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高中地理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湘教版必修2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农业的区位因素。
3.培养分析、归纳、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农业布局的方法,懂得农业区位的选择须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我国国情,加深对第一产业—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2.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3.学会利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具体案例三、教学难点农业的耕作制度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引出课题: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来学习有关农业的问题。
一、农业的概念和特点1、展示投影片:三江平原麦田、南方水田、青藏高原羊群、水产养殖、海南岛的芒果生产,请学生说出他们分属什么类别?并概括出共性的内容: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的特点:(1)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地域性(2)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季节性和周期性为何农业有这样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研究农业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读“中国温度带”回答,中国有几个温度带,不同的温度带热量条件不同,导致农业熟制的不同。
2、填表究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填出下表。
3、读图表“主要作物生理行动的基本温度范围”,了解不同的作物所需要的不同温度条件。
4、展示我国干湿地区图不同的地区降水量不同,形成了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只能发展灌溉农业或种植业。
总结:气候因素中的热量、光照和降水等条件,它们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而不同的动植物生长也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这就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因此,一个地区的农业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
5、出示投影片“主要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理解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6-湘教版
并将这些因素分类
重点记忆农业的区位因素,并区分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4分钟
合作探究活动1
中国农业调查
假设你是一名农业专家,模拟一次“中国农业调查”活动。
具体路线:
(1)海南→黑龙江
(2)黑龙江→新疆
这是一段令人向往的梦幻之旅……大家准备好了吗?
针对小组展示结果,教师点评。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两条路线经过的不同区域的农业景观并分析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3.2农业区位因素
课题:农业区位因素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活动的影响,能够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为探讨下一部分“农业地域类型”奠定了基础,还对后面学习“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及“地域联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理论联系实际农业景观,提升学生的的知识迁移能力,调动小组合作积极性,进而带动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
12分钟
牛刀小试
练习题
巩固知识
3分钟
自主学习
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与变化
学生举例说明人类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与变化。
结合实例加深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的理解。
6分钟
讲授知识点
以上海为例,讲授郊区工业。补充知识点:小范围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1.结合农业发展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结合农业发展实例,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图片、多媒体课件、学案
(二)教学手段:1.多媒体辅助教学:2.学案导学: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3-湘教版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教材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的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包括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两部分,第一课时内容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本节课是在学习过人口、城市之后关于生产活动的第一部分内容,之后是学习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地域联系,这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农业区位因素内容又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及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具有铺垫的作用。
另外农业的生产和布局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具有很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本节内容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3、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但生活在城市,对农业生产不了解,缺乏知识储备。
二.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记住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2)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3)分析和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能够运用所学原理,因地制宜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规划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分析和讨论等,理解和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逐步建立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结构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重点、难点确立1、重点: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高中地理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湘教版必修2-湘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理解农业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能够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目标通过实例,使学生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归纳说明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条件,并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①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动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难点:①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闪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②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课前准备:提前三天下发学案,第二天收上来详细批改,批改完后下发给学生,让学生修改、补充,为新课做准备。
教学过程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导课】《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环境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农业?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 明确学习任务。
][根据分配任务,开始讨论,时间8分钟,8钟时间包括讨论,板书。
讨论结束开始分组展示,老师进行点拨、补充。
]【完成目标】目标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阅读教材P59及有关资料了解什么是农业。
[ 学生对定义的理解没有问题,在这里需要对不同定义的农业加以分。
广义:农(种植)、林、牧、渔。
狭义:种植业 ]2.阅读教材P59阅读部分及查阅有关农业生产的相关材料,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从这部分内容开始,学生开始根据各个小材料,分析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小组讨论、板书,展示讨论成果。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5-湘教版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第页(总页)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课时教学流程课时教学设计尾页☆补充设计☆板书设计1.基础:教材P60-62 活动2.提升:亲自考察你们家乡农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试着写一篇小论文或实践报告。
教学反思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作为载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尤其是时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一改传统先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再结合实例巩固练习,这节课主要是以红枣的生长与发展的相关材料,总结归纳出农业区位因素,既增加了情趣,又提高了学习热情和课堂效率。
巩固提升部分,是对这节课所学内容的升华,渗透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最后的实践探究,是课堂的进一步延伸。
但是,学生课堂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
达标检测说出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导因素:1、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2、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瓜果之乡。
新疆是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瓜果品种繁多,质地优良,影响其瓜果品质的主导因素?()3、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4、《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5、地处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有着“塞上江南”的美称,影响该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什么?()6、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7、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8、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9、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
()10、2016年,我国玉米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
()。
【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
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
