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汉词汇特点比较

合集下载

汉韩词汇对比 (1)

汉韩词汇对比 (1)

韩汉词汇对比第一张第一节关于对比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的性质:所谓对比语言学,又称“对比分析”,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专门研究语言对比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所谓语言对比就是对不同语言的结构,语义,语用等进行对比分析。

关于对比语言学的类型:1.理论对比语言学:注重理论对比语言学,注重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类型学研究,单语者的双语化过程等。

2.应用对比语言学:注重应用的对比语言学,注重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及翻译和双语词典编纂的研究。

关于对比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1.对比语言学:原语(或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横向的共时的对比。

2.比较语言学:同源,同族或相似语言之间的纵向的历时比较,主要贡献在语言的谱系研究。

对比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区别1.对象不同:比较语言学研究的是亲属语言,而对比语言学不但适用于亲属语言,而且适用于非亲属语言2.目标不同:比较语言学寻找各语言的共同点,构似原始语言,建立语言谱系,它总是跟历史联系在一起,因此又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共同点和差异点并重,注意的是语言的共时方面。

3.方法和重点不同:比较语言学采用历时的方法,重点在于寻找历史上相似过的证据;对比语言学采用共时的方法,重点在于寻找两种语言共时层面上的对应关系。

4.历史和发展趋势不同。

二.对比语言学作用有比较才能鉴别。

对比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翻译理论,双语词典编纂以及本族语的研究都有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第二语言的教学和翻译理论的语言学基础。

三.对比语言学发展概况对比语言学是随各民族语言教学尤其是非本族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而产生的。

可以说第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非本族语教学和翻译理论的发展是对比语言学产生的直接原因。

第二节语言对比的理论依据和对比分析的方法一.理论依据结构主义理论,转换生成理论,认识与功能理论等。

并且从哲学,逻辑,心理学等学科汲取营养,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就。

广义的词汇对比具有双重性,一是语言对比,一是语义对比。

文化因素的分析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论汉韩字母词

论汉韩字母词

论汉韩字母词摘要: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最敏感的因素,可以直观反映一种语言的变化和趋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的扩大,很多新事物和新观念不断从海外引进,产生了一大批新词语,其中字母词就是一个典型。

本文主要对比汉韩字母词,了解两种语言字母词的特点和异同点,为两国字母词规范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韩国语字母词规范对比引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一体化进程日益发展,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逐渐形成真正的“地球村”。

西方的很多先进事物随之传入进来,其中也包括语言。

汉语和韩国语中都有以拉丁字母为主的西文字母词,这类词在两种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我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这些词类的存在,汉语和韩国语的字母词都已经融入到本国语言里,在使用中不会产生生疏感和生涩感,而且字母词的使用也提高了语言的使用效率。

这种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作为语言研究工作者,我们不能一概否定,应该认真观察这种新的语言现象并且要进行系统化研究,把字母词整理归纳出来,有利于语言规范,也为将来字母词的吸收提供依据。

但是,回到现实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字母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规范,导致字母词使用局面相对混乱。

除此之外汉韩、韩汉语言翻译中,字母词也需要一套规范体系。

对于字母词的研究,中国和韩国学界都有相关研究文章。

尤其是汉语研究字母词的文章远远多于韩国语。

我们知道汉语表意文字,韩国语是表音文字,这就决定了在接收外来语时两个语言必然产生不同的方式。

汉语主要采取了意译方式,而韩国语主要采用了音译方式。

周国祥主要从构词方式分析了汉语的字母词并提出了字母词中存在的几点问题;闻静、柴静等人的学位论文中也从不同角度谈到了字母词;文美振在《略谈韩语中的字母词》一文中,也从社会学角度谈论了韩国语的字母词构词方式和使用特点;富天飞在《汉韩缩略词语对比研究》学位论文中谈到了有关汉韩字母词,但是仅仅指出了现象,没有深入分析问题。

韩国的学界没有针对字母词的文章,他们把字母词涵盖在外来语范畴,主要从外来语的规范谈到了字母词,而且更多是谈论有关接受和反对、规范化等问题。

汉韩称谓词汇的比较

汉韩称谓词汇的比较

汉韩称谓词汇的比较[摘要] 本文为使韩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韩语词汇的特征,通过从读音、同形异义、同义异形以及其他相关的社会现象等方面对汉语和韩语中相关亲属和职称称谓词汇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得出两种语言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韩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 称谓词汇同形异义同义异形性格差异引言关于汉语和韩语中称谓词汇的使用从近代到现代有不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而本文将对这两种语言以部分亲属和职称称谓词汇为主从音、形、意、文化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众所周知,汉字词在韩语常用词中占有并被经常使用将近25%左右,由于这些汉字词和汉语的部分词汇在音意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对中国学生在韩语学习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帮助。

可是,因为两国语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在汉字词使用上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比如韩语中的汽車(기차)在汉语中则是“火车”的意思。

这些差异也给中国学生学习韩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称谓词汇方面也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假如掌握不精、学习不透彻,就很有可能出现交际上的障碍,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

笔者希望通过就部分亲属和职称称谓词汇的对比分析,对在中国学习韩语的学生有所帮助。

一、汉韩称谓读音相似朝鲜王朝时期世宗大王李祹(1397-1450)组织发明韩文字母Hangul之前,基本是在自身语音基础上借助汉语进行交流沟通,一直到现在朝鲜语中依然有多于一半的词汇是由中文借过去的,这些汉字词可以用汉字来书写,同时也可以用朝鲜语字母来表音。

虽然现代的很多语言、语音学家认为现代朝鲜语的汉字发音跟唐宋时的汉语发音差不多,但在韩语的称谓词汇中有很多词语的读音和现代汉语的读音也有类似之处。

比如汉语亲属称谓中的“姨母”在韩语中是“이모”,“姑母”是“고모”,男子和女子分别是“남자”和“여자”,孙子和孙女分别是“손자”和“손여”。

韩语与汉语的对比分析

韩语与汉语的对比分析

韩语与汉语的对比分析描写韩语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的语系,汉语是汉藏语系,几乎没有形态变化,是独立语;韩语是阿尔泰语系,韩语的形态变化较为丰富,是粘着语。

汉语中有着丰富和发达的量词,这使得汉语量词成为汉语中颇具特色的词类。

不少语言学家称汉语量词为“华人所独”,并指出汉语量词是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

韩国与中国比邻而居,从文化到思想,都从很早就受到中国的影响。

在朝鲜文字出现之前,古朝鲜一直使用汉字,这使得两国在文化习俗上具有许多相同之处。

韩语中没有“量词"这一单独的词类,但却有专门用于表示数量单位的“单位名词’’,其作用与汉语量词相似,本文中所提到的韩语量词就是指这种单位名词。

汉语量词的分类把量词直接分为若干小类,以朱德熙的《语法讲义》为代表,把量词分为若干小类。

朱德熙把量词分为7类【26]: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词、不定量词、临时量词、准量词、动量词。

