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1)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1)
案例1
(二)洪仁玕对太平天国新闻事业的构想
洪仁玕对太平天国新闻事业构想的四条意见:
第一条要“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 。 第二条“兴新闻官”收集舆论“以资圣鉴”。 第三条“准卖新闻篇或设暗柜”使“上下情通”。 第四条讲新闻工作思想的孕育
案例1
(三)、郑观应对报纸的认识
“循环”至少有三重含义: 其一为天运循环,盛衰相继。喻中国只要
应天运尽人事,亟图改革,就会由衰而盛。 其二为世界发展由合到分,再由分到合,
呈现一种循环状态,喻指世界大同、天下一体 之含义。
其三是对个人行为的最高概括和对未来命 运的期待。
—— 张海林
报名的由来
二、《循环日报》的创办
报名的由来
“弱即强之机,强即弱之渐,此乃循环 之道然也”
王韬政论文的特点
战斗性
天开泰西诸国之人心,而畀之以聪明智慧,器艺技巧
百出不穷,航海东来,聚之于一中国之中,此固古今之创 事,天地之变局。诸国既恃其长,自远而至,挟其所有以 傲我之所无,日从而张其炫耀,肆其欺凌,相轧以相倾, 则我又乌能不思变计哉!
—— 王 韬 《变法·上》
王韬政论文的特点
战斗性
中西同有舟,而彼则以轮船;中西同有车,而彼则以 火车;中西同有驿递,而彼则以电音;中西同有火器,而 彼之枪炮独精;中西同有备御,而彼之炮台水雷独善其胜; 中西同有陆兵水师,而彼之兵法独长。
一、国人办报思想的孕育
案例1
(一)魏源“夷情备采”译报思想的提 出“夷情备采” 的 “译报思想”
实践基础是林则徐的抗烟运动 。 思想基础是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魏源
林则徐
一、国人办报思想的孕育
案例1
(二)洪仁玕对太平天国新闻事业的构想

王润泽《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本土新闻业的诞生与早期国人的办报活动【圣

王润泽《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本土新闻业的诞生与早期国人的办报活动【圣

第三章本土新闻业的诞生与早期国人的办报活动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国人对西人办报活动的模仿和跟进1.国人最初对报刊的关注对待新式报纸,国人最初的态度是抵制,但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衰弱,西方势力在中国的强大,西方带来的科学技术以及人文思想开始进入国人视野,作为新知识植入中国的重要载体的报刊,渐为国人所接受。

(1)清末官员的译报活动译报是国人接触外报的开始。

清末洋务派高官常有内部译报活动。

①“澳门新闻纸”和《澳门月报》1839年林则徐为禁烟来到广州,为了解“夷情”,他组织翻译团队,购进各地报纸进行翻译,提供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海关监督和军方,同时抄报朝廷,称为“澳门新闻纸”。

这是中国最早的译报,对于当时政府机构了解外情起到一定作用。

在该报基础上,林则徐选择部分内容加工、润色,编成《澳门月报》,后被魏源收入《海国图志》,受林则徐影响,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夷情备采”的译报思想。

②《西国近事汇编》译书译报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1868年6月,江南制造局附属机构翻译馆建成,1873年4月起着手译报,名为《西国近事汇编》,连续出版到1899年,对当时国人了解世界大事有极高参考价值。

(2)洪仁玕的报刊理想洪仁玕(1822—1864年),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最早提出较为系统的报刊思想。

其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报刊思想如下:①报纸是沟通社会各阶层信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力量。

“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

上览之得以资治术,士览之得以识变通,农商览之得以通有无。

”②报纸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力手段,可以通过报纸去“禁朋党之弊”,以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③提出设具有独立功能的“新闻官”,对地方政权机关和官吏进行监督,以便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还设想允许民间办报。

