计基础概述 ▪ 第二节 色彩对比与调和设计的方法 ▪ 第三节 色彩心理与色调处理
本课程教学定位于在对色彩设计范围内的构成要素——色彩设计原理、色彩设计要求、色 彩视知觉、色彩对比、色彩调和等教学内容,通过了解色彩规律、培养色彩感觉,以及对色彩 的应用和创新能力。采用先进的色彩表达介质传递色彩信息,特别是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辅 导色彩构成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色彩构成中的相关理论知识,为以后在专业设计中的色彩 配色打下基础。
《色彩基础》课程标准
《色彩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色彩基础/Coloration Base课程编号:1303070143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学时/学分:46/2.5实验(创作、制作、上机)学时/学分:30审定人:开课部门: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课程性质:该课程是艺术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也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对色彩基础知识、视觉效果、视觉心理象征、构成基本手法的授课,以及带领学生进行色彩构成方面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对的产品设计中色彩的搭配、用途、规律以及色彩心理与象征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视野,掌握与之相关的基本技巧。
二、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1、三原色2、间色3、复色4、色彩的三要素5、孟塞尔色相环第二章色彩的视觉效果1、色彩2、色域3、色调4、色彩的量化第三章色彩的视觉心理与象征1、色彩的冷与暖2、色彩的轻与重3、色彩的软与硬4、色彩的前与后5、色彩的大与小6、色彩的华丽与质朴7、色彩的活泼与庄重8、色彩的兴奋与沉静第四章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1、以色彩对比为主的构成方法2、以色彩调和为主的构成方法3、色彩的其他构成方法第五章色彩构成的综合训练1、大调和小对比2、大对比小调和3、换色训练4、换调训练5、打散重构6、电脑分形7、全色相秩序构成8、超然构成实验教学内容:理解色彩原理,训练创意思维,掌握正确的色彩规律;掌握色彩的视觉心理与象征意义,具体要求如下:1.色彩空间混合训练:训练学生从自然色彩中进行概括、提炼、归纳的能力,增强产品设计的色彩表现力。
2.色彩的调和与对比训练:进行邻近色、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调和练习,训练学生掌握色彩与形态变化规律的能力。
3.色彩的换调与换色训练:对同一图案进行不同色调的练习,同时注意结合色彩的视觉心理与象征意义,训练学生掌握色彩心理属性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1.掌握产品设计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搭配能力。
《产品色彩设计》第一部分:色彩设计基础:理解与创造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色彩基础 • 色彩心理学 • 色彩的运用 • 色彩的搭配与调和 • 实践与应用
01
色彩基础
色彩的原理
01
色彩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物体反射或发射出来
的光线在人眼中产生的视觉效果。
02
色彩的感知需要光线,人眼中有三种类型的锥状细胞
03
色彩的运用
产品设计的色彩原则
统一性原则
确保产品色彩的一致性 ,使产品在视觉上更加
协调和整体。
对比性原则
通过色彩对比,突出产 品的重点和层次,增强
视觉冲击力。
情感表达原则
利用色彩的情感属性, 传达产品的情感和氛围
。
品牌一致性原则
确保产品色彩与品牌形 象和定位相符合,强化
品牌识别度。
色彩在产品中的应用
(视锥细胞)可以感知色彩,分别是受到物体表面特性的影响,例如反射、
吸收和散射等。
色彩的分类
无彩色系
黑、白、灰等没有色相的颜色 。
有彩色系
红、橙、黄、绿、青、蓝、紫 等具有明确色相的颜色。
冷色系
蓝、绿等偏冷的颜色,给人以 宁静、清新的感觉。
暖色系
红、橙等偏暖的颜色,给人以 热烈、活力的感觉。
色彩的平衡与层次
平衡
利用色彩的对称、均衡等手法,使画 面稳定、和谐。
层次
通过色彩的深浅、明暗等变化,表现 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色彩的统一与变化
统一
保持色彩的一致性,使画面风格统一、和谐。
变化
通过色彩的突变、渐变等手法,打破单调,增加视觉趣味性。
05
实践与应用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设计配色基础
阅读感受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设计配色基础》读后感
色彩,这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无尽奥秘的元素,一直为设计师所钟爱。在众多 与色彩相关的书籍中,《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设计配色基础》以其独特的魅力 和深度,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眼球。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揭示了色彩背后的科学奥秘, 更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图例,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找到了配色的灵感。