动量词又分为:A.专用动量词:洗一下、去一趟、开一次、叫一声、睡一觉、念一遍B.借用名词:放一枪、切一刀、抽一鞭、洗一水、踢一脚、看一眼C。

重复量词:看一看、想一想、歇一歇韩国量词的分类刘东峻依据意义的标准把量词分为尺度、样式、排列、人和数量范畴等5类,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将5类范畴细分为14类【2引。

A.尺度范畴:a.绝对尺度分类词:己、g、芑……b.相对尺度分类词:吾、磐、忍……B.样式范畴:C.排列范畴:D.人性范畴:E.数量范畴:c.有形:球形分类词:量、咎詈、譬……d.长方形分类词:)}斟、对旱、)l HI..…·e.扁形分类词:譬、孕、罟……f.无形:型、毪、人I蚤……g.规则排列:束分类词:早吾、iII……h.叠分类词:g、平引口I……i.不规则扫}列:卫天I…….j.人性分类词:g、甚、早……k.非人性分类词:型、口}己I..…·1.中立分类词:]H¨…·m.数量分类词:个体分类词:兽、口}[I..…·n.集合分类词:亡}咎、召……2.1 汉、韩量词的分类比较2.1.1名量词的比较2.1.1.1个体量词的比较个体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个体的量。

韩国语汉字词研究

韩国语汉字词研究

韩国语汉字词研究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始终贯串于语言学习全过程的重要的语言要素。

在语言学习中语音和语法具有阶段性,但是词语学习没有阶段性,需要始终学习的要素。

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词语不断地产生,旧的词语不断地消失,这一变化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新词。

每种语言的词汇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由民族语(本民族语)和外来语构成,但是属于汉字圈的韩国语、日本语、越南语由固有词、汉字词、外来词构成,这里的固有词就是民族语,汉字词是从汉语中借用的词。

一、汉字词汉字词,又叫汉源词,是在汉字文化圈内的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等语言中存在的,从古汉语中派生出的词语。

但是这几个国家的名称不一样,韩国/朝鲜称为汉字词,日本称为汉语,越南称为汉越词。

与当地的固有词相反,汉字词都可以用汉字表记,而固有词只能用本民族文字表记。

汉字词虽然源自古代中国,但由于传入时间很久,已经充分融入当地语言中,所以在日本语、韩国/朝鲜语和越南语中一般不将汉字词看作外来语。

二、汉字词的形成1.汉字汉字是目前在世界上使用的文字中唯一的最古老的自源文字,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

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几千年汉字的字形没有变,但是它的读音,随着语言的变化产生变化,有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现代音。

汉字的优缺点:优点:信息量大、构词能力强、超越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右脑的开发缺点:字数多、结构复杂、字音难读、字义复杂2. 汉字的传播朝鲜半岛从公元前开始受中国文化影响,长期借用汉字,韩国语/朝鲜语中存在大量的汉字词,汉字词占60%以上。

日本的汉字是经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据资料公元285年,朝鲜半岛百济的王仁把汉字传给日本,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语言受印度文化影响较大,而越南语却与朝鲜语、日语一样自古受到汉字文化的深远影响。

在中国自公元一世纪至十世纪的统治下,越南语引入庞大的汉字词汇,其发音(汉越音)类似古汉语中古音。

汉语和韩语词汇对比

汉语和韩语词汇对比

汉语和韩语词汇对比作者:郑智淑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6期摘要:韩国也是一个汉字文化域的国家,因此,词汇里有很多一样的或者差不多的汉字发音,甚至有的连发音都和汉语一样,所以韩国人学汉语的时候会比别的国家的人相对容易一些。

但仅仅靠这些相同点是不够的,两门语言之间还是有非常多的不同之处,如果只依靠一些相同的发音很容易出错,所以本文中在介绍两种语言词汇的不同之处,希望可以帮助学习汉语的韩国人,让他们学得更容易,避免偏误。

关键词:汉语词汇;韩语词汇;对比;相对同性同义词;绝对同性同义词;同义完全异形词[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2韩国人熟悉汉字,韩语单词中有70%由汉字组成,与其他国家的人相比更较容易接受汉字,韩国学生从小学起就学习汉字,且韩国还有汉字能力考试。

尽管韩国人用的是繁体字,中国用简体字,但只要了解将繁体字变成简体字的几种原则,就没有那么难。

因此,韩国人学习汉语时组词方面相对较容易。

且韩语的汉字发音和汉语发音非常接近,比如,“图书馆”、“豆腐”、“博物馆”、“市场”、“化妆品”、“中国”和“韩国”等单词的读法非常接近,即使不懂意思大概也能猜出来。

还有一些来自古汉语的成语,类似“五十步笑百步”、“九死一生”、“进退两难”,韩国人也都知道意思。

虽然来自韩国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又诸多的优势,汉字、汉文化、汉语发音等的背景,但是,在实际运用当中还是会因为母语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些负迁移现象,从而对汉语的学习造成一些困扰。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列出韩语中和汉语在形、音或者用法、意义上与现代的汉语相同或不同的一些词,让学习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汉语和韩语中的汉语词汇的区别。

下面我们重点从汉字词汇和韩语词汇的比较来分析两种语言的异同。

1、相对同形同义语韩语的汉字词汇和汉语的词汇形态意义不完全一样的叫相对同形同义语,参见下列图表意义汉语韩语汉字意义汉语汉语汉字单词(단어)单词單語不关心(무관심)不关心無關心每天(매일)每天每日办公室(사무실)办公室事務室放假(방학)放假放學星期日(일요일)星期日日曜日歌儿(가요)歌儿歌謠进口货(수입품)进口货輸入品地区(지방)地区地方应考生(수험생)应考生受驗生观看(관람)观看觀覽高速公路(고속도로)高速公路高速道路逃跑(도망)逃跑逃亡枫叶(단풍)枫叶丹楓罚款(벌금)罚款罰金贷款(대출)贷款貸出支付(지급)支付支給辛苦(고생)辛苦苦生入学考试(입시)入学考试入試面试(면접)面试面接处境(처지)处境處地市政府(시청)市政府市廳学分(학점)学分學點开始(시작)开始始作出入境(출입국)出入境出入國学习用品(학용품)学习用品學用品住院(입원)住院入院市中心(도심)市中心都心零食(간식)零食間食不关心(무관심)不关心無關心嫂嫂(형수)嫂嫂兄嫂办公室(사무실)办公室事務室这一类的韩语词,意义上和汉语相同,但是在词形上和汉语或者有一个字相同,或者其中的一个字相同,这样的形式还是可以帮助韩国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知识来猜出汉语的意思。