④提出了报纸的文风问题。

洪仁玕提倡浅明文体,并把真实作为新闻文风的首要标准和最高原则。

洪仁玕的这些新闻思想主张虽然没有实践的机会,但这毕竟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最早关于新闻事业的设计思路,显示出近代国人把近代新闻业嵌入国家制度及其所起作用的构想。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主要知识点:1. 近代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的兴起2. 康有为和强学会的报刊3. 梁启超在维新运动中的报刊活动4. 维新派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基础内容:第一节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一、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我国办的报刊愈来愈多,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报刊的重大社会功能,感到了列强的新闻侵略,纷纷提出国人办报的主张,有的人甚至不顾清王朝的清规戒律进行新闻实践。

(一)林则徐和魏源的报刊主张林则徐林则徐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他的译报编辑活动是国人自办报刊的先声。

他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订控制之方"的主张,同时收集外报,进行实际调查研究。

魏源把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编辑增补为《海国图志》,林、魏对报刊沟通信息这一功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洪仁?的新闻思想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对外报的作用有所了解。

1859年他向洪秀全提出的治国纲领《资政新篇》中反映出他的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设新闻馆";准卖新闻篇;"兴新闻官";"只须实写"。

洪仁?主张办报,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中领导,他的新闻思想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

只是由于太平天国失败,这些主张没能实现。

(三)王韬的办报主张王韬的办报主张更进了一步。

王韬是一位具有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的人,1874年在香港创办著名的《循环日报》后,发表一系列新闻专论,如《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和《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等,明确提出:1. 办报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

2. 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即皇帝看报刊可以知道老百姓的疾苦;可以使"君惠得以下逮",报刊可以把君王的恩德送达到老百姓那里去;可以"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可以利用报刊开展对外宣传和了解国外的情况。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内地出版的早期报纸《澳门新闻纸》林则徐我国最早的译报1872 广州《羊城采集实录》1873 汉口《昭文新报》艾小梅第一份国人自办报刊。

1874 上海《汇报》,改名《彙報》,改名《益报》容闳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1884 广州《述报》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1886 广州《广报》,改名《中西日报》,改名《越桥纪闻》旷其照1874 香港《循环日报》王韬我国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形成了我国报刊政论文体。

王韬的办报理念:1,办报的目的在于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宣传自己变法自强的主张2,报纸应起到上下沟通,内外宣传的作用3,最早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4,报纸文风应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5,报纸编辑人员应是知识广博的“通才”,主笔应该才华横溢且品德高尚,持论公平。

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在办报主题方面,创办者的身份比较复杂。

●在办报性质方面,除个别报纸以外,这些报刊一般都是私营性质的。

●在报纸内容方面,这些报刊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在政治立场方面,这些报刊表现出了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

●在业务工作方面,这些报刊在形式上大多参照了外国人在当地出版的中文报纸的模式。

●在报业环境方面,这些报刊的处境十分困难。

第二节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康有为的“一会三报”1895 《万国公报》,成立京师强学会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也成为了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

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

1896 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强学报》“一会三报”的意义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酝酿了几十年的变法维新,已由思想宣传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和《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言禁”,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培养和锻炼了维新派的办报骨干,为维新派报刊宣传活动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基础,使变法维新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第3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3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复习笔记一、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1.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与接触(1)林则徐的译报活动林则徐于1838年年底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3月抵达广州后,立即提出了“采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并组织专人翻译外报,使这一主张付诸实施。

①林则徐的译报活动对后世的影响则更大,稍后的梁启超、严复等人,就曾在自已主办的报纸上“广译五洲近事”,他们的思想和林则徐是相通的。

②魏源积极弘扬林则徐译报思想, 1841年6月,已被革职的林则徐将翻译的《四洲志》、《澳门月报》和《粤东奏稿》等资料交给魏源,让他编纂《海国图志》。

1842年,魏源完成了50卷本《海国图志》的撰述,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2)太平天国的办报构想近代中国最早系统阐述自己的办报思想的,是太平天国的玕王洪仁玕。