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材料等。
学生:搜集当地的农作物品种及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问题:画面上的人们从事的是什么生产活动?这类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视频资料“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生(看录像,思考上述问题并作答)他们从事的都是农业生产活动。
有些是从事种植业,通过种植农作物获得产品;有些是从事畜牧养殖业,即通过放牧、养殖动物等来获得产品。
高中地理《3.2.1农业区位因素》教案湘教版
《3.2.1 农业区位因素》
一、课程标准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农业区位因素,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2、教学难点: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等。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7-湘教版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1教学目标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
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学情分析本班是这个年级的重点班,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挺高,基础都比较好。
再加上大多数学生都是来自农村,所以对农业生产不仅限于耳闻目睹,而且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3重点难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4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导课:同学们举例子说明我们准旗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了这种农作物的分布?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一、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通过对农作物的分析和教师引导同学们得出农业区位的概念。
一是农作物的位置,而是农作物和周围事物的联系。
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很多,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交通、政策等,我们可以把他分成两大类。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同学们分组讨论。
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
这个地区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讨论内容: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反映了什么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因素?同学们讨论得出答案。
也就是说影响农业的因素中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社会经济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通过两段话让同学们讨论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过度: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同学们回答:不是。
)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的变化:如人们对地形的改造。
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如对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使得农作物生长的上限提高了。
过度:我们在做农业这种类型题的时候如何分析?(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四、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农业区位的时候,经常用到的方法就是全面分析和主导因素分析。
全面分析是从两方面分析:主要是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
例如:分析亚洲的水稻种植业就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来分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教学难点]农业的各主要区位因素;[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什么是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产业部门。
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板书】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农业区位因素【讲解】什么是区位?两层含义:该事物的位置;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
【多媒体图片展示】给出下列两幅图,分析其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原因。
【点拨】三江平原:季风气候、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生产技术较先进、国营农场种小麦。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地势高峻、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放牧藏绵羊、山羊和牦牛。
两地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原因:农业区位差异。
【思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是哪三种?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农业的?【点拨】1.自然因素:(1)气候:光照:万物生长靠太阳。
热量:(积温)决定复种制度。
复种制度=播种面积/耕地面积降水:决定农作物类型(水田或旱田)两者结合: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蔗北菜;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2)土壤: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例如,茶树:南方的酸性土壤,甜菜:北方的碱性土壤。
(3)地形:平原:种植业,原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设计问题探究2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 为什么?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分钟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待会儿我会请一个同学来讲台上说:A 为平地,地形平坦面积大,也有灌溉水源、距城镇远、地价低适合种植小麦。
B适合发展乳牛业、因鲜奶容易变质,应该布局在距城镇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C适合布局花卉业。
鲜花需要保鲜且鲜花生长需要大量的水。
布局在有水源且离城镇近的地方合理。
D处有水库,适合养鱼E处为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林业。
所以E处布局果园。
农业区位的选择我们要做到因地制宜、扬长补短。
这是一个小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题,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小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我们要考虑哪些因素呢?1、农业类型的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来看,单位产值最高的为花卉、其次是乳牛、塘鱼、果园、蔬菜,单位产值最低的为粮棉。
2、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也越高。
城镇周围一般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蔬菜业等。
3、考虑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布局在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4、考虑交通运输条件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所以乳畜业、园艺业等生产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1.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2.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
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套平原素有“基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2020-2021湘教地理2教师用书:第3章 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湘教地理必修2教师用书:第3章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1.知道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发展变化.(重、难点)2。
知道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布。
3。
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区位因素。
(重、难点)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条件①光照: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
②热量:常以活动积温为衡量指标,制约农作物的产量,影响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③土地:作为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位置影响其使用价值,肥力影响其生产力.④水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2)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市场通过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2.特点:不同功能的农业区域,有着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特点、潜力、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3.农业生产布局发展趋势(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3)从分散到集中。
(4)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
(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4.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各地区农业的商品化生产。
5.布局原则: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6.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1)热带种植园农业: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
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2)混合型农业: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农业生产类型。
(完整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农业区位因素教者:衡阳市二中郑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难点: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比较鉴别法、综合分析法: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景观、材料分析等内容;用家乡农业现象创设情景;用板书归纳总结。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衡阳看到过哪些果树,看到过香蕉树吗?看到过苹果树吗?为什么我们这没有栽种这些树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老师:讲解农业的区位的概念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9-62页,思考屏幕上的几个问题。
1、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三大区位因素是什么?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3、影响农业生产的技术经济因素有哪些?4、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6/ 1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板书:农业的区位因素分钟,完成后让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点评,并板书。
