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历史文化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怀历史文化
穆升凡一.茅台镇历史文化
茅台镇位于仁怀市赤水河畔,群山环峙,形势险要,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

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大类山脉西段北侧,北靠历史名城遵义,南临川南。

在郁郁葱葱的河滨地带,现建有“红军烈士陵园”和“红军渡河纪念碑”。

赤水河航运贯穿全境,仁蔺、茅丹、茅习、遵茅公路汇聚于此,是连接川黔的重要枢纽和连接历史名城遵义和国家级风景区赤水的通道。

全镇总面积87.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城区人口1.6万)。

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写照;域内白酒业兴盛,当地生产的“茅台酒”,历史悠久,18世纪中叶即有酒坊20家。

见于文献记载的“茅台春”与“茅台烧春”。

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从此茅台镇誉满全球,到20世纪初已跻身世界名酒之林。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三渡赤水,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诗篇。

茅台镇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是茅台酒、文台酒的故乡。

这里平均海拔高度880米,年平均气温16.3摄氏度,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

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冬暖、夏热、少雨、少风的特殊小气候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茅台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历史上,她有过几个不同名称的更替。

据记载:古代濮僚部落世居于茅台古地,此地马桑树漫山遍野。

故得名“马桑湾”。

后来在赤水河东岸发现了一股纯净的的泉水,濮僚部落砌了一口四方形的水井,方便来往行人饮用,深得人心,时间长了,人们便称此地为“四方井”,代替了“马桑湾”。

此后,沿河地带人类活动频繁,逐步开发,历代濮僚人在街后筑土台,立灯杆祭祀祖先,以茅草祭台的方式,表达对先人开荒破草表示崇敬,简称“茅台”,茅台从此有了名称。

有地有名,人气聚集,大量濮僚人在此定居。

到了西汉成帝年间,夜郎地区生产力进步,粮食生产有了剩余,为酿酒业的兴起提供了物质条件。

元朝以后,在县以下分设寨、村、坪、部、才正式定名为“茅台村”(最早记载茅台茅台村这一地名的,是元末明初怀德司安氏族谱)。

后来又称“茅村”。

到了明朝,茅台街上修了万寿宫,在宫外建有一座极为罕见的半边桥,当地居民,过往客商过半边桥去宫里进香拜佛,因此人们又叫茅台街上为“半边桥”。

明代以后,茅台日益富裕繁荣,又在赤水河两岸修建了九座大庙,并在其中的观音寺,禹王宫内珍藏了三面东汉铜鼓(现在已经出土一面),故而又叫三鼓寺,茅台村因此又名“云鼓镇”。

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奏请开凿赤水河道,始通舟楫。

四川食盐经赤水河道运入,至茅台起岸,称“仁岸”,成为川盐入黔四大口岸之一。

由于水陆畅通,八方商贾云集,运盐马帮和舟楫络绎不绝,市场繁荣,成为“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家惟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的繁华集镇,是
黔北物资的主要集散地。

因而一度改名“益商镇”,简称“益镇”。

但终因人们习惯称茅台,已经难以改变,因而再度改为“茅台镇”。

清末民初,茅台镇是黔北重要交通口岸,贵州省三分之二的食盐由此起运各地,茅台镇因此名声在外,随着盐业的发展,酒业也兴盛起来。

茅台酒随盐一道被马帮运往外地,并逐渐名声大振,渐渐声望胜过了盐业。

1940年,国民政府推行新县制,大量设置乡镇,茅台村改名为茅台镇沿用至今。

相关知识
僰人
“僰人”是先秦时期就在中国西南居住的一个古老民族。

僰(音bo,类“博”)人。

"僰字读轻唇音为白。

古时无轻唇音,只有重唇音,读濮。

又称“山都掌”“都掌蛮”。

据研究,濮即越人。

人们多叫为百濮,百越。

僰人悬棺
“僰人”虽然消亡了,但作为在历史上为开发西南有过重大贡献的民族,
中国的历史将会永远保留他们的一席之地。

随着繁荣民族文化的滚滚潮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随着“悬棺之谜”这—重大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僰文化旅游的迅速发展,“僰人悬棺”的历史价值显露出来。

珙县位于川、滇、黔三省邻接处,是古代悬棺葬最典型的地方,现已发现悬棺发现悬棺遗址四十一处,计有悬棺二百八十八具。

使中
国乃至世界悬棺最多的地方。

悬棺俗称“挂岩子”。

即把棺木置于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是古代川南一带僰族的葬制,僰人早在战国时期就在宜宾地区群居,并建有僰侯国、僰道县。