韩国语汉字词和汉语词汇词义对比

韩国语汉字词和汉语词汇词义对比

2013.12学教育77韩国语汉字词和汉语词汇词义对比陈洪涓(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中韩在长期的发展历程当中,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来讲,都具有一定共性。

这些共性表现于多方面,而语言则是其中较为明显的一个构成部分。

对于韩国语与汉语词汇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名词、动词之上,而对其它如形容词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本文将对韩国汉字词与汉语词义对比这个角度出发,分析存在于两者之前所不同的词义,旨在更好了解韩国汉字的同时,也加深对我国传统汉字的了解。

[关键词]韩国语汉字词;汉语词汇词义;对比中韩一衣带水,长久以来,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都有广泛交流与合作,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汉字是维系两国关系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纽带之一。

从现存史料发现,在西汉时期,汉字就已开始在朝鲜半岛应用,在韩国人民没有创造韩文之前,由于无自身文字,因而长期是借用我国汉字的。

与此同时,在韩文创投之后,借用汉字的现象也并未完全中断,在韩国语汇系统当中,汉字仍占据了绝对的数量优势。

然而,由于受到韩国本土化的口语以及其它历史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汉语同韩国语当中虽形式一样,但含义却不尽相同,本文将对韩国汉字词与汉语词义对比这个角度出发,分析存在于两者之前所不同的词义,旨在更好了解韩国汉字的同时,也加深对我国传统汉字的了解。

一、关于同形同义词每个词实际上都是由单形以及义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体,对于语言而言,这都是共同的。

盛炎曾经在其“语言教学与原理”当中这样讲:学生在进行第二种语言学习的过程当中,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往往是学生产生语言迁移的根源所在。

如果两种语言具有一定相似性,那么就相应产生正迁移;如果存在区别,那么就可能会产生相应的负迁移,通常也叫干扰。

在学习韩国的过程当中,由于其同汉语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虽可能学得较快,但掌握往往不够精确,这是由于负迁移造成的。

然而,那些二者具有相同意义的字词,则会产生正迁移现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性的记忆。

韩汉成语比较研究

韩汉成语比较研究

韩汉成语比较研究中国和韩国是邻近的国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韩国曾在很长时期内,以汉语词汇作为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成语作为韩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深深打上了中国语言文化的烙印,韩汉成语也因此有了较多的可比性。

标签:韩语汉语成语韩语的成语,从来源上来看,可分为两类:原生的和从汉语中引进的。

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

文化交流最基本的手段是语言。

从文字方面来看,中韩两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谁也不可否认的事实。

韩语书面语借用汉字作为记录符号的同时,通过文化的交流,也引进了不少汉语中的成语。

汉语成语在韩国叫“故事成语”“熟语”。

对韩语成语与汉语成语进行对比研究是颇有意义的。

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韩语中的成语,无论是从汉语中引进来的,还是韩语固有的,或者自造的,都与汉语成语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一、从汉语中引进的成语从汉语中引进的成语,在韩语中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保留原生状态的引进成语这类成语是指从汉语中引进到韩语之后,还保留着引进时的状态,从形式到语义都未发生任何变化的成语。

例如:一目了然唇亡齿寒孤掌难鸣一泻千里单刀直入束手无策刻骨铭心雪上加霜不可思议刻舟求剑先见之明苦尽甘来功亏一篑敬而远之巧言令色进退两难九死一生起死回生多多益善一触即发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神出鬼没战战兢兢有名无实同病相怜杀身成仁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四分五裂卧薪尝胆虎视耽耽这类成语比比皆是,在韩语成语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在《朝鲜语辞典》中共有918条,大约占四字格汉字成语的22.35%。

(二)记录形式上有些微改动的引进成语有些成语在从汉语引进韩语后,在记录形式上改动了其中的个别字,实际上是对个别语素进行了替换,但,替换之后,成语的内部结构和整体意义并未发生变化。

根据被替换语素的意义特点,又可以分为两小类:1.根据韩国的风俗、习惯,换用意义相同或语义范畴同类的字。

例如(破折号前边是引进形式,后边是改造形式):三顾茅庐——三顾草庐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茅”是“草”中的一类,“茅”多用来苫房顶,故将用茅苫顶的房子叫“茅庐”,也叫草庐。

朝鲜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的比较

朝鲜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的比较

李稿、 周等以 诗著 a。 郑梦 汉 称[ 而在1 3 ] 4 年朝鲜
第四 代国王世宗创制朝鲜文字之后的很长一个历史 时期,汉文仍在朝廷官方使用。也涌现了诸多汉文
0 8一 3 4 收稿日期 2 0 0 一1 作者简介 文钟哲 (9 一) 男, 15 , 辽宁丹东人, 8 教授,主要从事民族历史文化及中韩关系研究。 一 15一 1
接 毛 )接 客 客( 碑 待 人
汉语词义
表1 内 大于 涵 对应汉 语词汇的朝鲜 语汉字词。
对 称自 的 亲 人 己 父 。 各 位。
接 宾 ; 待 客 妓 接 镖 。 女 待 客
丈 啥 ) 壮 男子 大 1 丈 ; 夫(毕 年 ,丈 . 夫 大
夫 人 。 2作的; . 为 有
词从中国和日 本涌人朝鲜半岛, 融人朝鲜语语汇之 中, 成为朝鲜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 ’。 着 校[ 随 朝鲜与日 交往日 ] 本的 益频繁, 大量
的日 语源汉字词流人朝鲜半岛,丰富了朝鲜语语
汇。
总之, 朝鲜语汉字词的来源除了汉语词源之 外, 还有日 语词源和朝鲜民 族在不同 历史时期创制 的汉字词。而 1 世纪 8 年代后随着新文明的出 9 0 现, 大量的政治、 经济、 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汉字
4 经席 . 坐。 讲 . ,正 公 公 ( 三) 1 平 公 ; 道 矛 2 用路 . 道 。 公 . 过 过 ( 四) 1 客; 客 耳
2乞 。 .丐
2经理。 . 2 料; . 照
【 东北亚研究】
朝鲜语汉字词与 汉语词汇东 辽宁 丹东 18 1 0)
摘 要: 朝鲜民族深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 长期以来借用汉字来记录自己民族的语言.因此在朝鲜语语汇中约有印% 一 %的汉字词.而这些汉字词成为朝鲜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较系统地阐明了朝鲜 0 7 语汉字词的来源。 分析了朝鲜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的异同, 探讨了理解记忆和把握朝鲜语汉字词的新方法。 关健词: 朝鲜语; 汉字词; 汉语词汇 中图 H . 5 分类号: l H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62 87 ( 8 0- 1 .肠 1 e 5 2 ) 3 心 1叫 7 2 0 5