这本书的内容看似浅显,实则深沉。它没有陷入复杂的理论,而是从实际应 用出发,为我们展示了色彩的无限可能。每一种颜色,无论灰色、黑色,还是其 他各种颜色,都有其冷暖之分,阴影也有冷暖之别。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奇妙, 也让我们在设计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思考。暖色与冷色,可以产生两极的情感, 从积极的健康到消极的冷漠,都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阐述了色彩在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它提醒我们,在设 计过程中,选择正确的色彩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色彩能够直接影响观众的情感反 应和认知。
“不要只依赖直觉来选择颜色。了解色彩理论,熟悉各种颜色及其可能的含 义,将使你的设计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虽然直觉和创造力在设计中是宝贵的,但了解色 彩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同样重要。只有当你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你才能更准确地 使用色彩来表达你的意图和传达信息。
“在设计中,对比是一种强大的工具。通过巧妙地运用对比,你可以使你的 设计更加引人注目、易于阅读,并引导观众的视线。”
对比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可以使设计更具层次感和动态感,使 作品更加吸引人。Ralph强调了对比在设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供了如何在 实践中运用对比的实用建议。
“当使用色彩来传达某种情绪或信息时,一定要确保你的选择与你的意图相 一致。”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它不 仅涵盖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如色轮、色调、饱和度等,还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 分析,展示了如何运用色彩来增强设计的视觉效果和传达信息。
【教学优质教案】《设计基础Ⅲ》课程设计优质教案
【教学优质教案】《设计基础Ⅲ》课程设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设计基础Ⅲ》教材第五章——色彩理论与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深入理解,色彩搭配原则,以及色彩在视觉设计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三要素基本概念及其在设计和艺术中应用。
2. 培养学生对色彩搭配敏感度,提高其设计作品美观度。
3.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理论,创作出具有高度视觉冲击力设计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色彩搭配原则在实际设计中应用。
重点:色彩三要素理解及其在设计中重要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色彩样本、设计实例。
2. 学具:彩笔、画纸、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 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5分钟):展示一组色彩搭配优秀设计作品,让学生感受色彩在设计中重要作用。
2. 理论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色彩三要素,以及色彩搭配原则。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实例,分析色彩在设计作品中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简单色彩搭配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2. 色彩搭配原则:对比、互补、邻近等3. 设计实例分析:色彩在设计中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理论,为某品牌设计一张海报。
2. 答案要求:色彩搭配合理,具有视觉冲击力,体现品牌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色彩理论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设计中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优秀设计师作品,学习他们色彩运用技巧,不断提高自己设计水平。