因其剽悍骁勇,为其历代统治者所不容。

他们栖身于荒野荆棘之中,有“披荆斩棘”之誉。

明代,僰人称“都掌族”。

神宗元年( 1573),四川巡抚曾省吾、总兵刘显率十四万大军将其杀绝。

其时,“前军引火炬烧城屯千余,炎焰漫天……赴火坠崖谷者数万……都掌蛮至是尽灭”(《兴文县志》)。

然而,民间传说僰人未被杀绝,当地何姓人家即为僰人后裔,还说何姓祖先本姓“阿”,因避当朝镇压才改姓“何”。

明史有僰人首领“阿大王”在僰都城九丝城被杀的记述。

有人曾在当地访一何姓老人,言其始祖何大宁原为酋阿大、阿二同族,后投军至一何姓将军麾下,改为何姓。

珙县过去曾有明谚“游稞稞(彝族),范苗子,后山何家挂岩子”。

至于为什么僰人有悬棺葬俗,《珙县志》记述:“相传有罗因者,因僰人尝其灭宗,乃教以悬葬岩上,子孙高显。

于是争挂高岩以趋吉。

”也有人说,是诸葛亮用这个办法消耗僰人的力量。

三国时,诸葛亮南征路过僰地受阻。

他看到天旱地干,就让人放风说;旱灾是由于僰祖坟风水不好,如将棺材移到悬崖上,来年一定好收成。

僰人信以为真,就放下战事,忙着迁坟。

诸葛亮趁机离去。

不料次年果然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于是,悬棺葬便代代相传下来。

但在刀耕火种的年代,悬棺如何置于悬崖之上,置于众说纷纭。

有说凿岩为路,放棺后又毁掉路;有说先以土填埋崖壁,然后再去土;有说崖顶放绳索;有说搭厢架。

究竟如何,仍不得其解。

僰人悬棺主要集中与珙县麻塘坝和苏麻湾俩地,约有 200 具。

放置方法,有凿岩为穴横放者;有凿岩孔嵌木桩,棺木平置桩上者;也有几具并放或叠放者。

棺行似船,头大尾小,多为整根楠木挖凿而成。

悬棺葬地周围,还有许多僰人岩画。

画面、色泽清晰可辨,多为砂彩绘,均用较原始的平涂技法,线条粗犷,形象生动,题材多样。

其作用,或为部族徽记,或为安慰亡者,反映了行悬棺者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

千斤悬棺
僰人是用什么方法将几百斤乃至上千斤重的棺木放在距地面几十到一百多米的悬崖上的呢?许多专家学者和游人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归纳起来主要有垂索说、升置说、扎厢说、栈道说、天梯说、垒土说和水位说等等,而认同者较多的有三种。

(一)垂索说选定葬址后,由置棺人员腰缠藤索,从峭壁顶部悬吊而下,附于峭壁上,再从下往上凿孔、加桩,然后将空棺木垂吊至选好的位置,放在钉奸的木桩上,然后如法炮制,从顶部垂吊尸体、陪葬品及保护尸体不被侵蚀的沙子等放入棺中,最后盖上棺材盖,完成安葬。

(二)升置说一部分人在山顶上握住藤索的一端,另一端甩下悬崖,先将人工拉至预先选好的地点凿好孔,然后将殓好的棺材拉至孔的上方,再由人工在棺孔上钉上棺桩,随后便将棺材缓缓搁置在棺桩上。

(三)扎厢说用竹木从悬崖底部开始逐层捆绑搭架,人工抬棺沿厢架而上,放置棺木至目的地。

这种做法似乎简单,但如果放一
具棺材搭一次架,则工程量太大,如果搭一次架长期使用,则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这种推测也有勉强之处。

四川宜宾的珙县位于川、滇、黔三省邻接处,是古代悬棺葬最典型的地方,现已发现悬棺发现悬棺遗址四十一处,计有悬棺二百八十八具。

二.仁怀市历史文化
仁怀历史
仁怀取自当时的国策“布施仁爱之心,怀柔边远之民”,古时又称为符阳,该因仁怀县在四川合江(原名为符关)的南面,南为阳,所以称为符阳。

元末明玉珍发动农民起义,建立至重庆的大夏农民政权,将仁怀县改名为怀阳县,大夏不久灭亡,怀阳随之消失,而水西、永宁、播州三大土司争夺仁怀,仁怀沦为土司领,明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复建仁怀县。

1995年11月30日撤县置市,贵州省直管,遵义市代管。

2013年7月1日,交由省直管。

三分
仁怀县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
光绪年,赤水因经济发展被单独划分遵义直管,建赤水厅。