1859年,洪仁玕在其向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即报纸)等主张。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提出了以下的有关报纸和办报活动的观点:①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及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②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实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沟通。

③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④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

(3)王韬与郑观应的新闻思想继洪仁玕之后,比较系统地阐述自己办报主张的是王韬和郑观应。

1870年后,王韬与友人黄平甫集资购得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组成中华印务总局,接着又创办起《循环日报》,自任主笔,主持该报笔政达10年之久。

1884年,王韬回上海定居,曾担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创亦弢园书局,并尽其余力从事撰作,著有《弢园文录》、《瓮牖余谈》、《弢园文录外编》等,1897年病逝。

第三章 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发展

第三章 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发展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为了救亡图存,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全国掀起 维新变法活动。 维新运动时期,办报成为推动维新变法的重要 • 途径,维新派所办报刊遍及全国,达数十种之 多。维新派所办报刊中有代表性的:康有为创 办的《万国公报》、《强学报》、梁启超创办 的《时务报》、康广仁的《知新报》、唐才常 的《湘学报》、《湘报》、严复的《国闻报》 等,形成了中国新闻史上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 潮。

《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首次提出开
设报馆建议,“直纵民开设,并加奖劝,废 裨 政 教” 。 以后 在 给皇 帝 的上书中又提出 “设报达聪”的建议。康有为在上书的同时, 打算成立学会。 他认为“要救国,必须自强, 要自强,必须变法维新,必须广联人才,开 通风气,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办报。” 经过几个月筹备,1895年 8月17日,维新派 办的第一家报纸《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
③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 王韬等人对西方资产阶级的言论自由非常 欣赏。他们说自秦以来“所谓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昔有其语,今无其事,盖暴秦 之为祸烈矣”。 他们呼吁清政府放宽言禁,允许报纸“指陈 实事,无所忌讳”。
④反对外报垄断,呼吁允许国人办报。
他们认为,西方入侵中国,外报起着推波助澜作用。 郑观应说:“中国通商各口,如上海、天津、汉口、 香港等处,开设报馆,主之者皆西人,每遇中外交涉, 间有诋毁当轴,蛊惑民心者。” “西人谓中国人事无大小,非用压力不行,故动以兵 船相要挟。……西报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反谓中国之 待外人如何凌辱,意在激怒其民,以与中国为难耳。” 他们对清政府“于己之民则禁之,于他国则听之”的 报刊出版政策极为不满,大声疾呼:“国之利器,不 可假人!” 郑观应认为,如果国人有了自己的报纸,“遇交涉不 平之事,据理与争,俾天下共评曲直”,那就会大张 国威。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供大家参考!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供大家参考! 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 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中国古代特别是三国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工具,主 有用木版的,因此也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 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 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

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 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 的封建官报。

简明朝政公报,到了后唐,人们便把这类官文书成为“朝报”,又称“进奏院状”是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 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

(“敦煌进奏院状”:1900 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纸,是唐僖宗在沙洲的归意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 状”)。

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宋代的邸报改革:(1 )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 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中央政府直接控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 经过进奏院。

变成了中央报纸。

(2 )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 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

(3 )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

“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 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中国新闻传播史》(古代与近代部分)必备知识(3)

《中国新闻传播史》(古代与近代部分)必备知识(3)

《中国新闻传播史》(古代与近代部分)必备知识(3)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轩在向其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一系列新闻思想:①设新闻馆;②准卖新闻篇;③兴新闻官;④只须实写。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中的论文《日报》提出“通民隐”、“达民情”的主张。

林则徐,现代有人说他是清王朝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所办的《澳门新闻纸》,它是我国最早的译报。

《澳门新闻纸》和《澳门月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所用名)虽然名为报纸,但不公开发行。

《昭文新报》:1873年艾小梅、汉口创办,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

上海第一家中文日报《汇报》,9月改名《彙报》,以求政治上的庇护,实际产权未变。

后于1857年再次改名为《益报》.广州中国人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述报》。

《循环日报》:1874年、香港、王韬创办并任主笔,早期国人自办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