汉韩语交通词汇比较

汉韩语交通词汇比较

汉韩语交通词汇比较韩语的交通词语中,有一些词在汉韩两种语言里对应的汉字及其含义是完全相同的,有些词的字形完全相同,但它们却可能表示完全不同的含义。

也有的是同义异形的词。

还有一些词看起来是相对应的,但其实它们的语义范围是不能完全重合的。

另外还有一些词在韩语里没有与汉语相对应的汉字。

标签:汉语韩语交通词汇比较引言韩国是与中国交流历史最悠久、关系最密切的国家之一。

韩语里45万左右的汉语词语中汉字占70%,而汉字词到现在还占韩语常用词的25%.由于韩语汉字词和汉语词有着密切的关系,韩国学生对汉语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但在一些汉语词汇的使用上还是会出现错误。

两国虽然都使用汉字,但用法上还会有很多不同。

韩语在借用汉字时由于受到自身语言内部系统的影响,加上借入的时代不同,同一个词在韩语中出现了多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会给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带来障碍,起了“负迁移”作用。

在交通工具词汇方面也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如果不深入学习,会出现交际上的障碍,给生活带来不便。

本文拟从韩汉语交通词汇的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希望对中韩两国学生语言的教学和学习有所帮助。

交通词汇的内容很多,包括名词、动词、量词等,这里列出一部分常用的名词,两种语言的对比如下表所示: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韩语中使用的汉字都是繁体字,除去繁简字的差别,这些交通词语中有些词两种语言对应的汉字及其含义是完全相同的,但很多还是有差别的,有的是同形异义,也有的是同义异形,还有一些词看起来相对应,但语义范围不能完全重合。

下面将根据这三种类型的差别,对汉韩语交通词汇中的名词进行对比。

一、同形异义的词上面所列词中同形异义的词有汽车/汽車,电动车/電動車。

现代汉语中“汽车”的意思是内燃机做动力、主要在公路上或马路上行驶的交通运输工具,通常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橡胶轮胎,用来运载人或货物。

而韩语中的“汽車”真正对应的汉语却是“火车”。

事实上,汉语的“火车”在日语中对应的汉字也是“汽車”,陈天华作为留日学生,使用“汽車”一词应该是受了日语影响。

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语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愈发频繁。

在此背景下,外来词的出现成为语言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汉语和韩语也不例外,两者都经历了外来词的引入和发展。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汉韩外来词,探讨其异同点、优缺点以及改进建议,为两种语言的发展提供借鉴。

文献综述汉韩外来词的历史和发展汉语和韩语都对外来词有着一定的包容性。

在古代,由于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汉语和韩语都吸收了大量外来词,如佛教词汇、西方科学文化术语等。

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科技、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飞速发展,汉韩外来词的数量和种类进一步增加,涉及领域也更加广泛。

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针对汉韩外来词的单独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对比研究仍相对匮乏。

已有研究多从词汇史、词汇学、文化交流等角度展开,集中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外来词梳理和分析,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此外,汉韩外来词在语音、字形、语义方面的差异也需深入研究。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语料库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

首先,梳理汉韩外来词的历史和发展,明确研究范围。

其次,运用语料库搜集相关词汇,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

最后,对汉韩外来词在语音、字形、语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总结异同点、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研究结果汉韩外来词的异同点1.语音方面:汉韩外来词在语音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汉语外来词的发音往往受到源语言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音节、声调特征。

而韩语外来词则更多地保留了源语言的发音特征,尤其是辅音和元音系统。

2.字形方面:汉韩外来词在字形方面有一定相似性。

两种语言都采用汉字作为书写系统,因此外来词的引入往往采用音译或意译的方式,形成新的词汇。

但韩语在引入外来词时,更多地采用音译方式,且使用固有词根进行造词。

3.语义方面:汉韩外来词在语义方面具有共性。

两种语言在引入外来词时都注重表达源语言的本质意义,但在具体词汇的选择和搭配上存在差异。

汉韩外来词的优缺点1.优点:汉韩外来词的引入丰富了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增加了表达手段,有助于更好地传递信息、表达思想。

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

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

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各国语言中也不断涌现出新词语。

本文将对中韩新词语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以期更好地揭示中韩新词语的差异。

一、中韩新词语概述新词语是指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而产生的新的语言符号,包括词汇、短语、表达方式等。

中韩新词语的产生背景和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和韩国虽然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但两国都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创新本国语言符号。

二、中韩新词语特点对比1、语言风格中韩新词语在语言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新词语往往受到汉语语言特点的限制,需要符合汉语的语法和表达习惯。

例如,一些科技新词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都是在原有汉语词汇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创新。

而韩国的新词语则更多地受到外来词的影响,尤其是英文词汇的直接引入。

例如,“OTT”(Over The Top)这个词,直接音译自英文,意指在传统电信业务之外提供服务的提供商。

2、表达方式中韩新词语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新词语常常采用直译、意译、音译等手法,如“粉丝”(fans)、“自拍”(selfie)等。

而韩国的新词语则更多地采用直接引入英文词汇的方式,然后通过韩国语的固有语法规则进行变形。

例如,“커피숍”(coffee shop)这个词就是直接引入英文词汇,然后按照韩国语的语法规则变形而来。

3、使用场景中韩新词语在使用场景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新词语往往最先出现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专业术语中,然后逐渐扩展到日常生活领域。

例如,“区块链”、“大数据”等新词语,最早出现在科技领域,现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词汇。

而韩国的新词语则更多地出现在娱乐、时尚、饮食等领域,例如,“‣年被综艺节目《Running Man》带火,成为表示“年龄”的新词汇。

另外,“િگ院长”(整形外科院长)等与整形美容相关的词汇也经常出现在韩国年轻人的口语中。

浅谈韩汉构词法的异同

浅谈韩汉构词法的异同

浅谈韩汉构词法的异同作者:文朗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0期摘要:韩语和汉语的语系不同,韩语是一种黏着语,它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特征。