民国三年,改赤水厅为赤水县,1990年10月撤县置市。

道光年间,当时仁怀的辖区小溪里的穆继贤起义,引起四川、云南、重庆等周边剧烈震荡,建经历厅,并驻扎军队。

在民国四年十一月(1915年),解汝钦在经历厅的基础上建习水县。

赤水市和习水县从仁怀县分出去后,目前的仁怀市面积1788平方公里。

七迁
自商周以来就有人类在仁怀繁衍生息,历史上首次出现“仁怀”这个名字并划定行政编制是在宋大观三年。

宋朝时,仁怀地区土人众多,因为贫困原因造成地方混乱,匪人横行,严重影响中央在仁怀的管理,因此,在宋大观三年六月初一(公元1109年6月29日),建立滋州,下置仁怀县(今赤水市复兴镇)和承流县(今习水镇土城镇)。

“仁怀”取自国策“布施仁爱之心,怀柔边远之民”。

当时的县府为复兴场。

元末,仁怀县被明玉珍起义军占领,之后战火连绵。

明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九,仁怀县再次收复,县府流园坝。

雍正八年九月十四,县令杜诠迁县府至生界坝宝峰寺,十一年中央正式批文迁移建城,十三年完成。

雍正十三年九月初十,因生界坝缺水,再次迁移县府到亭子坝。

1954年2月4日,县府迁移到茅台镇。

1966年10月,再次迁移到亭子坝旧址。

2005年12月1日,迁移到杨保坝。

唐蒙使边
西汉大臣唐蒙,上书奏请开发西南夷,汉武帝任命为郎中将,见夜郎侯多同。

当时汉王朝对西南的统治有异于北部边郡,以政治治理为主,采取了灵活变通的统治政策,实行郡县、土长并重的双轨制统治方式。

多同归顺朝廷后,设犍(音同“黔”)为郡。

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唐蒙领兵出使南越,途径赤水河畔茅村,突遇山洪,故弃船登岸,借宿茅村客栈。

在栈中品的枸酱,觉此酒味甘绝美,空杯留香,掌柜曰乃是村头古井水酿造而成,香飘十里,其味绝美。

汉武帝先闻后品,龙颜大悦,赞曰:“甘美之”,并将此井御封为“皇家井”。

其他知识
公元960年建立北宋王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也在进一步加强,同时官僚机构逐渐庞大而臃肿,又采取了"守内虚外"的方针,实行兵将分开制,财政开支巨大,国家无力大量发展生产增加国防投资,导致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在北宋存在的160余年的时间里,边患不断"北有大乱,不遐无略",而对西南这个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地区,多采取羁縻政策。

在经济稍为发达的地区建立经制州,在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设置羁縻州,设立这些行政机构目的是进行防范,防止事端,以求相安无事。

当北宋王朝建滋州设仁怀县之时,正是其受北方强敌侵扰之日,统治者无力过问西南的少数民族,只有表示友好与亲善。

另一方面北宋王朝至宋徽宗时施行的一些仁爱政策,使得黔北地区各少数民族头人对北宋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十分敬仰,(《方与胜览》说宋代遵义军境内的少数民族,“凡宾客聚会,酋长乃以汉服为贵”。

)纷纷要求归附宋王朝,《宋史》称黔北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的这一心理要求为“乐慕圣化”或“慕华风”。

北宋统治者借势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八月下达了“西南夷赴涪、泸、南平军纳土归顺”的诏令。

紧接着大观二年九月,黔北地区两个最大的少数民族头人杨
光荣和杨文贵两人率先行动归顺宋王朝,大观三年九月,罗氏部族投顺,仁宗赐名罗永顺。

元末明初,水西、永宁、播州三大土司以仁怀为中心展开争夺,奢香夫人即是永宁土司之人,彝族土司、贵州宣慰使蔼翠之妻,明洪武十四年时,蔼翠病逝,因儿子年幼,年仅23岁的奢香便毅然承担起了重任,摄理了贵州宣慰使一职。

但是,时任贵州都指挥使的马晔,却对掌管水西48部的奢香颇为忌惮,到处污蔑奢香是“鬼方蛮女”,还指示兵士将奢香的衣服剥下鞭笞其背。

面对这样的侮辱,48部头人愤怒至极,发誓要起兵雪耻。

而深明大义的奢香却不为所动,强压众部族的愤怒,并决定进京告御状。

洪武十六年,奢香来到金陵,面见了朱元璋,朱元璋深知贵州政局对整个西南的影响,从“何惜一任以安一方”的策略出发,欲除掉马晔,于是便问奢香“以何答报”,奢香回答:“愿令子孙世世不敢生事。