阅读时间:3 探究分析:材料中体现的区位因素是?主导区位因素是?℃,35材料:香蕉为多年生常绿大型草本单子叶植物,喜高温多湿,生长温度为20~土壤且雨量分布均匀。
1800~2500mm~32℃,不宜低于15.5℃。
最适年降雨量最适宜为24 %、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砂壤土,尤以冲积土壤或腐殖质壤土为适宜。
以粘粒含量<40我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云南和海南。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探究分析:区位因素中光照和热量两个区位因素纬度: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热量海拔越低,热量越丰富海拔(地形):晴天越多,光照越充足天气:光照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同一纬度)海拔(地形):作用越小,光照越充足和学生一起完成巩固练习:我国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一个优势自然条件是:、光照、水分 C、土壤 D B A、热量我国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是: D、光照、水分 A、热量 B C、土壤探究分析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按因地制宜的原则,完成连线:山地:种植业(耕作业)经济林(果树、茶树)平原:高原:林业丘陵:畜牧业探究分析土壤对农业的影响6/ 2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茶树适宜的生长条件茶树喜欢温暖、潮湿、荫蔽的生长环境,需要适当的土壤条件。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2)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一第二学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多,理性思维发展迅速。
在必修I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在具备了一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初中应当具备的一定区域地理的基本知识,学生很欠缺。
学生大多都是城市人口,对于农业部分的学习缺少感性认识。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设计教学过程时,应研读课本,立足于课本,充实课本材料,结合时代发展,丰富学生视野,利用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展开研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保护农业环境。
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宗旨,科学提高学生素能,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演绎新课程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以上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当然不同地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各不相同,所以各地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商品交换。
这样形成的经营单位叫农业地域类型,我们将重点学习世界主要五种农业地域类型,每一种特点、分布、区位因素。
(展示五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图片)一、水稻种植业1、分布【提问】水稻种植业在世界范围的分布规律?在这些地区具备哪些水稻种植业生产条件?【生】略【师】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生】略【师】水稻种植业需要自然条件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接下来我们分析这些地方是否具备这些条件?【提问】东亚、东南亚、南亚分别是什么样的气候类型?【生】略【师】南亚和东南为南亚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两季,雨季和旱季,所以南亚和东南亚属于雨热同期的气候非常适合水稻种植业,东亚水稻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属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提问】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有什么共同特征?【生】略【师】都是夏季高温多雨,非常适合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4-湘教版
标题:湘教版必修Ⅱ3.2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农业区位因素【教材依据】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课标】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内容解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能说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充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宗旨,教师旨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展示,教师在关键时刻,点拨、总结,引导学生在展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知识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系统。
【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Ⅰ的学习中掌握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
县城高中,学生对农业了解相对较多,可结合生活实际,具体理解,同时可以用学习的理论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区位的含义,知道农业的概念,理解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过程和方法: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不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教学难点】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根据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综合因素,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从QQ农场的偷菜种菜品种导入,展示问题情境:“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让你经营一块农场,你进行农业活动需要考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什么?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你应该还要考虑哪些因素?”这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
1、课件展示直观的各种农业图片情境,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
湘教版必修Ⅱ 3.2《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的第二节,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农业区位因素,第二部分是农业地域类型。
本节课主要是进行第一课时的学习。
人类的社会活动,从人类的发展历史看,就是通过产业活动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
在人类的产业活动中,最早、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是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教材在介绍了农业的一般概况后,首先以阅读的形成呈现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光照、热量、土地(包括地形、土壤)、水分。
其次是通过正文加阅读的形式,相继介绍了影响农业区位的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
技术因素指出有: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了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在每一种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之后设计有思考活动加以巩固。
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影响区位的因素、分析某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特点,其实质就是多角度理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科学发展思路。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由农业很容易联想到自然条件,对于自然区位因素的总结是相对较容易地,但是对于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理解就不是很深刻了,所以从学情分析来看,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分析农业的其他区位因素。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含义、农业生产的特点4.能够简单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5.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形成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学案,自学了解农业的含义、概括农业生产的特点。
2.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农业生产实例,培养学生地理分析和归纳概况能力。
3.通过分析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生产特点,应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分析其他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8-湘教版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是在第一节阐述“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相关理论基础上,对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的学习,是上一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并且为我们下一步学习工业等其他产业提供范例。
因而对本单元内容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学习好本节内容尤为重要。
2.课标分析本节主要内容为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
他们对农业生产和布局影响程度不同。
而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农业生产条件,相应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即农业地域类型。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特点,从而切身体会到农业生产因地制宜,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难点: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4.课时安排 2课时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过程与方法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通过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6.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及并具备一定地理分析能力,这些特征非常有利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7.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8.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归纳总结法、分组讨论法【板书】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进入新课]一、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条件【多媒体】回忆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有哪些?并分组讨论这些自然因素的差异会导致农作物类型哪些变化?试举例。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1)
用数据分析出病虫害
并加以防治。(PPT 翻
页)那个时候,甚至
可以用计算机遥控大
型机械去耕地、插
秧、收割。
(PPT 翻页音乐停)
提问:结合以上材 料,能够反映目前我 国水稻种植业的什么 特点?