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王韬: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

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

1874 年创办《循环日报》。

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

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弢园文录外编》:是我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作者王韬。

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他的部分政论文章被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

中国新闻传播史三四章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三四章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三四章笔记1、试析国人对近代报刊的早期认识(1)始于禁烟时期的林则徐的译报活动,组织人员,主要是为了了解和应对敌情;对报刊传播信息的功能有一定认识,但是并没有办报的实践;(2)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阐述自己的办报思想的,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买“新闻篇”等主张;参照的西方的报业模式,但在当时缺乏客观实施的条件(3)随着维新变法思潮的萌芽和兴起,创办近代报刊成为限禁知识分子的广泛要求。

王韬和郑观应最具代表性,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爱国情怀,强烈希望报纸能够成为推动社会改革使国家走向富强的舆论工具,并有一定民主表达。

2,简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他发表的《倡设日报小引》、《本局日报通告》、《论日报见性于中土》等文章中论述了一下几个重要问题①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

“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②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

王涛十分强调介绍西方的国政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③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④论述了报纸的文风,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词达而已,开启政论式文体风格⑤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王涛的办报主张,不失为出类拔萃的远见卓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整理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整理
第四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的崛起
1884年5月8日,《申报》又办起《点石斋画报》,由着名风俗画家吴友如主编,每旬出一本,内容以新闻时事画为主,兼刊人物及风俗画和铜版照片,绘印精美,为同时期出版的其他画报所不及。
《申报》的创办与飞速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是我国商业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
“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
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因仗义执言 ,为民请命,而被查封,该报只办了92天〈民呼日报〉被封二十余天后,于右任又在上海租界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又因揭露日本政府企图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而触怒日本人,于是日本人串通清政府和租界当局又查封了〈民吁日报〉,该报只存在了48天,〈民吁日报〉被查封一年,1910年10月于右任有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该报因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而阵容强大,〈民立报〉后来实际上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机关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的,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有互相衔接,故人们称它们为“竖三民”。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郭立士创办、主编,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
第三节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率先勃兴,成为外国人在华办报第一重要基地。
《香港船头货价纸》:实为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该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创刊,内容以船期、商品价格、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读者主是商店职员。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2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会的得失,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报刊的创办
(一)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二)上海强学会与《强学报》 (三)梁启超与上海《时务报》
二、维新派的其他主要报刊
(一)澳门的《知新报》 (二)唐才常、谭嗣同与长沙《湘学新报》、 《湘报》 (三)严复与天津《国闻报》
三、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二)新的报刊类型的出现 (三)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流
四、近代新闻立法的有益尝试
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等维新志 士不仅继王韬等改良主义思想家之后,再 次公开提出建立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近 代新闻法律制度的要求,而且在得到光绪 皇帝的认可后还一度付诸实践,揭开了中 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第一页。
第三节 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点与历史作用
一、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
(一)汉口的《昭文新报》 (二)香港的《循环日报》与其他国人自办报刊 (三)上海的《汇报》与《新报》 (
第一,在办报主体方面 第二,在办报性质方面 第三,在报纸内容方面 第四,在政治立场方面 第五,在业务工作方面 第六,在报业环境方面
第二节 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维新派报刊活动家们的办报活动开始 于19世纪70年代,到戊戌变法时期,已经 积累了许多办报经验。他们对报刊业务进 行了很多改进和创新,逐渐摆脱了外报的 影响,形成了中国报刊的本土特色。
二、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
维新变法运动是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 知识分子在面临民族危机的时刻为挽救国 家命运而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新兴的资 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向封建统治、封建思想 文化发起冲击,从此,中国社会思潮、文 化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学习思考题】
• • • • • 1.试析国人对近代报刊的早期认识。 2.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3.简述国人在上海、广州最早创办报刊的情况。 4.试析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 5.简要介绍维新派创办的主要报刊。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 《万国公报》 • 维新派出版的第一份 报刊 • 1895.8.17,北京 • 创办人康有为,编辑: 梁启超,麦孟华 • 双日刊,木刻雕版印 刷 • 政治性报纸,免费赠 送,以刊载论说为主
《中外纪闻》
• • • • 1895.12.16-1896.1.20 第一家正式机关报 强学会成立,《万国公报》改名 除论说外,增加中外新闻(外报选译、国 内各报摘录) • 康有为发表《开会主义书》维新派政治宣 言
(3)严复与天津《国闻报》
• 1896.10.26, • 北方最重要宣传阵地 • 基本内容:电传谕旨、路透电、本地新闻、各地 新闻、外洋新闻(详于本国之事) • 主要任务:报道国内外时速和译载外报材料 • 出旬刊《国闻汇编》(1897.12.8,详于外国之事) • 实际创办人与主持者:严复 • 报目的:通上下之情、中外之故,通外情为要务
• --首创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 特点: • A、既有别于古代报纸,又有别于近代外报,以 “立言”为目的。 • B、大胆改革文体,建设报刊政论文体。《弢园 文录外编》:1883.5, “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 论文集”。 • C、新闻栏目约占三分之一篇幅,分为三栏:首 录《京报》,次为“羊城新闻”,又为“中外新 闻”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 一、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 二、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 三、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点与历史作用
一、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 (一)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与接触 • (二)国人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 • (三)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
(一)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与接触 • 1、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 2、太平天国的办报构想 • 3、王韬与郑观应的新闻思想
(三)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三章整理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三章整理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三章整理复习题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4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玕在()里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他的新闻思想。