”朱元璋大喜,赏赐奢香袭衣金环,并将马晔召回京城治罪。

奢香在与马晔的较量中,终于兵不血刃,洗雪挞辱,金殿胜诉,扬眉吐气。

她的胜利,客观上起到了反对分裂,消除战乱,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积极进步作用。

当今史学界对此高度评价说:“北有昭君出塞维护国家安定,南有奢香守疆促进民族团结。


奢香回到贵州后,带领水西人民打通了贵州连接西南各省的通道,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龙场九驿”,今天的贵阳至毕节的公路,也基本都重叠在奢香古驿道上。

上述驿道之开辟,成为纵横贵州境内,通达川滇湖广,改善了贵州的交通状况,打开了闭塞的贵州山门,而
且方便了大西南与中原一带的经济、文化、政治上的联系,增进了汉民族与西南各兄弟民族间的交流,也大大方便了朝廷驿使的往来,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如此的丰功伟绩,也难怪明王朝将奢香看成巾帼功臣,“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这句出自太祖朱元璋口中的话语,无疑是对奢香这位少数民族优秀的女政治家的最大褒奖。

四渡赤水
简要总结
1935年1月29日凌晨,红军大部队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土城向西渡过赤水河;
1935年红军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掩护部队于2月18-20日三日内,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
1935年3月15日进占仁怀,16日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
1935年3月20日~22日,毛泽东命令中央红军秘密、迅速地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

3月23日经习水二郎、仁怀三合、大坝、高大坪。

仁怀市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1.最大的实物广告—天下第一瓶
高31.2米,直径10.2,体积1469.33平方米,能容纳500mL的酒2938660瓶,于1996年建成,7层楼高,瓶内有螺旋楼梯,可登
高环眺,由钢骨水泥铸造,外型与飞天牌相同,按照比例放大,是为庆祝茅台酒获得巴拿马金奖,酒瓶做出的牺牲而建造的,1997年5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

2.最大的摩崖石刻—美酒河
由前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题写,刻在300米高的悬崖上。

美:高41.2米,宽33.05米
酒:高31.62米,宽30.42米
河:高34.49米,宽32.6米
笔画最宽6.8米,入崖最深2.2米
于1999年6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

3.最长的石刻长龙
总共四条石刻长龙,一条长196米,47个起伏;一条216.5米,49个起伏;一条230米,55个起伏;第四条183.5米,42个起伏。

龙头最高2.25米,于1999年6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

4.最大的铁树
由198棵铁树建造而成,2005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
5.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馆—中国酒文化城
分年代建馆,共七千余种藏品,整个面积3万多平方米。

仁怀之怪
1:茅台散酒遍街卖:
具有中国第一酒镇之称的茅台,有着古老而文明的白酒酿造工艺,世代的传承与不断的摸索,渐渐形成白酒产业化,造就了茅台家
家户户酿酒,家家户户卖酒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重阳井水金难买:
古老的茅台酿造工艺传承,“重阳下沙,端午丢糟”的特殊工艺,在重阳是开始下沙,下沙是需要用水。

而且有传说说,重阳的井水很特别,可以增加酒的质量和产量,所以重阳的井水金难买。

3:良田不把稻谷栽:
由于仁怀市酒行业的迅速发展,高粱,小麦的需求量增大,所以仁怀市周边大部分的土地都种高粱。

由政府下合同收购,充分的带动仁怀市周边的经济发展。

4:高楼多是私人建:
由于酒行业的发展迅速,仁怀有很多人迅速发家,盖起一栋栋的高楼大厦。

5:有钱难把车位买:
由于酒行业的发展迅速,仁怀有很多人迅速发家,买起宝马,奔驰,而且一家人可能有好几辆车,也许是一个人一辆车。

也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所以仁怀车位难找。

6:半老徐娘小伙爱:
这是一个笑话,却真实的反映茅台酒的好处,特点等(茅台酒厂的员工每天的都会喝一点小酒)。

据说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考进茅台酒厂,做办公室文员,一天看到包装的一个女工人,年轻漂亮,就去给她表白,却不知道这女工人年近四十,小孩都上高中咯,
女工人也感到很惊讶,都这么大的年纪咯,还有人喜欢,就逗刚毕业
的大学生,最后闹出这半老许娘小伙爱的笑话。

仁怀酒史
《史记·西南夷列传》
建元六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

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

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

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


枸酱《说文解字》“枸,木也,可为酱,出蜀,从木,句声”。

枸酱:取柺枣捏碎,布虑去籽,纳入瓮中,布蒙其口,加厚泥封之,久则所含水分,随泥透出,而外物不犯其质,渐稠浓,成甘美之酱,贮使越久越佳,是为蜀枸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