通过本节课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色彩理论,提高自己设计审美,创作出更具视觉冲击力作品。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与拓展,不断提升自己设计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色彩搭配原则在实际设计中应用二、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环节三、作业设计中实践操作一、色彩搭配原则在实际设计中应用1. 对比搭配:在设计中,通过对比色相、明度、纯度等,使画面产生强烈视觉冲击力。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203601/16203702课程名称:色彩基础英文名称:The Basis of Color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学时:16/32学分:1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全院本科专业(美术、艺术设计类除外)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全院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通识选修课程,色彩基础知识是学生用色彩表达事物、生活及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色彩的现实价值,增强艺术修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审自身的美意识。
课程教学内容有三部分:一、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二、掌握运用色彩的调色方法;三、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式从色彩学的基本原理走向色彩设计应用原理,以静物、景物等物象为教学训练媒介,采用写生、设计等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指导思想有别于传统的绘画色彩教学,侧重于理性的色彩观念,强调对色彩应用的主观能动性,突出色彩的情感联想、象征意义。
Course description:This course is a hospital-wide teaching plans for undergraduates of General elective courses, basic knowledge of color is the student of color expression,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life and emotions. Courses students apply from the color and aesthetic functions, the color value, enhance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so as to further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beauty.Curriculum has three parts: first, understand the basic terminology of color basics, second, the master method of color tinting; three, learn to use color to express emotions. Teaching methods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lor design principles of color science, images for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dia such as still lifes, landscapes, sketches, design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Ideology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painting color, colors focused on rational concept, emphasizes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 initiative, highlights the emotional associations, symbolic meaning.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文学与艺术模块中的公共选修课,属于艺术技能实践课程。
设计色彩教案课件
设计色彩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色彩基础1.1 色彩的概念介绍色彩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1.2 色彩的分类介绍原色、次色和补色解释色彩混合的原理1.3 色彩的感知讨论色彩的视觉效应解释色彩的心理学和情感影响第二章:色彩的选择与应用2.1 色彩的选择介绍色彩选择的重要性和方法解释如何选择适合项目的色彩2.2 色彩的应用介绍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领域解释如何使用色彩增强视觉效果和传达信息第三章:色彩搭配与组合3.1 色彩搭配的原则介绍色彩搭配的重要性和原则解释如何使用对比和协调色彩3.2 色彩组合的技巧介绍如何组合不同的色彩以创造出和谐的效果解释如何使用色彩组合来吸引和引导观众的注意力第四章:色彩案例分析4.1 色彩案例分析分析真实的设计案例,解释色彩选择和应用的成功之处讨论如何从案例中学习和借鉴第五章:色彩实践5.1 色彩实践项目提供一个实际的项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色彩知识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并提供反馈和建议第六章:色彩理论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6.1 平面设计中的色彩功能介绍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功能:识别、传达、情感表达分析色彩在视觉传达中的作用6.2 