A.《资政新篇》B.《盛世危言》C.《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D.《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2.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导人洪仁开在其治国纲领《资政新篇》中提出“设新闻馆”、“准卖新闻篇”、“兴新闻官”等主张,目的是()A.分散权力、推进民主B.集中权力、改进控制C.探访夷情、知其虚实D.扩大就业、改善民生3.我国最早认识报刊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是()3A.魏源B.洪仁玕C.林则徐D.王韬4.禁烟运动期间,林则徐请人翻译外报,后汇编成书,名叫( )A、《澳门新闻纸》B、《澳门钞报》C、《万国公报》D、《中西日报》5.林则徐受命到广州查禁鸦片时,派人到澳门搜集外文报刊并把其中一些重要情报翻译出来,供当地和朝廷官员参考。

这些材料后来汇集成册,称为( )A.《参考消息》B.《澳门新闻纸》C.《自西徂东》D.《夷情备采》6.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出色的报刊活动家是()A.王韬B.康有为C.梁启超D.徐勤7.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意在倡导( )A.无产阶级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C.莠言乱政D.变法自强8.作为一个具有传统家国情怀但又处于帝国权力体系外、并曾游历欧洲的文人,王韬办报的主要追求是()A.赢利B.悔过C.立德D.立言9.我国第一部报刊政论文集是( )A.《海国图志》B.《盛世危言》C.《弢园文录外编》D.《国闻汇编》10.由汪康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总编辑的报刊是( )A.《中外纪闻》B.《万国公报》C.《时务报》D.《强学报》11.梁启超所办的一份刊物被查封时,他的衣物书籍也被没收,“流浪萧寺数月”,这份刊物是()A.《强学报》B.《万国公报》C.《时务报》D.《中外纪闻》12.把《万国公报》作为机关报的是()A.广学会B.英华书院C.马礼逊教育会D.伦敦布道会13.《昭文新报》的创办人是( )A.林则徐B.王韬C.艾小梅D.容闳14.上海第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中文日报是( )A.《汇报》B.《上海新报》C.《文汇报》D.《六合丛报》15.京师强学会的第一个机关报是()。