本文尝试从构词法的角度出发对韩语和汉语词汇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对两者构词方法的异同进行比较,了解韩汉构词法的异同,希望可以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构词法;韩语;汉语;词根;词缀[中图分类号]: H0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2一、前言韩语和汉语由于历史上中韩两国的频繁交流,不可避免地受到彼此的影响,尤其是在词汇方面。

韩语词汇由四个部分构成:汉字词、固有词、外来词、混合词。

据韩国韩文学会统计,其中固有词约占30%,汉字词占60%以上,外来词约占7%左右,混合词约占3%左右。

而韩语是一种黏着语,主要依靠词后面的助词变化来表示这个词在句子中的地位。

不过发生这些变化的词类主要是动词、形容词以及一部分副词。

名词(不论是汉字词韩式固有词)本身不能进行形态变化,而是在名词后面加上一些组词成分来表示句子中的各种语法意义。

构词法指由语素构成词的法则,是对词的结构作语法分析,说明词内部结构中语素的组成方式。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把现代汉语词汇按照构词语素多少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合成词按照构造方式又分为重叠、附加、复合三大类。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大家所熟悉的汉语构词类型出发,对韩语词汇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并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观点。

二、韩汉构词法的具体比较韩语和汉语的词汇,按照构词语素的多少,可以被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

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造方式包括:重叠式、附加式、复合式。

韩语的构词方法主要可分为:重叠法、派生法、合成法。

(一)重叠式汉语中的重叠式指的是语素的重叠,重叠后一般会产生与其基式不一样的语法意义。

如:妈妈、看看、通红通红、休息休息韩语中也存在重叠式,如:마마妈妈、점점渐渐、전전궁궁战战兢兢、남남外头人、살살轻轻地、식식하다(重叠式+后缀)(二)附加式(韩语中称为“派生法”)韩语中的派生法与汉语的附加式的实际意义相同,都是把词缀粘附在词根上的构词方式。

韩汉动词对比

韩汉动词对比

韩汉动词对比从句法角度看,韩国语动词分为四大类①自动词和他动词②自立动词和辅助动词③不规则动词④主动词,使动词,被动词下面通过这四类动词与汉语进行对比(一)自动词和他动词自动词是动作不涉及其他对象,即不需要宾语的动词:如봄이왔다春天来了눈이온다下雪他动词时动作涉及到某种对象,即具有宾语的动词。

如:우리는평화를사랑한다我们爱好和平。

나는글을쓴다我写字。

韩汉语的动词都可以分为自动词和他动词。

(即汉语中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如:오다来,下쓰다写,사랑하다爱……(二)自立动词和辅助动词自立动词时本身具有完整的意义,同时,在句子中能单独形成一个句子成分的动词。

一般动词都属于这一类。

如:놀다(玩),그치다(停),돌다(转动),심다(种)……韩汉语中情况相同,一般的动词都属于这一类。

辅助动词时丧失或削弱了原来所包含的具体意思,在主要的谓语动词后面补充某项语法功能的动词。

它在句子中不能单独构成句子成分,而必须和其他动词结合才能成为句子成分。

同:韩汉语中都存在这一类动词韩语中的辅助动词有가다,오다,가지다,나다,놀다,두다,내다,주다,있다,말다,자다,하다.예: 눈문을다써간다그는편지를보고나서웃었다문좀열어달라.汉语的趋向动词都能做辅助动词。

如: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开去过去这些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者谓语中心,如:他跑过来了。

月亮升上来了。

异:①韩国语中的一些辅助动词相当于汉语中的“着”、“了”、“过”这些词不是动词而是动态助词如:논문을다써간다论文快写完了텔레비전을켜놓고다른일을한다开着电视做别的事동생이이개를보고있어요. 弟弟正看着那只狗。

②韩国语中的一些辅助动词相当于汉语中的补语成分。

如:기분나쁜일은빨리잊어버리세요.不愉快的事情早点忘掉吧(掉了:状态补语)그는편지를보고나서웃었다他看完了信笑了(完了:结果补语)(三)不规则动词韩语中有一部分动词词干会发生脱落或者更换现象,这一部分动词叫做不规则动词,而汉语中则没有这一类动词(四)主动,使动,被动词韩国语中动词根据主语和动词的关系,可分为主动词、使动词、被动词如:할머니가손자를업는다奶奶背起了孙子(主动)할머니가딸에게손자를업힌다奶奶让女儿背起孙子(使动)손자가할머니에게업힌다孙子被奶奶背起(被动)韩国语中的被动句,使动句的构成是由其动词本身发生变化来表示的,而不是添加其他成分。

韩汉词汇特点比较

韩汉词汇特点比较

韩国汉语教学简史与概况1 古代至少在2000多年以前开始三国时代(高句丽、白济、新罗)唐代全唐诗 51新罗人2 高丽、朝鲜时代(书面语、口语相脱节的双语社会)设有培养译官的教育机关通文馆 -〉司译院朝鲜时代司译院“译学书”(汉语研究的保藏)《老乞大》、《朴通事》、《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老朴集览》、《译语类解》、《五伦全备传》、《洪武正韵》等等汉语史、近代汉语口语(语音、词汇、语法)3 日本强占时期(1910-1945)丧失主权汉语教学传统的断绝(教育机关、文献等)4 冷战时期(1948-1980年代末)维持汉语教学的命脉以往的首尔大学54年韩国外国语大学55年成均馆大学74年高丽大学、淑明女子大学、延世大学檀国大学5 韩中关系正常化以后全面发展时期(教学普及、学术团体、学术刊物)大学 130多所设有汉语专业中学高中(一般的、外国语高中)初中小学课外活动社会、成人教育* 学术团体韩国中国语教育学会、韩国中国言语学会。

* 学术刊物《中国语教育与研究》、《中国言语研究》。

韩国中国语教育学会联系方法郑润哲(秘书长)jycjmw@孟柱亿(会长)mzy99@mzy99@韩国语中的汉源词1.孪生词(同源词):积极的孪生词产生正迁移,消极的孪生词(蝙蝠词)产生负迁移2.积极的孪生词3.消极的孪生词(蝙蝠词)(第二届对韩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論文,2004年8月14日,中国延吉)韩汉两语中的误导词---蝙蝠词[韩国] 韩国外国语大学孟柱亿1. 引言韩国语里有大量的汉字词是众所周知的。

汉字词中有不少由跟汉语词相同的汉字按照同样的语序组成的,这些詞與漢語是同源关系,故可称为“同源词”。

同源词对韩国人的汉语学习起着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

同源词中有些词的意义和句法功能一样,在学习和交际中产生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现象,起着积极作用。