平面设计中的色彩搭配讲解如何根据设计目的选择色彩搭配实践不同色彩搭配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案例第七章:色彩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7.1 网页设计中的色彩策略探讨色彩在网页设计中的重要性讲解如何制定适合网页的色彩策略7.2 网页设计中的色彩实例分析分析真实网页设计案例,解读色彩运用成功之处学习从案例中色彩应用的经验和教训第八章: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8.1 室内设计中的色彩规划介绍室内设计中色彩规划的基本原则讲解如何根据空间特性选择和搭配色彩8.2 室内设计中的色彩实例分析分析真实室内设计案例,解读色彩运用成功之处学习从案例中色彩应用的经验和教训第九章:色彩在时尚设计中的运用9.1 时尚设计中的色彩趋势探讨时尚设计中色彩趋势的重要性讲解如何捕捉和应用色彩趋势9.2 时尚设计中的色彩实例分析分析真实时尚设计案例,解读色彩运用成功之处学习从案例中色彩应用的经验和教训第十章:色彩在摄影与艺术创作中的应用10.1 摄影中的色彩运用介绍摄影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实践摄影中色彩运用的案例10.2 艺术创作中的色彩表达讲解艺术创作中色彩运用的自由性和创新性分析真实艺术创作案例,解读色彩运用成功之处学习从案例中色彩应用的经验和教训重点和难点解析1. 色彩基础章节中的色彩感知部分,学生需要理解色彩的视觉效应和心理学影响,这是理解后续色彩应用的基础。
《色彩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色彩基础英文名称:Foundation Course of Color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48学 分:3考核方式:创作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色彩基础》是一门基础性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来进行色彩设计。
包括色彩视觉秩序、色彩空间、色彩构成等教学内容,都将使学生掌握色彩学的基本理论和色彩应用。
本课程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每个部分内有不同单元但渐次串联。
第一部份为色彩知识基础理论,内容包含明度/色相/彩度等基础观念,以及不同色彩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空间深度错觉、减色与增色);第二部分开始以本地植物做为学习色彩的载体,进行色彩实验,其中将以实践为核心,探讨色彩运用于基础创作的方法。
第三部分将加强色彩的跨媒材运用,利用多个观摩单元来学习色彩空间、视觉延滞与色彩的关系和作用理论与方法;第四个单元以思政主题为创作核心,强调构成组织画面主体的颜色对比/协调的规律。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色彩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实践为核心,通过渐次的学习、材料实验、发想、,使学生系统地接收课程信息,也让学生经由创意思考与实践,将信息转化为知识,为以后的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逐步建立未来色彩相关从业人才所需具备的跨领域思维能力。
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结合专业课程,积极挖掘思政元素,使色彩基础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的格局。
期间,课程除了将利用多媒体设备与网络技术进行课堂多媒体教学,也利用本地植物做为学习载体,除了完善学生的跨领域学习体验之外,也强化了学生关爱乡土的情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色彩基础理论与实践 (一)目的与要求 认识明度/色相/彩度等基础观念,再经由现成物混色与配色理解色彩的交互作用关系。
另外,利用颜色表现深度错觉、颜色数量减少或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院样视觉设计同步教程色彩设计基础郑筱莹 著中国美术院第一章绪论一、色彩的意义形成人们审美观的主要途径色彩既是一种感受,又是一种信息色彩美已经成为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种享受二、颜色感觉的形成人的色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色物体、眼睛和大脑,也就是人们色彩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
这四个要素不仅使人产生色彩感觉,而且也是人能正确判断色彩的条件。
在这四个要素中,如果有一个不确实或者在观察中有变化,就不能正确地判断颜色及颜色产生的效果。
光源的辐射能和物体的反射是属于物理学范畴的,而大脑和眼睛却是生理学研究的内容,但是色彩永远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而色彩感觉总包含着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对比与联想。
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学委员会曾经把颜色定义为:颜色是除了空间的和时间的不均匀性以外的光的一种特性,即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
在我国国家标准GB5698-85中,颜色的定义为: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
根据这一定义,色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心理反映。