2、点评小组回答的问
题,进行补充修正, 板书呈现最终的结 果。
学 习 新 知
课 堂 教
环 1、总结:
1、 小组讨论
3、 提出新 的授课 方式, 引起学 生的兴 趣。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 谷物农业,这节课我 们主要学习第一种— —季风水田农业,季 风水田农业也叫水稻 种植业。(板书)
2、 课型介绍
今天,我们通过听故
事《阿二的自传》来
学习,老师每讲完一
段故事,会提一个问
导入新课
题,你们通过分析听 到的故事结合 ppt 上 呈现的内容回答问
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水稻的生长特性和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影响水稻种植 业的区位条件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位置和课堂检测。
二、本节课设计的知识点
1、水稻的生长特性,好温喜湿,水热同期。
2、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单位产量 高、商品率低;劳动量大;机械化、科技水平低。
3、影响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6
听到和看到的材料
据给出的许
故事文本
归纳出一个水稻的
多材料,快
尽管日子过得并不富 种植特点:劳动量 裕,可是这片土地寄 大。
托着乡人世代传承的 2、小组讨论,内
崇敬和感激。从整地- 部交流得出统一答
育苗-插秧-除草除虫- 案,小组代表举手
排灌水到收割,每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农业区域类型——以水稻种植业为例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课标解读: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条件发展特色农业生产,这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
本条“标准”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学什么”——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第二“怎么学”——以特定区域为例,分析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第三,达成目标——通过对特定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掌握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节学生学完农业区位的基础上进行,是第一课时的延续,同时,它为第三课时其他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提供范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水稻种植业的重点通过读图分析掌握水稻种植业形成条件及其特点,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点之间的因果关系。
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个体农户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三、学情分析:
1、本班既有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也有来自乡村的学生,对农业生产、农业分布等有一定感性认识。
2、学生已经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有了一定的认知。
3、学生对案例教学已有所接触和熟悉,具有一定的从相关图表和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因此,对本节地理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等都有一定基础,教学中可以大胆让学生围绕案例主动学习、讨论和思考。
4、学生读图和资料以及从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较差,有时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提取、分析,并最终归纳概括。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依据:课标分析——以水稻种植业为例,分析该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区位因素)。
依据:学情分析——学生读图和资料以及从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
2、说明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及其特点。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从材料和图中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水稻种植业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分析,掌握农业地域类型分析的方法和一般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六、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展示教学法
学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自主探究法、综合分析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
达成
检测
课标学习
2
分钟课标: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
件。
课标解读:
举例——案例教学(学习方法)
说明——理解范畴
学习内容——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通过找关键
词,明确本
节课的学习
内容和学习
方法。
明确本
节课的
学习内
容和学
习方法。
导入
3分钟1、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
(承转)什么是农业地域类型?
课件展示:农业地域类型是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
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
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
域单位的组合。
教师:带领学生找出关键词,理解概念,引出布局
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阅读教材,
学生回答农
业地域类型
的概念,同
时在课本上
划出关键
字,理解概
念和布局原
则。
通过概
念和布
局原则
的学习,
为后面
案例分
析打下
基础。
一、
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
20分钟板书:一、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
课件展示:米饭——稻米——稻谷——水稻田的图
片
(承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水稻种植业——
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作物以水稻为主
环节一:物→地
课件展示:材料1
水稻是喜温喜湿作物,在生长期内要求有较高
的气温。
水稻又是需水量很大的作物,生长期内需
观看图片,
直观感知水
稻这种农作
物。
通过图
片,让学
生熟悉
水稻这
种农作
物。
通过案
例分析,
培养学
求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水稻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水稻土最好。
水稻种植要求田地平整,排灌方便。
水稻种植的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不大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
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水稻更适合个体农户经营。
教师:根据水稻的生产习性,引领学生归纳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
课件展示:世界水稻主要产区图
由水稻生产习性得出水稻在世界的分布广泛,完成“生产习性→分布广泛”,即“物→地”环节。
环节二:地→物(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思考并小组讨论:水稻种植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水热配合条件好的地区,但是,为什么只有亚洲地区形成了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结合水稻的
生长习性,
归纳水稻生
长的自然条
件。
结合材料和
世界水稻主
要产区分布
生分析
问题的
能力,应
用地理
知识的
能力和
合作学
习能力。
学生
阅读
材
料,
讨论
后回
答问
题。
检查
导学
案完
成情
况。
学生。