中国新闻史 第三章__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中国新闻史 第三章__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三)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洪仁玕(1822—1864),太平天国后期 领导人、卓越政治家。1852年,广东起义受 挫后逃往香港。1859年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 总理朝政。并向洪秀全进呈治国纲领《资 政新篇》,其中包含了洪仁玕的新闻思想 和对报纸功能的观点。 1、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新闻主张:①设新闻馆; ②准卖新闻篇;③兴新闻官;④只须实写。 2、报纸的功能:


《万国公报》: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1895年8 月创办于北京,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 以洋务宣传为目的。梁启超、麦孟华主编,双日 刊。因与上海《万国公报》重名,12月改名为 《中外纪闻》。 《中外纪闻》:比《万国公报》更具有报纸的性 质,除了言论外,增加了新闻、外电、各报摘录、 译报、上谕等,主要是宣传维新变法,但言论还 比较谨慎。 维新派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的活动,引起了清政 府顽固派的恐慌,1896年1月被迫停刊。
三、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特点 1、办报主体方面,创办者身份较为复杂。既有 知识分子,也有商人,还有洋务派官员,其中知 识分子是主要力量。他们多是与西方人打交道较 多的中国人,思想较为前卫。 2、办报性质方面,一般是私营性质的,属于新 兴资产阶级民办报刊。 3、在报纸内容方面,这些报刊都是洋务运动的 支持者和宣传者。主张富国强兵,主张政治文化 改革,宣扬议会制和君主立宪,传播了早期的维 新思想。 4、政治立场上,表现出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

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到1898,全国各地出 版的中文报刊有120种,多数为中国人自办, 而又以维新派创办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这些报刊积极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打 破了在华外报的优势,成为中国社会舆论 的主要力量。

一、强学会时期的资产阶级报刊(18951896) 1895年“公车上书”活动后,资产阶级 政治改良运动进一步开展。8月,康有为、 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 《万国公报》。强学会成立后,该报即成 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三章)第三章戊戌变法前后的新闻事业一、国人早期办报主张:1、林则徐译报汇编《澳门新闻纸》。

2、洪仁玕《资政新篇》(近代新闻史上最早的新闻理论设计)、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

二、国人早期办报活动:1、《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艾小梅,国人在国内所办的最早的近代报纸。

2、王韬和《循环日报》:(1)王韬:①中国近代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循环日报》;②早年游历欧洲诸国,是我国最早提倡学习西方、变法自强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③提出了一系列办报主张,并撰写数百篇政论文章,直陈时弊,内容广泛,所著《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④确立了报刊政论文风,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循环日报》:①1874年于香港由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创办的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在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②其宗旨为“强中以攮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③首创以政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对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3)报刊政论文体:①是我国近代中文报刊出现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政论文体;②其特点是:直陈时事,浅显通俗,不附典雅;③在这一文体发展中著名政论家王韬作用最大;④报刊政论文体对后代影响深远,尤其为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奠定了基础。

四、维新派报人报刊:1、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1)1895年8月17日,维新派第一家报纸《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强学会成立后(11月中旬)更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主编),成为其机关报。

(康有为在《万国公报》上发表其生平第一篇政论文章《强学会序》)(2)1896年1月在上海创办《强学报》作为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

2、《知新报》,康广仁,1897年2月22日,创刊于澳门,是维新派在华南重要的舆论阵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笔记整理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一、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和接触1、林则徐的新闻思想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并组织专人翻译外报,将这一主张付诸实践。

2、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洪仁轩《资政新篇》: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即报纸)的主张。

《资政新篇》中,洪仁轩提出的办报活动的观点:1)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及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2)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实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沟通。

3)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可以改变社会风气。

4)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可以实行对地方政权机关和官吏的监督,可以有助于中央政府权利的加强。

4、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1)王韬的办报主张:1)论述了半包的目的及意义。

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报纸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

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

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允许报纸“指陈时事,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

报纸的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辞达而已。

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报纸的编辑人员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才”,报纸的主笔“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他们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讦人,自快其忿”。