所以,色彩感觉不仅与物体本来的颜色特性有关,而且还受时间、空间、外表状态以及该物体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各人的经历、记忆力、看法和视觉灵敏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色彩的形成原理第一节色彩现象的心理性质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与人的视觉器官以后,大脑必然导致对不同的色彩产生某种情感活动,不同的色彩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性情和行动,这是色彩的心理性质。
几种常用色彩的情感功能红色:兴奋、激动、欢乐、危险、紧张、恐怖等橙色:渴望、健康、跃动、成熟、向上、等黄色:光明、轻快、丰硕、温暖、轻薄、颓废等绿色:生命、青春、成长、安静、满足等蓝色:深远、纯洁、冷静、沉静、悲痛、压抑等紫色:庄严、幽静、伤痛、神秘等黑色:深沉、庄严、阴森、沉默、凄凉等白色:纯洁、朴素、轻盈、单薄、哀伤等灰色:平淡、沉闷、寂寞、含蓄、高雅、安适等1.红色红色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它能使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加快。
由于红色是可见光波最长的波长这一特性,所以它及易引起注意,它常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的表情,对于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
纯色的心理特性:热情、活泼、引入注目,热闹、、革命,同时也给人以恐怖的心理。
2.橙色橙色的刺激作用虽然没有红色大,但它的视认性注目性也很高,即有红色的热情又有黄色的光明,活泼的性格,是人们普遍喜爱的色彩。
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
3.黄色黄色是最为光亮的色彩,在有彩色的纯色中明度最高,给人以光明、迅速、活泼、轻快的感觉。
它的明视度很高,注目性高,比较温和。
4.绿色绿色为植物的色彩,明视度不高,刺激性不大,对生理作用和心理作用都极为温和,因此入对绿色的嗜好范围很大,给人以宁静、休息、安静等。
5.蓝色蓝色是博大、深远的色彩。
蓝色的注目性和视认性都不太高,但在自然界如天空、海洋均为蓝色,所占面积相当大,蓝色给人冷静、智慧、深远的感觉。
纯色的心理特性:天空、水面、太空、寒冷、遥远、无限、永恒、透明、沉静、理智,高深、冷酷、沉思、简朴、忧郁。
6.紫色紫色因与夜空、阴影相联系,所以富有神秘感。
紫色易引起心理上的忧郁和不安,但紫色又给人以高贵、庄严之感,所以女性对紫色的嗜好性很高。
纯色的心理特性:朝霞、紫云、优美、忧雅、高贵、娇媚,温柔、昂贵、自傲、虚幻、魅力、虔诚。
纯色加白(明清色):给人以女性化、清雅、含蓄、清秀、娇气、羞涩的心理感觉。
7.灰色是彻底的中性色,依靠邻近的色彩获得生命。
灰色意味着一切色彩对比的消失,是视觉最安稳的休息点。
所以给人以平淡、沉闷、寂寞之感。
灰色的视认性、注目性都很低。
又给人以高雅、含蓄的印象。
8.白色/黑色白色为不含纯度的色,除因明度高而感觉冷外基本为中性色,明视度及注目性都相当高。
白色的心理特性:洁白、明快、清白、纯粹、真理、神圣、正义感等黑色在心理上是一个很特殊的色,它本身无刺激性,但是与其它色配合能增加刺激,黑色是消极色.所以单独时嗜好率低,可是与其它色彩配合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黑色的心理特性:黑夜、深沉、庄严、阴森、沉默、凄凉、严肃、死亡、恐怖等第二节色彩现象的物理性质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亲近的一种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直到17世纪中叶牛顿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人们才将色彩界定于“实验的”科学理论范畴,色彩和光产生了关系。
一、光的性质人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
从牛顿的微粒说到惠更斯的弹性波动说,从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到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学说,以至现代的波粒二象性理论。
光按其传播方式和具有反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性质来看,有波的特征;但许多现象又表明它是有能量的光量子组成的,如放射、吸收等。
在这两点的基础上,发展了现代的波粒二象性理论。
光的物理性质由它的波长和能量来决定。
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能量决定了光的强度。
光映像到我们的眼睛时,波长不同决定了光的色相不同。
波长相同能量不同,则决定了色彩明暗的不同。
在电磁波辐射范围内,只有波长380nm到780nm(1nm=10-6mm)的辐射能引起人们的视感觉,这段光波叫做可见光。
───┬─────────┬─┬───┬───┬──┬─────红外线│红│橙│黄│绿│青蓝│紫│紫外光─────┼───────┴─┴─┴─────┴──┴──┼─────不可见光谱┤←────可见光谱─────→├不可见光谱在这段可见光谱内,不同波长的辐射引起人们的不同色彩感觉。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发现,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然后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显出一条象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光带谱,从红开始,依次接临的是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最短,黄光适中。