但这些词为数有限,大部分同源词的意义和句法功能和汉语不盡相同,常常产生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现象,也就是说起着消极作用。

关于中文与韩文的同异比较(修改版)

关于中文与韩文的同异比较(修改版)

关于中文与韩文的同异比较(修改版)关于中文与韩文的同异比较韩语诞生的历史渊源韩国语(,Korean)简称韩语,是韩国的官方语言,于1443年,由世宗大王发明。

相对于朝鲜的地理位置而言,韩国首都首尔(原名汉城)就是自1392年以来的李氏朝鲜首都,所以韩国的“标准韩国语”更接近朝鲜半岛分裂前的官方标准语言。

朝鲜人在15世纪以前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采用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

谚文(即韩文或朝鲜文)创制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没有代替汉字成为书写朝鲜语的文字。

到了20世纪初,由于受到日本语的影响,韩文开始与汉字并书,并且此时的“韩汉混写文”成为了书写朝鲜语的主要方式。

朝鲜半岛独立以后,南北韩政府基于民族性的考量先后开始废除朝鲜语文中的汉字,主张单用韩文书写纪录朝鲜语(即纯韩文)。

朝鲜自1946年即开始限制汉字的使用,到1949年彻底废除了汉字;韩国于1948年规定不得于政府公文中使用汉字,到1968年则进一步明令禁止使用汉字。

而中国的朝鲜族社会也于1953年开始废除了汉字,单用韩文书写纪录朝鲜语。

朝鲜文字的创制以及使用状况1443年,李氏朝鲜的世宗大王召集了集贤殿郑麟趾等学士,根据朝鲜语的音韵结构以及中国音韵学创制了专门纪录朝鲜语音韵的文字。

当时这种文字的名字叫做“谚文(或彦文)”,但是颁布这种文字的时候,却称之为“训民正音”,于是这个名称逐渐的普及开来。

到了二十世纪初,该文字的另一种名称“ ”(hangeul)开始出现。

在朝鲜语里“ ”是“大”的意思、“ ”是“文”的意思,所以“ ”可以被理解为“大字”或“伟大的文字”。

而在华语学术界,一般用音义结合的方式来翻译这个词。

“ (han)”音译做“韩”,“ ”则意译做“文”,“ ”就被翻译做“韩文”,而不翻译为“大字”或“伟大的文字”。

关于创制这种文字的动机,人们可以从《训民正音》序章上获得答案:“国之语音。

异乎中国。

与文字不相流通。

故愚民。

有所欲言。

汉韩称谓语对比研究分析

汉韩称谓语对比研究分析

汉韩称谓语对比研究分析关键词:韩汉称谓语比照差异称谓语,就是对别人的称呼语。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

前人从多个角度分别研究了同辈、亲属、社交称谓语等等,但是对于中韩称谓语缺乏整体、全面的认识,本文即从多个角度的称谓语入手,找出中韩称谓语之间全面且宏观的差异,便于促进对汉韩两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理解。

本文主要从兄弟姐妹、夫妻、同辈、非同辈之间进行探讨。

一、汉韩称谓语语用比照1.汉韩语兄弟姐妹间的称谓在中国至少有两种常见的称谓,即用“兄”和“哥”来称呼同胞中的男性同辈。

但从历时角度讲,“兄”曾泛指家族里男性晚辈,“哥”最早指父亲,后指代兄长。

尽管意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与韩语在男性同辈同胞之间的称谓语差异并不大。

韩语称谓语中的“姐”,在近代才被确定,而且“姐”的尊敬程度较低,起初是单音节,只称呼女性,没有长幼之分。

而在中国“姐”出现得比拟早。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同生”是韩语中使用汉字自创的词,原本含义表示家庭里所有兄弟姐妹,直到17—19世纪才被用来称呼晚辈。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言表示“弟弟”。

而中国在甲骨文时期就产生了对晚辈同胞的称谓,上古汉语时期有假设干,中古汉语时期也有假设干,在近代汉语时期又出现新变化。

“妹妹”这个称谓在上古时出现,中古汉语时期开展,“长妹”在近代汉语时期出现〔最迟在唐朝出现〕。

为了更加精确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语义、义素角度入手。

结合图表,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在“兄姐”亲属之间韩语的称谓语表现为精确称谓〔有明确性别区分〕,汉语那么表现为模糊称谓。

而在“弟妹”亲属之间韩语中的称谓表现为模糊称谓,汉语的称谓表现为精确称谓。

两种语言均有从他称谓〔视点转移〕现象。

但是,韩语在使用“兄姐”称谓时,有时并不特指交谈的对方,也可以指第三者。

韩语根据使用者的性别差异有不同的语言,即男性和女性对同性同辈的称谓语是不同的。

汉语与韩语的汉字词比较

汉语与韩语的汉字词比较

汉语与韩语的汉字词比较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韩国语中的汉字词,无论是从词义上还是从形态、音韵、系统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从而与现在汉语中使用的汉字词有所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语、同形异义语、异形同义语三种形态。

汉语和韩语中汉字词的特征存在着联系,但也有区别,有两个相同以及三个不同之处。

对韩语中存在的汉字词与现代汉语的比较研究,挖掘其中的差别,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韩国语教育,可以减少中国学生在学习韩语中发生的错误,提高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关键词:汉字词;同形同义语;同形异义语;异形同义语在韩国语的组成中,有57%以上是汉字词。

现在韩国国内使用的汉字词,虽然在历史上是由中国传入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为了符合韩国的时代特性等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说,在汉语中也存在的部分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无论是从词义上还是从形态、音韵、系统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从而与现在汉语中使用的汉字词有所不同。

而这种不同直接导致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多指中国学生)在韩语学习中发生错误的频率较高,笔者拟针对此种导致错误发生的差别进行比较。

一、汉字词的概念以及类型汉字词是由汉语系统演变过来的,虽然是在中国汉语中使用的词汇,但是随着在韩国的长时间使用,原有的音韵以及文法系统已经失去了固有的特征,而与韩国语的音韵系统融合,并最终与韩国语中的固有语持对等的地位。

在对韩国语中的汉字词与中文的比较中,无论是从形态要素的差异,还是词义上的出入,基本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语、同形异义语、异形同义语三种形态。

1、同形同义語韩国语中的汉字词与汉语汉字的词汇从形态到词义基本一致的一类词汇,称作为同形同义语。

这类词语在中国学生学习韩语时基本不会产生问题,只是在韩语中作动词、形容词使用的形态词根后面要加上“”、“”、“”等派生词尾;或者在像“”、“”这样的名词词根后面加上“”虽然仍然是名词形,但在文章中使用时经常以“”的形式充当着形容词的角色。