(2)王韬对后世的影响:1)他为中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引导作用。

2)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臆,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

3)对中国早期新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他被林语堂成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5、郑观应1)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欲通之则达之。

则莫如广设日报矣”。

郑观应还认为,广设日报是西方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枢纽。

2)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

3)应该维护国民尊严,允许国人办报。

4)制定爆率来规范报业。

二、国人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一)汉口《昭文新报》:中国人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1873年8月8日汉口创刊,创办人艾小梅。

(二)香港《循环日报》王韬:我国第一批国人自办报纸中影响最大的,是我国早起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王韬在香港主编的《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办报中最出色的一份。

《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我国近代最早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报纸之一。

在业务上,《循环日报》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献,是首创了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这种报纸,既有别于以传抄上谕、刊发奏章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古代报纸,又有别于以传播宗教教义或刊载商情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外报,而是以“立言”为目的,利用报纸纵论中外形式,指陈时弊,褒贬得失,提出建议,使人耳目一新。

《循环日报》还开创了中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

王韬为《循环日报》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于感情,后来逐步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

王韬在《循环日报》上发表的论说,思想性和学识水平在当时堪称一流,经常被内地报刊转载,产生过一定影响。

所以,《循环日报》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份以刊载争论著称的报纸,王韬是我国的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王韬的政论文章后汇编为《弢园文录外编》于1883年5月再香港出版,被称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此外,王韬还曾为《中华日报》《万国公报》等港沪两地的报刊撰写政论文章,极力鼓吹变法,后也收入《弢园文录外编》中。

1878年,《循环日报》为争取读者起见,特将每晨出版的日报提前于头一天傍晚印好送出,成为香港最早的中文晚刊日报,1882年后又取消了每晚提前出版第二天日报的办法,恢复每晨出报。

1884年王韬离港返沪定居,不在担任《循环日报》主笔。

此后,《循环日报》思想渐趋保守,断断续续出版至1959年终刊。

(三)上海《汇报》与《新报》1、《汇报》:中国近代留学第一人容闳1874年6月16日在上海创办,是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

《汇报》鼓吹发展洋务,措辞谨慎,不议论官府政事,但对外人侵害中国的言行常有抨击。

为维护民族利益,该报曾多次同外商办的《申报》和《字林西报》进行笔战,并在消息和评论中涉及政事,遭到官府非议,仅出版一年半即停刊。

2、《新报》:1876年11月23日,另一份国人自办报纸《新报》在上海创刊。

实际主办人为上海道台冯焌光。

冯焌光以《新报》为宣传工具,欲借此影响在沪外国人的舆论。

《新报》初创时中英文合刊,当时外国人称他为“官场新报”,而外侨则称为“道台的嘴巴”。

1877年6月11日,改为纯中文报纸。

1882年7月14日《新报》并入上海机器制造局,转为该局机关报,旋停刊。

(四)广州《述报》与《广报》1、《述报》:目前已知的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是《述报》,创刊于1884年4月18日,内容有中外新闻与评论西方书报译稿、商业行情、轮船班期和广告等。

有鲜明的爱国立场,并积极支持省港两地人民的抗法斗争,对清廷当局的多些活动明确表示强烈不满。

《述报》在业务上十分重视图片新闻的报道,自创刊之日起,每期都刊登一幅新闻纪实图画,鱼文字新闻穿插编排,力求做到图文并茂。

出版一年左右后停刊。

2、《广报》:1886年6月24日广州出现了第二家国人报纸《广报》。

由曾任张之洞秘书、主持过上海《汇报》报务的邝其照创办。

该报版式与《申报》相仿,内容舍友宫门抄、辕门抄、上谕、著论、新闻等栏目。

除中外新闻外,也刊登过一些匡正时弊的文章。

三、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一),在板报主题方面,创办者的身份比较复杂。

(二),在报纸性质方面,除个别报纸外,这些报刊一般是私营性质的。

(三),在报纸内容方面,这些报刊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四),在政治立场方面,这些报刊表现出了,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