这条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称为光谱。
这种被分解过的色光,即使再一次通过三棱镜也不会再分解为其它的色光。
我们把光谱中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
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自然界的太阳光,白炽灯和日光灯发出的光都是复色光。
光与色的关系色彩现象是一种视觉的现象,产生视觉的主要条件是光线,物体是受到光线的照射,才产生形与色彩。
眼睛所以能看见色彩,是因为有光线的作用,才得以看清四周的景物。
所以,色彩是光线产生的现象,没有光就没有色,光是人们感知色彩的必要条件,色来源于光。
所以说: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
光是人们感觉所有物体形态和颜色的唯一物质色是由物体的化学结构所决定的一种光学特性, 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
第三节 色彩现象的生理性质光还必须作用与人的健康的视觉器官——眼睛。
色光(包括光源或物体反射光)射向我们的健康的眼睛并通过视觉神经传到支配大脑的视觉中枢,才能使人产生色彩的感觉。
这就是色彩现象的生理性质。
一、眼睛的光学系统人之所以能够感知到光线并产生形状与色彩的反应,是因为眼睛的视觉作用,才产生的。
人眼的构造和照相机的构造一样,分为眼帘(镜头盖)、虹膜、瞳孔(光圈)、角膜、晶状体(透镜)、视网膜(底片)、视觉神经细胞底层(包括锥体、杆体细胞,即等于底片上的感光药膜)等,只要具有正常视觉功能的眼睛,光线一旦进入后,瞳孔就发挥对光量的控制作用,使形象经过角膜的水晶体和玻璃体到达视网膜上,便产生形状和色彩。
二、视觉的两重功能眼睛是一种视觉装置,它不但能对物体感应,也能对某些波长作迅速的响应,眼球内主要含有锥体及杆杆二类感光细胞。
其中锥体细胞是感觉动作并对明暗之间的差别特别敏感,当亮度减弱时,杆体细胞便会发挥功能,但看不见色彩。
而在较亮的情况下,视网膜中的三种锥体细胞始对长、中,短三种光域产生不同的视觉反应,便能让我们看见光谱中的红、绿、蓝三个主要色域来形成色彩。
明视觉:锥细胞,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暗视觉:杆细胞,只能分辨出物体的形状、明暗。
视网膜中有三种锥体细胞能分别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刺激引起兴奋。
三种锥体不同的兴奋量在大脑皮质中综合,便有如颜料的调配一般,产生各种各样的色彩感觉。
三、颜色视觉颜色视觉的生理结构特征,引起了一些特殊的色彩视觉现象。
1、颜色对比(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所谓同时对比,就是同时看到两种颜色所产生的对比现象。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同时并放在一起,双方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如:红和绿放在一起,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黑和白方在一起,黑的更黑,白的更白,这种现象属于色彩的同时对比。
连续对比是先看某种颜色,然后又看到第二种颜色时所产生的对比现象。
连续对比现象与同时对比现象都是视觉生理条件的作用所造成的,它们出于一个原因,但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条件。
同时对比主要指的是同一时间下颜色的对比效果,连续对比指的是不同时间的条件下,或者说在时间运动的过程中,不同颜色刺激之间的对比。
如:当我们长久的注视一块红颜色之后,看到周围的东西发绿;当我们在暖色光的环境适应后,突然来到正常光线下,会觉得颜色发冷。
2、颜色适应:人眼在颜色刺激作用下所造成的颜色视觉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碰到这样的现象。
当你从亮处走进暗室时(如迟到闯入电影院),开始什么也看不清,经过相当长时间后,又逐步开始恢复清晰的视觉,这种现象叫做暗适应;反之,当我们从暗处走向亮处时(如电影院散场以后走出门外),在最初的一瞬间也会感到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但经过几秒钟后,视觉又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叫明适应。
眼睛在暗适应过程中,瞳孔直径扩大,使进眼球的光线增加10-20倍,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的感受性迅速兴奋,视敏度不断提高,从而获得清晰的视觉,完成视觉暗适应的过程大约需要40分钟。
明适应是视网膜在光刺激由弱到强的过程中,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需要迅速转换,适应时间比暗适应短得多,大约只需要1分钟。
明适应受到较强光线的连续作用,引起视网膜对光刺激的敏感度下降。
暗适应从光亮的环境转到黑暗处,在黑暗中视觉的感受逐步递增的过程。
四、颜色视觉理论1、扬·赫姆霍尔兹的三色理论1807年,英国医学物理学家扬(T.Young)和德国生理物理学家赫姆霍尔兹(H.LFvonHelmholtz)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的色光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分别对可见光谱中的红、绿、蓝最敏感。
如当一种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那么就产生一种原色觉,如果两种或三种神经纤维都处于兴奋状态,那么就产生综合色觉。
如:当“红”神经纤维受到红光刺激而兴奋时,则产生红色觉;当“红”、“绿”、“蓝”三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刺激而兴奋时,则产生白色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