把同形同义语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可分为绝对同义语和相对同义语两种。

汉韩方向性词汇的局部差异辨析

汉韩方向性词汇的局部差异辨析

汉韩方向性词汇的局部差异辨析摘要:汉语和韩国语虽然属于不同类型的语言,但是二者都用空间地域方位词来表达空间置换关系。

不过,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风格差异,也呈现出一系列局部异同。

本文具体讨论了两种语言在制约性与非制约性方面的差异、格助词和介词的分布以及方向性词汇的隐现等。

关键词:方向性词汇空间置换制约性隐现一、汉韩空间方位的表达形式表达空间关系的手段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附置词(介词和助词),另一种是方位词。

有的语言只用附置词,有的语言同时用附置词和方位词,在纯附置词型的语言中,附置词本身包含方位意义。

在汉语和韩语中的助词和介词本身不能用来表示具体的空间关系,因此,要借助于方位词。

同时,韩语和汉语多出一个方位词系统,韩语和汉语都属于有方位词的语言。

空间方位词有助于缩小处所的搜索领域。

韩国语和汉语在表达空间关系的典型形式有以下:韩国语:名词+方位词+助词(????? ???? ?? )名词+助词(???? ???? ?? )汉语:介词+名词+方位词(在教室里学习)介词+名词(在教室学习)名词+方位词(教室里没有人)就表达形式的类型而言,两种语言均呈现出多样化,韩国语有两种形式,汉语有三种形式。

韩国语和汉语中方位词有时必现,有时隐现,但是,呈现不同的倾向性和目的性,从中看出,汉语比韩语多出一种形式,情况因此就显得更加复杂。

方位词的必现和隐现,不仅跟人们的认知和直觉的差异性有关,并且跟语言的类型和特点有关。

助词后置,介词前置,这种分布差别对方位词的隐现也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空间关系与方位词的制约性与非制约性众所周知,物体和参照物的关系大体上可分为几种,有接触关系、容入关系、邻接关系等。

在韩国语和汉语中,这三种空间关系均由专门的方位词来表达,如:(1)接触关系:?(上)(2)容入关系:?,?(里、内、中)(3)邻接关系:???,??,??,?,?(左、右、下、外、旁)同时,方位词的使用有制约性和非制约性之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汉语教学简史与概况1 古代至少在2000多年以前开始三国时代(高句丽、白济、新罗)唐代全唐诗 51新罗人2 高丽、朝鲜时代(书面语、口语相脱节的双语社会)设有培养译官的教育机关通文馆 -〉司译院朝鲜时代司译院“译学书”(汉语研究的保藏)《老乞大》、《朴通事》、《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老朴集览》、《译语类解》、《五伦全备传》、《洪武正韵》等等汉语史、近代汉语口语(语音、词汇、语法)3 日本强占时期(1910-1945)丧失主权汉语教学传统的断绝(教育机关、文献等)4 冷战时期(1948-1980年代末)维持汉语教学的命脉以往的首尔大学54年韩国外国语大学55年成均馆大学74年高丽大学、淑明女子大学、延世大学檀国大学5 韩中关系正常化以后全面发展时期(教学普及、学术团体、学术刊物)大学 130多所设有汉语专业中学高中(一般的、外国语高中)初中小学课外活动社会、成人教育* 学术团体韩国中国语教育学会、韩国中国言语学会。

* 学术刊物《中国语教育与研究》、《中国言语研究》。

韩国中国语教育学会联系方法郑润哲(秘书长)jycjmw@孟柱亿(会长)mzy99@mzy99@韩国语中的汉源词1.孪生词(同源词):积极的孪生词产生正迁移,消极的孪生词(蝙蝠词)产生负迁移2.积极的孪生词3.消极的孪生词(蝙蝠词)(第二届对韩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論文,2004年8月14日,中国延吉)韩汉两语中的误导词---蝙蝠词[韩国] 韩国外国语大学孟柱亿1. 引言韩国语里有大量的汉字词是众所周知的。

汉字词中有不少由跟汉语词相同的汉字按照同样的语序组成的,这些詞與漢語是同源关系,故可称为“同源词”。

同源词对韩国人的汉语学习起着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

同源词中有些词的意义和句法功能一样,在学习和交际中产生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现象,起着积极作用。

但这些词为数有限,大部分同源词的意义和句法功能和汉语不盡相同,常常产生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现象,也就是说起着消极作用。

相當多數的同源词对学习者成为学习的难点,甚至在水平相当高的人翻译的过程中也會引起不少误导现象,使得交际双方东问西答,所以翻译学家把它们称为“假朋友”(false friends, faux amis)(参见M. Baker,1992)或“误导词”1)。

为了让学习者对此提高警惕,我们建议称它们为“蝙蝠词2)”,以便形象地显示其貌合神离的特征。

本文为防止、纠正因蝙蝠词而产生的词汇偏误,拟考察蝙蝠词产生的背景、误导机制和性質,并对蝙蝠词的意义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蝙蝠词、同源词、误导、词汇偏误2. 蝙蝠词产生的背景韩汉两语中的同源词,过去一般称为“同形词”,这個名称是着眼于由相同的汉字组成的特点而命名的。

但"同形词"这個名称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即让人理解成是同一个形态的。

根据索绪尔(1949),语言符号连结的是“能指”(signifiant) 和“所指”(signifié),这两者分别代替概念映象(concept image)和声音映象(sound image)3)。

汉字在韩汉两语中的读音相差甚远,同样的汉字组成的词汇的声音映象已不再是相同的,而且书写形式上目前韩国语几乎不用汉字而用韩文字母,所以不适合称为“同形词”。

所谓“同形词”是産生于同样来源的“能指”的,因此我们认为把它们称作“同源词”更能科学地显示两者的关系。

同源词可根據“所指”分为一致的和不一致的。

“所指”不一致的通常都會起消极作用,本文所讨論的范围就限于“所指”不一致的, 卽蝙蝠词。

韩汉蝙蝠词虽然其“能指”的来源相同,但在語言的發展過程中其“所指”有所改變,产生这一分歧的原因和背景也相当复杂。

任何一种语言的詞彙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有些词语失去原有的意义而获得新的意义,有些在原有的语义上增加新义,有些則丧失原有的意义之后就被虚化。