(五),在业务工作方面,这些报刊在形式上大多参照了外国人在当地出版的中文报纸模式。

(六),在报业环境方面,这些报刊的处境十分困难。

第二节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一、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报刊的创办(一)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万国公报》于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这是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

北京强学会成立之后,《万国公报》转为该会机关报。

《万国公报》所看内容以讲论洋务为主。

1895年12月16日强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由梁启超、汪大燮担任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

内容上出论说外,增加了外电、外报选择和国内报摘录等。

该报的出版使广大学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制益”,为改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896年1月20日停刊。

(二)上海强学会于《强学报》《强学报》于1896年1月12日创刊,是康有为南下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

由康有为弟子徐勤、何树龄主编。

(三)梁启超与上海《时务报》(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时务报》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由梁启超主编,打响了维新运动再度兴起的第一炮。

《时务报》,旬刊,是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

以“域外报译”为主,同时开设言论栏目。

主要宣传进化论,倡导学校废科举,设议院兴民权,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揭露帝国主义罪行,呼吁捍卫民族独立,该报在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中的爱国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影响。

该报是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发行量曾达1.7万份。

二、维新派的其他主要报刊(一)澳门《知新报》《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

这份创办较早、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派报刊,是在康有为亲自策划下创办起来的。

该报初创时为五日刊,后改为周刊、半月刊。

由何廷光、康广仁任总理。

《知新报》与《时务报》的编辑方针基本相同,但在宣传报道上更为大胆。

其办报宗旨,正如其创刊文章的“知新报缘起”指出:“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曰盲、聋、哑,是谓之病‘而’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正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

”《知新报》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他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更重要的是自政变发生到1898年12月横滨《清议报》创刊之前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国内各地维新派报刊消失殆尽,唯独《知新报》能继续出版,歌颂为变法死难的烈士,谴责发动政变的后党,指名道姓地痛骂慈禧太后和荣禄等人是“逆贼”、“奸党”,竭力为光绪皇帝和康有为辩诬等,成为同封建顽固派作斗争的唯一报刊。

1901年1月20日自动停刊。

总133期。

(二)唐长才、谭嗣同与长沙《湘学新报》、《湘报》《湘学新报》和《湘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

《湘学新报》1897年4月22日创刊于长沙,是一份以讲求实学、新学为主的旬刊,以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为宗旨,设有史学、掌故学(25册起改为时务)、舆地学、算学、商学、交涉学六个主要栏目,每个栏目均由专人编辑,每期装订成册。

从第21册起改名为《湘学报》,共出45册,1898年8月28日停刊,江标、黄遵宪、徐仁铸先后督办,唐长才、陈为镒先后担任主编。

《湘报》1898年创刊于长沙,是湖南第一份日报,也是南学会的机关报,是湖南维新运动高涨的产物。

内容包括论说、奏疏、电旨、公牍、本省新政、各省新政和各国时事等,附有广告,已初具近代综合性报纸的规模。

《湘报》热烈宣扬维新,发表大量政论,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对民权、平等学说进行热烈鼓吹,明确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一系列主张。

其主要撰稿人为谭嗣同。

于1898年10月15日查禁,共出177期。

(三)严复与天津《国闻报》《国闻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主要创办人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严复。

《国闻报》设有电传、上谕恭录、制台辕门抄、路透电讯、论说、国文录要、本埠新闻、国内新闻、国外新闻、广告等栏,社论大部分出于严复之手。

该报尤注重外报选译和新闻采访工作,在国内各地及国外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城市设有特约记者。

同时还出版旬刊《国闻汇编》。

《国闻报》在当时的维新派报刊中独树一帜,“以通外情为要务”,创刊号上刊载的《国闻报缘起》强调其办报目的是“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帮助读者学习西方的“民主”和“西学”,以求中国的富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