词汇时而经曆规则的变化,时而经曆不规则的变化,盡管如此,总體的变化趨勢遵循着特有的语法化(grammarticalization)规律,这是语言内部的变化因素。

另外,社会是语言所依附的环境,社会的变化影响语言的变化,尤其词汇的变化最为明显,这是语言外部的变化因素。

韩汉两语的词汇在各自不同的语言和社会里遵循各自的发展规律, 走了不同的演变路程,同源词的演變在這種複合的環境中呈现出不可忽視的差異。

因此很多韩汉两语中的同源词虽然“能指”的来源仍然保持一致的对应关系,但其“所指”的对应关系变得非常紊乱, 这样也就产生了大量同源异义的蝙蝠词。

对两者的本意和意义演变的对比需要歷时和共时的研究,但本文分析的范围僅限于现代两种语言的情况,卽只描写共时的面貌。

3. 蝙蝠词的误导机制和性质任何人学外语最自然、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把自己母语的习惯套在外语上,有时套对了,有时就套错了。

那些母语和外语不同的地方就一定要套错(王还,1990:106)。

这种观点基本上跟早期的对比分析理論一致,后期的对比分析理論修正了早期坚定的立场。

通过观察学者们发现母语和外语的不同之處不一定就是学习的难点或者是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因为不同的地方反而会让学习者特别注意。

相反地,相同的或相近的地方也会容易犯错误,因为学习者容易忽略细微的差異。

不管母语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关系如何,学习者学习外语或用外语进行交际时,常常把母语当作媒介物,凭借母语接触目的语。

教师经常叫学生用目的语思维,进行直接理解或表达,但不少学习者还是先借用母语理解目的語,或者借用母语思维后再轉換成目的语。

因此,蝙蝠词就是在词汇方面引起韩汉语际干扰(interlingual interference)的主要来源之一。

学习汉语或用汉语交际时学习者的母语韩国语不时地介入,影响理解和表达这两个过程。

这种现象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跟翻译时的母语干扰一样。

学习者在理解的过程中根据"能指"抽出错误的"所指",在表达的过程中根据"所指"转换成错误的"能指",这不是整个句子的代码转译(transcoding),而是一种代码混合(code mixing)。

学习者在听或者读汉语的时候,按照韩国语的义项来理解,结果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或误解成别的意思。

理解错误固然成爲问题,但是更严重的是學習者对自己的理解错误毫无覺察,从而无法得到纠正的机会。

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也是按照韩国语的义项来表达,结果让对方无法理解或误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或者令对方感到不愉快或尴尬。

交际效果不好固然是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因为对汉语的义项缺乏全面的认识,使得表达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扩展。

有些同源词的"能指"转换成汉语時, 在没有上下文或具体语境的情况下, 有些包含这类词语的句子就会被认为是符合规范的。

比如, “爸爸在看新闻。

”(应是“爸爸在看报。

”),“我们招待了金先生。

”(应是“我们邀请了金先生。

”)等句子没有任何形式上的问题。

如果听话人不注意, 就不会判断这类句子为偏误。

所以这些偏误很难发现, 常常会成为一种隐性的偏误(covert error)。

4. 蝙蝠词的对比分析蝙蝠词是"所指"不相同的同源词,부모(父母)、가정(家庭)、학교(学校)、정부(政府)、외교(外交)、지구(地球)、동물(动物)等"所指"相同的同源词不属于蝙蝠词的范畴。

蝙蝠词的对比重点在"所指"的对比上。

"所指"的对比一般着重于意义,故先对意义进行对比。

蝙蝠词可以根据與漢語意义異同的情形分为三大类,即韩汉两语的詞彙意义相異的情況、韩汉两语的意义交叉的情況和一種語言的意义包容另一種語言意义的情況。

后者又可分为韩国语的詞彙意义范畴大于汉语的情況和汉语的詞彙意义范畴大于韩国语的情況。

4. 1 韩汉两语的詞彙意义相異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词韩汉两语中意义相差甚远,因此简直无法根据同源的"能指"理解意义。

这种意义关系可以图示如下:韩国语汉语这类词有:词例韩国语(意义)约束약속(约会、约定、承诺)放学방학(放假、假期)结束결속(团结、集结、集中)交代교대(轮流、换班)奇特기특(可嘉)玉篇옥편(字典)点心점심(午饭)新闻신문(报、报纸)合同합동(联合、联席)客气객기(血性、意气)汽車기차(火車)留念유념(注意、留意、留心)馒头만두 (饺子/包子)操心조심(小心)小心소심(小气、胆小)4. 2 韩汉两语的詞彙意义范畴部分重叠的有些词基本意义相同,但各自有不同的引申意义,所以在某些语境中会产生误解。

这种意义关系可以图示如下:韩汉这类词有:【不便】韩汉重叠:不方便;不适宜例:他是病人不便给他油腻的东西吃。

汉:缺钱用例:你如果一时手头不便我可以先垫上。

韩:不舒服例:구두를신고있으니발이불편하다.(穿着皮鞋,脚很不舒服。

)【文章】韩汉重叠:①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②泛指著作汉:①比喻暗含的意思例:话里有文章。

②关于事情的做法例: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矛盾,这里很有文章可做。

韩:句子例:문장을분석한다.(分析句子)【单位】韩汉重叠:计量事物的标准量的名称汉: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例:参加这次竞赛的有很多单位。

韩:指一定的学习量(一个学期里每周上一节为一个单位)例:수학은최소한4 ‘단위’를수업해야한다.(数学起码要上 4个“单位”。

)【下手】韩汉重叠:动手;着手例:先下手为强。

汉:助手例:打下手。

韩:指技術、伎俩等的水平低的人例:바둑이라면그는하수이다.(要说下围棋,他水平很低。

)【出世】韩汉重叠:出生汉:①产生例:旧制度要灭亡,新制度要出世了。

②指高出人世例:横空出世。

韩:飞黄腾达;成功;有出息例:형님은일찌감치출세했다.(哥哥早就有所成就了。

)4. 3 韩国语的意义范畴大于汉语的有些词基本意义相同,在韩国语里有了更多的引申意义,或者在汉语里失去了原有的义项,这种意义关系可以图示如下:韩汉这类词有:【时间】韩汉重叠:①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过去、现在、将来構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

②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例:盖这个房子需要多少时间?③时间里的某一点例:现在的时间是三点十五。

韩:钟头、小时例:세시간을기다렸다.(等了3个小时。

)【白纸】韩汉重叠:白色的纸用白纸写字。

韩:①没有准备;没有主见例:백지상태(毫无准备的状态)②恢复原状;取消例:계획을전면백지화했다.(彻底取消了计划。

)③空纸例:영어시험에이군은백지를냈다.(英语考试小李交了白卷。

)【试验】韩汉重叠: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事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例:试验机器的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